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醫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5 18:31: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循證醫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教學探索與實踐

【摘要】《循證醫學》作為醫學本科生的重要基礎課程,對建立正確的臨床思維、掌握一定的醫學科研方法具有重要意義。我校自2008年開始為包括臨床醫學專業在內所有醫學類本科專業開設《循證醫學》課程,經過多年對多個專業的教學,《循證醫學》教學團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循證醫學;醫學本科生;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根據《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的要求,醫學院校必須在整個計劃中體現循證醫學思想的建立,應當將循證醫學思想的教育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及科學精神。由此,我校成立了循證醫學教研室,自2008年開始為包括臨床醫學專業在內的所有醫學類本科專業開設《循證醫學》課程,《循證醫學》是醫學專業本科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至今已開設超過十屆學生。經過十余年對多個專業的教學,我校《循證醫學》教學團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現報告如下。

1教學的基本情況

《循證醫學》在我校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兩個專業屬于專業必修課,在口腔醫學、中醫學和康復治療學專業為專業限選課。從開設的時間安排來看,由于《循證醫學》課程涉及到大量統計學和臨床流行病學知識,因此各專業均安排在《預防醫學》和《醫學統計學》之后的一個學期開設,以利于學生理解。在課時安排上,除預防醫學專業外,其他專業均為24個課時,而預防醫學專業由于本身已經系統學習了流行病學,統計學的教學也更加深入,其課時量相對更少,為16個課時。以24個課時來看,剛好可以系統講述循證醫學的基本理論、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以及循證臨床實踐等必修內容。

2課程教學內容安排

查看全文

住院醫師循證醫學培訓探討

摘要:循證醫學以現有的研究實證為支撐,強調將決策最佳化。在全科醫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融入循證醫學教育,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診療服務水平,并從宏觀上推動全科醫學建設。循證醫學教育包括觀念的引導和技術的培訓,應以創新與批判意識、檢索與整合能力、組織與協作精神為目標開展教學工作。

循證醫學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又稱實證醫學,是一種旨在優化診療效果、提升診療服務水平的醫學研究方法[1]。與病理學、解剖學等基礎學科相較,目前循證醫學尚未被納入醫學本科生培養的常規教學[2]。雖然以南京醫科大學為代表的部分院校將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合并設為本科生的一門必修課程,但循證醫學部分的教學仍停留在讓學生了解基本概念的層次,缺乏廣度和深度。在此背景下,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及繼續醫學教育中補充循證醫學相關內容極為重要。住院醫師是主治醫師之下的初級職稱,主要負責完成各項基本醫療工作[3]。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醫學人才從理論邁向臨床的必經之路。對于全科醫師而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一般包括理論培訓、臨床技能培訓以及基層醫療衛生實踐[4]。近年來,全科醫師教育的試點工作穩健實施,在采用不同教學模式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也暴露出臨床與科研偏重失衡、全科與專科界限不明[5]等一系列問題。現結合全科醫學發展背景及全科醫師自身特性,對住院醫師循證醫學教育的價值和目標進行綜述。

1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比較

從教學方式看,傳統醫學一般采用“經驗醫學教學模式”[6],在診療思維和操作方面,學員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主要依托年長醫師的帶教以及對國內外指南文件的解讀,因而其之后的診療思維和操作會表現出相對鮮明且固化的“師承”特點。傳統“填鴨式”醫學教育過分強調帶教教師的權威性,學員自身的存在價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循證醫學教育模式則具備一定的兼容性,可聯合巴林特小組教學模式[7]、督導式教學模式[8]、以案例為基礎(CBL)的教學模式[9]等其他先進教學范式進行實踐,在書本理論知識講解、臨床操作技能培訓、醫學人文熏陶等方面展現出較好的協同效果。循證醫學教育模式突出了學員的自主性,鼓勵其在有效檢索文獻資料及研究實證的基礎上,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自發研學[10]。通過分析比較不同診療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學員可進行由淺入深的獨立思考,進而優化調整診療策略。從教學思路看,傳統醫學以疾病為中心,教學時通常按不同的器官、系統及疾病類別劃分課時;循證醫學則以患者為中心,在關注患者安全與療效的基礎上通過證據評價建立邏輯范式[11]。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取代了傳統醫學模式[12],醫患關系中患者的尊嚴及地位受到關注。以患者為中心,即充分進行醫患溝通,合理考慮患者需求,在醫患雙方協作努力下制訂更具個性化的醫療方案。無論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命質量還是協調醫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循證醫學相比傳統醫學都展示出明顯的優勢。

2全科住院醫師循證醫學培訓價值

2.1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查看全文

循證醫學在康復醫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新技術新應用的普及,人們對康復醫療和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目前國內整體康復教學存在規模小,系統性差,臨床實踐和科研創新、綜合能力等方面較為薄弱的現象,不能滿足康復臨床發展,因此培養高水平、專業化、擁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康復醫學人才有重大意義。循證醫學是科學思維模式,又是科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本文綜述了循證醫學在康復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概況,為循證醫學如何應用于康復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循證醫學;康復醫學;教學規范化;臨床思維

循證醫學是20多年前在臨床醫學實踐方面新興起的一門學科,也是一種系統的醫學模式、一種臨床科研手段和一種臨床思維方法,其更好地結合了臨床流行病學、現代信息學與臨床醫學,迅速發展成熟,并對醫學模式的轉變、臨床實踐的指導和醫療方案的決策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3]。在國外[4],循證醫學于20世紀80年代被最早提出,被理解為是一種醫學概念或模式——以證據為基礎。直到1992年,第17期的JAMA中發表了一種觀點——循證醫學是一種臨床實踐的新規范,人們才逐漸認識到其重要性,并慢慢滲透于臨床醫學實踐的每個領域。在國內[5],循證醫學的相關研究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后才逐漸出現的。近20年來,康復醫學正由傳統的經驗模式向以循證為依據的臨床實踐模式發展[2]。本文將就循證醫學在康復醫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和意義進行簡要敘述,現總結如下。

1循證醫學的基本概念

循證醫學定義為[6-7]:謹慎、準確和明智地選擇目前可以獲得的最佳研究證據,并結合臨床醫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同時兼顧患者的意愿,選取最佳的治療方案;是依據醫師專業知識、參考患者訴求,制定最佳醫療決策而發展起來的新學科;將臨床醫師專業技能、臨床經驗和患者愿望相結合而制定出適合患者的最佳診療決策,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宗旨。其核心思想是[1,5,8-9]:醫療決策應盡量遵循現有的客觀研究結果,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的自愿選擇,而非醫生的主觀臆斷,即將綜合得來的臨床證據、醫生的個人經驗與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個人意愿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以制定出適合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而對于循證醫學引入醫學教育的核心[1,10]是將最佳外部證據(有選擇、有批判地評價醫學文獻和綜合臨床研究所獲得)與教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學生的個人選擇的偏愛相結合應用于醫學教育。而循證醫學作為一種新興的醫學教育模式,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均應該及時更新相關知識,以便繼續學習和實踐:對于教師來說,學習循證醫學有利于提高專業基礎知識,還能及時了解本學科的前沿信息,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對于學生來說,不只是被動接受,而是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對自己感興趣和疑惑的問題,查閱文獻資料及系統評價,而系統評價是搜集了世界范圍內的隨機對照實驗研究結果,是論證強度最高的證據,醫學生在實習或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容易自覺運用[1]。因此,其實質是一個臨床醫學模式,并且是新型高效、可以終身學習的臨床模式[1]。證據及其質量是循證醫學的關鍵,高水平證據確保結果的可靠性。基礎為最佳的研究證據、高素質的臨床醫生、流行病學知識、患者參與;實踐是提出問題、搜索證據、評價證據、結合臨床經驗與最好證據對患者進行處理和效果評價4個步驟[12]。

2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區別

查看全文

骨科臨床循證醫學教學方法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2008級、2009級實習的本科生隨機分為循證醫學授課組和傳統教學授課組,分別為78人和82人,其中男性138名,女性22名,年齡為21-24歲。兩組學生性別及理論課平均成績無顯著差異。兩組學生的骨科實習授課教師一樣,且帶教的4名教師在整個授課期間的內容無變動。

1.2循證醫學授課組

分為8個小組,每組9-10人,首先由帶教老師根據實綱要求,串講骨科單病種的主要癥狀,病史采集需要注意的問題,查體需要注意的陽性體征,影像學表現及手術方式。讓學生們制定討論綱要,擬定待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去圖書館或互聯網上查閱參考書或文獻,查詢需解決問題的方案及依據。然后由學生和帶教老師討論并制定診療方案。最后,由帶教老師對循證的結果進行小結,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主要起引導作用。

1.3傳統醫學教學組

查看全文

臨床專業預防醫學實驗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當前“臨床專業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和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并以安徽理工大學臨床專業實驗教學為例進行探討。文章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拓展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實驗教學體系,優化實驗考核標準,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途徑。

關鍵詞: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循證醫學;實驗課程

臨床醫學作為一個應用學科,對學生要求很高,不僅需要掌握“醫學基礎”、臨床各科以及“醫學輔助診斷”的課程,還需要掌握“預防醫學”的課程,包括“醫學統計學”“臨床流行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和“職業衛生”等課程。預防醫學的課程旨在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樹立疾病三級預防觀念,且醫學統計學和流行病學方面的知識為學生們在大學和以后工作中從事科研設計和數據分析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然而與這些預防醫學課程配套的實驗課也非常重要,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實踐、動手和創新能力。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及實驗課程體系存在把重點放在具體實驗操作步驟和結果的獲得上,而忽視了實驗結果的總結和利用,不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會導致學生今后學習、工作積極性差[1-2]。循證醫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一門遵循科學證據的醫學,通過總結他人的成果,發現問題,同時也為制訂科學的預防對策和措施提供依據,從而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循證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對臨床醫學學生通過預防醫學實驗課程的學習,開展科學研究以及數據處理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3]。

1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醫學統計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

在以往的“醫學統計學實驗”課中,教師都是重理論輕實踐,找一些課后習題讓學生計算,鞏固理論知識。學生按照教師規定好的實驗步驟,計算好數據,不關心自己做的結果有何意義,更沒有運用循證醫學的思維去總結數據、發現問題。這樣的大學生缺乏總結能力,做事只看結果,對結果怎樣,以后需要如何改進并不清楚。臨床醫學系學生最終要走向臨床工作崗位,會遇到很多病人,而這些病人中有很多癥狀相似,重復看病,不會總結數據,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會增加醫生的負擔,浪費醫療資源。國內外醫學上很多著名的發現,都是基于醫院的醫生會總結,總結后再加工。醫學上前人實踐累積的數據和經驗很重要,因此重復記憶是必需的,但是一味強調死記硬背,照本宣科的缺陷也顯而易見。要學會適時總結,及時發現不足,進行自身改進。“醫學統計學實驗”課就是教大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應用循證醫學可以將數據進行再加工,從中及時總結。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用循證醫學的方法看問題。循證醫學的統計軟件REVIEWMANAGER也應該在“醫學統計學實驗”課程中進行介紹,讓學生懂得如何進行循證醫學分析,使方法學和實際運用相結合。

2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臨床流行病學實驗”課程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循證醫學思維在生物化學的作用

1在生化教學中以循證理念為目標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活動

基礎醫學教育,目的是為醫學生提供基本的人體知識,其采用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對醫學生的學習習慣、臨床思維模式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同時,基礎醫學知識與形象生動的臨床知識相比,內容繁雜,概念抽象難懂,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循證教學以提出問題為基本出發點,解決問題為目的,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吸收知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堂設置問題,推導及解答問題,初步樹立起為問題求證的基本理念,培養了循證能力和力的有效途徑[3]。生物化學作為醫學基礎教育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組成及結構特點、物質代謝及調節特點、基因表達及調控規律,進而從分子水平揭示化學變化及生命活動規律,是醫學科學基礎中的基礎。生物化學的知識與臨床及現實生活聯系非常密切。因此,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可以有目的地引入與每章內容密切相關的生活問題和臨床病例,集中對本章的理論進行循證研究,精心設計問題和教學程序。例如:“抑制劑對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是生物化學“酶學一章”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個難點,內容比較抽象,還涉及到一些理化知識。傳統的教學直接從定義開始講授,其次分析各種抑制劑的作用特點及動力學參數的改變,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辦法,使其很難掌握這一重點內容。各類抑制劑對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從總體來說,就是通過與酶的活性中心或者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發生結合,使酶的活性下降。在這一教學中,可以以藥物的作用機理為切入點,例如設置下列問題:磺胺類藥物的抗菌消炎機理、別嘌呤醇治療痛風的機理,氨甲喋呤治療腫瘤的作用機理,讓學生通過網絡、書籍等輔助手段去查閱相關資料,利用循證醫學原理展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

2在教學中依照循證程序,培養學生的循證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循證醫學教育是隨著EBM的普及,逐漸向醫學教育領域發展而形成的的一種思維方法,其核心是利用最佳的外部證據與教師個人的專業技能和學者的選擇相結合,應用于醫學教育[4]。其具體包括五個步驟:1)提出明確的臨床問題;2)全面、準確地收集證據;3)找出當前最佳證據;4)應用最佳證據,指導臨床實踐;5)后效評價循證實踐及其結果[5]。可見,循證思維是形成臨床思維的必要前提,鍛煉個體在思維過程中不斷產生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產生新的證據,不斷推動醫學向更深層次發展。那么,教師在基礎醫學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應用循證醫學這一思維模式呢?筆者認為:最基本的手段是不斷鼓勵學生在本專業學習中提出問題,并刨根究底尋找解答的方案。因為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教師只能從某一層次和某一深度給予解答,而對于這一問題更新層次和更深深度的認識,師生可以通過共同查找資料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使學生在尋找證據中展開學討論,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最后在問題的指引下,經教師的進一步引導,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從而得出結果。例如:在上述實例中,以“細菌感染”這一典型病例為切入點,首先提出問題:競爭性抑制的定義是什么?其與“磺胺類藥物的抗菌機理”有何關系?其次指導學生利用循證思維理念,以問題為中心,廣泛查閱資料,積極主動地去了解細菌感染的主要發病機制,找到問題答案,最后在教師引導下得出結論。這樣總結得出的結論,使學生對此知識點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并且達到了活學活用的目的。同時使醫學生初步學會用EBM的基本方法和應用程序去解決基礎醫學知識,在解決問題中培養了其循證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3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理念,促進師生互動性

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引入EBM,使醫學生在潛意識中不斷接受EBM的思維和方法,目的是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學專業知識。在信息高速度發展的時代,教科書的理論更新似乎顯得力不從心,知識進步和教材內容相對落后的矛盾迫使老師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在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為基本落腳點,通過網絡等手段收集更新的文獻資料,加以評價后運用于課堂教學。這樣不但使學生能及時了解生物化學的最新進展信息,優化知識結構,更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與此同時,要求教師在每一堂教學中,通過廣泛查閱文獻來精心備課;并且掌握與循證醫學相關的理論知識、臨床知識、專業知識;還要具備很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調整教學理念,克服自身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不斷完善自我,不斷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其結果會大大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做到教學中師生互動性。

查看全文

兒科護理循證醫學教學研究

1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與方法研究對象為濰坊護理職業學院護理專業三年制中專一、二班的學生,共82人。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隨機選取一班(40人)作為實驗組,采用循證醫學教學;二班(42人)作為對照組,仍采用傳統教學。兩組教學課時、內容、進度同步進行。課程及教材兩組學時和內容均按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要求安排,選用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第2版《兒科護理》作為授課教材。教學過程1)循證醫學教學法。實驗組采取循證醫學理念,充分利用醫院和學校教學資源,討論分析臨床典型案例,應用圖書館資源查找證據,評價證據,應用證據。具體采取以下步驟:①授課教師提前一周以多媒體的形式提前讓學生認識、認知、認同循證醫學教學法,更新學生受教育觀念;②針對兒科護理過程的疑難病案提出有關該疾病病因、診斷、治療、預后等需要解決的問題,將學生分為5組,將事先準備好的病案發給每個組的學生;③每個小組針對自己的病案,利用圖書館和網絡信息等渠道收集相關證據資料,并根據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評價文獻的標準評價收集的證據信息的真實性;④小組內進行歸納總結,結合證據提出具體結論和解決臨床問題的方案;⑤正式上課時,每個小組在課堂上針對自己的病例進行講授,同時其他小組可以提出問題,并可以提出建議;⑥最后教師加以總結,簡短地從專業的角度對每個問題的知識點加以重點強化,擴展和補充,解決學生遺留的問題。2)傳統教學法。采取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制作課件進行課堂講授。評價方法傳統考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要點的掌握,忽視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最終導致頭腦僵化,不能創新,嚴重影響和阻礙了創新性醫護人才的培養。新的評價指標從客觀性和主觀性兩個方面對效果進行評價,更注重學生對實際病例的分析能力、文獻檢索和證據評價的能力。1)理論考試。全部課程結束后,期末進行閉卷考試。題型主要分為兩部分:客觀性試題(選擇、判斷、名詞解釋)占50%,主要考核學生對兒科護理學基本概念、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主觀性試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占50%,測試學生理解、綜合分析判斷及應用的能力。2)學生評價。問卷調查通過無記名方式在實驗組中進行,由滿意度、學習興趣、能力提高、臨床思維的培養等方面組成,征求每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每項內容均采用ABC三級進行評價。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學處理按照兩樣本均數比較的t檢驗方法進行。

2結果

理論考試實驗組學生客觀性試題考試成績與對照組成績差別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尚不能認為兩組學生在基礎理論的掌握上有差別。主觀性試題及平均成績兩組學生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0.01),試驗組成績高于對照組(表1)。學生評價問卷調查結果,大部分實驗組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法給予了肯定,認為循證醫學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證據檢索和評價能力及臨床思維的能力。

3討論

兒科護理學與醫學專業學生熟悉的其他醫學課程有很大不同,知識覆蓋面較廣,理論性較強。兒科患者年齡小、發病急、病情變化快,患兒往往不能自訴病情,不能很好地配合體格檢查,以致影響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故兒科護理學的臨床教學有其自身的系統性和特殊性,更迫切需要改進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下盡管教師和學生都很努力,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而且長期的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差,其創新意識受到抑制;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循證醫學模式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即“反客為主”,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而不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即“變教為導”。在兒科護理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的思想,進行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通過統計分析發現,采用循證醫學法教學組的基礎理論成績與對照組無差異,可能的原因是通過努力記憶,基礎理論知識易于掌握,教學方法的變革對基礎理論的掌握影響不大。循證醫學法教學組在主觀題上成績顯著高于傳統組,可能的原因是循證醫學教學法可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對疾病的應對處理能力;而對照組缺乏自己分析、思考問題的鍛煉,應對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則相對較差。通過對兩組學生運用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所取得的不同效果的比較來看,循證醫學教學法優于傳統教學法,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型教學模式,對現代醫學教育將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循證醫學取代傳統的經驗醫學是兒科護理教學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中國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不足之處:1)按照循證醫學的步驟和方法進行實踐訓練占用了學生太多的時間;2)學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缺乏;3)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高技能,且花費時間很多;4)循證醫學教學法需要學生掌握熟練的英文閱讀和數據庫檢索能力;5)遠期的教學效果不清楚。針對這些新問題,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臨床技能,為培養具有創新性、高能力、高素質的兒科醫護人員做好準備工作。

查看全文

循證醫學背景臨床研究質量提升策略

摘要:循證醫學是現代醫學的趨勢,循證醫學的基礎是證據,而證據來源于醫學期刊的臨床研究。在循證醫學背景下學期刊編輯應該加強循證醫學意識,充分認識到循證醫學和醫學期刊的相互關系。本文以《口腔醫學》雜志為例,討論循證醫學背景下臨床研究質量的評價及常見問題,并進一步探討相應的提升策略,以期促進高質量臨床研究文章的發表,有利于循證醫學的發展。

關鍵詞:醫學期刊;編輯;循證醫學;臨床研究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就是遵循證據的醫學。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DavidSackett教授將循證醫學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依據來確定患者的治療措施”。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應盡量以客觀研究結果為依據[1]。所提到的客觀研究結果一般是臨床研究,而醫學期刊作為臨床研究發表的載體,具有重要作用,最佳的證據來源是醫學期刊。在循證醫學背景中如何發揮醫學期刊編輯的作用是我們要關注的新問題。提升了醫學期刊編輯的EBM能力也促進醫學期刊中臨床研究質量的提升,而臨床研究質量的提升也有利于提供更佳的證據,推進醫學的進步[2-3]。所以循證醫學和醫學期刊相輔相成。

1醫學期刊編輯的循證醫學能力要求

首先,醫學期刊編輯應該了解循證醫學的基本特征,明確證據是循證醫學的基本。而證據來源于醫學期刊,所以要充分認識到醫學期刊和循證醫學的關系。醫學期刊應該盡量發表高質量的臨床研究證據,使臨床醫生在進行醫療決策時能獲取更多高質量的證據,這是循證醫學對醫學期刊編輯的要求[4-5]。發表存在學術質量問題的臨床研究不僅不能為循證醫學提供高質量的證據,還會錯誤引導其他臨床醫生的醫療決策。因此醫學期刊編輯要把好臨床研究的質量關,促進循證醫學的發展。對于醫學期刊編輯來說,應該掌握循證醫學的證據分級,這是循證醫學的基礎,也是編輯評價臨床研究整體質量的一個標準。作為臨床研究論文也就是證據的編輯者,要了解臨床醫生所提供證據的分級,才能從整體上評價文章的價值和科學性。所以掌握循證醫學的證據分級應該是醫學期刊編輯的一個基本能力。循證醫學中的證據依據按質量及可靠程度可分為五級(可靠性依次降低)[6]。Ⅰ級證據:所有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的系統評價/Meta分析。Ⅱ級證據:樣本量足夠的單個RCT的結果。Ⅲ級證據:設有對照組但未用隨機方法分組的研究。Ⅳ級證據:無對照的病例觀察。Ⅴ級證據:病例報告及專家意見。這五級證據中,前三級中由于設置了對照組,所以證據質量較高。本文對0年《口腔醫學》發表的12期雜志中臨床研究質量進行了歸納總結(表1)。研究結果顯示0年共發表臨床研究類文章6篇,證據分級Ⅰ~Ⅲ級證據共18篇(26%),期刊發表以Ⅳ證據為主,共36篇(%),此類文章僅有病例組,未設置對照組,證據質量一般。目前醫學期刊缺少高質量證據的發表,這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之一。醫學期刊應該盡量刊登高質量的證據,醫學期刊編輯在審稿過程中可以根據證據分級,篩選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文章。

2臨床研究中常見的循證醫學問題

查看全文

循證醫學繼續教育論文

1循證醫學在醫學繼續教育中的基本觀念

在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臨床醫學在整個過程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發展,通過臨床試驗的相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醫學理念,使臨床醫學的基本模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對于循證醫學而言,其基本內涵主要是指通過臨床經驗的推理及總結,使相關經驗轉化為以RCT以及系統評價等模式的新型發展方向,從而實現了循證醫學的基本模式。因此,在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循證醫學是醫療工作者的基本思想,通過臨床實踐、個人經驗以及患者實際情況的充分融合,可以實現醫療決策的核心內容。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其主要的內容并不是對傳統的醫療理論知識進行否定,而是對傳統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循證醫學關注更多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狀況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對相關病情的優化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益。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對臨床醫學實踐的不斷總結,形成最佳的醫學證明以及優秀的治療方案,同時也是科學性醫療事業的集中性體現。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取代傳統的醫學模式是臨床事業發展的必要趨勢。在傳統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灌輸性的思維模式嚴重制約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這種模式也與循證醫學的發展理念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臨床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其整個模式決定了繼續教育的根本目標以及教學的方法。因此,在現階段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也對相關的醫療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醫療工作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掌握循證醫學的基本教育方法。因此在循證醫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及時改變發展的觀念。首先,將傳統的傳播臨床知識轉變為基本的教學模式,從而使接受培訓的醫療工作者可以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合理地運用知識,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其次,相關的學習人員要改變傳統的學習方法,掌握科學性的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新型的發展觀念,同時也將這種基本的理念合理地運用在臨床工作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再次,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改變被動型的學習模式,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形成主動性的學習模式,從而實現積極學習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醫療工作者的創造性思維;最后,將這種短期性的學習模式變成終身性的學習模式,從而通過循證醫學在繼續教育過程中的應用提高醫療人員的思維模式,在根本意義上實現終身學習的基本模式。

2醫學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其重要意義

2.1醫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基本發展現狀

對于醫學繼續教育學院而言,其基本的體系模式是現代醫學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主要可以分為補足型的教育模式、提高型的教育模式以及研究型的教育模式三種。其中補足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沒有具備完整性學歷資格以及專業護理技術的人員而言,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使相關培訓人員提高自己的學歷以及專業技能。而對于提高型的教育模式而言,主要是對以及具備專業學歷的人員而言,通過對專業技術的不斷提高,使相關醫護人員成為工作過程中的技術骨干,從而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適用型人才。在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是對具有豐富性臨床經驗的工作人員而言。但是在我國現階段的繼續教育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學理念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也有待改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為了使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順應時代的發展,就應該充分融合循證醫學中的基本原則,從而在根本意義上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保證。

2.2醫學繼續教育學院引進循證醫學的重要意義

查看全文

循證醫學與病理生理學論文

一、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我院臨床醫學本科專業2011級學生(男349例,女279例),年齡19-23歲,其中A班241人、B班238人、C班249人,均系大學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完成醫學基礎理論課程學習的學生。

(二)方法

1.分組。A班實施傳統方法教學,B班實施EBM+CBL,C班學生前部分章節進行傳統方法教學,剩余章節(各論)采取EBM+CBL。

2.案例準備。針對除去緒論和疾病概論余下各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研讀,甄選設計合適的案例,深刻剖析,提煉要點和難點并構思和提出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