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生態學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9 10:15:00

導語:出版生態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出版生態學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健康的出版生態對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分析出版生態入手,提出了出版生態學的概念,認為出版生態學就是研究出版媒介與其環境,以及互為環境的出版媒介之間相互作用規律和機理的科學。探討了出版生態學的相關學科和分支學科,以及出版生態學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出版生態學應當從個體、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層次研究出版生態規律,而以出版生態系統為研究重點,探索優化出版生態系統、保護出版生態平衡、保證出版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摘要題】出版業

【關鍵詞】出版生態/出版種群/出版群落/出版生態系統/出版生態學

【正文】

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后,我國出版業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期。各種形式的出版物的品種、數量增長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在我國加入WTO之后,我國出版界喊出了“狼來了”。“做大做強”似乎成了迎接挑戰的必然選擇,出版集團、報業集團、傳媒集團紛紛組建起來,各出版媒介也紛紛擴大規模。由于出版業的高利潤的誘惑,各路資金也對介入出版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2003年我國出版圖書190391種,總印數66.7億冊;期刊9074種,總印數4287萬冊;報紙2119種,總印數383.12億份;錄音制品1333種,出版數量2.2億盒(張);錄像制品14891種,出版數量3.54億盒(張);電子出版物4961種,9320.89萬張。[1](P1-9)我國已成為出版大國。

但出版大國并不意味著出版強國。在繁榮之下,我國出版界也還存在著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1)體制和機制的問題。新聞出版的審批制和出版資源的配置仍然是計劃體制,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形勢。不少出版媒介內部機制僵化,壓制了人才的創造性和活力。2)粗放型掠奪式經營,使得出版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低層次、低水平重復出版嚴重地浪費了出版資源。3)品種結構不合理,出版規模擴張過快,致使品種增加,印數下降,效益低下。4)市場不規范。出版物市場的區域割據和地區壟斷現象仍然存在;行業內誠信意識薄弱,回款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出版媒介;假冒偽劣泛濫、盜版猖獗。5)出版媒介的違紀現象時有發生,如嚴重違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宣傳紀律,有的出版媒介甚至出賣書號、刊號。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地破壞了出版生態,也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日本出版的“大崩潰”[2]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不能正視并解決這些問題,那么我國出版的“大崩潰”恐怕就為時不遠了。

如果我們換一個視角,用生態學的原理來研究出版,也許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生態學所強調的整體觀、層次觀、系統觀和協同進化觀,對出版業的發展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生態學的方法與社會科學結合,已產生了許多邊緣學科,如文化生態學、知識生態學、信息生態學、媒介生態學等。[3-6]曾有人對出版生態問題作過一些討論[7-11],但尚未見對出版生態學做系統的、深層次的探討。本文試圖對出版生態學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作粗淺的探討。

一出版生態學的概念

生態學研究的是生命體即生物與環境以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出版媒介具有生命體的特征:出版媒介具有新陳代謝的功能,它不斷地進行著人員的更替,不斷地從外界獲得物質和能量,以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伴隨著新陳代謝的過程,出版媒介有誕生、成長、壯大、衰老、死亡或再生的過程。出版媒介在發展過程中,也在繼承(遺傳)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著創新(變異),從而使出版媒介的組織形式、出版物形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版媒介對外界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應,即根據社會和讀者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來確定自己的出版物的內容和形式,否則就會被淘汰。出版媒介也是在不斷進化的,從最初的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再到膠印;從單一的紙質出版物,到現在的包括紙質出版物、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在內的多種形式的出版物;從過去的手工作坊,到現在的跨國出版集團,這些都是出版媒介進化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把出版媒介看作生命體,從生態學的視角考察出版現象。

所謂出版生態就是出版媒介與影響出版媒介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因素相互關系的總和。它是出版媒介與其生存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出版生態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媒介環境,即互為環境的出版媒介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社會環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科技都影響著出版媒介的生存和發展。政治制度決定了出版政策和出版法律、法規,也決定著出版工作的性質。經濟的發展對出版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發展的機遇。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出版無不打著其文化的烙印,而文化的積累和傳播也離不開出版載體。教育的發展為出版提供了廣闊的市場,而為教育服務也是出版的一大職能。科技與出版更是密不可分,沒有文字、紙張和印刷術的發明,就不可能有出版,出版也承擔著和傳播科技成果的責任。

出版生態學就是研究出版媒介與出版媒介之間,以及出版媒介與社會環境之間相互作用規律和機理的科學。出版生態學是將生態學原理運用于出版學研究的結果。出版生態學是出版學的拓展,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開展出版生態學研究可以弄清出版媒介與影響出版媒介生存和發展的因素的相互關系,明確出版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及其進化規律,預測其發展趨勢,進而探索調節以至優化出版生態系統、保護出版生態平衡、保證出版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二出版生態學的相關學科和分支學科

出版生態學既不同于編輯出版應用學科,也不屬于生物學意義上的生態學。它所研究的既不是具體的編輯出版業務知識,也不是自然界的生態關系,而是出版媒介與影響其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因素之間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的生態關系。它研究的出版生態規律既不同于傳統出版學中一般的編輯出版工作規律,也不同于自然界的生態規律。因此出版生態學是出版學與生態學交叉而產生的一門邊緣學科,是對出版學研究領域的拓展。

作為出版學的拓展,它與傳統的出版學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所創新。“出版學是研究出版物、出版工作的性質、功能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其主要研究對象是圖書和期刊。[12](P14)出版學的研究成果為出版生態學研究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出版生態學不去研究具體的出版業務知識,而是以整體的、發展的、系統的眼光研究出版媒介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生態關系。它所研究的媒介涉及圖書、期刊、報紙、音像出版物、電子出版物、網絡出版物,但并不去研究某一具體形態的出版物的性質和功能,而是研究同種媒介之間與不同媒介之間的生態關系,及其在出版生態系統進化中的作用。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生物學分支學科,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13]出版生態學運用生態學的原理來研究出版學,因此出版生態學與生態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但出版生態學研究的是人類社會中的出版現象,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生態學作為一種方法論,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廣泛地向經濟、技術、政治、法律、社會、歷史、美學、倫理、哲學等眾多領域滲透,推動了許多新興學科的發展。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基本觀點和方法,為出版生態學的產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信息傳播行為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合性學科。[14]傳播是出版的重要功能之一,因此出版學與傳播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傳播學的研究方法對出版生態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傳播學研究的媒介范圍很廣,但側重于研究廣播、電視、報紙、網絡這樣的新聞媒介,與出版生態學中研究的媒介各有側重,研究角度也不完全相同。

此外,出版生態學與管理學、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等學科也有密切的關系。

出版生態學研究具有多樣性和多層次的特點,因此它有許多分支學科。按照出版媒介的層次性劃分,可分為個體出版生態學、種群出版生態學、群落出版生態學和出版生態系統生態學。按照出版媒介的分類來劃分,可分為圖書出版生態學、期刊出版生態學、音像出版生態學、電子出版生態學和網絡出版生態學。按照出版媒介的組織環節劃分,可分為編輯生態學、發行生態學、出版管理生態學等。按照出版生態演替的過程,又可分為古代出版生態學和現代出版生態學。

三出版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只有在正確的方法論指導下,科學研究才能取得預期的成果。出版學的一些傳統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法、古今中外法、分析綜合法在出版學研究中曾經是主要的研究手段,[15](P27-29)但這些方法遠遠不能滿足出版生態學研究的需要。作為新興邊緣學科的出版生態學,應當在借鑒這些傳統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方法,并積極吸取和借鑒其他學科的成果和方法,加強多學科、多方法的研究,發展自己的研究方法體系。總的趨勢是,由定性研究趨向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由靜態描述趨向動態分析,從局部研究到整體研究。

(1)調查研究的方法。出版生態研究離不開出版活動的各種數據、資料,這些數據資料不能憑空得來,必須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才能取得。隨著數學方法的引入,調查研究的方法也日趨完善。進行出版生態調查研究,必須首先明確研究目的,然后制訂研究方案,包括確定調查對象、抽樣范圍、抽樣方法、測量方式、問題設計,并實施調查。取得數據、資料后,還要進行整理和歸類,再根據需要,分析各類數據,抽出其中帶規律性的東西,上升為理論,總結出觀點,最后形成研究成果。這里就用到了概率與統計的方法,對大量復雜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也離不開計算機技術。

(2)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研究法。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識別研究單位的屬性,分析它的組成要素,并根據不同的屬性進行分類。定量分析則是對事物量的方面的揭示。在出版生態學研究中,我們可以利用定性研究來定義問題,尋找處理問題的途徑。定量分析則可以用以驗證定性研究中的假設。定量分析之前通常要以適當的定性研究開路。有時定性研究也用于解釋由定量分析所得的結果。因此,盡管定量分析能夠得到精確的結果,但定量分析不能取代定性分析,而必須以定性分析為前提。只有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才更有利于得出正確的結論。

(3)出版系統分析與綜合研究法。系統分析是指在研究中把研究對象視為一個系統,通過對系統內各要素、結構和關系的考察,研究如何優化系統的結構以發揮系統的最佳功能的方法。通過系統分析,可以對系統的發展作出預測、決策和實行控制,可以找出系統從一種狀態突然轉化為另一種具有新功能的狀態的條件、機制。而系統綜合則是按照系統的諸要素、結構層次、發展過程的內在聯系,在思維中復制和設計系統整體的綜合方法。在把部分綜合為整體時,能夠揭示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質態、新規律;它著眼于系統的最優效應,通過對系統各部分的創造性組合,實現系統設計的最優方案。

(4)宏觀出版生態與微觀出版生態相結合研究法。出版生態也可分為宏觀出版生態與微觀出版生態,宏觀出版生態指整個出版業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及科技的相互作用的關系,以及不同媒介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微觀出版生態則指出版媒介與作者、讀者、經銷商、印刷商,以及出版媒介內部各環節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宏觀分析是指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對宏觀出版生態進行的研究。微觀分析則是指從構成出版業生產與流通整體的各環節、各部門、各工序、各層次、各方面,對微觀出版生態進行研究。把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既可以全面地揭示出版生態規律,又可以通過科學分析找到維護出版生態平衡,保證出版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應當指出的是,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日益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許多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方法相互移植與借用的結果。因為一種方法就是一種視角,從新的視角就可以發現新的問題,從而可以大大擴大思維空間,促使新思想、新學科的產生,出版生態學的產生就是如此。隨著出版生態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將會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體系也會逐步得到完善。

四出版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出版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把出版與生態聯系起來,并以其相互關系及其作用機理作為研究對象,并從系統整體上去研究其結構、功能和動態,以至優化和調控。

出版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包括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在微觀生態方面,應當著重研究編、印、發、管等各個環節在整個出版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在宏觀生態方面,則應從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層次研究出版的生態規律,這也是出版生態學研究的中心。

1.個體層次出版生態學研究

個體生態學也稱生理生態學,它研究生物對環境適應性的生理機制。生理適應使生物在不良或極端環境中得以生存,提高存活力。同樣出版媒介也必須適應社會環境才能夠在各種社會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個體層次出版生態學研究出版媒介(個體)與生態因子相互作用的關系及其作用機理,以及組成這些個體的部門如編輯部、發行部(器官),以至編輯人員、發行人員(細胞),甚至可以小到稿件(基因),與其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作用機理。出版媒介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靈活的適應機制,使自己保持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出版媒介內部的各個環節的聯系,及其人員的素質是關鍵。那么,它需要建立怎樣的聯系,其人員需要怎樣的素質?影響媒介的限制性因子是什么?出版媒介適應社會環境,同時也會反作用于社會環境,這種反作用有正面的,也可能有負面的。如何提高出版媒介的耐度,以增強出版媒介在極端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如何使出版媒介對社會環境產生正面的影響,抑制其負面的影響?這都是個體層次出版生態學需要研究的課題。

2.種群層次出版生態學研究

生活在一定環境中的全部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各種方式彼此作用、相互影響而形成的整體,即為種群。[13]在自然界,種群和種群之間存在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同一地區的個體共享同一資源,因而在對待資源的關系上又表現出種內競爭或合作關系。在信息化社會,嚴格地說不存在相互隔離的出版種群,但是為了研究方便,在目前我國出版物市場被人為分割的情況下[16],我們姑且給出版種群下如下的定義: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通過一定的條件聯系起來的相同類型出版媒介的群體,稱為出版種群。種群層次的出版生態學就是要研究在這種分割條件下的出版媒介個體之間,以及其群體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就需要我們研究出版種群的數量、分布密度及其數量變動規律;研究出版種群的組成及出版種群的結構。各種形式的出版集團、報刊集團、傳媒集團可看作是出版種群。目前我國的這些集團大多是靠行政手段組建的,并不完全是自發的市場行為的產物。如何合理地配置出版資源,規范競爭,加強合作,而不是各自為戰,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集團的整體優勢,仍是有待研究的課題。研究種群層次的出版生態,將為此提供有益的參考。

在研究出版種群時,我們不應該忘記書商。有些書商已不滿足于僅僅做書刊流通的中介,而是通過買書號、刊號、版號進入出版媒介的行列中,可以稱之為隱性媒介。這樣的隱性媒介有多少?可能難以統計。在我國出版審批制不變的條件下,如果國有出版媒介不能積極有效地應對市場挑戰,市場就會來配置出版資源,買賣書號、刊號和版號的現象就難以杜絕。理解了這一點,才能夠合理地解釋出版種群的變動。由于買賣書號的不合法性,書商在資源分配上處于先天的劣勢,但由于他們更加了解市場,暢通的銷售渠道彌補了他們的劣勢。但作為隱性媒介的書商也是不穩定的,其規模和數量均變動頻繁。

3.群落層次出版生態學研究

所謂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境中的全部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各種方式彼此作用、相互影響而形成的整體。例如一片由多種不同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組成的森林,和生活在森林里面的許多動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共同構成一個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只相當于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部分。群落生態學主要研究生物群落的組成及其結構、性質與功能、群落內的種間關系、群落的發展與演替、群落的豐富度、多樣性與穩定性,群落的分類和排序等。[17](P4-5)我們可以把一定區域內的圖書媒介、期刊媒介、報紙媒介、音像媒介、電子媒介、網絡媒介等出版種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組成的整體看作出版群落。不同的出版種群構成了出版群落的出版媒介多樣性;不同的出版媒介具有不同的形態,或具有不同的載體,它們既有競爭,又有協作,各自占有相應的生態位,表現出出版群落的層次性;出版群落中各種出版媒介的數量不同,由此可計算出各種出版媒介之間的比例,即相對數量。出版群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演替。在不同的空間位置上的出版媒介有不同的生態位。

由哪些出版媒介種群構成了出版群落?在出版群落中,其結構關系如何?出版群落的功能是什么?出版群落怎樣由最初的圖書媒介演替到現代的多種出版媒介種群構成的復雜群落?不同出版媒介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怎樣的?其演替的規律是什么?出版群落的演替趨勢是怎樣的?等等。這些都是群落層次的出版生態學需要研究的課題。

4.生態系統層次的出版生態學研究

一定空間中的生物群落與其環境組成的系統,其中各成員借助能流和物質循環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功能復合體,這就是生態系統。[13]生態系統生態學主要研究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及生態系統的發育和進化。生態系統是生態學研究的重點。我們可以嘗試為出版生態系統下一個定義:一定地域內的出版群落與其生存的社會環境組成的系統即為出版生態系統,其中的出版媒介與其環境,以及出版媒介與出版媒介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有特定功能的整體。出版生態系統也是出版生態學重點研究的內容。出版媒介與其生存環境通過怎樣的聯系組成了出版生態系統?這個系統有怎樣的結構?出版生態系統的功能是什么?出版生態系統中的能量通過什么方式流動?物質通過什么方式循環?信息通過什么途徑傳遞?出版生態系統進化的規律是怎樣的?如何使出版生態系統達到最優化,并保持出版生態的平衡,以保證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這都是生態系統出版生態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以上探討了出版生態學的概念、出版生態學的分支學科及相關學科、出版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出版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由于出版生態學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對其中許多問題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其不完善是不可避免的。對此還需要不斷地深化研究,逐漸明確和完善出版生態學的學科體系。

【參考文獻】

[1]新聞出版署計劃財務司.中國新聞出版統計資料匯編[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

[2][日]小林一博著.出版大崩潰[M].甄西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

[3]方李莉.文化生態失衡問題的提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8(3):105-113.

[4]隴菲,張一凱.知識生態學:對人類與知識實體關系的新探索[J].蘭州大學學報,1990,(1):13-17.

[5]張福學.信息生態學的初步研究[J].情報科學,2002,(1):31-34.

[6]崔保國.媒介是條魚——關于媒介生態學的若干思考[EB/OL]./lw-view.jsp?id=810,2003-11-03/2004-07-12.

[7]張輝冠.改善中國出版文化的生態環境[J].編輯之友,2000,(5):2-5.

[8]呂瑞榮.編輯生態淺探——編輯生態理論構想之一[J].廣西社會科學,2003,(7):153-155.

[9]呂瑞榮.論編輯生態和編輯活動——編輯生態理論構想之二[J].廣西社會科學,2003,(8):164-166.

[10]范衛平.出版生態平衡與出版業治散治濫[J].中國出版,2000,(4):11-12.

[11]王坤.出版資源的開發與出版生態平衡[J].出版發行研究,1999,(1):14-16.

[12]袁亮主編.出版學概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13]貝時璋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生物學卷[DB/CD].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

[14]許力以等.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EB/OL].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

[15]袁亮主編.出版學概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16]王永亮,朱偉峰.柳斌杰:激情縱論新聞出版改革[EB/OL]./zhengfu/2004-09/28/content2032566.htm,2004-09-28/2004-10-06.

[17]趙志模,郭依泉.群落生態學原理與方法[M].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