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護理學論文

時間:2022-01-28 09:45:13

導語:黃帝內經護理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黃帝內經護理學論文

1藥物護理

黃帝內經》對方藥的運用,提出了十三首方劑,湯液醪醴、生鐵洛飲、左角發酒、澤瀉飲、雞矢醴、烏骨雂茹丸、蘭草湯、豕膏、翹飲、半夏秫米湯、馬膏膏法、寒痹熨法、小金丹,統稱“內經十三方”,是藥物治療疾病的早期記載,對后世用藥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其所用藥物包括動物、植物、礦物三類;有湯劑、丸劑、散劑、膏劑、丹劑、酒劑;有內服、外用兩種方法;有的用于治療,有的用于預防。《素問·腹中論篇》曰:“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后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傷肝,故月事衰少不來也。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岐伯曰:“以四烏骨一雂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此段詳細敘述了烏骨雂茹丸的適應癥,藥物的制作方法、用法。

2病情觀察

《素問·玉機真藏論篇》對病情的傳變做了詳細論述。如“肝受氣于心,傳之于脾,氣舍于腎,至肺而死。心受氣于脾,傳之于肺,氣舍于肝,至腎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生死之早暮也。”《素問·臟氣法時論篇》詳細闡述了五臟的病情變化。如“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靜……脾病者,日籦慧,日出甚,下晡靜……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靜……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肝臟疾病,天亮的時候減輕,近黃昏之時加重,半夜穩定;心臟疾病,中午減輕,半夜加重,天亮的時候穩定;脾臟疾病,下午兩點左右減輕,天亮的時候加重,黃昏穩定;肺臟疾病,黃昏減輕,中午加重,半夜穩定;腎臟疾病,半夜減輕,每天的1~3點,7~9點,19~21點,13~15點加重,黃昏穩定。《素問·三部九候論篇》論述了疾病的死亡時間。“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病風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熱中病和熱病,會在中午死亡;因風邪引發的疾病,會在傍晚死亡;水腫病,會在半夜死亡。《素問·陰陽別論篇》曰:“肝至懸絕急,十八日死;心至懸絕,九日死;肺至懸絕,十二日死;腎至懸絕,七日死;脾至懸絕,四日死。”說明了疾病的預后。這些關于病情發生發展、變化、死亡、預后的理論對臨床病情觀察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3操作技術護理

《黃帝內經》記載了許多中醫診療現代護理技術,多見于《靈樞》。近80段記錄,涉及針刺法、灸法、熱熨法、熏洗法、穴位按摩、砭石療法等[6]。《素問·異法方宜論篇》講到了砭石、灸鴌、九針、導引按蹺的診療技術。《靈樞·九針十二原》詳細介紹了古代所用的針、圓針、提針、鋒針、鈹針、圓利針、毫針、長針、大針九種針具的形狀及其用途,并論述了針刺的疾、徐、迎、隨、開、闔等手法。《靈樞·壽夭剛柔》篇詳細記載了藥熨的方法。“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嚼咀,漬酒中,用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并內酒中,置酒馬矢中,封涂封,勿使泄。五日五夜,出綿絮曝干之,干復潰,以盡其汁。每漬必蒣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與綿絮,復布為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則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處,令熱入至于病所,寒復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

4心理護理

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當這些情緒反應超過了人體生理和心理的適應和調節能力時,就會引起疾病,臨床多表現為情志病。對情志病癥的治療,心理疏導和情志調攝是必要的治療手段,也就是心理護理。《黃帝內經》提出了許多心理護理的具體方法。《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明心靜則神安,神安則體內真氣和順,就不會生病。這就是養性調神法。通過·172·遼寧中醫雜志2015年第42卷第1期養性調神,增強自身的心理調攝能力。《素問·五運行大論篇》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這就是“情志相勝”治療護理方法。王冰注釋《素問·移精變氣論篇》時說:“是以移精變氣,無假毒藥,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失。”不用藥物,不用針石,而通過祝說發病原因,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改變病人的精神狀態,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這種方法類似現在的精神療法。《靈樞·師傳》曰:“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指出了開導病人的具體方法,向病人說明遵守醫囑對恢復健康的好處,以及怎樣做對病情有利,怎樣做會加重疾病的痛苦[7]。這就是言語開導法。《素問·移精變氣論篇》曰:“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指出與病人溝通時,應關窗,保護病人的隱私,仔細詢問病人,盡量順應病人的心意。

5健康指導

中醫學歷來注重預防,《內經》提出了“治未病”的收稿日期:2014-08-18作者簡介:柴少敏(1984-),女,浙江諸暨人,護師,學士,研究方向:護理。預防思想。《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臨床護理工作中,為了預防疾病或促進疾病的康復,我們需要給病人做健康指導,內容包括飲食、運動、生活、藥物、心理、病情觀察等多個方面,這些都已做了詳細論述。醫護是同源的,但是護理學的發展遠不及醫學的發展,現代護理學對中醫理論往往重視不足,通過對《黃帝內經》護理學思想的研究,充實護理學的內容,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

作者:李娜劉桂榮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