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基礎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13:20: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應用基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會計計量基礎及應用思考
多重會計計量基礎的必然性
國內企業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采用歷史計量成本作為計量工作中的基礎單位,其中計量結果顯示的準確性、公正性和可檢驗是采用歷史計量成本的根本原因,從其計量結果可以清晰地看出該段時間內公司財務的運作情況,包括物權的轉移情況、財政收支情況、財政盈虧情況,客觀地反應出企業的運行狀況。雖然歷史計量成本有諸多優勢,但就其所需要的靜態經濟換進和無法比對的結果來看,這種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會計本身主觀因素的影響,甚至對統一數據的測量結果都會因為會計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這都說明這種方法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一)采用多種計量方法能確保會計計算信息的統一性會計的基本職責是正確反映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資金運轉狀況,以便正確、客觀、全面的反應企業資產信息。如若繼續使用歷史計量成本做會計計量資金的基礎,則會使這個結果產生偏頗。因為歷史計量成本是針對貨品的原始交易價格而做出的記錄,其結果不會因為業務過程中發生的改變而改變,這使其有局限性。此時采用公允計量價值等多種價值體系進行合理衡量與計算是使其資產信息準確的有效途徑。(二)復雜的經濟環境決定多種計量方法的采用誠然,在經濟靜止狀態下采取歷史計量成本對企業資產情況做出評估是相對穩定、準確的。但如今,國內與國際接軌,企業所面臨的經濟處境也越來越復雜的前提下,在交易過程中我們無法保證其相對的經濟靜止狀態,期間產生的無形資金、衍生資金等造成了其經濟交易的動態環境,顯然在這種動態經濟環境下,仍然堅持使用歷史計量價值作為裁定企業資金狀況的標準顯然是不合適的。此時采用公允計量價值等多種價值計量基礎做統計顯然能增加對企業資金狀況描述的準確性,具有動態計量效果,符合時代要求。(三)多種計量方法是與國際會計的標準靠攏的前提隨著我國逐步邁進世界經濟體制的大門,緊跟國際標準的會計計量方法也成為時代的必需。在國際間,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許多發達國家便開始采用公允計量價值作為價值計量的基礎,為了可以緊跟上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在對企業經濟結果進行計量時,采用公允計量價值等多種計算價值相互作用也是對會計的要求。在許多發達國家中多種計量方式并存,會計計量標準也已經在實際應用中得到認可,但將其合理運用還應根據我國具體國情和交易發生時所處的客觀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以便合理使用。
多種計量基礎在運用中應注意的使用原則
(一)采用多種計量方法時應注意的原則1.一致性,指會計的計算結果須與會計提供的資料元素中的內容相互理解一致。2.關聯性,指會計的計算結果應包括已有的資金投入、支出項目和潛在的資金項目兩方面。3.準確性,指會計在計算時所采用的資料元素的數據、信息等必須保持高度的準確,并且可做到有跡可循。4.合法性,指會計在對企業資金情況做計算時應遵循法律法規、不可做出違法行為。5.穩定性,指會計在統計過程中應使統計結果保持穩定,不可隨意變更,如有需變更的情況也要做好及時的記錄標記。(二)多種計量方式的使用原則1.新會計計量價值基礎的使用應具有全面性和廣泛性。在新一波會計計量基礎的變革浪潮中,使全社會對其新標準廣泛使用是這種新方法能否被這個社會體制所接受的前提條件。在我國大、中、小企業非常多,怎么做到使這種新方法在所有企業均被接受,才能進一步對其做推廣工作。保持會計計量標準的一致是推行新會計計量基礎的第一步。2.在使用新會計計量基準時要注意其所具有的限定條件,謹慎處理。新會計標準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會計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但在國內運用時還應結合我國具體的國情,合理、謹慎使用。在我國經濟市場中存在諸多非市場體制內的經濟行為,這些經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對會計計算帶來負面影響,加上我們經濟法制的不全面,想要正確、科學地使用新會計標準,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想要正確、合理地使用新會計標準我們還應結合企業經濟行為的實際特點和國內市場環境作出調整和限制,以便達到最佳的使用結果。在經濟行為發生的同時,總結企業的市場處境,以達到不斷改善內部會計計量方法的目的。
如何自如運用新會計標準,選取正確的計量標準對經濟行為過程進行計算是我們現在需掌握的,結合自身企業特點和市場情況來建立我國多種計量工作的計量標準,使外來的轉化為自己的,才是我們吸收其方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國挺進國際經濟體制的大前提。
本文作者:郭心璐工作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用研究
[摘要]數字化教學資源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有助于教學改革。基于此,本文從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定義、類型和優勢入手,結合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指出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的不足之處,并給出了高效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方法,高職院校教師需要合理應用主題式教學方法、問題引導式教學方法、拋錨式教學方法及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實現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
[關鍵詞]數字化;高職院校;計算機
數字化教學資源能夠顯著提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探究能力,可以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但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存在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主體不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不集中、數字化教學資源質量偏低及數字化教學資源功能滯后等問題,對數字化教學資源重要作用的發揮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對于數字化教學資源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研究具有現實意義。數字化教學資源分析數字化教學資源主要是指通過數字技術處理之后,能夠在多媒體環境或者網絡環境下共享的教學資源,包括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學視頻及題庫等教學資源。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數字化教學資源又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按照載體不同,可以將數字化教學資源劃分為軟件資源和硬件資源這兩類,軟件資源主要是指題庫、多媒體課件及電子教案等內容,硬件資源主要是指移動終端、計算機及投影儀等設備。按照資源應用對象的不同,又可以將數字化教學資源劃分為教師資源庫和師生共享資源庫這兩類,教師資源庫是指教師所應用的教案、教學大綱及課程試題等內容,師生共享資源庫是指教學輔助程序及數字圖書等資源[1]。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具備顯著的工具性、可操作性及創新性。其中的工具性主要是指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未來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必須明白計算機將會成為他們未來工作和繼續學習的重要工具,這也就使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呈現出顯著的工具性特征。可操作性是指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熟練操作計算機是高職院校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就是將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因而該課程具備顯著的可操作性。創新性是指在信息時代里計算機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計算機中的各種軟件會不斷添加新的功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也需要進行相應的創新,及時添加最新的軟件功能及相應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使學生跟得上社會的發展需要。2.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不足。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數字化教學資源非常適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比較符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可以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但是在實際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使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缺乏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主體。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開展的數字化資源建設工作由高職院校的教務管理中心負責,各個學院的教學管理中心、專業教師和院系學生協同開展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研發,保障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的準確性及全面性。在上述資源研發的主體中,專業教師和院系學生占據重要位置,但就目前的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研發狀況而言,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研發工作都由教務管理中心和院系教學管理中心負責,專業教師和院系學生的參與度非常低,導致高職院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不符合教師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難以更好地發揮出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重要作用。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夠集中。受到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都分散在不同的網絡平臺中,不同網絡平臺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在不同的硬件環境下運行,數字化教學資源查找難度較大,教師和學生難以高效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導致高職院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更多的時候是流于形式的,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質量不高。在高職院校中,不同開發者開發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存在著良莠不齊的問題,使得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整體質量不高。由專業計算機人才研發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內容的全面性及規范性方面是比較優異的,但容易與教學內容出現一定的偏差。教師研發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雖然與教學內容聯系密切,但是技術水平不高,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很容易出現視頻崩潰或者題庫出錯等問題,會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帶來不好的影響。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功能較為滯后。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普遍存在功能滯后的問題,很多高職院校都沒有應用統一的平臺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研發,使得不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難以對接起來,不具備一定的兼容性,很容易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過程中產生“信息孤島”的問題,難以更好地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均會受到不同的影響[2]。
數字化教學資源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用分析
【摘要】在中職教育中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成為值得重視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中職;微課;計算機基礎教學;主體地位;效率
根據相關調查表明,目前在中職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過程中,很難完全掌握理論性的知識。這些情況主要是由于老師在課堂中運用灌輸方式進行教學。并且,一些老師重視講授理論性的知識,并不重視學生自身的思考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不能使學生完全理解這些理論知識。因此,老師要改善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通過微課的方式學習計算機基礎,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老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從而有效提升中職教育的水平。
1微課的概念界定
微課是由胡鐵生先生創建的,主要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實際的教學需求,通過視頻方式,充分體現了老師教學過程中各個細節和教學資源的有效融合。主要是運用教學視頻,并且還包含了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測試練習等方面的內容,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
2微課的特征
外科手術基礎教學應用論文
【摘要】外科手術學基礎是培養學生外科學基本操作技能和無菌觀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充分應用賞識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可以更好地達到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自信心、提高教學效果和改善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賞識教育;外科學;手術學基礎;教學
Applicationofappreciationeducationinfundamentalsurgeryoperationsteaching
XiaominShi,LiangyuZhao,LaigenWang,ZhirenFu,GuoshanDing
AbstractThecourseoffundamentaloperationsinsurgeryisanimportantpartofsurgicalteaching.Theappreciationeducationusedinfundamentalsurgeryoperationsteaching,canharmonize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ctivatelectureatmosphere,developthestudent’sconfidence,andimproveteachingeffectivenessandquality.
Keywordsappreciationeducation;surgery;fundamentaloperations;teaching
信息化手段在基礎會計教學的應用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大院校通過校企合作以及自主研發等方式來豐富教育資源,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現階段,基礎會計教學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解決,因此,需從企業的需求出發,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為學生制作和提供更多信息資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操能力,應用各種網絡工具獲取資源、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基礎會計教學現狀分析
現階段,基礎會計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學生剛入學對會計整體的認知度不高,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且自控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參加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學生對網絡技術的青睞度較高,對教師的講解興趣不大。結合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充分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基礎會計是學生入學后第一學期開設專業必修課,也是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然而很多學生新生報到后要進行入學教育和軍體訓練,一般情況下是在國慶假期之后開課,這對基礎會計教學的課時有一定影響,教師需在有限時間內去安排課程進度,在講授基本原理以及核算方法、操作技能等方面,缺少充足的時間,缺少對學生操作能力的充分引導;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學習基礎會計相關知識時會感到很難理解,知識比較抽象,很難以他們的閱歷能夠充分的理解,而且該課程對實踐要求很高,基礎較差的同學往往只會“形”而不懂“實”。在傳統的基礎教學課堂中,很多實操都是以教師的示范操作為主,學生容易錯過或者忘記,回頭想認真學的時候卻只能問教師,在原理講解上教師無法拓展知識,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十分不利。因此,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采用現代信息化手段,不僅能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對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提升,總體能更好地實現基礎會計教學的價值[1]。
二、基礎會計教學信息化手段應用和反思
(一)選擇適合基礎會計教學的信息化資源。基礎會計是財經類學生入門的基礎課程,其所涉及的理論知識較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雖然對于一些基礎理論,教材內容相對比較易懂,所闡述的內容難度也相對不高,在有的網站上也可以在線學習,但是對于專業知識匱乏的學生來講,其很難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也無法充分的學以致用。教師在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時,所選擇的教學資源需要符合教學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創建合理的課程體系,為基礎會計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不斷豐富基礎會計教學的信息化資源:首先,為學生創建適合專業發展的教育資源。針對入學不久的學生,其對專業的發展前景、市場的經濟情況以及企業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不多,對于社會企業職能部門設置、管理經營理念、內部管理結構以及發展情況的認知幾乎為零。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社會經濟市場以及企業發展經營過程有一個基礎性的認識,通過應用信息化資源來使學生直觀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充分發揮教育優勢,與當地發展較好的企業聯系,并進行實地考察,將職工工作情況拍攝成視頻,并委派教師進行市場調研,記錄實踐整個過程,之后利用信息化教學工具制作成為視頻或者微課,豐富教學資源,開展認知教育[2]。其次,為學生創建適合課堂實踐的教育資源。教師應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并將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視頻、圖片、動畫等動態的形式展示出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精心設計教學素材,建立教學資源庫;創建實訓項目信息化資源,打亂傳統基礎會計教材的內容,引入項目化教學,將信息化教學資源分為職業能力共同需求模塊和小型工業企業模擬賬務處理模塊。其中,職業能力共同需求模塊主要包含了借貸記賬法及其應用,這一組的知識點和技能點是所有從事會計行業者必須掌握的,然而這一塊內容對大一新生來說是陌生和抽象的,這需要教師做出企業資金運動走向、建立與如今大學生創業有關的學習項目,制作每一個知識點的微課小視頻課程資源,讓學生能從身邊的事件去認知會計、分知識點反復觀看小視頻,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習;小型工業企業模擬賬務處理模塊是以一家小型工業企業的完整賬目處理為實訓項目,貫穿了從建賬到編制憑證到登記賬簿到對賬結賬出具會計報表這一整個賬務處理流程,讓學生真實的體驗在企業中做賬的全部流程,這需要教師拍攝大量的操作視頻和講解視頻,供學生課中課后觀看學習。再次,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信息資源。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需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應精心設計信息化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在講授專業相關知識時,需合理利用信息化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實踐。學生通過利用互聯網平臺查找相關學習資料,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習效果。(二)為學生構建虛擬企業情境。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有效應用,增進了師生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拓展學生創新性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良好教學情境,結合知識結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例如:在講解會計要素、會計平衡公式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播放視頻課件,讓學生能夠初步的認識企業生產運行情況,了解企業的廠房設置、外觀、辦公情況、機器設備情況、生產線以及材料庫存情況等,使學生能夠對企業有所了解。以此為基礎,可以將會計科目、要素和賬戶內容的理論知識轉變成為具體內容,使學生能夠理解基礎會計概念。在講解經濟業務核算時,教師可以播放企業生產和營銷環節的過程,當生產材料進入倉庫后是怎樣進行質量驗收的,如何辦理生產車間用料手續,在生產加工時有哪些環節,產品銷售有哪些環節等。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仿佛進入到企業中,了解內部框架以及企業的崗位設置和權利劃分,掌握業務流程,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從而提升學習積極性,掌握財務核算技能[4]。(三)合理利用信息網絡工具,提升信息化教學有效性。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已日益普及,各種聊天軟件為人們的溝通帶來了便利,網絡資源成為了學生拓展知識和獲取資源的主要渠道。教師應合理利用信息化教育資源,引入藍墨云班課或超星學習通等學習APP,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在講解會計憑證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將單據資料上傳到學習APP中,讓學生提前預習,并要求學生查閱網絡資料主動預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寫好的憑證上傳到學習APP中,同學們可以互相查看所寫的憑證,并且互相挑錯互相評分,在互評中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和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也與學生保持互動,充分發揮“導演”的作用。引導學生在所學知識點和技能點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5]。
綜上所述,信息化手段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豐富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創新思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強學生的實踐訓練和合作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升基礎會計教學質量,促進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
簡述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與應用
1人口基礎信息庫的構建
人口信息庫系統涉及多個業務部門,組織機構復雜,系統數據存在多樣性,并且數據的安全性和準確性要求比較高,在這樣的大型項目中不但涉及設備、網絡等硬件技術,更包括十分復雜的分布式軟件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因此需要專業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連接技術。構建人口基礎信息庫需要專業人員按照一定步驟來進行構建。一般意義上人口基礎信息庫的建設包含三個步驟:一是建庫;二是交換;三是數據維護與利用。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探討這三個步驟。
1.1建庫階段
建庫是人口基礎信息構建的首要步驟,同時也是最為基礎的工作。建庫階段本身又可以分為多個階段,在建庫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信息采集,其次是信息錄入;而后是部門糾錯;最后是信息交換。在信息采集階段,首先是要把社區居民的各種信息進行統一匯集。而后再采集確認,在這一階段要讓市民簽名確認。在信息錄入階段,我們主要是采用兩錄一較的方式來進行對比確認。所謂部門糾錯主要指的是部門在收到信息后,對兩次信息進行對比修改,發現問題之后要及時修改。在修改過程中要注意是否會影響到系統本身的性能。在信息交換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人口信息的各種指標如個人身份基礎數據,個人業務基礎數據,個人業務數據等來進行交換。人口基礎信息庫所包含的信息都是動態的,隨時都會發聲變動的,因而在信息交換的同時還要及時更新數據。
1.2交換階段
交換階段主要指的是各部門的人口信息統一交換到居民卡數據中心或者是各部門之間信息進行有效互動。業務部門和數據中心間的數據交換根據業務和網絡的要求,可以分為三種連接方式:緊耦合連接,松耦合連接和數據庫直連方式。業務部門和數據中心間的數據交換通過建設規范的、標準化的基礎信息交換系統來實現。由于各個部門的業務系統千差萬別,數據庫結構不同,需要基礎信息交換系統提供數據轉換的功能,將不同格式的數據轉換成標準格式,并能將交換中心返回的數據轉換為各個部門所要求的格式。在構建信息庫的過程中隨著部門的增多,我們也必須要保證基礎信息交換系統子系統的增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滿足人口數據庫的基本功能。
多媒體在基礎教育的應用
摘要:闡述多媒體教學的趣味性、輔助性、科學性原則,多媒體教學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案例,創新教學模式,在多樣化的教學設計中,提升實踐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案例,創新能力
學習注重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認知能力,有的時候,學生很難產生形象化的認知理解。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應用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活動,通過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知識概念形象化、動態化,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思維經驗認知理解數學知識概念的原理。通過多媒體教學應用的直觀呈現,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概念的抽象認知能力。
1多媒體教學的原則
趣味性原則。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機械刻板的教學形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其次,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學習取決于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利用多媒體技術對知識概念的趣味性講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數學的探究學習中。輔助性原則。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是僅僅呈現電子課件。而是借助多媒體課件,通過教師的思維引導,促進學生的抽象理解、形象認知,以及邏輯思維構建,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教學目標要求,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實現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分析引導、針對性講解和綜合培養。科學性原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思維認知規律和興趣愛好進行層次性教學,構建科學性的教學引導。通過科學性、針對性的教學引導,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思維認知能力進行系統性的深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和理論實踐的綜合應用,以及數學思維的發展培養。通過科學性的教學原則思路,從而促進對學生學習進階的系統培養。
2多媒體教學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案例
詮釋預應力砼管樁在基礎處理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主要對利用預應力砼管枉進行軟基橋臺基礎處理的應用情況進行詳細闡述,以便能讓我們清楚地掌握住相關的一些工藝技術要求,為日后在進行類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時能起到參考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預應力砼管樁;工藝特點;技術要求,應用情況
一、預應力砼管樁樁體特點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預應力砼管樁所指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施工樁體。其實,從這個名稱上可以看出,這類樁體其實已經概括出它的幾項顯著的結構特點了,即包含了“預應力”、“高強度”、及“圓管形”這三個顯著樁體特征。
由于這類樁體以前主要是用于房屋建筑的基礎處理,在最近幾年才逐漸被引用到公路工程這個領域范疇中來,因此,對于預應力砼管樁的具本控制要求,目前我們交通部暫時還沒有一套自已的行業標準,只能暫時參照建設部現有的幾套技術標準進行現場控制。
根據國家標準GB/T13476-1999《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相關規定,預應力砼管樁因其在預制生產時施加預應力值的不同,及設計抗裂彎矩、極限彎矩的不同,又將它分為“A類”、“B類”、“AB類”以及“c類”四種類型。下面,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一些結構特性吧。
讓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魅力剖析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中等職業學校必開的一門基礎公共課,是中職教育課程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對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創新。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提升計算機課講授的新層次。
【關鍵詞】中職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創新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已經是中等職業學校必開的一門基礎公共課,是中職教育課程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面臨入校新生計算機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教育又如此貼近生活,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可操作性和普極性。如果計算機基礎教學還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階段,勢必打消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影響其計算機水平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名中專的計算機教師,又該怎樣上好計算機基礎課,讓課堂更具吸引力呢?我認為應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對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創新。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提升計算機課講授的新層次。經過幾年教學的實踐,現將有關個人觀點總結如下:
一、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多設置“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
針對中專生以“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辦學方針,中專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主要設置了office辦公軟件、Internet應用、多媒體應用等常見操作軟件。這些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對于經常接觸電腦的同學已經略知一二,但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之前,對知識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知道的不夠深入。如果我們再去重復基礎性的理論知識,就有點“白癡”化的教學。而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圍繞如何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進行的,教師教學思路清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更容易使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比如說講授word文字處理軟件的排版時,按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紹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將所有內容設計具體的任務,教師通過講解如何設計圖文并茂的板報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教學時,重點難點突出,而且授課順序就是制作板報排版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順理成章、輕松自然。如果每—節課都給學生下達—個具體任務,學生在思想就有—種必須完成任務的緊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嘗試,去創造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從而充分激發起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
但要注意的是在選擇任務時要注意任務的難易程度,具體情況應該根據課程的進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的布置任務。比如在初次講解Photoshop的選擇工具時,應先讓學生選擇背景比較單一的圖像,使用魔棒工具選擇對象相對而言比較容易操作,這樣在掌握了一種選擇工具之后,再對其他工具進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既增強了學生學習軟件的積極性,又增強了自信心,不會讓學生因摸不著頭腦而產生恐懼心理,放棄學習。至于任務的難易程度如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間和師生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還要注意根據學生的特點,盡可能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性、實用性、可行性的任務,使學生愿學、愛學、樂學。
基礎護理學應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質性評價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中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法,選擇9名學生為訪談對象,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進行一對一、面對面訪談。結果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護理學理論知識,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實訓操作。結論基礎護理學教學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手能力,有效提高教與學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基礎護理學;應用效果;質性評價理實
一體化教學是近年在高職教育專業課教學中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體現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1],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教學環節相對集中,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整合并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傳授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論性及實踐性都很強,具有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課程特征。本研究將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應用于基礎護理學教學中,收到一定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護理專業及助產專業基礎護理學教學中實施,課程結束后采用非概率抽樣法選擇學生9名為訪談對象。1.2理實一體化教學法的實施。(1)遵循“真實工作過程為導向,崗位技能培養為主線”的課程設計思想,根據實際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整合教學內容;將校內現有資源優化整合,形成一體化實訓基地,開發網絡教育資源和建設微信等共享平臺,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明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環節體現理中有實、實中有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能力發展,改革考核方案,建立過程與結果相結合的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將發展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重視發展性評價,采用多元化考核評價方法。(2)采用小班制授課,每班22~26名學生,由1名專任教師負責,教學環節相對集中,理論和實訓的教學均在實訓室進行,在實訓室配有多媒體等設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每講完一個知識點,學生即進行相關技能操作,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通過技能練習深刻理解理論知識。以鼻飼法教學為例,教師先通過展示案例,提出鼻飼法的理論知識點、患者的主要護理問題(營養失調)、如何解決這個主要問題(鼻飼)、具體實施措施(評估、計劃、實施、評價),引出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接著進行實踐教學,將相關理論知識貫穿于整個實踐過程。將學習過程細分為插管、鼻飼、拔管等子任務,教師根據子任務逐一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并分步驟演示,如進行插管教學時,教師演示插管操作,每兩名學生為一組在各自床單位同步操作,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在完成操作中教師結合課件、視頻和3D動畫等講解插管的原理、關鍵點及注意事項等,理論與實踐交替進行。整個教學以項目驅動、任務引領為主,結合講授、直觀演示、情境教學及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完成理論及實踐的學習。
2質性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