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信息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18:16: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手術信息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手術信息

手術信息手術探討論文

摘要手術信息將信息科學與計算機技術結合于一體,為手術室與病人及其家屬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它及時為家屬傳遞手術信息、配合健康指導,以完善手術室整體化護理,促進病員早日康復。有關手術信息的資料目前國內尚未見報道。本文詳細介紹了我院自一九九六年七月開展手術信息以后的詳細情況,包括的方法、內容及作用,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導如下:

關鍵詞:手術信息手術室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手術室系統化護理的開展,手術信息作為一個完整的單元也隨之進入了手術室護理工作行列,它是以一種現代化的手段,全新的護理概念,成為手術室整體化護理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手術信息以心理護理為核心,以手術進程為重點,以健康指導為實體。目的是使病人及其家屬了解手術過程有關疾病知識、健康宣教,指導家屬做好術后護理工作,幫助病人安全渡過圍術期同時為醫院管理工作做出一份努力。

一.裝置與方法

信息總臺設在手術室電腦房,內備有一臺計算機、一臺錄像機、一臺監視器、一名計算機操作員。每間手術室設置一架電話機與總臺相聯。自病人進入手術室后的一切情況將如實向總臺回報,操作員將信息迅速輸入電腦,及時播出。家屬可在休息大廳得到情況反饋,掌握手術進程。同時操作員也可在監視器上觀察到播放效果。播出時間為7:30am~3:00pm,在此期間每隔30分鐘滾動播放三次,特別情況隨時播出。在信息的間隙,根據不同手術選擇性地播放科普錄像,以充實信息內容。如圖所示:

二、的內容

查看全文

手術信息應用與探討論文

摘要手術信息將信息科學與計算機技術結合于一體,為手術室與病人及其家屬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它及時為家屬傳遞手術信息、配合健康指導,以完善手術室整體化護理,促進病員早日康復。有關手術信息的資料目前國內尚未見報道。本文詳細介紹了我院自一九九六年七月開展手術信息以后的詳細情況,包括的方法、內容及作用,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導如下:

關鍵詞:手術信息手術室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手術室系統化護理的開展,手術信息作為一個完整的單元也隨之進入了手術室護理工作行列,它是以一種現代化的手段,全新的護理概念,成為手術室整體化護理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手術信息以心理護理為核心,以手術進程為重點,以健康指導為實體。目的是使病人及其家屬了解手術過程有關疾病知識、健康宣教,指導家屬做好術后護理工作,幫助病人安全渡過圍術期同時為醫院管理工作做出一份努力。

一.裝置與方法

信息總臺設在手術室電腦房,內備有一臺計算機、一臺錄像機、一臺監視器、一名計算機操作員。每間手術室設置一架電話機與總臺相聯。自病人進入手術室后的一切情況將如實向總臺回報,操作員將信息迅速輸入電腦,及時播出。家屬可在休息大廳得到情況反饋,掌握手術進程。同時操作員也可在監視器上觀察到播放效果。播出時間為7:30am~3:00pm,在此期間每隔30分鐘滾動播放三次,特別情況隨時播出。在信息的間隙,根據不同手術選擇性地播放科普錄像,以充實信息內容。如圖所示:

二、的內容

查看全文

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應用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各個醫院手術量的增加,手術室在醫院的管理要求和臨床治療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并且由于手術室需要與各個科室,包括住院、耗材、檢驗和血庫等進行關聯和協調,手術室的管理難度越來越高。如今,手術室再單一的使用人工進行管理已無法實現臨床護理的要求,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能大大提高手術室臨床護理管理的能力和管理質量。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信息系統;應用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發展的進步,人們對醫院的臨床治療和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療護理質量是人們用于衡量自身是否從健康照顧者上得到及時、有效和合適照顧的標尺。手術室在醫院內部屬于核心科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醫院的醫療管理水平和醫療質量水平,在確保患者安全、為患者提供高質量護理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院的信譽和聲譽。由于手術室的護理過程中需要涉及到多個科室,需要與多個其他科室的護理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手術室內護理的難度,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更加難以進行管理。在手術室進行護理質量管理主要需要重點關注要素、環節和終末三個方面的護理質量管理。為更好的實現手術室內護理質量管理,減少在手術室進行護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差錯,采用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必不可少。通過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上線,能全面收集和分析手術室內的相關管理和臨床數據,更好的實現手術過程和臨床當中需要的信息反饋,更方便快捷的實現與其他科室的溝通和交流,更有效實現手術室內的質量安全管理。通過對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在醫院手術室的應用,探討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為醫院手術室的護理質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帶來的效果。

1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概況

我國自2009年開始進行新醫改以來,我國了一系列新醫改對醫院管理的要求管理規范,其中在《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特別指出: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針對于此,院方需要在現有的醫院信息系統基礎上,建立統一的圍術期數據平臺,在統一的規范體系下,實現手術室、監護病房信息化,達到數據共享和多業務系統數據交換的目標。為此,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覆蓋了醫院手術室術前、術中和術后圍手術室全過程的手術護理管理。采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實現監護儀、麻醉機、輸液泵等設備輸出數據的自動采集,采集的數據能夠如實準確地反映患者生命體征參數的變化,并實現信息高度共享,根據采集結果,綜合其他患者數據,自動生成手術麻醉相關醫療文書,以達到提高手術室工作效率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醫護人員書寫醫療文書的壓力。系統功能包括手術麻醉管理和圍手術期管理兩個方面。在手術麻醉管理中,包括麻醉安排、術前訪視、術前交代、術中麻醉記錄、麻醉總結和術后隨訪等手術麻醉相關管理功能。而圍術期管理包括手術申請和安排、護理相關、人員排班、主任管理和PACU麻醉復蘇等,涵蓋術前、術中和術后整個管理過程。

2系統價值

查看全文

急診手術護理信息化管理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急診手術護理中構建信息化高效創新管理的實踐價值。方法:采用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將200例患者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構建信息化高效創新管理。評價兩組患者對護士綜合能力的評分,并記錄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士綜合能力的評分,如護士急救知識掌握度、護士急救實踐能力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急救用物準備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急診手術護理中構建信息化高效創新管理,可提高護士應急能力和護理質量,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對提升急診手術品質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化;高效;創新管理;急診;護理管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速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各種疾病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呈持續攀升趨勢[1]。目前,手術是急診科主要治療有效手段之一[2]。但由于部分疾病手術較為復雜,易發生術后出血等病情兇險的并發癥,若不及時施救,很容易威脅到患者生命,導致患者死亡[3]。因此,加強急診手術護理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新形勢下醫療體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以提高醫療質量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護理服務需求,同時通過形成常態化管理以提高護理管理質量,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保障患者安全。此外,通過常態化管理來強化醫護人員危機意識,增強其危機感,促使其不斷學習以提升其綜合素質,避免護理差錯發生,不斷提升護理質量[4]。近年來新常態化醫療體制改革下完善急診護理管理模式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在我國,急診手術護理管理水平還參差不齊,科學規范的風險管理模式尚缺乏探索。醫院急診手術積極構建信息化高效創新管理,一方面可持續提升護理管理質量,另一方面可保障患者安全,對此進行了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20年1~3月醫院急診手術收治的2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半隨機對照試驗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患者。觀察組男54例,女46例;年齡為27~62歲。對照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為26~6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嚴格按照醫院急診手術相關流程展開護理等。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構建信息化高效創新管理。(1)組建信息化管理隊伍。由醫院急診科護士長、主任醫生及相關護理人員組成,且護士長任小組長。(2)精心準備,明確信息化高效創新管理工作流程,細致查找潛在危險因素。小組成員通過頭腦風暴等方式對既往護理工作情況進行分析,找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借鑒既往護理工作經驗等來確定急診科護理中存在的高危因素,如急救物品管理不當或急救技能欠缺等。(3)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和急診科醫生共同討論急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提出建設性意見。此外,對找出的風險因素進行編號,并深入探討其可能帶來的危害。(4)制定措施并落實到位。小組成員根據風險因素來針對性制定護理措施,并全程做到信息化管理。重新完善和修訂急診科手術交接工作流程,同時細化交接內容,如手術方式和手術類型等。手術完成后必須由患者責任護士與麻醉醫生等當面進行交接,避免出現交接信息失真等,規范術后交接方式,如口頭和書面等。督促護理人員加強交接管理,交接過程中需確認患者基本情況。修訂后的相關流程,由小組成員組織全體急診科護士進修培訓,同時做好考核,確保培訓效果。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和管理,提升護理人員急救水平。小組成員通過投票方式來選出科室內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授課老師,負責為護理人員授課,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來提升教學效果。制定嚴格的培訓和考核計劃,并邀請相關急診科專家來授課,也可采用視頻等方式授課。加強急診科儀器的管理,在小組成員的組織下,醫院急診科要不斷創新急救物品管理方式,結合急診科工作實際可采用急救物品管理盒,如多層物品箱等。護士長要加強對急救物品的清點和管理,確保急救物品處于完好、有效狀態。加強考核,應急團隊小組負責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對考核優秀者給予激勵,以此激發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學習,提升護理服務質量。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對護士急救知識掌握度、護士急救實踐能力的評分,滿分為100分。記錄兩組患者的急救用物準備時間,統計兩組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1.4統計學方法。選擇IBM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研究

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屬于行業信息系統的一種,其在醫院范圍內實際應用過程中,具有復雜程度高、業務范圍廣和信息共享程度高等優點,同時可為系統使用者提供最大程度應用已知數據的便利[1]。隨著HIS在臨床范圍內的廣泛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價值也逐漸體現。鑒于外科新技術、新業務的迅速開展,患者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手術室管理范圍的不斷擴大,傳統單純的經驗性手術管理已不能滿足部分患者需求,因而手術室管理模式向現代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的轉變已成為必然[2-3]。企業數據助理(enterprisedigitalassistant,EDA)又稱為手持移動終端,其作為醫院內各類信息的載體,所包含的患者信息準確性以及涵蓋信息應用的靈活度均較高,在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性及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發生中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就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的構建以及其具體應用價值進行分析。

1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平臺設計

1.1系統構架。采用NET平臺作為系統開發平臺,在MicrosoftSQLServer2008數據庫支持下,通過EDA進行數據的采集、展示與查詢。臨床應用時將EDA與HIS及麻醉信息管理系統(anesthesia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AIMS)進行連接,開機后輸入護理人員代碼即可進入移動終端主界面功能模塊[5]。移動護理信息系統以HIS為基礎數據平臺,運用EDA在無線網絡上傳輸信息實現信息實時化和移動化,達到護理站工作向病房拓展和延伸,實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目標。系統可以通過EDA的手持終端實現床旁患者條碼掃描確認、生命體征錄入、護理病歷書寫、各項檢查報告查詢及醫囑核對等,其連接網絡包括外部網路、醫院局域網、無線熱點、各類有限終端及其他無線終端,見圖1。1.2系統主要功能。系統主要由7個功能模塊組成,包括手術患者交接、手術三方核查、手術醫囑、手術物品清點、滅菌物品管理、專科護理與查詢統計[6]。上述功能模塊需根據手術具體操作方法、步驟及工作內容進行設計,從而保證術中醫囑的規范執行、患者自身基本情況的初步認知、手術治療安全性的審查、手術治療相關物品與器械的清點、滅菌手術包動態狀況及預報警提示等功能,EDA接入HIS接口,最終實現流程互通與數據共享,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登錄界面及主要功能分布見圖2。注:圖中A為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登錄界面;B為移動護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分布圖2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界面及主要功能分布AB1.3系統操作流程采用二維條形碼腕帶、EDA技術及MORNIMS軟件對手術患者進行有效的手術室護理信息管理。①患者入院時,統一打印條碼并安置于腕帶上,詳細記錄患者入院信息;②患者轉送手術室后,由巡回護士進行EDA掃描,再次核實患者信息;③采集患者體征狀態信息,核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情況;④讀取其個人信息,再次核對其一般資料,完成二次身份核對;⑤開展用藥核對,待信息匹配后方可給藥;⑥即時查詢患者檢查結果,便于在搶救手術過程中,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取寶貴時間;⑦查詢患者病區床位狀態,通過掃描腕帶方式,遠程核對病床信息,見圖3。

2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應用

2.1研究資料與方法。(1)選取聯勤保障部隊第910醫院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應用前的2017年1-12月手術數據與應用后2018年1-12月相關數據為研究資料。(2)采用SPSS18.0軟件對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應用前后數據進行統計,對比分析系統應用前后單位時間手術量、手術時間占比及非手術占比3項指標的差異性。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獨立樣本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2系統應用結果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應用后單位時間手術量顯著增加,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324,P<0.05),見表1。手術時間占比明顯升高,而非手術時間占比明顯下降,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37,x2=6.254;P<0.05),見表2。2.3系統應用效果。2.3.1患者身份識別與核對。患者因病住院治療時,住院辦理處可統一打印患者的條碼腕帶,腕帶包括信息系統中收集的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入院時間及供掃描識別的二維條碼等基本信息。當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時,相關護理人員可對患者腕帶進行掃描,對其基本信息進行核對,從而實現手術室護理人員與病房護理人員的完美交接核對,EDA掃描腕帶時間可作為患者的準確入室時間。而后在對需進行手術治療患者體位調整時,手術室護理人員借鑒患者基本信息及手術知情同意書對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手術醫師以及麻醉醫師等項目進行進一步核對。通過上述程序減少手術患者錯誤、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錯誤情況發生。2.3.2術中醫囑執行與簽名。術中手術醫師提出醫囑時,手術室護理人員可再次使用EDA對患者腕帶進行掃描,明確患者身份與基本信息,并將上述信息與臨時醫囑進行匹配,系統自動記錄操作者代碼、藥品明細、給藥時間及執行有效期等信息,生成統計報表,同時進行術中醫囑單書寫與打印。此外,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還能對超過15min未執行的醫囑進行自動干預。2.3.3手術室用藥核對。手術室護理人員使用EDA對患者腕帶條形碼進行掃描,同時對抗生素藥物標簽進行匹配。若信息匹配成功,系統將自動完成相關的核對程序,在給藥后,護理人員需在EDA上輸入合理的滴注速度后執行給藥程序;若信息匹配不成功,護理人員將難以執行給藥醫囑。導致信息匹配失敗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患者對臨床用藥存在過敏反應但卻未進行皮試;②使用藥物名稱不符;③藥物濃度及劑量未經合理調控;④給藥時間未經嚴格調控;⑤給藥對象出現偏差。若術中參考患者自身情況需采用其他藥物進行輔助治療,醫師可在信息系統的輔助下開具電子醫囑申請單,護理人員打印藥物條形碼后可采用同樣方法執行醫囑。2.3.4檢查結果查詢。EDA可詳細記錄每例患者身體的各項檢查結果,護理人員可選擇即日、近3d、近1周、近1個月對相關檢查結果進行查詢。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具有檢驗、檢查及醫囑查詢功能,護理人員可選擇對應的功能健即可簡便、快捷地獲得患者疾病發生及進展信息,在對手術患者的治療、搶救等項目上具有積極且重要的意義。2.3.5無菌物品動態管理。無菌物品的動態管理主要包括手術器械信息的管理,該行為與患者術后感染發生風險密切關聯。為降低患者手術治療過程中及手術治療后感染情況的發生率,減少因手術器械等無菌物品的消毒、滅菌、發放及使用等環節存在問題卻不能確定相關責任人的現象發生,需重點對患者圍手術期的下述5個環節進行關注,并在每個特定環節進行相關信息錄入,通過EDA對無菌物品包條形碼進行掃描。①供應室工作人員利用EDA對手術包上的二維條形碼標簽進行讀取,對手術器械數量和種類進行核對,信息系統對清點日期及接收人員自身信息進行詳細記錄;②供應室工作人員對清洗后的手術器械進行分類包裝,打印二維條碼標簽,方便后續信息系統對包裝手術器械及包裝人員相關信息進行查詢明確;③供應室工作人員使用EDA對滅菌物品條形碼進行讀取,并開展后續滅菌工作,此時信息系統需錄入滅菌人員相關信息;④供應室工作人員將消毒滅菌處理后的無菌物品進行條形碼標記后向手術室發放,并采用EDA進行電子核對,保證后續接收工作的順利開展;⑤手術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無菌器械包時,護理人員對器械包上的條形碼進行EDA掃描,同時將相關器械、敷料及縫針的信息錄入信息系統,完成無菌器械包與患者的對接[7-8]。2.3.6護理質量控制。建立專科護理的評估量表、質量評價量表及臨床護理信息速查等子目錄,采用打勾方式進行填寫。①護理評估量表主要包括手術患者壓瘡風險因素的評估、全身麻醉恢復期評估和出室標準等,為護理人員對患者疾病發生及進展的相關評價提供數據支持;②質量評價量表主要包括護理人員工作程序、質量標準及跟班檢查等,系統提供了程序化工作指引及質量控制、相關執行行為的改進流程;③臨床護理信息的快捷查詢可為護理人員提供患者手術病情的觀察指引,常用局部麻醉藥物的濃度及相關劑量及輸液治療、藥物濃度配制的相關計算、換算公式,作為電子工具書供護理人員隨時查詢與閱讀[9-10]。

3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應用優勢

查看全文

醫院手術業務財務績效管理分析

摘要:我國醫療服務的落實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賴公立醫院,提高公立醫院的績效管理水平,有利于進一步解決人民看病難的問題。為充分調動手術科室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責任感,進一步體現多勞多得、量化管理原則,本文從純手術費用的提取以及國內公立醫院績效管理的現狀出發,探究補助參加手術及相關人員的方法,以提高手術業務財務績效管理水平。

關鍵詞:公立醫院;績效管理;手術;現狀;方法

在新形勢下,一些公立醫院無法適應國內的醫院經營環境,逐漸削弱甚至失去了其公益性,為了提升公立醫院公益性,改善醫患關系,公立醫院應該加快自身體制的改革,尋找有效提高績效管理水平的方法。這便要求醫院不僅要在優化績效管理時注重公益性,同時也要避免醫務人員對病人進行不合理治療的問題。因此,公立醫院改善績效管理刻不容緩,各大醫院應該科學分析自身的內外情況,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盡早完善機制,平衡好公立醫院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實現雙贏。

一、公立醫院手術業務財務績效管理的現狀

1.管理不系統,績效考核為主要實行形式

公立醫院應該擁有完整的手術業務財務管理系統,主要應該包括四個過程:確定績效目標、實行績效輔導、落實績效評估和應用績效成果。同時應該設立相應的監督部門確保績效管理工作的落實。然而,很多公立醫院都以績效考核為主要施行形式,缺少其他關鍵環節,導致手術業務財務績效管理體系的不完整、不合理,使很多工作無法進行科學的評價和度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削弱了工作的有效性和員工的積極性;忽視對于員工的績效輔導,使得員工不能獲得培訓和提升,不利于員工績效的改善;缺少相關的反饋機制,不能充分發揮績效管理的促進作用。

查看全文

手術室醫療器械管理效果

內容提要:目的:探究計算機追溯系統在手術室醫療器械管理中的管理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手術室應用的4000件醫療器械進行管理,2019年2月~12月行常規管理,涉及2300件醫療器械;2020年1月~10月行計算機追溯系統管理,涉及1700件醫療器械;比較計算機追溯系統管理模式實施前后的手術室醫療器械管理效果。結果:追溯系統實施后,手術器械清洗合格率、功能完好率高于實施前,損失率低于實施前,P<0.05。追溯系統實施后的術后感染率1.00%低于實施前8.75%;患者對手術的滿意率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在手術醫療器械管理中應用計算機追溯系統的效果顯著。

關鍵詞:手術室;醫療器械;計算機追溯系統;管理效果

手術室醫療器械是手術操作過程中最基本的工具,其器械性可決定手術成敗,故手術室醫療器械的管理質量是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體現,也是確保手術成功的先決條件[1]。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器械管理模式順應發展以適應手術新技術。2008年開啟了網絡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逐漸投入器械管理中,并獲得顯著管理效果[2]。計算機追溯系統是當前管理醫療器械比較完整、靈活的器械管理系統,實現了醫院無線網絡化辦公,并促進了醫院手術室醫療器械管理信息化、規范化[3]。本研究于2020年1月對手術室醫療器械實行計算機追溯系統管理,旨在進一步探討計算機追溯系統的實際管理效果,以供參考。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手術室應用的4000件醫療器械進行管理,2019年2月~12月行常規管理,涉及2300件醫療器械,選取手術患者400例;2020年1月~10月行計算機追溯系統管理,涉及1700件醫療器械,選取手術患者400例。手術室內共有120名護士,40間手術室,每天手術量120臺左右,每天接收手術器械約110件手術器械。現器械室內有1名主管護師,專門負責手術室的醫療器械管理;3名助理護士,專門負責手術室器械的發放與回收;4名器械清洗員,專門負責手術器械的清洗、消毒及配包;3名滅菌員,專門負責器械消毒工作。計算機追溯系統管理前后管理人員、醫療器械等一般資料均無變動,可進行對比分析。1.2方法2019年2月~12月涉及的2300件醫療器械行常規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器械儲備、器械申領、清洗與消毒、包裝與檢查、監測與滅菌以及器械領取。2020年1月~10月行計算機追溯系統管理,具體如下:(1)實施方案的確定;安裝追溯軟件的工程師對消毒供應中心對接,確然追溯軟件實行的可行性后,確認安裝;(2)基礎資料維護和固定籃筐牌的制作:消毒供應中心負責整理所有手術室手術器械的基礎資料,包括器械名稱、型號、種類、數量等,手術器械分種類整理并制作器械圖譜及清單。每件器械都制作器械籃筐名稱、條形碼,并錄入追溯系統內,打印器械籃筐碼并粘貼至籃筐牌上,后將籃筐牌固定于對應器械籃筐上,確認器械、對應器械包名及籃筐碼無誤;(3)硬件安裝和軟件調試:消毒供應中心根據實際情況配置電腦(兼容機)、掃描槍(無線掃描槍)及打印機(標簽打印機),所有手術室器械的信息均錄入系統中,不同層級的工作人員進行不同的權限設定,進入系統前需輸入姓名與密碼;(4)系統模塊設定:設定回收模塊、清洗消毒模塊、配包模塊、滅菌模塊及發放模塊。回收模塊主動記錄回收時間、回收包、回收人員等相關回收信息。1.3觀察指標比較計算機追溯系統管理前后的手術器械管理清洗合格率、損失率、功能完好率、術后感染率、滿意率。1.4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數據均納入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均以%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管理系統在手術室精準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在三級醫院綜合手術平臺上建立以二維碼為基礎的手術耗材追蹤管理系統,實現耗材全流程的閉環管理,加強對耗材的管理,在手術計費中提升耗材計費的精準性。方法:在手術室設立二級庫房,對所有耗材進行編碼,手術耗材的入庫、出庫、配送、使用、計費、退庫、盤存等全流程實施無縫隙掃碼追蹤,實現手術耗材精準追蹤管理。結果:使用手術耗材追蹤管理系統后手術耗材的漏費率、計費錯誤率、遺失率明顯低于使用系統前;耗材清點核對時間較前降低;護理人員滿意度提高。結論:應用耗材追蹤管理系統后可有效提升耗材管理效率,提高手術耗材計費的精準率,縮短手術耗材清點時間,提升護理人員滿意度。

關鍵詞:手術室;耗材追蹤管理;精準管理;護理管理

隨著現代外科的高速發展,手術量逐年增加,耗材的種類和數量日益增長[1],高值耗材技術性要求高、涉及的醫療費用和醫療風險高[2],給醫院的耗材供應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和機遇[3-4]。手術室作為外科手術集中開展的場所和醫院的核心科室[5],成本核算是管理者考慮的問題之一[6],其對手術耗材負有驗收、保管、提供、效驗、證據保存、收費及質量追溯等諸多責任,在醫院的物資和財務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7]。現階段手術室耗材管理大部分仍舊依賴人工管理及手寫登記出入,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8],準確性及及時性無法保證,庫存的管理和清點難度大[9],還容易出現耗材使用后漏費的情況。2019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及中醫藥局發布的《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管理辦法》中指出醫療機構要加強醫療設備配套使用醫療耗材的管理,且隨著診斷相關分類(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付費模式[10]的推進,醫院對高值耗材的精細化管理和成本核算要求越來越高,增加了醫院管理的難度[11],建立手術耗材追蹤管理系統,可以保障病人手術安全,避免高值耗材浪費、耗材漏費現象[12],極大地提高醫院對醫用耗材的管理能力[13]。手術耗材追蹤管理系統是對手術耗材進行編碼,從入庫、出庫、配送、使用、計費、退庫、盤存等全流程對耗材進行掃碼記錄,實現耗材的閉環追蹤。我院于2016年就開始在綜合手術平臺上著手建立高值耗材精準管理系統,近年來日趨完善,耗材管理系統可與手術病人信息、醫院信息系統、手術計費系統、醫保報銷類型等模塊相關聯,實現了手術耗材的出入庫、使用、計費的精準化管理。本研究總結耗材追蹤管理系統在手術室精準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作為1所大型三級甲等醫院,現開放8個手術區域,手術間110間,日均手術量450余臺。手術量大,平均每臺手術領取高值耗材2件或3件,每日計費工作繁重。耗材追蹤管理系統未上線前,手術高值耗材的管理單純依賴于人工的清點及記錄,無法做到閉環追蹤,耗材遺失率較高,同時每月需人工統計本月末結存,再與實際庫存進行核對,費時費力[14];手術耗材的出入庫采用人為手工登記的形式,臨床護士由于工作繁瑣,容易出現登記不及時、漏登的情況,導致管理混亂[15];手術計費隨意,巡回護士抄寫病人信息書寫賬單,賬單上簡單登記所使用耗材的廠家及型號,專職計費人員在計費系統里搜索相關耗材信息進行計費,容易出現計費錯誤及漏賬的情況。

查看全文

腦膠質瘤手術患者外科護理研究

外科手術患者由于病情復雜且病種多樣化,護理工作相比于內科而言更加繁瑣。腦膠質瘤作為一種原發性的顱腦腫瘤,一旦手術或護理操作方面出現疏忽,則容易傷及腦組織帶來嚴重的并發癥及不良預后[1-2]。通過簡化手術室的系統管理幫助簡化護理人員的工作流程,可達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目的[3]。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更加廣泛[4]。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醫院信息系統建立的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對于腦膠質瘤手術患者的管理質量的影響,以提高腦膠質瘤手術患者護理服務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腦膠質瘤手術患者,按照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應用前后進行分組,將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平臺使用前收治的50例腦膠質瘤手術患者納入對照組,將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平臺使用后收治的48例腦膠質瘤手術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5~57歲,平均年齡(41.23±2.77)歲;病程1~10月,平均病程(5.23±1.52)月。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29~55歲,平均年齡為(40.31±2.49)歲;病程2~11月,平均病程(6.19±1.63)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會審核標準。1.2納入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關于腦膠質瘤手術的診斷標準者;②術前無心腦血管疾病、無高血壓病史且心功能較好者;③術前與麻醉后的意識較為清楚者;④術前未發生明顯的感染者;④既往無手術治療史者;⑤不存在嚴重的精神疾病者;⑥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者;⑦可進行有效的溝通者;⑧自愿簽署了關于本次研究的知情權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術中或術后病理性診斷結果與術前不相符者;②術后發生較為嚴重的認知功能或視聽功能、語言功能障礙者;③臨床資料不完整者。1.3研究方法。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中共涉及手術室護理人員33名,均為女性,護理人員年齡20~43歲,平均年齡(35.24±2.66)歲;工作年限3~18年,平均工作年限(12.36±2.74)年;其中大專學歷14名,本科學歷19名,護士24名,護師6名,主管護師3名。(1)成立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小組: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小組成員包括手術室主管護師1名,手術室工作年限>5年的護士2名以及醫院信息處人員2名。小組成員負責完善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內容,并將平臺與醫院信息系統對接。(2)建立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以醫院信息系統為基礎,建立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①平臺首頁設置一級菜單“手術室”,并標注不同的手術類型,點擊相應頁面可進入后臺進行操作;②二級菜單設置“手術室患者交接板塊”“手術室安全核查板塊”“手術體位板塊”“器械物品準備板塊”“手術儀器操作準備板塊”“手術儀器操作維護板塊”以及“靜脈穿刺部位選擇板塊”等內容;③信息技術人員對該平臺進行核對及試應用,負責日常的硬件及網絡的維修,保證在醫院局域網的覆蓋下均能夠對該信息平臺進行操作[5];④信息技術人員負責對該平臺進行加密處理,保證護理人員在輸入工號及密碼后方可進入[6]。(3)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板塊及功能: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設置7個板塊。①手術室患者交接板塊,用于記錄并查詢手術患者的手術信息及個人信息;②手術室安全核查板塊,用于核查不同類型手術操作的安全性,可將手術安全核查表打印以便記錄后再次錄入;③手術體位板塊,用于指導不同手術類型下體位擺放的流程及相關注意事項,可將體位擺放的具體圖例打印;④器械物品準備板塊,用于指導器械護士查詢不同手術類型所需器械的種類及操作方法、放置位置及保養方法等;⑤手術儀器操作準備板塊,用于指導手術人員的站位情況,將實物圖片及布局平面進行固化;⑥手術儀器操作維護板塊,按照不同的手術所需儀器及操作規程繪制維護流程圖,采用文字說明、照片及錄像的方法進行固化,并將結果錄入電腦;⑦靜脈穿刺部位選擇板塊,用于指導手術護士對靜脈穿刺部位進行合理的選擇,可對所有手術靜脈輸液部位的優越性進行匯總,供參考選擇。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操作見圖1。(4)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操作: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使用前,需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相應的操作培訓,指導護理人員按照相應需求完成數據的查詢、記錄及同步管理等操作;指導護理人員利用該系統完成對患者手術病情的觀察、麻醉用藥方案和常用換算公式以及疑難病例信息等內容的查詢[7];若使用期間出現自動報警信號,需指派主管護師進行探查。1.4觀察與評價指標。對比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醫療風險率、醫療糾紛率、患者滿意度、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后生活質量指標。(1)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為手術室護理人員發放醫院自制的“外科護理質量調查問卷”進行評價,該問卷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制定,具有較好的效度和信度。問卷內容包括基礎護理(5個條目)、病房管理(5個條目)、病歷書寫(5個條目)、護理記錄(4個條目)和意外風險處理(4個條目)5項內容共23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8]評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高。(2)醫療風險率、醫療糾紛率及患者滿意度指標:①醫療風險率指統計每組醫療風險發生情況占比;②醫療糾紛率指統計每組醫療糾紛發生情況占比;③患者滿意度指護士指導患者按患者主觀想法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和不滿意進行評價,滿意度=滿意人數÷全部人數×100%。(3)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指標:指術后包括了繼發性癲癇、體溫升高、肢體障礙、語言障礙、顱內出血及感染等并發癥總數占比。(4)術后生活質量指標量表評價:采用歐洲癌癥研究和治療組織(EuropeanOrganizationforResearchonTreatmentofCancer,EORTC)編制的癌癥患者生活質量核心問卷(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cancer30,QLQ-C30)[9]量表進行評價,量表中的項目包括了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用率(%)表示,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手術室護理質量評分對比。對參與手術室護理的33名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外科護理質量調查問卷”33份,回收33份,問卷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33份,有效率為100%。觀察組的基礎護理、病房管理、病歷書寫、護理記錄、意外風險處理和總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5.775,t=10.366,t=11.337,t=10.451,t=7.277,t=13.899;P<0.05),見表1。2.2兩組醫療風險、醫療糾紛及患者滿意度對比。觀察組的醫療風險和醫療糾紛發生情況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867,x2=5.145,x2=16.793;P<0.05),見表2。2.3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24,P<0.05),見表3。2.4兩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采用EORTC編制的QLQ-C30量表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觀察組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897,t=2.563,t=4.066,t=4.475,t=6.329;P<0.05),見表4。

3討論

查看全文

病案首頁信息對醫療統計的影響

[摘要]病案首頁信息在醫院數據資源中有重要價值,能夠給醫護人員提供患者重要資料,讓醫護人員快速響應診斷治療,提高診療效率。基于此,本文先簡單分析了病案首頁信息的影響,提出醫療統計工作完善病案首頁信息的措施。以期能夠為醫療統計工作提供參考,提高醫院服務效率。

[關鍵詞]醫療統計;病案首頁信息;醫療服務

病案首頁在病歷資料中有重要價值,涵蓋了患者從入院、治療、出院全程治療信息,匯總了患者治療方法和醫療信息等資料,對患者治療和醫院管理存在重要價值。病案首頁信息也是醫療統計數據主要來源,首頁信息質量也能夠反饋醫療服務質量,常作為醫療糾紛、保險金額計算的依據。對此要不斷提高病案首頁信息的準確性,充分發揮其價值,提高醫療統計工作效率。

1病案首頁信息對醫療統計工作的影響

醫療統計工作中,病案首頁信息是統計報表基礎數據,數據信息質量決定著統計工作的準確性。病案記錄了患者治療全過程信息,信息繁瑣,需要隨時記錄,保證數據信息的完整性,若由于醫護人員記錄不及時,存在漏記、誤記的情況,經造成數據丟失,醫療統計工作無法開展,導致統計數據不完整,統計結果偏差的結局,失去了醫療統計的價值。如病案首頁由醫生填寫的診斷信息,醫生需要準確填寫診斷書,詳細記錄疾病數據。若醫生未按照要求填寫,會造成數據丟失,一旦患者復發,無法了解患者出診記錄,影響后續治療工作和手術方案的選擇。若醫生填寫信息和實際情況不符,患者病情好轉建議出院,在病案中寫自主出院,無法真實呈現治療效果。如由于醫護人員一時疏忽,錯誤將兒科疾病編碼寫成成人疾病編碼,將會導致嚴重后果,疾病情況不能得到反饋。填寫病案信息時,必須要做到準確填寫,完成填寫后要重復核對,保證編碼準確。

2病案首頁信息的質量指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