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質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10:59: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理素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培養論文

基礎教育要實現“兩全”,最緊迫的任務是要轉向素質教育,其中心理素質的培養及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心理素質的重要意義

1.培養心理素質是學生主動發展的需要

要學生在德、智、體等諸方面主動發展,就要提高其在行動上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而信念和激勵基因及認識能力正是這種主動發展的內在條件。例如,豐富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鉆研精神,使學生在追求中求進步、在探索中求發展。這種心理上的自主意識是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條件。

2.培養心理素質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現代教學要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的客體地位為主體地位,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變三脫離教學為三結合教學。教師也要轉變觀念,視學生為學習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要做到這種轉變,首先就必須以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為保證。

查看全文

鋼琴彈奏心理素質鍛煉

1、鋼琴演奏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種活動都是在心理作用的調節和支配下開始和完成的,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類完成自身活動的必要條件。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技術與藝術修養,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能夠調節和控制人的情感,能夠對外來的突發因素進行調節和適應。鋼琴演奏的全過程是視覺,聽覺和觸覺統一作用的十分復雜的心理過程,動作和心理統一作用的過程。

1.1視覺。視覺是演奏必要因素,鋼琴譜的視覺的閱讀量會很大,關注的范圍也會比較復雜。演奏者在鋼琴獨奏中,多以背譜方式彈奏,對識譜能力的要求多在練習過程中,但是,如果是室內樂協奏或者伴奏,就對識譜能力要求非常高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視覺的速度、閱譜能力的強弱主要受演奏者瞬間記憶能力的影響。眼要始終走在手的前面,這樣才能保證演奏的連貫性。

1.2聽覺。聽覺是判斷樂曲演奏質量高低的關鍵,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聽覺主要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是對樂曲的辨別能力,主要針對音樂的錯音和不協和音或節奏等的識別和認知,這點要配合觸鍵來加以修正;第二是深藏于內心的聽覺,也就是對音樂音響的預聽,應該在演奏前預知接下來得演奏效果,從而運用這種內心聽覺來指導觸鍵及手指運動使鋼琴演奏更加趨于完美。這種聽覺是居于最高層次,是人對于音樂感情的升華,是音樂與內心的共鳴,有內心的暢想,感受更深層次的內在音樂美。

1.3觸覺。一般意義上講,觸覺是鋼琴演奏者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觸覺主要是指演奏者手指的運動也就是觸鍵,同時還包括演奏過程中手腕和手臂的運動,以及踏板的運動,是一種手、腕、臂、足相互協調的運動過程。鋼琴演奏者通過對前面所提到的視覺聽覺上收集的信息,來指導身體的恰當的運動演奏出符合演奏者的音樂審美需求的聲音。

2、影響鋼琴演奏的心理問題

查看全文

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研究論文

1前言

創新心理素質是個體在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與發展并在創新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有關創新心理素質的構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創新意識是創新活動的內部心理傾向,表現為好奇心、求知欲、懷疑感、創新需求、思維的獨立性等方面,它是創新心理素質形成的必要前提。創新能力是創新活動中所達到的能力水平,表現為創造性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是創新心理素質的核心,是衡量個體創新心理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競爭心是不甘落后積極進取的內在動力,是創新個性的重要表現方面之一,擁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是創新人才在社會競爭中不斷前進的重要因素。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競爭心雖然在創新心理素質的構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創新意識是形成創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強化創新能力;競爭心可激發創新意識,促使創新能力更好的發揮和運用;創新能力反過來又能增強創新意識和競爭心。我們認為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競爭心是創新心理素質的三個重要構成部分,它們水平的高低可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個體創新心理素質的高低。

心理健康狀況作為影響個體學習、工作與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會對創新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國內有關創新素質的理論探討比較多[3-4],具體的實證性研究比較少,而有關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雖有報道,但缺乏深入系統的實證研究[5-6]。鑒于此,本研究擬對我國中學生的創新心理素質與其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初步探討,以期為學校創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2研究方法

2.1被試北京市、河北省兩普通中學學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測評工具

查看全文

幼教必備心理素質思考

傳道、授業、解惑?!边@是古人對教師的詮釋。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才的競爭尤為激烈。緊迫感、危機感無時無處不在。搶占先機、爭奪制高點,是所有集團的戰略目標。教師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提高自身修養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關鍵詞:師德建設;自律;量化指標21世紀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這場戰爭的主角,成敗的關鍵人物。如何提高自身修養,搞好自身建設,賦予創新精神,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本文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

一、師德建設是當務之急我國教師隊伍是好的,是可信賴的。他們耕耘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和表率的作用,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為全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然而,在商品經濟的社會里,一些環境因素的影響,攀比風、享樂風吞噬著一個個純活的靈魂。教師隊伍也不例外,也出現一些與之不相稱的現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在向“錢”奔的同時,還有心思上好課、帶好學生嗎?姑且不說學生成績上不去,這對學生的心靈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極其嚴重的。少年強,則祖國強,少年興,則祖國興。因此,純潔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師德建設乃是當務之急。

二、師德建設應從關懷開始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所負擔的責任是任何職業都不能比擬的。教師的責任大于天,重于山。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是關懷、愛護、正確引導,還是采取一些別的措施,是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一點,上下的認識是一致的。我國自從有了教師節,教師的地位逐步提高,待遇日趨向好。但也必須指出,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與其付出和所承擔的特殊責任還不相匹配,有些地方還存在輕師輕教現象,特別是農村教師,待遇還很低,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阻礙師德建設的一個障礙。提高教師待遇,清除后顧之憂,實施全方位關懷,形成尊師愛教良好的社會風氣,讓教師這個職業真正成為社會最羨慕,最向往的職業。這是師德建設的重要一環,必須首先做到。

三、師德建設貴在自律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多元化文化。其中孔孟的儒家學說,對啟迪智慧,規范人們的思想行為,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傳統美德。這些優秀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是自律的燈塔。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指明了方向。名師出高徒,正己,就要高度自律,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一種高尚的、純粹的、積極向上的自我約束能力。自律就是克己為人、淡泊名利、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創造性進行工作。在歷史長河中,先哲圣賢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在現今的生活中,我們許多幼兒教師也具備這種自律的可貴精神,作出了很多可圈可點的動人事跡。像在汶川大地震中犧牲自己保護學生的偉大教師們,他們孜孜不倦、無怨無悔,做出了突出成績。這些感人至深的驕子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只有這樣師德建設才能完美,民族振興才有希望。

四、師德建設應有量化指標“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師德建設也是這樣,這就好比黃河水,不加規范、不筑高堤,它就泛濫成災,反之就能造福人民。“高筑堤、嚴律己、重關懷,多管齊下,是師德建設的量化指標。譬如,出工不出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的連鐘也不撞響,等等。這些現象是典型的師德建設缺乏癥,靠法律制度是難以奏效的。心病還需新藥醫治。實施全方位的關懷、幫助提高覺悟,制定師德的量化指標是治療心病的有效途徑。只有這樣前途才能一片光明,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爭奪21世紀的戰略制高點。微微語絲、短視汝見意在起真言引共鳴,這就是本文的出發點。

查看全文

干部心理素質問題研究報告

一、領導干部心理素質問題的重要性

心理學認為,心理素質是指個性心理品質在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的綜合表現?,F代教育學和管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素質居于人的整體素質的核心,它綜合體現在一個人的性格品質、心理能力、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狀況及心因性水平或質量上,其包含的各個方面分別構成了其它素質發展的基礎。領導干部肩負改革、發展、穩定等執政重任,其心理素質如何,不僅直接體現出領導干部自身的領導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還直接影響到其領導職能所涉及并“輻射”到的諸多社會人群。因此,領導干部心理素質問題越來越受各級黨組織重視,很多地方的組織人事部門把心理素質作為衡量、考察、評價干部的重要條件。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賀國強同志就干部考察問題專門提出了考察干部“心理素質的情況,是否具有寬廣的胸懷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的要求,要求把對干部心理素質的考察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實際工作中,領導干部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心理素質是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素質是外界刺激影響人的行為的中介,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心理健康狀態是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表現。所以全面的心理素質既是培養健康的心理的保證,又是履行各項工作職責的前提,更是造就其它素質的基礎。干部素質建設除了加強思想政治、專業知識技能、科學文化和身體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之外,更應該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上述五項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和綜合發展,才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對領導者的現實要求。

第二,心理素質培養是保證干部心理健康的客觀要求。領導干部的身心健康直接決定著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能否順利進行。一個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干部既不會有堅定的政治方向,也不會有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更不能認真負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當前社會變革的現實、新舊體制的轉軌、時代的迅速發展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復雜社會現象的出現,導致了干部特別是基層諸多心理矛盾的形成。而且矛盾長期自身無法的排除,還造成相當一部分干部心理出現障礙。(如:智力障礙、情感障礙和意志障礙)同時矛盾的惡性刺激,還導致了他們心理疾病的出現。這些病態的臨床癥狀是:一是神經官能癥(如:神經衰弱、焦慮病、癔癥、多疑癥等),二是反社會型人格(如:偏執型人格、自妄型人格、依賴型人格)。如果心理障礙不排除,心理疾病不根治,那將直接影響干部心理健康。客觀現實要求我們通過加強心理素質的全面培養,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干部出現的心理問題,健全他們的心理結構,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保證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全面完成工作任務的基本要求。干部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職工和群眾的思想情緒、工作干勁、工作作風和一個單位的整體心理氣氛,更制約著群眾和集體心件理素質水平的發展。一個心理素質優秀的領導干部,能通過平時的培養來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因此,各級黨組織要把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作為當前干部綜合素質建設的大事來抓。隨著依法行政的推進,干部在權力運行上受到更多規則和輿論的監督、制約。處理復雜利益關系時,對領導藝術的要求更高,也要求干部具有很強的心理素質和調節能力。

查看全文

寫作心理素質管理論文

注重對作文文本作分析指導,而忽視對寫作主體寫作心理素質的培養,這是中學階段,特別是高中階段寫作訓練中依然存在的傾向性問題。

下面,結合筆者指導學生寫記敘文的實踐,談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

一.深入生活,敏銳體察

文學作品,是作者對社會生活認識與體察的審美反映。一篇作文的完成,實質上要經過“體察——構思——表達”這三個階段。初學寫作者,往往注重后兩個階段的訓練:諸如構思布局,遣詞造句和運用各種表達方式等等,解決“怎樣寫”的問題,卻往往忽視第一階段——生活認識、情感體驗的準備和孕育。因而下筆時,常感到無事可論,無人可寫,無情可抒,無理可達,總之是無話可說,“寫什么”的問題,一片茫然。

怎樣解決這一根本問題呢?這就需要培養學生認識生活、敏銳體察的能力。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記敘的內容就是要反映社會生活(包括日常家庭生活),特別是一些有價值的社會生活——真的、善的、美的,能激起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高爾基說,文學是人學。所以記敘文總是要記事寫人,要反映生活主體人的精神世界。

查看全文

作文教學鍛煉學生心理素質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聽、說、讀、寫訓練的綜合體現。要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寫作知識的傳授、寫作技能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只抓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

素質教育是以人為中心,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德育中的心理素質最為重要。心理素質是否過硬關系到學生能否主動、正確、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質,能否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要的“四有”新人。

過去的“應試教育”忽視了素質教育。在作文教學中只傳授“套題”功夫,考試前讓學生背熟一些優秀例文,考試時便按作文題“移花接木”,把內容搬進試卷,抄襲現象嚴重。片面追求分數,忽視了素質教育,培養的學生只是高分低能,缺乏必要的過硬的心理素質。

一個人的先天稟賦是心理素質發展的基礎,而社會環境和學校教育才是心理素質發展的決定因素,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擺在首位。

在作文教學中要重點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一.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查看全文

領導干部心理素質考察思考

在改革開放新形勢下,加強干部心理素質考察,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是科學考察干部、提高選人用人質量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干部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

從總體上看,我們各級領導干部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少數干部心理健康存在問題,其危害十分嚴重。通過考察,及時發現、并通過相應的手段加以疏導、治療,就會促進我們干部身心朝著健康的方面發展。干部的心理素質涉及面十分廣泛,在實際工作中可重點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考察干部的情緒狀態。情緒狀態的變化和自我的調適能力是判斷干部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有健全情緒生活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干部也是人,也應當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但作為干部,其情緒的控制能力和自我的調適能力要比其他人要求更高。因此,在考察干部的情緒狀態時要重點看其平時的喜怒哀樂是否處于相對平衡狀態,情緒反應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是否與客觀環境相適應。

二是考察干部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人人際關系和諧協調,通常表現為對他人真誠、信任、友好、公正、謙虛、寬容,并能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干部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人際關系一般而言比較復雜,但在考察時,考察對象日常工作、生活和學習中,能否以一種真誠友好、公道正派、謙虛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形成一種友善、和諧的氛圍,仍是我們考察的重點。

三是考察干部的行為態度。干部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是與人打交道,即交往能力,從交往過程中的現實表現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考察時,主要是看其行為是否與心理活動和諧統一,并與其所擔負的角色相吻合,對工作、學習、生活的態度,能否正常地反映客觀現實,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其在遭受挫折、困難時期的行為表現和個人修養。

四是考察干部的人格意志??疾旄刹康娜烁褚庵荆攸c考察其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意志,能否正確認識自我與現實,具有與自身角色定位相吻合的自我意識,對自己的角色行為有恰當的了解和充分的認識,其行為是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自覺性、果斷性、頑強性和自制力,能否充分發揮其潛能和價值。

查看全文

心理素質內外關系研究論文

摘要: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的性格品質、心理能力、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狀況及心因性的水平或質量的綜合體現。它們共同組成廣義的心理素質的內在結構。各因素間相互聯系,互為基礎和條件。心理素質居于人的整體素質的核心,其各方面分別構成其他素質發展的基礎。

心理素質作為人的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以系統地培育學生心理素質為主要目的的心理教育正迅速進入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領域。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素質,它主要由哪些因素構成,各因素間有什么聯系,與其他素質是什么關系,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呢?這些既是教育理論研究必需解決的課題,也是心理教育實踐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在理論上,它事關心理教育學這一亟待建立的新興學科的邏輯起點、研究內容及其歸宿。在實踐上,它決定著心理教育的目的。內容以及如何評估。

對于心理素質這一概念內涵的系統的專門論述,目前尚不多見,但從相關研究的表述及人們的一般認識看,存在著三種不同的傾向。

其一是擴大化、泛化趨勢,即將人的整體素質僅分為身心兩種,將除生理素質以外的一切因素統統歸之于心理素質這一概念的范疇之中。誠然,德、智等方面的素質都得以心理素質為基礎,體現著心理素質的功能,但其間畢竟有著一定的區別。這一界定實際上混淆了心理素質與其他素質的界限,在實踐中易導致心理素質教育所獨有的目標。內容。功能的模糊乃至喪失,使人們誤以為德育和智育實際上就可取代心理素質教育,因而不利于心理教育實踐。

其二是,將心理素質狹義化,即將某一具體內容的心理教育等同于系統、全面的心理教育。諸如,視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自信心培育,或承受挫折能力的訓練,或心理衛生教育等。這些內容無疑都屬于心理教育的范疇,但不宜將其中某一子系統與整個系統相等同。如果在心理教育實踐中厚此薄彼或單打一,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就難以發揮心理素質教育應有的功能。

查看全文

心理素質培養分析論文

基礎教育要實現“兩全”,最緊迫的任務是要轉向素質教育,其中心理素質的培養及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心理素質的重要意義

1.培養心理素質是學生主動發展的需要

要學生在德、智、體等諸方面主動發展,就要提高其在行動上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而信念和激勵基因及認識能力正是這種主動發展的內在條件。例如,豐富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鉆研精神,使學生在追求中求進步、在探索中求發展。這種心理上的自主意識是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條件。

2.培養心理素質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現代教學要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的客體地位為主體地位,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變三脫離教學為三結合教學。教師也要轉變觀念,視學生為學習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要做到這種轉變,首先就必須以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為保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