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20:25: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媒介融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媒介融合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電視新媒體融合媒介
論文摘要:新媒體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一般指運用了新的技術手段、通過新的傳播方式、通過新的終端平臺以及包括新的應用手段的媒介形態。這種媒介最主要特點是與網絡的嫁接,無論是因特網本身的搜索、瀏覽、觀看,還是IPTV、寬頻、移動手機電視的視頻觀看,都與因特網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網絡時代的到來,讓人們獲得非常便捷的信息享受,非常自由的話語傳遞,非常個性化的媒介選擇。
一、傳播媒介發展歷程概述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他自己對于媒介即是訊息的解釋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薄懊浇榈碾s交或交匯是顯示真理、給人啟示的時刻,也是新媒介形式誕生的時刻?!?/p>
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總會帶來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從而影響人類的思維方式、交流方式、藝術形式等。筆者曾讀到《三聯生活周刊》主筆苗煒在其博客上這么寫道,美國新聞雜志《時代》周刊在做年終回顧的時候,“排版的靈感來自網頁設計,看著就和看網頁似的”,他感慨老的雜志媒體和新的網絡媒體“真是全面互動起來了?!边M而意識到“文字記者要擔負更多的工作,這個趨勢恐怕避免不了了,采訪一個人,要為網站寫一段,再來段視頻……記者的任務更重了”。這樣的感觸,很真實,網絡給當代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種價值觀念,一種思維方式。
歷史問題在于,媒介在不斷演進的過程中終于進入了一個全能傳播的狀態。現實是歷史的結果,要理解當今的媒介融合將會給媒體業帶來怎樣深刻的變化,我們就非常有必要對媒體的進化之途進行深入細致的梳理與檢索。
媒介融合分析論文
-
【摘要】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發端于美國的《60分鐘》,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兩次大的媒介融合。第一次是平面媒體與電視的融合,第二次是電視與網絡的融合。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緊跟時代潮流,不僅獲得了自身的創新與發展,而且深刻的改變著關注的看新聞、參與新聞的方式。在媒介融合不斷加強,受眾需求不斷提高的今天,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應當還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媒介融合網絡
新聞雜志型節目的英文中全稱是magazine-formatdocumentaryseries,直譯可譯作“雜志型系列新聞紀錄片”,按照我國《廣播電視簡明辭典》的解釋:新聞雜志型節目是“電視屏幕上的綜合性新聞性節目。它在固定欄目時間內采用雜志綜合編排方式,以節目主持人的形式播出……這類節目由主持人把內容串聯為有機整體,并對重要的新聞作簡要的評述,有利于充分發揮電視傳播的優勢。”[①]
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的發展歷程,體現出不同時代媒體發展的特點,而比較不同時期此類節目的發展狀況,則是各時期媒介融合的縮影。
創立與第一次融合
媒介融合動力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媒介融合網絡媒介傳統媒介合作
【論文摘要】媒介融合是當前媒介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本文重點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驅動因素:數字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受眾綜合性媒體內容、主體性的地位及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滿足;傳媒行業的激烈競爭演變為合作;國際國內政策法規由控制轉為支持。
“媒介融合”的概念,其英文單詞Convergence,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有兩個意思[1]:(1)線條、運動物體會于一點,向一點會合、聚集;(2)(用于比喻義)兩種事物相似或者相同。
因此,媒介融合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會聚”“結合”,是將不同的媒介結合為一個共同體,是低層次的“融合”;第二層意思才是融合,是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為一種,是突破媒介形態的內在的統一,是融合發展的最高階段。事物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那么媒介融合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從低層次融合到高層次融合的過程。因此,筆者認為“媒介融合”是指各個媒介之間包括內容、技術、所有權、組織結構、文化等要素的一個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統一的過程。正如AndrewNachison在“融合媒介”的定義中所強調的:“融合媒介”最值得關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種媒介的操作平臺,而是媒介之間的合作模式[2]。筆者認為,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當前媒介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
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的產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聯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產生,是技術進步、受眾需求、傳媒行業競爭和政府政策等這四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數字、網絡技術的推動
媒介融合探究論文
【摘要】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發端于美國的《60分鐘》,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兩次大的媒介融合。第一次是平面媒體與電視的融合,第二次是電視與網絡的融合。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緊跟時代潮流,不僅獲得了自身的創新與發展,而且深刻的改變著關注的看新聞、參與新聞的方式。在媒介融合不斷加強,受眾需求不斷提高的今天,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應當還會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媒介融合網絡
新聞雜志型節目的英文中全稱是magazine-formatdocumentaryseries,直譯可譯作“雜志型系列新聞紀錄片”,按照我國《廣播電視簡明辭典》的解釋:新聞雜志型節目是“電視屏幕上的綜合性新聞性節目。它在固定欄目時間內采用雜志綜合編排方式,以節目主持人的形式播出……這類節目由主持人把內容串聯為有機整體,并對重要的新聞作簡要的評述,有利于充分發揮電視傳播的優勢?!盵①]
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的發展歷程,體現出不同時代媒體發展的特點,而比較不同時期此類節目的發展狀況,則是各時期媒介融合的縮影。
創立與第一次融合
電視新聞雜志型節目創立之初,就有著媒介融合的特點。電視新聞雜志節目在西方電視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8年9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創辦的頗有影響的雜志節目《六十分鐘》,美國觀眾把它稱為雜志的電視翻。在我國,中央電視臺于1993年5月1日創辦《東方時空》,成為全國影響最大的新聞雜志類節目。電視新聞雜志節目是世界各大電視臺的重要節目類型,它深刻地影響著觀眾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媒介的融合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電視新媒體融合媒介
論文摘要:新媒體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一般指運用了新的技術手段、通過新的傳播方式、通過新的終端平臺以及包括新的應用手段的媒介形態。這種媒介最主要特點是與網絡的嫁接,無論是因特網本身的搜索、瀏覽、觀看,還是IPTV、寬頻、移動手機電視的視頻觀看,都與因特網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網絡時代的到來,讓人們獲得非常便捷的信息享受,非常自由的話語傳遞,非常個性化的媒介選擇。
一、傳播媒介發展歷程概述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他自己對于媒介即是訊息的解釋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薄懊浇榈碾s交或交匯是顯示真理、給人啟示的時刻,也是新媒介形式誕生的時刻?!?/p>
每一種新媒介的產生總會帶來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從而影響人類的思維方式、交流方式、藝術形式等。筆者曾讀到《三聯生活周刊》主筆苗煒在其博客上這么寫道,美國新聞雜志《時代》周刊在做年終回顧的時候,“排版的靈感來自網頁設計,看著就和看網頁似的”,他感慨老的雜志媒體和新的網絡媒體“真是全面互動起來了。”進而意識到“文字記者要擔負更多的工作,這個趨勢恐怕避免不了了,采訪一個人,要為網站寫一段,再來段視頻……記者的任務更重了”。這樣的感觸,很真實,網絡給當代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信息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種價值觀念,一種思維方式。
歷史問題在于,媒介在不斷演進的過程中終于進入了一個全能傳播的狀態?,F實是歷史的結果,要理解當今的媒介融合將會給媒體業帶來怎樣深刻的變化,我們就非常有必要對媒體的進化之途進行深入細致的梳理與檢索。
媒介融合動力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媒介融合網絡媒介傳統媒介合作
【論文摘要】媒介融合是當前媒介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本文重點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驅動因素:數字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受眾綜合性媒體內容、主體性的地位及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滿足;傳媒行業的激烈競爭演變為合作;國際國內政策法規由控制轉為支持。
“媒介融合”的概念,其英文單詞Convergence,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有兩個意思[1]:(1)線條、運動物體會于一點,向一點會合、聚集;(2)(用于比喻義)兩種事物相似或者相同。
因此,媒介融合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會聚”“結合”,是將不同的媒介結合為一個共同體,是低層次的“融合”;第二層意思才是融合,是將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為一種,是突破媒介形態的內在的統一,是融合發展的最高階段。事物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那么媒介融合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從低層次融合到高層次融合的過程。因此,筆者認為“媒介融合”是指各個媒介之間包括內容、技術、所有權、組織結構、文化等要素的一個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統一的過程。正如AndrewNachison在“融合媒介”的定義中所強調的:“融合媒介”最值得關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種媒介的操作平臺,而是媒介之間的合作模式[2]。筆者認為,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當前媒介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
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的產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聯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產生,是技術進步、受眾需求、傳媒行業競爭和政府政策等這四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數字、網絡技術的推動
媒介融合時代廣告設計研究
摘要:以數字技術為主的新媒體形式的出現,使得媒介傳播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行業都在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注重媒介融合,以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媒介融合的迅速發展為受眾帶來了多樣而全面的服務,也使得廣告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廣告業自然也要遵循市場發展的規律,對廣告設計進行多元化的創新,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本文基于媒介融合時代背景,結合廣告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廣告設計的創新觀念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發展建議;同時聯系實際,對廣告設計不規范的監測和評估機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以此促進我國廣告設計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媒介融合;廣告設計;創新
當前,媒介融合正在以持續不斷的速度向前發展,其發展為消費者帶來了多樣而全面的服務,也使得廣告的影響力日益增大,甚至通過電子政務延伸到政府的形象塑造與傳播中。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逐步提高,傳統廣告的更新換代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為了順應這種趨勢,廣告設計師就必須進行創新。在媒介融合時代,廣告設計創新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內涵。
1媒介融合的概念內涵
1.1媒介融合界定。媒介融合,是指信息化時代多種媒介不斷融合發展的一種理念,是通過數字技術傳播,與傳統媒體有機融合,以幫助人們獲得常用信息的一種方式。媒介融合的方式可以分為以下3個層面:一是工具層面的融合。媒介作為傳達信息和觀點的工具,與新媒體技術的成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達到一種“共生”的效果。電子報紙、電子書籍、互聯網電視、互聯網廣播都是如此。工具層面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基本組成部分和實質性內容。二是操作層面的融合。媒介融合突破傳統媒介的局限性,使其不單具有一項操作功能,而是可以將錄像、編輯、音頻等多種操作功能結合起來。媒介融合還要求各機構在具體操作、運營資本等方面,各種媒介都要實現有機融合。三是理念層面的融合。傳統媒介與新興媒介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而不是替代關系。各媒體應當遵循媒介融合發展的基本規律,堅持并加快媒介融合,通過不斷實踐來加深對媒介融合的認識。1.2媒介融合發展原因。其一,政治因素。政治力量在媒介融合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期間,提出了“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學習口號。時至今日,我國的媒介融合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依據當前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斷推進各媒體之間的進一步融合。其二,經濟因素。推動媒介融合的經濟因素體現在3個方面:市場利益對媒介融合的驅動、市場競爭對媒介融合的逼迫、消費者對媒介融合的刺激。媒介融合促使各媒體之間相互合作,以此來達到利益的最大化。若各媒體之間不采取相互融合的方式,必會被市場淘汰。同時,為了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各媒體必須積極參與媒介融合,以此來滿足商業利益的需求。其三,文化因素。中國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中,已經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為媒介融合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西方思想涌入中國,其中包括各種與媒介相關的理論,這為媒介融合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其四,技術因素。技術的發展在媒介融合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技術革新出現了許多新型數字化媒介。技術的發展驅動著媒介融合的前進,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寶貴的機遇;我們要充分利用技術革新的成就,推動媒介融合向縱深發展。
2媒介融合時代廣告設計的問題分析
媒介融合時代科技期刊傳播對策
科技期刊是知識傳播的重要媒體平臺,也是科研成果輸出和認證的權威平臺。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科技期刊的傳播已經深入融合到多元化的媒體之中,并在科研創新和成果輸出上扮演著重要的樞紐性角色。早在2019年,中國科協、等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就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推廣網絡首發、數字出版、全媒體傳播等新型的傳播形式,不斷推動科技期刊的數字化、智能化變革,構建中國特色的科技傳播生態[1]。在媒介融合時代,科研人員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日趨多元化,用戶的消費習慣也與紙媒時代有很大不同,科技期刊只有深入把握這一時代特征,積極開展傳播領域的變革,才能夠持續提升自身的傳播競爭力,為我國科技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1科技期刊傳播的歷史變革
在漫長的科技發展史上,紙質印刷出版物曾經是人類獲取科技信息和知識的唯一途徑。從17世紀60年代開始,紙質科技期刊就承擔起了傳播科技知識的重任,直到20世紀80年代互聯網傳播的興起,紙媒傳播逐漸式微。從紙媒傳播路徑來看,期刊編輯部通過作者獲取信息,再進行編輯、加工輸出科技期刊,經過印刷、發行等程序后,讀者可以直接訂購獲得期刊,或者在圖書館查閱相關期刊。從這一傳播特征看,紙質化的科技期刊在傳播過程中占據中心地位,作者、編輯、讀者的訴求均通過紙質刊物實現。在紙媒時代,科技期刊的傳播路徑較為單一,以紙質刊物的發行和流轉為主。在這一模式下,科技期刊的管理者重點關注讀者訂閱量、廣告投放量等數據,由于目標用戶較為集中,期刊傳播的收益與效率也較為穩定。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信息科技快速發展,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線上傳播逐漸成為大眾便捷獲取信息的主流模式。在國家知識網絡傳播基礎工程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科技期刊加入網絡出版數據庫,線上檢索、線上閱讀、網絡下載等互聯網傳播模式日趨普及。在網絡化傳播初期,科技期刊在內容定稿出版后,會與期刊數據庫進行數據對接,將期刊內的電子化內容在網絡上進行傳播。在這一階段,網絡作為期刊線上傳播的平臺,能夠充分發揮互聯網覆蓋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因而大大提升了科技期刊的傳播力。從內容看,網絡化的期刊內容與紙質期刊并無差別,兩者所針對的用戶群體也較為一致。但是,用戶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即其已經從傳統的內容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的信息檢索者,在科技知識傳播過程中的話語權不斷增加。在知識數據庫商業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商業出版機構企圖對期刊資源進行壟斷,但是更為開放的網絡環境催生了OA(openaccess,開放存取)出版模式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夠通過公開免費的渠道,享受論文評審、發表、下載、交流等相關服務,從而進一步降低了知識傳播成本,提升了科技創新效率。由于出版形式的多樣化和用戶習慣的個性化,科技期刊在數字時代的傳播持續發生深刻變革。雖然以學術為主的內容評審、編輯、出版等流程大體未變,但是對用戶需求的把控和融媒體化傳播手段的創新,正成為科技期刊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方向[2]。
2媒介融合時代科技期刊傳播問題
2.1媒介融合不深入
在媒介融合時代,多元化的網絡平臺和技術工具為科技期刊的傳播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媒介融合不深入,傳播模式過于僵化的問題。在互聯網環境中,科技期刊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傳播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大多科技期刊通過網絡傳播的模式還停留在“線上+線下”同質化內容分發的階段。由于紙質刊物出版需要經歷論文的評審、編輯、排版、發行等諸多程序,為了保障內容的準確性和網絡傳播的內部合規性,眾多期刊會在紙質刊物完全出版后再將數據上傳至網絡平臺。以筆者所屬單位主辦的科技期刊《工程爆破》為例,亦是在紙質清樣傳至印刷廠之后,才會將數據發送至網絡平臺。在這種模式下,網絡平臺僅作為一個線上獲取內容的工具性平臺,尚未發揮其高效傳播、多元互動的優勢[3]。也有部分期刊上線了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但相關平臺的傳播內容仍然與正式出版物沒有差別??梢钥闯?,目前科技期刊的媒介融合實踐,還停留在“紙媒+網絡平臺+新媒體”的同質化內容傳播階段,即信息傳播僅僅為多種渠道的簡單組合,尚未考慮不同媒體的傳播特點,未充分發揮不同媒體平臺的優勢,形成融合性的傳播合力。
媒介融合經營管理論文
1媒介融合的優勢
可以提高人的綜合能力。媒介融合,數字化技術是主要的支撐技術,在媒介融合時代,人們需要掌握一定的數字化技術,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媒介融合可以實現跨媒體的人才培養,媒體行業的發展,媒體人的專業化水平、能力將得到較大的提升。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社會的快節奏發展,新聞信息量的不斷增加等,都影響著人們的消費需求,為了適應社會和媒介融合的發展,需要滿足人們的需求,新聞信息需要吸引受眾。媒介融合后新聞媒體間的競爭規模擴大,為了提高競爭優勢,獲取更多的受眾,就需要滿足受眾的需求。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即時報道、傳播等功能,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可以實現新聞的傳播,實現人媒結合。媒介融合是在數字化技術的基礎上實現的,媒介融合發展,讓人們感受到了數字化技術的優勢。在媒介融合時代,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間的融合,促進了新聞媒體的發展,當前在媒體融合時代下,新聞產生經營管理模式和方法發生著轉變,本文針對媒介融合時代媒體新聞經營、管理方法以及模式的轉變進行研究。
2融合時代媒體經營管理方法的轉變
媒介融合帶來的變化,不僅體現在新聞報道的形式、觀念上,還體現在新聞的經營、管理上。在媒介融合時代下,媒體的新聞經營方式發生著轉變,由傳統的新聞報道,轉變為媒介融合時代下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在新聞經營中,信息資源的開發主要是對信息的產生、搜索、整理、儲存、轉化、傳播等進行信息的重新開發。媒介融合下的新聞經營分為不同的形態:
第一,品牌下新聞信息資源的開發經營。隨著網絡技術、新聞傳播技術、媒介的發展,傳統媒體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新媒體技術,進行品牌下的新聞信息資源開發經營,增強品牌新聞的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如,紐約時報公司針對《紐約時報》的新聞信息進行開發,形成數據庫,結合新媒體技術向網絡上延伸。
第二,人力資源下的新聞資源開發經營。在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下,通過網絡掌握新聞信息的深度和定向研究,在新聞資源的開發經營中有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力資源和網絡終端,針對新聞經濟運行的數據信息進行監控,并構建數據庫、管理系統、交易系統等,為新聞信息資源的開發經營提供幫助。
媒介融合與民族音樂論文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樂傳承模式的發展
民族音樂是特定民族人群理解世界和表達情感的音樂文化形式,它與各民族人民的生產、禮教和生活有著密切聯系,蘊含了各民族的音樂藝術個性特點,由各族人民自覺地傳承和弘揚。面對面的口授心傳是傳統的民族音樂傳承形式,各族人民在與朋友、同伴和長輩的音樂交流中,受到感染,進而通過親自實踐,掌握音樂的節奏和韻律,進行傳承和傳播。但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樂的傳承模式逐漸發生了改變,音樂傳承不再以人為載體,而是通過手機、電腦和移動設備等媒介設備進行傳播,人們不再需要面對面的口授心傳,而是使用電腦、手機、U盤、DVD、VCD等設備進行記錄和整理,這使得民族音樂傳播的覆蓋面更加廣闊,打破了傳統傳承模式的局限性。此外,由于民族音樂多為各族人民在勞作和生活中即興創作和演唱,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靈感過后人們便容易忘記所唱的內容和旋律,因此,嚴重影響了民族音樂的傳承,現代媒體設備則可以有效改變這種狀況,人們在歌唱時可以用手機、移動存儲設備等便攜式媒介設備,及時記錄下來,這使民族音樂的創作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取得了更大的自由性和穩定性。在這種背景下,民族音樂的傳承必將朝著范圍更廣、內容更豐富、風格更多變的方向發展。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樂審美觀念的發展變化
由于各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他們在對音樂的審美上有著各自不同的標準,但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各族人民逐漸接觸到外界信息和音樂藝術形式,音樂審美觀念逐漸產生了改變。人們通過電視欣賞到更多的音樂作品,通過手機和電腦了解到來自全世界的音樂知識和理念,藝術審美觀逐漸改變,開始逐漸吸收其他民族的音樂元素,并對本民族音樂進行加工和改編,形成了新的民樂形式,這種新民樂的出現一方面豐富了民族音樂的意蘊內涵和表達形式,另一方面也擴大了民族聲樂的傳播范圍,增強了民族聲樂的包容性和感染性。例如,無線網絡普及環境下,各族人民可以將本民族的音樂錄制成音頻或視頻,進而進行flash動畫加工,搭配圖片和動畫,使之更加生動可感,然后上傳到相關的視頻網站,全國甚至全世界人民就可以共同欣賞和分享,這不僅擴大了民族音樂的影響力,而且也會使欣賞視頻的人產生音樂審美上的變化。調查顯示,目前許多非本民族音樂逐漸進入各族人民的生活,并受到人們的喜愛,許多少數民族歌手認為這些新的音樂形式更易于表演,且更受歡迎,例如,哈尼族人民將陜北民歌《擁軍秧歌》用本民族語言演唱,搭配本民族舞蹈,顯得更加生動感人;楚雄黎族的左腳調也在新媒體背景下逐漸引入流行元素,用新的曲調進行翻唱,受到大家的喜愛和傳唱??梢姡诿浇槿诤媳尘跋拢髯迦嗣袷艿礁鞣N音樂元素的影響,審美觀念也逐漸發生改變,人們不再向往古樸、自然、原始的傳統音樂審美元素,而更傾向于流行音樂的審美理念。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音樂價值觀念的發展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機、電腦、電視機、網絡逐漸出現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這一方面使各族人民對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也使各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的文化受到外界的關注。例如,當前,許多旅游節目都到少數民族地區進行采風,并介紹當地的特色音樂文化,人們在觀看節目時,就會對當地的民族音樂進行了解和關注。此外,一些電視音樂節目選拔賽,也為民族音樂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在《星光大道》《中國好聲音》等節目中就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民族音樂演唱者,這無疑加深了人們對民族音樂的認識,提高了民族音樂的價值。增強了少數民族人民在音樂藝術上的自豪感,增強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進而自覺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