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7 11:50: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物品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物品

管理城管暫扣物品制度

第一條為規范城管執法部門暫扣物品行為,加強對暫扣物品的管理,根據《**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暫行辦法》以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城管執法部門實施暫扣物品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

對暫扣物品應當進行現場清點,制作《暫扣物品告知書》,由當事人和執法人員簽名,并將其中一聯交當事人。

在整治集聚性亂設攤行為、聯合執法等行動中確實難以現場清點的,執法人員應當將暫扣物品依據不同的當事人分別裝袋封口,在封條上寫明暫扣地點、時間,由當事人在封條上簽名確認。同時告知當事人到指定地點清點,制作《暫扣物品告知書》

當事人拒絕簽名的,可由旁人見證簽名或攝像取證。

當事人脫離現場的,執法人員應當將其遺留物品裝袋封口,在封條上寫明暫扣地點、時間,并由執法人員簽名。

查看全文

小議公共物品供給對FDI影響

摘要:以蒂布特模型的“用腳投票”理論為基礎,利用中國30個省市1997~2005年的PanelData建立PanelData模型,實證分析各地區的地方公共物品供給對吸引FDI的影響。結果表明,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給與FDI的吸引呈顯著正相關,各地區公共物品供給差異是FDI區域分布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鍵詞:用腳投票;地方公共物品;FDI;PanelData

外商會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合適的投資地,這是蒂布特模型描述的“用腳投票”典型。社區間地方公共物品供給的競爭就如同廠商間為了消費者而展開的競爭,居民“用腳投票”顯示自身偏好,選擇提供符合自身偏好的或更有效率提供這些公共產品的社區,最終能導致公共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帕累托最優。但是,蒂布特模型的這一結論是建立在非常嚴格的假設基礎上的。

這些假設并不完全滿足現實。幸運的是,用“用腳投票”理論來解釋FDI的流向選擇非常合適。外商直接投資區域選擇是一個典型的“用腳投票”模型。這里“用腳投票”的核心是偏好顯示,外商會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合適的投資地。因此,地方公共物品供給的數量和種類及質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外商的直接投資流向和選擇。

關于吸引FDI的影響因素問題.國內外有大量文獻對此做出了分析。Qu和Green(1997)通過對100個城市1985—1993年外商投資區位的決定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城市規模及其中心優勢、經驗積累、集聚岡素、基礎設施、經濟增長和政策工具對外商投資進入有著積極的影響.而與來源國的社會和地理距離有著負面的影響。胡涵鈞和千紀亮(2005)把外商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分為兩個階段:1979~1991年為第一階段,認為決定外商直接投資地區分布的l大I素是市場需求、郵電通信水平、勞動力數量、工資水平、對外貿易、產業結構和優惠政策7個元素:1992年以后為第二階段。決定外商直接投資地區的因素是市場需求、郵電通信水平、國際貿易、產業結構和優惠政策5個元素。其中.產業結構最為關鍵。中央政府政策對外商直接投資具有顯著的影響力,而地方政府政策則較少或沒有影響作用。因此,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競相提出過于優惠條件的做法是無效果的(殷華方等,2004)。張海洋(2003)選取沿海地區與中兩部地區的數據,采用PanelData方法運用市場需求、市場大小、聚集程度、勞動成本、人力資本水平等指標分析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FDI吸引差異。綜觀以上研究。大多數是從一般角度分析影響FDI的區位因素.但是基礎設施等地方公共產品包括的種類很多,如交通、能源、通訊、環保等等,各個部分對外資的具體影響程度如何,如何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本文的著眼點正是基于此。

一、基本模型和數據問題

查看全文

農村公共物品投資論文

摘要:本文運用面板數據模型分析了河南省農村公共物品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固定效應模型表明,農村公共物品固定資產投資是造成地區間農業總產值差異的因素;隨機效應模型表明,農村公共物品固定資產投資也是造成同一地區不同年份農業總產值變化的因素,即農村公共物品固定資產投資促進了農村經濟增長。最后分析了河南省當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公共物品;固定資產投資;經濟增長效應;面板數據模型

一、引言

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農村經濟發展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底,河南省鄉村總人口達到7968.77萬人,占河南省總人口的82.0%,占全國農村總人口的8.5%。2004年河南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2553.15元,在全國排第19位,較全國平均水平低383.25元。因此,迫切需要積極探索促進河南省農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變農業大省為農業強省的途徑和政策。

大量的研究表明,農村公共物品投資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一項對58個國家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農業發展關系的研究表明(Binswanger,1989),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與農業總產值的增長呈正相關關系:水利灌溉設施增長1%時,糧食總產量增長1.62%;公路修建增長1%時,糧食總產量增長0.26%,農村的公路密度每增長1%時,糧食總產量將增長0.12%;成年人的識字率上漲1%時,糧食總產量增長0.54%。樊勝根等(2002)的研究表明,政府用于促進農村生產方面的投資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增長,同時還促進了農村扶貧,縮小了地區差距,但投資收益因投資的地區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不同地區農村公共物品投資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因此本文以河南省農村公共物品投資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為研究對象,確定農村公共物品投資對農村經濟增長的貢獻,為政策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查看全文

辦公室內物品設置規范

(一)辦公室定置標準

1、各職能部門辦公室要統一繪制物品擺放定置圖,并將圖貼在辦公室門后或室內墻壁上。

2、物品要按定置圖的編號順序依次擺放,做到整潔、美觀、舒適、大方。

3、辦公室內與工作無關的物品,一律清除。

4、文件資料柜要貼墻擺放。

5、輪流安排值日,負責衛生清掃及檢查物品定置擺放情況(或按公司既定安排執行)。

查看全文

遞接物品注意舉止

遞物與接物是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舉止動作,卻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遞接物品的原則是尊重他人。雙手遞物或接物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如果在特定場合下或東西太小不必用雙手時,一般用右手遞接物品。

遞接物品的方法也需講究。學生把作業交給老師時,應該將作業的正面朝上,用雙手遞上。接過老師遞給自己的作業時,同樣要用雙手,并對老師說聲“謝謝”。遞筆、刀、剪之類尖利的物品時,需將尖端朝向自己握在手中,而不要指向對方。如果是招待客人用茶時,往往一手握茶杯把兒或扶杯壁,一手托杯底,并說聲“請用茶”,若茶水較燙,可將茶杯放到客人面前的茶幾上;如果接主人敬上的茶,應站起身伸出雙手,說“謝謝”。

查看全文

劇毒物品經營管理

一、提高認識,學習、掌握有關法律法規

劇毒物品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物品,劇毒物品的經營管理,關系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社會穩定和改革開放大局,對此,我們始終有著清醒的認識。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國家和省、市有關安全生產管理、危險化學品管理規定,特別是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新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公布后,我們組織員工認真學習,要求做到準確掌握和切實執行安全生產管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堅持依法經營,確保安全。在學習中,對劇毒物品的銷售、儲存、運輸和流通設施、規章制度、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了自查,查危險源、查隱患,并認真進行整改。同時自覺接受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

二、建立健全機構

為了提高劇毒物品經營管理水平,2001年在市化工建材公司內注冊成立了珠海市劇毒物品專賣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劇毒物品的經營。公司注冊資金100萬元;配備人員15人,其中管理人員3人、技術人員4人、業務人員4人、其他人員4人;設有業務部、儲運部、財務部、安全辦等業務部(室)。公司成立后,按照管理部門核發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規定的經營范圍,依法從事劇毒物品的經營業務,并積極接受珠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公安局的監督、指導,使劇毒物品的經營管理得到加強,從未發生事故,保證了供應,企業也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2002年下半年銷售的劇毒物品主要有,供水系統使用的液氯200噸、電鍍用氰化物2噸、精細機械用氰化金鉀1.2千克,銷售額135萬元,利潤7萬元,利稅15萬元。(

三、健全規章制度,做到規范管理

為了切實做到依法規范劇毒物品的經營管理,我們根據《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在珠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公安局的監督、指導下,結合我公司的具體情況,制訂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劇毒物品采購銷售制度》、《倉庫安全管理制度》、《劇毒物品倉庫安全管理規定》、《液氯倉庫安全管理守則》、《液氯倉庫安全操作規程》、《液氯倉庫保管員守則》、《劇毒物品倉庫保管員守則》、《液氯車間吊車安全操作規程》等一整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同時我們還制訂了一系列事故應急處理方案、方法,如《倉庫發生事故應急處理方案》、《常見故障處理方法》、《常見液氯鋼瓶泄露處理方法》、《緊急事故處理池的使用方法》等等。所有規章制度,都要求職工必須認真學習,熟練掌握,嚴格執行。發生違規行為,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查看全文

民爆物品安全監管會領導講話

同志們:

今天,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全縣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會議,其主要任務是切實加強全縣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預防重、特大涉爆事故和案件的發生,確保全縣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縣的民用爆炸物品使用較多,每年用于礦產資源開發、大型水電工程建設和公路建設等方面的爆炸物品種類繁多,使用數量較大。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不僅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平安,也是服務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直接影響到社會和諧穩定。下面,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和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我強調以下幾點意見: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做好全縣民爆行業安全生產工作

安全生產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越來越引起黨中央國務院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好我縣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安全生產又是以人為本的基礎,科學發展觀是指導安全生產理論創新的一大突破,科學發展觀把堅持以人為本和經濟社會統籌、協調、可持續發展統一起來,強調按“六個統籌”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這是安全生產實現理論創新、實踐突破的一次指導思想的飛躍。隨著社會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管理、監測、監控、預警、救援等發生了許多變化,指導安全生產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方法、手段也需要隨之變化。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理論創新必將產生新的飛躍。總書記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對安全生產工作做了專門強調,在總結五年的工作時指出:安全生產和其他一些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在部署社會建設任務時,強調要“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精神,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這些都表明了黨中央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高度重視,也表明了對安全生產工作的期望。學習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精神,就是要自覺地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科學發展觀精神上來,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求真務實、銳意進取,持續努力、埋頭苦干,更加扎實有效地把安全生產工作向前推進。我們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切實強化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做到警鐘長鳴、嚴格管理、責任到位,要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及時研究解決安全生產方面的新情況、新問題,把各項規定和制度落到實處,有效避免重特大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切實增強搞好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民爆物品安全監管工作不僅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且關系到我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不僅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而且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高度重視民爆物品安全監管工作,采取過硬措施、超常規手段,確保民爆物品安全管理不出問題。

查看全文

辦公室內物品設置的禮儀規范

(一)辦公室定置標準

1、各職能部門辦公室要統一繪制物品擺放定置圖,并將圖貼在辦公室門后或室內墻壁上。

2、物品要按定置圖的編號順序依次擺放,做到整齊、美觀、舒適、大方。

3、辦公室內與工作無關的物品,一律清除。

4、文件資料柜要貼墻擺放。

5、輪流安排值日,負責衛生清掃及檢查物品定置擺放情況(或按公司既定安排執行)。

查看全文

淺談醫療制度公共物品特征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是一項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互助共濟制度。該制度運行八年來取得了重要成果,減少了參合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提高了農村居民健康水平,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新農合制度在運行中也出現了種種問題:籌資困難、保障水平偏低、基金風險池小等問題。這些問題之所以出現是由當前新農合制度本身的不穩定性造成的。新農合作為一項制度型公共產品,其穩定運行需要制度供給方———政府不斷完善制度本身,加強監管,保證政府投入。研究新農合制度公共產品特征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穩定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政府該生產哪些物品,提供哪些服務應該是理性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政府決策者一時沖動的決定。這種理性就建立在物品分類和對物品提供機制的理性選擇上”[1]。物品如何分類主要依據競爭性和排他性:排他性是指可以阻止一個人使用物品時該物品的特性,排他性是物品的關鍵特性,排他與否決定了物品能否由市場生產;競爭性是指一個人使用一種物品而減少其他人使用時該物品的特性[2],即在給定的生產水平下,為另一個消費者提供這一物品所帶來的邊際成本為正。依據物品排他性和競爭性特征,可以將物品和服務分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于1954年發表的《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一文首次明確使用了“公共物品”這個概念———“每個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其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減少。”相對于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公共物品特征便是非競爭性、消費上的非排他性、外部性等,其中消費上的非排他性指一個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并不排斥他人對它的同時消費。由于公共物品具備以上特征,以價格機制為核心的市場不能使得生產和供給達到最優:私人經濟部門或者由于投入太多、效益低而無力或不愿意提供;或者容易造成壟斷,導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損害消費者利益。因此政府出于其合法性的考慮必須通過國家開支,擔負公共物品生產和供給的主要責任。

1新農合制度公共產品特征分析

我國憲法規定健康權是一項基本人權,而健康需要是一種公共需要,每個公民都有權利擁有。新農合制度是一項覆蓋全國8.83億農村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其制度目標是保障農村居民基本醫療衛生需求,提高農村居民健康水平。因此,作為制度型公共產品,新農合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積極外部性、公平性等特征。

1.1新農合制度非競爭性與非排他性特征分析首先,新農合制度運行八年來具備非競爭性特征。一方面農民參加新農合并沒有減少或干擾其他農民同時參加新農合,只要是農村居民都可以納入新農合保障范圍之內,這里并不存在競爭性關系。另一方面,參合農民在政策范圍內發生的醫療費用可以獲得新農合基金補償并不會減少其余參合農民獲得醫療費用補償額度或者增加補償難度。另一方面新農合供給尤其是基金補償存在著公共物品“擁擠現象”。“公共物品本身邊際成本為零,每增加一名消費者并不會增加供給成本;但因為非競爭性的存在,當使用者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產生擁擠現象———此時會產生邊際成本,公共物品質量和數量便會遭到嚴重破壞。”[3]新農合每年籌資水平較低,資金總額少,風險池小,基金補償能力有限。參合農民發生醫療費用便尋求補償,一旦當年補償人次過多超過基金承受力度,基金便會出險,進而會對新農合整體運行造成威脅,影響制度合法性與穩定性。其次,為我國農村人口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新農合制度具有明顯的非排他性特征。對于私人產品而言,不購買便不能享受,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目標是覆蓋所有農村居民,讓參合農民都能獲得基本醫療保障,此時新農合的邊際費用為零。對于新農合所規定的醫療費用補償措施,農村居民只要參加就可以享受,同樣可以獲得新農合制度帶來的各項優惠,不會出現個體之間互相阻礙對方享受新農合產生的福利現象。

1.2新農合制度積極外部性特征分析著名經濟學家赫勒指出外部性是這樣一種狀況:物品效用函數不僅依存于其自身所能控制的變量,而且依賴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變量,這種依存關系不受市場交易影響。簡而言之,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情況下,物與物之間關聯度增強,物品效用不僅受多種因素制約,而且能夠作用于與之相關聯的其他物品,對其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外部性分為積極外部性和消極外部性兩種。作為制度性的公共產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具有明顯的積極外部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一方面將全國8億多農民重新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中,對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改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得到逐步緩解。其中,作為反映一個國家居民健康水平重要指標的嬰幼兒死亡率從2000年的32.2大幅下降到19.0‰;男女平均期望壽命從2000年的69歲、73歲增加到2005年的70歲、74歲;嚴重威脅農村居民身心健康的傳染病兩周患病率從2003年的2.7‰下降到2008年的2.2‰。這些數據都表明新農合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縮小了農村與城市、東中西部農村之間人民健康水平之間的差距,提高了農民的身體素質,為我國農村地區貧困人口的減少以及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新農合制度公平性特征分析目前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較大,2009年東中西部地區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占全國比重57.6%、23.8%、18.6%,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7156元、4793元、3816元。[4]新農合制度作為一項在全國范圍推廣的制度型公共產品,其制度目標是覆蓋我國8.83億農村居民,必須在地區差異性如此明顯情況下體現公平性。新農合制度的公平就目前而言必然是一種低標準、低保障的公平,必須考慮到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財力以及農村居民承受力度。因此,中央政府將“廣覆蓋”、“保基本”納入新農合制度運行的基本原則。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堅持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設計為一項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互助醫療制度具有可接受性。因為導致廣大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病(筆者將大病理解為發生大額醫療費用的疾病),在新農合籌資水平低、基金有限情況下,必須有限解決最困擾農村居民的大病,這樣也能更好體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互助共濟特點,當然國家明確鼓勵有條件地區可以開展門診統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東中西部差距日益縮小,地方政府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政府不斷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擴大基金規模,提高補償比例,將“大病統籌為主”轉變為“大病小病皆保”,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向更高標準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發展。

查看全文

探索城鎮公共物品供給狀況及其對策

摘要:長期以來城市公共物品是一個城市得以存在、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但城市公共物品卻一直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如何進行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給,以實現城市居民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對于一個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從城市公共物品供給的理論界定、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加強城市公共物品供給的對策。

關鍵詞:城市公共物品對策

一、理論界定

“公共物品”這一概念首先由瑞典經濟學家林達爾于1919年在其博士論文《公平稅收》一文中正式提出的。而再次正式使用此概念的是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他認為公共物品具有兩個特征:非排他性和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布坎南在《民主進程中的公共財政》一書中也強調了公共物品的顯著特征就在于它的不可分性和排他性。斯蒂格利茨在《經濟學》中也指出“公共物品是這樣一種物品,在增加一個人對它分享時,并不導致成本的增長(它們的消費是非競爭性的),而排除任何個人對它的分享都要花費巨大成本(它們是非排他性的)。”除此之外,他還指出,有些公共物品在消費時會產生擁擠性,如道路、公園在消費者達到一定人數時就具有擁擠性。

(一)城市公共物品定義

關于城市公共物品的定義,幾乎每個學者都有不同的表述,但是就其本質來看,他們的觀點又都具有一致性,只是在側重點方面存在某些差異。比如,邢福俊認為,所謂城市公共物品,是指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保證城市居民的健康和人身安全為前提,為城市化社會進步和發展所提供的城市內部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