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9:44: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理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心理教育的探討述評
一、“心理教育”概念辨析
“心理教育”自誕生以來就有多種稱謂,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心理衛生教育”、“心理輔導與教育”、“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等。班華教授認為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進而促進整體素質提高和個性發展的教育。申荷永教授以為心理教育是一項新的心理學事業,它以實現心理學自身的意義和價值為目標,以培養與完善人格,提高人們的心理素質,心得體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為目的。樊富珉教授指出心理教育是指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心理疾病的防治。可以看出雖然他們說的都是“心理教育”,但內涵卻各有不同:前二者更關注心理素質的教育與發展,后者更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筆者以為,“心理教育”可以等同于“心理素質教育”,“心理衛生教育”又與“心理健康教育”同義。此外,其余稱謂都可以看做“心理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的子集:從對象上講,輔導、教育的對象是“正常學生”;咨詢以有輕度、中度心理問題的學生為主;治療則主要是面對有心理疾患的人。從功能上講,教育與輔導重在發展與預防,而心理咨詢與治療重在矯治和塑造。從內容上講,教育給認知活動以足夠重視,而輔導、咨詢、治療則更重視情感體驗、行為塑造、自我建構和人格發展。在活動方式上,教育重視團體活動,輔導、咨詢與治療多是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在方法上,教育的方法有更多結構化成分,具有計劃性、共性,心理輔導、咨詢與治療則是富有彈性的,富于隨機性、個性。從時間上看,教育是較長程的,輔導、咨詢、治療都會不同程度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但它們總是有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限。
總之,筆者更認同“心理教育”的提法,工作總結因為它著眼于教育,專注于發展,更能體現教育的本質,更吻合當代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的現狀與需要。
二、心理教育目標與內容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英國學者就概括出學校心理教育的內容:(1)生活技能訓練;(2)為學生開設心理學課程并突出操作、感受的作用;(3)人道主義教育;(4)培訓心理咨詢工作的輔導人員;(5)一系列的外展活動;(6)對大眾的宣傳。
現代教育中的小學心理教育思索
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開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質這一層面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作為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而農村小學卻因為信息的閉塞、師資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的影響以及所處環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習以為常"的現象--現狀的縮影
讓我們先來重新審視一下這些在我們平時教育教學中司空見慣的現象:
現象之一:學生家長對老師說: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不聽話你你就打!沒問題!而老師也感到這樣的家長真是通情達理,對老師信任,跟老師配合"。
現象之二:老師對學生說:今天晚上的家庭作業誰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別進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學生被拒之門外,有的明知"進了門",干脆呆在家里不來了或逃學了。
現象之三:老師對考試考糟了的學生說:"你怎么這么笨!真是沒救了!全班的成績都被你一個人拉下來了!"這個學生低著著,忍受著教師的指責和全班同學投來的"怨怒"的目光。
小議現代教育中的小學心理教育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發展這一問題。作為農村小學,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對滯后并且明顯阻礙了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特別是有的教師以"獨斷專行"的教育行為來捍衛在學生心目中"權威"地位,對部分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傷害;社會上的一些對教育認識的偏差,也使得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發展。針對以上的實際情況,我們從實際出發,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在開展這項工作中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遵循科學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努力培養學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質。
關鍵詞:老師學生心理健康
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開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質這一層面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作為完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受到了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而農村小學卻因為信息的閉塞、師資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的影響以及所處環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
一、"習以為常"的現象--現狀的縮影
讓我們先來重新審視一下這些在我們平時教育教學中司空見慣的現象:
現象之一:學生家長對老師說: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不聽話你你就打!沒問題!而老師也感到這樣的家長真是通情達理,對老師信任,跟老師配合"。
心理教育學生心得感悟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發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于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語文心理教育教學論文
學校心理教育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教育活動。語文課堂教學心理教育的滲透則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課堂學習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發展的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教育呢
一、創造必要的滲透條件
(一)新型的師生關系
心理教育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在于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首先是和諧的。這是指師生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核心,有了“愛”,師生原先的“我”“你”關系將會置換成“我們”,從而使師生心靈溝通,共享成功之喜悅,共擔挫折之煩惱。其次是合作的。這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的作用在于,“你不會學習,我來指導你學習;你不愿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
再次是互動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語文心理教育教學論文
學校心理教育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教育活動。語文課堂教學心理教育的滲透則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課堂學習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發展的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教育呢
一、創造必要的滲透條件
(一)新型的師生關系
心理教育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在于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首先是和諧的。這是指師生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核心,有了“愛”,師生原先的“我”“你”關系將會置換成“我們”,從而使師生心靈溝通,共享成功之喜悅,共擔挫折之煩惱。其次是合作的。這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的作用在于,“你不會學習,我來指導你學習;你不愿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
再次是互動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旗幟心理教育分析管理論文
[摘要]后現代思潮是20世紀60年代左右產生于發達國家的一種泛文化思潮,發展至今,已經在諸多領域被廣泛應用。在后現代思潮的影響下,心理教育理論具有了新的特點。本文主要對后現代主義思潮下的心理教育觀進行分析,并對其在我國的本土化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后現代思潮心理教育本土化
20世紀后半葉,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逐漸進入了后工業和后現代社會,與此相應,在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了所謂的后現代主義,并逐漸發展成為西方社會最為流行、最具影響力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后現代主義的內涵,廣義地講,是一種對“現代主義”或“現代性”的反思,是對一些不言自明的主流社會觀念的質疑,是一種崇尚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思維方式和理論。其中,“后現代”大多被當作一種社會變化在時間分野上的籠統稱呼。然而,除了時間上的意義之外,“后現代”一詞所涉及的主要內涵乃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情境;狹義地說,后現代主義主要是對主體哲學所倡導的二元對立的思維和以確定性、整體性、同一性為標志的技術理性進行批判與反思的哲學。
隨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不斷發展壯大,它所提供的思維方式被眾多的學科領域所借鑒,在這種變革的推動下,后現代主義心理學應運而生。而心理教育作為引領、促進人心理發展、提升人心理素質的重要方式,自然受到了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它為心理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視角,引發了現代心理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的深刻變革,對心理教育的發展具有積極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從后現代的角度透視心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后現代主義與心理學研究
語文心理教育教學論文
學校心理教育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教育活動。語文課堂教學心理教育的滲透則是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課堂學習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發展的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滲透心理教育呢
一、創造必要的滲透條件
(一)新型的師生關系
心理教育認為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具有生長與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在于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首先是和諧的。這是指師生間的情感聯系,“愛”是其核心,有了“愛”,師生原先的“我”“你”關系將會置換成“我們”,從而使師生心靈溝通,共享成功之喜悅,共擔挫折之煩惱。其次是合作的。這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師的作用在于,“你不會學習,我來指導你學習;你不愿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
再次是互動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心理教育探討
一、結合教材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豐富內涵。引導青少年能正確認識自己、接受自己、調節自己。《石縫間的生命》《生命的意義》《敬畏生命》等課文,引導學生對生命有更深一步的思考,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人物類如文天祥愛國英雄的事跡、魯迅艱苦求學的事例、賣蟹小姑娘的美好心靈等,讓學生感受這些高尚情操、優良品質的熏陶。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內涵,或明顯的、或含蓄的,創造性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讓學生感受各種美好的道德情感,感滋養學生的心靈,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這些語文教材大多是文質兼美的選文,課文里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
二、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教師良好的情緒或善于調節控制,可以使學生心曠神怡,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使學生經常處于積極的、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學習。相反,教師的情緒不良,就可能誘發學生的過度恐懼、焦慮心理,形成壓抑的課堂氣氛,導致教學中學生角色的附庸化,進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1)要有積極飽滿的情緒。上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決不帶著抑郁情緒走進教室,而是滿懷激情地進入課堂。上課時,切不可因為學生的一點小事而輕易發怒。小事糊涂過去或做適當的暗示處理。即使有什么重大違紀事件,也要等到下課以后再做處理。(2)尊重學生的個性。很多教師都不喜歡學生插嘴,一怕影響了紀律耽誤時間,二怕學生提出的問題一時間解決不了。其實,當學生在課堂上不由自主地插嘴時,往往正是他積極思考、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的時候,如果此時教師的批評、指責、命令或置之不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就會被打消。久而久之,學生就產生厭學的情緒。(3)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課堂教學中,教師切不可以權威的口吻和姿態凌駕于學生之上,創設和諧民主的氣氛,要以高度的機智參與到他們中間去,積極鼓勵和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說出來,只要認為正確的,就要據理力爭。讓他們在爭論中明辨是非,在爭論中讓他們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價值取向不斷得到完善提升。
三、運用積極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積極的評價是指學生取得成功或進步的時候,老師要及時地給與肯定與表揚,哪怕是一個欣賞的微笑,都會讓學生體會到自身的能力和價值。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通過肯定學生的判斷,滿足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就需要,強化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信心。首先,要讓評價成為誘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因素。通過評價,架設起師生心靈的橋梁,向學生心靈的爐火中不斷地吹氧。在評價的方式上,要力避消極、單一、靜態和封閉,取而代之以積極、綜合、動態和開放,要高度評價敢于求異、大膽思考和積極參與的學生。對學生的這類表現要予以充分肯定和強化。即使是結論錯了,也要對其思考的過程予以肯定。其次,要全面評價,全程評價。不僅評價某些學生的學習行為,也可以針對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評價作評價。尤其在評價優等生或后進生時,特別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片面性。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肯定、尊重和欣賞。很多時候,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并且在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時,不要眼睛只盯著優等生,要更多地關注后進生。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運用積極的評價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只有在教學活動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心理教育初探
一、結合教材內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豐富內涵。引導青少年能正確認識自己、接受自己、調節自己。《石縫間的生命》《生命的意義》《敬畏生命》等課文,引導學生對生命有更深一步的思考,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人物類如文天祥愛國英雄的事跡、魯迅艱苦求學的事例、賣蟹小姑娘的美好心靈等,讓學生感受這些高尚情操、優良品質的熏陶。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挖掘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內涵,或明顯的、或含蓄的,創造性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讓學生感受各種美好的道德情感,感滋養學生的心靈,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這些語文教材大多是文質兼美的選文,課文里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
二、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
教師良好的情緒或善于調節控制,可以使學生心曠神怡,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使學生經常處于積極的、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學習。相反,教師的情緒不良,就可能誘發學生的過度恐懼、焦慮心理,形成壓抑的課堂氣氛,導致教學中學生角色的附庸化,進而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1)要有積極飽滿的情緒。上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決不帶著抑郁情緒走進教室,而是滿懷激情地進入課堂。上課時,切不可因為學生的一點小事而輕易發怒。小事糊涂過去或做適當的暗示處理。即使有什么重大違紀事件,也要等到下課以后再做處理。(2)尊重學生的個性。很多教師都不喜歡學生插嘴,一怕影響了紀律耽誤時間,二怕學生提出的問題一時間解決不了。其實,當學生在課堂上不由自主地插嘴時,往往正是他積極思考、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的時候,如果此時教師的批評、指責、命令或置之不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就會被打消。久而久之,學生就產生厭學的情緒。(3)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課堂教學中,教師切不可以權威的口吻和姿態凌駕于學生之上,創設和諧民主的氣氛,要以高度的機智參與到他們中間去,積極鼓勵和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說出來,只要認為正確的,就要據理力爭。讓他們在爭論中明辨是非,在爭論中讓他們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價值取向不斷得到完善提升。
三、運用積極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積極的評價是指學生取得成功或進步的時候,老師要及時地給與肯定與表揚,哪怕是一個欣賞的微笑,都會讓學生體會到自身的能力和價值。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通過肯定學生的判斷,滿足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就需要,強化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信心。首先,要讓評價成為誘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因素。通過評價,架設起師生心靈的橋梁,向學生心靈的爐火中不斷地吹氧。在評價的方式上,要力避消極、單一、靜態和封閉,取而代之以積極、綜合、動態和開放,要高度評價敢于求異、大膽思考和積極參與的學生。對學生的這類表現要予以充分肯定和強化。即使是結論錯了,也要對其思考的過程予以肯定。其次,要全面評價,全程評價。不僅評價某些學生的學習行為,也可以針對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評價作評價。尤其在評價優等生或后進生時,特別要注意防止和避免片面性。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肯定、尊重和欣賞。很多時候,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并且在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時,不要眼睛只盯著優等生,要更多地關注后進生。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運用積極的評價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只有在教學活動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