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上市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06:08: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商業銀行上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芻議城市商業銀行上市
一、城商行上市的必要性
(一)對自身的意義。我國城商行資本金補充率普遍較低,資本金補充機制也很不完善。城商行大部分通過留存收益、股東以部分紅利注資等渠道補充資本,其增資擴股不僅受到自身經營狀況的限制,而且受到監管當局嚴格的審查。應對這些問題雖然有很多辦法,比如政府注資、引進民營資本、業務聯合重組和跨區域經營等,但是就當前形勢來看淺論城市商業銀行上市□鄭碧嫻摘要:伴隨著中國金融的發展,城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城商行”)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城商行從數量和質量上都在不斷提升,已經成為金融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城商行發展存在諸多障礙,如資本約束、地域限制、不良資產等。因此,被稱為銀行業第三梯隊的中國城商行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從城商行發展的瓶頸因素分析入手,提出城商行上市的必要性及上市行為建議。最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是上市。通過發行上市,城商行可以動態考慮資本金與資產規模擴張之間的平衡制約關系,在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的前提下,靈活運用新設機構、并購等方式,突破目前城商行經營的區域限制,實現跨區域經營。
(二)對金融業及地方政府的影響。城商行一直是銀行業中不被看好的小字輩,規模小、受地域限制、資產質量較差、員工素質參差不齊,而且大多數城商行業沒有國外注資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為其不良資產埋單。因此不少城商行的增資擴股工作很難開展,長期備受資本充足率不達標問題的困擾。隨著商業銀行上市后的價值得到充分發現,國內的企業家和外資企業會開始意識到城商行的價值,可以為他們自己帶來更多的產業投資機會。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和北京銀行的上市不僅在城商行群體中掀起巨浪,而且還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帶來不小的沖擊。
二、對城商行上市行為的建議
(一)博采眾長,積極開拓中間業務,發展優勢領域。鑒于城商行起步晚,發展滯后的現狀,城商行應該加強自己的學習,向其他發展良好的中小股份制銀行、國有銀行學習其在國內發展的成功之道,同時,要積極學習和印鑒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硬件方面,積極開發引進先進的系統、設備,為日常經營活動做最好的準備;在軟件方面,要積極引進人才,培養發展內部員工,學習新的技術和理念,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力爭在最短時間內使員工素質得到最大提升。在提升軟硬件的同時,還要積極開展中間業務,努力開辟自己的特色領域。目前中間業務對銀行業來說都是個具有很大潛力的領域,沒有哪家銀行一家獨大,而這對于城商行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因此,城商行必須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改進對客戶的服務,推進銀團貸款,改進盈利結構,不斷提高規避風險和培育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金融業為社會經濟服務、為消費者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二)加強公司管理,優化資產結構,降低不良貸款率。城商行完善自身最重要的就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公司管理。在公司結構完善的前提下,完善資產配置狀況,優化資產結構,減少不良貸款。同時,必須防止在降低不良資產時弄虛作假,要嚴格按照銀監會的貸款五級分類法對既存貸款進行操作和認定程序,嚴格做好貸前盡職調查和資產評估的內審工作,根據客戶資產變化狀況,及時調整貸款質量形態。
商業銀行上市與業績關系研究
【摘要】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完成了較為集中的股份制改革并開始上市交易。當經濟增長放緩時,商業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革及上市,將會促進內部體制改革,并可為其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同時,商業銀行的上市要考慮融資規模的實際需求及其自身發展的規劃,保證融資效果的最大化。
近10年來,銀行業的改革及開放進入了加速階段。但是,商業銀行在進行擴張的過程中,只有注重資本結構與規模的協調,才能保證商業銀行的良好持續發展。
陳信健認為,在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呈現出明顯的粗放性經營特征。①尹利平則指出,商業銀行在資產負債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著片面理解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內容、缺乏有效的信用風險監管手段和方法的問題。②有基于此,本文總結出了商業銀行在資產結構上存在的兩個問題:1、商業銀行自身業務比較單一,影響到了銀行發展的多元性,也造成了銀行資產結構的單一;2、監督機制不到位,不僅使監管問題無法解決,同時也無法引起銀行對資產管理的重視。這些問題基本上都可以通過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來解決。
國內商業銀行要上市融資首先必須解決不良資產的問題。孫兵指出,改變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現狀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1、進行體制改革,完善現代商業銀行體制,為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提供制度基礎;2、逐步開展實施混業經營,為銀行資本負債比例管理提供更為廣闊的運作空間;3、完善監管手段,保證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目標的最終實現。③從根本上講,這三點均可通過股份制改革以及上市來實現。
到目前為止,一些學者已對商業銀行上市對業績或績效的影響做過一些實證分析,但這些研究僅限于規范性分析以及統計性描述,比較缺乏數據間關系的支撐。
上市前后運營狀況分析
淺析商業銀行上市基礎
一、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必須解決的兩大基礎性難題
目前,在關于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的討論中,討論的比較多的是上市的操作方案,比如是國內上市還是海外上市,是整體上市還是分拆上市,怎樣進行分拆。而對于開始上市操作之前需要做哪些基礎性的工性,卻涉及得比較少。
筆者認為,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基礎性條件與上市要求相比,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勉強上市,對資本市場和銀行本身的發展都是有百害而無一益。因此,在國有商業銀行開展上市的操作性工作之前,必須解決兩大基礎性問題,即對國有商業銀行現有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調整,使之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并將其所背負的大量不良資產降低到按國際標準衡量可接受的水平。這兩大基礎性問題的解決是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的必要前提。
(一)國有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問題。
雖然《商業銀行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實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但國有商業銀行與作為唯一所有者的政府之間,仍未建立起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所必需的基礎。
中央政府仍然將國有商業銀行看成是自身的一個特殊的部門,對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是在不斷加強而不是放松(比如中央金融工委的成立加強了對國有商業銀行的統一領導),并且這種管理更多的是以行政方式而不是市場手段,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仍然沿襲了政府部門的管理體制。另一方面,在中央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中,國有商業銀行地位重要,仍然或隱或顯地承擔著大量的政策性任務。上述兩個方面綜合起來,造成了政府政策與市場法則在國有商業銀行的決策機制中并存,并且經常相互沖突。國有商業銀行與政府之間更多地仍然是一種行政關系而非經濟關系。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計劃論文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紛紛計劃在2005到2006年間整體上市。國有行業銀行上市有其深刻的國內外經濟背景:中國股市低迷導致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遭受損失、長期通貨緊縮導致的內需不振、wto規定的對中國金融業的保護期限即將到期以及隨之而來的必須執行《巴塞爾協議》關于資本充足率的剛性規定等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時間表與操作程序各不相同,但其實質就是意味著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徹底脫離國家的宏觀政策調控和保護,完全交由市場規律掌握和接受跨國資本的打擊。
國有金融業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根本,根據許多國外經驗來講,如不做好準備就開放就可能造成危機。金融穩定實際上是穩定整個經濟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穩定整個社會的關鍵,而銀行系統的穩定是金融穩定的核心。因此中國政府明智穩妥的辦法就是按照國內經濟改革的進度、金融業完善的程度尤其是本國經濟力量與國外資本力量對比的情況來開放本國的金融體系。國家的經濟安全在決策權重中要高于經濟效益。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經濟與政治環境都極為復雜的發展中的大國來說更是如此。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和對外資開放這類政策的推行必須慎之又慎,必須符合國家的長期經濟與產業戰略,必須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本國的經濟主權與經濟安全。
國有商業銀行壞帳數額巨大和利潤低下是執行了國家宏觀經濟與金融政策的結果,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是多年積聚起來的,是國民經濟深層次矛盾的綜合反映。國有商業銀行作為國家銀行,承擔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及國有企業改革的大量成本。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雖然增多了,但換來的是中國社會政治的穩定、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是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沒有銀行承擔這些成本,中國不可能在二十三年的時間里gdp從占世界的第11位上升到第六位。歷史問題要有較長的時間來解決,而不是試圖以賭博投機的手段在極短的時間內消除。
雖然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達25%(實際上有可能高達40%),之所以沒有象真正的商業銀行那樣倒閉或者引發重大信用和金融危機,完全是因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事實上是在享受類似國家主權的信用。其社會信用程度相當高,只要不在現金流通上出現問題、發生支付困難,就能維持正常運轉。這是目前中國國有銀行系統的一大優勢,再沒有獲得更好的保障以前,這樣的優勢不應該自我放棄。正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國有銀行系統雖然有很高的銀行壞賬,但是卻沒有與之相應的金融風險,金融風險仍在政府可控制范圍之內。如果在政府喪失資本管制手段的前提下,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和外資控股導致國內儲蓄者喪失對政府對其銀行存款提供的擔保的信心,將造成居民擠兌的局面。部分大銀行的支付問題演變為全局性的流動性危機。中央銀行履行最后貸款人職能,加大貨幣供應量,造成高通貨膨脹。最終居民將減少以銀行存款形式保有的儲蓄,導致支付體系崩潰和信貸萎縮,并最終形成全面的經濟危機。
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的居高不下,歸根結底也是因為國有企業的困境無法得到解決。由于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均以盈利行為主要目標,因此對效益低下的國有企業進行“斷血”,引發了連鎖反應——國有企業難以償還貸款,導致國有商業銀行的呆壞帳增加。這些呆壞帳缺乏消化的渠道,因此國有銀行的上市計劃可以說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值得注意的是上市要求呆壞帳率必須在10%以下,實際上很難達到這樣高的標準,最終手段還是要將國有商業銀行的損失轉嫁給普通投資者。《巴塞爾協議》規定,銀行資本充足率,也就是銀行資本(核心資本加附屬資本)同加權風險資產的比率必須達到8%,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4%。1995年的《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8%。發行股票籌集資金補充銀行資本甚至引進外資,就成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一個合理的甚至是必然的選擇。同樣計劃上市的交通銀行就打算把15%的股權出售給美國花旗銀行。根據亞洲金融危機何阿根廷金融危機的教訓,如果經濟增長甚至是經濟結構調整嚴重依賴外國資本,并且流入的大量資本是由動蕩不安的國際環境決定的,良性循環可能迅速變成惡性循環。
現代金融體系有兩個重要部分,一個是銀行體系,另一個是資本市場。證券市場的混亂是很危險的,但如果證券市場跟銀行的關系不是很密切,即證券市場發生的風險不波及到銀行的話,那么后果不會很嚴重。但是如果國有商業銀行上市,那么不可避免地將要受到股市風險的影響。國有銀行系統原來與股市存在著的互相制約功能將不復存在,其間的弱點將完全被國外巨額金融游資所利用,極易引起98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大災難。眾多普通儲戶和小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更加得不到保障。因此,從社會穩定和經濟穩定的角度出發,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計劃弊大于利。同時由于國有銀行資本金數額較大(我國四家國有銀行的資本金有四千多億元,僅工商銀行一家就達兩千億元),而股市總容量相對有限(目前將近五萬億元),因此,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將引發大規模的投機與通貨膨脹。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結果正是某些利益集團所預期的,與其一貫主張的拯救股市與消除通貨緊縮的主張高度一致。
淺析國有商業銀行上市計劃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紛紛計劃在2005到2006年間整體上市。國有行業銀行上市有其深刻的國內外經濟背景:中國股市低迷導致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遭受損失、長期通貨緊縮導致的內需不振、wto規定的對中國金融業的保護期限即將到期以及隨之而來的必須執行《巴塞爾協議》關于資本充足率的剛性規定等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時間表與操作程序各不相同,但其實質就是意味著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徹底脫離國家的宏觀政策調控和保護,完全交由市場規律掌握和接受跨國資本的打擊。
國有金融業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根本,根據許多國外經驗來講,如不做好準備就開放就可能造成危機。金融穩定實際上是穩定整個經濟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穩定整個社會的關鍵,而銀行系統的穩定是金融穩定的核心。因此中國政府明智穩妥的辦法就是按照國內經濟改革的進度、金融業完善的程度尤其是本國經濟力量與國外資本力量對比的情況來開放本國的金融體系。國家的經濟安全在決策權重中要高于經濟效益。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經濟與政治環境都極為復雜的發展中的大國來說更是如此。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和對外資開放這類政策的推行必須慎之又慎,必須符合國家的長期經濟與產業戰略,必須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本國的經濟主權與經濟安全。
國有商業銀行壞帳數額巨大和利潤低下是執行了國家宏觀經濟與金融政策的結果,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是多年積聚起來的,是國民經濟深層次矛盾的綜合反映。國有商業銀行作為國家銀行,承擔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及國有企業改革的大量成本。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雖然增多了,但換來的是中國社會政治的穩定、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是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沒有銀行承擔這些成本,中國不可能在二十三年的時間里gdp從占世界的第11位上升到第六位。歷史問題要有較長的時間來解決,而不是試圖以賭博投機的手段在極短的時間內消除。
雖然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達25%(實際上有可能高達40%),之所以沒有象真正的商業銀行那樣倒閉或者引發重大信用和金融危機,完全是因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事實上是在享受類似國家主權的信用。其社會信用程度相當高,只要不在現金流通上出現問題、發生支付困難,就能維持正常運轉。這是目前中國國有銀行系統的一大優勢,再沒有獲得更好的保障以前,這樣的優勢不應該自我放棄。正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國有銀行系統雖然有很高的銀行壞賬,但是卻沒有與之相應的金融風險,金融風險仍在政府可控制范圍之內。如果在政府喪失資本管制手段的前提下,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和外資控股導致國內儲蓄者喪失對政府對其銀行存款提供的擔保的信心,將造成居民擠兌的局面。部分大銀行的支付問題演變為全局性的流動性危機。中央銀行履行最后貸款人職能,加大貨幣供應量,造成高通貨膨脹。最終居民將減少以銀行存款形式保有的儲蓄,導致支付體系崩潰和信貸萎縮,并最終形成全面的經濟危機。
國有銀行不良資產的居高不下,歸根結底也是因為國有企業的困境無法得到解決。由于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均以盈利行為主要目標,因此對效益低下的國有企業進行“斷血”,引發了連鎖反應——國有企業難以償還貸款,導致國有商業銀行的呆壞帳增加。這些呆壞帳缺乏消化的渠道,因此國有銀行的上市計劃可以說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值得注意的是上市要求呆壞帳率必須在10%以下,實際上很難達到這樣高的標準,最終手段還是要將國有商業銀行的損失轉嫁給普通投資者。《巴塞爾協議》規定,銀行資本充足率,也就是銀行資本(核心資本加附屬資本)同加權風險資產的比率必須達到8%,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4%。1995年的《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8%。發行股票籌集資金補充銀行資本甚至引進外資,就成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一個合理的甚至是必然的選擇。同樣計劃上市的交通銀行就打算把15%的股權出售給美國花旗銀行。根據亞洲金融危機何阿根廷金融危機的教訓,如果經濟增長甚至是經濟結構調整嚴重依賴外國資本,并且流入的大量資本是由動蕩不安的國際環境決定的,良性循環可能迅速變成惡性循環。
現代金融體系有兩個重要部分,一個是銀行體系,另一個是資本市場。證券市場的混亂是很危險的,但如果證券市場跟銀行的關系不是很密切,即證券市場發生的風險不波及到銀行的話,那么后果不會很嚴重。但是如果國有商業銀行上市,那么不可避免地將要受到股市風險的影響。國有銀行系統原來與股市存在著的互相制約功能將不復存在,其間的弱點將完全被國外巨額金融游資所利用,極易引起98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大災難。眾多普通儲戶和小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更加得不到保障。因此,從社會穩定和經濟穩定的角度出發,國有商業銀行的上市計劃弊大于利。同時由于國有銀行資本金數額較大(我國四家國有銀行的資本金有四千多億元,僅工商銀行一家就達兩千億元),而股市總容量相對有限(目前將近五萬億元),因此,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將引發大規模的投機與通貨膨脹。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結果正是某些利益集團所預期的,與其一貫主張的拯救股市與消除通貨緊縮的主張高度一致。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后公司治理論文
1公司治理是國有商業銀行公司化的核心
存續了幾十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使國有商業銀行習慣了沒有競爭的生存環境,國有商業銀行是脆弱和低效的。而從我國進入金融改革以后,中央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非國有銀行構成的“制度三角”還形成了一種互鎖型的制度穩態,中國的銀行市場表現出典型的寡頭壟斷型結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惡化,管制低效和失靈。有理論和實證分析表明,商業銀行最終收斂于現代公司制度。只有現代公司制度才能利于商業銀行明晰產權主體,形成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利于商業銀行募集資本金,擴大經營規模,并且為真正的職業銀行家的產生創造條件。我們試圖通過股份制改造來明晰產權,實現產權的多元化,解決曾經的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單一、缺乏效率等諸多問題。同時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各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后,從體制之內入手進行國有經濟的改革,使國有商業銀行最終成為產權多元化的公司型現代商業銀行,這才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最終目標。為使中國金融市場能夠成功開放,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應對防不勝防的金融危機,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使商業銀行能夠在市場經濟中真正地商業化經營,形成健康完善的銀行體系。
2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1)所遵循治理理論基礎的特殊性。主流的公司治理觀點認為,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控制權自然屬于股東所有。實踐中大量遵循的也是為股東服務的原則。正是由于商業銀行在資本結構、產品以及行業方面的特殊性,銀行的利益相關者尤其是存款人遠比非銀行企業重要得多,因為如果出現破產風險,股東只以出資的份額承擔有限責任,其余損失大部分由存款人承擔。對銀行而言,股東似乎是提供了資金,但如果沒有存款人作為主要的資金提供者,銀行將失去存在的基礎。因而我們在研究銀行的公司治理時,要重點關注存款人的利益問題。
(2)委托——關系的特殊性。對商業銀行而言,信息不對稱問題較一般企業更復雜。就存款人與銀行而言,由于商業銀行資本結構的特殊性,存款人缺乏動力及能力監督銀行的經營管理,對于股東來說,存款人只能索取固定的收益,這樣股東就有和管理者串謀投資于大風險項目而侵害存款者利益的可能性。對銀行股東和銀行管理者來說,由于上述的銀行產品的特殊性和銀行交易的不透明性,分散的銀行的股東想通過簽訂和執行激勵合同或者通過使用投票權來約束銀行管理者、影響銀行的經營決策比一般公司股東的成本來得更大。
(3)外部治理的特殊性。對于銀行來說,外部治理機制發揮作用有限。對產品市場來說,銀行通常與客戶形成長期固定的關系以緩解貸款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弱化了產品市場的公司治理功能。對資本市場來說,債權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單純依賴股權監督而導致的治理問題,但這以存在完善的資本市場為前提,而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部分國家都不具備這個條件。3國有銀行股改上市進程中公司治理的若干問題
商業銀行上市與公司治理結構優化分析論文
摘要:公司治理問題是困擾我國城市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商業銀行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城市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問題雖有所改善,但治理效率仍然低下。資本市場的開放,使得城市商業銀行邁入上市公司的行列,為上市城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優化和治理效率提高奠定了制度性基礎。
關鍵詞:公司治理;三會四權;股權結構;信息披露;股權激勵
本文通過對相關法律法規等制度的分析,來探討我國城市商業銀行上市帶來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效應。
一、城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現狀
1、股權結構不合理。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股權結構不合理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股權結構的過度集中。據統計,地方政府在城市商業銀行中的平均持股為32%,最高的達到60%,中小股東由于持股比例較低,根本沒有話語權。二是大股東主體虛擬。由于大股東為地方政府,缺乏一個真正明確的、以利潤為目標的股東主體,因此,很容易形成對經營者監督不力、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成本高企等公司治理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論文
摘要:商業銀行上市是銀行業改革的一條捷徑,但是我們更應該從長遠思考,探求中國銀行業健康持續地發展之道,保證我國金融業能安全快速地向國際化水平邁進。
關鍵詞:銀行上市;銀行改革;金融安全
1海外上市是銀行改革的捷徑
多年沉寂之后,中國銀行業改革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注資、股改、引資以及上市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為中國銀行業注入資金,更注入生機和希望。上市融資可以大規模地融集資金,同時還可以擴大影響,有利于國有銀行向早日成為國際性銀行的目標邁進。事實也是振奮人心的,銀行股上市后一路飆升,說明中國的此次銀行改革為眾多投資者認同。但是,也有人認為,銀行作為國家的政策性機構,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應該上市,這樣賤賣國產。
2商業銀行選擇香港上市
有人說,大銀行為什么不在A股上市,讓國人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原因是,低迷的A股暫時喪失了資本市場的集資能力,而迫在眉睫的銀行業開放壓力使得中國的銀行改革不能等。2006年底中國銀行業對外資全面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競爭,中國銀行必須加快上市的步伐,融集資金,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況且,A股市場目前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制約,監管能力遠弱過香港的H股市場。現在,四大國有銀行只有農行還在上市的籌建中,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已經上市,且反映良好。工商銀行2006年10月27日上市,其股權認購(A+H)非常火爆。國內外投資者都看好中國的銀行股發展。
關于如何破解銀行上市之問題建議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可以考慮上市的銀行主要是三部分:一是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二是十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三是九十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十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已經有兩家(深圳發展銀行和浦東發展銀行)上市,剩下的也大都經過了股份制改造,規模不大、歷史負擔輕、經營狀況也不錯,上市的基礎和條件要好一些,因而上市也相對容易一些。至于九十家城市商業銀行,由于改制后運作的時間不長、規模較小,加上歷史遺留的問題較多,所以,要上市恐怕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如果從全局出發,那么應該優先考慮上市的應該是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理由并不復雜,一方面是因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的核心和國民經濟的命脈,是我國銀行體系的主體,其資產總量占到我國銀行體系全部資產的80%以上,業務占存貸款市場份額的60%以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確需要通過發行股票并上市來解決當前所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具體問題。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資本金不足的問題。
總起來說,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無論是對于國有商業銀行自身,還是對于我國資本市場,抑或是對于我國整個金融體制,都有著多方面的好處,這一點已經不庸置疑。因此,國有商業銀行上市這一方向或趨勢也是不可改變或逆轉的。然而,上市并不是“免費的午餐”,它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盡管不存在政策上、制度上的障礙,但是,至少還面臨許多困難,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比如前面提到的資本充足率不足的問題,不良資產比例偏高的問題,贏利水平低導致財務狀況無法公開披露的問題,內控機制缺乏導致嚴重違規經營和賬外經營的問題,技術水平不高和管理能力差的問題,以及內部治理結構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等。如此之多的問題,決定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至少在目前還無法滿足作為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也無法達到作為上市公司的基本條件。在這種背景下,可以肯定,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還有一個不太輕松的過程,還需假以時日。
基于此,要使我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盡快達到上市的條件和標準,我們還必須在管理體制、運作機制、經營模式上對國有銀行進行相應的改革。
一是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商業銀行運行機制的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去年國有商業銀行基本完成了省分行和省會城市分行的合并工作,精簡了業務量小、長期虧損的縣(市)支行及營業網點等。接下來,還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在組織結構、激勵機制、內部管理、產權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完善國有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通過自我積累、財政增資、發行長期金融債券和其他方式,增加資本金。
二是要充分運用市場和法律手段,采取多種形式消化、處置不良資產,降低不良資產比例。“債轉股”只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的一種方式,還應該探索資產置換和轉讓、資產重組、資產證券化等市場化方式,減少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要強化制度約束,減少國有商業銀行新的不良資產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