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意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6 23:03: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權利意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生權利意識的實證剖析
作為公民意識的核心內涵,權利意識指的是社會主體對權利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等的總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社會主體對自身權利的知曉、理解和把握;二是社會主體對他人權利的知曉和尊重。權利意識具有物質制約性、時代性、階級性和獨立性等重要特征。大學生的權利意識狀況是公民意識的重要指示器,也是不斷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筆者以st學院為對象,調查其權利意識,并進行相關分析。
調查對象為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采用無記名問卷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878份。其中,文科類專業623份(2006級299份,2007級324份),理科類專業2007級255份,實際有效回收855份,其中文科類605份(2006級290份,2007級315份),理科類250份;小計2006級290份,2007級565份,總有效率達97%。
大學生整體權利意識不強,對自身應享受的權利了解不夠,但對事關切身利益的權利關注強烈。表1—表3反映,大學生整體對權利意識的認知程度不高,無論是自身的評價還是對同學的評價,無論是大一新生還是二年級學生,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均無顯著的區分度,完全了解的不到2%,而且2007級比例文理科相當,同時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的權利意識在增強,從表3可看出2006級比2007級高l0個百分點。
2.個人和集體權利意識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計劃經濟時代那種政治高于一切,集體先于個人,“為集體而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的觀念正在改變。現在的大學生重視集體的權利,重視為集體服務,具有奉獻的意識,但也反對完全忽略個人的權利。
從表4可見,前兩項相加達90%,說明大學生非常重視集體利益,并能非常理性地對待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但不容忽視的是,完全看重個人利益的學生平均接近7個百分點,反映出當下社會中一些不良風氣對大學生也有不小的影響。
淺析法意識與維護自身權利關系研究
摘要:畢業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勞動權益受到侵害,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缺乏維權意識、合同意識、平等意識及法制意識這四種基本的法律意識。文章通過對四種法律意識的分析解讀,剖析出其中所蘊涵的各種法律權利內容.
關鍵詞:法律意識畢業生勞動權益擇業就業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擇業就業勞動權益問題越來越受關注,畢業生一邊整天懷揣簡歷高喊就業壓力大、工作不好找,另一邊卻頻繁跳槽、動輒“毀約”,這些現象的背后一方面折射出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比較緊張的勞動關系,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畢業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缺乏法律意識。這里討論的擇業就業勞動權益是指有勞動能力的畢業生在擇業就業與勞動關系建立、存續過程中自由支配自身勞動力,并要求國家、社會與用人單位為其提供公平對待、體面就業、和諧發展的權利。
一、畢業生擇業就業缺乏的四種法律意識
畢業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應具備維權意識、合同意識、平等意識及法制意識這四種基本的法律意識。但在實踐中,畢業生表現出來的以上四方面的法律意識卻不盡如人意。
(一)維權意識淡漠
小議大學生權利意識的實證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權利意識;調查;分析
論文摘要:現代大學生的權利意識狀況,是公民意識的重要指示器。對某學院大學生權利意識的問卷調查顯示,現代大學生自我主體意識比較強,特別關注與自己切身利益攸關的權利,重視維權,也能正確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
作為公民意識的核心內涵,權利意識指的是社會主體對權利的認知、情感和意志等的總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社會主體對自身權利的知曉、理解和把握;二是社會主體對他人權利的知曉和尊重。權利意識具有物質制約性、時代性、階級性和獨立性等重要特征。大學生的權利意識狀況是公民意識的重要指示器,也是不斷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筆者以st學院為對象,調查其權利意識,并進行相關分析。
調查對象為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采用無記名問卷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878份。其中,文科類專業623份(2006級299份,2007級324份),理科類專業2007級255份,實際有效回收855份,其中文科類605份(2006級290份,2007級315份),理科類250份;小計2006級290份,2007級565份,總有效率達97%。
大學生整體權利意識不強,對自身應享受的權利了解不夠,但對事關切身利益的權利關注強烈。表1—表3反映,大學生整體對權利意識的認知程度不高,無論是自身的評價還是對同學的評價,無論是大一新生還是二年級學生,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均無顯著的區分度,完全了解的不到2%,而且2007級比例文理科相當,同時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的權利意識在增強,從表3可看出2006級比2007級高l0個百分點。
2.個人和集體權利意識
民工權利意識顯性化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調查方法:范圍、方式和內容;農民工的基本情況;農民工權利實現及權利意識狀況;改善農民工權利狀況的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農民工是我國特定環境下產生的特殊群體、選擇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建筑工地、企業、飯店、火車站等為調查點、關于農民工年齡的調查結果顯示、關于農民工從事行業的調查、就業渠道、農民工外出找工作的渠道很多,但主要還是通過熟人介紹等比較原始的方式、農民工勞動權利保障狀況的調查、農民工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資相對低、農民工工資克扣、拖欠時有發生,仍然困擾著農民工群體、勞動用工行為不規范,勞動合同簽訂率和社會保險參保率低、農民工在工作中受歧視嚴重、加強農民工就業與勞動權益保障、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將其納入城市文化生活體系、建構體系化、系統化、常規化、制度化的農民工培訓制度、加強宣傳、教育,在城市社區增加農民工權利實現的制度空間等,具體請詳見。
農民工是我國特定環境下產生的特殊群體。他們為城市經濟、社會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由于歷史、制度等因素,農民工在城市中沒有獲得相應的待遇和尊重。本項研究是以石家莊市為個案,通過實證調查,考察農民工權利意識和權利保障的現狀,思考相關政策的合理性,為提高農民工權利意識和更好地實現農民工權利,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議。
一、調查方法:范圍、方式和內容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共發放問卷342份,回收342份,有效問卷328份。有效率為93%。調查采用整群隨機抽樣,選擇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建筑工地、企業、飯店、火車站等為調查點。
調查數據處理用spss16.0軟件,對相關數據給出表格統計數據描述或圖形描述。
調查的主要內容:城市農民工權利現狀,包括勞動就業、勞動報酬、社會保障、文化生活;權利意識情況,包括參政意識、維權意識、法制意識。
探索權利意識在法治社會的重要性
摘要:實現法治國家,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十六大報告所提出的黨在21世紀的奮斗目標:發展民主政治,建設法治國家。提高權利意識的途徑:一是要求介民及其它社會主體展行其義務,二是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
關鍵詞:權利權力法治法律價值
在20世紀的最后20多年,中國的改革和面向國際社會的開放加快了民主法制建設的步伐,真正啟動了中國邁向現代法治社會的歷史進程。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政治上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經濟上要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黨在21世紀的奮斗目標。
然而,中國公民權利意識的淡薄,國家權力對公民權利的侵犯,已成為制約中國法治進程的巨大障礙。
一、權利意識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
權利意識是指每一個公民不論存在多大差別,都具有同等的尊嚴和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并按照法律規定行使自己的權利,依照正當的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權利意識是法治社會的基礎透析
摘要:實現法治國家,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十六大報告所提出的黨在21世紀的奮斗目標:發展民主政治,建設法治國家。提高權利意識的途徑:一是要求介民及其它社會主體展行其義務,二是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
關鍵詞:權利權力法治法律價值
在20世紀的最后20多年,中國的改革和面向國際社會的開放加快了民主法制建設的步伐,真正啟動了中國邁向現代法治社會的歷史進程。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政治上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經濟上要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黨在21世紀的奮斗目標。
然而,中國公民權利意識的淡薄,國家權力對公民權利的侵犯,已成為制約中國法治進程的巨大障礙。
1權利意識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
權利意識是指每一個公民不論存在多大差別,都具有同等的尊嚴和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并按照法律規定行使自己的權利,依照正當的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深究權利意識是法治社會的基礎
摘要:實現法治國家,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十六大報告所提出的黨在21世紀的奮斗目標:發展民主政治,建設法治國家。提高權利意識的途徑:一是要求介民及其它社會主體展行其義務,二是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
關鍵詞:權利權力法治法律價值
在20世紀的最后20多年,中國的改革和面向國際社會的開放加快了民主法制建設的步伐,真正啟動了中國邁向現代法治社會的歷史進程。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政治上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經濟上要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黨在21世紀的奮斗目標。
然而,中國公民權利意識的淡薄,國家權力對公民權利的侵犯,已成為制約中國法治進程的巨大障礙。
一、權利意識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
權利意識是指每一個公民不論存在多大差別,都具有同等的尊嚴和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并按照法律規定行使自己的權利,依照正當的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
繼續教育群體公民權利意識教育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僅要依靠黨的正確領導和政府依法行政,人民群眾積極而廣泛地參與也是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能夠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整體素質高低,其中公民權利意識認知度的高低,成為影響我國現代化治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培育公民的權利意識,擴展對公民權利意識的宣傳和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只有通過各種切實可行的途徑充分保障公民權利,使公民從內心對依法治國產生一定的認同和信仰,并逐步形成一種普遍的權利意識。如何切實提升公民權利意識,成為擺在我黨面前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歷史命題。
1我國公民權利意識淡薄的根源
1.1受封建“官本位”和“人治”思想的長期束縛
長期封建的中國是“人治”大于“法治”的“人治”社會,人們的“法治”思想觀念非常淡薄,中國占統治地位的是“官本位”和人治思想。人們對通過“打官司”等正當地維護自己權利的途徑避而遠之,不能通過正當的法律手段來維護個人的權利。這主要由于我國缺乏公民,公民意識、公民權利意識的基本條件不具備。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公民的權利意識正逐漸被喚醒,維護自身合法權利自覺意識逐漸增強。但是目前廣大群眾的權利意識個體之間的發展還存在很大的差異,還普遍存在淡薄的現象,不能正確了解自己的權利有哪些及怎么維護權利,當前我國公民權利意識還遠遠落后于當代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法治建設的需求,制約著我國法制化建設的進程,因此加強我國公民權利意識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1.2當前公民權利意識缺乏理性,偏重個人權利的實現
近幾年來我國公民的權利意識雖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目前我國公民的權利意識認知程度還不完全適應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制、治理能力的綜合要求。部分公民即使已經充分認識到所擁有對應的公民權利,卻沒有樹立正確的權利和義務相對應的觀念,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履行義務是為了更好地行使其權利,從而缺乏實現公民權利的積極性、主動性。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對公民權利的理性認識。目前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缺乏對公民權利和義務之間對應關系的理性認識,缺乏實現公民權利的理性認識,對履行公民義務是為了更好地行使權利的認知缺乏充分認識。二是忽視他人的合法權利,過度強調自身權利。公民的權利意識是基于自身和他人權利的認知,不但要保障自身權利的實現,而且也必須充分認可和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履行自身的權利前提以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權利為基礎。三是信任傳統的上訪行動而不相信法律的公正。雖然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的主體地位已經完全確立,但計劃經濟的遺留毒害仍然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觀念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國公民缺乏對法律公正的必要尊重與信仰,還只相信通過政府的權力集中方式解決行使公民權利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公民權利受到侵犯時,還是習慣于通過信訪的方式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懷疑法院執法的客觀公正。
公民憲法意識與關系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憲法意識;公民意識;公民意識教育;寧夏
論文摘要:公民意識的核心是公民的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教育實質是公民的憲法意識培養,是從深層次推動公民對憲法精神與內容的理解、認同和情感培養。通過對寧夏公民憲法意識現狀的調查,分析公民憲法意識和公民意識的一致性、公民憲法意識對公民意識的影響,提出了推進公民意識教育的途徑。
公民的憲法意識水平不僅直接關系到憲法權威的樹立和國家民主與法治建設的進程,更決定著一國公民意識的強弱和公民意識教育的推進。多年來,大家雖然都比較關注我國公民憲法意識問題,但是一直缺乏比較準確的定量分析。20o2年中國人民大學韓大元教授曾帶領課題組在全國范圍進行過一次中國公民憲法意識調查活動,各個省區關于公民憲法意識的調查和研究幾乎是個空白,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這樣地處西部經濟較為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公民的憲法意識現狀與全國相比既有相同點,又有一些特性,本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選取了寧夏各市縣區5l6位公民,對其憲法意識水平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一、公民憲法意識和公民意識的一致性
公民憲法意識是公民對憲法現象的心理活動,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是公民對憲法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綜合反映,包括人們對于憲法知識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憲法地位和功能的認識程度、以及對基本權利義務和行使狀況的感受等。公民意識則是指身份上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對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等活動主體的一種心理認同與自我認識,也就是公民自覺地以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為核心內容,以自己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體地位為思想來源,把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權利義務感融為一體的自我認識,其實質是強調一個人在社會、國家中所處的地位及個人對自己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認識。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一般而言,公民意識有三層含義。首先,公民意識是一種歸屬意識,是身份上隸屬于一個國家的人對賦予自己某國公民的國家的歸屬意識。其次,公民意識是一種權利和義務意識。在現代社會,任何國家都必須尊重和保障人權,同樣,任何公民都要對國家履行義務,公民意識反映的是身份上隸屬于一個國家的人在全面認識憲法和法律對公民權利規定的基礎上,具體要求國家保護其各項權利,特別是公民權利在受到侵害時能要求保護并依法得到救助;權利義務的一致性決定公民必須意識到隸屬一個國家的公民要明白自己對國家和其他主體的基本義務,自己在行使權利的時候不能浸害其他主體的利益,我國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最后,公民意識是一種平等意識。公民意識要求公民認識到身份上隸屬一個國家的人有權力要求國家給予每個公民平等的法定權利的保護,不因種族、身份、性別、地域和年齡等個體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別。由此可見,公民意識的核心是公民的憲法意識,二者具有一致性。
首先,二者都要普及憲法知識和憲法理念。憲法知識是公民意識和憲法意識形成的基礎,沒有憲法知識,公民就不可能形成憲法意識,也不可能產生以參與意識、監督意識、責任意識、主體意識、權利義務意識等為核心的公民意識。寧夏公民憲法知識比較欠缺,調查中能夠正確回答人民代表大會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人數僅占57.7%;73%的人能夠準確回答國家主席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而能夠準確回答我國采用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占57.7%;只有53.9%的被調查者知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關于憲法理念,本次調查主要圍繞公民對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及憲法訴訟問題進行的。對于憲法是規范政府權力并保護公民權利的法律和政府權力是有限的,應該受到人民權利的制約的認識,同意的只占45.5%;而對于政府權力是有限的,應該受到人民權利的制約只有53%的被調查者同意。大部分公民不知道憲法具有限制國家權力和保障公民權利的作用,他們認為政府的權力是無限大的,沒有法律能夠規范和約束國家權力。對于憲法應該進入訴訟領域的認識,只有38.1%的被調查者同意憲法必須進入訴訟領域,成為法院判案的依據。
小議公民憲法意識的內涵
本文作者:姚軼琳工作單位:鄭州大學教育學院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里,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川憲法意識作為一種觀念上的憲法,指人們對憲法的產生、本質、作用等基本理論問題的理解,對憲法的要求和態度以及各種行為合憲性評價的思想及觀點。它不僅是提高公民自身法律素質的根本,也是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的基礎,更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十七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深人落實,全社會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這更彭顯了新時期加強公民憲法意識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現代法治社會中公民的憲法意識的內涵也不外乎民主與法制兩個層面。其中民主層面包括基本權利憊識、主人翁意識、契約意識、監督意識;法制層面包括憲法至上觀念和訴訟意識。
1基本權利意識是憲法意識的核心內容
基本權利意識指公民對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以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取得利益的觀點、看法及態度的總稱。憲法作為公民權利的保障書,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主要包括公民的生存權、人身人格權,政治權利以及社會經濟、文化權利。這些權利涵蓋作為一國公民理應享有權利的方方面面。生存權、人身人格權是人之為人應該享有的最基本權利,是作為一個自然機體和社會成員不可或缺的。它不僅是公民參與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享有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的根本前提,更是公民憲法地位的直接體現。政治權利是核心權利。人的本質在于其社會性。在現代民主法治社會中,人的社會性凸顯于公民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政治權利,理性地參與政治活動之中。社會經濟、文化權利是保障公民生存權利、人身人格權,實現政治權利的基石。2(X抖年憲法修正案中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人國家根本大法中,使“人權”由政治概念提升為法律概念,進一步完善了公民權利保障的原則規定,夯實了保障公民權利的法律基礎。由此可見,在追求民主與法治的當代中國,公民是否具備基本權利意識,不僅是衡量自身是否具備進人社會的標尺,也是體現國家民主化程度與人權狀況的標志。缺少這些基本權利意識,公民只能是純粹生物意義上的人,很難真正地融人社會,而國家權力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謂的民主法治的文明國家也只能是徒有其表。在實際生活中,憲法所規定的公民應享有的某些權利在某些情況下并不能夠實際享有,那么,培育公民基本權利意識,引導公民努力爭取自身權利由法定向實有的轉化,切實保障自身權利不受非法侵犯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加強公民的基本權利意識教育,引導公民合法享有自身權利,最首要的是加強公民平等觀念的培養。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不僅首肯公民法律地位的平等,而且強調公民在權利行使過程中的平等。公民的平等觀一方面包含著所有公民平等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義務的思想,同時也體現在對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以及國家機關在適用法律時對于所有公民的保護或懲罰都是平等的、無差別的態度中。換言之,培育平等觀念就是要引導公民懷有正義感,勇于反歧視、反特權,才會自覺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
2主人翁意識是憲法意識的本位性體現
主人翁意識是公民的一種與國家血肉相連、心靈相通、命運相系的感覺,體現于公民在管理國家公共事務中當家做主人的態度上。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公民行使國家權力、牢固樹立在國家中的主人翁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當代中國,公民不僅可以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管理國家事務,而且能夠通過各種群眾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基層民主、群眾自治等形式管理基層社會事務,更為直接的是,公民可以依照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十七大提出“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作為一國公民,必須充分意識到自己在國家發展中的主人翁地位。具體說來,公民應該認識到在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等政治權利的同時也是在促成國家政治意志的形成。公民履行納稅義務,其實質在于通過繳納稅推動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為公民提供更多的權利和保障。由此可見,只有具有主人翁意識的公民,才能認識到國家安危、社會和諧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從而在內心深處自覺肩負起保護國家主權、維護國家尊嚴的神圣職貴,擔當起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繁榮富強的歷史使命。因此,必須加強公民主人翁意識教育,促使每個公民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學習、掌握、運用憲法這一總章程,使其能夠認識并努力爭取實現憲法所規定的各項民主權利,在學以致用中不斷提升主人翁意識。新時期,我國憲法把新階層定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而政治協商會議中新階層對國家政策制定的建言獻策彭顯了他們的主人翁態度,這無疑有利于我國公民主人翁意識的提升,也有益于我國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