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后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4 05:36: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剖宮產術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剖宮產術后觀察及護理思索
剖宮產技術自開始運用以來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為孕婦及其腹中胎兒的健康出生提供了重要保障[1]。特別是在我國,剖宮產在產科中的應用率越來越高。據調查,在我國產科中40%的孕婦選擇剖宮產[2]。但是,剖宮產這種分娩方式對孕婦及胎兒來說并非不存在風險,術后并發癥即是其中的一大難題。研究表明,剖宮產史已成為行剖宮產手術的重要指征,在所有手術指征中位居第二位?,F在部分孕婦開始考慮自然分娩(經陰道),為探究剖宮產術后再妊娠的臨床效果及其有效的觀察及護理方法,我院對70例剖宮產術后再妊娠并行陰道分娩的孕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所包含的70例孕婦均有經剖宮產分娩史。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32.4±1.6)歲。所有孕婦本次分娩與上次分娩的時間間隔均超過3年,子宮下段瘢痕厚度均大于3mm,可承受經陰道分娩時須承受的牽拉力。另外所有經陰道分娩的孕婦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對于分娩過程中出現意外狀況的孕婦均立即轉為剖宮產。
2結果
本組70例剖宮產術再妊娠經陰道分娩產婦中64例患者分娩成功,分娩成功率為91.3%。其中60例孕婦經自然分娩成功,成功率為85.6%。4例患者通過陰道助產成功。另外6例中,4例因胎兒窘迫的發生被迫性剖宮,2例因活躍期停滯。所有患者均未出現產后大出血、新生兒窒息及子宮破裂等并發癥。本組經陰道分娩的胎兒體重在2000~3800g之間,未見巨大胎兒。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剖宮產術后再妊娠經陰道分娩具有可行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臨床觀察及護理
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手術室護理對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的預防效果。方法228例剖宮產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每組114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手術室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情況、切口愈合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為1.75%(2/114),低于參照組的7.89%(9/11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切口愈合率為97.37%,明顯高于參照組的91.2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74%,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剖宮產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可有效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剖宮產;切口感染;手術室護理;愈合效果
剖宮產術是產科領域中的重要手術,由于麻醉學、輸血、輸液、手術方式、手術縫合材料的進步,剖宮產已成為解決難產、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和患兒生命的有效手段[1,2]。剖宮產會對產婦機體造成較大的影響,手術切口有感染的可能性,因此需要做好圍手術期的切口護理工作[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手術室護理對剖宮產術后感染的預防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28例剖宮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次剖宮產175例,2次剖宮產41例,3次剖宮產12例。本次研究在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監督下進行,納入標準:①經臨床檢查需行剖宮產手術;②患者無嚴重產期合并癥;③患者精神狀態和言語表達能力正常。排除標準: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將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14例。參照組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8.4±3.6)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4±1.15)周。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8.0±3.4)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1±1.14)周。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護理方法。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確認產婦身份,了解其既往病史和相關藥物禁忌,密切關注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配合醫生完成手術以及術后的護理工作。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手術室護理,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手術前向患者詳細講述手術的方法、目的以及注意事項,與產婦保持密切的交流,通過心理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期心理壓力,避免產生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同時使用愛力減痛分娩法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提高耐受能力。②手術室環境的消毒護理:術前1h開啟層流凈化空氣系統,降低空氣細菌含量,做好手術室各物體設備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③術前準備:術前將所有相關設備、器械準備齊全,手術期間控制手術室內人數,盡量避免人員的出入。④嚴格遵守菌操作:進入手術室前更換高壓滅菌服,對產婦前進行術前評估,做好手術部位及周圍皮膚的清潔消毒。巡回護士嚴格把控0.5%碘伏量給予,預防消毒紗球過濕,增加低體溫的幾率。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考慮到抗生素對新生兒的影響,采取新生兒娩出后立即靜脈滴注抗生素;對于手術時間>3h的產婦,出血量>1500ml可在術中預防性應用抗生素1次,有助于避免發生術后感染。⑥術中做好保暖護理:控制室溫在23~25℃,適當加熱輸液溫度,減少暴露部位,在非手術部位用無菌被褥或毯子遮蓋。⑦包扎護理:術畢用醫用粘貼膜10cm×25cm加壓包扎,利于止血,減少切口暴露在空氣的幾率。⑧術后護理:用溫度適宜的生理鹽水將產婦身上的消毒液和血液清理干凈;轉運時盡量避免對產婦進行幅度較大的移動,避免牽拉切口。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發生情況、切口愈合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①對患者產后隨訪2個月,記錄切口感染發生情況;②切口愈合效果判定標準:切口出現嚴重化膿,需切開引流視為愈合不良;切口有炎癥反應,如紅腫、硬節、血腫、積液等視為愈合欠佳;切口平整、未發生不良反應視為愈合,愈合良好率=(愈合+愈合欠佳)/總例數×100%;③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調查患者滿意度,分為不滿意、一般、比較滿意和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總例數×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剖宮產術后應用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剖宮產術后;自控鎮痛泵;壓瘡;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剖宮產術后使用硬膜外腔鎮痛泵(PCEA泵)鎮痛預防壓瘡的護理。方法將剖宮產術后使用PCEA泵鎮痛患者80例(鎮痛泵組),與同期術后未使用鎮痛泵的患者80例(非鎮痛泵組)比較,兩組都給予術后常規護理,觀察2組發生骶尾部壓瘡的機率。結果鎮痛泵組有2例患者早期發現了骶尾部有皮膚小水皰的發生,經過積極處理后很快得到了恢復;非鎮痛泵組壓瘡發生率為0。結論剖宮產術后使用PCEA泵鎮痛,在壓瘡發生前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地預防壓瘡的發生。
壓瘡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血液循環障礙,不能適當供給皮膚和皮下組織所需營養,以致局部組織潰爛和壞死所致。以前人們認為壓瘡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護理質量標準要求“壓瘡發生率為0[1]”,而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預防壓瘡的發生。我院產科在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間經患者同意共有80例使用了自控鎮痛泵,與同期未使用鎮痛泵的患者進行皮膚對比分析?,F將情況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我院產科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有160例產婦行剖宮產術,最大年齡39歲,最小年齡20歲,平均年齡26歲。將術后使用了鎮痛泵鎮痛的患者80例與同期非鎮痛泵80例對比,觀察2組發生骶尾部壓瘡的機率。兩組均無產科嚴重合并癥及凝血功能障礙,無藥物過敏史,產婦年齡、孕周、體重、孕次上無顯著性差異。結果鎮痛泵組發生皮膚水皰2例,皮膚受壓時間1例為14h,1例為16h。非鎮痛泵組的患者無一例發生皮膚水皰。
2護理方法
剖宮產術后護理管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究護理管理對剖宮產術后使用自控靜脈鎮痛泵產婦尿潴留的影響。方法選取 2017 年7 月至 2019 年 3 月于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擇期行剖宮產術且術后使用自控靜脈鎮痛泵產婦 64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 32 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術后尿潴留發生情況及排尿時間。結果干預后,觀察組術后排尿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尿潴留發生率(0.00%)比對照組(18.75%)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管理可促進剖宮產術后使用自控靜脈鎮痛泵產婦術后排尿,減少尿潴留發生。
〔關鍵詞〕剖宮產;鎮痛泵;護理管理;尿潴留
剖宮產是通過手術切開母體的腹部及子宮,從而取出胎兒的一種生產方式,往往術后產婦會產生巨大的疼痛,嚴重影響產婦代謝循環及心肺功能[1]。鎮痛泵是臨床上常用的控制疼痛的工具,產婦常選擇使用其來減輕手術帶來的疼痛,但由于鎮痛泵多含有局麻性藥,會導致產婦發生尿潴留,出現排尿不暢、尿失禁等癥狀[2]。本研究探究護理管理對剖宮產術后使用自控靜脈鎮痛泵產婦尿潴留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于江西省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擇期行剖宮產術且術后使用自控靜脈鎮痛泵產婦6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年齡22~40歲,平均(29.87±3.94)歲;孕周36~42周,平均(39.42±1.21)周。觀察組年齡23~40歲,平均(29.91±3.89)歲;孕周37~41周,平均(39.53±1.19)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年齡20~40歲,且發育良好;單胎分娩;無妊娠合并癥。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心肝腎疾病產婦;產后出血及陰道壁血腫產婦。1.2方法 。兩組術前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手術結束后,保留硬膜外置管,向管中注入1.5~2.0 mg 嗎啡(青海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63020164,規格1 ml :10 mg),并用10 ml 0.9% 氯化鈉注射液稀釋,之后接入鎮痛泵(南通愛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ZB100- Ⅱ型)進行鎮痛,泵中有10 ml 濃度為0.25% 的丁哌卡因 [ 南京億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83267,規格10 ml :50 mg(以 C18H28N2O 計)],然后添加60 ml 0.9% 氯化鈉注射液,連續72 h 勻速緩慢注入,速度為0.8 ml/h。對照組在上述基礎上采取常規護理,包括介紹醫院環境、對產婦會陰部及導尿管進行消毒,測量產婦體溫、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護理管理干預。(1)術前護理管理:發放健康手冊并指導產婦學習,向產婦詳細講解剖宮產知識及術后發生尿潴留的原因、危害和預防方法;通過交流了解產婦術前的心理狀態,針對性地給予心理干預,緩解產婦緊張、恐懼等情緒。(2)術中護理管理:麻醉時和產婦交流,以此來分散產婦注意力,減輕麻醉帶來的疼痛;術中密切監測產婦的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采取處理措施;鎮痛過程中,詢問產婦有無皮膚瘙癢、惡心及嘔吐等反應,若有報告醫師進行處理。(3)術畢護理管理:定期消毒產婦穿刺部位及切口,以防出現術后感染;固定導管以防脫落;定期檢查鎮痛泵和導管的連接,保證無堵塞及漏藥情況;拔除尿管后,指導產婦多喝水,叮囑其感覺尿脹時自主下床排尿;對沒有尿意的產婦,可通過溫水沖洗會陰部、聽水流聲、熱敷膀胱以及熱水熏蒸外陰部等方法來促使其產生尿意;對于長時間不排尿產婦,可使用開塞露(山西立業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298,規格20 ml)來刺激腸壁,從而促使產婦排尿。兩組均干預7 d。1.3臨床評價。記錄兩組尿潴留發生情況及排尿時間。其中尿潴留診斷標準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3],排尿時間統計累加取平均值。1.4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 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自擬子宮復舊湯對剖宮產術后的影響
剖宮產術后子宮復舊不全是臨床婦產科常見的產褥期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是產后腹痛、子宮復舊不良、惡露持續時間延長,晚期產后出血,若合并感染則病情往往比較嚴重,如不及時診治甚至會造成失血性休克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其發病與分娩方式、子宮收縮、子宮內膜再生能力、胎盤及胎盤殘留、盆腔與子宮炎癥或感染等因素有關,好發于行剖宮產術患者、多次行人流者、生殖系統炎癥或感染者、子宮肌瘤患者、多次分娩者[2],嚴重影響產婦的康復及身心健康,對嬰兒的哺育也造成不利的影響[3]。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西醫藥常給予宮縮劑、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但是長期使用宮縮劑、抗生素等藥物會影響患者的月經周期,并對嬰兒的哺乳也產生不良影響[4]。該病在中醫學屬于“產后惡露不絕”的范疇,中醫在長期治療該病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并且收獲頗豐[5]。本文筆者應用自擬子宮復舊湯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復舊不全,旨在尋求更優的促進子宮復舊的治療方案。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剖宮產術后子宮復舊不全患者105例,隨機數字表法分組;5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35歲,平均(256±45)歲;孕次:1次者27例、2次者18例、3次及以上者7例;產次:0次者26例、1次者18例、2次及以上者8例。5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0~36歲,平均(263±48)歲;孕次:1次者25例、2次者20例、3次及以上者8例;產次:0次者27例、1次者19例、2次及以上者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標準
1)所有患者均行剖宮產手術;2)均為足月妊娠者(孕周38~41周);3)均為單胎活產者,產后母嬰同室,行母乳喂養者;4)依據《婦產科學》[6]診斷為剖宮產術后子宮復舊不全者;5)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產后惡露不絕辨證屬于氣血瘀滯證者;6)20歲≤年齡≤40歲;7)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手術室護理在剖宮產術后感染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目的探討研究手術室護理在預防剖宮產術后感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其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手術室感染預防護理,觀察兩組產婦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及綜合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傷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手術室預防護理在預防剖宮產術后的護理過程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降低傷口感染,提升治療效果,滿意度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剖宮產;術后感染;預防
術后感染已經成為剖宮產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對產婦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此過程中,選擇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選擇手術室感染預防措施,對比常規護理方式進行療效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其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方式,共50例,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6.5±2.5)歲,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5±1.5)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手術室預防護理方式,共50例,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7.5±2.5)歲,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5±1.5)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解析剖宮產術后寒戰緣由和護理決策
剖宮產術后寒戰是指產婦術后出現不隨意的肌肉收縮,主觀感到寒冷,客觀檢查體溫低,四肢皮溫下降明顯,造成機體耗氧量增加,呼吸、循環系統負擔增大的一組臨床癥候群。本研究對428例剖宮產產婦進行觀察,分析剖宮產術引發寒戰的相關因素,并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早期護理干預,使術后寒戰發生率及發生程度明顯降低?,F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本院428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方法分成A組(研究組)220例和B組(對照組)208例,兩組在年齡、孕齡、手術時間、出血量、胎兒大小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其中急診手術160例,擇期手術268例。年齡(25.5±7.7)歲,體重(65.2±8.9)kg,全部病例均無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合并癥。麻醉方式均為持續硬膜外麻醉,手術時間30~60min,術中出血100~500ml,術中輸液500~1250ml,尿量100~500ml。術后根據產婦主觀意愿隨機選擇鎮痛泵鎮痛。
1.2方法(1)全部病例均采用連續心電監護(血壓、心電圖、脈搏、氧飽和度)監測生命體征,觀察寒戰出現時間及程度。根據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寒戰分級標準評價產婦的寒戰程度。(2)A組產婦剖宮產術前1h左右責任制助產士對其講解術前準備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剖宮產手術經過、麻醉的位置及術后鎮痛的原理,并建議其去產休病房詢問同組同類手術術后恢復情況。然后由責任制助產士完成術前準備,送手術室,途中加被保溫,手術室內加紅外線取暖器一只,室溫控制在24℃~26℃。預備輸入液體及腹腔沖洗液均預溫至37℃。麻醉穿刺完成后加被保溫,特別注意手足等肢體末端的保溫。
1.3統計學外理采用SPPSS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剖宮產術后促排氣方法論研究文
關鍵詞:剖宮產術后促排氣三種方法探討
對于腹部手術后病人,術后腹脹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肛門排氣是直接關系到術后各方面恢復的關鍵一步。為了預防術后并發癥,除了護士必須熟知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表現和有效的護理措施外,必要的藥物治療也是關鍵。本文就中藥排氣湯、開塞露、杜密克用于剖宮產術(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后促進肛門排氣調查病例各30例,并進行臨床對照分析。以了解術后腸蠕動恢復的情況,關鍵是促進早日肛門排氣,利于機體的早日恢復。對于產婦來說產后機體的早日復原,不僅有利于整個產褥期的恢復,而且更有益于支持母乳喂養的成功。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文90例病例隨機分成3組,每組病例各30例,均為足月妊娠,分娩妊娠在37-41周,年齡在24-38歲,各組孕婦的年齡和孕周經統計學檢驗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方法均為腹膜內子宮下段剖宮產術,麻醉方法均為連硬膜外麻醉。三種排氣方法均在術后6小時使用,同時由專人測量產后6小時(h)、24h、72h的宮底高度,單位以厘米(cm),以及觀察產婦排氣、排尿、排便和首次下床的時間(距手術胎兒娩出時間計算),并進行比較。
1.2方法
剖宮產術的研討論文
【關鍵詞】剖宮產術
1988年Stark首創的剖宮產術受到了婦產科醫生的推崇和應用。作者對這一新術式進行多項指標的臨床觀察,并進行追蹤隨訪,與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對再次剖宮產的影響進行比較,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1999年4月至2004年4月,在本院分娩孕婦共8500例,其中初產婦剖宮產1700例,將受術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新式剖宮產510例,年齡23~38歲,中位年齡28歲。B組: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1190例,年齡23~37歲,中位年齡27歲。對兩組患者術后追蹤隨訪至2006年4月,觀察再次妊娠、二次剖宮產時腹腔粘連的情況,其中A組再次剖宮產72例,B組再次剖宮產121例,兩組剖宮產指征構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組72例再次剖宮產,其中距第一次剖宮產≤3年剖宮產9例,>3年63例;B組121例再次剖宮產,其中距第一次剖宮產≤3年剖宮產14例,>3年107例。
1.2手術方式
剖宮產手術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兩種剖宮產術式對再次剖宮產術的影響,以期改良現有術式,減少或減輕并發癥的發生。方法:回顧性分析既往有新式及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史的病人進行比較,因再次妊娠在本科進行再次剖宮產術共152例。結果:新式剖宮產與傳統剖宮產術再次剖宮產術后體溫差異無顯著性,P>0.05。手術開腹時間、術中出血量、腹壁各層的粘連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但觀察組手術總時間、住院時間、切口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新式剖宮產與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相比,新式剖宮產引起粘連較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嚴重,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對再次婦科手術切口的選擇增加了困難,但腹部切口愈合情況新式剖宮產較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并發癥少。
【關鍵詞】新式剖宮產再次剖宮產粘連
新式剖宮產是1988年以色列的star醫生對下腹壁橫切口子宮下段剖宮產術進行改進[1],采用joel-cohen的開腹方法及獨具風格的關腹方法,使剖宮產手術取得了時間短、出血少、損傷少、術后恢復快的好效果,很快在全世界推廣。我院自1997年底開展新式剖宮產以來,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近年來,我院剖宮產術較多,再次剖宮產的數量隨之增加,為探討新式剖宮產術遠期影響,對我院再次新式剖宮產與同期再次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術進行比較,旨在尋找危害小的剖宮產方式,以期改良手術方式,減輕或者減少手術并發癥。
1資料
1.1一般資料對象選擇1998~2005年間在我院首次行剖宮產手術,本次亦在我院產前檢查并分娩152例單胎妊娠孕婦,70例前次行新式剖宮產者為觀察組,72例前次行傳統子宮下段剖宮產術(下腹部縱切口)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26.83歲;對照組年齡21~36歲,平均27.18歲。兩組患者在孕周、剖宮產間隔時間、第一次手術指征上均相近,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采用沿原手術疤痕開腹,修剪皮膚層疤痕,逐層切開腹壁各層,打開腹腔行子宮下段剖宮產或子宮體部剖宮產加絕育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