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21:00: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態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透析生態學的科學內涵
摘要:本文闡述了生態園林的概念、科學內涵、生態園林主要功能及生態學原理在生態園林中的應用。
關鍵詞:生態園林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物種多樣性
一生態園林的概念與科學內涵
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如互惠共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競爭,化學互感作用等)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空間、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環境的危機,這一嚴峻的現實,迫使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仿造自然環境,以謀求優良的生存環境,把園林綠化作為主要手段,因勢利導地利用對城市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從整治國土,促進生態平衡的高度全面綠化人類的生存環境,將園林綠化事業推向生態園林的新階段?!?〕
生態園林的科學內涵在于:①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②充分利用綠色植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化率,調節小氣候,吸收環境中的有毒有害氣體,衰減噪聲,調節生態平衡;③美化景觀、在綠色環境中提高藝術水平,提高游覽觀賞價值,提高社會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養功能,為人們提供更高層次的文化、游憩、娛樂需要和人們生存發展的綠色生態環境。
二生態園林的主要功能
透析生態學的科學含義
一生態園林的概念與科學內涵
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如互惠共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競爭,化學互感作用等)所建設的園林綠地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態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空氣,土地空間、養分、水分等,構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最高層次的體現,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給人類帶來了生存環境的危機,這一嚴峻的現實,迫使人們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仿造自然環境,以謀求優良的生存環境,把園林綠化作為主要手段,因勢利導地利用對城市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從整治國土,促進生態平衡的高度全面綠化人類的生存環境,將園林綠化事業推向生態園林的新階段。
生態園林的科學內涵在于:①依靠科學的配置,建立具備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的人工植物群落,為人們提供一個賴以生存的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活環境;②充分利用綠色植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轉化率,調節小氣候,吸收環境中的有毒有害氣體,衰減噪聲,調節生態平衡;③美化景觀、在綠色環境中提高藝術水平,提高游覽觀賞價值,提高社會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養功能,為人們提供更高層次的文化、游憩、娛樂需要和人們生存發展的綠色生態環境。
二生態園林的主要功能
生態園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講,主要體現在調節小氣候,改善環境質量和美化景觀方面。
(一)調節小氣候
出版生態學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健康的出版生態對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分析出版生態入手,提出了出版生態學的概念,認為出版生態學就是研究出版媒介與其環境,以及互為環境的出版媒介之間相互作用規律和機理的科學。探討了出版生態學的相關學科和分支學科,以及出版生態學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出版生態學應當從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層次研究出版生態規律,而以出版生態系統為研究重點,探索優化出版生態系統、保護出版生態平衡、保證出版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摘要題】出版業
【關鍵詞】出版生態/出版種群/出版群落/出版生態系統/出版生態學
【正文】
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后,我國出版業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期。各種形式的出版物的品種、數量增長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在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出版界喊出了“狼來了”。“做大做強”似乎成了迎接挑戰的必然選擇,出版集團、報業集團、傳媒集團紛紛組建起來,各出版媒介也紛紛擴大規模。由于出版業的高利潤的誘惑,各路資金也對介入出版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2003年我國出版圖書190391種,總印數66.7億冊;期刊9074種,總印數4287萬冊;報紙2119種,總印數383.12億份;錄音制品1333種,出版數量2.2億盒(張);錄像制品14891種,出版數量3.54億盒(張);電子出版物4961種,9320.89萬張。[1](P1-9)我國已成為出版大國。
但出版大國并不意味著出版強國。在繁榮之下,我國出版界也還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1)體制和機制的問題。新聞出版的審批制和出版資源的配置仍然是計劃體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形勢。不少出版媒介內部機制僵化,壓制了人才的創造性和活力。2)粗放型掠奪式經營,使得出版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低層次、低水平重復出版嚴重地浪費了出版資源。3)品種結構不合理,出版規模擴張過快,致使品種增加,印數下降,效益低下。4)市場不規范。出版物市場的區域割據和地區壟斷現象仍然存在;行業內誠信意識薄弱,回款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出版媒介;假冒偽劣泛濫、盜版猖獗。5)出版媒介的違紀現象時有發生,如嚴重違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宣傳紀律,有的出版媒介甚至出賣書號、刊號。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地破壞了出版生態,也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日本出版的“大崩潰”[2]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不能正視并解決這些問題,那么我國出版的“大崩潰”恐怕就為時不遠了。
傳播生態學的生存措施
作者:毛羽單位:四川理工學院藝術學院
一、傳播生態學的理論內涵
1.傳播生態學理論中對傳播生態環境的解析
傳播生態學的發展和研究起源于北美洲,其中主要是學者Nile—Bosoms提出的“媒介生態學”和傳播生態學的主要理論。當前我國對傳播生態學的界定普遍認為:傳播的生態環境是在某一個特殊時期,整個媒介的組成部分之間、媒介相互之間、媒介和存在的外部環境之間,各自聯系、相互制約,從而實現的一個相對平衡狀態的結構。這種結構涵蓋政治法律環境、經濟情況等多種外界因素。傳播生態這一行為的完成,是協調受眾、各種媒介、經濟形勢、社會區域這一復雜系統,從而實現的較為穩定的變化過程。傳播生態學除了借鑒生物領域的生態學含義之外,引申為一個系統的含義。傳播生態學包含媒介、經濟條件、社會狀況等復雜的傳播生態要素,強調的是這些要素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及系統的生態平衡,即怎樣實現這些要素的協調發展、共同演化,傳播生態學更重要的是強調可持續發展。
2.傳播生態學對傳播介質之間的互動和平衡機制的解析
在傳播《生態學》一書中,對文化并不是全部由信息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范式決定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解釋,但是文化卻是通過這一因素更好地運行的,并且看起來是合理的、能夠理解的經驗和此類范式有著密切的聯系。電子傳播的文化愈來愈展現出其成為后工業化時代的一種文化。按照這一個理論,大眾傳播媒體,尤其是擁有高素質的現代化的大眾傳播媒介之一的電視在新時期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邵培仁是國內傳播生態學較早的研究者,他在《傳播生態規律與媒介生存策略》以及《論媒介生態的五大觀念》中,對我國的傳播生態學進行了研究。他認為,我國目前關于傳播生態學的定位實際上放在了“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的研究區域進行”。傳播生態學的主要任務是發現和保持傳播媒體、受眾之間的生態平衡,控制好傳播的內外因素,尋求更好的保持傳播生態環境平衡的途徑,使傳播生態學成為我國社會文化發展進步的力量。
當代生態學與馬克思主義——兼評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正文】
分類號:X1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5218(2000)-05-0114-05
20世紀中葉以來,伴隨著自然科學的巨大成就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控制自然的能力空前強大。然而,當人類沉浸于控制自然的喜悅中時,自然也偷偷向人類伸出了報復的武器:資源匱乏,生態失衡,環境污染。由此引發了60年代以來西方影響廣泛的生態哲學。作為一種自然的哲學視角,它要求限制工具理性的膨脹,控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科技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從而建立一種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價值觀。在實踐上,生態哲學直接介入西方社會政治生活,并突發為一種激進的社會改革要求,形成所謂的綠色革命理論流派。在哲學理論上,生態哲學看到了人類主體在發展生產力以改造自然中的一種功能性畸變。70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介入了這場關系人類生存的重大生態革命,并把生態問題與對資本主義社會批判聯系起來,創立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它對馬克思主義歷史觀邏輯進行責難。他們認為:第一,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導致了生態危機;第二,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在于一種意識形態。最終他們得出馬克思的理論“就不得不進行修正和補充”的結論。[1](76)本文立足于對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評介的基礎上,揭示出其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的本質區別,進而探索一條符合馬克思主義歷史辯證法邏輯的生態主義道路。
一
生態學這一概念自德國科學家恩斯特·??藸?886年首創以來,迄今已一個世紀。其實,生態科學在19世紀主要是被理解為非人自然存在之間的生態依存關系,而其作為當代自然科學的一個新的整體學科卻是在本世紀60年代才突現出來的,并被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視角來闡釋,而且不是從原來的對象性意義,而是從生態整體意義上。從語言發生學的角度看,生態學一詞是從希臘OLKOS派生而來的,它是家園的意思。生態學的“家”是指自然界,這里有一個隱喻,我們將自己整以生存的家當作了征服和奴役的對象。自然與人作為一個整體的生態結構,這個生態總體正是由于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構成的,因此,當這個系統的任何部分受到損害,生態總體便會發生內部失調。因而,生態學要求阻止現代工業社會發展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性關系,阻止污染毒化生物圈,反對核技術而發展那種促進與環境相互依賴的“適當技術”,發展良性的再生性生產,以根本保護人類的生存。主張生態革命的綠黨聲稱,他們主要是“發展一種既不同于共產主義,亦有別于資本主義的新的社會和經濟制度”(所謂第三條道路)。他們提出“恢復生態平衡,實現上公正,實行基層民主和采用非暴力”,反對強權政治,實現各國緩和,主張根本消除生化武器,最終建立一個以“生態平衡”為基礎的社會制度。
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契合了這種生態主張,并折服了其中蘊涵的“綠色政治”所顯現的有著巨大潛力的反對現存社會改革要求的新的趨向。他們把生態學與馬克思主義結合以作為對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動因理論分析,從而得出,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最終可以克服資本主義的生態危機,并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的穩態經濟。本文將以萊斯的《自然的控制》為代表,來評述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行政生態學與生態行政學的比較
當前,我們面臨很多生態問題,比如霧霾問題、水污染問題等,社會公眾和各界政府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各界政府逐漸將生態學與行政學聯系起來,開始將生態學的思維和觀點運用到政府的行政管理過程中,于是行政生態學和生態行政學相繼應運而生。
一、行政生態學與生態行政學的產生
行政生態學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高斯于1947年發表的文章《政府生態學》中正式提出“在行政領域進行生態學研究的訴求”,強調了外部生態因素對行政管理的重要指導意義。美國弗雷得•里格斯于1961年正式發表了《行政生態學》,他正式將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到行政問題的研究當中,使得行政生態學真正演變成為一門系統性學科。然而,生態行政學的產生則是順應了歷史和環境的發展。20世紀中葉,由于生態危機日益嚴峻,世界各國政府逐漸開始重視生態環境問題,作為一門擁有交叉性和邊緣性的學科,生態行政學因此而逐漸產生。
二、行政生態學和生態行政學的比較
隨著行政生態學和生態行政學的相繼產生,學術界對二者的探索和爭議也越來越多。行政生態學和生態行政學,雖然二者只是在名稱上存在語序顛倒,但是,實際上,二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和差異。
(一)內涵不同。關于行政生態學的內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王滬寧認為,行政生態學是一種透過生態學的視角去研究一種生命主體與其外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的理論和方法。簡而言之,就是運用生態學的研究方法來模擬行政系統的運行環境,研究行政系統與其環境的一種理論方法。這個理論認為行政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既不能離開自然環境,也不能離開社會環境。它更加強調環境對行政系統運行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由此可見,行政生態學的內涵是指一種有關行政系統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的研究。它的實質是對生態學的概念和方法的一種借鑒和運用。關于生態行政學的內涵,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界定。高小平認為,生態行政學是一門在生態學科學的前提下,行政主體為了緩解生態環境問題所引發的人類生存危機問題而研究如何開展行政行為的科學。生態行政學的研究目的在于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緩解生態破壞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在生態行政學中,并不存在對生態學概念和方法的借鑒和運用,生態行政學更強調的是追求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
新時期高校生態學教學研究
本文作者:喬衛芳聶小軍工作單位:河南理工大學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
景觀生態學的課程特點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景觀生態學是現代生態學中內容最豐富、發展最快、影響最廣泛的學科之一。它將生態學中結構和功能的關系研究與地理學中人地相互作用的研究融為一體,把區域和生態系統研究連接起來,運用地學和生態學的基本方法,并結合現代信息技術,以景觀為研究對象,探討物質流、物種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地球表層的遷移與轉換,研究景觀空間格局與生態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景觀生態學充分體現了當前環境保護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時代主旋律,是認識和解決人類面臨的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的有效途徑,在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城鄉規劃與設計、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利用、景觀生態建設等方面具有廣闊前景。從目前景觀生態學的發展水平和研究現狀來看,景觀生態學課程具有整體觀和宏觀性強、交叉性和融合性強、實用性和實踐性強等特點。1.整體觀和宏觀性強景觀生態學重點研究宏觀尺度問題,更多通過分析景觀要素之間的空間關系和功能關系來研究景觀的整體屬性,在研究和解決宏觀綜合問題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景觀水平上可以將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進行綜合,以可持續的景觀空間格局研究為中心,探討人地關系及人類活動方式的調整,研究可持續的、宜人的、生態安全的景觀格局及其建設途徑,可為區域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2]2.交叉性和融合性強景觀生態學作為一門正在發展中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汲取了地理學、生態學及其他學科的現有理論,兼有生態學、地理學、環境科學、資源科學、規劃管理科學等許多現代大學科群系的多功能特點,同時還與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等現代地學信息技術緊密結合,交叉性和融合性非常強,適宜于組織和協調跨學科、多專業的區域生態綜合研究,[3]用以解決人們日益關注的人居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實際問題。3.實用性和實踐性強景觀生態學強調多尺度上空間格局和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以及斑塊動態的觀點,為解決實際的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一個更合理、更有效的概念構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4]同時,景觀生態學的研究關注現實問題,如優化景觀效果、規范人類活動、改善生存環境等,使景觀生態學成為解決當前諸多人們日益關注的社會、環境等問題的重要手段。[5]
景觀生態學的教學現狀
景觀生態學源于東歐而興于西歐北美,如今在德國、英國、波蘭、捷克、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高校中均廣泛設置了這門專業或課程,其教學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在景觀生態學的教學過程中德國比較強調學生的自學能力,除了講授基礎理論和方法,還會以練習與分組輔導課、課題作業、研討、實習等形式來培養學生對景觀生態問題的方法性認識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6]英國的大學多將景觀生態規劃作為一門專業,在教學上通常根據不同的學年分為建筑相關課程、園藝學、土壤學、生態學等,最后一年會進行大型項目的實習和論文寫作。美國大學景觀生態學課程的授課方式主要是教師講授與討論課相結合,同時開設大量的實踐作業和練習,而且討論成績、實踐成績和考試成績等都會計入到課程成績的綜合評定中。[7]我國的景觀生態學課程最先在林業院校開設,主要講授應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和資源保護等;隨后許多高校的地理系、生態系、環境系、城市規劃系、建筑學系及其相關專業都逐漸開設了景觀生態學課程。由于專業開設背景不一,再加上景觀生態學的多學科性,使得景觀生態學在各個專業中的定位非常模糊,許多院校都是在其專業的培養計劃中機械地加入景觀生態學課程,使得該課程與同專業中的其他課程聯系不大,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較差。另外,由于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同和教學資源有限,很多院校在景觀生態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根本沒有設置實踐教學教學環節,而是單純按照選定的教材進行課堂理論教學。以河南理工大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為例,由于缺乏必要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景觀生態學課程總學時(40個學時)全部安排為課堂理論教學,導致學生無法在實踐中學習目前景觀生態學中比較常用的野外定位觀測、遙感技術和模型模擬等方法,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與專業課結合較少。由于選用的教材是周志翔教授針對森林資源類本科專業教學編寫的,其教學內容和應用案例多是從林學專業角度談的,與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其他課程聯系較少,而且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二是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過程主要是采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理論教學,盡管有助于提高講課效率且使抽象的內容情景化,但是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對本科階段景觀生態學課程教學的建議
環境生態學與經濟學論文
1環境生態學的定義
生態學的一個分支便是環境生態學,同時環境生態學也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其主要研究的是在人為干擾下生態系統內部機制變化規律,以及其對于人類的影響,同時探索出恢復受損的生態系統對策,怎樣才能對生態系統進行重建和保護??偠灾?,其是一門解決目前環境問題的重要學科。
2在高職經濟學科教學中環境生態學思想應用缺少的原因
2.1在教學環節中缺少環境生態學思想
在教學環節中包括很多內容,例如:人才培養方案、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以及實踐教學等。對于人才培養方案,教育部沒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其必須要以培養專業經濟學人才為目標;目前在我國經濟學科教材建設中,缺少環境生態學思想,經濟學與生態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而對于這些矛盾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研究,這就導致教材缺少一定的復習和鞏固知識的環節;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的專業技能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在經濟教學中不能有效的融入生態學思想,同時生態學教師又沒有很好的經濟學知識;在實踐教學中,教育部門對其并不重視,從而使經濟生態學的實踐活動較少。盡管部分高校會組織一些環境保護社團,但是其并不受到學校的重視,所以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2.2“經濟人倫理”對教育的影響
農業生態學教學變革及實踐
作者:李翠蘭張晉京單位: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農業生態學是運用生態學及系統論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農業生物與其自然和社會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應用性科學。目前,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都開設了農業生態學課程,作為農學、生物、環境等專業的專業課或專業基礎課,農業生態學的飛速發展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如何提高農業生態學的授課質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教學方法是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學方法本身又是在改革中不斷發展變化的。在多年的農業生態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統的理論講授與事實舉例等教學方法,已越來越不能滿足21世紀大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為了適應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對農業生態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們以所講授的農業生態學課程為例,就如何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做了一些嘗試。
一、多媒體授課與板書授課相結合
教育部2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在教學活動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不斷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多媒體教學具有容量大、直觀性強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盡量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點,從而起到促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此,我們在授課過程中積極探索將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板書授課相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進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具體的做法包括:
1、制作并使用農業生態學多媒體課件從2002年起,我們收集了大量有關生態學的圖片、圖像等資料,先后獨立完成了農業經濟管理(30學時)、土地管理(54學時)、農業資源(40學時)、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38學時)等專業本科生授課所需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并從2003年開始進行多媒體與傳統板書授課相結合的教學。在多媒體幻燈片的制作上,以圖形、動畫和色彩的設計為主,文字部分則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以板書和講授為主而不是照著幻燈片去念,甚至對于概念和比較重要的文字敘述,也可以只在幻燈片上寫上這個概念的名稱和文字的標題,具體內容由老師講解學生記筆記,這樣避免了很多學生反映“多媒體上課記筆記時記不下來或記不全”的現象發生,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上課時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講授而不是忙著記筆記上。
2、收集生態學科教片,以開闊學生視野農業生態學本身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但由于學時、條件和經費的限制,學生往往不可能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獲得對基本理論的直觀認識。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我們充分利用生態學擁有一定數量教學資料片的有利條件,收集了一些與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的農業生態學科教片。我們發現,通過這些科教片與課堂講授相配合,可以形象化的聲像資料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于拓寬農業生態學教學視野、著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十分有效的,從而進一步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農業生態學課程最后一章主要是介紹中國的生態農業,單一的講授法不能給學以深刻的印象,為此我們選用了一些介紹中國生態農業典范的錄像片(如“春光永駐的土地”、“黃土高原的奇跡”等)穿插到教學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建筑學與生態學思索
作者:李延喜隋大權單位:哈爾濱大成營造咨詢有限公司哈爾濱市建筑設計院
前言
建筑生態學是運用生態手段著重研究建筑物對生物的體系以及生物對這種影響所產生的反應,而生態建筑學是主要運用建筑學手段著重研究如何將生態理念引入建筑的設計當中,因此兩者是有所不同的。這就是為什么建筑師往往重視生態建筑多于非建筑生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為了給人們構建一個舒適的環境,這也是學者們提出建筑生態和生態建筑的本質意義。既然如此,就要想出要生態建筑和建筑生態更好的結合的方法,筆者認為,一方面要建立一種評價、鑒定建筑的新規范,另一方面則是要在建筑院校中國開展生態學專業的研究。
1建立一種評價、鑒定建筑新規范
隨時時代的發展變化,建筑的風格和適用性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因此在人們的腦中早已形成評價一個建筑好壞的概念,這就是主要著眼于建筑的實用性、經濟性、獨創性和視覺效應。我們不得不承認,當我們欣賞一個建筑的時候,它是否美觀、獨特,是否具有高新的技藝在它的身上,是我們首要關心的,這就是為什么有些設計師只是著眼于建筑的外觀上,從而忽視了建筑會產生什么不好的效應。這樣有些建筑的風格規范就會被流傳下來,就像數學中的公式一樣,被建筑師們每每套用。因此會給今天的人類以很多的挑戰,以及留給人們錯綜復雜的問題去解決,這就同這種評價、鑒定建筑的傳統規范是有很大的聯系的。我們不得不承認生物學規律約束著人類的發展,人類是生物大家庭的一員,然而建筑是人類創造的,這里有人類的想法、意念,因此這建筑也使守著生物學規律的約束。我們不妨想想如果建筑違背生態學規律會發生什么?如果違背生態學規律就會失調,建筑的形式美是不復存在。因此一棟建筑的好壞要取決于很多的因素,如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整體與局部是否相協調等等,盡量增加局部的自然生態因素,并與特定的氣候及地理環境向適應,這樣才能有利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避免系統循環的梗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目前,建筑學的新時代到了,它正處于過去和未來的邊界線上,一項重大的突破正在等待著它。而這個突破卻需要一種與之相適應、向伴隨的評價、鑒定建筑的新規范;需要人們從新的視角去解讀建筑,這個視角是廣闊的,需要新的審美觀,確立比較客觀多樣性價值體系。擁有熟稔的建筑技藝和豐富的創造力,這對于一個建筑師是不夠的。新時代的建筑學發展還需要具有道義和責任感的人,是集技術、生態、人文等多種文化素養于一身的人。只有這樣,歷史才能翻篇,建筑的新規范才能孕育而生--即不僅著眼于建筑的有效性、經濟性、獨特性和視覺效應,要找出其副作用,即對生態、對社會可能產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