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新生兒護理范文
時間:2023-12-04 17:58: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剖宮產新生兒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人免疫缺陷病毒 產婦 新生兒 護理
HIV感染孕產婦的護理具有很多特殊性。2009年11月16日收治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確診為HIV感染孕婦1例(縣疾病控制中心一直在追蹤隨訪)。在護理過程中,加強了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防護,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病歷資料
孕婦,女,24歲,停經10個月余,因不規則腹痛半天入院,查體:T 36.7℃,P 78次/分,R 20次/分,BP 100/60mmHg,體重57kg,產科檢查宮高33cm,腹圍91cm,胎心音140次/分,規律,未破膜,骨盆外測量正常。診斷:孕1產0,孕40+1周LOA單活胎臨產。入院后給予母胎監護,因HIV感染,經與孕婦及家人溝通后決定剖宮產終止妊娠,11月16日19:00破宮產下1男嬰,阿氏評分10分,新生兒出生后及時給予相應處理及母嬰阻斷,產婦產后常規給予抗炎、對癥和支持處理,住院10天后出院。
領導重視,加強組織管理
因是二級醫院,不具備HIV感染孕產婦的助產資格,但是孕婦已臨產,送市醫院時間不允許,婦產科匯報后,立即由分管院長負責,醫教科、護理部、院感科相關科室參加,明確孕婦手術時的接送流程、手術室的準備、人員的防護等相關準備,確定后立即行破宮產術。
護 理
病房環境的準備:產婦于入院當天即安排在單人病室,房間向陽通風,且位置盡量靠邊,不與其他病房相鄰,在病房提供一次性的清潔用具,備專用體溫計、血壓計、聽診器。床、床頭柜、傳呼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抹布擦拭,同時保持病房安靜、舒適。每天紫外線消毒2次,消毒時讓產婦及新生兒離開,病房地面每天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使用專用的拖把,單獨放置。產生的生活垃圾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按醫療廢物處置,產婦出院后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
手術室的準備:準備了感染手術間,行空氣消毒,撤出手術間非助產用品。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參加手術的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手術者要穿隔離衣、戴帽子、口罩護目鏡,凡是可能被血液和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如負壓吸引器吸管和污物瓶,應先浸泡消毒、清洗再消毒。產婦、新生兒使用過的手術器械如血管鉗、鑷子、剪等單獨放入盛有1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的器械浸泡桶內浸泡1小時,然后清洗,作好明顯標記后單獨送供應室進一步滅菌處理。物品表面、治療車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產婦使用過的有血液污染的大單等敷料以及胎盤放入雙層黃色垃圾袋內,貼好標簽,由醫療廢物暫存處專人收集,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產婦回房后手術室終末消毒。
病情觀察:產后細心觀察產婦的切口情況,敷料是否清潔,有無滲血、生命體征是否平穩、子宮收縮、陰道流血等情況,密切觀察相關癥狀并及時與主治醫師聯系,加強產婦護理及嚴密觀察新生兒的情況。
提高醫務人員預防職業暴露的知識:對科室相關醫生、護士、保潔員進行培訓,進行了艾滋病的概念、傳播途徑、癥狀、體征及工作人員發生意外事故時如針刺損傷、切割傷均視為安全事故,應立即進行緊急處理等基本知識的培訓,使每一個醫務人員了解到職業感染的危險性,以及如何正確對待HIV感染者,產婦所有的治療檢查護理工作均安排在最后完成,以防交叉傳染。醫生查房前后要用手消毒液消毒雙手再戴手套,相對固定護理人員,并要求有豐富的護理經驗,技術嫻熟,以減少感染環節。在進行治療操作前護理人員仔細檢查自己的皮膚黏膜有無破損,尤其是手部皮膚有無破損,若有破損及時更換護理人員。治療操作時,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操作規程。在護理產婦前后,戴乳膠手套,按六步洗手法仔細、認真洗手,徹底沖洗是預防醫源性感染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接觸污染物品后,做完相關治療工作脫手套后洗手,并用手消毒液擦拭[1]。保潔員做病室的清潔、處理產婦的生活垃圾時須做好個人防護,所棄污物不超過污物袋的3/4,并嚴密封口,作好標記,以免運送過程中泄漏。
新生兒出生后的注意事項:在HIV陽性孕產婦中,約15%~50%會發生母嬰傳播,不同國家的傳播概率不同:①出生后及時清潔口腔、鼻腔的污染物,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皮膚黏膜增加感染的機會。②清洗后的毛巾和其他器具要進行有效消毒。③給予必要的篩查,24小時內注射乙肝疫苗。④建議人工喂養并給與喂養指。⑤新生兒體格檢查(注意體重、身長頭圍、呼吸、肝脾、淋巴結腫大)[2]。
關愛護理:多與患者溝通,運用傾聽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由于艾滋病缺乏特效治療,預后不良,加之疾病的折磨,患者易有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障礙,甚至出現自殺行為,醫護人員要真正關心體諒患者,并注意保護產婦的隱私,不得歧視。鼓勵親屬、朋友給患者提供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幫助,鼓勵患者珍愛生命、遵守性道德,積極地融入社會。
討 論
為該HIV感染產婦進行剖宮產、取出胎盤、新生兒護理,由于醫護人員要進行多種有創操作,接觸醫療廢棄物、污染物及產婦、新生兒血液和體液等的機會多,所以職業危險性較高,前后住院時間較長,的確存在被感染的危險,但只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科學防護,是可降低或避免其風險[3]的。
參考文獻
1 徐夏英,陳菊飛,廖彩棉.一例HIV感染孕產婦及其所生新生兒的護理.海南醫學,2009,20(2):122-124.
篇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136-02
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出生后1分鐘內尚不能建立規律、有效的自主呼吸,是胎兒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引起的無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環障礙,導致低氧血癥和混合性酸中毒,是新生兒死亡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剖宮產術中較為常見。術中新生兒窒息搶救成功取決于及時正確的復蘇技術及復蘇后的護理。因此,做好剖宮產術中新生兒窒息的搶救能減少窒息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減少并發癥,并能提高新生兒的生命質量。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進行剖宮產術1210例,術中發生新生兒窒息20例,其中輕度窒息15例、重度窒息5例,經及時進行復蘇術及系列治療及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將復蘇及護理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資料。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剖宮產術1210例,發生新生兒窒息20例,根據出生后一分鐘內APgar評分:輕度窒息(APgar評4-7分)15例,重度窒息(APgar評分0-3分)5例,20例新生兒中,產前孕齡32-43周,其中早產兒2例,足月兒16例,過期產兒2例,窒息原因:①胎兒宮內窘迫14例;②早產兒2例;③妊娠并發癥2例;④羊水過少2例。
2 護理配合
2.1 搶救人員及用物準備。
2.1.1 搶救人員應具有熟練的復蘇技能,豐富的臨床經驗,由手術醫生、新生兒科醫生、麻醉醫生、助產護士、手術室護士組成。
2.1.2 搶救用物和藥物的準備:
接到手術通知后,護士應了解剖宮產的主要原因、孕周期、孕婦有無妊娠合并癥或妊娠并發癥等病史,準備好電動負壓吸引器、吸痰管、氧氣、氣囊面罩、新生兒喉鏡、新生兒氣管導管、腎上腺素、納洛酮等。如有胎兒宮內窘迫、妊娠
2.1.3 手術間環境的準備。
手術間的溫度應提前控制在26~28℃之間,相對濕度在55%~65%之間。因新生兒處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會使耗氧量增加,代謝亢進加重代謝性酸中毒,復蘇反應就會延長。
2.2 復蘇護理:
2.2.1 胎兒一經娩出,立即置于預熱輻射臺上進行保暖,擦干羊水,防止熱量散失,肩部以布類墊高2~3 cm,擺好復蘇。
2.2.2 清理呼吸道,胎頭娩出后不急于娩出胎肩,先用擠壓法清理鼻咽部黏液和羊水,胎兒全部娩出后立即置于輻射保溫臺上,擺正新生兒,頭部輕度伸仰位,用適應時吸痰管吸凈口鼻,咽部黏液和羊水,動作輕柔,避免負壓過大損傷氣道黏膜,一般為<100 mmhg,每次負壓吸引時間不超過10S,若羊水糞染者,要評估新生兒是否有活力,如強有力的呼吸,心率>100次/min和肌張力好,若其中一項不好,應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吸凈呼吸道羊水黏液和胎糞。
2.2.3 建立呼吸確認呼吸道通暢后刺激呼吸,用手輕拍或彈足底,按時評估患兒呼吸,心率,膚色,如無自主呼吸,則立即用100%氧氣呼吸氣囊正壓人工呼吸。放置面罩時注意面罩與面部之間的密閉性,有效性,防止損傷皮膚,按壓頻率40-60次每分鐘,氣管插管后,妥善固定防止脫出。
2.2.4 維持正常循環100%氧氣正壓通氣30S后,如果心率<60次每分鐘,在正壓人工呼吸同時行胸外心臟按壓,按壓部位在胸骨體下3/1處,按壓深度為前后胸直徑的3/1,手法采用拇指法,雙拇指按壓,其余四指圍繞胸廓及支持背部頻率120每分鐘,注意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頻率之比為3∶1,要配合默契。
2.2.5 藥物治療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保證復蘇藥物應用,經過30秒有效通氣和胸外心腔按壓后心率仍<60次/min,應使用1:10000腎上腺素,給藥途徑為氣管導管注入或靜脈給藥。劑量為0.1-0.3ml/kg,必要時3-5分鐘重復一次,低血容量是給擴容劑,首選0.9%氯化鈉10ml/kg,經靜脈或臍靜脈緩慢推入,代謝性酸中毒,給予5%碳酸氫鈉3-5 ml/kg,如心率改善并升至76次/min,停止胸外心內按壓。
3 結果
15例輕度窒息新生兒經規范復蘇5分鐘APgar評分8-10分,5例重度窒息,新生兒經規范復蘇5分鐘,3例評分8-10分,2例帶管送 NICU繼續搶救,1例新生兒死亡,搶救成功率99%。
4 評價
篇3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2(a)-0142-03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ternal and infant bedside nursing effect observation of cesarean section primipara
YANG Me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Qingc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745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maternal and infant bedside nursing applied in cesarean section primipara in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Methods Choose to accept delivery in hospital during 2013.10-2014.10 of 136 cases of primipara puerpera in our hospital, the use of random double blind method, its proportion to 1:1 divided into 2 groups, one group of 68 cases of primipara accepted routine nursing as the control group; a group of 68 cases of primipara accepted maternal and infant bed care as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of primipara for neonatal nursing skills and knowledg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primipara;Bed side care of mother and infant;Effect
初產婦對母乳喂養技巧及知識、新生兒的護理以及產后的保健知識普遍缺乏[1],尤其是剖宮產初產婦,還要面對手術切口的恢復問題。母嬰床旁護理便是在初產婦及家屬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給予高質量、個體化的產科新型護理模式,能夠明顯提高初產婦對新生兒的護理技能、知識。現擇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間在該院產婦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產婦,進一步對比論證母嬰床旁護理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在該院產婦接受分娩住院的136例初產婦,利用隨機雙盲法將其以1:1比例分成2組。研究組68例患者中,年齡范圍為21~32歲,平均年齡(25.47±3.25)歲。孕周時間37~42周,平均時間(39.61±1.04)周。研究組68例患者中,年齡范圍為22~34歲,平均年齡(26.12±4.08)歲。孕周時間38~43周,平均時間(40.54±1.25)周。兩組初產婦的一般狀況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性顯著。
1.2 方法
對照組:68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每天由護理人員把新生兒送到專門設立的嬰兒洗澡間,給予集中沐浴、臍帶消毒。然后,在治療室進行預防接種、新生兒撫觸。發放《產婦健康教育指導》手冊[2],每名初產婦一冊。具體內容包括:母乳喂養技巧、母乳喂養的好處;產褥期自我保健護理、怎樣堅持6個月的純母乳喂養;產后如何避孕、產褥期45 d復查;新生兒預防接種、新生兒足血篩查、新生兒聽力篩查、更換尿布、新生兒臍帶護理以及新生兒撫觸等。通過集體教育的方式,由責任護理人員對初產婦進行新生兒撫觸、母乳喂養以及出院指導等內容的指導。
研究組:68例患者接受母嬰床旁護理。初產婦剖宮產后送回病房,由責任護理人員為其發放自擬的《產婦健康教育指導》手冊,結合不同的時間情況給予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指導。關于照顧新生兒的一切護理活動,在初產婦床旁由責任護理人員完成,主要是新生兒的預防接種、新生兒的撫觸法、游泳、洗澡、更換尿布、母乳喂養技巧等教育[3]。為初產婦提供單人間或雙人間的病房環境,由責任護理人員對初產婦進行一對一演示,同時鼓勵初產婦自己操作,護理人員及時給予糾正指導。游泳、洗澡的時間一般選在上午十點左右,室溫調控在26~28℃。游泳或洗澡的設施使用新生兒家屬提供的游泳池或浴盆,水溫控制在38℃~40℃。新生兒游泳完畢后,護理人員準備好撫觸車,利用新生兒家屬提供的嬰兒油,取適當劑量從眉心開始,依次是額頭、下頦、頭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4],給予有效撫觸。通過十指指腹輕輕按摩,每個部位至少按摩4次,每天撫觸一次,每次撫觸時間5~10 min。新生兒游泳、洗澡以及撫觸時,對初產婦或其家屬進行演示指導,以利于其熟練掌握有關技能及知識。
1.3 評價標準
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針對初產婦護理技能、知識進行評價。知識水平主要包括:產褥期保健知識、計劃生育、用藥知識、新生兒預防接種、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產后活動以及產褥期飲食,每一項分為不了解、了解、基本掌握、熟練掌握四個等級1~4分,總分共8~32分,分值越高表示初產婦知識水平越高;技能水平主要包括:撫觸法、臍帶護理法、新生兒游泳、新生兒洗澡、母乳喂養技巧、會陰護理,每一項分為不會、一般、熟練三個等級1~3分,總分共6~18分,分值越高表示初產婦護理技能越好。滿意度評價情況: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母乳喂養指導、技術操作、宣教力度以及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等,評價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抑郁情緒通過抑郁自評量表(簡稱SDS)進行評價,很少時間抑郁為1分;少部分時間抑郁為2分;相當多時間抑郁為3分;絕大部分時間抑郁為4分,滿分為20~80分,總分超過40分說明產婦抑郁。
1.4 統計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兩組間試驗所得數據予以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利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通過t法對組間計量資料予以檢驗,應用χ2檢驗研究兩組間的計數資料。若是對比差異P
2 結果
2.1 護理技能及知識掌握情況
研究組初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技能、知識的掌握程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初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技能、知識的掌握程度表(分,x±s)
2.2 滿意度及抑郁情況
研究組初產婦的抑郁評分(24.06±2.62)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5.22±3.16)分;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初產婦滿意度情況對比分析表
3 討論
現階段,國內產科臨床多采取產婦集體教育的方法,通常產婦僅通過理性認識,而沒有實踐過程。初產婦對新生兒護理技能知識掌握不牢靠,并不能取得滿意的健康教育效果[5]。因此,在產科人力資源允許的條件下,應該推行床旁護理模式。
母嬰床旁護理內容主要是新生兒的一切護理行為均在母親床旁操作[6],由責任護理人員對其進行一對一的個體化健康教育。剖宮產后早期實施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宣教,讓產婦充分掌握新生兒保健知識。產后早期積極開展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宣傳及健康教育,讓產婦從中獲得更多的新生兒保健護理知識,同時通過責任護理人員觀察、提問、產婦的反饋對健康教育計劃進行及時調整。在健康教育期間,應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例如現場指導、觀看錄像、示范、降解等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教育。以提問或解答等不同方式了解產婦的反饋信息,整改教育計劃。鼓勵產婦或其家屬共同參與,增強家庭的支持。母嬰床旁護理是結合初產婦的特點,因人而異的不斷調整進度、難度,改善護理工作。通過不斷為初產婦現場演示新生兒的護理方法,例如臍帶消毒、更換尿布、撫觸、新生兒沐浴以及母乳喂養技巧等,強化初產婦對各項護理技能的掌握。
篇4
1.1對象
選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初產婦共11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產婦年齡最大34歲,最小20歲,平均25.8歲;自然生產52例,剖宮產62例;新生兒男62例、女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7例。兩組產婦在年齡、生產情況、生產方式和新生兒性別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模式
對產婦和新生兒按實際情況進行護理,每日由護理人員將新生兒帶到統一的新生兒處置室對其進行沐浴、撫觸以及臍部護理,家屬可通過玻璃屏風觀看。
1.2.2實驗組采取母嬰床旁護理模式
具體護理過程如下。(1)新生兒護理:對新生兒和產婦進行一對一的床旁護理,在床旁對新生兒進行尿布更換、沐浴、撫觸以及臍部護理,家屬及產婦可在旁直接觀看,并適當地現場宣講相應知識。(2)新生兒護理知識宣教:針對不同產婦及其家屬進行不同的新生兒知識宣教,以一對一宣講模式讓產婦及其家屬對新生兒護理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向其發放健康知識手冊,主要包括母乳喂養的優點和正確喂養方法、突發狀況處理、新生兒常見生理現象的處理措施以及新生兒日常護理方法等,讓產婦更全面、更科學地護理和照顧自己的孩子。(3)產婦自我護理能力訓練:產婦生產之后其生理狀況和身體狀況都會發生改變,而護理人員不可能對產婦進行全程護理,因此,護理人員在進行母嬰床旁護理過程中需對其進行自我護理能力訓練。如母乳喂養的技巧、的正確護理方法、正確飲食方式、產褥期常見狀況及處理方法,以便產婦出院后能正確、全面地實施自我護理。
1.3評價指標
將所有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掌握、母乳分泌時間以及自我護理能力等指標進行詳細記錄,以供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組間構成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程度對比分析
對照組57例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為84.2%,實驗組57例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為96.5%,實驗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
2.2兩組各項指標對比分析
調查顯示,實驗組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掌握、母乳分泌時間以及自我護理能力都明顯優于對照組。
3討論
篇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2010年1月醫院收治的164例產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3~32歲,其中初產婦99例,經產婦65例;順產126例,剖宮產38例。將2012年2月~2013年2月醫院收治的200例產婦作為實驗組,年齡24~35歲,其中初產婦128例,經產婦72例;順產149例,剖宮產51例。所有產婦無其他妊娠合并癥,分娩過程順利,無產后出血等并發癥,新生兒均為單胎足月、體重2500~4000g,無胎膜早破及宮內窘迫,無畸形以及相關遺傳病。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析總結對照組新生兒出現的護理問題,實驗組根據對照組的護理問題提出防范對策并進行規范護理管理,問卷形式評估比較兩組新生兒護理差錯的發生情況和護理糾紛的發生率、新生兒情況、產婦精神狀況與新生兒護理能力情況。
1.2.1護理問題
1.2.1.1護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安全制度不完善,落實不及時,導致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如消毒不嚴格,來往看望探視人員增多,接觸新生兒未洗手,室內空氣污濁、通風較差,容易造成新生兒感染。另外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監護管理措施不到位,自身無菌操作意識淡薄,手衛生觀念差,容易發生院內交叉感染。
1.2.1.2護理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部分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對護理操作流程不重視,巡視時間間隔延長或者不巡視,對待家屬問題不耐心,敷衍回答,導致對新生兒發生的變化處理不及時,防范意識缺乏,容易誘發安全事故,造成護理差錯的發生,威脅新生兒的安全。一些護理人員護理操作不嚴格,專業知識欠缺,臨床經驗不足,對新生兒和產婦生理、心理變化了解的不夠深入,無法對病情變化做出正確判斷。
1.2.1.3產婦育兒經驗不足
產婦大多數是初產婦,且有地區差異、文化差異,對育兒方法不清楚,老人對育兒過多干預,繼續進行以往傳統不科學的育兒方法等,均可對新生兒的健康安全造成影響。如不了解產后初乳和如何避免乳汁淤積,產婦哺乳姿勢不當易致新生兒窒息,更換尿布不及時可因排泄物刺激致臀紅、皮膚破潰,臍部護理等知識缺乏,在照顧新生兒的過程中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為實施母嬰同室、由產婦親自照顧新生兒帶來困難。
1.2.1.4護理人力資源不足
目前護理人員編制不足,在臨床一線工作的護士與患者比例不當,護士工作量繁重,壓力巨大,導致觀察新生兒時間不夠、次數減少,對產婦的健康教育不夠全面,發生情況不能及時處理,造成不良后果。
1.2.2防范措施
1.2.2.1加強管理
病室環境要保持整潔,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限制探視時間和人員,按照院方陪侍制度的要求執行,病區門口由專人看管,防止院外推銷人員或犯罪分子進入。護理人員在護理中常接觸多名新生兒,在護理完新生兒后應嚴格進行手的清潔消毒,重視手衛生管理,防止新生兒之間交叉感染。
1.2.2.2定期培訓教育
加強護理人員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是進行護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對護理人員要定期進行醫德醫風的理念教育,進行新生兒護理和孕婦產后護理等相關理論知識、熟悉護理安全制度及風險防范預案、規范技能操作和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培養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耐心的“三心護士”,避免發生抱錯新生兒、燙傷、割傷、摔傷新生兒等意外傷害事件。
1.2.2.3傳授育嬰知識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對新生兒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無論是初產婦還是經產婦,護理人員要教育其改變傳統的育兒方法,可通過健康教育公開課及宣傳手冊等手段途徑,正確指導產婦母乳喂養的方法,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教會產婦觀察新生兒的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生理現象和臍帶、皮膚的護理,并宣傳嬰兒撫摸、按摩、游泳的好處。使產婦能有效掌握育兒方法,適應角色變換,避免因不適應、缺乏知識經驗導致的緊張焦慮心理狀態。
1.2.2.4人力資源配置合理到位
增加產科護理人員,根據病室床位數和護理人員合理安排,執行彈性排班制度,避免護理人員過勞、過累,護士長根據個人情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障護理人員能夠對母嬰同室病房中的產婦和新生兒在規定時間內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母嬰同室新生兒情況、產婦精神狀況與新生兒護理能力情況
實驗組發生新生兒識別錯誤、新生兒意外傷害、產婦緊張焦慮情緒、母親角色適應和產婦對新生兒的哺乳、沐浴、穿衣、更換尿布等護理能力方面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差錯的發生情況和護理糾紛的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家屬滿意度高于對眼組,護理差錯發生率和護理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小結
篇6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婦產科分娩出的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一般狀況尚可,無需進入NICU監護,無NICU指征,如先天性缺陷、顱內出血、胎糞吸入性肺炎;②家屬知情同意;③未參加其它相關研究;④未接受其它專業性的新生兒護理,如母嬰同室、新生兒游泳。共納入對象135例,其中男70例、女65例,孕周30~35周、平均(34.1±0.4)周,體質量1641~3125g、平均(2288±125)g。擇期剖宮產104例,意外終止或催產31例。Apgar1min評分5~10分、平均(8.2±1.1)分。采用隨機隊列插入法,對照組納入新生兒62例,觀察組納入新生兒63例,兩組患兒胎齡、性別、體質量、出生孕周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溫箱內監護,臨床護理以新生兒護理、喂養、溫箱管理為主。將箱內溫度控制在33℃~35℃,濕度控制在55%~65%。以早產兒配方喂養,2h/次。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鳥巢式護理:(1)鳥巢制作:選擇特供的柔軟、光滑全棉布料,裁剪成1m×1m大小棉墊;以新生兒枕骨為長軸、肩骨為短軸,預先測量,將棉墊圍攏,做一圍攏高約10cm(折疊口處最短約5cm),呈橢圓形“鳥巢”圍墊,放入溫箱,預熱5min,待溫度達33℃~34℃即可;(2)放入:將早產兒放入暖箱,適當調節“鳥巢”周圍領,使早產兒四肢、頭頸與棉墊微微接觸,適當調整小兒、棉墊褶皺,避免患兒伸展受限,使患兒頸下墊軟枕、護肩可自由活動;(3)管理:試棉墊污染情況,可更換“鳥巢”棉墊。
1.3觀察指標
胎便出排時間、胎便轉黃時間、全腸道喂養時間、恢復正常出生體重日數、開奶時間、出生1周后反射積分。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以EXCEL錄入,轉SPSS18.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胎便初排時間、胎便轉黃時間、全腸道喂養時間、開奶時間、恢復正常出生體重低于對照組,出生后1周反射積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7
【關鍵詞】 孕產婦;健康教育;治療結果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職能和系統化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1]。孕產婦期健康教育能幫助孕婦及其家庭了解有關孕產期母親及胎兒健康的知識,了解妊娠分娩過程中發生不良結局的危險因素,培養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增加其自覺主動接受保健的意識。我科對孕產婦實施分階段的健康教育,即將整個教育過程分為產前、產時、產后三個階段,及時有效的將健康知識傳授給孕產婦,與常規健康教育的孕產婦進行比較,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提高了護理質量,增進了護患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6至12月實施分階段健康教育的孕產婦262例做為試驗組, 2008年1至5月進行一般健康教育的孕產婦255例做為對照組。2組均為初產婦,年齡、文化程度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產前教育:門診設有宣教室,初次來院就診的孕產婦建立保建卡,詳細填寫一般情況:文化程度、住址、電話、家屬情況等,發放宣教手冊,定期組織孕產婦及家屬進行常規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妊娠生理特點、孕期保健、自我監護、產前準備、臨產知識、產褥期衛生、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知識等,并借助圖片模型幫助理解,最后進行簡單的試卷答題,監測培訓效果,分數達不到60分,需要繼續參加培訓。對焦慮恐懼的孕產婦要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減輕心理壓力,鼓勵其積極面對妊娠和分娩,對有合并癥的孕婦,應給予相應疾病知識的健康教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防止嚴重并發癥發生。
1.2.2 產時教育:預產期已到或已有產兆的孕產婦入院后,責任護士再次著重講解產前準備,臨產知識,正確分娩過程,異常情況,分娩時緩解疼痛的方法等,并讓產婦熟悉待產室、產房環境、減少陌生感,讓成功自然分娩的產婦講述分娩的感受和經驗,鼓勵產婦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需要剖宮產的,則進行術前、術后的相關知識教育,給予語言和非語言安慰,消除不良情況,減輕心理壓力,指導孕產婦及家屬用科學的態度選擇分娩方式,不贊同自定時辰分娩,減少社會因素剖宮產,提倡自然分娩,降低母嬰不必要的損傷。為緩解產婦緊張情緒,進入產房后可由一名家屬陪伴分娩,并與助產師一起安慰鼓勵產婦,增強其信心和耐心,促進產程順利進展,助產師在整個產程中時刻陪伴在產婦身邊,及時指導產婦如何屏氣,如何放松等,及時分析產婦產程進展情況,增強其信心和耐心,促進產程順利進展。
1.2.3 產后教育:分娩后,助產師將產婦送回病房,責任護士及時向家屬和產婦宣教產褥期飲食衛生,母乳喂養知識,新生兒的生理特點、護理方法及預防接種知識。具體內容包括:如產婦飲食要高熱量、高蛋白、高營養,以促進乳汁分泌;內衣應寬大、舒適,應勤換,保持會陰清潔,觀察惡露情況;乳房護理方法,早開奶及擠奶方法,喂乳姿勢,新生兒兩病篩查的時間及意義,新生兒護理、洗澡扶觸手法。通過實踐性教育,使產婦及家屬掌握新生兒護理技能,并在出院前填寫產褥期保健知識試卷,評估健康教育效果,根據掌握情況再進行相應的補充宣教,產后3、14、28 d巡訪,再次幫助產婦解決護理問題,評估護理實施效果。
1.3 統計學分析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社會因素剖宮產、母乳喂養、兩病篩查、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2組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對產婦的效果比較情況例(%)
3 討論
3.1 對孕產婦實施分階段的健康教育,使孕產婦在妊娠和分娩過程,產后衛生和新生兒護理的每個階段及時了解和掌握健康保健知識,及時改變一些舊的、不科學的傳統習慣和觀念,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護理能力,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母乳喂養率,降低社會因素剖宮產,提高自然分娩率,減少了母嬰損傷,提高了孕產婦及家屬滿意度,增進了護患關系,提高了產科護理質量。
3.2 產科分階段的健康教育,展示出護理人文關懷的理念,同時也加強了護理人文素質的培養,作為宣教者,護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還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不僅要掌握好現代護理學的知識體系、臨床醫學知識,還要掌握社會哲學等人文科學[2],為了強化護理人員素質,我們經常組織各種培訓,去上級醫院進修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更新觀念,改進教育措施,使患者真正得到人文關懷,更好的體現了護理工作的價值。
【參考文獻】
篇8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行剖宮產術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了100例行剖宮產術產婦的臨床資料,將其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產婦健康知識掌握度及心理改善情況。結果:(1)對照組健康知識掌握率為72.00%,顯著小于觀察組(92.00%)(P0.05),觀察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具有統計學差異(P
【關鍵詞】心理護理;剖宮產;應用效果;健康知曉度
產婦在產后全身各個系統均出現了明顯的生理變化,且伴隨有新生兒的出生,產婦及其家屬經歷著社會以及心理的適應過程。產后產婦對于即將承擔的母親角色適應度較小,對于各種生活難題心理準備不夠充分,均會對產婦造成心理等方面的壓力,是產后心理障礙的發病原因之一[1]。因此,應該注意加強對產后產婦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及科學的心理護理方法。本研究主要對產后產婦進行了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效果顯著,現將具體的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行剖宮產手術的10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年齡為19~39歲,平均(29.2±5.4)歲;孕周38~40周,平均(39.1±1.3)周;均為健康產婦,無嚴重疾病及妊娠方面疾病。學歷:高中及高中以下39例,大專及本科51例,碩士及以上10例。將本組產婦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6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學歷等方面均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產婦主要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產婦回到產后區當班護士接待產婦,進行環境、飲食以及喂養等方面的入科宣教。
1.2.2 觀察組 健康教育方法:該組護理人員每日查房了解產婦對自身護理以及新生兒護理的掌握情況,對于沒有完全掌握的內容進行重點宣教以及示范。首先進行產科病房電視聯網,每天上午十點病房統一視頻播放新生兒護理以及產后康復等方面的健康知識宣教影碟,廣播通知產婦及其家屬進行觀看。每周開展1-2次親子課堂。對產婦進行集中授課,并指導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新生兒沐浴、更衣以及臍帶護理等方面的功能訓練。產婦及其家屬應該進行現場操作,對其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所產生的疑慮由護理人員現場向其解答。出院前1天應該將次日出院的產婦集中地對其進行宣教且進行現場地解答。
心理護理方法:給予孕期保健、衛生宣教,且培訓孕期知識以及母乳喂養等方面的知識,對產婦給予心理安慰以及精神方面的鼓勵,使其畏懼的心理得以最大程度地緩解。與此同時,應該做好產婦家屬的思想工作,使其能夠積極地為產婦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經常與產婦進行溝通與交流,并對其進行積極地開導,使得不利因素被扼殺在萌芽狀態。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及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健康知識掌握度對比 對照組產婦對健康知識掌握率為72.00%,顯著低于觀察組(92.00%),兩組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產婦護理前后心理狀況改變 結果見表1。
3 討論
健康教育作為整體護理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目的就是要求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有節奏、有目的的進行循序漸進的康復性鍛煉,以期通過輔助教育達到護理質量的最優化的過程 。產后護理通過系統特色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產婦對自身護理及新生兒護理的能力,降低了產婦產后自我護理的心理負荷,提高了母乳喂養率及護理滿意度。除了健康教育以外,還應該注意加強產婦的心理護理[2]。對產婦的情緒變化進行全面、深入地了解,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孕產婦實施不良情緒的干預。具體而言,行剖宮產術的產婦的心理護理對策主要包括如下幾點[3]:(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良好的護患關系,能夠明顯地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態度與服務水平。對孕產婦生理、心理以及感情等方面的變化加以關注,能夠增強孕產婦的信任感。(2)于圍產期做好護理方面的保健。為孕產婦切實做好產前培訓,讓孕產婦充分地對剖宮產手術的各個環節或細節加以深刻地了解,杜絕不良情緒的出現,這是心理護理的一個關鍵之處。(3)做好產前及術中的監測。在孕產婦入住醫院時,應該做好詳細地記錄,了解孕產婦的一般情況,對孕產婦身心狀況進行綜合性評估。針對孕產婦特定的身心狀況進行積極地宣傳、教育,指導與情感支持。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在產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患者心理狀況明顯轉良,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盛菊,洪金蘭,韓紅彩,等.健康教育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06,27(12):1510-1511.
篇9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1-0181-01
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45例,經過采取適當周密的護理措施,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共有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45例,年齡18-45歲,入院時孕期30-40周,單胎妊娠39例,雙胎妊娠6例,先兆子癇8例,子癇3例。入院時血壓150-180/110-140mmHg,45例均有水腫(++―+++),蛋白尿(++―+++),伴頭疼、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心慌、胸悶等自覺癥狀。
2結果
本組剖宮產34例,自然分娩11例,痊愈出院13例,好轉出院32例。無并發癥發生。剖宮產新生兒出生后阿氏評分1分鐘>7分的28例,4-7分的6例。陰道分娩新生兒出生后阿氏評分1分鐘>7分的7例,4-7分的4例
3護理措施:
3.1妊高癥患者心理護理:妊高癥患者常出現焦慮、抑郁、情緒不穩、煩躁不安、睡眠障礙、心悸等情況,由于自覺癥狀的不適感,引起擔心胎兒發育不良,產生焦慮抑郁等,導致大腦皮層功能失調,體內加壓素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血壓升高。入院后護士應做好入院宣教,及時與患者溝通,詳細介紹病情變化和轉歸,使患者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有效地控制病情。同時減少各方面刺激,如:避免強光照射,拉窗簾,避光,治療護理集中進行,減少探視,提供安靜舒適的休養住院環境。
3.2用藥護理:
硫酸鎂是治療妊高癥的首選藥,在護理操作中應嚴格遵醫囑執行,熟練掌握以下注意事項。
3.2.1用藥準時準量,避免藥物外滲引起的局部刺激和疼痛。
3.2.2注意觀察呼吸、尿量和膝反射等,遵醫囑嚴格控制滴速,以1g/1小時為宜,最快不超過2g/1小時。出現呼吸
3.2.3根據血壓、呼吸、脈搏等調節硫酸鎂用量和滴速。每日總量不超過25-30 g。
3.2.4嚴密監測胎心,及時終止妊娠。硫酸鎂的使用可能使肌張力減弱,抑制宮縮,同時導致產后大出血,應嚴密觀察,積極采取搶救措施。
3.3產前護理
3.3.1加強胎心安全監護。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兒宮內缺氧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圍產兒,應指導孕婦自我監測胎動3次/日,每次1小時,并記錄。護士加強電子胎心監測,遵醫囑給于氧氣吸入,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3.3.2血壓監測.根據血壓的變化遵醫囑調整硫酸鎂用量。
3.3.3密切觀察主訴和體征:如患者有無頭疼、視物模糊、胸悶、宮縮、陰道流血、腹痛、胎盤早剝等癥狀,觀察有無先兆子癇征兆,詳細記錄抽搐持續時間、間隔時間及次數,同時遵醫囑及時給與氧氣吸入。
3.3.4昏迷患者應禁食、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正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
3.4產時護理:
陰道分娩的患者,由于分娩過程中緊張、疼痛、恐懼及宮縮、腹壓等,均可導致血壓升高、抽搐、昏迷,應密切觀察產程的進展情況,為了保證母子平安,應快速結束產程。在陰道分娩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剖宮產是對重度妊高癥快速有效的治療手段,能及時解除病因,護士此時應快速做好術前準備。
3.5產后的護理:
經陰道分娩后48小時內,應嚴密觀察血壓、陰道出血量及宮縮情況。剖宮產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12小時后取半臥位,麻醉未清醒前應禁食,6小時后流質飲食,排氣后半流質飲食,通便后進軟食。由于產后子宮收縮疼,應做好患者的精神鼓勵和安慰,保持病室安靜,同時嚴密觀察血壓、陰道出血量及宮縮情況,防止產后大出血。
3.6子癇的護理:
一旦發生子癇,應迅速投入搶救,置床欄防墜床,取出活動的假牙,以免誤吞。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引起的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使用壓舌板或開口器,防止舌咬傷。保持環境安靜,避免一切聲、光、搬動和操作等刺激,以免誘發抽搐。保留尿管,密切觀察尿量。
3.7新生兒護理:
妊高癥患者的胎兒在妊娠期以存在慢性缺氧,隨著分娩的進展,可是缺氧發展到嚴重程度,加上解痙鎮靜藥物的使用,對胎兒的呼吸有抑制作用,使胎兒肌張力降低,體溫下降,因此無論經陰道分娩或剖宮產,均應做好新生兒的搶救準備和新生兒護理,包括人力、物品和藥品等,注意新生兒呼吸道的清理、翻身、側臥、保暖、補液等護理。按時做好預防接種免疫。
3.8健康指導:
3.8.1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多湯、水。
3.8.2休息:消除疲憊、抑郁等心理障礙,充分安靜休養。產后一周,逐漸起床活動,增加活動量。
3.8.3衛生:保持會陰清潔干燥,勤換內衣,溫水擦浴,能起床后改為淋浴。
3.8.4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按需哺乳。患者有心功能3級的,不應哺乳,改為人工喂養。新生兒每日溫水浴,注意保暖。
3.8.5隨訪:產后42天來院復診,對子宮、陰道、切口等恢復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了解產婦哺乳和避孕的情況,給予正確的指導。
4討論:
根據相關資料報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農村孕產婦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是城市孕產婦死亡的第三位原因。
4.1多數孕婦由于對此病認識不足,不及時做產前檢查,出現癥狀不及時就診,病癥不能及時得到診斷和治療,病情日趨加重惡化。如果加強孕期保健,及時就診,可明顯降低發病率。
4.2孕產婦衛生保健意識低下,營養知識缺乏,只注重吃飽,不注重營養,導致孕婦在孕期嚴重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此病的誘因之一。
4.3管理機構不健全,鄉鎮衛生院、衛生保健院或者社區衛生院,沒有起到宣傳教育的功能,對孕婦沒有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如果孕婦能掌握在孕期、分娩期、產褥期的衛生保健知識,可降低發病率。
4.4護理人員具備高度的責任心、豐富的臨床經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搶救技能,密切觀察病情,周到的護理措施,是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轉危為安的關鍵所在。
篇10
關鍵詞:健康教育;產科護理;重要性
1 健康教育內容
1.1產前健康教育 ①首先由責任護士熱情接待孕婦并做好入院宣教:向孕婦自我介紹,介紹病區的環境、安全告知、病區護士長、主管醫生和科室主任,其目的使住院患者積極調心態,消除陌生及緊張的感覺,盡快適應醫院環境,配合治療,促進康復,從而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②其次,收集并評估孕婦的個人信息,包括:孕婦的年齡、孕次、產次,既往健康狀況,生育史、家族史、有無慢性病等身體健康情況、職業、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社會文化背景及心理健康狀況。③然后,根據孕婦的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計劃逐日實施,如正常待產孕婦根據需要宣教:胎兒自我監護的方法,左側臥位的好處及飲食、衛生、活動的注意事項,臨產先兆;有妊娠合并癥的孕婦根據病情做好相關宣教,如子癇前期重度的孕婦應告知安靜臥床休息的重要性,避免聲光等不良刺激,飲食以低鹽、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等;④同時做好產前的心理護理,對孕婦進行持續性心理安慰、感情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幫助,使孕婦在產時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以保證分娩時能良好配合,為順利分娩創造了條件。
1.2分娩過程的健康教育 產婦的分娩過程需要家人及醫護人員的鼓勵和情感支持,因此,可允許家人陪伴尤其是產婦的丈夫全程陪產,給予產婦有力的心理支持;另外,也可采用一對一陪伴導樂分娩模式,即由一名有經驗的助產士全程陪伴,做好相應的健康教育,幫助產婦有意識的放松,消除產婦的恐懼心理,最大程度地調動產婦的主動性,指導產婦正確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度過分娩的整個過程。
1.3分娩后的健康教育
1.3.1 產婦的護理與指導 產后由責任護士對產婦進行身心評估后對其及家屬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包括產后食物應富有高熱量,高蛋白質,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湯,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宮產后的產婦禁食6~8h后進食湯類再逐步過渡到半流飲食,普食;注意產褥期衛生,鼓勵產婦早期下床活動,產后6h內應及時盡早自解小便,交待患者注意會傷口情況及陰道流血情況,保持外陰清潔,勤換衛生紙墊;做好產后的心理護理,以防發生產后抑郁。
1.3.2 母乳喂養指導與新生兒護理 ①責任護士向產婦及家屬宣教母乳喂養的好處,用模擬嬰兒示范母乳喂養技巧,喂奶姿勢,擠奶手法, ②指導產婦及其家屬學習新生兒的日常護理,教會為嬰兒更換尿布,并做好臀部護理,臍部護理,新生兒撫觸,新生兒沐浴,觀察新生兒的精神、反應、哭聲、吃奶情況及大小便的情況并做好相應的處理。③特別要指導新生兒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如吃奶后睡覺應頭偏向一側以防嗆咳窒息,不要母嬰同床以防發生意外,不隨意涂擦非嬰兒用品以防皮膚過敏,不擅自使用熱水袋以防燙傷,防范棉被包裹太嚴,散熱不良導致的新生兒高熱等,防止進入新生兒護理的誤區。
1.3.3 出院指導 ①提供24h的熱線電話,按需哺乳,堅持純母乳喂養6個月,②告知產婦于出院后42d到門診檢查身體恢復情況,新生兒于出院后30d到兒保科門診做體檢并接種第二針乙肝疫苗;③出院2w內有責任護士打回訪電話,以及時了解產婦及新生兒護理存在的問題,給予正確的指導;④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夠的乳汁分泌,飲食與營養,活動與休息;⑤做好避孕;⑥告訴產婦及家屬及時辦理新生兒出生證及預防接種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