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培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11:01: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師資培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藝術師資培育鋼琴集體課優勢
當前國內院校正大力推廣的綜合藝術課程目標是:在學校基礎教育階段,培養具有全面藝術素養的未來社會公民。“綜合是藝術課程的核心思想。”①新課改對綜合藝術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單一學科的音樂、美術專業背景師資已難于適應社會發展對多能一專、綜合性、復合型藝術師資和綜合人才的大量需求。培養藝術師資時必須達成“藝術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整合、藝術學科之間的整合、藝術學科與非藝術學科的整合、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教育對象的整合”②。然而,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培養綜合藝術師資的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無法將各門類藝術學科知識、課程資源、教育對象進行整合,學科知識無法發展為“合科”課程。綜合藝術課程專家王福陽教授曾指出:在培養藝術師資過程中,如果教師專業能力(尤其課程研究)能適度提升,以及教科書編撰技巧更加成熟,可進行難度較高的“合科課程”設計。本文試圖從“整合”的角度論述鋼琴“集體課”相對于“個別課”的優勢,從而推進鋼琴集體課在綜合藝術師資培養上的普及。鋼琴集體課是傳統鋼琴教學與現代高新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門鍵盤學課程。它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樂理、視唱、練耳、和聲編配、簡易作曲、即興伴奏等教學內容的音樂教程進行整合式教學。通過鍵盤彈奏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彈奏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同時加強對學生聽覺、視奏、記憶、視譜、創造力等音樂素質訓練和能力的全面培養。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的優勢是突破了傳統鋼琴教法只能單人進行的限制,教學對象不僅僅是針對藝術教育音樂專業的學生,它也包含了藝術教育美術方向的學生。從鋼琴集體課的學科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手段、教學對象整合等方面來看,它更符合綜合藝術師資培養的課程整合的要求。
一、鋼琴集體課對各學科內容進行“整合”,更符合綜合藝術師資培養的要求
通常在鋼琴的“個別課”上,教師的教學內容比較注重演奏技巧。而鋼琴集體課在課時安排上經常是兩節連上,因此在一堂鋼琴集體課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就極其豐富,并增強了針對性和實用性。在內容的安排上通常也包括樂曲的演奏,但由于是面向二、三十個學生,這就必須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體打節奏、唱音符、集體彈奏;在課堂上做一些熟悉鍵盤的移調練習;即興創作小樂曲;利用多媒體視頻給學生介紹所彈奏樂曲的作曲家以及創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風格,欣賞名家的范奏;等等。學生在打節奏、唱旋律、唱音符的同時也就是在練習視唱的過程,教師在要求學生唱單旋律或低音旋律時必須說出音程之間的關系,如果聲部較多,還可以要求說出幾個聲部之間的音程關系,這樣學生的視唱練耳自然得到增強。學生在課堂上做一些熟練鍵盤的五指練習,包括一些移調練習,熟練運用一些固定伴奏音型、和聲編配伴奏以及即興創作等。這實際上也是在學習和聲、作曲以及簡易即興伴奏的過程。教師給學生示范或是運用視頻和多媒體手段給學生進行演示和播放,同樣增加了音樂欣賞的內容。這樣教學內容中就涵蓋了視唱、和聲、簡易即興伴奏、音樂欣賞、作曲等各門類音樂基礎學科的內容,實現了以學習鋼琴彈奏為核心的大部分音樂基礎學科的課程的融合。這與藝術師資培養中所要求的課程整合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從課程整合的角度來看鋼琴集體課比起個別課更符合藝術師資的培養。
二、鋼琴集體課對教學資源、教學手段進行“整合”,更符合綜合藝術師資培養新理念
將數碼鋼琴、總控制臺、多媒體設備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引入課堂是實施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必備的物質條件。在引入聲像多媒體組合后,教學手段由單純的書面教材轉變為綜合采用聲像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廣泛便捷的音樂形象、音樂內容、音樂意境、音樂風格等學習和體驗的機會。例如在彈奏一首新樂曲之前,教師可以將一些名家的范奏或是與樂曲風格有關的其它門類的藝術形式———舞蹈、器樂、戲劇等視頻播放給學生看,也可以根據音樂的意境制作或剪輯一些幻燈片,讓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通感聯想,尤其是針對美術方向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更容易理解音樂的意境,幫助他們更快地掌握樂曲風格。藝術師資培養的新理念是倡導“營造藝術能力形成的氛圍,建立多門藝術的溝通與交融,促成綜合藝術能力的形成”①。鋼琴集體課對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融合又與藝術課程所倡導的新理念不謀而合。
三、鋼琴集體課在教學對象上也體現出綜合性
教師教育培育師資人才論文
論文摘要:教師教育是培養合格師資的重要基地。就綜合性大學而言,出現了教師教育觀念逐漸淡化、現狀與未來的需要存在較大差距、教育類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實踐環節薄弱等問題。我們應從加強教師教育研究和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結構、加強教育實習、改善育人環境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
論文關鍵詞;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教學實踐培養模式
教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中等教育師資人才的主要基地。12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高科技、信息化時代,教育關系到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前途與命運,作為教育事業基礎部分的基礎教育與中等專業教育以及職業技術教育等必然要順應時代的要求,這對我國傳統的師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然而,在我國教師教育改革過程中仍面臨不少問題,筆者結合湖南科技大學的實際情況,就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作進一步分析。
一、我校教師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教師教育觀念逐漸淡化。湖南科技大學是由湘潭師范學院和湘潭工學院兩所本科院校合并而成,有幾十年教師培養和培訓的歷史,它凝集子幾代人在教師教育方面的智慧和經驗,在社會上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兩校合并后雖然保留了原有的師范專業,但學校基于提升學科水平、提高師范畢業生考研和到非教育領域就業的競爭能力等方面的考慮,將工作的重心轉向了追求專業的學術性和綜合性,教學內容向綜合性大學靠攏,直接導致了師范專業的教師教育特色的削弱。比如我校從2(0刃年到205年,師范類的招生人數依次是1841、1955、1553、1772、1589、1492,在校師范類學生人數呈下降趨勢。
(二)教師教育的現狀與未來的需要存在較大差距。我校目前尚缺乏教師教育的整體觀念,對教師行業的師資培養缺乏整體性的制度安排,師資培養并沒有把從幼兒園到大學、從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的師資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看待,從而導致教師培養和培訓一體化程度不高,與各級各類學校的師資銜接不夠。高等教育與中小學教育缺乏銜接,綜合性大學的學科輻射與職業教育師資的養成缺乏銜接,教師的雙專業特征沒有能夠體現,不利于教師資源的整合。
學前英語教育的師資培育方式創新
在國家重視和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形勢下,如何根據學前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需求,開展英語教學,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學前英語教師應該具備什么素質等等,如何培養合格的學前英語教師,加強學前英語師資隊伍建設,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們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本文著重分析和探討學前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學前英語教師培養的模式等,旨在促進學前英語教育,提高學前英語教學質量,推動學前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
一、學前英語教師的基本素質
教師是“向受教育者傳遞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1]
由于教師職業的獨特性質和價值,教師被人們寄予更多、更高的期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已成為教師綜合素養的最簡潔的概括,也是教師職業發展追求的最高境界。筆者認為,一名合格的學前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必須具備較為系統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
小學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實踐研究
一、現狀與思考
在我國,傳統藝術教育始終寬泛地包括了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各個領域,且多以分科教學的方式存在。然而,真正將藝術教育明晰定位在“藝術”,且將其以綜合的方式呈現的是20世紀末與21世紀初的國家基礎教育改革。2001年6月,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在中小學九年義務教育中開展藝術課程,這是在我國已有的音樂、美術分科課程基礎上建構起來的一門全新的綜合性課程。藝術課程打破傳統藝術教育分科而教的界限,注重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不同門類以及與其他非藝術領域之間的融合,強調以人文精神為主線,知識技能為輔線,密切藝術與生活、情感、文化、科學的聯系,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整合發展之目的。為了避免與以往的藝術教育在概念上發生混淆,中小學界常稱之為“藝術課”、“綜合藝術課”或“藝術綜合課”。
無疑,這樣一門藝術課程,它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都作了全方位的改革,這對業已習慣了傳統分科教學的廣大中小學音樂、美術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場“革命”。現在從事中小學藝術學科教學的教師大都是原來從事單科音樂或美術教學的教師,目前情況下,跨學科教學存在現實的困難。5個年頭過去了,師資問題自始至終存在甚至困擾和阻礙著改革的進程。如何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藝術教育師資隊伍,以深化藝術教育改革,推進課程與教材新體系的構建,著力使藝術學科的價值與功能更大地體現出來,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己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遠在改革之初,學院為適應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成立了小學藝術教育系,主要承擔我省貫徹實施國家新課程——小學藝術課程的師資培養、培訓和研究任務,也是學院創建特色學科、精品課程的重點科系,同時也成為我國基礎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在藝術課程師資培養和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之一。自2002年起在全國率先培養五年制專科層次小學專職綜合藝術師資以來,小學藝術教育系緊緊圍繞國家藝術課程標準,依托課改實驗區基地鮮活的案例和交流互動的大平臺,以科研促教學,以實踐帶科研,深入研究小學藝術課程師資培養的新模式和較完整的架構,為我省小學藝術課程師資培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藝術課程的核心是綜合,綜合性藝術教育已成為當前國際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縱觀教育發展的歷史,現代社會出現的課程綜合化傾向是課程發展歷史進程中否定之否定的結果。“當時代要求人與其生活的世界和諧共生的時候,當時代要求學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歸并與‘大眾文化’融合的時候,當時代要求人格整體發展的時候,課程的綜合化就成為必然。”[1]
在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美國有一個零點計劃,其邏輯前提是科研人員的文化藝術素質導致美國空間技術的落后,所以要以零為起點,重新審視藝術教育。我國在進入21世紀這樣一個信息時代提出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藝術教育,其高瞻遠矚的意圖不言而喻。我們知道,信息時代的教育特征是將工業時代的封閉性、單向性、繼承性、統一性和專門性轉向開放性、雙向性、創新性、個性化和綜合性。也就是說,“教育必須從傳統狹窄的學科視野中走出來,以一種開放的眼光和綜合的架構參與社會發展。”[2]“使之從培養某一學科的專門教師逐步過渡到培養有較為寬廣知識背景的和多方面能力的教師,再到可以進行跨學科教學的教師或能夠進行綜合課程教學的教師,以便為通才教育準備師資。”[2]
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情況總結
根據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提前下達2020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通知》文件,根據州財政局州農牧農村局《關于下達2020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的通知》文件要求,為加快構建縣高素質農民隊伍,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結合我縣實際,為“鄉村振興”培育技術人才,認真制訂《縣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完成工作,現將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思路
根據“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科教興農、人才強農、高素質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按照堅持政府主導、尊重農民意愿、立足產業培育和突出培育重點的原則,以造就高素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目標,以服務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業從業者職業化為導向,強化項目管理,創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質量,加快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著力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撐。
二、示范作用
2020年,我縣重點任務是開展教育培訓和認定管理,制定和落實支持扶持政策,創新機制模式,健全制度體系。按照省州統一部署,結合實際積極探索,認真組織好培育工作。
三、任務完成情況
高職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民族、國家發展的根基。在高職院校專業教育的同時,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利于培育學生人文素養、道德修養以及文化自信,是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清晰認知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實意義,并明確當前的文化育人現狀,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近年來,高職院校十分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并與企業方面合作共同培育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現如今高職院校學生已經成為推動社會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高職院校教育具有必要性。但是,由于教育開展的時間相對較短,當前尚未形成完善的文化育人體系,存在與專業教育融合不足、師資隊伍不夠完善以及缺少文化實踐活動等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文化育人成效。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合,將其有效融入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中,以傳統文化的感染和影響,助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一、高職院校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實意義
首先,有助于培育學生人文素養,在教育實施開始前,要求高職專職教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備系統化的認知和把握,確保課堂教學以及各種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年的發展,將其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以及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對其自身的發展形成正確的引領,對于強化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具有積極推動意義。人文素養作為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育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能夠更加有效地鞏固人文素養培育成效,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后能夠回饋社會,創設具有人文關懷的社會氛圍,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發展。其次,有助于提升學生道德修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諸多精髓思想觀念,例如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均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道德規范和修養的基礎性內容。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高職學生道德修養,有助于學生不斷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在融入社會后能夠自覺肩負責任與使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中,關于社會關系與人際交往的內容,同樣為高職學生展開人際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準則,規范使其更加懂得尊重和謙讓他人,真正實現優秀傳統美德的傳承和發揚。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平臺和氛圍,能夠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念與修養形成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后,有助于增強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為民族精神,是培育黨的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且為大學生成長和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通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并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形成民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始終堅定不移的弘揚傳統文化精神,避免受到消極文化和西方不良思想的影響。
二、高職院校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項目實施方案
一、項目任務
2020年,全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指導性任務為409人。其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121人,專業生產型及技能服務型人才培訓288人,參訓農民滿意度達到85%以上。
二、補助對象
經過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可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承擔實訓任務的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
三、補助標準
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不少于120學時,按人均3500元標準進行補助;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人才培訓不少于40學時,按人均1200元左右標準進行補助。貧困村致富帶頭人按所屬類型即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或專業生產型、技能服務型標準進行補助。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現狀
摘要: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經營體系和實現農業發展方式改變的戰略選擇,是事關鄉村振興成敗的關鍵選擇。本文以山東省為例,梳理出了新時期職業農民培育的發展現狀,深入剖析了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時代做好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山東省;職業農民培育;問題;對策
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培育新階段職業農民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產業經營體系和實現農業發展方式改變的戰略選擇,是關系鄉村振興成敗的關鍵選擇[1-4]。國家高度重視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要求完善新時期職業農民培育政策,培養一批既能深耕細作的行家里手,又兼容并蓄的復合型職業農民。2021年初,中央兩辦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為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農民培育提出了新穎課題,為構建新時期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指明了方向。山東是我國重要種養大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常年位居全國第1位,農業農村人才資源豐富。自“十二五”以來,山東通過大力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為全省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了大量人力支撐,逐步解決了未來“如何種地、誰來種地”,推動了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山東成為全國首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一萬億元省份(2020年10190.6億元)。我們以山東省為例,調查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現狀,剖析了新時期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做好新時代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一、山東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顯性特征
(一)教育培訓體系日益健全,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業科技教育工作會重點提出要“加強教育科技培訓,全面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之后,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啟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項目,以提高基層農民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創新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由此,新時代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逐漸成為了農業農村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十二五期間,山東省先后建設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47個縣次,有48個縣次被遴選為省級示范縣,覆蓋全省農業大縣比例近80%。在開展試點的過程中,山東農業系統以項目為抓手,堅持規劃引領、項目推動、示范帶動、督導促動,逐步建立了職業農民培育規范。2016年,山東印發了《山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實施方案(2016-2020)》,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公益性機構為主體,各級農業科研院校、農技推廣機構等廣泛參與,各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服務組織、農業園區等協作發展的新格局,構建了上下貫通、部門聯動、保障有力的“一主多元”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農廣校+鄉鎮教學班+村級農民田間學校”五級聯動抓農民培訓的生動局面,真正做到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辦在農村、辦進農業產業、辦入田間地頭,基本實現了“產教融合、資源整合、相互鏈接、優勢互補”。
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方案
為進一步鞏固提升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工作成果,更好地發揮引領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的作用,按照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關于下發2020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項目實施方案(指南)的通知》、省《關于進一步加強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的通知》、《中共市委組織部關于印發<2020年全市脫貧攻堅教育培訓方案>得通知》、市扶貧辦《關于進一步做好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工作的通知》、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市農業農村局2020年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方案>的通知》有關文件要求。市農業農村局決定開展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制定如下培育方案。
一、培訓目標
圍繞2018年、2019年已培育過的94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以進一步提升創業和帶貧能力為目標,健全培訓機制,完善培訓體系,大力開展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市農業農村局承擔全市94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2020年再培訓工作,對其進行專業生產型和技能培訓型培訓,每人培訓經費1200元,確保2020年10月1日之前對全市94名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再重新培訓一次,切實培養一批政治思想強、創業意識強、帶動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
二、培育時間和名額分配
市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要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共培訓94人。
三、主要任務
論中國藝術教育問題與出路
摘要:當前,國內藝術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缺陷,總結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藝術教育在社會上熱度持續加大但傳統管理并沒有革新;藝術教育師資力量在質量與數量上不能滿足要求;教育手法很難追上現今教育的前進速度;缺乏投入經費和支持度。之所以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是中國教育機制約束了藝術教育的發展以及藝術教育本身的落后對現今藝術教育發展道路產生影響。我國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藝術教育的革新和出路:向“創智派”教育轉型;擴展藝術教育思緒;提升師資培育速度;擴大藝術教育思考思路。
關鍵詞:藝術教育;問題;出路
一、我國藝術教育所存有的問題
當前,國內藝術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缺陷,總結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第一,藝術教育在社會上熱度持續加大但傳統管理并沒有革新。在我國每年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中,除專業藝術高校錄取率較低的情況外,大部分非專業化教學的學校也在招收藝術類學生,甚至會出現很多省級師范類高校單個藝術專業一屆幾百個學生的現象,造成我國“藝術教育”熱潮一直居高不下;但和社會在藝術教育上熱情保持上升態勢相反的卻是在藝術理念上的落后,比如說現今依然存在將藝術教育學習當作專業化技術學習而非藝術素養文化教育的情況,特別是將其當作產業發展創收目標的話,主要對象是現今各類專業藝術院校所培育的復合型人才,而非師范學校、綜合學校在模仿中所培育出的人才,其完全沒有考慮到社會需求與本身情況,未能在功能與階層上準確分工,形成了單一化趨勢。第二,藝術教育師資力量在質量與數量上不能滿足要求。伴隨藝術教育迅猛發展,在師資上的要求明顯有所提升,而現今的教師隊伍則很難滿足其需要。首先是大多數學校在教師學位學歷上的要求逐年提升(比如博士、博士后),而原有藝術教師本身學歷較低,現在兩者之間的差距拉得更大了。其次,藝術類教師在傳授相關技能上的注重程度與現代化藝術教育理論、規律存在較為顯著的對比。再次為各類專業與學生的增加,導致在教師隊伍數量與質量上問題較為明顯,因為傳統藝術教育多為面對面技能教學,所以其缺少大量的專業化教師與新添加專業合格專業化的教師科研隊伍。因此,從藝術師資的基礎問題來講,為怎樣同時兼顧藝術專業水準與學位培育需求。第三,教育手法很難追上現今教育的前進速度。近年來,各大高校教學現代化水準不斷提升,但在藝術教育上手法卻相對單一,方式滯后,而傳統藝術教育一對一的教學手法極大約束了現今多媒體手法的應用,利用網絡手法整理的資料與多元化教學手法也很難實現。第四,缺乏投入經費和支持度。藝術教育中最大的基礎為設施條件與成本,其中包含重型樂器費用、一對一教育費用、排練場地與訓練所需費用、原材與設計費用、演出費用等等,皆要求其要投入大量的經費,然而因為當前藝術教育收費受限較大,很難從基礎上滿足藝術教育的自給自足,也就形成了違規教育增加費用的粗獷教學。
二、藝術教育問題形成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中國教育機制約束了藝術教育的發展。普通藝術教育可以看作是全人教育,也是走向素養教育的必經渠道,但是,當前國內教育一直存在一種奇怪現象,“大張旗鼓地高喊素質教育的口號,腳踏實地地主抓應試教育”,對藝術教育的落實實施影響巨大,從根本上來講,國內應試教育機制很大程度上約束了藝術教育的前進發展。所以,最大的源頭便是應試教育,在我國教育中只要還有篩選,各類高校尚未提供一定容量接納全部學生,便必然需要選用“考試”作為篩選學生的一種方式,那應試教育也不能消失,真實的藝術教育唯有給其讓路,且存在情況日漸式微,真實的素養教育也轉變為了一個美好的夢想。應試教育體制致使人才培育目標嚴重偏離了軌道,也是藝術教學于學生素養教育中不足的原因所在,引發了非藝術類大學學生與中小學生藝術素養的格外缺乏。我國若要轉變藝術教育的尷尬現狀,便要將應試教育體制轉變成全民素養教育制度,充分利用藝術教育作為提升全民素養教育的責任,并從根源上調整與革新應試教育體制。首先需要調整我國教育目標——由干部培育轉為全方位提升國民素養。從藝術教育本身來說,我國藝術教育需和民族文化建設的主要需求真實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不斷調整與轉變當前教育系統里中西方藝術、西方文化價值核心、課程核心提綱的現狀,設立一套凸顯民族主體、層次多元、內容繁多并與發展需求相結合的特征明確的民族藝術教育系統。大中專院校將不是選取與培育人才的主要途徑,是將其打造成廣泛提升全民素養的教育手法、教學類型多元化,學校逐漸發展內部挖掘模式,以此不斷優化學校和需要受教育者的數量配比等。第二,藝術教育本身的落后對現今藝術教育發展道路產生影響。國內藝術教育本身發展較為落后,具體體現為:藝術教育理論基礎滯后,前蘇聯教育原理與方式對國內普通藝術教育的影響較大,現今缺少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原理引導,導致如今藝術教育向德育、專業藝術教育原理與實訓逐步靠近,形成了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形式。而導致其發展落后的因素重點有兩個:其一是因為應試教育未能和素質教育完整結合,導致在藝術教育上的重視度不夠,多數教育均是形式化存在。現今,我國不斷加大素養教育與藝術教育的發展力度,但因為評估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優劣的標準依然為統考成績、升學分數、升學率等,而藝術教育則和統考、升學之間關聯較小,因此,部分學校管理者在藝術教育上的認知嚴重不足,關注度不夠,覺得藝術教育為“小門”,不存在統考與升學壓力,也就忽視了音樂、美術等課程教育,經常會出現語文、數學等課程替代的現象。其二為組成藝術教育的不同環節發展落后,雖然從改革開放之后,國內藝術教育獲得的進步較大,然和素養教育在藝術教育中的全新需求之間差距依然很大,很多教師以為全方面推行藝術教育意義不大,僅僅找出幾個藝術“尖子生”,可以參加學校演出、競賽便可;當然也存在部分教師覺得藝術教育服務于德育教育,只須教導學生革命歌曲便可;部分教師覺得藝術主要的作用為娛樂,幫助學生在學習緊張期間緩解自身情緒。此類對藝術教育的錯誤認知致使藝術教育較為寬松,很難全方位培育與提升學生素養,與藝術教育的核心目標嚴重違背。素養教育的一個重點是需要藝術教育培育學生對美賞析與創新的能力,須利用藝術教育全方位提升學生素養,而現今藝術教育基本全部為專業藝術教育,與運用普通藝術教育培育全方面人才目標差距較大;若要轉變當前藝術教育發展滯后現狀,使其得以持續、長遠發展,便必定要改變踐行藝術教育的態度,選用合理正確的指導思想與態度,精確認知藝術教育本身的重要性,遵循藝術特征與藝術教育發展客觀規則,應用科學的教學手法與教學方式,促進藝術教育全方位持續發展,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審美素養,推動并提升學生整體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