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小額信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15:25: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戶小額信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戶小額信貸試析論文
我國農戶小額信貸的現狀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小額信貸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的農村,授信對象定位為農村中低收入者,目前已在全國各地推行,授信對象也由農戶擴大到城市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但從小額信貸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來看,由農村信用社操作的農戶小額信貸已成為我國小額信貸的主流,代表和反映了我國小額信貸的發展現狀。作為農村金融領域一項引人注目的金融創新,該制度擯棄了商業性金融“嫌貧愛富”、“抓大舍小”的思想,敢于將自己的服務對象瞄準中低收入農戶并提供與貸款有關的一攬子服務。從我國10余年運行的總體情況來看,雖然在局部地區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額信貸模式,但客觀地講,小額信貸在我國并沒有取得真正的成功,更談不上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小額信貸理論。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農村信用社習慣于用商業銀行信貸的思維模式來設計、運作和評價小額信貸,在實踐中將小額信貸的功能擴大化,使小額信貸不能充分顯示其應有的制度特征,偏離了推行的初衷,在有些地方小額信貸已經開始異化。正確地區分小額信貸和商業銀行信貸不僅可以在理論上澄清各種錯誤的認識,對小額信貸的實踐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完善我國的小額信貸制度,填補農村貧困階層信貸服務體系的空白。
本文擬從制度視角來闡述兩種信貸方式在假設前提、制度設計、風險管理以及業績評價四個方面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發展小額信貸的幾點建議。
農戶小額信貸與商業銀行信貸的差異
(一)理論假設前提的差異
1.需求認識上的差異。小額信貸理論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信貸資金,而是適合農民需求的金融制度以及與之配套的金融工具。在這種信貸制度安排下,貸款能自動瞄準中低收入階層,并且能針對農戶小規模經營、缺乏抵押品的特點,為農戶提供小額度、不需抵押品的款項。而商業銀行信貸暗含的假設前提是借款者缺乏的僅僅是資金,至于資金以外的其它服務,是借款者自己的事,由借款者自行解決。
農戶小額信貸探究論文
一、雙贏的信貸方式——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
1.農戶小額信貸——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現實選擇。從市場營銷的一般原理看,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是農信社積極開展貸款營銷活動的有效途徑。市場營銷學理論認為,要實現某一機構目標,關鍵在于確定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能比競爭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為消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就農村信用社而言,貸款業務是其最主要的盈利來源,農村應該是其最主要的市場,因此能否抓住并贏得一般農戶,關系著各家農村信用社今后業務發展與競爭成敗。農村市場主體——農民大多數以家庭為作業單位,進行小規模經營,資金需求額度較小,又無有效抵押物作擔保品。因而,改變了過去金融機構追求抵押、擔保,尋找大戶的貸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額貸款形式,按照農戶信用等級或采取聯保方式發放的小額貸款是農村信用社為農村市場提供的最適合的產品。農信社若要不顧自身經營能力、經濟實力和公共關系盲目去搶占城市市場,無異于舍本逐末,得不償失。
從農戶小額信貸的實施效果看,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資產的優化和自身業務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支農實力,形成良性循環。如今的農村信用社已經是商業化了的獨立經濟主體,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首要目標。因此,如果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不能為其帶來任何好處的話,其必然會退出小額信貸市場。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的熱情不斷高漲。這無疑源于農戶小額信貸業務的成功實踐。通過部分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證明了這一點,其結論為:從風險的角度看,小額農貸的風險低于企業貸款,而對利息收入的貢獻卻大于企業貸款;從農戶小額信貸與企業貸款的成本收益比較來看,如果考慮壞賬損失這一風險成本因素在內,農戶小額信貸總體收益率反而比企業貸款總體收益率高10.643個百分點。因此,作為我國農村金融中堅力量的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業務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滿足農戶貸款需求的一種積極表現,同時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業務點和盈利點的需要。
2.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農戶脫貧致富的法寶
首先,農信社小額信貸極大地改善了農戶貸款環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會成員對本村村民的具體情況比較了解,農村信用社小額信用貸款業務采取與村委會成員合作組成信用評定小組(有些地區信用社還建立了村信貸協管員制度)對農戶進行全面的信用等級評定的方式,并采用“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貸款方式,使農戶在規定的信用額度范圍內隨時可以獲得貸款。這種貸款方式對于農戶來說,簡化了貸款手續,免除了傳統商業貸款活動中借款可能發生的公證費、資產評估費、招待費等,也不需要承擔國際經典小額貸款模式所涉及的強制儲蓄成本、繳納小組基金的成本、頻繁參加小組會議和頻繁還款的交通成本及機會成本等;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說,避免了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克服了金融機構與農戶貸款博弈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農戶獲取貸款的可能性。
其次,實踐證明,農村信用社開展的小額信貸業務,在有效緩解農村金融抑制,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支持“三農”中堅金融力量的作用。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之后,農業發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國農業必須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而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無疑為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宜春市農信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成效顯著。2006年,全市小額信貸累計投向漁業4000多萬元,蔬菜1400多萬元,蘑菇700多萬元,蛋雞680萬元,雞場420萬元,木業220萬元。僅大埠水產養殖區投放貸款達850萬元,接近40%農戶得到了貸款支持,新增精養漁池400hm2,新增黃顙魚套養面積333.3hm2,促進了養殖業超常規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農業支柱產業的建設。通過調查,在當地通過貸款發展漁業的農戶,戶平收入增加2000元,人平純收入達到了34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農戶小額信貸需求的影響因素
摘要:農村金融服務的相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銀行對農戶的小額信貸業務為農民提供了資金支持。本文通過調查農戶小額信貸需求的影響因素,分析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癥結所在,提出要改善農村信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推進農村金融擔保與抵押物的創新,加強信貸宣傳的建議。
關鍵詞:農戶;小額信貸;需求;供給
對農戶小額信貸需求的影響因素調查可以使銀行針對這一資金需求市場設計出更加合理的信貸產品。本次調查所使用數據由2015年8月對杭州市蕭山區農戶的實地問卷調查獲得。在調查農戶基本現狀的基礎上,重點了解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農戶事業發展對小額信貸需求的影響因素,包括了解貸款用途、事業規模、貸款需求量、事業運轉周期、貸款需求周期、能夠提供的抵押或擔保等。另一方面是銀行小額信貸服務的供給對農戶需求的影響,包括貸款期限、附加條件、服務質量等。實發問卷60份,回收54份,其中有效問卷52份。調查對象均具有完全行為能力,能夠對所提問題給予獨立回答,從而保證調查所獲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接受調查的農戶基本情況如下。從性別分布看,男性占比61.54%,女性占比38.46%。從年齡分布看,25歲以下的占比23.1%,26~35歲占比36.5%,36~35歲占比28.8%,46~60歲占比11.5%。從受教育程度看,大學及以上的占比36.5%,高中占比26.9%,初中占比23.1%,小學占比9.6%,小學以下占比2%。從收入來源的分布看,打工的占比51.92%,做生意占比21.15%,農副業與打工相結合的占比9.62%,還有17.31%的人收入來自其他渠道。從收入分布看,月收入在2500~5000元的占比40.4%,2500元以下占比21.2%,5000~8000元占比17.3%,10000元以上占比15.4%,8000~10000元的占比5.8%。受調查農戶偶爾遇到資金短缺的占比61.5%,經常遇到資金短缺的占比21.2%,未遇到過資金短缺的占比17.3%。如果出現資金短缺狀況,找同事、朋友借錢占比33.3%,找親戚借錢占比32.1%,信用卡透支占比15.5%,向銀行借錢占比10.7%,向小貸公司借錢占比6%,另2.4%的人走其他渠道。
一、農戶事業發展對小額信貸需求的影響
(一)貸款用途
在受調查者中貸款用于生意上的資金周轉占據的比例最高,達到了36.5%,貸款用于購房的占比17.3%,用于開辦農業企業的占比5.8%,用于從事農業活動的占比3.8%。還有一項歸于其他類別的占比34.6%,用途比較分散,有用于子女的教育資金的,也有用于看病的醫療資金等。現在農村里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民確實不多,尤其本次所調查的杭州蕭山的農村地區,基本已經很少有人從事農業。大多數人都是以打工和開辦第二、三產業企業為主,例如本次調查的主要地點新塘街道是以羽絨制造產業為主的。
農戶小額信貸保險的調研報告
20/年以來,寧夏各保險公司與農信社、農行等金融機構聯合開辦了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即農戶小額信貸保險(以下簡稱小額信貸保險),為農村金融機構引入保險機制,防范和降低信貸風險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
一、基本情況
(一)銷售規模
小額信貸保險是專門針對在金融機構辦理短期貸款的借款人遭受意外傷害身故的風險而量身定做的險種,既保證了銀行貸款順利收回,同時也為借款人一旦發生的人身意外提供了保險保障,開辦以來業務規模逐年擴大。寧夏目前8家保險主體中有5家開辦了小額信貸保險,其中壽險公司1家,產險公司4家。國壽寧夏分公司于2004年最早開辦,人保財險寧夏分公司則從2007年才剛涉足這項業務。2006年各公司保費收入共計480.91萬元,保險金額為13.97億元,共承保47549人次;發生賠案70筆,賠款支出87.9萬元。
從寧夏歷年開辦以來的數據看,開展小額信貸保險業務的公司數量和銷售規模逐年增長,但保費集中度較高,國壽、平安產險兩家分公司的市場份額在96%以上。
(二)銷售方式
農戶參與小額信貸試析論文
一、農戶參與小額信貸的情況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小額信貸在我國的生命力初步顯現。宿遷作為江蘇這個發達省份中經濟發展相對較弱的城市,在小額信貸業務的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在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陳集村,針對農戶參與小額信貸業務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
此次調查涉及農戶家庭基本情況、農地狀況、農業經營、消費、信貸與儲蓄等方面的信息。調查抽樣方法為系統抽樣。調查采取調查員直接入戶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共收回問卷100份。
1.農戶小額信貸的需求情況
調查發現,所有接受調查的農戶均有不同程度的借貸需求。我們對所有農戶的借貸目的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
根據調查,農戶參與借貸的主要目的大致可以分為消費和生產經營兩類,在消費類中,文化教育支出以43%的高比例排在首位。而生產經營類中,購買大型農機所占比例較高,為25%。
農村農戶小額信貸研究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業務成功運行不僅使其成為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現實選擇,而且成為廣大農戶脫貧致富的法寶。但是,仍存在三大主要矛盾阻礙著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業務的發展壯大。本文認為解決這些矛盾的出路在于探索科學的運行機制,構建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矛盾出路
為了優化農戶貸款環境,1999、2000年中國人民銀行相繼制定并頒布了《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指導意見》,提出農村信用社要適時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簡化貸款手續,方便農民借貸。這標志著中央銀行決定在正規金融制度框架內開展過去主要由非政府機構或組織實施的貸款方式,并希望通過金融創新的方式改善缺乏抵押和擔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體的金融服務。在中央銀行的推動下,全面試行并推廣小額信貸活動在2002年得到了大發展。據中央銀行的統計,到2002年底,全國就有30710個農村信用社開辦了此項目,占農村信用社總數的92.6%;兩種小額貸款余額共近1000億元,獲貸農戶5986萬戶;評定信用村46885個,信用鄉鎮1736個。農村信用社正以主力軍的身份出現在小額信貸的舞臺上。
1雙贏的信貸方式——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
1.1農戶小額信貸——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現實選擇
從市場營銷的一般原理看,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是農信社積極開展貸款營銷活動的有效途徑。市場營銷學理論認為,要實現某一機構目標,關鍵在于確定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能比競爭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為消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就農村信用社而言,貸款業務是其最主要的盈利來源,農村應該是其最主要的市場,因此能否抓住并贏得一般農戶關系著各家農村信用社今后業務發展與競爭成敗。農村市場主體——農民大多數以家庭為作業單位,進行小規模經營,資金需求額度較小,又無有效抵押物作擔保品。因而,改變了過去金融機構追求抵押、擔保,尋找大戶的貸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額貸款形式,按照農戶信用等級或采取聯保方式發放的小額貸款是農村信用社為農村市場提供的最適合產品。若要不顧自身經營能力、經濟實力和公共關系盲目去搶占城市市場,無異于舍本逐末,得不償失。
農戶小額信貸風險防范研究
摘要:本文從四川農戶小額信貸現狀出發,闡述了現階段農戶小額信貸的成效,揭示了農戶小額信貸的重要性。從外部環境、農戶信用、銀行自身等多角度剖析信貸風險及成因,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期為四川農戶小額信貸的風險防范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戶小額信貸;四川省;風險防范
1四川農戶小額信貸現狀
目前四川農戶小額信貸市場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兩類:一是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等銀行類金融機構;二是如小額貸款公司這樣的商業性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但基于小額貸款公司的商業性,對貧困農戶基本不放貸,導致其業務發展有限。目前的大背景是銀行類金融機構作為小額信貸實施主體機構,其小額信貸業務發展非常迅速。四川農信社自成立以來,發放貸款數量占各項貸款總量的百分比如表1所示。農戶小額信貸截至2014年年末,四川農信累計發放涉農貸款4548億元,較年初新增694億元,同比多增67億元。
2四川農戶小額信貸風險
及時準確地找出農戶小額信貸風險產生的根源,對預防和降低農戶小額信貸風險意義重大。
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出路
一、雙贏的信貸方式——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
1.農戶小額信貸——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現實選擇。從市場營銷的一般原理看,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是農信社積極開展貸款營銷活動的有效途徑。市場營銷學理論認為,要實現某一機構目標,關鍵在于確定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能比競爭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為消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就農村信用社而言,貸款業務是其最主要的盈利來源,農村應該是其最主要的市場,因此能否抓住并贏得一般農戶,關系著各家農村信用社今后業務發展與競爭成敗。農村市場主體——農民大多數以家庭為作業單位,進行小規模經營,資金需求額度較小,又無有效抵押物作擔保品。因而,改變了過去金融機構追求抵押、擔保,尋找大戶的貸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額貸款形式,按照農戶信用等級或采取聯保方式發放的小額貸款是農村信用社為農村市場提供的最適合的產品。農信社若要不顧自身經營能力、經濟實力和公共關系盲目去搶占城市市場,無異于舍本逐末,得不償失。
從農戶小額信貸的實施效果看,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資產的優化和自身業務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支農實力,形成良性循環。如今的農村信用社已經是商業化了的獨立經濟主體,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首要目標。因此,如果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不能為其帶來任何好處的話,其必然會退出小額信貸市場。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的熱情不斷高漲。這無疑源于農戶小額信貸業務的成功實踐。通過部分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證明了這一點,其結論為:從風險的角度看,小額農貸的風險低于企業貸款,而對利息收入的貢獻卻大于企業貸款;從農戶小額信貸與企業貸款的成本收益比較來看,如果考慮壞賬損失這一風險成本因素在內,農戶小額信貸總體收益率反而比企業貸款總體收益率高10.643個百分點。因此,作為我國農村金融中堅力量的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業務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滿足農戶貸款需求的一種積極表現,同時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業務點和盈利點的需要。
2.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農戶脫貧致富的法寶
首先,農信社小額信貸極大地改善了農戶貸款環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會成員對本村村民的具體情況比較了解,農村信用社小額信用貸款業務采取與村委會成員合作組成信用評定小組(有些地區信用社還建立了村信貸協管員制度)對農戶進行全面的信用等級評定的方式,并采用“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貸款方式,使農戶在規定的信用額度范圍內隨時可以獲得貸款。這種貸款方式對于農戶來說,簡化了貸款手續,免除了傳統商業貸款活動中借款可能發生的公證費、資產評估費、招待費等,也不需要承擔國際經典小額貸款模式所涉及的強制儲蓄成本、繳納小組基金的成本、頻繁參加小組會議和頻繁還款的交通成本及機會成本等;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說,避免了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克服了金融機構與農戶貸款博弈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農戶獲取貸款的可能性。
其次,實踐證明,農村信用社開展的小額信貸業務,在有效緩解農村金融抑制,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支持“三農”中堅金融力量的作用。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之后,農業發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國農業必須進行戰略性結構調整。而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無疑為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宜春市農信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成效顯著。2006年,全市小額信貸累計投向漁業4000多萬元,蔬菜1400多萬元,蘑菇700多萬元,蛋雞680萬元,雞場420萬元,木業220萬元。僅大埠水產養殖區投放貸款達850萬元,接近40%農戶得到了貸款支持,新增精養漁池400hm2,新增黃顙魚套養面積333.3hm2,促進了養殖業超常規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農業支柱產業的建設。通過調查,在當地通過貸款發展漁業的農戶,戶平收入增加2000元,人平純收入達到了34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農戶小額信貸對信用社績效的影響
摘要:本文采用面板線性回歸模型,通過回歸分析模型對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的經營績效進行實證分析,探討農村經營小額信貸業務為農村信用社帶來的影響。結果表明:農戶小額信貸對信用社運行效率有積極影響。在提高農村信用社盈利能力的同時,對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比例下降有著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戶小額信貸;不良貸款比例;面板線性回歸;農村信用社
農戶小額信貸是普惠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解決貧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起著重要的助推作用。從發展歷程上看,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經歷了四個主要階段,即NGO小額信貸扶貧階段、政策性小額信貸扶貧階段、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金融服務階段和商業小額信貸階段。商業小額信貸階段始于2004年,在此期間,作為農村地區正規金融機構的信用社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農村小額信貸業務對信用社業績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小額信貸業績評估評估引起了眾多關注。現有研究以制度選擇的理論研究為主,Manfred、Richard、石俊志和李莉莉等對正規金融機構的小額信貸業務進行了分析,梁森則對農村小額信貸的作用進行了研究。但總的來看,關于農村小額信貸的實證研究不多,對正規金融尤其是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項目的研究還不夠。周天蕓和羅偉浩(2011)對廣東茂名的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可以明顯提高農村信用社的凈利潤,并且還發現農村小額信貸同樣也可以增加社會效益。廖翔翔、熊學萍和阮紅新(2012)從農戶的視角出發,根據湖北省295個農戶數據,發現小額信貸可以明顯改善農戶的脆弱性問題。楊芝(2012)通過多元回歸對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整體情況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農村小額信貸業務可以有效提高農村的整體收入水平,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侯佳萌(2017)分析了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問題,認為小額信貸對于農村的效益并不是十分明顯,但是對于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率卻可以起到顯著的降低作用。朱文勝和羅其琦(2017)在分析扶貧小額信貸的過程中發現扶貧小額信貸成本低的同時收益并不如理論上的那么高,回報期限也比較長。
1.基本模型
為了更好地研究農村小額信貸的業務績效,本文以不良貸款率、凈利潤和小額信貸款金額為指標,從各省農村信用聯合社官網上收集整理了全國各省份和直轄市農村信用社2007年至2016年近十年的數據。基本模型為面板模型:Yi,t=αi+β1Xi,t+μi,t(1)Zi,t=γi+λ1Xi,t+νi,t(2)其中Y表示不良貸款率,Z表示凈利潤,X表示小額信貸款金額,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α和γ表示截距項,λ和β表示系數,ν和μ表示隨機干擾項。
2.數據分析
農信社農戶小額信貸探討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業務成功運行不僅使其成為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現實選擇,而且成為廣大農戶脫貧致富的法寶。但是,仍存在日益擴大的信貸資金需求與有限的信貸資金供給之間的矛盾、單一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與多元化、多層次貸款需求之間的矛盾以及小額信貸的扶貧性質與農村信用社商業化運作之間的矛盾這三大主要矛盾,阻礙著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業務的發展壯大。本文認為解決這些矛盾的出路在于探索科學的運行機制,構建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和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矛盾;出路
為了優化農戶貸款環境,1999、2000年中國人民銀行相繼制定并頒布了《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指導意見》,提出農村信用社要適時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簡化貸款手續,方便農民借貸。這標志著中央銀行決定在正規金融制度框架內開展過去主要由非政府機構或組織實施的貸款方式,并希望通過金融創新的方式改善缺乏抵押和擔保能力的中低收入群體的金融服務。在中央銀行的推動下,全面試行并推廣小額信貸活動在2002年得到了較大發展。據中央銀行的統計,到2002年底,全國就有30710個農村信用社開辦了此貸款項目,占農村信用社總數的92.6%;兩種小額貸款余額共近1000億元,獲貸農戶5986萬戶;評定信用村46885個,信用鄉鎮1736個。農村信用社正以主力軍的身份出現在小額信貸的舞臺上。但農信社小額信貸既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也存在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在制度和政策層面上加深對該問題的研究。
一、雙贏的信貸方式——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
1.農戶小額信貸——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現實選擇。從市場營銷的一般原理看,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是農信社積極開展貸款營銷活動的有效途徑。市場營銷學理論認為,要實現某一機構目標,關鍵在于確定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能比競爭者更有效率地更快捷地為消費者提供其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就農村信用社而言,貸款業務是其最主要的盈利來源,農村應該是其最主要的市場,因此能否抓住并贏得一般農戶,關系著各家農村信用社今后業務發展與競爭成敗。農村市場主體——農民大多數以家庭為作業單位,進行小規模經營,資金需求額度較小,又無有效抵押物作擔保品。因而,改變了過去金融機構追求抵押、擔保,尋找大戶的貸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額貸款形式,按照農戶信用等級或采取聯保方式發放的小額貸款是農村信用社為農村市場提供的最適合的產品。農信社若要不顧自身經營能力、經濟實力和公共關系盲目去搶占城市市場,無異于舍本逐末,得不償失。
從農戶小額信貸的實施效果看,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促進了農村信用社資產的優化和自身業務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支農實力,形成良性循環。如今的農村信用社已經是商業化了的獨立經濟主體,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為首要目標。因此,如果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不能為其帶來任何好處的話,其必然會退出小額信貸市場。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的熱情不斷高漲。這無疑源于農戶小額信貸業務的成功實踐。通過部分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證明了這一點,其結論為:從風險的角度看,小額農貸的風險低于企業貸款,而對利息收入的貢獻卻大于企業貸款;從農戶小額信貸與企業貸款的成本收益比較來看,如果考慮壞賬損失這一風險成本因素在內,農戶小額信貸總體收益率反而比企業貸款總體收益率高10.643個百分點。因此,作為我國農村金融中堅力量的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業務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滿足農戶貸款需求的一種積極表現,同時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業務點和盈利點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