意識形態問題整改措施范文
時間:2023-04-08 18:33: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意識形態問題整改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縣直各學校、各鄉鎮中心學校
二、報送材料內容
1.××(單位全稱)巡察反饋問題整改領導小組名單
要求:組長:XX 成員:XX、XX加蓋公章
2.××(單位全稱)關于落實巡察反饋意識形態工作存在問題的整改報告
格式如下:
××(單位全稱)關于落實巡察反饋意識形態工作存在問題的整改報告
×××××××××××××××××××××××××××××××××××××××××××××××××××××××××××××××××××××××××××××。(正文與標題空一行,加一個簡單開頭)
一、存在問題(一級標題,三號黑體,不加粗)
在縣委對縣教體局巡察中,教育系統各單位存在意識形態工作還需加強。在抽查的 131 所學校中,存在未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未建立意識形態相關制度;安排思政課較少甚至未安排思政課程,農村學校思政課缺少專職教師等問題;對網絡意識形態的風險重視不足,未制定專門教學內容對學生從手機、電腦等網絡設備了解到的錯誤思想和錯誤言論進行引導和遏制。(各單位針對以上問題,制定整改方案,逐一分析,寫出整改報告,有整改事項、整改責任人、整改時限、整改措施、整改成效,整改成效包括成效照片、記錄等。
整改時限:3月20日前,長期堅持
整改責任人:XX XX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強領導。(三號楷體,不加粗)×××××××××××××××××××××××××××××××××××××××××××××××××××××××××××××××××××××××××××××。
(二)加強領導。(三號楷體,不加粗)×××××××××××××××××××××××××××××××××××××××××××××××××××××××××××××××××××××××××××××。
(三)加強領導。(三號楷體,不加粗)×××××××××××××××××××××××××××××××××××××××××××××××××××××××××××××××××××××××××××××。
三、整改成效
(一)加強領導。(三號楷體,不加粗)×××××××××××××××××××××××××××××××××××××××××××××××××××××××××××××××××××××××××××××。
(二)加強領導。(三號楷體,不加粗)×××××××××××××××××××××××××××××××××××××××××××××××××××××××××××××××××××××××××××××。
(三)加強領導。(三號楷體,不加粗)×××××××××××××××××××××××××××××××××××××××××××××××××××××××××××××××××××××××××××××。
2021年3月18日(時期與正文空兩行,后空四字,加蓋公章)
三、支撐材料
1.××單位落實巡察反饋意識形態工作存在問題的整改方案、領導組名單
2.××(單位全稱)關于落實巡察反饋意識形態工作存在問題的整改報告。報告里措施要根據問題制定,措施要具體,成效要根據措施進行說明,提供資料。
3.××單位落實巡察反饋意識形態工作問題整改會議照片、記錄。會議記錄要有反饋問題,制定措施,明確責任人等情況。會議記錄要有專門的會議記錄本,不能用筆記本、教案本等代替。會議記錄復印件首頁要蓋章,但不能每頁都蓋。發現有的單位報材料,每頁都蓋章,這是不對的,蓋章要蓋到日期落款處,不能標題和每頁都蓋。
4.××單位意識形態工作制度,不需要太多,排版美觀。提醒注意的是意識形態工作每季度研究一次,個別單位制定的制度是每學期一次,是錯誤的。
5.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材料:黨的創新理論進校園材料、國旗下講話、教師上思政課照片,所有照片有文字說明。思政課課程表。以上材料,有幾個就行,不一定都開展。
6.網絡意識形態教育材料。提供列入教學內容的教案,宣講材料、開展網絡意識形態教育活動的照片等。
7.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實研判材料。2021年第一季度開展意識形態研判會議照片、記錄,意識形態工作研判報告。報告題目:××(單位全稱)2021年度第一季度意識形態工作研判報告
四、有黨建存在問題的單項整改任務的學校,依照上面內容。提供整改方案、整改報告、整改會議記錄、照片,及必要的支撐材料。
五、排版要求
1.標題字號要求:二號宋體加粗,居中排,
2.正文,三號仿宋
3.一級標題,三號黑體,不加粗,序號用一、二、三、;二級標題三號楷體,不加粗,序號用(一)(二)(三);三級標題三號仿宋,可加粗,用序號1.2.3.。
4.章不能蓋在標題上,必須蓋在落款正中,距離正文3mm
六、報送要求
篇2
本人結合工作實際,聚焦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從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落實黨建工作的職責制和意識形態工作職責制,強化正風意識,密切聯系群眾等方面,對個人生活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檢視反思。現將對照檢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 理論學習方面。主動學習少,被動理解多;制定個人學習計劃比較粗糙,學習資料范圍較窄,學習資料沒有研究到政治理論學習的系統性、全面性,導致自身政治理論知識面窄,從而使得學習的效果不理想。
(二) 思想政治方面。雖然自我能夠按時參加團體學習,理論學習缺乏連續性、系統性、全面性。異常是對一些新理論、新戰略、新要求,缺乏深層次的思考研究,學習不透徹,掌握不具體,研究不到位。
(三) 工作方面。工作中未能全面細致的將工作落實到實處。工作標準上有時不夠嚴格,不能從盡善盡美、時時處處爭一流的標準上去把握。工作作風和工作熱情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發展的要求,工作上不能很好地創造性的開展。
(四) 原則意識不強。在自覺履行黨員義務方面存在差距,批評和自我批評開展較少,自我批評的標準不高,講現象多,挖根源少,講客觀原因多,剖析主觀原因少。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進一步強化理論學習,筑牢思想根基。以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我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本事作為整改工作的重點。把不斷學習作為堅持先進性的基礎工作抓緊抓實,進一步增強學習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制定短期計劃和長期規劃,有計劃、有目的、系統的長期堅持學習。
(二)切實改變作風。牢記“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帶頭克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率先垂范,厲行節儉,反對浪費。帶頭弘揚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深入群眾中開展調查研究,主動聽取一線工作人員的意見。
(三)著力改革創新。主動適應新形勢、融入新形勢,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創新工作方法,進一步明確職責、細化目標,真抓實干,以新理念新思想狠抓科技創新工作。
篇3
一、學校評估設計的國際經驗
(一)國家主導規則機構主導。各國學校評估都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或獨立評估部門掌管。美國由教育部負責,英格蘭由注冊督學領導督學小組負責,蘇格蘭由皇家教育督導團負責,新加坡學校評估由教育部學校評估司負責,南非學校評估由教育部規劃與監督室負責。其中,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學校評估機構是獨立機構,其他國家的學校評估機構為國家教育部領導下的實施機構。這些機構負責設計、執行和修訂學校評估方案。規則主導。各個國家的教育評估部門主導國家學校評估規則,大都采用學校自我評估、學區支援服務、省組織外部評估的組織方式。每校必督,時間輪回為4~6年一次。美國中小學評估5年一個輪回;英格蘭從抽樣督導改為每校必督,4年一次;蘇格蘭皇家督學團每6年對全蘇格蘭的所有學校進行一次督察;新加坡進行學校自我評估和教育部5年一次的外部評估。實施步驟都有現場評估環節2~4天,團隊人員4~6人。各個國家都開發出適合自己國家和當地情況的評估工具。制度主導。英格蘭皇家督學、注冊督學、督學都經過嚴格的選拔、聘任和培訓;新加坡建立了培訓制度;蘇格蘭形成多方位、多層次學校督導評估網絡,對如何寫改進計劃、如何根據標準和質量撰寫評估報告給出指導意見并有質量指標使用指導書,各級政府及學校間架起一張緊密的評估網。美國中小學學校評估的發起者,以教育負責單位的橫斷面分為州、地區、學區、學校幾個層面,以經驗專業的縱斷面分為政府主導,專業團體、學校系統及學校自身主動等。雖主導者不同,但共同的目標都是公開學校信息,不斷謀求改進,以提升學校成就,藉由多元的評估組織與公開的學校信息,架構學校評估網絡。新加坡研發相關手冊,設立電腦評估系統,建立學校數據資料庫,收集相關信息,并建立培訓制度。
(二)學術積累豐厚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學校評估設計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充分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基礎之上的,從評估哲學、意識形態到評估模式、方法和程序,再到后設評估的思考系統而完整,學術積累豐富、厚實。這些研究厘清了學校評估意識形態、模式和方法的發展思路,解決了評估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具有很高的專業價值。學校評估意識形態導向從管理者到消費者。學校評估模式的產生與發展受意識形態支配,有四種意識形態影響了評估取向及其模式的選擇:分離主義、實證主義、管理主義、相對主義意識形態。[1]當代學校評估二十多年來,評估意識形態圖譜明顯的變化趨勢是:從分離主義到整體主義,從實證主義到價值主義,從管理者意識形態到消費者意識形態。學校評估模式從第一代、第二代走向第三代、第四代。早期的評估重在衡量教育目標的達成程度,而后的發展則關注陳述方案的執行狀況或判斷方案的優點與價值。Guba和Lincoln于1989年把評估發展分為四階段:以測驗和評量為主的第一代評估,以收集資料和陳述事實為主的第二代評估,以判斷和決策為主的第三代評估,以溝通和協調為主的第四代評估。[2]當代學校評估模式以第三和第四代為主。從問題(方法)評估模式走向改善(績效)問責評估模式和社會議題導向(倡議)模式。改善(績效)問責取向評估模式充分強調評估方案的優點和價值,以評估利益相關人的需求作為評估方案優點和價值的基本準則。使用多元質性和量化方法對研究發現進行交叉檢驗。其中,以CIPP模式和認可制度為典型的改進(績效)問責模式是當代教育和學校評估主要模式。[3]社會議題導向模式希望通過方案評估,采取支持的行動向弱勢群體提供優先的待遇。學校評估研究范式從分裂走向整合。學校評估研究范式是有關學校評估的一組規范系統,包括對所要研究的現象的各種假設和方法論。理性范式以實證主義為知識論基礎,保持價值中立,認為資料會說話,不受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價值影響。自然主義范式以扎根理論為知識基礎,以定性方法為保障,盡可能追求價值和諧,并認為價值體系塑造了研究者,也決定研究對象、研究典范、研究主題、理論架構選擇、收集資料方法等。[4]當代學校評估研究范式有效整合兩種方法,把評估者作為收集資料的工具,整合使用準確的定量方法和訪談、觀察、文件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學校評估焦點從部分走向整體。學校評估焦點是根據社會主流價值和需求確定的評估主題。低位焦點和學校辦學條件、物質環境等生存條件聯系在一起,中位焦點與師資隊伍、管理與領導等綜合校務或規范化建設項目等專項評估聯系在一起,高位焦點把評估定位在學校質量和效能的整體判斷上。近二十年來,教育系統發生兩個重要轉變:評估范疇從綜合校務邁入學校整體;從過去關注學校設備、資源和環境轉變為對學校教育結果的關切,品質和標準成為主要訴求。如美國20世紀70年代是績效問責年代,到80年代,卓越價值則成為核心。澳大利亞以學校本位管理為教育行政機關在學校評估議題上的焦點,各省則以績效責任、學校效能、品質保證等進行學校評估實務。[5]學校評估標準采用輸入—輸出框架。確認學校評估焦點后制定評估標準,設計評估標準最簡便的方式是從教育輸入、教育過程和教育輸出三部分切入,這三部分就是教育生產架構。根據這樣的架構,教育輸入(教師的時間、學生的時間、學校設備)經過教育過程的轉換(課程、學校組織、教學法)而產生理想中的教育輸出(認知和非認知技能)。輸入評估是評估滿足需求的各種資源和條件,過程評估是評估計劃的實施以引導活動,并協助評估結果的解釋。輸出評估則經過確認預期與非預期成果,以協助監測評估過程并決定評估的有效性。[6]教育輸入經過教育過程的轉換而產生理想的教育輸出。學校評估決斷的四分邏輯。評估決斷有四種形式,即分類、分等、給分、分配,用以表達評估價值判斷效度。分類是將某物按其用途或價值歸于某類,分等是將某人或物歸入某一系列中的位置,給分是依據某個分類標準給予受評者一個有關優點或價值的定量測量結果,分配是將有限的資源依照不同的量分給不同的人或組織,所得量代表了評估結果。當代學校評估使用四分邏輯,以五點或四點量表形式進行評估決斷。優秀、良好、一般、很差是分類邏輯,平均、高于平均和低于平均是分等。當代學校評估模式大多使用四分邏輯進行評估決斷,五點和四點量表多是分類,也有給分和分等的決斷。
(三)評估實踐完整學校評估實踐是指執行評估設計方案,發揮和落實評估的診斷、改進和促進學校發展功能的過程,包括評估程序和結果使用等環節。各國學校評估程序都包括三個階段五個步驟。三個階段包括評估前、評估中和評估后階段,五個步驟包括預備評估、學校自我評估、現場評估、事后評估報告、事后評估支援。預備評估由評估團隊準備是指完成學校文件分析,以備正式現場評估。學校自我評估是指由學校準備完成自我評估文件,提供證據材料。現場評估是指評估人員使用多種技術匯集有關學校的證據并詳細審閱其他相關的學校證明資料、學區記錄、發展計劃與評量系統;與學校中適當的人進行討論;觀察學校作息,至少花一半時間觀察課堂中學習的課程。事后評估是指所有的評估都要產出一份口頭報告,并以書面形式呈現給學校校長,報告中要包含對學校改進實務的建議,視導人員也要對個別教師提出一份有關工作品質的口頭報告;對學科組長提出一份有關該學校學科工作品質的口頭報告。事后評估支援是指學校依據評估報告擬訂發展計劃與改進策略,有關部門提供支援。在現場評估后四周內,視導團隊領導者要提出一份獲得一致同意的書面報告,并通知學校據以擬訂發展計劃與改進策略,其關鍵要素包括:學校評估報告與改進計劃必須送交學區、省及國家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在特定的時間中強調需要改進領域的改進計劃;所包含的觀察與建議,若涉及發展性的評估策略時,應該納入專業成長計劃與報告。各國學校評估結果都以評估報告形式表達,對于評估結果使用程度有差異。評估結果的公開性有強有弱,透明程度有高有低。英格蘭評估報告分送學校董事會、教育標準局、地方教育當局并將主要內容傳遞給學生家長會。在督導工作有最終定論之后的三個星期之內,督導報告將會公布于教育標準局網站。新加坡教育部官方網站對每一次的評選結果都進行公布,卓越學校評價的結果會在全國進行排名。從學校改進水平和跟進看,力度有大有小。蘇格蘭學校在接受教育督導團及社會各方意見的同時制定學校未來改進計劃。政府、督導團、學校領導、師生、家長、社區等共同承擔教育質量責任,不強調懲罰。
二、中國學校評估設計的欠缺近二十年來,中國教育督導制度逐步確立并不斷發展完善,各省、市、自治區積累了豐富的中小學評估本土經驗。我國學校評估及其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國家層面的評估方案;沒有完全確立消費者和整體主義評估意識形態,導致評估結果運用不充分;沒有充分關注質量和效能焦點必然不關注輸入—輸出框架;沒有輸入—輸出框架必然導致指標體系龐雜但缺失關鍵要件;沒有完整制度保證必然導致評估隊伍參差不齊;沒有后設評估必然導致方案質量不高。
(一)高度欠缺欠缺國家高度。目前的學校評估處于這樣的狀態:欠缺一個與時俱進的、代表國家教育評估專業水平的學校評估方案和標準,各省市各自為戰。各地專案評估項目太多,而且關注焦點、資料整理格式各不相同。在我國學校評估焦點中,低、中、高位焦點都有,呈現出多元特征。沒有國家教育發展的主題要求,容易把各項專項評估當做教育督導的主要任務和內容。整合和調整學校評估事務并確立學校評估的核心價值是學校評估設計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欠缺專業高度。評估者專業程度不夠是重要問題。我國學校評估隊伍的年齡結構不合理,數量不足,崗位勝任標準和能力缺乏。評估方案設計從經驗角度考慮居多,從評估學科角度考慮不足,評估思想、評估模式、評估方法論的支持不夠,無法用評估專業話語體系建構評估方案。由于對評估理論研究不深入,會出現這樣兩種現象:一些評估數據采用單一的問卷調查方式收集,把調查報告當做評估報告;評估分類五花八門,評估話語體系沒有建立。有的把評估分成五類:學校督導評估、示范性學校評估、標準化建設評估、素質教育評估、各地方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的專項評估。有的分成三類:等級性評估、發展性評估、選優性評估。顯然,這兩種分類方法具有經驗性而不具有專業性。欠缺后設評估意識能力。歐美學校評估中的指標強調學校自我評估及其評估管理能力。同時,也高度關注后設評估能力建設。后設評估是一種對評估、評估系統、評估設計的評估,是對評估方案的效用性、可行性、適當性及精確性作出判斷性的過程。目前,我國在這個環節上處于空缺狀態,評估自我觀照不足,而后設評估恰恰是高質量評估方案的保證。
(二)長度欠缺學校評估設計是一項系統工作。目前,對學校評估設計的類別和層次、對評估者的遴選與培訓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沒有形成一張信息流暢的國家學校評估網。同時,學校評估設計缺乏延展性和系統性,前欠理論研究,后乏后設評估觀照。因此,無法建立從評估哲學與意識形態到評估模式與方法論、從評估焦點到評估程序的系統支撐,評估設計顯得零碎化、經驗化,話語系統非專業化。
(三)效度欠缺我國學校評估沒有統一的評估焦點,也就沒有高屋建瓴的設計框架,輸出要素被當做辦學條件設計,導致指標體系設計的缺陷明顯:標準輸出部分指標輕薄淡化,效能指標缺位,沒有考慮增值部分,薄弱學校沒有積極性。在評估要點中較多地關注了學校“有”多少資源,而忽略學校“用”了多少資源。指標體系龐雜,表述空洞,操作性差。如“辦學思想”一項,大約有這樣幾種表述: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認真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做到學生的均衡發展、自主發展、愉悅發展;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抓好各個年級、班級和各類課程,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健康發展。這些評估要點大同小異,在具體的評估過程中,很難操作。這樣的情況在眾多的評估方案中十分普遍,指標的模糊與難以操作是如何構建合理而有效的評估體系的重要難題之一。指標間相互“撞車”。如有的評估方案將學生發展分為五個二級指標,即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興趣愛好和實踐活動,又將校園文化分為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及文化活動三項。顯然,文化活動與實踐活動就有交叉,學生的實踐活動與文化活動有時無法很好地區分開,操作效率低。
三、加強國家教育評估能力的建設我國學校評估結果使用不充分,甚至個別學校不知道評估結果,嚴重影響了評估功能的發揮,其結果是行政用途強勢,做獎懲之用,專業發展用途薄弱。解決學校評估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加強國家教育評估能力建設。
(一)專業性建設評估機構專業化。目前學校評估委托人有三種身份和形式。一是獨立設置的評估機構,如英格蘭的教育標準局(OFSTED)和蘇格蘭的皇家教育督導團(HMIE)是組織教育評估的有獨立權限的專門機構。二是國家教育部等教育行政部門或者督導部門負責,新加坡等大多數國家采用這種方式。三是與教育行政部門無關的專業性中介組織,如美國私立中小學的認證由認證中心負責。適合中國國情的做法是第二種。建議在現有格局下進行兩點組織調整:一是把國家教育督導辦公室適當調整名稱,如教育督導局;二是可依附或委托大學正式成立國家教育評估中心,承擔方案開發、后續修訂等評估設計工作、督學遴選標準開發與培訓等任務。國家督導評估部門在以下方面負責和主導。規定督導評估周期。參考國際經驗,我國可設定為5年一個督導周期。學校準備4年的自我評估報告。每個周期中的外部評估環節可以1~3天。評估通知書提前半年下達。規定督導評估方式和目的。采用自我評估和外部評估相結合方式,目的是促進學校持續改進與發展,保證質量激勵效益。規定督導評估程序和步驟。學校評估的程序一般都經過學校自評、相關材料審查、上級督導機構的評估、評估意見反饋、定期復查幾個階段。外部督導的現場評估包括5個步驟:評估準備、自我評估、現場評估、報告跟進、評估支援。規定督學素質標準和構成。國家督導部門應該建立全國督學庫,可考慮分為專職和兼職兩個類別,均按照嚴格的標準遴選,還可以考慮從管理、課程等維度劃分和培訓督學,打通中小學之間的階段界限。規定評估小組4~10人。其中,必須至少有一位專職督學任評估小組組長,必須有1位中學或小學校長,也可以有1位兼職督學。其他2位可以是學校所在區縣的督導工作者。規定督導評估責任。評估責任應分三種獨立層次:市縣或區層次、省或直轄市層次和國家層次。國家學校質量獎由國家督導小組進行評估。定期認可模式評估由國家教育督導辦公室負責委托國家教育評估中心進行評估設計,由省或市督導組織外部評估,區縣根據省要求組織評估,學校進行自我評估。省、直轄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負責督政、建設督學庫和高中外部評估,市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負責組織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外部評估,區縣為操作單位。企事業所屬的中小學校和民辦中小學校的評估按照屬地范圍由地方政府督導部門組織進行。評估人員專業化。相關法規應規定,無論哪一級督導評估小組,外部評估小組的專業性必須要有保證。外部評估小組由4~6人組成,其中至少有1位專業評估者、1位中小學校長,由經過任命的專業督學擔任組長。評估者可來自大學、中小學、教育研究機構和社會各界人士。建議實施督學準入制度——鼓勵那些符合督學資格的優秀校長、大學和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者、教研員等報考督學,經考試和選拔確定督學資格。建立督導人員培訓制度——目前,對各級督學的培訓還未實現制度化。由于我國教育督導理論發展的滯后,專業知識與技術的獨立性不強,對培訓多停留在教育政策、法律法規與評估方法上,[7]吸收英國、新加坡等國經驗,定期、及時培訓督學人員,不斷提高督學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能力。適應新課程的督學素質除了學歷、身體狀況、資歷等方面,更主要的是理念、角色、業務知識、評估技能、工作能力等方面,因此,應通過政策培訓、督導理論(教育測量、統計、心理、評價等)培訓和方案操作培訓,構建起比較完整的培訓體系。評估方案專業化。應該由國家主導制定類似于《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督導評估方案》的一個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應該是國家教育督導部門把關的指導性方案,是一個有清晰思路和技術工具支持的普適性的方案。《方案》的推出者應是教育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是本地《方案》的制定者,各區縣是《方案》的實施者和使用者。建議全國統一使用一個評估標準,需要三種不同的整改措施,而不是需要三個標準。根據評估結果,欠發達地區加強督政控制,加強評估后學校改造的跟進。進步大的學校計算增值效能,發展好的學校以質量、效能作為評估焦點。辦學條件不足的通過督政解決,或者通過評估學校讓政府限期補救。《方案》應該由評估方案、操作指南、評估工具三部分構成,這樣才能確保評估方案的效用性、適用性和可行性。《方案》本身的結構,由評估設計目的、價值取向、標準和指標體系、評估方法與程序、評估結果的使用、后設評估幾部分構成。《方案》的任務是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提供督導評估以學生為中心的素質教育導向、操作標準的框架,以及如何操作的手冊和獲取數據的工具。在做評估設計時,應注意和加強后設評估環節,即對《方案》本身的評估標準與方法環節的建設,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每5年進行一次每校必督的學校督導評估,每輪之后,各省反饋信息回到教育部,教育部委托評估設計者每5年進行一次《方案》、指南及其工具的修訂工作,及時調整評估焦點和指標,使這項工作常規化、專業化。良好的后設評估能夠為評估者提供品質保證機制。美國“教育評估標準聯合委員會”開發出后設評估的4個維度的30條標準。這四個維度是效用性、可行性、適當性、精確性。美國、英國注重評估方案的后設評估,亞洲國家在這方面不太強調。我國需要開發自己的后設評估標準和程序,以確保學校評估方案的專業水準。
(二)系統性建設學校評估系統性建設是對一個國家學校評估的體系及其保障機制,包括評估機構、評估人員、評估方案、評估程序、評估制度等構成的評估網絡做系統思考和系統設計。系統思考學校評估的類別和層次。新加坡的“卓越學校模式”、美國“藍帶學校計劃”和“波多里奇質量獎”都運用了誘因導向的績效問責策略。“藍帶學校計劃”有一個規定,如某個學校以前是“藍帶學校”,在五年后想繼續申請,則必須滿足這樣的條件:在過去一年中,學校學習成績有明顯的變化,而且要把自己學校的好的經驗和別的學校進行分享。美國的“藍帶學校計劃”沒有解決好卓越梯度的問題。“卓越學校模式”為學校提供了一個有系統的架構和整體性的自我測試,具有一定的優勢。美國“波多里奇質量獎”和“歐洲質量獎”也很好地解決了此問題。我國學校評估設計要兼顧兩個層面的問題:每校必督的認證模式加誘因導向的獎勵模式,并據此分別制訂評估標準。認可模式解決國家規定最低質量和效能標準的達成問題。在全部督導評估基礎上設立學校自愿申請評估的國家學校質量獎,認證督導完全達標的學校一年后可自愿申請接受評估,在全部督導基礎上設立學校自愿申請評估的國家學校獎,而進步幅度特別大的學校可申請進步獎或增值獎。系統設計學校評估方案,需要從評估意識形態到方法論、從評估模式到標準、從評估程序到后設評估要素系統考慮,融進《方案》的設計。
其一,強化評估的消費者導向。公立學校的質量和效能應該被評估。教育督導的職能是以教育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為依據,代表政府對中小學校進行督導評估和檢查驗收,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和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和改進。《方案》應國家教育發展需要,本著為教育服務和為消費者服務的價值取向,必須把學生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在指標體系中充分體現學生為本的價值理念和民主管理的意識。
其二,選擇改進(績效)問責模式。要達成學校評估的專業水平,準評估必須走向真評估,選擇改進(績效)問責模式,明確評估就是價值判斷的命題。有6種績效問責策略可以參考:工作成果匯報和學校報告卡制度、監督和標準的方式、誘因系統的運用(依結果付薪計劃和績優學校計劃、認可制度和教師獎金制度)、市場依賴(教育券制度)、改變學校權威和控制方式、改變專業角色。同時,應該有效整合6種策略。在整合型的績效問責系統中,誘因系統迫使專家把重點放在以學校為單位,如績優學校的方案就是以學校的整體成效表現為獎金給付的依據,不僅可以避免學校內部個別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也可以提高學校的整體士氣。專業主義強調來自教師內部自發性的績效問責要求而不是外來的權威控制。在學校專項評估中可使用問題(方法)評估模式,如成本分析、學業成就分析等。學校整體評估選擇改進(績效)問責取向的評估模式,包括CIPP模式、消費者模式和認可(檢定)模式。可以把CIPP的設計框架和認可模式結合起來使用。認可模式要求做到:所有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定期成為被督導評估對象;評估人員必須取得符合專業的資質條件;評估經過預備階段、自我評估階段、現場評估、評估報告、評估支援五個階段。其三,高位焦點引導。學校評估的核心價值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定位與訴求。國際經驗表明,學校評估多以品質保證、全面品質管理等作為焦點。建議國家以高位評估焦點引領:一是堅持整體評估,評估對象是學校整體而不是局部,也不僅僅是綜合校務和活動,督導就是學校整體評估,其他專項評估根據需要開展;二是學校質量和效能作為評估焦點。其四,明確輸入—過程—輸出框架。在關注品質和效能焦點時,必然遵循輸入—過程—輸出的框架設計評估標準,體現“學生第一”的精神和消費者首位的價值理念。輸入條件不同,輸出效果不同,關鍵看學校增值多少、進步率多大,才能給薄弱學校同等機會和公正評價。對于正在發展中且本身基礎較為薄弱的學校而言,評估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評估體系很少關注他們的努力,卻緊緊地盯著他們的落后。在這種情況下,薄弱學校難免會產生抵觸情緒。
篇4
一、領導重視,統籌安排,營造良好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氛圍
為全面落實市委、市教育局黨委的要求,貫徹“在廣大黨員干部中開展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的實施意見”,學校本著把學習提高貫徹始終、把解決實際問題貫徹始終、把走群眾路線貫徹始終、把領導干部帶頭貫徹始終、確保教學活動與日常工作兩不誤兩促進的原則,對學習實踐活動進行了認真研究部署,成立了以總支書記為組長,主任、副主任為副組長,中層領導干部為成員的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全系的學習實踐活動,制定了《烏魯木齊外國語學校第十二中學關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方案》,并利用會議、櫥窗、板報、校刊、校園網等多種形式,宣傳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根本要求,動員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到開展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中來,使全校上下形成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良好氛圍。
二、深入學習,認真調研,積極破解影響系科學發展的難題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學校領導班子帶頭,以年級為單位,集中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深刻剖析,通過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學習講話精神與聯系實際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準確地把握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通過學習,廣大黨員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堅定性明顯增強,并都寫出了內容深刻的心得體會,領導班子成員還寫出了個人剖析材料。
在深入學習的基礎上,我們充分發動廣大教師,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形式,開展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教師關于影響系科學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收到有價值的建議意見十余條。
隨后,系領導班子認真梳理征求到的意見和建議,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認真分析、檢查在思想觀念、工作思路、制度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適應科學發展要求的突出問題,并據此提出了明確、具體的整改措施。
通過學習、調研、查擺,我們的辦學思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工作標準更高,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在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工作的責任心和緊迫感進一步增強,并牢固樹立了為實現科學發展做貢獻、為廣大師生辦實事辦好事的決心和信心。
三、努力實踐,科學發展,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有了科學發展的理念,有了符合科學發展的制度措施,有了廣大師生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積極性和扎實、勤奮的工作作風,我校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一)、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意識形態領域、反滲透活動,繼續抓緊抓好干部、黨員、教師三支隊伍建設。
(二)、德育工作不斷創新
本學年學校德育工作繼續遵循“鞏固成熟點,解決重點、難點,開發新起點”的原則,不斷探索和創新,主要開展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迎接自治區級德育達標校的復驗,對我校的德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對我校自20*年取得自治區級德育達標校以來在德育方面所做的工作給與了充分肯定。
2、注重提升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學校根據具體情況,按照新的《班主任管理辦法、費用發放辦法》,通過班主任培訓、新老班主任座談交流等形式,提高班主任隊伍的素質。
3、進一步提高“素質教育周活動周”的教育水平和增強其輻射功能。
4、加強對學生會工作的指導、管理,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會對學校的管理的有效性。
5、以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拓寬德育渠道。
(三)、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辦學宗旨,緊緊圍繞落實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推行教育改革,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四)、加強考核及常規管理,迎接新課改,進一步完善教研教改制度。
(五)、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和綜合治理工作,積極創建文明、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
(六)、依法治校、依法執教。
(七)、學校重視工會工作,充分發揮了團委工會作用,初步形成了校園管理網絡,黨政工團齊抓共管。
(八)、校園環境、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九)進一步加強外語特色教育教學工作,拓展特色教育的新渠道。
篇5
關鍵詞:公路施工;安全問題;安全措施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 A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公路發展的飛速時期,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并沒有跟上發展的節奏,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形勢嚴峻。因此,公路施工中的安全問題顯得愈來愈重要。
一、公路施工安全的特點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存在與其他行業生產安全方式不同的特點。生產周期長、產品規模大,施工范圍線長而點多、多露天作業且環境差,人員、材料、機械頻繁流動等是公路施工生產的顯著特點。而隨著公路施工市場的不斷發展,競爭加劇,施工經營、管理、利益分配等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公路施工生產安全復雜性增大。
二、公路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
1、安全管理薄弱
目前,大部分特級、一級資質的公路施工企業都已演變成純管理型的企業,雖然仍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并無過硬的勞務協作施工隊伍,有些公司存在一旦工程中標后,全部分包給有關的專業隊伍,公司僅派幾名管理和技術人員到現場配合管理,專業人員配置不足,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不到位或者管理人員有職無權,施工安全管理十分困難。
2、安全教育及培訓不到位
安全教育培訓機制不健全,一方面建筑施工從業人員大都是農民工,沒有經過必要的上崗培訓,缺乏自我
保護意識,安全意識差。另一方面,許多技術和施工管理人員也缺乏施工安全知識,不能及時地發現安全隱
患。再則由于大量農民工與施工單位間只是短期雇傭關系,流動性大,使得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走形式,未按規定課時和內容進行培訓。
3、安全防護投入不足
當前,公路建筑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方面部分建設方為了追求降低工程造價,在評標時以低價位選擇中標施工單位或要求盡量降低施工單位的合理承包價。另一方面施工單位為了中標而自動提出各種優惠下浮措施。再則是項目負責人在施工過程中受利益支配,對工程的安全生產措施費用沒落實到施工的各環節中,能省則省、能拖就拖,盡量降低安全生產成本。如此種種,從安全生產的所需費用上,使正常的安全生產無法實施。
4、施工安全管理不嚴,抓落實的力度不夠。
施工現場管理人員缺乏搞好安全管理的辦法和手段,對現場作業中存在的習慣性違章和一些隱患問題不敏感、不制止、不分析、不研究,無動于衷、見怪不怪,管理人員對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視造成了安全管理職能上下脫節,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實不下去。
5、施工現場缺乏規范化、標準化管理
(1)施工安全資料不規范、不標準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針對性不強、不全、不準或與現場實際不符。安全技術交底不到位,施工安全活動記錄不真實,這就給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帶來了原則性的錯誤和隱患。
(2)現場施工用電不規范
未使用標準配電箱或配電箱安裝位置不當,沒有漏電開關或參數不匹配,且存在部分配電箱內無隔離開關,引入引出線路不符合要求或混亂,外電防護不到位或防護不符合要求等現象。
(3)施工現場機械設備防護不規范
安全防護設施不能按規定配備到位。項目負責人單純注重生產進度和經濟利益,忽視對安全的投入。一些生產廠家為了自身利益,不按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進行設計制造施工機械設備,隨意降低產品性能、安全系數,在生產中偷工減料,致使劣質設備在施工現場泛濫成災。這些都給現場施工安全管理帶來了隱患。
三、加強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對策措施
1、抓好分包隊伍安全管理
一是由于多重分包中最后承包者根本沒有利潤可言,更談不上落實施工安全措施,在工程中必須禁止分包商再次分包和工程轉包。二是提高分包隊伍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水平,現施工真正的主體是分包單位,要想有效控制和減少事故發生,必須加強分包單位安全管理,規范分包單位安全生產行為,明確和落實分包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要求分包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制度層層落實,配置相應的專職或兼職安全員。勞務工的使用必須簽訂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勞務合同。
2、落實安全教育和培訓
一是加強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和安全管理水平,要求三類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二是勞務工流動性大,文化、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要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如:集中進行課堂培訓;放錄像進行電化聲像教育,結合事故案例講評分析“三違”作業的危害性;進行現場觀摩講析,查隱患,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要利用安全知識競賽、座談會、黑板報、發宣傳冊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的、連續的安全教育。還可給受教育者一定的誤工補助。公路施工企業、項目部必須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從制度上、人員上和資金上予以保證,才能使作業人員“要他們安全”轉變“他們要安全”形勢,提高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
3、落實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的投入使用
安全投入是工人的“救命錢”,安全投入較少或者嚴重欠缺,將導致安全技術裝備、防護設施不能到位,不安全因素不能及時消除,極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因此,要預防和杜絕事故的發生,就必須持續有效的進行安全投入。施工企業監督部門應對項目部安全專項資金投入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以確保安全防護措施到位。
4、大力倡導安全文化,努力提高安全意識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在意識形態領域和人們思想觀念上的綜合反映。應宣傳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識,倡導和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價值觀,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輿論氛圍,使全體人員自覺遵紀守法。通過開展安全生產年、安全生產月、安全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大力宣傳安全發展理念,大力宣傳“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大力宣傳依法治理、嚴格執法,提高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法制觀念。
5、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
施工項目部應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制訂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檢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安全考核獎懲制度等,配置足夠的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堅持“管理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實行安全目標管理化,明確安全標準和職責,實行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有效的安全生產保證體系。
6、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做到精細化管理
(1)統一施工安全資料標準
全面開展學習《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有關規范及有關施工安全生產文件,統一標準,強化標準,時刻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各方面安全意識,確保全面、透徹地貫徹落實到每一個施工現場。
(2) 施工用電規范化
嚴格執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應根據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臨時用電專項方案,做到電工持證上崗,符合三級配電兩級保護要求,做到“一機、一閘、一漏、一箱”,線路架設符合規定等。
(3)現場施工機械設備防護標準化
嚴格設備進場驗收,嚴抓安裝就位后的安全調試,堅決淘汰已報廢的機械設備。加強特種設備檢測檢驗備案管理,記錄設備使用過程中的故障、維修、保養情況,禁止對運行中的設備違章指揮和違章操作,以保障施工設備正常運轉,特種作業人員要持證上崗。
7、建立施工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
在安全管理中,為了提高對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最大限度減少事故損失,要建立安全事故救援預案體系,制定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選派骨干力量組織應急救援隊伍,備齊應急救援物資。
8、做好文明施工
實踐證明,安全須得文明,文明導致安全。安全與文明密不可分,創建安全文明工地與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技術也密不可分的。文明施工是企業管理的對外窗口,有利于培養一支懂科學、善管理、講文明的施工隊伍,是企業各項管理在施工現場的綜合反映。
四、結束語
公路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動態安全管理,做到安全意識到位、安全責任到位、制度措施到位、安全監管到位、班組自控到位、環節聯控到位。抓好事前、事中的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把任何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管理缺陷排除在安全“門檻”之外。采取有效的對策,把安全措施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或者減少事故的發生,確保施工安全。
參考文獻:
[1] 孫朝濟.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問題研究[J]. 現代商貿工業, 2011,(08)
篇6
“民生新聞”近年來引起了不少國內學者的關注,今天看來,它雖然已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目前為止對它還沒有明確的界定。有人認為,民生新聞是一類全新的新聞報道類別,有其特有的關注領域和報道方式;也有人認為,民生新聞從屬于社會新聞的范疇,或者至少與社會新聞的定義相互重合。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無論是報紙媒體還是廣播電視,在它們的新聞節目中不斷出現“民生”的字眼,打出“民生”的旗幟。到2002年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開播之后,更是掀起了各級新聞單位的“民生”熱潮,在全國呈現出燎原之勢。
二、民生新聞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1.民生的界定
“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辭海》中對于“民生”的解釋是“人民的生計”,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話語語境中顯然滲透著一種大眾情懷。在現代社會中,民生和民主、民權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來的生產、生活資料,上升為生活形態、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體樣態。市民階層開始爭取自身的話語權,“民生”與大眾傳播媒介的結合就變得勢在必行,于是,便出現了“民生新聞”這一概念。
2.民生新聞的內涵
目前,業界和學界對于“民生新聞”的內涵,眾說紛紜,且尚無定論。主要觀點有以下幾種:
2.1以給百姓排憂解難為目的,把平民在生活、生存和生計中遇到的疾苦事件報道出來,為解除平民生存危機服務的一種新聞。①
2.2從群眾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的新聞,內容上鎖定群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關注群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形式上充分利用先進的傳播手段,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和互動性,拉近電視與觀眾的距離,民生新聞是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②
2.3民生新聞以民本思想為基點,以平民視角和人文敘事手法關注和表現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計等內容的一種電視新聞表現形式。具體表現在三方面:平民視角、民生內容、人文敘事。③
2.4民生新聞是以城市居民為傳播對象,以頻道主要覆蓋城市為報道范圍,以與市民日常經濟、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新聞事件為主要題材的一種電視新聞體裁。④
2.5民生新聞是以“民生、民情、民意”為主要關注點,以城市百姓“身邊事、麻煩事、稀奇事、關心事”為主要報道題材,通過記者現場調查、跟蹤報道、嵌入式體驗等靈活多樣的方法采編制作,注重新聞的實用價值、娛樂價值、情感價值的電視新聞。⑤
從上述界定可以看出,“民生新聞”算不上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有關新聞體裁樣式的科學概念。我們也從學界和業界的不同說法可以發現,雖然他們視角有所不同,但對民生新聞的內涵認識并沒有本質區別,即主要是把新聞關注的焦點集中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由此可見,民生新聞是以民眾的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以民眾的人生訴求為基本出發點,以民眾的生存狀況為關注焦點,以民眾的視角表現民主價值和人文關懷的理念,從民眾的生存空間開拓資源的新概念新聞。
3.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發展民生新聞的重要性
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民生新聞非常活躍的社會。在和諧社會里,國家不僅要保障人民群眾衣食無憂、住行無慮,還要保證人民群眾有廣泛充分的言論自由,各種訴求都可以通過正當途徑盡情地表達。不容否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明顯改善。但也必須承認,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正是我國社會處于“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交錯并存的關鍵時期。
新聞媒體由于具有信息傳播、社會教化、大眾娛樂等社會功能和巨大影響力,因而在為改革發展穩定及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肩負重任,責無旁貸。民生新聞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緊密相連,和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更是密切相關。特別是憑借其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人民群眾愛看、愛聽,也容易接受。
三、民生新聞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獨特作用
1.切實貼近群眾生活,強化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來之于民,服務于民”是民生新聞的特色,它給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弱勢群體提供了發表聲音的平臺,有利于通過社情民意,溝通黨、政府和群眾的聯系。它以平民視角報道,盡量剔除“平民”社會階層的含義,使其以人的本然狀態呈現出來。在民生語境中,注重報道普通百姓的新聞,關注民生事件的普通人,用心感受和傾聽他們的心聲,反映他們的意愿。以人為傳播本位,在報道中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實際上還原了人的自然狀態及在社會文化語境中的主體地位。
2.拓展了公民的話語空間,反映構建“和諧社會”的大眾心理
民生新聞的群眾路線注重滿足受眾的需求,及時發現他們生活中的亮點,梳理難點,直面焦點。“民生新聞”代表的是老百姓的態度、視野和情懷,“關注百姓,服務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是這類新聞的基本精神內核。它的大多數新聞是對民眾原生態的關注,而民眾的話語權則多是由媒體來代言的,在主流媒體、商業媒體上構建的。它既真誠地賦予百姓以話語權,又時時處處體現對弱勢群體的關心、體貼和愛護。
3.民生新聞的傳播內容和形式推動了和諧社會的“構建”
民生新聞以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推動了和諧社會的構建,使報道更具人性化、人情味,更能打動受眾。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做一期節目叫《免了稅 漲了費》,報道了江西省撫州市溫泉鎮在減免農業稅的同時,卻提高其它收費項目金額的問題。節目播出以后,江西省委、省政府,撫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涉事的臨川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對溫泉鎮黨政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作出了組織處理,并開展一系列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整改措施。這一成功的典型民生新聞報道就不是僅僅對人民生活進行表面的報道,將問題表面化,而是在忠實報道農民生活狀態、反映人民呼聲的同時,進一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危害,并最終促成了問題的解決,維護了人民的利益,履行了自己的職責。
四、民生新聞在報道中的策略與技巧
1.報道策略方面
1.1明確受眾主體,真正關注民生
毋庸置疑,民生新聞的受眾主體就是廣大人民群眾,而非只是居住在城市里的少數市民。對于城市媒體而言,除了關注城市居民以外,兼顧農民的目標定位是其發展壯大道路之一。因此,關注我國的國民基礎――農民的話語權,把民生新聞的話語權由少數市民轉移到大多數城市平民和農民身上,從宏觀上把市民和農民同時作為目標受眾,真正地從民生角度去報道和思考,才能真正體現從受眾本位出發,才是真正的關注民生,才是今后民生新聞發展的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