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基礎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05:26: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村基礎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基礎教育

農村基礎教育進展策略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基礎教育也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更為農村教育的發展不斷注入新鮮空氣,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當然,與此同時,農村基礎教育也同樣面臨著一個極其嚴謹的考驗,它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地顯現出來。如受當地經濟發展的制約導致教育經費不足,教育資源的占有不均,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等等。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加快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步伐,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增加農村基礎教育教育投入,推動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

我國的教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而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域廣闊,人口眾多,造成經濟發展極不均衡,農村地區經濟相對落后,這樣就導致農村教育經費十分緊張,嚴重制約著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2006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209407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撥款、教育費附加、企業辦學中的企業撥款以及校辦產業減免稅等項)為6348.36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01%,仍低于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投入比例。近幾年來,我國在教育投入方面雖然已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教育的投入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世界上許多比我們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十年前提出到20世紀末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的目標至今也沒有實現,甚至有的年份還呈下降趨勢。根據《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關于2003年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公告》顯示,當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28%,比上年降低0.04%。中國教育投入總量不足,教育投入分配使用失衡,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已經十分不利。而更殘酷的是,基礎教育總體分到的一點點分配,又存在著明顯的城鄉間差異,城市中小學校拿走的比重遠遠高于農村學校,這就使農村基礎教育經費的困境雪上加霜了。因此,農村基礎教育的投資還應進一步加大,以提高農村教育環境及教師待遇,由此推動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城鄉教師交流及支援,提高農村教師業務水平

針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我國必須積極開展農村基礎教育支援、交流并利用就近城市教育資源帶動農村教育。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學校的優秀教師或校長到農村學校擔任校長,實行城市學校教師到農村學校輪流任教等措施,來不斷解決農村基礎教育中教師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城市學校校長和教師到農村學校任職和任教,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將城市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引入農村學校,克服農村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近兩年有關部門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經初見成效。

三、加強遠程教育建設,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查看全文

西部農村基礎教育調查報告

在深化基礎教育的今天,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就起存在的現狀和矛盾,仍具迫切性和嚴重性。要推行全面的基礎教育改革和取得中國教育事業的全面性勝利,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和弱勢亟待提高和改善。那么,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存狀態和矛盾有哪些呢?如何結合實際,找到符合實際而科學的解決方案呢?

一,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基本矛盾。

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賴于當時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以及政府對其投入等綜合因素。西部農村地區的經濟結構.社會形態.文化底蘊無不影響和左右著基礎教育改革。其實施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府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視和投入,西部地區的經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產總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過政策改革.吸收外資.宏觀調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實際的改革,使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政府對于基礎教育的投資力度.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師資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西部地區相對于東部發達地區對于基礎教育的投入捉襟見肘。就我國現實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西部農村經濟仍處于被帶動.相對落后的狀態,由此對于基礎教育的投資意識和比重相對疲軟。西部農村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校園環境.教學設備等已經不能滿足基礎教育的需求,不能滿足學生對于課程的深刻理解.思維的發散.創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農村地區往往關心的是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如何,物質文明建設是否有提高,卻忽視了教育對于經濟發展的潛作用。這樣就導致了經濟發展和基礎教育的惡性循環。

查看全文

新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分析

1城鎮化發展趨勢與新農村建設

城鎮化要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要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實現城鄉良性互動和共同繁榮,這也是我國“十二五”時期面臨的一個重要戰略任務。按照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實施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都是目前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求。推進城鎮化不是要消滅農村,而是要更好地發展農村,以城鎮化的發展來帶動農村的發展。農村教育既要為高等學校輸送大批農家子弟,又要為新農村建設培養人才,兩者的結合點才是新農村基礎教育的方向。

2新農村基礎教育助推城鎮化

城鎮化延伸到農村,可為新農村鋪設現代化的道路。農村基礎教育作為一項促進新農村發展的系統工程,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城鎮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又承擔著促進城鎮化的責任和義務。城鎮化不僅是城鎮人口的集聚過程,而且應該是農村社會轉型和現代文明傳播的過程,因此需要提高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及其綜合素質。已經搬遷到城鎮的居民,要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上與城市文明相融合。尚在鄉村的居民,一方面要逐漸脫離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成為懂得現代化科學技術、從事現代農業規模經營的高素質勞動者;另一方面要迎接城鎮化的挑戰,繼續準備向二、三產業轉移或向城鎮轉移或建設城鎮化的新農村。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離不開教育。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城鎮化需要基礎教育作支撐,高素質的居民由高質量的基礎教育來培養,基礎教育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城鎮化的關鍵是人,人的關鍵是素質,素質的關鍵是教育。基礎教育本身就是公共服務不可或缺的一環,受教育機會均等是現代社會的基本需求,每個孩子都應享有高質量公共服務的權利。高質量的新農村基礎教育是農村孩子成長的基礎,是提高人口整體素質的重要保障。新農村基礎教育還是繼續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基礎,基礎教育培養的高素質的學生,將為各類高一級學校提供后備力量,為城鎮化提供各類建設人才。

3當前新農村基礎教育存在問題

和城市的學校相比,當前新農村基礎教育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投入不足、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改革進展不明顯,各種各樣問題和困難制約著基礎教育的發展,影響著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

查看全文

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1.機構行政化

中國農村現階段教育主管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與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之和與教師之比是1:1,就是說一個教師在上課,后面就有一個領導在監視著。人多,機構就多,部門就多。不管理是不作為,換句話說,管理管理,不管就沒人“理”。管理了,事務就多,文件就多,會議就多。很多學校安排了專門參加會議、領取各種文件通知的專職駐城辦事人員。有人統計了一下,教師一半時間在課堂,一半時間要應付各種會議、檢查、達標、驗收。兩個一半,這樣算起來,農村基礎教育的人力資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說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書、育人,教師的事。領導是什么?不教書,不育人,育教師。所以教師要想生存只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教好書,指哪干哪;二是要有個領導做保護人,潛規則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書不難,多學習,多交流。不被“育”就難了,那么多的領導在監視你。所以巨大的壓力之下教師大多也分為兩類:一是“老黃牛”,別“思想”;二是“奴隸化”,想方設法變成“主子”。這樣算來,教師隊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龐大的,“鋼架”的,而且“后勁十足”的教育管理機構,還能融下多少“自主”、“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呢?教育管理部門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發文,培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向教師發號施令。按章辦事,按文辦事,辦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學行政化

查看全文

農村基礎教育投入原因論文

摘要科教興國是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但是教育投入現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卻難以滿足農村教育發展需要。廣西財力相對薄弱,這種矛盾更加突出,教育水平也相對落后。通過對廣西農村中小學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以及形成原因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解決農村教育經費和教育投入不足問題,促進農村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育經費教育投入

科教興國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情況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縱觀世界發展的經驗,教育是基礎,是明天的事業,這些年來越來越為全社會所關注。而進入21世紀,隨著高等教育連年擴招,居于基礎地位的中小學教育,其經費不足的問題越發突出,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經費困難問題更需要著力加以解決。

1農村中小學教育經費現狀

1.1廣西教育經費投入與全國比較相對偏低

根據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2002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報》,我區教育經費投入在全國屬于較低水平。從農村來看,我區初中生、小學生生均教育經費支出也都比全國平均水平低。

查看全文

關于農村基礎教育的思考

關于農村基礎教育的思考

¬

一、問題

近日上網,看到新華網有篇焦點報道,名為《河北某初中輟學率近90%新“讀書無用論”抬頭》。看過之后心情十分沉重。在鄉鎮工作六年,知道農村教育差:基礎設備除了幾間破舊的教室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東西,師資隊伍總體水平不高,升學率很低。但是,輟學率高達90%,這個數字對我的沖擊還是我所無法承受的難過。

文中報道,大批孩子輟學的原因是“厭學”,而家長不反對孩子輟學的原因是認為“讀書無用”。實際情況如此。但記者進一步深究,還發現在“厭學”和“讀書無用”背后隱含著巨大的辛酸和無奈。那就是“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著工作”。這可能才是家長“讀書無用”觀念的真正意思。2005年河北威縣中考時,在35所鄉鎮中學中,只有一所學校的上線率超過20%,但也只有26%。有25所學校的上線率在10%以下,其中有三所的上線率為零,有18所學校經過中考得以升學的幸運學生,每校只有1名到3名。如此低的升學率,對許多孩子來說,在考試之前就注定了要被淘汰的命運。升學無望,這是許多孩子厭學的原因。高中三年的費用是農村家庭較大的開支,不少家庭可能還開支不了。高中畢業考不上大學,這三年的投資就白費了。有聰明又努力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大學三、四年的費用基本上可以把一個小日子過得比較舒服的農村家庭變成一個貧困戶。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事實更加讓孩子和家長覺得讀書無用。所有的原因堆積起來,就有了某初中輟學率高達90%的結果。

我非常佩服父親對孩子教育的執著。因為敬畏父親對教育的執著,我不敢成為輟學者,一直強迫自己好好待在學校,才得以完成從初中到大學的全部課程。但是,我知道,其實,像我父親這樣對待孩子教育的人在當父母的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非常非常小。我能夠理解河北以及其他地方的孩子輟學的理由:老師不好,學習困難,家庭經濟困難,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升學無望等等。可是,我不敢簡單地把問題推到這些孩子的父母身上去,就像記者告訴我們的一樣,實在是所有的現象都表明了一個唯一的結果,那就是:讀書無用。

查看全文

農村基礎教育經驗與體會

為仔細貫徹落實中共中心關于社會主義新鄉村建立決議計劃擺設,加速市城鄉一體化推進區建立措施,魏都區連系鄉村教育實踐,環繞“教育體育開展效勞社會主義新鄉村建立”的任務目的,以統籌開展為主題,以進步鄉村勞動力綜合本質為重點,起勁為社會主義新鄉村建立供應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一、實在增強鄉村根底教育任務

為貫徹落實“三農”政策,出力改動鄉村義務教育掉隊相貌,魏都區接納有用辦法,不時加大鄉村根底教育任務力度。

(一)仔細落實有關教育司法、律例,確保鄉村義務教育繼續、安康開展。近年來,魏都區依照《義務教育法》要求,不時完美“以縣為主”的治理體系體例,加大鄉村教育變革力度,實在實行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責任,鄉村生均公用經費獲得落實,并完成了逐年增進。還,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健全了贊助鄉村貧窮家庭學生承受義務教育準則。近三年來,該區鄉村中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在校生停學率為零,各類殘疾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卒業年級學生卒業率,小學達100%,中學達99.8%。為落實鄉村教員待遇,維護教員的正當權益,該區實在加大了貫徹《教員法》的力度。仔細落實鄉村教員待遇,依法包管鄉村教員工資區級統籌,從2001年9月起,該區財務部分將教員工資直接撥付到為每位教員樹立的小我銀行賬戶上,執行教員工資直接由財務到小我的社會化發放,并仔細落實鄉村教員寒暑假帶薪休假準則,做到了城鄉教員同工同酬。

(二)加速鄉村辦學體系體例變革,推進本質教育深化展開。一是積極探究寄宿制黌舍治理形式。在不添加任何財務擔負的狀況下,多方籌集資金350余萬元,在4所鄉村中學建起了學生公寓、食堂、餐廳,樹立了鄉村初中寄宿制治理體系體例。寄宿制治理體系體例樹立后,鄉村中學升入重點高中的比例由17%上升為30%。二是具體施行本質教育。2003年,該區又融資200多萬元在高營鄉規劃建立了面積達110余畝的全市第一所中小學教育理論基地。該基地建有較為齊備的教育樓、學生公寓、餐廳、展覽廳等教育、教育設備,融進修、運動、理論為一體,可還接收500邏輯學生承受教育、運動和食宿。經過集中理論教育,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天然,坦蕩眼界,實在加強了學生的社會理論才能,進一步培育了自力自立的人格。三是鼎力推進鄉村教育科研任務。該區自1998年在全市領先成立區、校兩級一起組織的教育研討機構后,不時加大全區尤其是鄉村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科研力度,不時進步教員的教研才能和營業本質,全區各校共申報區級科研課題60項,掀起了校校重科研、人人搞科研的飛騰。近年來,該區榮獲省教育廳教育科研效果一等獎2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7個;在省級以上教育科研刊物和專業學會上宣布或交流論文90篇。1999年我區被省教育廳定為“河南省施行本質教育試點縣(區)”,2000年被河南省教育廳定名為“教育科研實行基地”。

(三)增強鄉村黌舍師資步隊建立。一是對峙展開持續教育、學歷再進步教育,在全體教員中構成終身進修的優越氣氛。針對鄉村黌舍教育科研才能較低的狀況,創辦了“青年教員研修班”,每年由教育專家、主干教員對鄉村青年教員進行營業培訓,教員營業程度及才能獲得不時提拔。當前,該區鄉村初中和小學教員學歷及格率達100%。個中,中學教員高學歷率達45%,小學教員高學歷率達50%。二是積極展開對口援助任務,樹立合理的教員活動機制。一是執行城鄉競聘一體化,公開選聘38位校級指導,遴派14名區直黌舍的中青年主干教員到鄉村黌舍掛職,進一步增強了鄉村中小學的教育治理任務。二是開通了城鄉之間、校校之間教員合理活動渠道,在保存原工資待遇并優先選拔運用的前提下,積極鼓舞城市教員到鄉村黌舍支教,執行雙向交流,平衡教育資本。幾年來,累計遴派教員150余名,選送優異課1000多節,普及全區每所鄉村中小黌舍。還自1999年以來,對新分派的師范院校大中專卒業生準則上不留市區,優先知足郊區鄉村黌舍的需求。三是施行鄉村主干教員培育工程,重點在鄉村教員師德涵養、專業常識、教育科研和教育教育才能、信息技能等方面下功夫。到當前,該區已培育出9名省級鄉村主干教員,24名市級主干教員,本年又確定了9名省級鄉村主干教員培育對象,逐漸構成了一批鄉村根底教育的主干力氣,在鄉村施行本質教育和根底教育課程變革中發揚著示范和帶舉措用。

查看全文

農村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研究論文

一、我國農村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說,目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與農村教育發展的整體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方面,農村稅費改革有效減輕農民負擔,但同時也切斷了“農業教育附加費、鄉村教育統籌和集資”為渠道的教育經費來源。經費嚴重短缺的結果不僅導致學校運轉陷入種種困境,也使得教師工資無法保障,這將不可避免的導致農村教師大量流向城市,使農村教師隊伍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另一方面,在農村和城市的教師分配問題上,國家政策傾斜城市的做法也是造成農村師資力量薄弱的重要原因。教師分配問題上的不公平與教育主管部門在這方面的宏觀控制能力不強有很大關系。

當前農村教師隊伍主要由公辦教師、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三種類型組成。其中部分貧困地區農村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占整個教師隊伍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未受過嚴格的師范訓練,相當部分的農村教師專業知識低,難以承擔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差。公辦教師中也有相當部分不合格,教師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欠缺,加之農村教師隊伍的學歷水平總體上偏低,專業化程度不高,部分教師職業道德意識淡漠,知識結構、教學方法、教育觀念、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都不能適應農村教育的需求,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專業展,降低了農村教育水平。

其一,學科結構不合理。農村學校部分學科教師短缺現象非常嚴重。語文、政治等學科教師偏多,而英語、音樂、體育、美術及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相對緊缺。雖然有的學科教師如此缺乏,但相關部門卻沒有大量招聘相關學科教師,其原因在于教師招聘受到人事編制和縣可用財力的限制。其二,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現象日益嚴重,這個問題在小學階段尤為突出。

二、解決農村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存在問題的對策

查看全文

農村基礎教育公共投入政策研究論文

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是當代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其發展狀況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現代化的發展進程。農村教育既是農村發展的基礎性條件,也是農村發展狀況的重要表征。近年來,農村地區教育問題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已經成為學者們關注和討論的焦點,國家把農村教育作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通過政策上的傾斜和資金上的投入對農村地區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使得農村教育在農村改革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下,獲得了長足的進展。

從絕對意義上說,全國的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狀況與改革開放以前相比有了長足的進展,特別是《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以后,經過各級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近幾年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無論在辦學條件,還是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從我國的情況看,我國基礎教育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大歷史任務,這是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

但從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財政體制改革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停滯,農村教育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存在著教育資源存量不足、教育經費財政投入不足和已經取得的“普九”和“兩基”成果不能鞏固的問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農村基礎教育財政投入總量不足就是影響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育經費問題是困擾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不建立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農村基礎教育財政投入體制和管理體制,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就沒有保障。

一、農村基礎教育投入總量缺口分析

(一)由于歷史發展原因導致的農村基礎教育資源存量不足形成的缺口

農村基礎教育和義務教育的發展,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必須擁有的基礎設施和設備;二是基本的教師素質。而恰恰是由于中國特殊的“二元經濟結構”導致了廣大農村地區在這兩方面與城市地區的巨大差距,在基礎教育資源存量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

查看全文

詮釋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策略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基礎教育也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更為農村教育的發展不斷注入新鮮空氣,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當然,與此同時,農村基礎教育也同樣面臨著一個極其嚴謹的考驗,它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地顯現出來。如受當地經濟發展的制約導致教育經費不足,教育資源的占有不均,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等等。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加快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步伐,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增加農村基礎教育教育投入,推動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

我國的教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而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域廣闊,人口眾多,造成經濟發展極不均衡,農村地區經濟相對落后,這樣就導致農村教育經費十分緊張,嚴重制約著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2006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209407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撥款、教育費附加、企業辦學中的企業撥款以及校辦產業減免稅等項)為6348.36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01%,仍低于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投入比例。近幾年來,我國在教育投入方面雖然已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教育的投入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世界上許多比我們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十年前提出到20世紀末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的目標至今也沒有實現,甚至有的年份還呈下降趨勢。根據《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關于2003年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公告》顯示,當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28%,比上年降低0.04%。中國教育投入總量不足,教育投入分配使用失衡,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已經十分不利。而更殘酷的是,基礎教育總體分到的一點點分配,又存在著明顯的城鄉間差異,城市中小學校拿走的比重遠遠高于農村學校,這就使農村基礎教育經費的困境雪上加霜了。因此,農村基礎教育的投資還應進一步加大,以提高農村教育環境及教師待遇,由此推動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加強城鄉教師交流及支援,提高農村教師業務水平

針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我國必須積極開展農村基礎教育支援、交流并利用就近城市教育資源帶動農村教育。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學校的優秀教師或校長到農村學校擔任校長,實行城市學校教師到農村學校輪流任教等措施,來不斷解決農村基礎教育中教師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城市學校校長和教師到農村學校任職和任教,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將城市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引入農村學校,克服農村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近兩年有關部門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經初見成效。

三、加強遠程教育建設,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