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10:29: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內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內經的研究論文
摘要:《內經》是一部探討生命活動規律和維護生命健康的著作。所謂“核心理念”,就是《內經》對生命的基本認識。《內經》認為,生命是大自然的產物,是男女兩精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內經》的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形神一體”。
關鍵詞:內經核心理念學術探討
最近有緣赴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參加“《黃帝內經》學術研討會”,東道主組織了頗有意義的爭鳴論壇,其中有一個議題即是“《內經》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引起了與會者的極大興趣,爭鳴踴躍,仁智互見,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認為是氣﹑道﹑德。“氣”是萬物的本體,“道”是萬物本體的原理,是事物運動的規律,“德”是對“道”的一種感悟。
2.認為是氣化理論。“氣”是事物的組成本體,“氣化”即是氣的運動所產生的種種變化,中醫學用氣化理論詮解人體的生理病理,調節氣化是防治疾病的基本法則。
3.認為是以陽氣為主導的陰陽理論。陰陽學說作為一種哲學概念被引進中醫學之后,成為中醫學認識自然和人體的工具而貫穿于全部理論體系之中。在《內經》的陰陽學說中主張陽為主,陰為從,強調陽氣在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內經中腹痛病研究論文
【關鍵詞】腹痛;病證;內經
腹痛是胃脘以下、恥骨以上部位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常見病證。《內經》對腹痛病證的論述,其內容分述于各篇之中,大體已構成對該病證認識的一個雛形,但其內容較為零散。筆者試從病變臟腑、病因病機、診斷和治療等幾個方面予以歸納分析,以期對該病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治有所裨益。
1與腹痛相關的病證
在《內經》,腹痛并沒有作為單獨的病證而列出,而是一個癥狀,見于多種相關病證中。
1.1疝瘕《素問·玉機真臟論》指出了疝瘕的癥狀表現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黃帝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于人……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如果治療不及時,病情繼續發展,就會出現“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的危象[1]。
1.2疝《素問·長刺節論》指出了疝的癥狀及治法。“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兩股間,刺腰髁骨間,刺而多之,盡炅病已”[1]。
國內經濟增長的轉變探究
本文作者:楊艷蓉工作單位:云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院
一、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與可持續發展的矛盾
(一)我國當前的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增長方式,指通過何種方式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即怎樣合理安排社會生產中的各種要素,使國家經濟增長持續穩定良性發展。雖然我國一再申明要改變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化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以便使我國經濟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但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與可持續發展存在一些較為調和的矛盾,使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仍然難以擺脫粗放型增長的陰影。
(二)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與可持續發展的矛盾1、我國經濟增長的理念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存在的沖突在我國,只要談及經濟增長,必定是月增長率、上、下半年增長率、年增長率、GDP等具體數據的陳述,由此可見我國對經濟增長總量,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經濟增長質量意識的欠缺。從實際來看,我國政府盲目追求經濟增長的快速發展,而疏于對環保、節能與產業結構等問題進行統籌考慮。同時,政府出于對政績的考慮,期望借助不斷上漲的經濟增長率來彰顯領導者作出的努力,而忽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從而形成我國經濟增長的短視行為。我國企業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雖然也認識到環境、資源等問題,但受利益驅使,很難自覺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規劃企業的經營管理。我國普通民眾則認為自身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難以產生有效影響,很少從自身利益出發,抵制政府或企業一些破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行為,從而造成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2、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矛盾受我國現行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影響,我國長期以來忽視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低利用率,對我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很多地方由于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已經在地下形成空層,一旦出現較大的震蕩,都有可能導致“人造地震”發生。另一方面,企業生產中排放的廢棄物、污水不經嚴格處理直接排放,對水資源和大氣質量產生較大危害,在大部分農村已經沒有能夠直接飲用的地下水,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首位等,諸多的環境問題,使得我國已經喪失了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3、經濟增長方式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在我國現行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下,我國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缺乏科學的規劃,導致一旦出現部分農產品價格過高,政府慌忙采取措施抑制,而部分農產品無人問津,農戶做垃圾處理,造成農業產出極低。第二產業的工業發展,多集中在能耗高、污染重的重工業,節能型的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尚未形成一定影響,造成我國較大的環保壓力。第三產業的服務業,不僅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基本上屬于低污染或無污染產業,需要進一步加大第三產業的發展力度。
二、我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面臨的困難
(一)我國必須盡快進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1、落實我國可持續發展觀的需要從目前來看,我國經濟的高投入尚能獲得回報,取決于我國人力成本的低廉。據專業人士估計,我國到2025年將喪失人口紅利優勢。如果繼續保持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我國的經濟更高投入可能換來負收入,導致我國的經濟發展將面臨停頓。基于此,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觀,旨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節能、環保、新能源技術的開發,推行循環經濟,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應對我國資源日益枯竭的必然選擇從我國的資源、能源等的現實條件來看,我國資源能源日益枯竭,如果繼續以高能耗、低產出,高投入、低收入的方式進行發展經濟,我國的資源、能源供應將會產生更大的缺口,如果資源、能源對外依存度過高,可能導致我國喪失經濟發展的自主權。因此,面對我國資源現狀,我國不得不考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防經濟發展陷入困境。3、世界經濟增長方式造成的壓力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世界經濟發達國家都經歷過,他們深知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危害。因此,很多國家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為了使我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不致被孤立,我國積極響應低碳排放的要求,采取措施應對發展低碳經濟的壓力。
內經的文獻研究方法論文
【摘要】《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也是迄今為止地位最高的中醫理論經典巨著,自其成書以來,代有研究。而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手段就是文獻研究方法。歷代醫家運用了文獻追溯法、校勘研究法、注釋研究法、分類整理研究法、校注譯析綜合研究法、縱橫聯系研究法、語言文字學研究法、臨床實證反觀研究法、目錄索引研究法等對《內經》進行文獻整理研究,去偽存真,補其闕漏,考鏡源流,敷暢玄言,這對弘揚《內經》理論,使其更有效地服務于臨床實踐,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內經》;文獻研究方法;理論探討
《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也是迄今為止地位最高的中醫理論經典巨著,自其問世之日起即被尊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素問》王冰序)。正因為《內經》具有如此重要的學術地位,所以自其成書以來,代有研究。而其中最主要的研究手段就是文獻研究方法。因為《內經》成書久遠,“文義高古淵微”(明張介賓《類經·序》),加之流傳轉抄過程中造成的錯訛脫衍等問題,所以歷代醫家、學者借用古代校讎學家的方法、經驗和成就,發掘、搜集、整理、研究《內經》,去偽存真,補其闕漏,考鏡源流,力求保持、恢復(或接近)其原貌,使之為各個學科、各個層次的專業工作者所了解、掌握和利用。歸納起來,對于《內經》的文獻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文獻追溯法
所謂文獻追溯法,即是循著文字語言所展現的思路,對《內經》理論產生時的醫學、哲學、思維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背景的逆向尋找,亦即探求《內經》理論的原生態。
《內經》是一部以生命科學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展進程中里程碑式的巨典,奠定了中醫學科的堅實理論基礎,全面、廣泛、真實地將秦、漢及其以前的天文、歷法、地理、氣象、醫藥,甚至社會科學、哲學、思維科學、語言學、文字學等各相關學科研究的成果巧妙地引入到醫學領域,并將這些相關的文化知識與生命科學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用以解釋人體生命科學的具體問題。
黃帝內經中睡眠理論論文
【摘要】對《黃帝內經》關于睡眠的生理機制,睡眠發生病變的病機,導致“臥不安”“目不瞑”“多臥”等病變常見的臟腑、經絡病變,以及對于“目不瞑”“不得臥”“多臥”等病變的治則、治療方劑、針刺治法等進行了詳盡的論述。
【關鍵詞】《黃帝內經》;睡眠理論;生理機制;病機;治則;治法
在《黃帝內經》的多個篇章中可見關于睡眠的闡述。其對于睡眠的描述,多稱之為“臥”“目瞑”;對于其病變則多描述為“不得臥”“目不瞑”“嗜臥”“臥不安”“多臥”等。把《黃帝內經》中有關睡眠的散論集中起來,就發現其對睡眠有深入的認識并已經進行了理論闡述。對于睡眠的生理機制,睡眠發生病變的病機,導致“臥不安”“目不瞑”等病變常見的臟腑、經絡病變,以及對于“目不瞑”“不得臥”等病變的治則、治療方劑、針刺治法等進行了詳盡的論述。現就《黃帝內經》中的有關內容分論如下:
1睡眠的生理機制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現象,《黃帝內經》認為睡眠的生理機制與衛氣的循行有密切關系。認為衛氣的正常運行規律是晝行于陽夜行于陰。而目的開合由蹻脈所司,《靈樞·寒熱病》論述:“陰蹻陽蹻,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交于目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蹻脈盈虛又取決于衛氣的運行。《靈樞·營衛生會第十八》中指出:“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正是衛氣的這種運行規律使得人體的衛氣在夜間運行于陰分,陰氣盛,故產生睡眠;白晝行于陽分,陽氣盛,故人體處于清醒狀態。
在《營衛生會》篇中又對老人與壯年人的睡眠狀態的不同進行了論述,也認為與衛氣的運行有關,指出老年人夜間不能熟睡,壯年人白天精力充沛而夜晚熟睡是因為“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藏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
內經中的人體觀淺析論文
【摘要】從《靈樞·五味論》“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段的一個疑點入手,借助對《黃帝內經太素》楊上善注中“谷蟲”“三蟲”含義的探討,證明《內經》對人體寄生蟲的認識當中已經隱含了一個觀點,即人體寄生蟲的存在并不必然地導致疾病。這個觀點較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若腑臟氣實,則(九蟲)不為害”之說的出現早得多,從而更全面地了反映《內經》對人體寄生蟲的確切認識水平。楊上善注中“谷蟲”“三蟲”的含義也得到了闡明。
【關鍵詞】寄生蟲;《內經》;《黃帝內經太素》;楊上善
《內經》中“蟲”的含義有二:一指自然界的“蟲”,如毛介倮羽鱗五蟲,主要見運氣七篇;二指人體內的“蟲”。有關人體內“蟲”(以下簡稱“蟲”)的記載涉及其致病的病因、病理、癥狀、診療,但對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即“蟲”的存在是否必然致病,卻并未交代,其中有隱含意義。
1《內經》中的“蟲”
《內經》明確提到的“蟲”有兩種,即《素問·脈要精微論篇》的“長蟲”和“短蟲”,亦即《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脾脈)微滑為蟲毒蛕蝎腹熱”中的“蛕蝎”。史崧《釋音》:“蛕蝎,上胡恢切,腹中長蟲。下胡葛切,蠹蟲也。”該句《黃帝內經太素》楊上善注(以下簡稱楊注):“蛕,胡會反,腹中長蟲也。蝎,胡竭反,謂腹中蟲如桑蠹也。陽盛有熱,腹內生此二蟲,為病絞作腹中。”也就是說,常人腹內無“此二蟲”。但楊上善這個平淡又正常的解釋似與《靈樞·五味論》矛盾:“黃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于胃,其氣弱小,不能至于上焦,而與谷留于胃中,甘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悗心。”“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是《內經》“五(味所)走”之一。“五走”是過食五味引起的癥狀。本段的“蟲”如果也指“蛕蝎”,不免引起疑問:既然“蟲”不是人人都有,用“蟲”的活動解釋飲食五味對正常人體的影響是否靠得住?要知道,《太素》和《靈樞經》對“五走”的記載基本相同,說明這些內容不但高度可信,而且古貌保存完好,這個疑點恐非文句錯亂所致。更奇怪的是,《太素》楊注釋該段的“蟲”為“谷蟲”:“甘味氣弱,不能上于上焦,又令柔潤,胃氣緩而蟲動。蟲動者,谷蟲動也。谷蟲動以撓心,故令心悗。”
“谷蟲”之說不見于《內經》。楊上善也沒有解釋“谷蟲”與“蛕蝎”或長短蟲是什么關系。看來,進一步探討《內經》“蟲”的意義是解釋以上疑點的必由途徑。從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以下簡稱巢《源》)提供的一條線索開始:
黃帝內經的心理學思想論文
【摘要】《黃帝內經》中含有豐富的心理學思想,從現代心理學中的普通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的理論體系來歸納、總結了《黃帝內經》的心理學知識,以期對其中的心理學內容有全面的了解。
【關鍵詞】黃帝內經;心理學;醫學心理學
美國心理學家莫爾菲說過:“世界心理學的第一個故鄉是中國”。其中《內經》心理學的功績不言而喻。《內經》心理學主要有三個特點:其一,以大量的心理事實理論為依據;其二,有自己精明的心理學理論和規律;其三,有卓有成效的醫學心理實踐。《內經》心理學是我國古代唯物觀心理學,是我國古代心理學的珍貴遺產。其中不少論述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先進性,所以發掘和研究《內經》中的心理學思想,不僅對我國心理理論體系的研究有幫助,對心理治療的實踐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內經》心理學思想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即《內經》普通心理學;第二部分是心理學實踐,即《內經》醫學心理學。
1《內經》普通心理學
1.1概念現代普通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過程(包括認識活動、情緒活動和意志過程)和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心理特征、個性心理特性和自我意識)。普通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一般規律的科學,也為各分支心理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內經》普通心理學也是大致如此來對心理來進行闡述的。對此《內經》是分別以“神”和“志”等概念來進行表達的,總歸屬于《內經》中“神”范疇。無獨有偶心理學這一名稱,原意即希臘文的關于靈魂的學問。據初步統計《內經》中論述神的地方達一百五十多處,含義也泛指大自然普遍規律或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等之不同。《內經》曾提出“神機”的概念,認為人的心理及行為等等皆是神機所發。
黃帝內經中養生思想探討論文
【摘要】《黃帝內經》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重要的養生學著作。它全面地反映、吸取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成就。文章從四時養生、情志養生、運動養生、飲食養生、房室養生幾方面探討《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
【關鍵詞】黃帝內經養生思想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它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是一部重要的養生學著作。它全面地反映、吸取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成就,奠定了中醫養生學的理論基礎,包含了豐富的養生思想。現就《黃帝內經》養生思想探討如下。
1四時養生思想
《內經》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與外界環境不可分割。如《素問·寶命全形論篇》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體的生理功能隨著天地四時之氣的運動變化而進行著自身調節,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因此強調養生要順應自然界的運動變化,與天地陰陽保持協調平衡,以使人體內外環境和諧,即要順四時、適環境、調陰陽,以增強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能力。另有《靈樞·本神》篇云:“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說明人體要認識和掌握自然界的規律,順應四時的變化,根據四時變化規律以避害趨利,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內論》同時提出了四時養生的原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并詳細論述了四時養生的方法:“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順應四時來調整起居活動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2情志養生思想
黃帝內經中養生思想探究論文
【摘要】《黃帝內經》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重要的養生學著作。它全面地反映、吸取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成就。文章從四時養生、情志養生、運動養生、飲食養生、房室養生幾方面探討《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
【關鍵詞】黃帝內經養生思想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它不僅是一部偉大的醫學巨著,而且是一部重要的養生學著作。它全面地反映、吸取了秦漢以前的養生學成就,奠定了中醫養生學的理論基礎,包含了豐富的養生思想。現就《黃帝內經》養生思想探討如下。
1四時養生思想
《內經》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與外界環境不可分割。如《素問·寶命全形論篇》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體的生理功能隨著天地四時之氣的運動變化而進行著自身調節,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因此強調養生要順應自然界的運動變化,與天地陰陽保持協調平衡,以使人體內外環境和諧,即要順四時、適環境、調陰陽,以增強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能力。另有《靈樞·本神》篇云:“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說明人體要認識和掌握自然界的規律,順應四時的變化,根據四時變化規律以避害趨利,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內論》同時提出了四時養生的原則:“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并詳細論述了四時養生的方法:“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順應四時來調整起居活動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2情志養生思想
外匯儲備刺激國內經濟研究論文
“受到總理近期在歐洲之行中就中國外匯儲備所作講話的啟示,本文討論了外匯儲備如何刺激國內經濟的問題,指出“只能用在國外的外匯儲備也是可以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本文解釋了“為什么外匯只能用在海外”的問題,并論證了外匯對于穩定外國直接投資,防止資本大規模流出的作用,外匯儲備通過推動進口增長來拉動國內的投資增長的作用,以及利用外匯增加石油儲備和資源儲備對于外匯儲備保值的重要性。
總理在最近歐洲之行中提到,中國有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可以動用外匯儲備刺激國內經濟。但他也強調,外匯儲備只能用在國外。這些話乍聽起來似乎有矛盾,其實不然,只能用在國外的外匯儲備也是可以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但是,在提出外匯儲備支持中國經濟的具體途徑之前,有必要先解釋一下幾個關鍵問題,讓讀者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待最近圍繞外匯儲備使用而進行的爭論。
外匯為什么只能用在海外?
首先,外匯儲備是央行的“對外資產”,而不是財政部的資產。一方面,外匯儲備是央行的負債。這是由于,外匯儲備是央行通過發行人民幣,從企業和個人手上按照當時的匯率“買”回來的。企業和個人愿意用當時的匯率換出外匯,央行隨時要把外匯兌換出去。另一方面,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外匯儲備表現形態是“資產”。任何時候動用這些外匯,在國際市場上應該具有銀行發出的人民幣等量的購買力。由此可以看出,外匯儲備對內是央行的負債,對外是央行的資產,不能像4萬億那樣作為財政收入,通過政府支出直接投入中國經濟運行。
那么,是否能由央行來投放呢?這就涉及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進入央行的外匯儲備要轉身投放國內的經濟運行,一定要再轉換成人民幣。但是,央行的外匯儲備再換成人民幣進入經濟運行,意味著二次兌換。假如匯率是1美元兌7元人民幣,第二次兌換以后,相當于2塊美元換出14元人民幣。二次兌換帶來兩個可能的結果:如果維持匯率不變,兩個7元錢都要兌換一個美元,結果就會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發生一些亞洲國家外匯儲備幾近告罄的貨幣危機。如果匯率變化,變成14元人民幣兌換l美元,結果就是人民幣大副貶值和嚴重通貨膨脹。
而且,如果可以二次兌換,就可以三次兌換、四次兌換,這種外匯重復兌換行為與央行印鈔票沒有什么區別,每次兌換都相當于央行發出以當時匯率計算的等量貨幣。如果經濟形勢惡化到要靠印鈔票來刺激經濟的地步,也用不著轉彎抹角玩外匯兌換的游戲,直接像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先生說的那樣,從直升飛機上撒鈔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