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工作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7 02:57: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意識形態工作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實行意識形態報告工作責任制,長風實驗小學校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負總責。長風實驗小學校部每月向中心學校黨總支專題報告一次意識形態工作,分別在每月30日前落實。遇到有意識形態領域重大問題或特殊情況,長風實驗小學校支部隨時向萬柏林區黨總支報告。
長風實驗小學校支部班子成員應當把意識形態工作履職盡責情況作為民主生活會和述職述廉述學報告的重要內容,接受監督和評議。
一、學校意識形態工作分析研判制度
1、建立分析研判機構。
成立長風實驗小學校意識形態工作分析研判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學校校長付曉波、支部書記魏晶晶擔任,副組長由副校長吳紅玉、教導主任白春慧、支部委員馬小忙擔任,成員由長風實驗小學校各科室主要負責人及教師代表擔任。
2、分析研判時間。
常規性研判每半年組織一次,原則上安排在每年的6月中旬和12月中旬進行,特殊情況及時研判。支部全年專題研判意識形態工作不少于2次。
3、分析研判內容。
重點分析研判當前的意識形態工作形勢、存在的重大輿情和重大問題、今后的應對策略等,研判結果以報告形式報長風實驗小學校黨辦。
4、定期通報結果。
長風實驗小學校支部每年在各校通報一次意識形態工作情況。
二、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閱評制度
1、閱評領導。
人員由長風實驗小學校黨支部魏晶晶同志主要負責同志組成。日常工作由長風實驗小學校黨辦負責。
2、閱評內容。
重點閱評各校德育工作方面、教師隊伍考核與管理方面、師德師風方面、學校辦學行為方面學校網站和校園廣播操等方面。
3、閱評時間。
每季度一次,原則上安排在每年的3月下旬、6月下旬、9月下旬、12月下旬進行,特殊情況隨時組織閱評。
三、學校意識形態工作聯系溝通制度
對學校意識形態領域重大錯誤思潮和言論,應通過學校管理信息形式,理直氣壯地及時進行批駁,有理有利有節地開展思想輿論斗爭。
1、長風實驗小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要根據工作分工與各校“結對子”,明確聯系方式,建立聯系。
2、長風實驗小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同各校的交流活動。
3、開展聯系活動要發揚民主作風,及時了解教師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
4、長風實驗小學校領導班子日常聯系溝通工作由長風實驗小學校黨辦負責,建立聯系檔案,作好記錄。
5、聯系溝通制度日常工作由長風實驗小學校黨辦負責。
四、學校意識形態工作檢查考核制度
1、長風實驗小學校支部負責組織檢查考核各校意識形態工作。
2、檢查考核每年至少一次,納入各校年度目標綜合考評,與各校述職述廉相結合,統籌安排部署。
3、檢查考核內容為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
4、檢查考核結束后要形成書面報告并向被檢查考核對象反饋。
5、檢查考核情況要在全校進行通報。
六、學校意識形態工作專項督查制度
1、專項督查工作由長風實驗小學校黨辦負責。
2、專項督查工作每年組織一次,原則上在12月份進行,也可根據需要開展督查工作。
篇2
一、 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
(一)思想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意識形態工作是新形勢下我黨又一項重要的工作,關乎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有利于統一思想,凝聚力量。x月xx日, 局黨組組織局總支、局直各單位支部召開會議傳達學習文件精神。會議要求,局機關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明確黨組班子對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黨組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組副書記是直接責任人,協助黨委書記抓好統籌協調指導工作。黨組其他成員根據工作分工,按照“一崗雙責”要求,主抓分管科室的意識形態工作,對職責范圍內的意識形態工作負領導責任。局各支部書記要認識到落實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履行監督責任,以身作則,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風氣。要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風建設,納入領導干部的考核,納入日常會議日程。
(二)及時傳達政策,加強陣地建設。近一年,我局先后多次組織學習中央、黨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文件,嚴格按照文件要求,加大宣傳力度,狠抓落實工作。專題研究開展全局意識形態工作,召開全體干部職工大會,專題學習貫徹上級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部署及指示要求做好意識形態陣地的管理,以豐富多樣的形式開展宣傳工作,如:雙微平臺、宣傳欄等。開展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教育,嚴防違紀違規行為的發生。
(三)強化正面引導,全面部署工作。開展黨組書記專題黨課,一如既往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形成較強的履職盡責意識形態,以反面案例倒逼全體干部職工加強理論學習,深化思想認識,提高個人素質,展現單位形象。工作中,領導以上率下,發揮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正面引導,塑造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同時,將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年度理論學習計劃,集中學習,定期在我局開展研討,通過加強理論學習,進一步深化廣大干部職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局直各單位要認真學習領會,進一步增強做好意識形態工作、要讓我們的干部職工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
二、 存在的問題
意識形態工作是一個長遠性的工作,隨著形勢的發展,機制體制的變革等因素,我們的干部職工將面對新的挑戰,不可避免的會存在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針對目前不適應的地方,我們需要積極改正。
(一)思想懈怠,認識存在短板。我們職工存在對意識形態工作認識不足的情況,沒有意識到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如:對待意識形態理論學習重視不夠,存在極少數敷衍現象。(二)學習不足,落實存在誤差。新形勢下需要我們的干部職工加強學習、自我完善,確保意識形態工作全面落實到位如:對政策理解認識不足導致工作開展進度緩慢,導致群眾對工作不甚滿意。(三)引導缺位,宣傳有待提高。干部職工工作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宣傳工作需要更具有針對性,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
三、 意見和建議
我局針對上述問題,積極開展專題會議研究落實意識形態工作,增強政治意識,堅定政治立場,確保意識形態工作有序推進。
(一)對照自查,提高思想認識。針對問題,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對照自查,找出問題,定期做思想匯報,確保思想認識和實際行動同步推進。
篇3
一、工作推進情況
(一)辦文辦會提質增效。按照辦文、辦會、辦事“零差錯”“零失誤”的標準和要求,壓縮發文數量、規范發文流程,認真做好會前通知、會中服務、會后收集。xxx月份,累計辦理傳閱件、領導批示件、秘密件等各類來文xxx件,以區投促局黨組、行政、xxx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各類字號文件xxx件,組織完成各類會議xxx次。
(二)值班值守責任到位。嚴格落實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尤其是周末、重大節日等特殊時期,要求關鍵崗位必須在職在崗,確保各種突發事件得到快速高效處置。xxx月值班值守期間,未接到群眾投訴電話,無突發事件發生。
(三)督辦協調發揮實效。圍繞本單位工作重心,對區委全會、區政府工作報告、領導交辦事項等涉及本單位的重點任務全面梳理并建立臺賬,督促各責任科室按時上報,不斷提高了本單位各項重點工作實效。
(四)黨建工作平穩有序。嚴格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黨史學習教育、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思想、意識形態等黨的建設工作各項部署要求,對標對表,查漏補缺,按時上報,xxx月相關任務全面完成。
(五)政務信息上臺階。時刻圍繞本單位的中心工作,增強政務信息工作的敏銳性,多角度挖掘信息,充分利用xxx、xxx等媒體公眾號,有效拓展信息來源。xxx月,共上報政務信息xxx條。
二、存在的問題
xxx月份,盡管辦公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清晰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辦文辦會需進一步細致嚴謹;黨委信息報送能力需進一步提高;統籌協調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辦公室將著力確保實現“三個提升”,不斷推動辦公室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升級。
(一)在強責任心上要有提升。將帶好頭、強本領、抓細節、嚴制度作為辦公室干部的基本要求,結合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把學習作為提升干部素質的重要抓手,將中心組帶頭學、支部組織學、干部個人自學等多種學習方式靈活結合,將集中學習、專題培訓、宣講教育等學習形式融會貫通,促進干部提質,工作提效。
篇4
會議指出,2016年全州共青團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州委七屆六次全會和團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精神,強化“三性”,克服“四化”,堅持問題導向,勇于自我革新,切實推動全州共青團轉型發展和改革創新,加強青少年思想引領,緊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帶領全州各族青年為加快推進怒江跨越發展,推進“十三五”開局各項工作貢獻青春力量。
會上,團州委副書記羅新宏代表團州委常委會作了題為《改革創新 勇于進取 奮力開創怒江共青團發展改革新局面》的工作報告。要求全州廣大團干部要形成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力戒浮躁、百煉成鋼的良好作風,努力推動怒江共青團工作邁上新臺階。
會議強調,今年重點從八個方面抓好全州共青團工作。
一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要牢牢把握機遇,切實增強“三性”,努力克服“四化”。突出政治性凝聚正能量,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引導全州各族青年在思想上、行動上始終與黨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要積極穩妥推進全州共青團改革創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全州各級團組織必須切實增強自我革新的勇氣,下大氣力解決突出問題,高揚改革旗幟,堅定改革信念,以革故鼎新的勇氣、自我革新的銳氣、奮發有為的朝氣投身到共青團改革實踐中來。
三要狠抓青少年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增強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四要緊密圍繞中心服務全州大局。緊緊圍繞全州“十三五”規劃確定的重大戰略部署,結合實際,主動將共青團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推進怒江脫貧攻堅、跨越發展的“主戰場”,動員青年將州委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決策轉化為自覺行動,凝聚起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
五要熱忱服務青少年成長成才。準確掌握青年狀況,全面把握青年需求,加大農村青年培訓工作力度,科學制定服務內容,引導青年成長成才。
六要參與創新社會治理。強化社工人才隊伍培養建設,順應發展需求,優化工作方式,創新服務內容。切實做好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工作,代表和組織青少年參與民主協商,通過多種方式反映青年意見,引導青年正確行使民利,保障基層民主健康發展。
七要構建“網上共青團”新格局。主動發揮共青團優勢,創新方式方法,加強網絡管理,搶占輿論陣地,正確引導青年網民,唱響網絡主旋律,引導網絡意識形態。
八要堅持團要管團強化自身建設。全州各級團組織要主動應對社會變革和青年變化的現實需要,擴大基層組織覆蓋面,推動鄉村兩級團組織集中換屆。推動團、隊隊伍體系建設,加強團、隊干部培訓力度。
羅新宏強調,一要樹立勇于苦干的精神。要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堅定信念、自強不息、激發動力、艱苦奮斗,堅持公平公正、圍繞中心任務,敢于面對挫折,勇于反復挑戰,遇見困難,不拖延、不回避、不退縮,敢于擔當,積極探索,及時解決。二要樹立崇尚實干的精神。杜絕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實際效率、實際速度、實際質量、實際成本的形式主義。摒棄說空話、說大話、說假話的惡習。面對新要求、新任務、新挑戰,敢于擔當、崇尚實干、狠抓落實。三要樹立帶頭真干的精神。要走出機關,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青年,一切從實際出發,問情于民,問意于民。堅持走群眾路線,傾聽青年心聲,熱情服務青年、優化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率,堅持把青年滿意度作為評判標準,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閉幕式由團州委副書記張曉東主持并作會議總結講話,要求全州各級團組織要認真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切實做好2016年各項重點工作,全面推進共青團改革創新。
篇5
201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GDP要在2017年突破2萬億元大關,在2013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到2017年,培育一批產值過億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使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而截止2012年,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僅為10%左右。有一條實現這一戰略性目標的捷徑,就是成立一支全球并購基金,與上海的全球國際并購基金合作,積極參與全球并購。
深度透析 搶抓機遇
挑戰與機遇并存。當今全球領先的工業文明成果雖然仍受制于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少數發達國家,但由于新興工業體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崛起,其所創造的巨大市場正在改變著全球產業結構的內在規律,全球產業鏈與價值鏈的原有邏輯正在被打破。西方從早期工業化到如今的后工業化,共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全球工業化優勢向中國轉移已成不可阻攔之勢。發達國家在掌握著大量核心技術、品牌、渠道、管理的同時,也正在失去市場的優勢與成本的優勢。高福利資本主義無法繼續滿足產業成本的持續上升,人口老化、需求不足導致西方傳統工業紛紛失去競爭優勢。雖然同時有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的崛起,但因其不同的國情,這些國家是難以構成對中國商機的威脅的。
始于 2007 年的美國次債危機以及持續的歐債危機使傳統發達國家經濟陷入泥淖之中。這種危機與過去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不一樣,它是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工業文明的發展的必然結果。工業化與后工業化的過渡尚未完成,導致發達國家資產價格被嚴重低估,勞動生產率全面下降,生產力發展受到難以改變的西方生產關系的阻礙。由此可預言,冰島危機、希臘危機、意大利危機、西班牙危機還會持續爆發。
經濟、政治、社會多重因素決定了西方經濟復蘇乏力,輝煌了幾百年的西方現代文明正遭遇著最嚴峻的挑戰。
再掀并購浪潮。世界經濟史上主要發生了五次大的并購浪潮,每一次并購浪潮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之間,又主要表現在大型企業對小型企業的弱肉強食,或者是強強合并上。而這次即將掀起的全球并購浪潮,表現為新興經濟體對發達國家的并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國家的并購,還表現在完全不同價值觀與不同意識形態國家的并購。因此,生產力水平并不高的企業要充分利用市場優勢、勞動力優勢并購全球在技術、管理、品牌等諸多方面有優勢的企業。
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有過燦爛的文明與輝煌,但自 1276 年南宋覆滅開始,中華民族商業文明逐漸從巔峰走向衰落,十八、十九世紀我們又錯失步入工業化的良機,幾經磨難,中華民族在近一千年之后才再次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持續的經濟增長使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并且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還將繼續發展。中國完全有機會在新的千年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方工業文明的衰落與中國的崛起形成了一千年才相遇的歷史交匯點。中國極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并購浪潮,2012 年是這場全球并購浪潮的歷史性起點。據紐約榮鼎咨詢公司預測,2020 年,中國對外投資與并購將由目前的 500 億美元增長到 2 萬億美元。中國將在這場千年難遇的并購過程中實現工業化轉型,從而走向后工業社會,最終重回世界頂峰。
全球并購 中國整合
在第六次全球并購浪潮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將如何迎接這千年一遇的機會呢?
現狀分析。中國經濟總量巨大,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東南西北各地區產業分布各有特點,產業縱深明顯;全球最先進的產業與最古老的產業都存在于中國,所以中國具有巨大的并購需求,而且呈現并購規模大、持續時間長的特點。
從目前中國經濟體制來分析,中國是以公有制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而我們要并購的目標市場都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市場,是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國家。如果單純的以國有企業去并購,會因為所有制與意識形態障礙影響并購的成功。2012年華為、中興在海外遇到的障礙均來自于此。
因此,中國的民營企業將是全球并購的生力軍。但民營企業又面臨單體規模太小,發展時間太短的困局,其并購能力與并購后的整合能力欠缺,很容易影響全球并購的質量。目前國內雖然已經有了一些海外投資與并購基金,如中信資本、弘毅投資、復興國際等,這些基金不是規模小就是依附于產業資本之后,作為財務投資人角色出現。沒有真正能扮演戰略并購基金的角色。
有利條件。中國巨大的產業存量亟待升級,其吸收、消化能力強勁,需求巨大;中國已經有 3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至今仍有升值空間,對外投資與并購資金充足,還能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目標市場巨大,完全處于買方市場的早期,競爭不充分;中國證券市場即使處于低谷,其平均市盈率也高于全球平均市盈率,中國整合之后可以輕松通過中國證券市場退出。
商業模式。“全球并購,中國整合”是本次浪潮的核心理念。沒有全球并購,中國產業將難以升級,結構調整也難以實現;沒有中國整合并購價值更難以提升,并購基金將難以退出。中國以往開展的全球并購主要以產業資本為先導,而本次浪潮將是金融在前,產業在后。這將有效避免產業資本跨境并購的不足。
在第六次并購浪潮在交易過程中有三次價值提升的機會,這在全球并購歷史上十分罕見。三次價值提升空間為:低價并購、整合提升、中國退出。這將有利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被并購企業發展,有利于并購資本獲得利益,最終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中國產業與全球產業的結合,中國資本市場與全球資本市場結合。
篇6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理工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投入在項目的資金投入力度、創業扶持政策的健全等創業服務性工作方面。然而,在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分階段分層次進行,創新創業意識的培育屬于創業過程中的啟蒙階段,相比服務工作與能力提升顯得更為關鍵。在創業過程中,大學生往往會由于缺乏系統的創業意識教育,出現理想信念動搖、社會責任感喪失、誠信道德意識淡薄等一系列價值觀取向扭曲的現象。由此可見,全面展開創新創業意識培育工作迫在眉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進行了高度概括,代表了全國勞動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建設民族精神陣地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提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加強教育的實效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主席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堅定信仰、積極傳播、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喚起學生的“創新創業生涯心態”。1.對于實踐教育的意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能增加理工類學科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并以此為契機,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學質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進而提升其實踐能力,既是高校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體現,又是貫徹“立德樹人”的高校立身之本,更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以創業帶動就業的重要措施。2.對于人才培養的意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能為培養當今社會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保駕護航。創新型人才是推動創新型國家最重要的儲備和保障,我們培養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不但要掌握專業技能和優秀的管理能力,而且還應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奉獻精神、有社會責任擔當的新“四有”青年,其價值取向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未來整個社會的主流思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能明確大學生的奮斗目標,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是幫助大學生形成積極創業價值觀的重要策略。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實踐內涵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踐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導向。十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汲取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高度概括了所有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內容,并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框架內不斷創新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向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學生自我價值追求的精神支柱。只有將價值層面的認識與創業過程的踐行相統一,才能切實做到知行合一。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性,對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起到了引領作用。2.創新創業教育是實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著陸點。鑒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高度概括,但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經常出現不能準確把握抓手而無法落實的情況。因此,需要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綜合實踐教育中尋找突破口,將思想政治理論與有效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有機融合,切實做到“因勢而新”。當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大勢所趨,不僅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主旋律,同時也是關乎學生自身發展的綜合素質教育。在此背景下,讓創新創業教育切實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著力點,使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程貫穿于創新創業教育中,從而真正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無縫銜接。依托創新創業實踐,將價值認同融入實踐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煥發新的生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時效性。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理工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途徑
1.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堅持不斷改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結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精神貫穿至創業培育教材編寫的始終,從而進一步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鋪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滿足學生成長的發展需求和期待,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形成協同效應。2.圍繞思想政治教育,推進創業型社團建設。專業型人才聚類是理工類創業型社團形成的鮮明特點,其成員專業知識技能突出,動手能力出眾,能夠通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是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聚集的重要陣地,這一特點使得社團成員之間往往擁有共同的創業愿景,更容易激發其創業熱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細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創業型社團成立的引導標志;第二個層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創業型社團管理的根本準則;第三個層次“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創業型社團建設的基本要求。深刻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高校理工類創業型社團的可持續發展。3.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線上線下創業平臺。以眾創空間和孵化基地為載體,通過課外科技競賽與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使創意能夠真正落到實處,為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創造條件,合理配置資源,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充分發揮易班新媒體技術,搭建學生線上互動平臺,將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與新媒體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生動性和吸引力,有針對性地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創業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在項目團隊中挖掘具有凝聚力的優秀品質,推進精品項目建設,厚植創業型人才聚集的熱土,順應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
作者:王順鋒 單位:東華大學
參考文獻
[1]趙云潔.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意義、作用和路徑選擇[J].湖北: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0).
[2]黃琳,鐘磊,吳藍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大學生創業教育分析[J].高校輔導員,2015(6).
篇7
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如何認識連續五個季度的經濟增長減速,特別是今年一季度8.1%的增速為2009年以來最低,而且目前還有進一步回落的態勢。面對現狀,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態。這是討論的前提,但也殊為不易。長期以來的高速增長已經成為經濟上的意識形態,這不僅有政治上的要求,也有充分就業等實際經濟考慮。特別是把經濟增速列為官員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后,GDP至上在有些地方成為第一追求。在這種觀念下,很多地方對目前的經濟增速實際上是無法容忍的,在這種情況下極易產生一種不冷靜的意見,即迫切希望以強烈的投資驅動來拉動經濟增長。其中有路徑依賴的因素,但也是一種浮躁心態的反映。這是我們要切實避免的。穩增長關鍵是穩心態。
客觀看,這次經濟減速有外部因素。自美國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以來,外部市場需求不振是目前經濟減速的一大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遇到了階段,即我們走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邊緣或者講是劉易斯拐點。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發展中國家在發展初期往往依靠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其他資源、政策優勢,獲得顯著經濟增長,但如果沒有隨著收入的提高而提升生產效率,其比較優勢就會逐步喪失。如果不能通過創新重建競爭力,就會陷入收入相對國際競爭太多而相對于發展內需又太低的兩難境地,從而陷入增長窘境。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土地及物流成本的上升而出現部分外資企業向資源更低廉國家的流動即是明證。
從經濟驅動三要素來看,出口因為勞動力及其他成本的上升等因素實際上已不具備持續增長的潛力;投資則因為容易引發通貨膨脹、企業及政府負債率上升、工業產能過剩、國際貿易沖突等一系列后果,而受到人們的質疑;內需因為長期弱勢反而最有可能成為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所在。如2010年家庭消費僅占GDP比重的34%,而同期世界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70%,其中潛力不言而喻。可見,拉動內需將是維持經濟長期發展的關鍵所在。實際上,我們還可以從更高的層面來認識擴大內需,即從出口型經濟向內需型經濟的過渡實際上是從工業農業社會向消費服務型社會過渡的經濟動力。推動內需不僅是解決經濟增長的手段,更是塑造中國未來社會,全面提升社會競爭力、創新力和生產效率的關鍵所在。而落實轉型的關鍵就在于調結構,實現產業升級,提高公共服務力度。
篇8
基本出發點:向創新型發展方向轉變
4月25日,普京舉行了再次當選總統后首次“直播連線”,穿著一身藏藍色西裝、打著藍色領帶端坐在鏡頭前面對各種尖銳問題。在長達4小時48分鐘的時間里,普京回答了大約100個問題,創下了他本人新的歷史記錄。
2012年俄羅斯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而且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今年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放緩到1.1%,遠遠低于預期。普京認為,俄羅斯經濟增長放緩,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特別是歐債危機的影響。不過,這個觀點當場就遭到了俄羅斯前財長庫德林的質疑,他認為原因來自俄羅斯經濟內部。對此普京承認,關于俄羅斯未來的經濟政策是不是應該做出調整、怎么調整,目前還存在著分歧和爭論。但經濟增長政策的出發點,是要確保實體經濟朝著滿足社會需求的方向發展,特別是要使俄羅斯經濟發展模式向創新型發展方向轉變。這樣的基本出發點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2012年俄羅斯經濟出現了先高后低的走勢,但在油價仍保持高位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仍保持了3.4%的增幅,經濟總量也恢復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負債率遠遠低于國際警戒線,失業人口和貧困人口數量均降至11年以來的最低。2013年4月17日,梅德韋杰夫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認為2012年俄經濟發展雖然總體良好,但是面臨增速放緩等諸多風險,政府未來的任務是采取平衡措施,使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合理增速。
七大首要任務和十個關鍵方向
2012年5月7日,普京簽署《關于國家長期經濟政策》的命令,俄羅斯未來六年將提高經濟發展速度和保證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加俄聯邦公民的實際收入,使俄羅斯經濟達到技術領先的地位,這是2018年前頭等大事。普京復任總統后俄羅斯的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新建和更新2500萬個高生產率的就業崗位;到2018年投資額應增加到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27%;到2018年高科技行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應比2011年增加30%;到2018年勞動生產率應比2011年提高50%;提高俄羅斯聯邦在世界銀行有關經營條件排名中的名次,從2011年的第120名上升至2018年的第20名。
2013年1月16日,梅德韋杰夫提出政府七大首要工作任務:確保宏觀經濟穩定發展,即實施強有力并具可預見性的長期預算政策、降低通脹率和提高預算支出使用效率;發展關鍵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和激活勞動市場;改善商業環境,吸引私人長期投資;利用人力資源優勢發展衛生和教育事業;促進地區間平衡發展,提高地方吸引勞動力和投資的競爭力;提高俄經濟在全球的影響力,適應世貿規則,提高俄企業國際化水平,改善出口結構。
2013年1月31日,梅德韋杰夫在政府擴大會議上宣布了2018年前政府工作十個關鍵方向:改善經商環境、全球經濟一體化、技術更新、促進消費、發展農業、發展基礎設施、每年建設不低于一億平米的住宅、發展醫療和教育、支持地區發展和完善國家管理。在4月17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梅德韋杰夫把吸引大規模投資、創造新的生產、保持經濟增長作為解決一系列問題、提高民眾生活質量的關鍵任務。
經濟增長放緩 難以實現快速發展
梅德韋杰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關鍵性意義。畸形的經濟結構影響俄經濟穩定。俄羅斯經濟被稱為“能源依賴型經濟”,GDP的60%、政府預算的40%與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密切相關。俄出口產品一半以上是能源和原材料,每年出口的油氣合計占出口總額的63.3%,油氣稅收占政府稅收的47%和關稅的85%。國際能源市場油氣價格的變動對俄經濟運行會造成直接影響。對能源出口的長期依賴,使本國的加工制造業滯后,企業創新能力差。
實際上,全球金融危機并沒有影響到對原油的基本消費需求,這原本是俄經濟保持發展的有利條件。然而,從俄羅斯2010年以來的經濟發展來看,雖然石油價格保持高位,但是俄羅斯經濟還是沒有實現普京執政前八年的高速增長,GDP的年增長率僅維持在4%左右。2013年甚至有可能達不到3%的增長率。2013年4月15日,俄羅斯財政部長西盧阿諾夫表示,受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將大幅下降、通脹預期不會擴大的預測影響,俄財政部修正了2013年預算指標,將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從3.6%下調到2.4%。這表明,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影響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因素除了油氣價格以外,直接投資下降、資金外流、基礎設施更新的沉重負擔、就業壓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作用都在持續發酵。世界經濟尤其是歐洲經濟不振對俄能源需求的下降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俄羅斯發展的總體態勢是:經濟增長放緩,俄羅斯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會有發展,但是難以實現快速發展。
增長速度是思想問題、精神問題和
道德問題
那么,經濟增長放緩對于俄羅斯發展的影響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實現經濟發展目標難度加大。2013年3月,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克列巴奇表示,如果外部環境不見起色,俄羅斯經濟未來五年增幅不會超過5%。國家經濟振興的目標難以實現。俄羅斯面臨調整發展模式的挑戰,但完成調整的任務非常艱巨。目前,俄經濟基本面指標還沒有出現惡化,但驅動力明顯減弱。
篇9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轉型趨勢;創新路徑
2015年從“互聯網+”概念被提出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國務院出臺“互聯網+”相關指導文件,“互聯網+”儼然成為了社會追捧的熱詞。全國各級政府、各個領域也都制定了大量的“互聯網+”發展規劃,學界也掀起了“互聯網+”研討的熱潮。基于在全國各行業都在參與“互聯網+”研究和產業布局的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到這一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的環境之中的思考,本文著重概述“互聯網+”概念、內涵及時代特征,回顧近三年的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分析“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轉型的趨勢,提出了“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一、“互聯網+”環境的解讀
“互聯網+”是指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1]這一概念是國家官方給出的定義,從概念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內涵強調的主要是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原有的基礎之上“+”入互聯網的創新成果和活力,發揮互聯網的基礎性作用,從而形成一種創新發展的新常態。其實質強調的也就是一種連接一切、跨界融合的關系,正是這樣一種關系使得我們可以實現共贏,最終實現以人為本、連接到人、服務于人、人人受益。那么運用到教育領域,“互聯網+”“+”的其實也就是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要通過互聯網與傳統教育的結合,改變傳統教育以教學權威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教學中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進入到以互聯網為載體,由教育者引導和幫助,學習者主體原創內容、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和討論等新的教育模式當中,從而使得學生接受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全面透徹理解“互聯網+”環境的精髓,除了要把握其概念和內涵,我們還有必要站在時代的角度去考察、解析和研摩其特征。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洞悉目前與未來發展的動態,進而在學習、實踐和決策時進退裕如。“互聯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和連接一切。”[2]跨界融合,強調的是“互聯網+”的“+”本身就代表著一種跨界,一種融合;創新驅動,就是要求我們要敢于打破常規格局與自我限制,運用互聯網的多變思維,發揮創新的力量;重塑結構,就是利用互聯網變遷了的關系結構,使得我們固有的身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切換,進而實現轉變;尊重人性,就是要求“互聯網+”的連接與融合要基于人性思考、開發、設計和運營,人性化是融合的起點,是連接的歸宿;開放生態,就是要以開放的心態去思考和設計新的模式,實現教育生態和創新生態;連接一切,就是以人為核心,讓更多的創意、創新、創造集成交融,從而共創未來、各得其所。
二、“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趨勢
“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新領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抓住機遇,依托新媒體,轉型尋求、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呈現與時展同步的發展態勢。
首先,高校應轉變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與思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一方面,網絡化沖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時期社會文化單一、意識形態單純的社會環境,網絡世界中各種價值觀念交相輝映,意識形態斗爭形勢嚴峻。另一方面,網絡犯罪和道德失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任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對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制定教育目標時必須要開放思想,與時俱進,利用新形勢中國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去提升大學生的思想覺悟,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互聯網。”[3]“互聯網+”“+”的不僅是通過新媒體教育使得大學生要達到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和政治素質目標,而且也應達到新媒體素養目標。
其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應由“傳統教育模式”向“新媒體教育方向”轉型。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下,由于沒有重視激發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性,混同了思想道德觀念的認知過程和養成過程。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模式開展的,強調的依然是把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把知識教育直接灌輸給學生,而學生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不太注重關注大學生的主動權和話語權。“互聯網+”要實現的是以人為本、連接到人、服務于人、人人受益。“互聯網+”“+”的是生態,更強調的是重塑結構、尊重人性。新的形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適應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變化,運用大學生經常使用的和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平臺,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趨勢引向個性化方向發展,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大學生的意趣。我們可以借助手機媒體或網絡媒體中大學生喜歡用的QQ、微信、微博、論壇等平臺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開發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充分利用新媒體來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平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通過新媒體搭建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平臺,可以利用構建班級網絡群,通過互聯網反映社會熱點問題、校園熱點問題,對學生進行主流價值觀的引導,還可以通過網絡群積極組織學生展開某一社會熱點問題的主題討論,促進學生在一種積極有為、理性平和狀態下學習和積累知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從而引領大學生的輿論與思想導向。
最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有“單一依靠教材”向“多樣化開發”方向轉變。當前,很多高校所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缺乏實效性。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內容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步伐,背離了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大多依據現成的教材來進行,而教材在時間上表現出一定的限制性,它與大學生接受的即時性信息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因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4]特別是互聯網深化發展時代的到來,各式各樣的網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抵觸著課堂教學內容。因而,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在重視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更加積極有效地與社會即時性信息結合起來,引入時下的社會熱點話題,這不但能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有助于教育者準確把握大學生思想認識。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下,應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特點的基礎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將互聯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開發多樣化的課程資源,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從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跨界融合與驅動創新。
三、“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創新路徑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發展的時代生產力,具有強大的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實現了知識學習的生活化,使得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形式更加多樣化。面對這種大勢所趨,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現代新媒體有機結合的新路徑,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的創新協調發展,從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前跨越。
第一,在“互聯網+”環境下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技術隊伍建設。新形勢下,高校要想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培養一支政治覺悟高、理論儲備好、網絡技術強的思想政治理論和技術隊伍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首先要努力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用豐富的理論武裝自己,并將這些理論靈活運用于社會實踐,提高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高校應該通過舉辦網絡技術培訓班、經驗交流會、網絡知識競賽、網絡教學設計大賽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敏感的信息意識、較強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從而才能更好的引導和教育大學生。要注重發揮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學輔導員是和大學生接觸最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輔導員應該充分認識到輔導員網絡素養和信息能力的重要性,要善于利用受大學受青睞的網絡,深入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和訴求,了解他們的情感,掌握他們思想的動態,從而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在“互聯網+”環境下要重視運用新媒體,發揮傳統教學與新媒體影響的優勢互補綜合效應。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外教育形式為輔。然而在新媒體時代,手機、電腦以其便捷、靈活的特點已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新平臺。所以,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學會轉換新思路,可以通過學生們喜歡的形式,將教育內容通過手機平臺或網絡途徑傳遞給大學生,不必要非得按照傳統方式在一定時間到規定的地點接受思想的洗禮,應讓大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使其可以結合自身需要自由地選擇知識和信息,同時還可以采用多樣化地形式和教育者及其同學進行參與交流,唯有增強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才能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新媒體也并非摒棄課堂教學,而是要把課堂教學的優勢和新媒體的優勢相結合,發揮最大的功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平臺建立班級虛擬群體,課下通過網絡平臺的交流和討論,利用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總結評價,這樣不僅使得大學生在虛擬群體中可以發揮獨立的思維力,還可以在現實的群體中增進表達力,而且還更容易讓大學生群體主動接受這樣的教育。
第三,在“互聯網+”環境下要重視校園網絡資源的開發建設,強化網絡監管與監督。當前以多媒體、網絡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已成為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制高點,教育信息化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潮流和方向。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進網絡已經成為思想文化發展的新陣地,這種趨勢也是勢在必行。目前我國國內已經相繼建立了“之家”、“紅色中國”、“紅色世界”等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高校可以吸收借鑒這些紅色網站建設的積極經驗,開發優秀的校園紅色網絡資源,建設吸引大學生、凝聚大學生的網絡群體,通過增強網站內容的多樣性、趣味性、時效性和實效性引領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塑造,從而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再者就是,高校在建設校園紅色網站的同時也應加強網絡的監管,最大限度地防止不良信息的入侵。還有就是還應加強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的網絡法制建設,倡導網絡倫理和自律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水平和網絡行為自律意識,增強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選擇能力、信息判斷能力和信息制作能力,使得大學生,使得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信息面前具有強大的免疫功能,以推動校園紅色網站的建設和網絡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邢蕾."互聯網+"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J].信息通信,2015(9).
[2]陳抗.實業與互聯網并不是冤家[J]. 浙商,2015(22).
篇10
1.民族地區高校大學文化建設的特點
大學文化是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以大學為載體,以大學人為主體,以知識和學科專業為基礎,以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為核心的價值觀念、思維習慣、行為方式、制度體系、知識符號、建筑風格等文化形態,是大學自身所固有的、反映大學自身特性的大學內在的規定性。大學文化是學校發展、凝心聚力、體現學校辦學特點和展現品牌特色的重要標示。它具有文化主體間目標的融合性;不同文化間的兼容性;文化發展的創新性等特點,是推進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合格人才的內在動力和隱形因素。
民族地區高校除具備一般高校大學文化建設的內容特點外,因為生源的多民族特點,在大學文化建設中存在文化構成的多樣性并相互交流碰撞的現實情況,面對培養全面發展的各民族人才以及維護穩定和諧、推進區域文化建設的重要職責,如何構建體現主流文化內涵、有效整合、富有地區特點、引領和創新文化發展的大學文化,是民族地區高校的重大使命與責任。
2.民族地區高校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有效推進民族地區高校大學文化建設,建立適應民族地區高校實際及社會發展要求的大學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有助于促進不同民族文化間的融合與發展。通過促進大學文化建設,將各民族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文化建設整體中來,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中心地位不動搖的前提下,促進和發展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更富代表性和兼容性的大學文化環境,拉近各族師生的感情,培育中華民族的整體文化認知意識。
二是有助于推進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建設。作為民族地區高校主體的各族師生,因其文化傳統、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交往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文化上的沖突。因此,通過構建普遍認可并影響深刻的大學文化,將民族文化資源整合到大學文化中,為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溝通搭建平臺,能夠有效的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樹立科學的文化觀念,培養良好的國民意識,加強民族團結,維護校園、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是有助于推進國家文化戰略在民族地區的推進,增強文化育人功能。現時代,文化在凝聚國民、激發創造力、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顯,高校作為文化的傳承者與引領者,大學文化建設既要與時展相匹配,又要創新引領文化的發展,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歷史優秀因素的凝結,“兩者的整合有助于實現以愛國主義教育凝聚青年、以文化建設培養青年的創造精神和實踐精神的建設目標”,增強文化這一教育因素在育人工作中的積極作用。民族地區高校大學文化建設水平的提升,能為推進民族地區文化發展提供有效動力,促進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的落實。
3.推進民族地區高校大學文化建設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明確主流文化。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任何社會都必須有其內在的、根本的、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思想,這種指導思想根植于文化建設和傳播中,培育并形成主流文化,成為指導人們生產生活的核心價值。大學文化建設,尤其是民族地區大學文化建設,在面對當前存在的國內國外多元思想、甚至是非法思想的沖擊時,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大學文化建設核心地位不動搖,培育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各民族文化為補充的校園主流文化,增強各族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團結意識、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意識。
實施好大學文化建設與民族文化資源的整合。民族地區高校大學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對優秀的民族文化資源的整合,做到既把握主流、又不失特色。在整合策略上,可以從三個方面開展:一是對文化建設認識觀念上的整合。要認識到大學文化與民族文化存在共性,既均為推進社會發展而做出貢獻,且在地域、人群等方面存在重合,都在為培養優秀人才而努力,因此在文化建設的觀念認識上必須承認和認可兩者可以也應該有所整合,兩者是主體與部分的關系;二是大學文化建設與民族文化發展目標上的整合。兩者均以反應和維護地區發展利益為目標,因此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是兩者實現整合的根本目的,在開展整合過程中,要將人們情感的整合、功能的整合、政治整合、思想整合等作為整合的目標。三是加強對大學文化與民族文化整合過程中相關組織的整合,要調動高校與民族文化研究部門相互協作的積極性,培養校內外推動大學文化與民族文化整合工作的工作隊伍,激發校內外各類團體在促進兩者整合上的積極性。
構建和諧大學文化,倡導多樣性下的統一。和諧大學文化是指大學校園中所有文化形態在繼承原有的優秀校園文化的基礎上,為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所共同開拓、創造、發展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對于民族地區高校而言,學生的民族成分多樣性必然帶來學生文化屬性的多樣性,多樣性既能促進發展,也會帶來沖突,不同的文化、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心理素質、不同宗教風俗在一個校園內相互碰撞,要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必須在堅持核心價值觀念不動搖的基礎上,吸收和升華各民族學生所帶來的優秀民族文化,統一到大學文化建設中來,始終大力弘揚社會主流文化,構建一個和諧和睦的大學文化環境,讓各族學生沐浴在主流的文化氛圍內來展現自我,相互和諧共處、相互影響、共同發展,既凸顯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又高度統一,從而達到以校園文化來影響人、培養人的良好效果,使各族學生認可和自覺踐行大學文化,進而推進校園的團結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