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04:03: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世界文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通知

根據邢元敏副書記、何事忠常委、余遠牧副市長有關批示精神,市政府副秘書長余恢毅于**年12月30日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加強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有關問題。市政府新聞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民宗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國土房管局、市建委、市規劃局、市交委、市水利局、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廣電局、市環保局、市工商局、市林業局、市旅游局、市園林局、大足縣政府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會議認為,具有“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鮮明特色的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刻藝術的優秀代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石窟藝術的典范,也是目前**市惟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有關部門、市委、市政府、市級有關部門和大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大足石刻保護管理工作,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大足石刻保護工作取得長足進展。但由于諸多條件限制,大足石刻保護仍存在自然損壞較為嚴重、保護資金相對不足、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等不容忽視的問題。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創新管理體制,優化運行機制,拓展投資渠道,增添保護措施,促進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協調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現將會議議定事項紀要如下:

一、加大組織保障力度。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建設部、文物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80號)和邢元敏副書記、何事忠常委、余遠牧副市長有關批示精神,成立“**市大足石刻保護管理協調小組”負責協調、推進有關工作。

二、加大經費支持力度。由大足縣政府進一步細化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由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財政局、市國土房管局、市建委、市規劃局、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廣電局、市林業局、市旅游局、市園林局等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評審,指導修訂大足石刻保護規劃,并按輕重緩急,建立“大足石刻文物保護項目庫”,統籌安排,合理歸并,分步實施。由市財政局幫助審核規劃經費預算,繼續爭取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專項經費”;逐年增加市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并確定適當比例用于大足石刻保護;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旅游局等部門幫助大足縣實施“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逐年爭取“旅游國債投資”、“國家旅游發展基金”項目經費,從市“旅游結構調整資金”中給予招商或貸款貼息;市交委、市旅游局將大足石刻旅游通道納入“旅游公路建設”項目,委托市高投公司加緊開發,并爭取中央專項補助;市林業局和大足縣優先安排大足石刻“五山”文物景區“退耕還林”專項補助經費,實行項目單列,盡可能不占大足縣正常指標;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房管局將大足石刻及周邊地質環境病害治理工程納入“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并提供相應經費;市環保局幫助大足石刻建立有關大氣監測點,并滿足監測要求;市園林局從景區大道、生態環境保護等角度對大足石刻給予相應的政策傾斜和經費支持;市建委從“污染治理”、“小城鎮建設”和“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對大足石刻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市科委支持大足石刻保護科研項目立項并提供相應經費;市民宗委對大足石刻景區內的宗教場所和設施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大足縣財政要盡其所能,繼續安排大足石刻保護管理資金,將大足石刻門票收入主要用于石刻維修保護管理及景區建設,繼續發動社會各界捐贈大足石刻維修保護經費。

三、加大學術支持力度。支持大足縣依托中國文物研究所于2005年編制完成《大足石刻總體保護規劃》。成立“大足石刻專家咨詢委員會”。支持大足縣政府、市文物局、市政府新聞辦主辦,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北京大學古遺址考古研究中心承辦2005年“中國**大足石刻國際學術研討會”。建議此會會期盡可能與2005年第十屆“三峽國際旅游節”同步,以提升檔次,提高效益,擴大影響。支持大足縣與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強合作,進一步開展大足石刻加固、封護等新材料和新工藝的研究。

四、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幫助、指導、支持大足縣政府、**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和大足石刻博物館積極創建、申報“中國**南方石質文物保護中心”,探索研究中國南方濕潤氣候條件下石窟的保護技術和手段。幫助、支持大足縣積極創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動態監測點”,分期分批配置新型設施設備,進一步推廣和運用有關先進技術,逐步實施“大足石刻安全技術防范系統工程”,通過建立科研基地、平臺,吸引資深專家,爭取專項經費,加強對大足石刻的搶救性保護。

查看全文

世界文化傳播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跨文化傳播應是文化、傳播并重:傳播不同文化,在不同文化之間傳播。學科的宗旨當是通過傳播來促進各文化間的彼此理解和共存共榮。本文就重視世界文化課程內容的具體設置,及聯合大學與傳媒以更好實現課程積極目標諸問題進行了探討。文中通過多層次的論證強調指出:人們始終持有相異或相沖突的宗教、哲學以及意識形態,尚沒有一種普世真理足以使世間所有人心悅誠服。即便是廣泛接受和運用中的科學知識,其發展亦受阻于人類本身的局限而不可確定。盡管科學在前沿問題研究上競爭激烈,也仍然無法回答和消除所有的問題和差異。因此,從全球或泛人類立場觀之,人類現有的知識與理解能力具有不確定和不完整的特點,而這樣的特點浸透在所有的具體文化信仰之中。認識到共同局限性的人們——尤其是政界的領導人—-亟需摒棄極端的文化分離思想,以人類現階段認知的局限和世事萬物之不可確知性來鑄就文化兼容態度并行動,這樣才能避免不同民族及不同國家間的不斷沖突和互相傷害,以達到紛呈文化間的融洽交流,從而也豐滿、堅實跨文化傳播學科。

ABSTRACT:Thispapersetsforthinsomedetailthecontentsofaproposedsetofcoursesdealingwithworldcultures,andsuggestshowthesecoursesmightbeimplementedincommonbyuniversitiesaroundtheworldincooperationwith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media.

Onemessagetobeemphasizedinthesecoursesisthatvariousgroupsofhumanshaveheld,andcontinuetohold,conflictingreligious,philosophical,andideologicalbeliefs,thevalidityofnoneofwhichcanbeestablishedonabasiscompellinglypersuasivetoallinterestedparties.

Andevenscientificknowledge,whichiswidelypersuasive,evolves,remainseverincompletetoanindeterminatedegree,ischaracterizedbycompetinginterpretationsonitsfrontiers,andisinanyeventincapableofresolvingreligious,philosophical,andideologicaldifferences.

Thusfromaglobal,panhumanstandpointthereisaninconclusivenessandincompletenessofhumanknowledgeandunderstanding,andthisistheonespiritualandintellectualsituationthatoverarchesallparticularbeliefs.

Thoseindividuals--including,importantly,politicalleaders--whoconsciouslygraspthiscommonalityofthehumancondition,should,onemaysuppose,beinafavoredpositiontothinkandact,notasculturallyseparatistextremists,butsimplyasearthlings,andtherebytoavoidthekindsofconflictsooftenproductiveofmutuallydestructiveactivityamongthepeoplesandnationsoftheworld.

查看全文

世界文化觀與審美現代性論文

【摘要題】馬列文論研究

【關鍵詞】馬克思/世界文化/審美現代性

【正文】

中圖分類號:B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310(2002)05-0050-04

在排山倒海而來的全球化浪潮中,精神文化發展的趨勢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對馬克思的世界文化觀與審美現代性關系的探討,有助于我們對文化與審美的關系、對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發展的錯綜復雜趨勢的思索。

查看全文

企業時代文化世界文化民族文化分析論文

[摘要]企業文化能給企業帶來有形的和無形的、經濟的和社會的雙重效益,是提高企業經營業績和經濟效益的有效手段。在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文化更是在企業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企業都力圖建立一套特色鮮明并行之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和發展企業文化應當遵循不異、不同、不棄三大基本原則。

[關鍵詞]企業文化不異不同不棄

在當今這個產品同質化、市場全球化的時代,單純地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經營理念已經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奏效了。許多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注意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認識到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提高企業經營業績的有效手段。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可以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通過提升企業軟實力,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本質上講,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包含或展示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以理念、行為、視覺等因素為表現形式的,與其他企業相區別的個性或獨特性所構成的體系。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因時空、所屬行業、企業自身條件等而異的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建設好企業文化,應當遵循不異、不同、不棄三大基本原則。

一、不異

“不異”是指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的亞文化必須建立在時代文化、世界文化、民族文化、同業文化、自我文化等的基礎上,并吸收其優秀基因作為自身建設的依托。它強調的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即共性。任何一個企業做企業文化應首先做到“不異”。因為一個企業存在的價值首先有賴于社會各界相關公眾的認可和支持,而公眾認可、接受的底線正是這種“不異”。企業堅持不異原則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時代文化

查看全文

世界文化特征分析論文

一、是提升還是迎合

我國比較有影響力的雜志期刊大部分是文摘雜志、婦女雜志、娛樂雜志、健康雜志和時尚休閑雜志,此類雜志難以在涉及重大問題的領域內發揮作用。

我國的大部分雜志期刊缺乏的是精英文化視角,往往不能從提升文化精神的高度探討套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以不流俗、不媚俗、堅持“可以呼喚出人的崇高感情、激發人的創造性”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有影響力的雜志,這種操守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中已經變得兩難。那種僅僅迎合于人的情感泛濫、麻醉人的智力而獲得“成功”的雜志比比皆是。而對消費文化的處理應有的合理吸收和處理,也變為一味的盲目迎合、推崇甚至倡導。是提升還是迎合?成了我國雜志期刊文化定位的難題。

二、非現實而又勝似現實的生活世界

從內容層面講,雜志的影響力源自于它營造的時代價值和生活方式是否代表了社會的發展;它所書寫的生活與生存、價值與觀念、趣味與審美、情感與故事具有什么文化屬性;對現代社會的特征如何體現。作為較有影響力的綜合文化類雜志在內容層面體現了現代社會的三大特征:流行文化特征、商業特征、消費特征。

人們對于雜志的消費主要是文化的消費。這里的文化是廣義的文化,包括了社會的思想、觀念、科學、道德、政治、法律、宗教、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等內容。而綜合文化類期刊傳播的更多的是流行文化。比如其中的時尚休閑類雜志,它的內容充斥了連篇累牘的流行文化,好萊塢的“影視文化”、邁克爾?杰克遜的“音樂文化”、夏奈爾的“服飾文化”。它們營造出來的熱點人物、top排行榜、各式明星,以及圍繞這些生活生存的價值觀念、審美品味、情感故事無時不在影響著時代價值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查看全文

楚門的世界文化管理論文

摘要當越來越多的人寧愿呆在家里自由自在的觀看那些輕松的娛樂節目,電視的傳播范圍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時。作為電影產業龍頭大哥的美國電影不得不放下了原先的高姿態,從對電視的不屑開始低頭直至結為姻親。《楚門的世界》是電視與電影競爭的產物,它的成功預示著電影與電視的聯姻將成為現代電影創作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新的電影題材類型將對美國電影市場甚至是世界電影市場產生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楚門的世界》電視文化電影創作聯姻

1998年6月5日,美國派拉蒙影片公司推出了由彼德·威爾導演的一部喜劇電影《楚門的世界》,由著名喜劇天王金·凱瑞擔綱主演,這部作品獲得了第71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項。當年,觀眾對于這部作品的喜愛要遠遠超過它所獲得的大獎,對它評價極高,很多觀眾喜極而泣,認為它是一部與眾不同、創意十足的電影,是一部頗有深度的喜劇電影。

影片主人公楚門被塑造成具有離奇色彩的角色。從一出生就被奧姆尼康電視制作公司收養,在他成長的30多年里,他是電視劇《“楚門”秀》的主人公,但卻是唯一不知情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全球矚目的電視“明星”。楚門生活在人工搭置的巨大攝影棚——西海文的一個小城“桃源鎮”,這個小城是《“楚門”秀》的制作人、集導演和監制大權于一身的克里斯托弗一手打造的桃源神話,日出日落。陰晴風雨,潮漲潮落也是由他控制。電視制作公司通過桃源鎮上的幾千臺攝像機隱蔽拍攝,全日現場直播楚門的“真實”的生活狀態,使楚門的人生完全被觀察、記錄、銘寫、規訓。全世界人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觀看楚門的一舉一動。看著他出生,看著他蹣跚學路,看著他吃飯睡覺,戀愛結婚……楚門在被無形控制了30多年以后,終于發現事實真相,克服種種困難逃離桃源鎮。克里斯托弗深情地挽留楚門,他告誡楚門外面的世界充滿欺騙、危險和罪惡,但楚門決然地與克里斯托弗說“再見”。在楚門看來,他的幸福生活純粹是按照導演的烏托邦理念設計的。他壓根沒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自由。

許多觀眾認為這部電影揭示了一個荒誕無稽的人生寓言,人生如戲。有人從道德批判的角度分析這部電影,認為電視媒體將他人的隱私公開傳播是不道德的:還有觀眾從“自由”主題進行分析,認為心靈的自由永遠比外在的幸福更重要。觀眾的熱情評議使這部電影再次成為被關注的焦點。

自電視誕生以來,電影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電視所搶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看到了電影與電視這對姊妹花爭奪觀眾的瘋狂競爭。電影與電視的競爭在經歷了漫長的馬拉松長跑后,兩者逐漸開始聯姻,產生了一種重要的電影題材類型,即取材于電視文化的電影創作。在美國電影創作史上,這種創作類型并不鮮見,且多有成功的范例《楚門的世界》就是其中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作品,它的誕生來源于對美國電視文化的深刻思考。

查看全文

我國茶葉對世界文化的影響論文

摘要:飲茶的習慣最早起源于中國,如今飲茶更成為世界性的風尚。茶,作為世界三大健康飲品之一,足跡遍布了整個世界。而各個地區的飲茶習俗、文化又有著爭奇斗艷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區、國家的不同價值理念和文化取向。

關鍵詞:茶飲茶茶禮茶文化

茶詩入禪(其一)

趙樸初

中國——茶的故鄉

東贏玉露甘清香,欏伽紫茸南方良。

查看全文

巴音布魯克風景區申報世界文化景觀遺產論文

一、巴音布魯克風景區概況

巴音布魯克風景區位于天山山脈中部的山間盆地中,四周為雪山環抱,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水源補給以冰雪溶水和降雨混合為主,部分地區有地下水補給,形成了大量的沼澤草地和湖泊。巴音布魯克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泉水”。遠在2600年前,這里即有姑師人活動。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和碩特等蒙古部,在渥巴錫的率領下,從俄國伏爾加河流域舉義東歸,清政府特賜水草肥美之地給他們,將他們安置在巴音布魯克草原和開都河流域定居。

巴音布魯克草原,距庫爾勒市636公里,位于和靜縣西北,伊犁谷底東南,中部天山南麓,海拔約2500米,面積約2.3萬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天山南麓最肥美的夏牧場。巴音布魯克草原居住著蒙、漢、藏、哈等9個民族,民族風情燦爛多彩,一年一度的草原那達慕盛會,賽馬、射箭等比賽活動更讓游人流連忘返。

著名的天鵝湖就坐落在草原上,在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區政府約60公里的巴音鄉西南部。天鵝湖實際上是由眾多相互串聯的小湖組成的大面積沼澤地,這是全國第一個天鵝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水草豐茂,氣候濕爽,風光旖旎。鳥類有128種,隸屬14目30科80余屬,其中雀形目53種,非雀形目75種;繁殖鳥95種,占74%.其中留鳥34種,棲息著中國最大的野生天鵝種群,是鳥類繁殖和度夏的棲息地。獸類有20余種,其中,兩棲類2種,魚類5種。其中屬國家Ⅰ類保護的有8種,如雪豹、黑鸛、金雕、白肩雕等,Ⅱ級保護的有25種,如天鵝、盤羊、雪雞等。

巴音布魯克風景區內有旅游避暑勝地鞏乃斯林區,區內林木蔥郁,繁花似景,溪流潺潺,怪石青苔遍布,景色極為優美。班禪溝,原名叫茶汗烏蘇郭勒,意為白水溝,山清水秀,牧草如茵,是和靜縣鞏乃斯鄉最美麗的一塊夏牧場。鞏乃斯草原地勢起伏較大,山地草原與河谷草原并存,春、夏、秋、冬四季牧場齊備,其間河湖泉澗、野果山花、珍禽異獸不勝其數。

二、分析方法

查看全文

文化遺產保護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履行對《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責任和義務,傳承人類文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世界文化遺產,是指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產和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中的文化遺產部分。

第三條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確保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第四條國家文物局主管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協調、解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中的重大問題,監督、檢查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門依照本辦法的規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實工作措施,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的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查看全文

文化生態的互動圖式

本文作者:周桂英工作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

不同族群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為維護人類文化的完整性和文化圈的正常運轉而發揮著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生態觀照下的全球文化互動的理想模式是平等對話和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第一,全球文化間的平等對話。不同民族和國家的經濟水平和國家實力有高低、強弱之別,但其文化本身沒有高低貴賤、先進落后之分,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每種民族文化都是在該民族人民經過了幾百或幾千年的積累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為其形成背景、發展過程不同,其經驗、智慧和價值觀念具有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都有其獨有的優勢和魅力,因為每一個民族的文化是證明其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的最有效手段。所以,每個民族國家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生態系統中一朵獨特而絢麗的奇葩。在與其他世界文化進行平等的互動中,每種文化既在不斷汲取異域文化的精華成分豐富發展自身,又在不斷地貢獻出本民族優秀的文化使其成為人類共有、共享的文化資源,每一種文化都在或多或少地對人類的文化寶庫做著貢獻。多樣性與差異性是當今全球文化生態的重要特征,任何文化的一元主宰都是對世界文化生態的破壞,會導致世界文化的停滯、倒退。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互動只有在平等基礎上進行,才能實現相互融合、相互認同和共生共存。第二,全球文化間的和諧共生。在文化生態中,文化的多樣性就像生物的多樣性一樣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特色文化。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都處于一個開放的、與他文化互動的生態環境之中。像生物圈一樣,世界上的每一種文化都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具有其獨一無二的價值,是人類文化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一種文化是另一種文化存在和發展的生態條件,具有激活另一種正在枯萎的文化生命的力量。因此,尊重和包容相互間的差異性,才能博采眾長,既能促進各民族文化的創新和發展,又能維護文化生態平衡。正像總書記在2006年去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時所說的:“世界是一座豐富多彩的藝術殿堂,各國人民創造的獨特文化都是這座殿堂里的瑰寶。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也往往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就是各種文明不斷交流、融合、創新的過程。人類歷史上各種文明都以各自的獨特方式為人類進步做出了貢獻。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客觀現實,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2]

經濟全球化產生了強大的文化效應。西方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他們試圖通過經濟全球化來推廣其文化價值觀,文化霸權是他們實現這個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同時,很多國家為了經濟上的利益不得不順從西方國家。因此,全球文化互動中就出現了使全球文化生態失衡的嚴重問題:西方文化霸權的盛行和非西方國家文化的失語。第一,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盛行。全球文化交流的殘酷現實是:不是百花齊放而是一枝獨秀,即文化的雙向交流變成了文化的單向流動。文化霸權主義就是“對自己的文化懷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并把自己的文化作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和標準。在他們眼里別人的文化都是‘落后的,野蠻的’;自己的文化才是‘文明的、進步的’。”[3]西方文化霸權主義“是西方國家把其物質生活方式、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一種普世的行為準則加以推行,賦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西方文化霸權產生的直接背景是西方的科技優勢及其對信息革命技術的壟斷。”[4](P16)西方國家憑借其經濟上、政治上的優勢,視自己的文化為高高在上的先進的普世價值,而認為非西方國家的文化是愚昧落后的,并欲以西方文化對非西方文化進行改造和征服。同時,西方強勢國家借助于其擁有的先進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各種傳播媒介,推行文化殖民主義,全方位地不斷向發展中國家植入其文化價值觀念,直接大批量地傾銷各種滲透著西方價值觀念的文化產品,目的是建立自己的文化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來達到使西方文化全球化的目的,讓全世界認可和接受西方的價值體系。此外,西方文化在再現其他文化時,總是故意歪曲、丑化其他文化,將其排斥至邊緣,總是以一種優越的姿態將西方文化與非西方文化之間的關系視為進步與落后、統治與被統治、教化與被教化的關系。這就是典型的西方文化霸權的表現。此外,西方國家憑借其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咄咄逼人,不斷進行大規模的文化單向輸出,這些文化產品的批量輸出使西方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價值觀、行為規則和思維習慣等深深地滲透到了世界其他國家,使這些國家優秀的民族文化逐漸被西方文化所代替。第二,非西方國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出現文化失語。西方文化霸權主義試圖將西方的文化價值契入非西方世界,使世界文化交流處于一種單向輸出甚至文化侵略的狀態,它使非西方國家的民族文化受到空前的壓迫,以致于在西方文化霸權的壓制下,非西方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出現了嚴重的無言或失語現象。很多非西方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為了加快本民族經濟發展和建設,不得不主動或被動地接受西方國家的大規模的文化殖民,甚至出現了“文化媚外主義”,對西方文化不加甄別地一味采用“拿來主義”,囫圇吞棗。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蠱惑使非西方國家對西方文化頂禮膜拜,而對本民族文化懷疑否定甚至大肆鞭笞,認為自己的民族文化是愚昧落后的,逐漸拋棄了自己本民族獨特優秀的文化,其民族文化被西方文化蠶食著,久而久之,在世界文化對話中,漸漸陷入了“文化失語”的困境,丟失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存在的身份標志,失去了對自己民族文化的集體記憶與精神寄托,民族文化僅僅成了歷史性記憶。在現實生活中,民族文化漸漸地被邊緣化了,出現了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自卑心態,喪失了文化自覺。非西方國家的人民在喪失其文化發言權的同時,也在逐步喪失其自我文化意識,且自覺不自覺地認同了西方價值觀念。以中國為例,很多人對西方節慶如圣誕節、情人節等趨之若鶩,而對于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知之甚少,甚至對其嗤之以鼻。這種現象會使中國文化被淹沒在西方文化的大潮中,從而加重了中國的“文化失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當前的世界文化間的交流是不對等的,即本該是雙向的文化交流,但非西方國家的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強勢中被淹沒或弱化了,文化交流變成了文化侵略,這不符合文化生態的要求,因為文化多樣性正如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一樣,是維系文化生態系統平衡的必要條件。斯蒂芬•瑪格林斷言:“文化多樣性可能是人類這一物種繼續生存下去的關鍵。”[5](P8)人類文化就像一個色彩繽紛的大花園,不同國家的文化就像花園里競相綻放的五顏六色的鮮花,即任何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生態中的一員,都是人類文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保持人類文化系統的完整性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也正是這種多樣性才維護了文化生態的平衡和穩定。但是,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的盛行使許多國家和地區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為學習和模仿西方文化而使大量民族性、地方性文化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臺。這樣會打破文化多樣性的狀態,對全球文化生態造成極大的破壞。因為文化多樣性和差異性是文化交流、創新的源泉,正如物種的單一化會造成整個物種的停滯和退化一樣,西方文化對非西方文化的滲透、侵略,會吞噬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使一些“文化物種”消失,造成世界文化生態的失衡,從而導致人類文化創造力逐漸衰竭,最終使世界文化停滯甚至倒退。世界上有很多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化或文化種群在悄然消失,這種消失潛在地威脅著人類生存的文化生態系統。僅以語言為例,西方語言———英語的獨霸天下使不少語言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甚至瀕臨消失。世界上目前有六千多種語言,但有一半正面臨消亡的危險。因為英語這個主流語言正在逐步取代其他民族語言而成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主要表現為:互聯網上的信息85%是用英語傳播,國際商貿活動中使用的語言幾乎100%是英語。可以看出,英語正在對其他語言趕盡殺絕。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知識最重要的一種載體,是主要的信息儲存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同時,語言還是一個民族存在的精神家園,是它的文化之根,是該民族的遺傳密碼,承載著文化的命脈,確保該民族文化的薪火相傳。每一種語言代表著一種不同的世界觀,一套不同的認識和理解萬事萬物的框架。所以,一種語言消亡,意味著人類少了一套對世界獨特的看法,少了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人類失去了一種珍貴的文化遺產。語言單一化的趨勢意味著人們看待世界方式的多樣性在逐漸地喪失。因此,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勢在必行。

全球文化間的交流在不斷增強,要想維護世界文化生態平衡,必須做到四個方面。首先,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生態系統富有生命力和活力的體現,文化的差異性才能使不同文化相互吸引和相互借鑒。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也是客觀的社會現實。人類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因為不同的自然環境、人種、歷史、政治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每個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等,即每種文化都帶有獨特的民族特色。文化沖突源自于不同的價值觀、行為準則、行為方式等各方面差異,[6]各種文化在不斷交流中進行著同化和異化,互相滋養,不斷發展演化。總書記指出:“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在人類歷史上,各種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存在差異,各種文明才能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強求一律,只會導致人類文明失去動力、僵化衰落。”[7]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要尊重不同文化的民族性和差異性,即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西方國家要拋棄本民族文化優勢感,同時非西方國家要克服本民族文化的自卑感,提高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不同文化。正視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成功進行跨文化交流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夠以自覺的心態客觀地對待本民族的文化,以平等的心態看待多元文化的差異性,來共同促進人類文化的繁榮,維護世界文化生態的平衡。其次,樹立文化平等的思想,堅持平等、寬容和相互尊重的原則。在認識層面上,必須樹立文化平等的思想,將每種文化視為平等的個體平等對待。雖然每種文化的發展先后、歷史長短是不同的,但在世界人類文化寶庫里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有其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內在價值。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同時還有自己的劣勢和不足,各民族文化進一步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向不同文化的學習和借鑒。因此,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文化平等的基礎上,才能相互包容和相互學習。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各文化主體參與對話交流并博采眾長,從中汲取能夠促進本民族文化健康發展的精華。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必須堅持平等、寬容和相互尊重的原則。只有平等地交流,才能使交流富有成效;寬容是交流對話的最低要求,互相寬容才能互相諒解、求同存異;相互尊重,才能在交流中和平共處、相互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使不同文化間的對話交流切實可行,成效顯著,以更好地應對人類必須共同面對解決的問題。正如哈貝馬斯指出的:不同的文化類型應當超越各自傳統和生活形式的基本價值的局限,作為平等的對話伙伴相互尊重,在一種和諧友好的氣氛中消除誤解,摒棄成見,以便共同探討對于人類和世界的未來有關的重大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8](P57)再次,堅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互動交流原則。早在《國語•鄭語》中史伯就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即和諧與多樣的統一能使萬物共生共長,造就萬物的繁榮,倘若所有東西都千篇一律,即“以同裨同”的話,只會造成事物的凋敝,世界的發展也就停滯了,甚至會出現倒退。通過“以他平他”即事物的相生相克、互相補充才能獲得平衡,而任何平衡的打破,則會造成秕稗的瘋長,破壞自然生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都說明:只有在多樣性與差異性中不斷交流互動才能實現生態的良性進化,真正的和諧意味著多樣化、多元化。文化的交流互動也是同理。世界上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也要堅持“和而不同”的原則,這樣他們就能相互取長補短,通過求同存異來共同促進人類文化的發展。不同民族國家不同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在相互交流中,都會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為世界文化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對于人類這個大系統以及生息勞作在這個大系統中的人類來說,多樣性和同一性同樣是須臾不可或缺的。[9]“和而不同”在強調尊重多樣性的同時,更重視在文化交流中堅持自己的主體地位不動搖,不能迷失自己,不曲意逢迎和盲從別國的文化,而要以我為主,博采眾長,汲取各種文化的精華并使其成為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外,“和而不同”還意味著世界文化不應該由單一的西方文化主宰,要打破目前的西方文化霸權。最后,在文化交流中提高文化自覺。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非西方國家,各個民族都需要一種“文化自覺”,需要對自己的文化有一種理性的認識和自知之明。正如費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觸到的多種文化,才有條件在這個已經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確立自己的位置,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共處守則。”[10]對于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不但文化自卑是文化不自覺的表現,“文化霸道”、“文化霸權”也是文化不自覺在作怪,是文化不自覺的產物。西方國家應該意識到唯我獨尊、排斥異己的文化霸權主義的危害,不能用自己民族的文化標準來衡量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也不能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單向輸出自己的文化;自覺反思任何形式的一元主宰都會對全球文化生態造成破壞;文化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是開放的,其發展創新離不開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動;文化單一性只能使文化失去重要的發展動力。一個民族的文化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就必須與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融,這樣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不能盲目自大,要以寬厚的心態對待異質文化,與異質文化平等地交流來汲取精華,從而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進行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我。非西方國家要想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真正獲得平等的文化話語權,必須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并堅信自己的文化是世界文化這個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要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這樣才不至于喪失自我,迷失方向,淪為西方國家的文化殖民地。為此,在文化交流中必須提高本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深入學習研究民族傳統文化,發展和創新民族文化,提高國家的軟實力。這樣就會以自信的精神面貌參與到世界文化交流中去,通過吸收異域的優秀文化來促進本民族文化的發展,同時自覺地把本民族的優秀文化資源貢獻給世界文化,變世界的文化為民族的,變民族的文化為世界的,主動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此外,發展中國家要通過提高文化自覺來抵制西方文化霸權主義,通過提高自身綜合實力來提高自身文化在世界文化市場中的地位。一方面,強化文化的主權意識,制定相應的文化安全保護策略,保護其文化主權和文化資源,保障自己國家的文化安全;另一方面,盡力提高本國文化產品的輸出能力,提升本民族文化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把握國際文化傳播交流的主動權。總之,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應該以維護世界文化生態平衡為出發點,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在平等的基礎上,堅持“和而不同”的交流原則。任何一種文化都既不能唯我獨尊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在多元文化交流中,處理好本民族文化與異域文化的關系,使多種文化互補融合。各民族國家的文化只有基于平等基礎上的相互碰撞、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才能使世界文化生態健康持續發展,綻放出新的活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