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3 05:18: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退休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我國退休金會計論文
摘要:人類社會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正面臨著一場無聲的挑戰,都在思考和采取對策應對老齡社會出現的種種問題,而首當其沖的就是通過對現行體制的調整、完善與改革,建立一個適應老齡化時代需要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文章通過對退休金會計的介紹,提出了對我國退休金會計的性質、確認、計量、披露等方面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退休金會計;權責發生制;勞動報酬觀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以養老保險為核心的社會保障制度勢在必行。有關部門預計我國的人口老齡高峰將于2030年左右到來,2050年老齡人口將上升到全國人口的28%以上。當前,我國以約占世界5%的國民生產總值,負擔著世界20%的老人。提供真實、完善、及時的會計信息,滿足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需要,對解決我國比發達國家還要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退休金會計的概述
(一)我國退休金會計的定義
退休金會計亦稱養老金會計,是反映退休金資產、基金、負債和成本等事項的會計處理及報告程序。退休金的會計處理視退休辦法而定。
清理企業拖欠退休金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今年以來,各地繼續把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以下簡稱:兩個確保)作為一件大事來抓,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企業改革和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區未能完全做到兩個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發放出現了新的拖欠,部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未能足額領到基本生活費,個別地方還由此產生了不穩定因素。針對這些問題,為進一步做好兩個確保工作,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切實加強領導,增強做好兩個確保工作的政治責任感
各級人民政府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有關方針、政策,一把手要直接負責,經常了解兩個確保工作情況,認真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各級勞動保障、經貿、財政、民政等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建立工作協商制度,加強工作交流和協調。
企業領導班子要關心職工特別是離退休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的生活,認真履行及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要重視做好兩個確保的宣傳工作,發揮輿論和社會監督作用。對今年新發生拖欠的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未按規定發放的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以及代繳的社會保險費,各地要盡快予以補發和補繳;對今后因工作不力而再度發生此類問題的地區,要在全國范圍內予以通報批評,并追究當地政府領導的責任。
二.積極籌措資金,確保不發生新的拖欠
鄉村干部退休實施辦法
為進一步推進村干部“素質工程”,穩定村干部隊伍,激發村級班子活力,促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勵和保障機制,使他們“干有所為、退有所安、老有所養”,結合本街道辦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一、辦理退休范圍
辦理養老退休范圍為任現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會計以及曾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0年以上,現任副書記或副主任的村干部,凡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原則上不再擔任村干部,實行退職休養制度。
二、退休標準及條件
退休年齡男為60周歲,女為55周歲(含60、55周歲)。辦理養老退休手續標準為:村黨支部書記在村連續任職10年(含10年)以上;村主任在村連續任職15年(含15年)以上;村會計在村連續任職20年(含20年)以上,退休金按60元/月計算。村黨支部書記在村連續任職15年(含15年)以上;村主任在村連續任職20年(含20年)以上;村會計在村連續任職25年(含25年)以上,退休金按80元/月計算。村黨支部書記在村連續任職20年(含20年)以上;村主任在村連續任職25年(含25年)以上;村會計在村連續任職30年(含30年)以上,退休金按100元/月計算。辦理退休手續后,到領退休金年齡,計算工齡年限,每年1元,計入每月退休金,每月退休金即為:工資+工齡。在任主職以前任副職的,每三年合一年主職,以此類推,中間不能有空職年,不連續任職為不符合退職標準,不予給辦理退休。
三、退休金增長條件
養老金:網友質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1/3”說法
兩會看點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水平將提高三分之一”,13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的招待會過后,這條新聞標題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因為牽涉人群眾多,這個消息在網上引起了許多關注。但出人意料的是,幾乎所有評論者對這個消息都表示了“不滿”。
原來是三年提高1/3
網友“游牧部落”在博客說了這么一件事情:某大企業退休的老譚處長前日被一條新聞的標題忽悠了,空歡喜一場。這條新聞指的就是“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水平將提高三分之一”。當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劉永福是這么說的:“在2005年、2006年、2007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水平將提高三分之一左右,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老譚處長感嘆:現在的官員聰明會說話,新聞記者聰明會做標題,把前兩年已經加了的統統算上,再用一個“將”如何如何,讓你高興高興,真是有才呀!譚處長現在的養老金是1100多元,1998年退休時養老金是800多元,后來陸續加了一點,2005年、2006年提高的部分不到200元,今年7月份將再加80元,“就這樣也不到三分之一啊”。而老譚處長在地方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老同學,養老金至少都比他高出一千多元。
兩種政策待遇相差甚多
老譚處長的感受和境遇,在網絡上隨處可以聽到。這條新聞出來以后,幾乎所有的評論者都表示了不滿。“每當說到企業退休人員工資太低的問題,我們的官員們總是含糊其詞,說是能力有限。為什么不說這是原超低基礎上的1/3?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為什么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金起點就多,退休后又不斷加?”“我是2002年退休的國企工程師,現退休金是887元,5年來共加了169元;而與我同等條件的同學在事業單位退休,退休時1400多元,現在加到2200多元,一年還發13個月退休金。”
解析經濟治腐“雙聲道”
廉政金制度一經面世,幾乎就面對著兩種不同的聲音。贊同者大加褒揚,非議者疑慮重重。無論是秦淮法院推行的廉政保證金制度,還是南京市公安系統全面推開的廉潔從警退休金制度,都表明廉政金制度確實對推動“經濟治腐”功不可沒,同時也表明廉政金制度并非靈丹妙藥。
如果把廉政建設比喻成一個木桶,那么廉政基金制度就是其中的一塊木板,配套措施就是其他的木板,只有當所有的木板都是好的,木桶才能打水。
據了解,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將這一方案在完善后向全市推廣的可行性。
關鍵詞:
廉政公積金廉政公積金是從公務員本人的福利金或工資中支出,或由政府財政中支出的一筆用于激勵公務員一生廉潔從政的獎勵資金,不廉者要部分或全部扣除,一般要到公務員退休時才能一次性付發。
廉政保證金廉政保證金是在一定的時期里,由政府從公務員福利金或工資中支出的一筆用于激勵公務員廉潔從政的保證資金,到期根據考核情況支付,不廉者要從其福利或工資中扣除一定數額的資金。
關于鎮管集體干部工資和退休干部生活費調整的意見
關于鎮管集體干部工資和退休干部生活費調整的意見
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提高鎮管集體干部的生活待遇,參照高政字(96)第89號及其他有關調資文件精神,經鎮黨委研究決定,對鎮管集體干部的工資和退休鎮管集體干部生活費作如下調整。
一、適用對象
鎮所屬集體單位的鎮管集體干部、鎮所屬集體單位的退休集體干部及鎮機關臨時用工人員。
在職鎮管集體干部的工資計算及本次工資調整的辦法
保險行政管理畢業論文:養老保險體制改革成本的最小化研究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內容提要】由于人口年齡結構的差異,各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差異很大;由于現行養老保險體制的覆蓋面不同,現行體制內的贍養率也有較大差異。如果必須對現行養老保險體制進行改革,那么從最小化改革成本的角度看,立即對現行體制實施改革也許并非最佳選擇,而應根據各國的現狀妥善選擇實施改革的時間。本文通過分析給出了以OLG模型方法計算改革成本的一個公式,在對該公式的各組成部分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對現行養老保險體制進行改革存在最佳改革時機的結論。
【關鍵詞】養老保險體制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成本最小化
【正文】
一、引言
(一)問題的提起
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評析論文
一、對改革事業單位養老金是為了實現公平的疑惑。我國社會主義改革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還是走共同貧困?對這一問題鄧小平同志早就作出過回答。的確我國企業單位養老金還處于較低水平,但不能因為企業養老金低,責令大家都去向低看齊,用降低本來就不高的事業單位養老金的方法去實現所謂的“公平”,這實際是對企事業單位職工的最大不公平!一方面擠壓了企業職工養老金上升的空間,另一方面讓事業單位職工降低生活質量,去過比過去更加清貧的生活。我們改革的方向應當是極大限度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要采取逐步提高企業養老金待遇,逐步縮小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差距的方法,這才符合社會主義事業改革的目的與方向。
公平不等于完全一樣,否認差別本身就是不公平!“搞原子彈的和賣茶葉蛋的收入一致”這當然是不公平的。事業單位職工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基本上從事的是教育、科學技術,從事這方面職業要有較長的教育投入。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勞動力結構也是不同的,前者是腦力勞動者密集的部門提供的是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復雜勞動。后者則是以體力勞動者為主,一般提供的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簡單勞動。這些決定了事業單位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從總體上要高于企業單位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這應當是符合客觀規律,是公平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曾花了很大精力在分配領域消除“腦體倒掛”,即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勞動者工資低于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動者工資的不合理想象。這是分配領域的一個歷史性進步,現在難道要否定這一改革成果?
目前中國退休人員的收入存在三個檔次,公務員最高,事業單位人員次之,企業人員為最低,退一步講,如果非要向企業看齊,那首先要降的應當是公務員的退休金,而公務員不動,拿科教文開刀,這才是社會的不公平。
二、對減低事業單位養老金是為財政減負的疑惑。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總額已過千億,“財政不堪重負”。這個理由當然經不起推敲,我國2005年社會保障、公共教育、公共衛生三項基本民生指標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偏低,分別只有3%、2.9%和2%。除了少數國家比我國低外,絕大多數國家都高于我國。2005年,我國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收入的12%,但仍然不夠。許多國家社會保障支出與財政支出的比重在三分之一。我國少了很多,,把千億支出放進財政收入六萬億的簍子里看,怎么能說財政“不堪重負”呢?
國家的財政收入本來就是要拿出來作為社會保障的,老有所養,提高全民生活質量,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是國家與政府的責任。如果說“財政不堪重負”我國每年公車上3000億元的耗費,一年公款吃喝、公車消費、公款旅游的費用達9000億之高,這才是真正的不堪重負,政府應當首先加大這方面的改革力度,把省下的錢用于民生那該多好啊!難道唯一的方法是減低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才能減負?”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的改革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們的決策一定要根據中國國情。三、是否合法的疑惑。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我國要走“依法治國”的道路。黨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指出:政府必須依法行政。政府的決策、改革措施不能違背國家的憲法與法律。教師法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不低于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有人說“退休金不是工資報酬”這一觀點是不對的。退休金是退休人員工資報酬的延期支付,是對剩余價值的部分返還,是“工資的延續”,因為不是任何人一到年齡可以無條件領取的。它的計發標準,除考慮“統籌”因素外,很重要的就是依據勞動時期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它在一定意義上體現著按勞分配規律的要求。顯然教師的退休金以企業為標準,不以公務員為標準,強行減低教師退休金,是違背教師法強制性規范的。
我國憲法四十二條規定:“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改革三十年以來我國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某部委卻要去降低事業單位的退休金,這一做法我認為是不符合憲法規定這一精神的。
干部退休后的生活待遇
∴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的干部退休費標準是什么?
∴國發[1993]79號、國發[1994]9號等文件規定的干部退休費標準是什么?
∴對退休干部的生活補貼和其他待遇有哪些規定?
∴參加1993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后退休的人員,是否仍按勞字[1988]42號和國發[1992]28號文件規定,增發每月5元生活補貼和10%基本退休費?
∴機關事業單位因公(工)致殘完全喪失工作能力人員的退休費如何計發?
∴退休干部被判處有期徒刑,執行期滿釋放后,能否享受退休干部待遇?
社會養老保險經濟管理論文
摘要: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顯示,到21世紀上半葉,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可占世界總量的10%,但卻要負擔世界20-25%的老年人,在未富先老的嚴峻形勢下,完善當前的養老保險制度安排,保證養老保險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社會養老保險運行經濟成本的角度,分析了我國1997年轉制前后養老保險經濟成本的變化趨勢及主要原因,并給出了保持適度養老金經濟成本的主要路徑。
關鍵詞:養老保險經濟成本,退休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
社會制度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即堪稱20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它規定了社會養老資源在社會成員之間分配的原則,并使之具體執行和實現。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貧困率、延長了人的平均壽命、解決了職員退休后的后顧之憂。然而,不同的社會制度安排形式會耗費不同量的交易費用,也會產生不同的運行效果。如何選擇制度形式?新制度經濟學創始者科斯認為,當不同制度安排所產生的效果相同的時候,應采取交易費用較低的制度安排形式。近年來,在全球老齡化加速、人口贍養比不斷提高的狀況下,各國養老保險制度財務危機和制度缺陷也日趨凸現。在保障老年人退休后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降低養老保險制度的運行成本成了各國考慮和設計改革方案的主要內容。養老保險制度的成本可以從制度覆蓋對象、養老保險資金的管理機構或全部經濟活動等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本文主要從經濟的角度來考察。
一、社會養老保險經濟成本測量方法的修正
養老保險制度經濟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國著名社會保障專家勞倫斯·湯普森提出的。他認為,衡量這一成本的最有效的尺度是用一定時期內退休人口對商品和勞務的消費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計算。我國學者鐘振強對此提出了修正,他認為在計算基本養老保險經濟成本時用國內生產總值比用國民生產總值更加適當,因為國民生產總值中包含本國公民所在國外創造的社會產品,而這一部分產品并不用于本國基本養老保險。但筆者認為,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國內生產總值遠不是一國人們可享受福利的完全測度,國內資源的競爭和沖突可以通過向人口年輕國家的投資而得到減弱,因而,筆者贊同用國民生產總值來測量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成本。另一方面,因國民生產總值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的凈額,強調的是所獲得的原始收入的概念,而退休人口用于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資金并非全部來自制度內退休金收入,其中制度外的養老收入(如家庭內部的轉移收入、企業年金收入等)所提供的消費不應該列入到養老保險制度經濟成本測量的范圍之內。于是,將公式中退休人口的消費額用退休人口的制度內退休金收入替代,用公式表示為C=P/GNP。其中,C代表養老保險的經濟成本,P代表所有退休人口的制度內退休金收入,GNP代表國民生產總值。很顯然,由公式可以得出,C的高低受P和GNP兩個因素的影響,且與P成正比,與GNP成反比。因而,如果要保持C的穩定或最小化,則要求GNP的增長幅度至少不比P的增長幅度低。
二、我國轉軌前后社會養老保險經濟成本的變化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