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后護理體會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8: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剖宮產術后護理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剖宮產術后護理體會

篇1

【關鍵詞】 剖宮產術后;產婦;護理體會

剖宮產手術傷口大,創面廣,易產生術中大出血、術后切口愈合不良、腸粘連等并發癥。做好剖宮產術后護理,對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產婦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為探討剖宮產術后有效的護理方法,現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00例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例剖宮產產婦,均為足月妊娠分娩的初產婦,剖宮產術式均采用低位橫切口術式,麻醉方法為腰麻和硬膜外聯合麻醉。全部產婦均無傳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礙,胎兒情況良好;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均正常。無內科合并癥,無妊娠合并癥,無精神障礙,排除死胎、新生兒畸形的產婦,年齡22-39歲,平均(25.6±4.1)歲;孕齡37-43周。體質量48-72kg,平均(57.2±16.4)kg,身高148-174cm,平均(157.36±17.35)cm。初產婦147例,經產婦53例。孕次1-3次。

1.2 術后護理

1.2.1 生命體征的觀察及護理 密切觀察好產婦術后的生命體征,及時地測量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等,并與手術室所記錄數據進行比較,發現異常時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做好產婦的基礎護理、子宮復舊護理、會陰護理等護理工作。

1.2.2 切口護理 注意觀察腹部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切口是否有滲血,切口不易愈合的患者采用外遠紅外燈照射或微波理療,改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愈合。若出現局部發熱、疼痛、紅腫,體溫持續偏高,說明切口出現感染,要及時拆線引流,遵醫囑靜脈輸液進行抗感染治療。

1.2.3 產后健康宣教 介紹母乳喂養及純母乳的好處,早吸吮及按需喂哺的定義和意義[1]。護理、母乳喂養指導、及健康指導等。同時講解就新生兒的喂養、日常護理知識及注意事項等。護理內容由責任護士對產婦一對一進行宣教進行示范,并鼓勵產婦自己操作,護士及時給予指導,對未掌握內容,進行強化訓練,直至產婦及家屬基本掌握。

1.2.4 飲食護理 術后禁食6h,6h后可進食小米汁、面條等流食,次日即可進一些流質飲食且多含維生素的食物,防止進食產氣食物,以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應少量多餐,多進食高蛋白、礦物質豐富的食物(如魚、雞肉),利于術后身體的恢復和乳汁分泌[1]。

1.2.5 心理護理 剖宮產術后會留有瘢痕,這是產婦比較擔心的問題,加之產婦特別是初產婦對新生兒情況、母乳喂養等缺乏了解,產后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士產后要對產婦做好心理護理。評估不良情緒,做好解釋工作,鼓勵產婦說出自理的情緒,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耐心回答產婦的問題,幫助產婦樹立產后康復信心。特別對部分有重男輕女傾向而生女嬰的產婦,對其及其家屬要做好思想工作。

1.2.6 疼痛護理 術后疼痛是患者最典型的臨床表現,護士應從人文學角度考慮,既要減輕患者痛苦,又讓患者樂意接受。護士把患者安穩地送回病房后,向患者講明術后疼痛的原因和持續時間,讓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對部分疼痛敏感的產婦可在手術結束后使用新型鎮痛泵,鼓勵產婦早活動,不僅能夠預防血栓性靜脈炎和腸粘連,還能夠促進早排氣,早排尿,以利于子宮收縮,減輕腹部切口張力[2]。保持正確的姿勢可以減少腹部肌肉緊張,咳嗽時,雙手輕輕按壓切口,減少震動引起的疼痛。術后疼痛發作時,可幫助其做徒手按摩,囑其放松心情,轉移其注意力。

1.2.7 護理 為促進產婦產后泌乳,教會產婦按摩的方法,首先用熱毛巾(50-60℃)熱敷10-20min,避免毛巾過熱燙傷皮膚。每次按摩前,按摩人員要清潔消毒雙手,按摩用力適度,手法輕柔,用雙手掌面的大小魚際肌以螺旋式均勻按摩壁;右手從右乳下方按摩至左乳上方,左手從左乳下方按摩至右乳上方;右手從左臂內側按摩至左乳側面,交換左右手同前;硬結處要順方向按摩,不要在硬結處搓、捏、擠[3]。

2 結果

該組產婦產后恢復良好,產后疼痛VAS評分為2.65±0.48,睡眠質量好,平均睡眠時間為6.12±1.52h。無嚴重并發癥出現,心理狀態良好。

3 討論

剖宮產是結束高危妊娠的分娩方式,既可降低高危孕婦和圍產兒的病死率,又可避免或降低剖宮產的并發癥。術后護理在促進患者康復中起著重要作用,必須運用現代護理理念,一切以產婦為中心,根據產婦的個體差異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除了做好生命體征的觀察和護理、切口護理、健康宣教、飲食護理、護理等基礎護理以外,還要多開導、鼓勵、安慰產婦,增加產婦的舒適感,滿足產婦及嬰兒的身心需要,有利于產婦的身體恢復及泌乳。

參考文獻

[1] 張華.剖宮產術后護理的探討[J].中外醫療,2012,31(21):142.

篇2

【關鍵詞】

剖宮產;護理體會

作者單位:450001鄭州市婦幼保健院

剖宮產是產科最常見的手術,近年來剖宮產呈上升趨勢,做好剖宮產術后患者的護理非常重要,可使產婦早日康復。我院2O10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施行剖腹產586例,術后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586例剖宮產術患者中,硬膜外麻醉538例,48例因失血性休克等原因改為局麻。年齡21~38歲,平均28.5歲,初產婦516例,經產婦72例。孕婦經良好護理,均痊愈出院,無并發癥發生。

1.2 手術方法

采用新式剖宮產術,麻醉后,常規消毒鋪巾,下腹部中正中恥上2 cm,皮膚橫切口約13 cm,切開皮膚鈍性分離皮下,切開前鞘鈍性分離腹直機,用手鈍性打開腹膜,打開腹腔后取子宮下段橫切口10 cm以手分娩胎兒,常規縫合子宮,腹膜及前鞘,并加固子宮角部及中間,術后用抗生素5 d,5~6 d后拆線。

2 術后護理

2.1 一般護理

術后取平臥位6~8 h后改為半臥位,術后2~3 d取坐位。術后第2天飲食開始進易消化流食,盡量不要食用雞蛋、牛奶等易產生腹脹的食物,第3天可以進半流食,以后逐漸改為普通飲食。保持床鋪干燥,定時翻身,同時叩背以利痰液排出,防止因產婦術后大量出汗,身體受壓部位發生褥瘡。

2.2 嚴密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心電圖的變化,根據心率、血壓、尿量意識狀態等指標盡早發現有無心衰癥狀,如術后不明原因的低血壓心動過速,應懷疑有內出血的情況[1],應積極配合醫生查找出血原因,爭分奪秒進行搶救工作。

2.3 人性化護理

用溫水擦凈孕婦身上血跡,注意保暖,用被遮蓋產婦身體,搬運者避免震動,并向家屬交代術后注意事項,告知術后及早進行少量活動,可有利于惡露排除,防止術后發生粘連等并發癥。讓新生兒盡早吸吮,強化母乳喂養意識,在哺乳的初期,產婦會有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護士要耐心指導產婦哺乳的具體操作方法,使產婦和嬰兒能順利完成哺乳適應期,很多不能哺乳的產婦,是在第一次哺乳的時候,因為不適應而致不能順利哺乳[2]。縮短護患距離,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認可和滿意度。

2.4 術后癥狀護理

2.4.1 寒戰 一般在術畢及抬入病室后發生寒戰,大多持續30 min左右緩解。其原因與手術暴露時間長、術中液體輸入量過多或過快、切口沖洗鹽水溫度過低、手術室與病房溫差大、接送產婦保暖不夠。可增加被蓋,腳下放熱水袋,減慢輸液速度,以利于體溫的恢復。

2.4.2 發熱 多發生在術后3 d內,這是術后吸收熱的表現,屬機體的正常生理反應,無需特別處理,可告訴產婦多飲水以利退熱。如3 d后體溫仍超過38℃時,應及時檢查切口是否有感染情況及乳汁分泌不暢導致的乳腺炎發生。

2.4.3 切口疼痛 多在術后6~8 h疼痛最為劇烈,應遵醫囑給予藥物止痛,一般均可緩解,效果不佳的個別患者,可采取強效鎮痛藥。一般術后24 h后疼痛緩解。

2.4.4 子宮收縮痛 術后產婦多自訴自我感覺下腹有一包塊陣痛,痛時陰道流血,護理時應耐心向產婦解釋,這屬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不需要藥物止痛。并且也應注意到靜脈滴注催產素的患者也有此癥狀產生,可采取減慢靜脈滴注速度或更換其他藥物,以緩解疼痛。

2.4.5 排尿困難 多因產婦有害羞心理、不習慣臥床及床上排尿、怕手術后切口疼痛或者導尿管留置時間過長對尿道刺激等原因引起。應幫助產婦克服害羞心理,及早下床活動,對會及尿道口進行消毒處理,還可行熱毛巾、熱水袋敷下腹部。

2.5 術后回訪

回訪內容包括產婦術后恢復情況,如刀口愈合狀況,乳汁分泌多少,可根據產婦個體情況一次或多次進行,同時也可了解患者對醫院的護理質量評價,通過反饋不斷完善護理計劃,提高手術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讓產婦和家屬感到在醫院受到關心。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對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強調“整體人”的概念,特別孕婦這一特殊群體,更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優質的護理服務,產婦的緊張恐懼無助情緒,需要我們護理人員充滿愛心和耐心的人性化護理,讓產婦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獲得滿足感與安全感。精心的術后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手術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 考 文 獻

篇3

【關鍵詞】剖宮產 術后 護理體會

剖宮產是經腹部切開子宮取出胎兒、胎盤的手術。是解決難產、處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措施。剖宮產是產科廣泛使用的手術之一。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剖宮產的增加,手術的普及,并發癥也隨之增加。做好剖宮產的術后護理是減少產婦術后并發癥的重要環節,是產婦順利康復的關鍵。我院婦產科病房對 例剖宮產術后實施整體護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共36例,年齡22—38歲,住院時期最短7天,最長13天經及時治療和細致的護理,母嬰均達到預期效果。

2、 護理

2.1生命體征的護理

按腹部手術術后護理常規進行,產婦安返病房后,立即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觀察產婦的精神、意識等情況。由于少數患者出現低血壓反應,因此應密切觀察產婦有無低血壓反應,及時調整輸液速度,并注意呼吸頻率、幅度。由于術后傷口反應,術后3天內的體溫略升高,一般不超過38℃屬正常,不需特殊護理。如術后體溫持續升高不退或術后3天后仍有發熱,應引起重視,尋找原因,觀察傷口有無感染或其他并發癥,給予相應處理。

2.2護理

術后囑產婦平臥6—8小時,術后第二天可改半臥位,鼓勵產婦多翻身、做深呼吸,早下床走動,有利于腸蠕動,促進排氣,減輕腹脹,可預防靜脈血栓。對因腸脹氣而疼痛者可行腹部熱敷或肌內注射新斯的明0.5mg,亦可用理氣、行氣中藥。

2.3導尿管的護理

術后回病房固定好導尿管與床旁,觀察導尿管是否通暢,記錄尿量。一般留置導尿24—48小時,特殊情況可延期拔管,拔管后鼓勵患者自行排尿。

2.4陰道流血與子宮收縮觀察

術后12小時內密切觀察產婦宮縮及陰道流血情況,避免產后大出血。一般情況下術后宮底平臍或臍下,若患者宮底臍上或更高,則考慮子宮出血或膀胱處于充盈狀態,影響子宮收縮,對照原因給予相應處理,可按摩子宮、應用子宮收縮劑、止血劑等。正常情況下惡露10天內會從暗紅色變成淡黃色,分娩后兩周變為白色,4—6周停止。若超期未停,查找原因給予相應處理。

2.5傷口觀察 術后切口處可以壓沙袋以壓迫止血6小時后取下,產后第二天換藥,觀察有無滲血及腫脹。一般情況下術后傷口換藥2次,7天后拆線。肥胖、糖尿病、貧血等影響傷口愈合,要延期拆線,如果術后體溫高,伴傷口疼痛且出現血腫可用75﹪乙醇紗布濕敷2次/天,若數天后仍無好轉,紅腫處有波動感,可確認有感染,要及時拆線引流并給予抗感染治療。

2.6會陰、乳房、皮膚護理 術后保持外陰清潔,勤換衛生墊、內衣褲。術后當日用0.02%碘伏棉球擦洗會陰,每日2次,保持乳房清潔,每次哺乳前用溫水擦洗,乳汁分泌過多時,應將多余乳汁及時擠出,促進乳腺分泌,如有乳房脹痛,可協助產婦按摩乳房。護士應加強宣教,產褥期,產婦身體虛弱,出汗較多,應保持皮膚清潔,避免局部長期受壓而發生褥瘡,協助術后產婦翻身及側臥位。

2.7心理護理

應主動與產婦交流,傾聽她們的想法和感受,幫助產婦認同母親角色的認同,穩定患者情緒,安撫患者。告知產婦一些產后基本常識,取得產婦的積極配合。對懼怕哺乳的初產婦做好心理開導,宣教母乳喂養的好處,教給正確的哺乳姿勢和嬰兒含接姿勢,做到有效吸吮。對部分重男輕女而生女嬰的產婦,尤其要做好思想工作,減少心理刺激,用良好的語言、誠懇的態度安慰產婦,鼓勵產婦以正確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情緒,避免因心理原因而至缺乳現象的出現。

2.8飲食護理

產后忌大補,飲食宜清淡,湯汁要濃煎。術后早期忌食產氣食物如卷心菜、豆、奶制品及含糖高的食物等。術后2天可進流質,第3天進半流質,排氣后該普食。飲食宜多樣化,給高熱量、高蛋白、高鐵易消化食物,適量脂肪、纖維素均衡的膳食可提高乳汁的質和量。

2.9加強母室病房的消毒護理

每日兩次進行空氣噴霧消毒,保持室內空氣凈化。新生兒的衣被、尿布、洗澡巾等與新生兒接觸的物品,都要消毒后方可使用,新生兒臍部護理每日2次以預防感染。

3、出院指導

鼓勵產婦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的營養、休息、睡眠和活動,注意個人衛生和外陰清潔,指導避孕方法,一般產后42天落實避孕措施。產后4周內禁止性生活。強調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告知產婦醫院的熱線電話。

4、結論

剖宮產為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胎盤的手術,成功率高,但畢竟是一個較大的手術,并發癥也時有發生,通過對手術者的成功護理,使我體會到剖宮產的術后護理是全面的、整體的、系統的、連續的,包括身心兩方面。作為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術后病情,針對不同的問題實施護理,把愛心傳遞給患者,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重點,最終達到患者的身心康復。

參 考 文 獻

篇4

【關鍵詞】產科 剖宮產術后 護理措施

剖宮產是產科最重要且常見的手術干預措施,作為一種解決難產和部分高危妊娠分娩的有效手段,其合理應用曾挽救了無數母、兒生命。但是,濫用剖宮產也會引起母體并發癥及死亡率增加[1]。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的剖宮產分娩率(CDR)均已達到46.2%,其中,無醫學指征剖宮產比例達11%,成為世界上CDR最高的國家之一[2]。因此,在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采取合理護理措施,減少術后并發癥顯得尤為必要。

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350例剖宮產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為22~36歲,平均年齡(25.3±3.2)歲,均因過期妊娠、胎兒宮內窘迫、頭盆不稱、巨大兒、瘢痕子宮,社會因素等原因行子宮下段的剖宮產手術,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術中無輸血。

2 方法

2.1心理護理

大多數產婦都未經歷過手術,她們認為剖宮產手術只有在異常情況下才進行,害怕手術對小孩是種影響。手術中擔心自己和孩子有意外,手術是否疼痛,傷口能否順利愈合等矛盾的心理使她們恐懼和焦慮不安,加上對麻醉方式和過程的不了解。因此我們護理人員必須耐心及時地向產婦做以解釋,告知她們剖腹產手術其實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手術,對術者和小孩并沒有什么傷害而是使孩子能順利娩出的唯一辦法。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她們手術和麻醉的方式和方法,使她們對此有新的認識,解除她們的焦慮和不安使她們愉快地接受手術。手術一旦結束,產婦都渴望知道自己手術的確切效果,這時護士應面帶笑容,和顏悅色地告訴患者手術進行的很順利,對配合良好者應給予表揚,此時可使剛經歷手術的患者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勵。術畢應擦凈腹部及會的血跡,以免給患者及其家屬以不良刺激。推送患者回病房,應注意遮蓋身體,將其從推床抬至床上時,應請病室內其他男士暫時回避,并告知患者切口疼痛會逐漸緩解,以減輕患者術后出現的焦慮反應。

2.2疼痛護理

剖宮產術后因個體差異疼痛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產婦沒有多大變化,有的則會因疼痛出現焦慮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甚至不敢翻身、深呼吸、咳嗽、甚至不敢抱小孩或拒絕給小孩喂奶等。這時如果處理不及時、不恰當會導致產婦極大地痛苦,及增加并發癥發生的幾率。因此護理時應做好對患者疼痛知識的教育,使其對疼痛和止痛藥有正確的認識,讓患者對術后出現疼痛有所了解,以減少其對疼痛產生的恐懼。

術后與醫生及麻醉師相協調,可采用鎮痛泵的方式進行主動的止痛,術后及時的止痛有利產婦早期的活動,并能夠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產生。同時也需要在護理中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減輕痛苦的習慣和生活方式,比如正確的,術后采用半臥位能夠減小腹部肌肉的張力,從而減輕傷口的疼痛。指導病人正確咳嗽方法,在咳嗽時,應用雙手輕按傷口,可以減少震動帶來的疼痛等。

2.3飲食護理

術后6小時起可給產婦以少量半流質或流質飲食,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忌食一些產氣的食物。在通氣后恢復正常的產后飲食,注意觀察產婦有無腹脹和腹痛等不適的出現。腹脹為產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早期觀察發現及時處理可以減少腹脹的發生幾率。同時應對產婦和其家屬進行知識宣教,使其正確認識到剖官產為分娩一種方式,而非疾病性的手術,并告知其早進食益處和不進食的危害,知道其選擇正確合適的食物進食。

2.4母乳喂養指導

術后出現的疼痛、尿管、輸液等原因會致使部分產婦缺乏母乳喂養的信心,有的會拒絕哺乳。在產婦會到病房后意識恢復后即可給予母嬰的皮膚接觸,以幫助新生兒早吸吮,同時可增加母嬰的感情,將母乳喂養的好處詳細正確的告訴產婦和其家屬并耐心的教會產婦正確的哺乳姿勢、技巧,護理人員應協助家屬盡早做好新生兒的護理,以使產婦能夠較好的休息。飲食方面應指導產婦多喝一些湯類,以促進乳汁的分泌,并增加產婦的母乳喂養的自信心,在寶寶吸吮后如果仍有多余的乳汁,應指導產婦適當的擠出。如果術后發現乳房脹痛,且有硬結存在,應及時的進行按摩,并疏通乳腺管。

2.5活動護理

剖宮產后盡早的進行正確的適量的活動有利于減少產婦并發癥的發生。術后6小時內應去枕平臥,護理時應指導產婦做被動的下肢鍛煉。6小時后取半臥位,向產婦講清早期活動必要性及具體的活動方法,幫助產婦床上翻身、屈髖、屈膝等,2小時輔助翻身一次,深呼吸并咳嗽一次,維持舒適和松弛以改善及促進產婦的呼吸功能。術后12小時后可在床上坐起,鼓勵患者急性自主排尿,有尿意并可用力后拔除導尿管。24小時候可下床活動,活動由輕慢開始,注意適度,并有專人扶持,可在床邊緩慢行走,護理人員應在身邊守護指導,必要時給予幫助。術后48小時后可在室內行走,并逐步開始正常日常生活。

3 結果

本研究中300例患者無一例出現切口感染和尿路感染、靜脈血栓、壓瘡等并發癥發生,均術后5~7天內康復出院。

4 小結

剖宮產雖為產科常見小手術,但對產婦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傷,術后常出現感染、出血、尿潴留,靜脈血栓等的并發癥,并會對產婦心理及生理產生影響。通過總結分析300例剖宮產術后的臨床護理措施和結果可見,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剖宮產術后產婦飲食、疼痛、活動及母乳喂養的指導能夠有效的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產婦盡早康復。

參 考 文 獻

篇5

下肢靜脈血栓;剖宮產術后;護理

作者單位:261011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劉美華 劉金萍);濰坊市濰城區孫建軍診所(孫建軍)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的凝結,阻塞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其中,靜脈壁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高凝狀態是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1]。多發生于手術后或制動患者,尤其是下肢靜脈。我科自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19例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產婦,經治療護理,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9例患者中,初產婦12例,經產婦7例,年齡25~39歲(平均33歲),發病時間為術后3~10 d(平均6 d)。出現腓腸肌明顯壓痛,皮膚表面顏色和溫度異常,下肢疼痛腫脹,行走困難,Homan 征陽性。輔助檢查: 經血管造影或彩色超聲可確診。其中左下肢8例,右下肢5例,雙下肢6例。患者經采取抬高患肢、臥床休息、抗凝和溶栓療法,臨床癥狀均明顯改善,疼痛、下肢腫脹基本消失,皮膚顏色正常。經隨訪19例患者患肢均已恢復正常功能。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護士應耐心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做好病情解釋工作,讓患者了解下肢疼痛、腫脹原因、治療方法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積極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2.2 護理 臥床1~2周,取患肢抬高位,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膝關節屈曲15°。這種可以使髂靜脈呈松弛狀態,并且有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水腫。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脫落。隨著病情好轉可下床活動,但應穿彈力襪或用彈性繃帶,活動時間和范圍應逐漸增強,避免長時間站立和久蹲。

2.3 患肢護理 密切觀察患肢皮溫、色澤、水腫及足背靜脈波動情況,每日測量膝上、膝下固定平面的周徑并做記錄。及時了解患肢腫脹消退的情況。注意患肢的保暖,室溫保持在25℃左右。

2.4 避免在患肢穿刺 由于癱瘓下肢靜脈回流緩慢,靜脈應用的各種刺激性藥物及高滲溶液長期滯留,特別是大隱靜脈穿刺,更容易損傷靜脈內膜,促使血栓形成。護士應提高靜脈穿刺技能,勿在同一靜脈反復穿刺,以減少靜脈血管內膜的損傷,多采用上肢靜脈留置針方式。

2.5 飲食護理 進食低脂、高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低脂可以避免血液黏稠度增高,造成血液瘀滯而加重血栓的形成。高纖維易消化飲食可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腹壓增高而影響下肢靜脈回流。保證水分攝入,多飲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

2.6 抗凝、溶栓治療護理 應配合好醫生做出好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等檢查,注意觀察有無全身性出血傾向和切口滲血情況。溶栓治療的患者因反復穿刺,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局部出血的并發癥,故可以采取靜脈留置套管針。

2.7 并發癥的觀察 若患者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異常情況,提示可能發生肺栓塞,應立即囑患者平臥,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劇烈翻動,同時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報告醫師配合搶救。

3 體會

減少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對孕產婦的危害,關鍵在于預防。①孕期篩查高危人群: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有無血栓性靜脈炎及家族遺傳傾向病史;有無其他高危因素,如心臟病、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盤等。術前高危人群進行血液黏度及凝血機制的檢查,必要時進行下肢血管B超檢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據報道,術前應用低分子肝素預防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有較好效果[2]。②積極正確處理產程,避免產程延長,并合理掌握剖宮產指征。術中減少組織損傷及對盆腔血管的刺激,術中、術后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抗生素預防產褥感染。③術后鼓勵患者早期活動,生命征穩定時應每隔1~2 h翻身一次。病情允許,在床上主動或被動進行肢體活動,促進靜脈回流,術后2~3 d可協助患者下床活動。術后腹帶加壓包扎也會增加靜脈回流阻力,對于高危人群應慎用,松緊適宜,不可過緊[3]。④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明顯高于上肢,尤其是高危患者更應避免做下肢深靜脈穿刺,盡量減少止血帶的捆扎時間。

參 考 文 獻

[1] 張美芬.深靜脈血栓形成.外科護理學.第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41-345.

篇6

【關鍵詞】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剖宮產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據統計55%發生于分娩或手術后3周內[1],術后一旦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嚴重者還會致殘,甚至發生肺梗塞而危及生命。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婦產科共實施剖宮產術1598例,其中19例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通過及時的治療和護理有效地預防了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19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年齡23~42歲;發病時間:術后6h 2例,術后12h 2例,術后5天5例,術后7天6例,術后12天4例;發病部位:左下肢14例,右下肢5例。臨床表現:不同程度肢體腫脹、增粗、疼痛、肢體活動受限、皮膚蒼白、肢體溫度低、體溫升高、全身不適等。根據臨床癥狀,結合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查及靜脈造影確診。

1.2 治療方法19例患者均采用抗凝、溶栓、降低血液粘稠度、熱敷、臥床休息等綜合治療。即肝素5000u 皮下注射,q12h,連用3天;尿激酶10u加入生理鹽水500ml中靜脈滴注(1~2h內滴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復方丹參注射液12ml靜脈滴注,每天1次,10天1個療程。治療期間每日檢查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以此調節溶栓、抗凝藥物的劑量。

2 護 理

2.1 一般護理

2.1.1 護理急性期應絕對臥床休息,特別是發病3~4天之內和溶栓期間,抬高患肢,保持患肢高于心臟平面20~30cm,膝關節屈曲15°,避免膝下墊枕,使髂骨靜脈呈松弛不受壓狀態,以利小腿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期間注意觀察下肢膚色、溫度、感覺及腫脹程度。

2.2.2 飲食護理避免食用生硬食物,給予低脂、清淡、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飲食,以增強體質。保證水分攝入,多飲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術后3h即可進食米粥,以增加體液,防止脫水[2]。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

2.2.3 患肢護理觀察患肢皮膚的溫度、色澤、疼痛。患肢指壓部位皮膚在15s內轉紅,說明局部側肢循環改善,此時可加強用強力繃帶,不宜過緊,以促進靜脈回流,并用25%硫酸鎂濕敷患肢。觀察患肢周徑變化,方法是分別在髕骨上緣15cm,脛骨結節下10cm做好標記,減少誤差,每天上下午各測量一次,同健側肢體做比較,并做好記錄。

2.2 抗凝溶栓時的護理

2.2.1 病情觀察每日測量并記錄肢體周徑2次,同時觀察皮溫、色澤、淺靜脈怒張及動脈搏動情況,如患肢疼痛減輕,腫脹逐漸消退,皮膚顏色轉紅,皮膚溫度轉暖,表示治療有效,反之則不佳。用藥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有無齒齦異常出血、血尿、黑便,尤其要注意有無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顱內出血跡象。

2.2.2 靜脈給藥途徑選用上肢靜脈輸入常規藥物,選擇患肢足背靜脈作為輸入抗凝溶栓藥物專用通道。在輸入抗凝溶栓藥物的同時,應在同側大腿中上1/3處用血壓計袖帶加壓60mmHg,阻斷淺靜脈,利用下肢靜脈交通支的生理功能,減少藥物經近端開放的靜脈腔進入體循環。

2.2.3 操作要求抗凝和溶栓期間,盡量減少有創性檢查和治療。靜脈穿刺時要做到一要準、二要穩,保證一針見血,盡量減少穿刺次數,以防血管壁損傷。穿刺時止血帶不宜捆扎過緊,最好選擇靜脈留置針,以減少靜脈穿刺的機會。拔針時,應局部壓迫5~10min,以防止出血。尿激酶稀釋過程中不可劇烈振蕩,稀釋后立即應用。

2.3 恢復期的康復護理適當下床活動,避免久坐久站。活動時穿合適的彈力襪或捆綁彈力性繃帶3~6個月,促進深靜脈回流。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外傷。血栓再通后,還要堅持口服抗凝藥物3個月,預防復發。

3 結 果

17例患者經過7~14天的綜合治療,患者自覺癥狀明顯減輕,體溫下降,肢體明顯消腫,疼痛減輕,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側支循環建立良好,治療時間最短者20天,最長者35天,臨床治愈出院,隨訪6個月無復發。1例患者錯過了治療最佳時機,留下了不同后遺癥;1例患者家屬要求轉上級醫院治療,未跟蹤隨訪。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未出現新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4 討 論

護理工作者對剖宮產者應密切觀察其下肢的變化,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并加強臨床觀察及護理,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有效防止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關鍵。因此,在治療中,護理工作起著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提高預防和治療效果,應加強護理人員理論認識及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剖宮產 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48-02

妊娠和分娩是婦女的一個自然生理過程,每個孕婦和胎兒的生命與健康在此過程中都將而臨巨大的危險。剖宮產是處理高危妊娠、異常分娩、搶救孕產婦和圍生兒生命的有效手段[1,2]。術后的護理對產婦的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護理質量的高低,與產婦的恢復密切相關。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對127名剖宮產婦術后進行了有預見性的護理,現將護理方法及觀察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年齡21歲~37歲的孕產婦127例,平均年齡33歲,其中前置胎盤6例,胎兒宮內窘迫82例,過期妊娠15例,高齡初產7例,臀位3例,巨大兒6例,胎膜旱破7例,頭盆不稱1例。

2 結果

本組患者除1例產后出血、1例術后腹脹,1例下肢深靜脈形成,1例產褥感染,其他123例恢復良好,平均住院6.5天。

3 護理

3.1 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及產婦術后的。嚴格執行“六查十二對”的護理查對制度,有效地杜絕上作中的漏洞,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詳細了解產婦術中情況,認真聽取手術醫師交代的注意事項,做好產婦及新生兒交接,了解病程的一切經過,掌握病人的具體情況,有效地做好各種護理。對剖宮產術后患者除做好基礎護理外,同時給患者去枕平臥6h、頭偏向一側,術后24h產婦取半臥位以利惡露排出。

3.2 生命體征觀察。觀察產婦的呼吸、脈搏、體溫,有無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如血壓逐漸下降至收縮壓小于12kP,脈搏>100-120次/min,病人出現口唇蒼白、煩躁不安、出冷汗等癥狀,應警惕產后出血性休克的發生。一旦發生休克應立即采取果斷有效措施,同時通知醫師進行緊急處理。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要嚴密注意血壓變化,是否有頭痛、眼花胸悶等癥狀,警惕子癇發生。對糖尿病產婦要觀察術后是否存在低血糖反應。

3.3 皮膚觀察及護理。床鋪應整潔,干凈,護士應協助患者早翻身,勤翻身,按摩受壓部位,避免發生壓瘡。

3.4 宮底高度及切口觀察的護理。觸摸產婦腹部,了解宮底高度及子宮收縮情況。若子宮收縮欠佳,陰道流血增多,應立即按摩子宮靜滴縮宮素以保證子宮的收縮,專人守護記錄生命體征和陰道出血量,防止剖宮產術后大出血的發生。觀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無血液,無異常情況時再加壓沙袋6h,否則應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3.5 督促排尿和排便。在術后24h停用尿管,應指導產婦盡早進行自解小便。如不能自解者,可采取相應方法進行幫助,包括用熱水熏洗外陰、誘導排尿使膀胱逼尿肌興奮促其排尿。若以上方法均無效時可給予導尿。同時因術后臥床休息和食物中纖維缺少,產褥早期腹肌張力下降,腸蠕動減弱,易發生便秘,應采取溫肥皂水灌腸或口服緩瀉劑。

3.6 個體化心理護理。醫務人員單純宣教作用有限,對一些產婦尤其是前次無孩者,再次急診剖腹,其心理顧慮及社會應激問題多,應因人而異,采取更切合產婦實際的方法,傾聽、安慰、支持、鼓勵產婦相信醫生,相信科學,利用同病室其他手術順利完成患者作示例,進行暗示療法等心理護理,會起到更好的護理效果。

3.7 術后切口護理。術后24h內對剖宮產后的患者傷口進行密切觀察,是否有滲血或滲液的發生,并注意有無感染。及時對敷料進行更換,保證傷品的清潔和干燥。術后3d對腹部手術切口的產婦進行更換敷料,并檢查有無出現硬結,若有應給予理療,促進其吸收,若有感染者應及時處理,拆除縫線進行擴創引流,并定期換藥。

3.8 胃腸道護理。通過近期觀察發現,術后6h產婦進食喜好的普食,鼓勵24h后下床活動,不但能促使其旱日排氣,提前泌乳及增加乳汁,還能促進子宮復舊,惡露排出,大小便排出。

3.9 預防并發癥。術后2h鼓勵并協助產婦翻身,有痰者協助其及時排出,防止發生肺部感染;每30min按摩雙下肢1次,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拔尿管后,鼓勵其多飲水,勤小便,防止尿路感染,做好會陰護理,保持會陰清潔。

4 結論

剖宮產是產科常見的手術,醫護及護患之間配合通過對剖宮產術后有預見性的護理,能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減輕了產婦的痛苦,促進產婦的順利康復。

參考文獻

篇8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是婦幼保健更是全社會關注的重點。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產科病房的護士,就個人的工作實踐,結合我院的臨床資料,對剖宮產手術前后的護理提出一點體會。

【關鍵詞】:剖宮產 護理 手術

剖宮產是產科最常見的一種手術,是不能順利從陰道正常分娩產婦結束分娩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現在受社會因素的影響,病理妊娠的增加和家屬的要求,使得剖宮產率越來越高,從80、90年代的20%提升到了50%。病人對治療,護理配合的好壞,直接影響手術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到產科的質量。現將剖宮產手術前后的護理總結如下。

1.1術前護理:手術前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

1.1.1 生活護理:給產婦創造一個舒適、整潔、安靜的住院環境。特別是對妊高癥患者,保證充分休息與睡眠,囑其左側臥位,吸氧,給三高一低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纖維素、低鹽),多巡視病房。對選擇性的剖宮產,可以囑咐產婦洗頭,沐浴。

1.1.2心理護理:加強心理護理。首先,由責任護士耐心說明手術的方法、麻醉的方式、手術室內的環境特點,以及術中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使病人對手術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盡可能最大限度減輕心理壓力,消除恐懼、緊張、憂慮等不良情緒,使之積極配合治療,以比較平和的心理接受手術。同時讓同病房的病人用親自經歷勸導病人,從這個角度來消除恐懼,更有說服力。特別是手術室中對于醫護人員的舉止言行過度關注,甚至器械的碰擊聲都可以引起產婦的反應,要根據產婦的文化素質、年齡、經濟等因素分別給予解釋手術中和麻醉的疼痛程度,講解有關事項,給產婦以鼓勵,勇敢接受手術。最后還要做好家屬的工作,消除顧慮,病人家屬的態度對產婦的心理影響很大。護士要耐心闡明手術的必要性和危險性,使家屬理解,更好的配合手術。

1.1.3 術前準備:除按常規準備外應做到:有妊高癥的要先解痙、降壓、利尿治療;低蛋白的術前補充蛋白質,待病情穩定后方可手術;充分備血;積極預防和治療合并癥。

2.2 術后觀察與護理:加強術后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加快術后康復的關鍵環節。

2.2.1 神志的觀察:腰麻術后取去枕平臥位,6小時后改半坐臥位,在術后6小時內不要隨意轉動或抬高頭部,以免引起嘔吐和頭痛。尤其對重度妊高癥術后患者,更要嚴密觀察,加強巡視,嚴防子癇的發生。

2.2.2生命體征的觀察:每隔1小時測量脈搏、呼吸、血壓一次,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2.3對尿的觀察:保持尿管通暢,觀察尿的顏色及尿量,如尿中帶血或尿少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2.2.4 對陰道出血量及子宮收縮情況的觀察:術后24-48小時最易出現大出血,特別是妊高癥術后,一定要加強巡視,認真觀察陰道出血量,仔細觸摸宮底的高底程度,出現異常及時配合醫生搶救處理。

2.2.5 寒戰的護理:術后寒戰是腹部手術常遇到的一種臨床綜合癥。由于手術暴露體表引起散熱過多,術中出血及大量輸液、輸血等冷刺激和對手術的緊張心理,使血液重新分布,周圍血管痙攣收縮而影響回心血量。因此應做好保暖工作,手術后及時加蓋被服或用熱水袋保暖(但要避免燙傷),各項操作集中進行,減少產婦身體暴露次數和時間。

2.3 術后心理護理:術后除了嚴密觀察病情外,也要加強心理護理。

2.3.1 及時告知手術效果:當病人手術結束返回病房或從麻醉中醒來的時候,我們應以親切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和鼓勵。告知手術順利,母子平安,只要忍受幾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復健康了。

2.3.2幫助病人緩解疼痛:病人術后的疼痛與每個個體的疼痛閾值、耐受能力和對疼痛的經驗有關。病人如果注意力過分集中、情緒過度緊張,就會加劇疼痛。意志力薄弱、煩燥和疲倦等也會加劇疼痛。從環境方面來說,噪聲、強光和暖色也都會加劇疼痛。因此,我們應體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從每個具體環節來減輕病人的疼痛。

總之,剖宮產手術前后的觀察及護理,是整個治療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要引起充分的重視,只有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病人轉危為安,順利的恢復健康。它將有利于提高產科質量和圍產期保健。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剖宮產 母乳喂養護理干預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品和飲料,營養豐富,最容易消化吸收,適合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而且母乳含豐富的免疫物質,能增長嬰兒的抗病能力。有利于增加母子感情,可以促進嬰兒的心理和智力的發育,母乳喂養可減少產婦產后出血,有利于子宮復舊。然而由于剖宮產術后,產婦泌乳量、切口疼痛和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以及缺乏必要的指導[1]等因素的影響,給提高母乳喂養率的提高帶來了困難。我們針對術后影響母乳喂養的因素進行了護理干預,使母乳喂養率達到93%。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1 開展健康教育 做好母乳喂養宣教

通過孕婦產前檢查開辦孕婦學校、發放宣傳冊、電化教育等方式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傳授孕產期乳房保健知識,哺乳方法等。糾正產婦及家屬對術后母乳喂養的錯誤觀點。同時向產婦說明做母親的偉大和母親的責任,

2 術前心理疏導 緩解產婦緊張情緒。

剖宮產術前的心理疏導及術后母乳喂養的協助、指導、護理是母乳喂養成功的關鍵[2]。針對產婦術前的緊張心理,做好心理疏導。認真解答產婦提出的問題,講述手術過程和術后注意事項。同時提醒產婦及家屬做好迎接新生命的物品準備。消除產婦緊張情緒。護理人員在術前要細心觀察和分析孕婦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向孕婦及家屬講明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和術后傷口疼痛的處理。確立產婦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消除心理障礙,調動產婦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樂觀地接受母乳喂養。

3 術后母乳喂養的護理干預

3.1指導產婦正確哺乳

3.1.1 早接觸,早吸吮,按需哺乳。術后回病房30min內,進行母嬰部分皮膚接觸及早吸吮30min,耐心解釋并主動幫助和指導母乳喂養,以建立母子感情。

3.1.2 指導母親喂養的技巧,尤其第 次哺乳應予以協助,讓母親放松,采取舒適的臥位,哺乳姿勢開始可選擇躺式。示范及解釋嬰兒覓食反射,幫助嬰兒含接及大部分乳暈,形成有效吸吮。母親一手托抱嬰兒,另一手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呈“C”字式托住乳房協助吸吮。

待切口疼痛減輕后,鼓勵產婦床上坐起環抱式哺乳,因為坐位哺乳是最佳的,環抱式坐位哺乳使嬰兒體重受墊高處支撐,母親只需抱住嬰兒上半身,減輕了產婦抱嬰兒的負擔,消除了緊張、恐懼感,并能很好地控制頭部,使嬰兒胸部能 好地貼近母親的胸部,嬰兒極易含住及大部分乳暈,進行有效吸吮。

3.1.3 指導母親按需哺乳,兩側乳房均做到有效吸吮,奶脹時,做好奶脹的護理及教會其人工擠奶的方法。

3.1.4 母親保證足夠的睡眠,每天8-9h,并保持心情愉快,勿過度疲勞,保證足夠的液體入量,6h后可進流食,如米湯、雞湯、魚湯等,保證乳汁分泌。

3.2 并發癥的處理

3.2.1 對于凹陷或扁平的母親,每次哺乳前先做操或使用拔奶器吸出;對于疼痛或皴裂的母親,在哺乳后擠少量乳汁涂于上并保持干燥。

3.2.2 皸裂的處理。先吸破損較輕的一側,吸后涂少量乳汁于乳暈保持干燥,局部可涂少量魚肝油鉍劑或復方安息香酸酊促進愈合,下次喂奶時洗掉。重者暫停喂奶,定時人工擠奶喂嬰兒。

3.2.3 乳腺炎的護理 。可取仙人掌去皮搗爛外敷加局部熱敷。定時擠出淤積的乳汁。同時給以抗生素和鎮痛藥物。

3.3 少乳、無乳的護理干預

3.3.1 幫助產婦解除影響奶水分泌的原因,指導哺乳的方法,促進奶水的分泌,樹立產婦母乳飼育的信心。

3.3.2 穴位配合乳房按摩:產婦取半臥位,術者雙手推柔產婦雙側乳房各2min,然后用右首的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從乳房根部至乳暈做螺旋式按摩,力度以產婦不出現痛苦表情為好,然后取乳根、膻中、合谷、中腹、少澤舉行捏、掐等強刺激1min,再用梳篦法,左手拖住乳房,右首四指分隔成木梳狀,從乳房根部向方向牽拉約3-5min,24h穴位按摩3次,再于48、72h各實施1次。

3.3.3 針刺穴位或對癥服用乳涌泉散、通乳丹等中藥治療。

4 小結

通過對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行硬膜外麻醉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的84例產婦母乳喂養干預,純母乳喂養成功者78例,占93%,不成功者6例,占7%。其中皸裂5例,乳腺炎1例。較過去純母乳喂養率明顯提高。

參 考 文 獻

篇10

關鍵詞:護理干預;剖宮產;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是保證嬰兒良好生長發育的重要環節,世界衛生組織于2000年提出4~6個月嬰兒,母乳喂養率至少達到80%的觀點[1]。但對于剖宮產手術后的母親來說,由于手術帶來的傷口疼痛、活動及飲食限制,非常容易導致母乳喂養不足。為了促進剖宮產的產婦早期泌乳,提高剖宮產術后純母乳喂養成功率,我科分析了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不足原因,并對其采取了母嬰全方位的身心護理,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7月在我科采用剖宮產并出現母乳喂養不足的產婦4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3~27歲,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單胎,孕周37~42w,新生兒體質量2.4~4.6kg,所有產婦無妊娠并發癥,母嬰均健康。手術方式為硬膜外麻醉下剖宮產術,切口為橫口。

1.2常見原因 本組40例母乳喂養不足產婦,由生理因素導致的為10例,占25.0%;由心理因素導致的27例,占67.5%;由飲食及藥物影響的3例,占7.5%

1.2.1生理因素 剖宮產術后傷口疼痛、缺乏陰道應激等生理因素會對母乳喂養產生不利影響。本組40例患者中由生理因素導致的為10例,占25.0%。這是因為疼痛及活動不便減少了對的刺激,使PRL和催產素分泌相對減少,從而導致乳汁分泌和排泄下降[2];而疼痛還會引起產婦精神的障礙,使交感神經興奮產生腎上腺素,抑制泌乳。同時嬰兒含接姿勢不正確,導致皸裂也會引起產婦疼痛,對乳汁的分泌也產生影響。

1.2.2心理因素 剖宮產產婦由于承受著手術的壓力,更容易出現精神緊張,部分產婦甚至出現產后焦慮、抑郁,這些不良心理因素會導致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影響垂體泌乳素(PRL)的分泌,使乳汁分泌不足[3],影響純母乳喂養。此外,部分產婦缺乏母乳喂養知識,沒有做好母乳喂養的準備,導致母乳喂養不足。

1.2.3飲食及藥物影響 飲食以及藥物因素對乳汁分泌也產生重大影響。飲食均衡、清淡會很好地促進乳汁分泌,由于剖宮產術前后禁飲食,使營養缺乏,影響乳汁分泌;手術也會導致垂體泌乳素(PRL)分泌相對減少,而胃腸活動也會受到麻醉的影響減弱,腸脹氣、胃酸分泌下降,這些都會導致乳汁分泌下降[4]。

2護理對策

2.1術后健康教育 行產婦健康宣教,強化宣教母乳喂養的知識,使孕婦理解母乳喂養的好處,讓產婦相信自己有能力哺喂自己的嬰兒,在生理和心理上作好母乳喂養的準備。向產婦及家屬介紹早哺乳、早翻身的好處,解除思想顧慮、保持良好心態,這樣可促進催乳素的分泌,同時示范、指導家屬及產婦翻身側臥,協助嬰兒正確含接、吸吮,表揚母親在母乳喂養方面做得好的地方,采用非批評性的語言更正做的不足的地方。

2.2術后護理干預 回產休區30min內護士幫助早接觸、早開奶、鼓勵并協助勤喂哺,護士指導產婦喂哺前用溫水清洗,并用手擠壓乳竇,利用乳汁的沖力疏通乳腺管。手術后6h采取半坐位或坐位,在身體的一側放枕頭或小被墊至適宜高度,讓產婦舒適,利于嬰兒含接,便于哺乳。術后24h拔除停留的尿管,協助產婦下床活動,促進術后恢復,喂奶時采用環抱式,利于產婦獨立喂哺嬰兒。

2.3合理的膳食結構 產婦飲食要粗細搭配,不必刻意去增加產婦的食物攝入,因為過多的各種食物的攝入往往會增加母親的體重,而不是增加泌乳量。要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食物,保證水的攝入。對于剖宮產手術產婦,手術后3h給予進食米湯,6h后給予進食和雞燉湯飲用,4~6次/d,至乳汁滿足嬰兒需要后,按常規飲食。乳汁不足者可采用食物催乳,如豬蹄燉花生米,鮮鯽魚熬湯,雞肉、枸杞、當歸、首烏湯等[5]。

3討論

母乳喂養可以大大促進嬰兒生長發育,自然分晚產婦由于分晚順利,產婦體力消耗少、產后疼痛少、并發癥少,內分泌活動協調,一般乳量充足,有利于純母乳喂養,而剖宮產由于產婦對手術的顧慮、麻醉、術中出血、術后切疼痛和限制進食等因素的影響,純母乳喂養率明顯低于自然分娩。本文分析母乳喂養不足常見原因主要有生理因素(25.0%),心理因素(67.5%),飲食及藥物影響(7.5%)三種。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進行術后健康教育,給與產婦鼓勵、幫助,使其主動翻身、哺乳;在進行護理干預時指導產婦半坐、坐位環抱喂奶,減輕對腹部刀口的刺激,且能保證嬰兒有效吸吮;早翻身、早下床活動,利于腸蠕動恢復,亦可增加乳汁分泌。保證產婦攝取足夠營養,以往對剖宮產的母親要求禁食6h至排氣,本組產婦于術后3h開始給予進食米湯,術后6h開始給予進食雞湯及肉粥,以及時補充營養,促進乳汁的分泌。通過這些針對性進行護理干預,對提高剖宮產手術后母乳喂養及成功率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劉欣勤.影響初乳喂養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2):224.

[2]關淑娟,張紅朵.剖宮產術后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的護理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24):106.

[3]杜鵑.影響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原因及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1(1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