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環境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06:27: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審計環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審計環境

環境審計研究報告

環境保護是人類為了保護其賴以生存的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有意識活動。國際社會將環境問題與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并列為世界性三大事關可持續發展的問題。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會議討論并通過了《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和《21世紀議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我國的李鵬總理親自率團出席會議,并莊嚴承諾中國政府將認真履行會議所通過的各項文件,此后不到兩年,我國就編制完成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制定和實施國家級21世紀議程的國家。同志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上指出:“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循環。”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核心是發展,要求在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與世界上極大多數國家一樣,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在堅持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工作中既有寶貴的經驗,也有沉痛的教訓。由于這些沉痛的教訓,各國越來越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尤其是近10年來,世界上許多國家在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工作中,重視審計獨立監督、評價職能的參與,尤其是國家審計職能參與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工作。許多國家已成功地制訂了相關的環境審計的法律、法規和審計規范,建立了相應的環境審計部門,培養了許多專職環境審計人員,環境審計已成為當前許多國家共同關注并全力予以實施的一項嶄新的工作。

1995年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召開以環境審計為主題的第十五屆大會,大會發表的《開羅宣言》明確指出:“鑒于有關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問題和重要性,國際審計組織鼓勵各最高審計機關在行使審計職責時,對環境問題進行考慮”。作為一個最高國際審計機關組織,它所倡導和鼓勵的審計方向必然是世界各國審計機關關注的重要領域,必然對各國的審計工作起著有效的指導作用。

我國的環境審計才剛剛起步,涉及的領域還基本在對環保資金的審計評價上,而這與當今國際環境審計的發展狀況相比是遠遠落后了;我國的環境法規還不夠完善,環境審計的規范幾乎是一片空白;開展環境審計賴以存在的人們的環境意識還比較薄弱。本課題的研究,旨在通過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和實踐經驗,對我國的環境審計在理論和實踐上作一些前瞻性的初步探索,借以推動我國環境審計的立法、制定環境審計的規范、豐富我國環境審計實踐的各項工作的開展。

一、環境審計的定義、意義和目標

㈠環境審計的定義

查看全文

審計信息環境控制思考

進入21世紀,由現代信息技術所引發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沖擊著我們傳統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滲透到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信息技術在全社會的迅速普及,不但對會計的理論和實務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樣也極大地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環境,信息化促使企業的組織形式、管理體制、控制要點等等發生重大的變化。面對變化,只有正確應對,才能適用新形勢下內部審計任務的需要。

一、信息化環境下實行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環境下電腦操作無形化和存儲介質無紙化

信息化環境中,人員之間的聯系部分地轉變為人與計算機的聯系,操作員身份的識別及授權控制等都有別于手工信息系統,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中易于辨認的審計線索如筆跡、印章等在電算化環境下已無處可尋。此外,手工環境下,記錄在憑證、賬簿、報表等紙介質上的會計記錄其勾稽關系較為明確,而在電算化環境下,由于會計記錄被存儲在磁盤、軟盤等磁介質上,不宜實施簽字、蓋章等手段,而且磁介質很容易被改動,于是,數據的可靠性、原有紙制審計證據的減少、內部控制體系(會計處理及業務處理流程)的變化成為內部審計必須面對的問題,如何防止數據被非法修改及如何盡可能避免利用計算機進行犯罪是電算化內部控制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信息化環境下內部稽核機制削弱

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中,每一筆經濟業務的處理都需要經過多重手續,嚴格遵循有關的制約監督機制進行操作,形成嚴密的內部牽制制度,在相互牽制、相互核對、檢查監督等重要措施的實施過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傳輸和校驗等工作。實行電算化后,許多業務處理程序被大大簡化,大部分處理由計算機完成,一些內部牽制措施無法執行,會計人員無法直接參與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審查、稽核機制被削弱。

查看全文

環境績效審計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概述了環境績效審計的定義和必要性,從環境績效審計方法研究的現狀入手,總結了我國環境績效審計方法的特點和不足,指明了該研究的發展力向。

[關鍵詞]環境績效審計解決策略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日漸成為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識,強化環境管理已經成為各國發展經濟進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作為環境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環境審計也被提上日程,而環境績效審計作為環境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來越受到關注。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審計力量集中在了環境財務審計和環境合規性審計上,而環境績效審計開展的比較少,忽視了對環保項目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評價。為了今后更好的開展環境績效審計,必須不斷總結環境績效審計一實踐經驗,努力創新環境績效審計技術與方法。

一、環境績效審計的定義和必要性

環境績效審計方法是指為了達到環境績效審計的目的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手段。它是由相互聯系的一系列方法組成的,包括常規環境績效審計方法和特有環境績效審計方法。環境績效審計方法與環境績效審計質量密切相關,是決定環境績效審計質量的關鍵。因此,全面正確掌握運用環境績效審計方法,對于保證環境績效審計質量,搞好環境績效審計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研究環境績效審計方法有其必要性。

1.開展環境績效審計是環境管理的需要

查看全文

會計環境審計探討論文

一、環境會計、環境信息披露及其重要意義

(一)環境會計與環境信息披露

在我國學術界,尚沒有關于環境會計的權威定義。各專家學者所探討的環境會計,多是針對國外的情況進行介紹和評論。但是,國外對環境會計的看法也不夠統一,從筆者掌握的外文資料來看,國外將利用貨幣工具對環境問題進行管理的范疇都統稱為環境會計,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宏觀環境會計主要著眼于國民經濟中與自然資源和環境有關的內容,是運用物理和貨幣單位對國家自然資源(包括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的消耗進行的計量;因此,也常被稱為“自然資源會計”。微觀的環境會計主要反映環境問題對組織財務業績的影響以及組織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一般分為環境差別會計和生態會計兩大類。其中,環境差別會計事實上是傳統會計中處理環境問題的部分,它以貨幣為單位計量環境問題對公司帶來的財務影響;生態會計則是環境會計在傳統會計領域之外的新發展,它以物理單位(例如千克、焦耳等)計量公司對環境造成的生態影響,并進一步劃分為內部生態會計、外部生態會計和其他生態會計三個分支。就此而論,國外的環境會計實際上是一種把生態效應、資源資產、企業環境補償及其相關財務處理等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綜合體系,與我們一般稱謂的財務會計大相徑庭。

環境信息披露應當是環境會計的主要表現形式。具體來說,我國現階段的環境信息披露主要在于各企業的范圍內,主要是針對企業的環境狀況而披露的治理環境的費用、由于環境因素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以及“綠色產品”和“綠色經營”帶來的收益等。由于這樣的信息一般是用企業的財務數據來表示的,所以也常被稱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二)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現狀

應當說,我國的環境會計信息有很多屬于宏觀性的,比如,國家對維護生態平衡已經有了很大的投入,這些投資帶來的效果怎樣呢?就我國現階段的管理水平,還很難直接回答這樣的問題。可是,在企業范圍就不一樣了,企業對自身因治理環境的耗費和收益各是多少?對現在和將來的影響怎樣?與國家的環境保護法規又有多大的差距?應當是了如指掌的。因此,我國現階段的企業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對外披露與環境有關的財務信息。

查看全文

內部審計環境之SWOT分析

一、內部審計及其環境概述

我國內部審計制度于1983年開始建立,至今已經歷了30余年的發展歷程。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及美國發生安然、世通會計造假案件以來,我國更加關注與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建設。中國也開始更多地借鑒和采用IIA(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關于內部審計的定義,也對我國的內部審計定義以及具體實施進行了一些修訂,希望可以更好地促進我國內部審計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

二、內部審計環境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種綜合考慮組織內部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以及外部環境的機遇(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對其進行系統評價從而選擇適當戰略的方法。在本文中,對我國內部審計環境的SWOT分析就是對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環境因素變化的國內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以及國際大的背景中遇到的機遇(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等各方面內容進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一)內部審計環境之優勢分析。內部審計是公司治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對公司治理起著重要作用。內審部門能夠及時獲得企業生產經營與內部管理的最新資料,洞悉企業內部所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是企業內部的免疫系統。鑒于企業內部審計的重大功能,2003審計署修訂了與新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揭示著我國的內部審計從國家審計的輔助地位變為獨立行使監督職能的,真正意義上的內部審計。經過30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的內部審計工作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國關于內部審計準則與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完善。具體而言,在1983年至今,我國內部審計法律法規體系和審計準則的不斷完善,使內部審計對日益變化的經濟形勢和政府及企業的需求等宏觀環境的變化也具備了更強的適應性。(二)內部審計環境之劣勢分析。我國的企業內部審計審設立在企業內部,獨立性較差,尤其當內部審計直接隸屬于管理層(CEO)的領導之下,審計獨立性更差,導致內部審計結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較低。同時,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較不完善,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與審計技術手段較國外相對落后,內部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也不夠強,導致了我國內部審計的質量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三)內部審計環境之機遇分析。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騰飛,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發揮的作用得到更多體現,內部審計也將越來越得到政府和企業的重視。另外,我國政府也在大力加強“陽光政府”、“權力在陽光下”工程的建設,使得我國政府工作透明度的提高和加強了社會公眾對審計的認同也為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機遇。信息技術的發展,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我國內部審計在審計技術與手段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為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機遇”。(四)內部審計環境之威脅分析。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其在給內部審計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威脅。具體而言,信息技術提高了審計效率,但與此同時內部審計的風險也大大增加了,信息化技術的提高給內部審計信息安全帶來了威脅,突發狀況的出現和外部環境變化的干擾也很容易給審計工作造成困難。“網絡黑客”正是信息技術帶來的顯著地威脅的代表。因此,我國在推動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同時,要時時刻刻提防信息技術給我國內部審計帶來的威脅。信息化程度提高,也一定程度上,實現人工智能,削減了內部審計人員的崗位需求。除此之外,內部審計還存在一大威脅,即內部審計外包。國內的學者李益求(2015)認為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內部審計活動對企業治理績效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孫凌云(2010)認為內審外包對于強化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的發揮具有積極作用;蔣國發(2004)認為企業內部審計外包的優勢在于獲得先進審計技術及優質服務、降低運營成本、降低成本、提高委托效益。這些研究支持了內部審計外包,進一步的推動了我國的上市公司和一部分中小公司也開始了內部審計外包。內部審計外包,將會威脅著企業內部審計崗位的存在和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也會威脅著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

三、研究結論

根據上文,我們運用SWOT分析法對我國內部審計環境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我們認為,我國內部審計環境的面臨的優勢大于劣勢,機遇大于挑戰。因此,我國應正確對待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遇(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爭取化劣勢為優勢,化威脅為挑戰,使得我國內部審計得到健康發展。具體而言:(一)面對優勢,我們應該采取增長型戰略,充分利用機遇,大力發展內部審計,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國際趨同道路。(二)面對劣勢,我們要冷靜分析不足,取長補短,集思廣益,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內部審計建設的積極經驗,來發展我國的內部審計。(三)面對機遇,積極把握機遇,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機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法律法規的健全,大力發展我國內部審計。(四)面對威脅,積極應對,不能消極逃避。采取技術安全措施,充分應對網絡信息安全威脅。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技能,使得我們內部審計人員是高質量、高能力的內部審計人員,使得信息化無法替代我們的工作。展望未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內部審計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但是,我們堅信,只要把握內部審計環境現狀,抓住機遇順應形勢進行調整,我國的內部審計就一定可以應對形勢的變化,蓬勃發展。

查看全文

環境績效審計實證分析

摘要:采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以H省的13家代表性的制造業企業為樣本決策單元,采用營業成本、氮氧化物、固定資產凈額為投入指標,以營業收入為產出指標,分別對2019年的綜合效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進行分析,并對無效DEA的技術效率(環境績效)和規模效率進行評價,綜合分析得出H省相關環境績效水平較優,但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關鍵詞:環境績效;審計模型;審計實證;建議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因此,從《2003年中國統計年鑒》中首次公開披露環境保護模塊開始,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至2020年為止已經達到7296.41億元,相當于2003年環境污染投資額的4.48倍。近十年來,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斷加大,從2011年的4557.2億元發展到2020年的6842.15億元,城鎮人民在享受快速發展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不忘維護生態環境。隨著巨大的環保投入,環境審計也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體現在環境合理性審計,更體現在對于環境財務的審計以及環境績效的審計方面。雖然我國的環境績效審計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但相對于國外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仍有差距,對企業環境績效評價的研究涉獵相對較少,對于環境績效評價的標準也大有不同。本文通過對環境績效審計模型的構建以及實際應用研究,期望幫助企業進一步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增強資源利用效率,為環保事業助力。

一、企業環境績效審計模型構建

(一)企業環境績效審計模型構建思路

由于我國企業環境績效審計的實施時間尚短,對于審計指標和審計模型的使用也各有不一,因此,作者選用多種審計模型中較為成熟的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DEA模型進行檢測。DEA模型分為兩種,一種為CCR模型,適用于生產技術規模報酬不變,而本文研究的環境績效審計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之上的企業,規模報酬率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采用BCC模型。BCC模型是對CCR的基礎上增加了線性約束條件,即Σnj=1λj=1(λ≥0),目的是讓投影點的生產規模與被評價的DMU在同一水平上。假設有n個決策單元,其中有m種投入指標,標記為xi(i=1,2,…,m),投入權重為vi(i=1,2,…,m),有q個產出指標,標記為yr(r=1,2,…,q),產出權重為μr(r=1,2,…,q)。BCC模型的表達式如下:DEA作為傳統的績效審計模型,能夠很好地求出綜合效率和技術效率值。所謂的DEA有效,是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同時達到有效。它們的關系為:綜合效率=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當綜合效率等于1時,說明該決策單元DEA有效,沒有資源浪費,如果綜合效率小于1,則表明非DEA有效,即規模效率或者技術效率沒有達到最優。

查看全文

環境審計研究論文

[摘要]環境審計是一個審計新領域,也是目前審計探討的熱點。目前,我國的政府環境審計主要集中在生態(生活)建設審計和環境污染治理審計兩個方面。雖然我國的環境審計工作已初顯成效,但從理論研究到審計實踐的各個方面尚存在大量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和解決。

[關鍵詞]環境保護;環境資金;環境審計

越來越多的事實警示著我們:我國環境形勢非常嚴峻,環境保護工作刻不容緩。隨著當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深入,環境保護工作日益受到中央及各級政府的重視。2005年12月3日,國務院正式了具有重要標志性意義的《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這成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指南。在此旗幟的號召下,國家投入環保的資金也將逐年增加。但與嚴峻的環境形勢和艱巨的環保任務相比,環保投資依然不足,并且限于財力,這種局面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的改善。近年來,能否在全社會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環境審計工作,已經變得至關重要。

一、開展環境審計的必要性

當今人們已經深深地認識到“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正在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但又不對滿足后代人需求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環境審計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其一,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以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以實現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而環境管理是由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具體承擔的,它們履行環境管理責任的情況如何,需要審計部門來鑒證。可見,作為社會控制機構之一的審計,是在更高一個層次上承擔著環境管理工作,是對環境法規的遵循和環境管理系統運行的充分有效性進行評價的一種方式,最終目標是促進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二,我國政府準備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建立一個綜合考慮資源環境價值的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比較明確地衡量環境作為自然資本的來源,以及作為人類活動承載體的重大作用。我們通過環境審計,可以明確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的環境管理責任的履行情況,找出差距,采取改進措施,從而促進環境的持續改善,保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就我國的環境保護現狀而言,開展、加強乃至強化環境審計是很有必要的。簡單的道理為:既然有了相關的制約法規,就一定要有必要的監督,否則再好的法規、制度也將失去作用。但是,社會上對環境保護工作負有責任的機構很多(如環保局、衛生管理、城市規劃管理、建筑部門等),在這些機構中,除環保局的工作較為專一之外,其他部門的管理都有其特定內容。在這種縱橫交錯的機制下,如果緊緊抓住與環境保護有關的財政資金投入與預期效益,緊緊抓住企業與環境保護有關的財務收支事項,由有綜合性監督(或者是專門監督)職能的審計機構來擔此重任是最為合適的。

查看全文

環境效益審計技術方法初探

環境效益審計的技術方法包括環境信息收集技術方法和環境效益分析評價技術方法。前者用于發現事實、收集數據、核實有關說法、測試相關程序,后者用于將環境損失或環境效益貨幣化,以經濟評價反映項目建設的社會經濟環境影響。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環境信息收集技術

環境效益審計的信息收集技術沿用了一部分傳統財務審計的方法,比如審閱法、核對法、函詢法、觀察法、盤點法等,但也有其自身獨特的方法,主要有:

實地觀察。對整個被審計單位的工作布局情況加以觀察,了解經營管理的全過程,看其工作功能的發揮,并獲得對組織的整體印象;對環境進行實地觀察,取得環境治理狀況的直觀印象;對于項目、工作現場進行實地觀察,可以了解環境保護項目的運作過程。

面談。向有關人員分別提問并獲得回答,采用口頭詢問同時做文字記錄的方式。被詢問者可以是被審計單位的高級主管、一般管理人員、當事人,也可以是有關外部人員包括某方面的專家等。通過與對方的交流了解不同觀點、發現線索,但審計人員對所提供的信息應保持客觀評價。

問卷調查。當需要向很多單位和人員了解相同或相近的問題時,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關鍵環節:一是設計一整套科學合理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非常明確,切忌模棱兩可或帶有某種誘導性;二是保證調查對象對有關問題有清楚的了解;三是要求問卷發送渠道的順暢。

查看全文

環境審計必要性論文

[摘要]環境審計是一個審計新領域,也是目前審計探討的熱點。目前,我國的政府環境審計主要集中在生態(生活)建設審計和環境污染治理審計兩個方面。雖然我國的環境審計工作已初顯成效,但從理論研究到審計實踐的各個方面尚存在大量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和解決。

[關鍵詞]環境保護;環境資金;環境審計

越來越多的事實警示著我們:我國環境形勢非常嚴峻,環境保護工作刻不容緩。隨著當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深入,環境保護工作日益受到中央及各級政府的重視。2005年12月3日,國務院正式了具有重要標志性意義的《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這成為我們在新形勢下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指南。在此旗幟的號召下,國家投入環保的資金也將逐年增加。但與嚴峻的環境形勢和艱巨的環保任務相比,環保投資依然不足,并且限于財力,這種局面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不會有根本性的改善。近年來,能否在全社會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環境審計工作,已經變得至關重要。

一、開展環境審計的必要性

當今人們已經深深地認識到“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正在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但又不對滿足后代人需求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環境審計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其一,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以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以實現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而環境管理是由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具體承擔的,它們履行環境管理責任的情況如何,需要審計部門來鑒證。可見,作為社會控制機構之一的審計,是在更高一個層次上承擔著環境管理工作,是對環境法規的遵循和環境管理系統運行的充分有效性進行評價的一種方式,最終目標是促進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二,我國政府準備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建立一個綜合考慮資源環境價值的新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比較明確地衡量環境作為自然資本的來源,以及作為人類活動承載體的重大作用。我們通過環境審計,可以明確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的環境管理責任的履行情況,找出差距,采取改進措施,從而促進環境的持續改善,保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就我國的環境保護現狀而言,開展、加強乃至強化環境審計是很有必要的。簡單的道理為:既然有了相關的制約法規,就一定要有必要的監督,否則再好的法規、制度也將失去作用。但是,社會上對環境保護工作負有責任的機構很多(如環保局、衛生管理、城市規劃管理、建筑部門等),在這些機構中,除環保局的工作較為專一之外,其他部門的管理都有其特定內容。在這種縱橫交錯的機制下,如果緊緊抓住與環境保護有關的財政資金投入與預期效益,緊緊抓住企業與環境保護有關的財務收支事項,由有綜合性監督(或者是專門監督)職能的審計機構來擔此重任是最為合適的。

查看全文

審計環境的信譽現狀管理

摘要:分析了我國審計環境的現狀,剖析了我國審計環境中存在的掛靠制遺留、社會對審計認識不足、社會審計信譽危機、審計隊伍人才缺乏、會計環境現狀不夠理想等問題,提出必須加強行業監管,完善執業規范體系,凈化會計行為環境,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繼續推進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設立審計委員會,實行永續聘任制和加強人才培養,從而優化我國的審計環境。

關鍵詞:中國;審計環境;審計信譽;審計質量

審計環境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與審計活動相關的一切外部事物及其活動的總和,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科學文化以及社會環境的諸多方面。[1]審計環境不僅是審計產生的土壤,也是審計發展的保證條件。審計環境既是審計存在和發展的空間,又是審計賴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它是現代審計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研究如何改善審計環境因素來加強我國的審計建設,關系到審計職能能否實現,關系到審計質量,關系到審計事業的興衰。

一、我國審計環境現狀分析

審計環境可分為審計外部環境和審計內部環境。審計外部環境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管理環境、社會環境等;審計內部環境包括控制環境、人際環境、技能環境、客觀環境等。審計內環境決定著審計的本質,進而決定了審計的職能,進一步決定著審計的程序和方法。審計外環境則決定著審計動因,進而決定著審計目標。

我國的獨立審計從1980年恢復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20多年來,隨著審計法制環境的逐步完善,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制度的實行,獨立審計職業規范體系的初步建立,會計師事務所的日益發展,獨立審計業務的不斷擴大,獨立審計的地位和信譽正逐步提高,審計的法律和社會環境逐步建立,一個高素質的注冊會計師隊伍也正在形成。然而,我們也看到審計環境在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嚴重,近幾年相繼發生一系列的審計失敗案,使審計職業界的公信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我國審計環境總體現狀并不令人樂觀。[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