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規范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12:39: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師德規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師德規范

中美師德規范文本對比探討

【摘要】師德規范,即教師所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我國歷來重視師德規范的建設,美國作為西方發達國家的代表也十分注重師德規范建設,本文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兩國師德規范文本代表對二者做出比較研究,以期提高我國師德規范建設水平。

【關鍵詞】師德規范;中美;比較

一、我國師德規范文本

我國現行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為2008年9月由教育部頒布實施,新頒布的《規范》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新的《規范》共6條,可將其分為基本原則、如何對待學生、社會角色要求和自我要求四個方面。基本原則是指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包括第一條“愛國守法”和第二條“愛崗敬業”。教育工作的本質在于培養國家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做到“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同時,“愛崗敬業”是教育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如何對待學生是指在教育工作中對待學生的行為規范,具體包括第三條“關愛學生”和第四條“教書育人”。在這部分中對教師的角色進行了定位:要求教師“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對教師的行為進行了規范:“關愛全體學生,不得體罰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并進一步要求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因材施教,不得以分數評價學生”。社會角色要求是教師社會角色的內在要求,指第5條“為人師表”。在中國教師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究其原因,不僅在于教師傳授給了學生專業知識,更是在無形中透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的品行及價值觀,教師應正確處理與各種社會角色的關系,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自我要求是指教師對自己的要求,指第六條“終生學習”。社會不斷進步發展,科學知識日新月異,教育工作者應當傳授給學生的是先進的科學知識。教育工作的這一內在要求,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應該堅持終生學習的理念。

二、美國師德規范文本

美國現代教育體制形成較早,現行的《教育專業倫理規范》(以下簡稱《倫理規范》)是由美國教育協會于1975年通過并實施至今的,主要分為“序言”、“原則一:對學生的義務”和“原則二:對專業的義務”三個部分。序言部分只對《倫理規范》的總體說明,對教師的基本要求進行了闡明;對本《倫理規范》的意義進行了說明。原則一規定了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待學生的基本義務,即“力爭幫助每個學生實現其潛能,使之成為有價值而又有效率的社會成員”。具體規定了教師不得逾越的行為:不得阻礙學生獨立行動,不得阻止學生接觸不同觀點,不得阻止學生接觸進步教材,不得使學生處于危險之中等。原則二規定了教師的專業義務:“教育工作者必須竭盡全力提高專業標準,促進鼓勵運用專業判斷力的風氣,爭取條件以吸引值得信賴者步入教育生涯,并且幫助阻止不合格者從事教育專業”。這一部分強調公眾賦予教育工作者信賴和責任,因此規定了教育工作者專業義務方面的8方面的職業道德要求。總的來說,《倫理規范》在對待學生方面更注重學生的獨立精神的培養,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偏向于服務和引導,對教師的行為要求和專業要求詳細列出了規范。

查看全文

繼承優秀傳統師德建立新時代師德規范

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品質的總和。師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其具體內涵也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因此,在對傳統師德進行必要繼承的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揚棄和創新,做到師德內涵的“與時俱進”。

一、優秀的傳統師德

數千年來,歷代教育家們通過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經驗,形成了豐富的師德思想,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墨子、孟子,秦漢至明清時期的董仲舒、韓愈以及近代的梁啟超、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為我國優秀傳統師德的形成和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優秀傳統師德對規范教師的行為和中華民族教育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教育公平,一視同仁

早在春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只要確立了師生關系,他沒有不盡力教誨的。打破貴族對文化教育的壟斷,主張教育要公平,一視同仁是孔子對教育的最大貢獻。

2.尊道重德,見利思義

查看全文

中美師德規范差異分析

一、中美師德規范的不同之處

中美師德規范不同之處非常多,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師德規范的內容、規范確立的主體、規范落實的途徑與方法幾個方面。

(一)師德規范的內容不同

中美師德規范內容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名稱不同。我國師德規范全稱為“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美國將其稱為“美國教育專業倫理規范(CodeofEthicsoftheEducationProfession)”。雖然也有人將其翻譯為“美國全國教育學會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前者意思接近,但顯然翻譯為前者更為準確。不同名稱的背后顯示的是社會對教師這一行業的認可程度。美國認為教師是“專業”,我國認為教師是“職業”。[1]專業與職業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別,專業具有更強的社會不可或缺性、更完善的專業理論和更成熟的專業技能、更高的專業自主權、更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更高的專業門檻,職業則不具備這些特點。

2.師德要求確立的出發點不同。從中美師德規范的比較來看,二者有著不同的價值本位。我國的師德規范更加注重社會的需要,并以此作為師德教育的出發點,師德規范中包含有與教師職業行為并不相關的社會道德和公民道德的要求。[2]如我國師德規范的第一條“愛國守法”,這不僅是對教師的道德要求,也是對所有社會公民的道德要求。因此帶有明顯的社會本位特點。師德規范中與教師職業行為最為密切的師生關系部分的要求僅有一條,即第三條“關愛學生”,占師德規范內容的六分之一。美國的師德規范則是從學生出發,依據學生特點和要求并結合教師的實際履行情況而確立,規范僅涉及教師的教育專業行為,與教育專業無關或者相關度不高的行為不作規定,帶有明顯的專業本位特點。同時,美國師德規范非常注重師生關系這一緯度,并將其作為核心內容,有關師生關系的規定在美國的師德規范中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切實保證了學生的權利不受侵害,帶有明顯的個體本位特點。[3]

查看全文

師德規范學習心得感想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在為人師表方面,始終把微笑送給學生。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學生,和善地對待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每天給學生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中國有句諺語:“誰也說不清哪塊云彩會下雨。”而我卻相信我的每塊“云彩”都會“下雨”。因為我擁有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我班有個學生,基礎較差,老愛忘事,剛開始作業老拖著不做,還愛拿別人的東西,因此考試成績不是在六、七十分,就是不及格。怎么辦?訓一通吧,他老愛喘粗氣,接著便淚如雨下,每個老師都領教過。這樣不行!我便試著尋找他的優點,結果發現他比較懂禮貌,見了老師會打招呼;而且他還特別遵守紀律,幾乎不給班級扣分。于是我一發現他的進步,便會表揚他,在課后再悄悄微笑著問他:“作業寫完了嗎?要抓緊補上!”他從我的目光里讀到了鼓勵,后來還變的愿意和老師說話,在這次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了語文83分的好成績。在學生取得成功時,我會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學生感到失落時,我會用微笑送去鼓勵;當學生犯錯時,我會用微笑送去寬容。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規范,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在與家長聯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學生發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禮、不吃請、不叫家長辦事,不進行有償家教,贏得了廣大學生家長的普遍贊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存在的問題:工作不夠扎實,遇到困難不能知難而進,有時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和家長有小火花不能馬上冷靜思考,不夠勇敢地面對并靈活處理。在教學實踐中有時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對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得還不夠,因此解決學生的思想上的問題常常不能得心應手。

今后的改進方向:要更進一步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及鄧--理論以及江--同志“三個代表”的理論精神,及時掌握黨的工作重點方針,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從思想上、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不要遇難而退,要知難而進;要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

查看全文

初中教師師德規范制度

(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教育事業,發揚奉獻精神(政治方面)。

1、積極參加學校的政治學習,不遲到,不早退。

2、自覺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3、自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反對無組織無紀律的自由化。

4、熱愛和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發揚奉獻精神。

(二)熱愛學校、關心集體,謙虛謹慎,團結協作,遵紀守法,作風正派(思想方面)。

查看全文

有關中國教師師德規范的審視

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出臺已經快兩年了,然而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下簡稱師德規范)的探討和研究卻仍在不斷進行之中。本文嘗試從比較的角度對我國師德規范做些思考,比較的目的是明晰我國師德規范優勢和不足。我國雖然有悠久的尊師重教的歷史傳統,也早在春秋時代就提出“為人師表”的觀點,然而,最早正式制定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卻是美國。1896年,美國喬治亞州教師協會頒布教師專業倫理規范,美國全國教育協會于1929年正式通過全國性的《教學專業倫理規范》,為了使該規范的適用范圍從教師擴大到所有教育工作者,在1963年修訂時該規范改名為《教育專業倫理規范》。該規范經過1975年的重大修改基本定形,成為美國教育界乃至國際教育界最具影響的專業倫理規范。

一、中美教師師德規范的比較

美國《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制定于1975年,我國現行的師德規范是在1997年師德規范的基礎上重新修訂的,2008年9月出臺。本文擬從兩國師德規范的制定主體、名稱、內容和語言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

(一)制定主體的比較

美國《教育專業倫理規范》的制定主體是美國教育協會,制定程序先由專門委員會起草,并經由教育代表大會通過,全美教育協會負責解釋、監督和修訂。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是民間組織,是教師的行會組織,因此較為強調維護本行業(或本專業)的權利和利益,具有較強的維權和自治的性質。其他行業或專業的人員不能對此進行隨意批評和指責,有很強的專業自主權。我國新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由國家教育部制定、頒布、解釋、監督和修訂,一般來說,國家行政部門只能規定行業的外部條件或標準,并不能規定行業內部的標準。我國并沒有成立教師行會或教師協會,而相應的教育學會只是純粹的學術機構,因此我國師德規范中較強調教師的義務,而教師的專業自主權相對較弱。

(二)名稱上的比較

查看全文

高職教師師德規范研究

一、科研是高職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

在2009年前后,無論是社會還是高職院校自身,在“高職院校要不要搞科研”這個問題上,曾經引發過一場涉及面較為廣泛的大討論。[1]對這個問題的疑惑,反映到高職教師身上,就是有的教師既重視教學也重視科研;有的教師重教輕研甚至只教不研;有的教師科研的出發點帶有明顯的功利性。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實踐,已經對“高職院校要不要搞科研”給出了肯定性的答案。[2]近年來,從高職院校到高職教師,科研意識都得到了增強,教師在科研能力提高的同時,高職院校借助科研的反哺作用,教育質量也有了明顯提高。但是,迄今為止,仍然有一定比例的高職教師對科研的意義認識不足,沒有從根本上理解開展科研的意義,對科研的重視程度不夠,科研意志搖擺不定,科研目的不明確,尚不能夠發自內心地重視并持之以恒地開展科研工作。《規范》的第2條“敬業愛生”,強調廣大高校教師要樹立崇高職業理想,履職盡責。高校教師的基本職責,應當是“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在此,《規范》明確地將“科學研究”作為高校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進行了強調。高職教師作為高校教師的一分子,自然應當履行高校教師的基本職責,既要上好課、教好書、育好人,更要積極有效地開展科研工作。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為了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也為了提高學校的綜合實力,滿足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教師也必須將開展科研作為自己應盡的基本職責。如何敬業?如何做到恪盡職守?《規范》既指明道路,又提出要求,那就是要“終身學習,刻苦鉆研。”所謂鉆研,就是對于已知或未知的問題進行探索和更深層次的研究。在明確了科學研究是高職教師基本職責之一的基礎上,《規范》同時提出高職教師應當把深入細致地開展研究工作當作做到履職盡責的基本路徑。因此,高校教師應該全面落實、身體力行《規范》關于高校教師敬業、職責的規定,高職教師必須將開展科研作為自己的一項義務去認真履行。[3]

二、高職教師須勇于、規范地開展科研工作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起步很晚,高職院校大多是通過高等專科學校、職業大學、成人高校以及由中專學校升格等途徑而設立,這些學校原本就缺少科研的傳統,因此,當前高職教師科研的現狀不容樂觀。從整體上看,高職教師科研素質有待提高,科研骨干有待培養,科研團隊更需要大力培育。還有相當多的高職教師對科研的理解就是寫論文,是復制加粘貼;或出于功利心,或迫于晉職提級壓力,有的高職教師的科研工作存在急功近利現象,不講求學術規范;部分人的科研工作表現為東拼西湊編寫論文,為通過職稱評定而突擊科研,為出名獲利而隨意科研,甚至存在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之類的學術不端行為,乃至出現花錢請人等極端違反學術道德的個案。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高職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而且有違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嚴重損害人民教師的職業聲譽。《規范》的第4條“嚴謹治學”,重點是規范高校教師的學術研究行為,對于規范起步不久的高職教師的科研工作意義重大。《規范》在解決了高職教師“要不要搞科研”這個問題之后,對于“應當如何開展科研工作”同樣給出了答案。首先,科研工作貴在堅持。部分高職教師雖然認識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有開展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但把科研看得比較神秘,害怕承擔不了科研重任,害怕科研過程中難見成效或者出現失敗,想搞科研卻又缺乏勇氣、信心和毅力。《規范》提出,高校教師要“弘揚科學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這一提法應該能給高職教師科研提供足夠的勇氣和信心。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本來就是探索、認識未知,在開展科研的過程中出現挫折自然難免,但關鍵在于如何對待科研過程中的挫折。就高職教師科研工作而言,弘揚科學精神,主要是要具備執著的探索精神,對待科研要有鍥而不舍的意志。正如哲學家卡爾•波普所說:“如果我們過于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于正確。”高職教師只要敢于直面科研挫折,堅持從一次次的失敗中積累成功的因素,最終就能從暫時的失敗走向成功。盡管起步艱難,盡管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倘能真正做到“弘揚科學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高職教師的科研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其次,科研必須講究協作精神。當前高職教師科研工作“單打獨斗”的居多,除了有協作意識不強的原因外,缺少科研骨干和學術帶頭人,校內科研團隊的培育尚不成熟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由于現代科學研究項目規模的擴大,必須依靠多學科和社會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同時,由于高職教師科研經驗尚不豐富,在科研工作中弘揚協作精神顯得尤為必要。美國國務活動家韋伯斯特曾說過一句有名的話:“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在科研活動中,必須強化一個觀念:協作精神,它是科技攻關的法寶。因此,《規范》提醒廣大高校教師,要“發揚民主,團結合作,協同創新”。在高職教師中,科研能力強的、科研資歷深的骨干教師要樂于培養新進,科研經歷淺的教師也要積極主動地學習鍛煉,學校也要有意識地引導教師在科研工作中形成老中青結合的科研團隊,從而在團結協作中培養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并不斷地產生新的優秀的科研成果。第三,科研工作必須恪守學術規范。《規范》針對少數高校教師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侵占他人勞動成果的不端行為,明確提出“堅決抵制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遵守學術道德規范,必須做到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既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又秉持學術良知,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尊重知識產權,尊重研究對象,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不利用科研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尤其不得存在造假、抄襲、剽竊和其他違背學術活動公序良俗的學術不端行為。[4]雖然高職教師科研起步晚,但如果能在起步之初即培養遵守學術道德規范的美德和習慣,對于促進教師自身、高職院校、高職教育的可持續性、健康地發展,都將大有裨益。

三、服務社會是高職教師做好科研的依托

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的科研有自己的獨特特點。一方面,囿于科研經歷、科研實力、科研氛圍、學術氣氛和傳統觀念等各種主客觀原因,“頂天”型的高、精、尖科研項目高職教師拿不到也拿不下;“立地”型的應用、開發、推廣項目能做并且應該很廣泛地做。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高職教師的科研定位應以突出應用型研究和開發型研究為主。近年來,廣大高職教師在高職教育教學規律研究、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研究等領域已經取得較多成果,在此基礎上,現在已經到了將科研工作轉入到更高級層次、更實用領域的時刻,從而使高職科研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5]如何把科研做得更好是廣大高職教師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應該是緊密聯系實際,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做好科研工作。《規范》的第5條“服務社會”,重點是規范高校教師與社會的關系,但從中也可以看到其對高職教師做好科研工作的重大指導意義。《規范》強調,高校教師要“勇擔社會責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服務。傳播優秀文化,普及科學知識。熱心公益,服務大眾。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自覺承擔社會義務,積極提供專業服務。”依據《規范》的指引,高職教師要做好科研工作,必須要以“服務社會”為基礎,正確處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確立為服務社會而開展科研的社會責任意識。現代大學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四大職能,可以認為是大學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而在和應在四大方面作出的貢獻,缺失了任一職能都沒有資格稱之為現代大學。現代大學職能的實現,歸根到底還是有賴于每一位高校教師的辛勤奉獻,所以,高校教師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這四個方面履行義務,既是在為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而努力,也是在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類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高職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應當站在服務社會的高度,以服務社會為根本目的,以提高自身素質,以研促教,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培養人才為出發點,這樣才能摒棄雜念,避免急功近利,避免做“假、大、空”項目,誠實、扎實、實在地借助科研平臺為服務社會增添一磚一瓦。二是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探尋科研工作切入點。高職院校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要把高職院校擁有的人才優勢、創新優勢和智力優勢轉化為地方發展優勢,就要求高職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地出(學)校門,進(工)廠門,上農(戶)門,面向服務社會第一線,在解決社會生產、生活具體問題的實踐中,開展技術開發、推廣、咨詢、培訓等活動,并以此為切入點扎實有效地開展科研工作。[6]離開實踐,科學毫無意義和真實性。離開了服務社會的實踐,高職教師的科研工作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相反,高職教師積極投身服務社會,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技術的開發和生產技術的服務等活動,既有利于成長為高素質專業化“雙師型”教師,其科研工作也必將能夠實現長足進步,并得到有效而科學地發展。三是服務社會與開展科研都要注意專業性。因為教師最根本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塑造靈魂,所以高職教師積極地服務社會,深入地開展產學研合作,最直觀的社會效益應當還是產生在教育本身之中。高職教師通過服務社會,產學研合作,促進科研進步,所產生的巨大成效只有與所從事的專業結合,才能使自己的專業精益求精,達到成長為合格的或者優秀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目的,實現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育質量的目標,從而更好地在教書育人事業上作出貢獻。落實《規范》關于高職教師要“積極提供專業服務”的要求,對于提高服務效益,提高教育質量,提高科研水平,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規范》的規定,是新形勢下對教師的時代要求,也是與時俱進在《規范》中的具體體現。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一個新的類型,有許多新的領域有待研究和創新,高職教師的科研工作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借助《規范》的引領,廣大高職教師應樂于科研,勇于科研,踏實科研,規范科研,在服務社會的廣闊天地中開展科研,必將以豐碩的科研成果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向前發展。

查看全文

教師廉政準則學規范強師德樹形象心得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中央此次《廉潔準則》,無疑是對民意、民愿、民聲的最好策應和有效“回應”,可謂正當其時,正合時事,正順民意;加強學習,勤政為民;樂教勤業,為人師表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作為人民群眾的勤務員,我們應該明確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杜絕不良思維,不斷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踐行“八榮八恥”重要內容,將“為人民服務”牢記于心,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勤政為民、是強師德,即時刻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廉潔從教的作風、樹形象,即做模范“帶頭人”、要在學習方面樹形象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5月24日,我校全體教師在校長的組織下學習了這一具有深刻長遠意義的中央文件。《中國共產黨賞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了中央關于反腐倡廉的重視程度,以及中央關于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決心。就此,我談談對此《廉潔準則》的一些個人看法和所得:

一、中央此次《廉潔準則》,無疑是對民意、民愿、民聲的最好策應和有效“回應”,可謂正當其時,正合時事,正順民意。

二、加強學習,勤政為民

作為人民群眾的勤務員,我們應該明確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杜絕不良思維,不斷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深刻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踐行“八榮八恥”重要內容,將“為人民服務”牢記于心,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勤政為民。

三、樂教勤業,為人師表

查看全文

道德規范下的師德建設論文

一、愛國守法

就愛國守法而言,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因此,愛國、愛黨、愛人民,應該是我們的高尚追求。而遵紀守法,“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和不利學生健康成長的言行”則應當是我們堅守的道德底線,所謂“學術有自由,講壇有紀律”。國家給了我們工資待遇,我們不能做“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筷子罵娘”的事情。正如有人說的那樣:“無論中國怎樣,請記住,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

二、敬業愛生

敬業,就是要以敬畏之心對待教師職業。國家設立“教師節”,目的就是尊師重教。我國傳統文化中,“天、地、君、親、師”為五尊:天地為宇宙至尊,君王為國家至尊,父母為家庭至尊,教師為社會至尊。荀子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荀子·禮論》)法國教育家盧梭說:“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他是不配這些職業的;軍人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資治通鑒》里也有“經師易遇,人師難遭”的說法。可見,教師職業在古今中外都是崇高的,值得敬仰的。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必備的條件。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建立在親情和血緣關系上的愛,因而沒有私利并且超凡脫俗。關愛學生,可以和諧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宋朝著名的“蘇湖教法”中,人稱安定先生的胡瑗就非常愛護學生。《宋史胡瑗傳》上說:“瑗教人有法,……視諸生為其子弟,諸生亦信愛其如父兄。”,關愛學生就要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做到有教無類。公平對待才能得到認同和服從,厚此薄彼只能帶來逆反和抵觸。臺灣學者高振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關愛學生還表現在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上,所謂“教不嚴,師之惰。”要做到嚴之有愛,嚴之有情,嚴之有度,嚴之有恒,才是負責任的教師。心理學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老師喜歡和鼓勵的學生,往往進步明顯,老師漠視甚至是歧視的學生,往往自暴自棄。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問題學生”是可以教好的。公平地接受教育是學生的合法權益,依法管理教學是學校的合法權益,這些都是我們要尊重的。

三、教書育人

教書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育人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唐朝韓愈所謂“傳道、授業、解惑”,既表明了教書和育人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又強調了育人在教學中的優先位置。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可見,教書是目的,育人是根本。事實上,一些教師認為只要講好專業課就行了,教人做人是政治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這些認識和做法是片面的、錯誤的。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2011年,浙江大學設立了“浙江大學心平獎教金基金”,目的就是“為了表彰功底扎實、業務精湛、教學效果突出、關愛學生成長的優秀教師”。

查看全文

高三年級教師師德規范準則

高三年級教師師德規范準則

為了增強高三年級的集體凝聚力,在我年級中營造一種坦誠相見,真誠待人,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情如兄弟姐妹的和諧氣氛,形成一個無私奉獻,忘我工作,協調和諧的教師群體,本屆高三老師須遵守以下行為準則:

(1)講政治、講理想、忠于職守、不謀私利,有奉獻精神。在工作上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

(2)關心他人、助人為樂、團結協作、謙虛謹慎。在工作上熱情待人,善于尊重人、關心人、體貼人、理解人、幫助人,替人排憂解難,具有高度的團隊協作精神。

(3)與同事互相信賴,真心直爽,有高度的自制力。不在背后議論他人,如有意見可向對方當面坦然提出或通過級長出面協調;當學生反映其他老師的情況時,不輕易表態附和,以免對其他老師造成不利的影響。真正做到不利于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團結的事不做。

(4)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寬容大度。在工作中行為正派,不嫉賢妒能,不因道聽途說而嫉恨他人,不存在報復的陰暗心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