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00:11: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理想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理想教育

鄉村教育的理想缺失

摘要:農村教育是在最困難的條件下對最迫切需要教育的人1:3,完成政府及國際社會對人的發展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所提出的教育使命;因而也產生了人們對農村教育的向往和期待。但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定問題,與理想的農村教育有一定的距離。認清理想的農村教育及其實際。將會使我們理性、現實地進行農村教育。

關鍵詞:農村教育理想缺失原因

任何教育都是功用性與理想性的結合,沒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動的指南,是教育行為的向導,也是動員人們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農村教育的理想是什么?從農村教育功能的價值標準來看,抽象而言有兩個方面,即社會需要和個人需要,與之相適應有兩種“定位”模式,即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我們習慣于站在社會立場上強調其社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人的主體性,忽視了個別差異,影響了人的自主能力的發展;而現在農村教育的社會功能又強調了什么?農村教育是否只強調社會功能而無視人的發展在教育中的地位?理想的農村教育在這兩者間的施行現實及成因,正是本文力求探討的問題。

一、農村教育理想缺失的表現

(一)從教育的社會功能看,農村教育并未滿足農村社會需要,造成教育理想的缺失;表現為教育目標單一,沒有形成適應農村需要的教育質量觀。

農村教育發展緩慢,沒有培養出與農村需要相適應的人才,這與農村教育的目標錯位有關。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根本問題,在于其目標的單一應試性、唯城市性和離農性。農村教育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教育,把應試升學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和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不是面對全體學生,而是面對少數尖子學生;不是面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是偏重于智育;在智育方面,不是力圖促成學生智力均衡、全面的發展,而是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在知識的傳授方面,不是立足于農村實際,而是偏重于傳授與高(中)考相關的知識。農村教育把目標定得如此狹窄,其結果是,一方面,本地教育的空疏無用日漸顯明,人們對教育失去了應有的熱情;另一方面,則與升學與否以及升學的質量作為評價農村學校的主要指標,把升學率的高低當作改變農村面貌的同義語。這樣,農村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農村教育不應用精英型教育的質量標準衡量大眾化教育的質量。

查看全文

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摘要: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的主力軍,他們的理想信念、職業道德、行為形象直接影響著當代大學生“三觀”的塑造和高校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在高職院校擴招的大背景下,少數青年教師政治意識淡薄、理想信念缺失、價值觀念弱化,都會對個人發展和學生培育產生極大影響。因此,本文對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進行分析,以探索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青年教師;理想信念;必要性;路徑

在中共一中全會上指出:“理想信念是事業和生活的燈塔,決定著我們的方向和地位,也決定了我們的言論和行動。”在2014第三十個教師節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時,提出了“四有”好老師的特質,其首要的就是要有理想信念。青年教師是當前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的“主力”,在與大學生溝通上因為有著年齡優勢更有親和力、親近感,更能易融入大學生群體,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更為直接,那么如何加強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

1青年教師理想信念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以“post-80s”為主,包括一些“post-90s”。這一代的青年教師以獨生子女居多。優越的生長環境,良好的教育使得他們具有個性鮮明、思維開闊、勇于創新等特點,但同時,“學校到學校”的經歷也導致他們有年齡小、閱歷淺的特點,分析問題、面對困難的能力不足,理想信念容易動搖。此外,這一代青年教師成長的時代正值改革開放后外來文化、外來思想與我國文化、思想交匯的時期,市場經濟以及文化多元也可能會對青年教師理想信念的樹立產生一些負面影響。1.1政治意識淡薄。多數高校的青年教師具有較高的政治熱情,關心時事政治,會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國內、國際政治事務。當代青年教師出國留學的機會增加,接觸西方文化、思想的機會增加,但因缺少國內實踐機會,對我國實際情況不能作出客觀而全面的判斷,在對中西方意識形態比較、思考時,容易斷章取義、有失偏頗,并進而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或是言論。周衛東(2019)的調查顯示,近21%的高校教師曾出國深造。他認為,高校教師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各種外來的社會文化和思潮,面對西方各種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的沖擊,很容易動搖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1.2理想信念缺失。理想信念的缺失首先表現在青年教師尤其是青年非黨員教師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弱化。張霞、鄧淑華(2016)發現,一些青年教師對馬克思主義信仰認識模糊,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情感淡薄,調查顯示,37.78%的青年教師持懷疑態度或不相信馬克思主義,22.22%的青年教師認為共產主義難以實現,然而,約14.44%的青年教師認為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毫無意義。青年教師因為缺乏社會經驗,欠缺鑒別能力對我國主流文化缺乏深入認識,更易受到一些消極思想的影響。此外,對理想信念認識不清,也是青年教師理想信念缺失的一種表現。1.3價值觀念弱化。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不僅需要承擔較重的科研、教學壓力,同時因為青年教師工齡短、職稱低,福利待遇相對較差而要承擔生活的壓力。對于剛剛參加工作,面臨著買房、買車、成家、撫養孩子、贍養父母等巨額開支的年輕教師來說,他們容易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負面價值觀的影響。消極的價值觀念使部分青年教師喪失了價值抉擇力,在課堂內外向學生灌輸“金錢萬能”的理念,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一些青年教師在工作中表現出功利傾向。何祥林、吳長金(2016)發現,約17.5%的高校青年教師存在嚴重的功利問題。一些青年教師漠視教師基本道德準則,上課遲到、語言行為不文明,更有甚至連一些起碼的文明用語、文明舉止和社會公德都不踐行。

2青年教師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青少年社會理想教育論文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把“引導人們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列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整個過程中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決議》還強調指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要幫助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優良品德”。《決議》的這些要求,向我們提出了加強青少年社會理想教育的重要任務。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行為規范教育方面頗有成效,但如何把青少年基本品德的教育引導到高層次的社會理想教育上來,有針對性地解決青少年思想政治上深層次的問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這仍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認真解決的課題。我們要站在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歷史高度來深刻認識社會理想教育的重要意義,努力探索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青少年社會理想形成與教育的客觀規律,切實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全面地把握社會理想的構成,樹立科學的社會理想教育觀

社會理想的概念十分廣泛。它涉及社會學、文化學、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領域。人們對社會理想的理解歧義頗多,莫衷一是。我們認為,對社會理想的正確認識和宏觀把握應圍繞著這樣一個基本核心,即社會理想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未來社會發展圖景的總體設計,和社會成員對此設計的奮斗目標的共同追求。社會理想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從理想所屬的對象(主體)來看,可分為社會的理想和個人的社會理想。

社會的理想對個人來說,是前進的奮斗目標,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對社會來說,則是對未來發展前景的設計,是民族凝聚力的體現。它們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離開了未來社會的理想,個體的理想追求就會偏離社會發展的軌道;離開了個體的理想追求,社會的理想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因此,社會理想是社會的設計與個體的追求的統一,亦即社會的理想與個人的社會理想的統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個人的社會理想仍屬于個人理想的范疇,它與個人的生活理想、職業理想、道德理想是并列的關系。那種把個人的理想與社會的理想割裂開來甚至絕對地對立起來的觀點,是一種機械的觀點。個人的理想與社會的理想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社會理想無論是社會的設計,還是個體的追求都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政治的、經濟的、科學的、文化的、道德的等方面的理想。而我們通常所說的社會理想卻往往僅指政治理想這一方面,這顯然是不夠的。還有的把道德理想僅僅看成屬于個人理想的范疇,這也是一種片面的觀點。當然,我們并不否認政治理想在社會理想中具有核心地位和決定性作用,也不否認道德理想在社會理想中的重要意義,但我們畢竟不能以偏概全,以部分等同整體。

我們探討社會理想的構成,是為了確立全面的科學的社會理想觀。科學的社會理想觀必須具備兩個重要的條件,其一是社會理想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宏觀規律和時代的要求,具有客觀必然性;其二是社會理想必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夠成為一定社會、階級、集團成員的共識并為之奮斗的目標,使其具有現實的可行性。一定社會、階級的絕大多數成員對社會設計的認同和對奮斗目標的追求,就凝結成為一種共同的理想。我們今天所說的對青少年的社會理想教育就是特指現階段的共同理想教育。

查看全文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本最近讀的新書《我的教育理想》。首先來說說這本書的作者朱永新先生是一位頗不平凡的人物。他自改革開放以來由大學本科而后碩士、博士、博士后,所學的專業有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現在是蘇州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又是一位官員——蘇州市的副市長。在蘇州這一人文薈萃之地,從事文教的官員,歷史上常有清閑、風流、儒雅之士,但朱永新教授似乎并不清閑,因為他有“我的教育理想”,因而便有了這本《我的教育理想》。

他這本書共分三個部分:一是陳述自己的教育理想,二是思考和研究當今的教育政策,三是展望中國的教育未來。這三者是用“理想”這根主線貫穿起來的,所以我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他對教育理想的陳述上。在這一部分他分幾個方面來談:我心中的理想學校、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校長、我心中的理想學生、我心中的理想父母。這五個方面合起來,就是“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從理想的教師這一方面來看。他說:“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領導,非常善于調動幫助他成長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這樣的教師算得上是“十全十美”了吧。我的看法是必須“全”,也就是一項也不能缺;至于“完美”則是理想,是努力的方向。

在這一章里,不乏許多閃光的思想和見解。它介紹美國的教師是如何給剛上學的孩子上人生第一課的。剛剛上學的美國孩子被老師帶進圖書室隨便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一位老師微笑著走上來,“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好!”孩子們答道。于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孩子們”,老師講完后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里,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定能寫這樣的書。”老師接著問:“哪個小朋友也能給大家將一個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我……”幼稚的童音在廳中回蕩。老師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的故事記錄下來。“下面,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個插圖呢?”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了一個“爸爸”,畫了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畫接了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作者的姓名、插畫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并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人生的第一課結束了,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某種“灌輸”。

我想,或許我們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示。我覺得像這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讓人終身受惠的教育。其實這種教育也在進行灌輸,但它不同于傳統的灌輸,它充滿著靈性與智慧,能給每個孩子以深深的心靈震撼,又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給每個孩子樹立起遠大而切實可行的目標。

在作者看來,理想的教育是以人為中心的。教育理想就是尋求理想的人。其中幾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教育需要詩意,需要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情懷。教育需要機智,需要把握每一個轉瞬即逝的機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輕的心跳昂奮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與探索。”我不由得按著書中理想教師的“標準”去叩問自已:我是不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我是不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我發現,我對上述問題的回答是臉紅心跳。我想我缺少的就是那份理想和自信。任何教師要想有高的成就,首先必須有高的理想。有些人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然而大多數人離理想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只要理想在,進取的過程中同樣會有諸多的收獲。正如朱教授所說,教師,必須為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只有設置這樣一個目標,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鎖定在這個目標上,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否則會走彎路,會荒廢時間。

查看全文

鄧小平理想教育思想分析論文

鄧小平關于理想教育思想的本質詮釋

理想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靈魂所系,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也就沒有了精神支柱,也就不會有凝聚力了,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將會被歷史所淘汰。所以,鄧小平經常強調,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用什么樣的理想來武裝我們的人民呢?就是要“用共產主義的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我們要對青年進行共產主義教育。……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但是,由于“”和西方勢力的“和平演變”,嚴重地影響了人們心目中的社會主義信念,對此,鄧小平指出:“現在,特別是在青年當中,有人懷疑社會主義制度,說什么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這種思想一定要大力糾正”,“一定要在全黨和全國范圍內有領導、有計劃地大力提倡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提高民族自尊心,還要進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資本主義腐蝕的革命品質教育”。面對來自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嚴重挫折的沖擊,鄧小平再次明確指出:“有理想,有紀律,這兩件事我們務必時刻牢記在心。一定要讓我們的人民,包括我們的孩子知道,我們是堅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我們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為了將來實現共產主義”,“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提出的理想與我們的不同。我們講的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為什么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沒有理想,沒有紀律,就會像舊中國那樣一盤散沙,那我們革命怎么能夠成功?我們的建設怎么能夠成功”。

鄧小平在領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對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宣傳和教育,正是這種宣傳和教育,才使我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始終抵制住了各種不良思潮的侵襲,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提供了強大年代精神保證和動力。

鄧小平理想教育思想的深刻內涵

(一)“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群體的某種理想能否樹立和被堅持,關鍵在于這種理想是否具有客觀歷史必然性,是否符合這個群體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使我國全體人民樹立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就必須使全體人民認識到,我們選擇社會主義和堅持社會主義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保證我們的根本利益。如何使人民認識到這一點,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歷史教育,使人民深刻懂得這樣的歷史邏輯,即過去→現在→未來。“現實認同要靠歷史教育來說服”。我們的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是符合全體人民根本利益的。鄧小平曾多次指出:“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來,中國是不是也能翻身?讓我們看看歷史吧。……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后的狀態就不能改變”。“歷史告訴我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國拋棄社會主義,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要說實現‘小康’,就連溫飽也沒有保證。所以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這些歷史,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查看全文

高校大學理想教育的現實探究

摘要:高校擴招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而產生的,它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加快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但高校擴招以后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成才環境、就業方式等都與擴招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這就給高校的德育實施工作帶來了諸多新情況。特別是在大學生的理想塑造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從高校擴招背景下對大學生理想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望對目前大學生思想教育方面做出貢獻。

關鍵詞:高校擴招;大學理想;現實思考

一、高校擴招后大學理想教育出現的新問題

(一)高校對大學生理想教育的重視程度削弱

高校擴招后,各高校均把擴大招生規模作為首要發展目標,使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也逐漸增多。尤其是許多高校把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擺在了次要的位置上,造成擴招后的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削弱,對高校大學生理想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增加了大學生理想教育實施工作的難度

查看全文

我的教育理想讀后感

“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我的教育理想》中的這段話,能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是一個充滿夢想,富有理想,并能為之不懈追尋的人。對朱永新的名字早就耳聞,偶爾在中央教育臺的《教育人生》欄目中看到了對他的采訪,讓我不由得對他肅然起敬,于是我瀏覽了他創辦的新教育網站,并且認真拜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作為改革開放30周年的“中國教育風云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正在影響著一大批從事教育的人,有越來越多的人追隨著他走上了追逐教育理想的道路。

當我讀完這本《我的教育理想》,我被他的文字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動,這是一個把教育當作偉大的使命,并對教育充滿思想的人,我的腦子里充滿了三個詞“激情、自信、追求”,無論是作者的本身,還是文字中所傳遞給我們的理想校長和理想的教師形象都可以用這三個詞來囊括。從走上教師崗位的那一天起,我也一直在追尋著,以前是如何成為一個理想的教師,現在是如何成為一個理想的園長,如何創辦一個理想的幼兒園。

我曾經寫過一篇博文《我的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而我心里的夢想就是能夠擁有一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幼兒園。在這樣的一個幼兒園里,我們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每一個成人的臉上始終蕩漾著淺淺的笑意,唇齒間流露出的都是柔聲細語,每一個孩子的身上灑滿了陽光和花香,眼神里閃爍著靈動的光芒,而我則穿梭于孩子之間,被他們的歌聲、笑聲所包圍。

我的夢想很溫馨,但其實看起來很簡單的畫面卻是要付諸于很多的努力才能實現,朱教授對我心中理想的學校的闡述讓我有了更深的思考。

“理想的學校應該是有特色的學校,有品位的學校。優質的學校是孩子們的天堂,他們在這里常歡樂、常驚奇,主動地探索,健康的成長;劣質的學校則是孩子們的地獄,他們在這里常悲哀,常恐懼,被動的接受,人格在萎縮。”

他在書中提到了美國《新聞周刊》曾經對全世界的學校做過大規模的調查結果,最后評出十所最好的學校,其中一所意大利迪亞納學校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學前教育效果特別顯著,看上去與其說是幼兒園,不如說是一所歡騰喧鬧的溫室,墻上貼的、窗上掛的、天棚上掛的都是孩子的手工藝品,教學的內容是圍繞著讓孩子們學習各種技藝并幫助他們認識世界來組織的,他們把0—3歲孩子進的學校稱為“窩”,3--6歲孩子進入的是母親學校,其實從這個名稱就可以感受到學校的定位,它讓孩子感受就是安全的、溫馨的。只有在這種環境中生活和學習的孩子,他的內心才會是自由的,開放的,陽光的。

查看全文

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講話

同志們:

區委召開這次會議,主要任務是研究部署在全區組織機關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和在黨員中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這兩項工作。主要講三點意見。

第一、充分認識組織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和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

組織機關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在黨員中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這兩項工作,是當前的重要政治任務。我們要統一思想,認清形勢,深刻認識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這是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的新舉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于2000年2月首次提出,廣大黨員干部掀起了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熱潮,自覺用科學理論武裝思想、指導實踐,推動了我區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但是如何把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引向深入,是擺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面前的重要課題。按照省市委的要求,組織干部下基層駐農村,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就是把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的新舉措。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歸根到底要靠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去組織、去推動、去實踐。組織干部下基層駐農村,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使之成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堅強堡壘,從而為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就是要進一步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黨員,使黨員成為先進生產力發展的促進者、實踐者,成為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傳播者,成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維護者、實現者,從而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體現到黨員的思想上,落實到黨員的行動上。

這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實施固本強基工程的重大部署。改革開放以來,我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為我區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我區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還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有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不強,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影響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基層的貫徹落實;有的黨員理想信念動搖、責任意識淡薄、能力水平不高、形象作風欠佳,有的甚至以權謀私;貪污腐化、違法亂紀,等等。抓緊解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使基層黨組織政治更加堅定、組織更加堅強、作風更加務實、制度更加完善;使廣大黨員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增強執政為民責任、塑造干凈干事形象、提高促進發展能力。

查看全文

理想信念教育問題探析

共產主義作為一種信仰來講,與其他信仰一樣,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行為的終極倫理歸宿,使得現時的、短暫的行為得到永恒的價值支撐。從哲學角度講,他是“人為什么活著”這個古老命題的答案之一。但是,從實踐角度講,我們還必須解決另一個由休謨提出的問題:如何使“行為之應該如何”與“行為之事實如何”得到統一。實際上,從思想、鄧小平理論到“*”重要思想、建設和諧社會的理論,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在努力為這個統一提供現實指導。但是,從理想信念到我們各個時期黨的理論,只是完成了“實踐——理論(元理論:理想信念)——實踐(近代后各時期中國現實)——理論(思想、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和諧社會思想)”這樣一個過程。這一過程之后必須是每個人將理論重新回到個體的實踐中。

一、信念的傳承

信念的傳承絕非理論知識的簡單累加,就理論知識而言,從“五四”至今汲汲然數十年,我們時代的許多人在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下,其知識豐富程度與“純粹”程度遠甚于、陳獨秀等前輩,然就其信念而言,有幾人能望其項背?正如我們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但又有幾人能真正體味這句蘊藏了中國當代最偉大導師之一畢生情感的話語?

長期以來,由于受知識化的影響,我們將感情看作變化的、不可靠的,但是,信念本身不是一種對終極關懷的感情嗎,不是一種精神皈依嗎?并且,這里的情感可以歸結為由本民族文化傳統導致的心理積淀的顯現。所以,我們在理想信念這個問題上沒有必要陷于科學主義的框架。否則我們會陷于科學與信念的循環論證之中:一方面,為什么我們會有這種信念,因為它是科學的;而另一方面,它的科學性卻因為我們信念它而無須論證。而事實上,筆者認為,科學化的知識與信念是兩個層面上的東西,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正如掌握理想共產主義的理論知識與共產主義信念決不是一回事,我們可以將理想信念與“生命”作一個比較。求生作為人活著的一種本能,更是人類作為一個族群延續的最基本條件,所以生命不僅僅是一種目的,還是人的一項基本義務。但是當這個基本義務面臨來自精神上的本原性的追求,就必須要放棄這個目的乃至基本義務。換句話說,對于一個黨員來說,“共產主義”比“活著”更為必須。顯然,這不是某種科學論證的結果。可見,科學也許可以將一種理論凌駕于另一種理論之上,但是它無法讓一種理論凌駕于生命之上。實際上,我們看到,當年共產主義為中國所接受并不僅僅因為它的科學性,更因為它能使中國獨立、富強。同樣的,愛國主義也不是一個科學論證的結果,百年來我們的行為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我們不會因為我們祖國的落后而拋棄她,也不會因為她不符合世界潮流而懷疑她存在的意義。換句話說,我們永遠首先站在中國的立場上思考中國,這正是出于對祖國的感情而非理性分析。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與、鄧小平等先輩的差距不在理論的豐富,就在于愛國的感情。當代大學生在社會認識上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展削弱了大學文化在社會文化中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浪潮下,純學術、純思想性的研究無疑被邊緣化了,換句話說,我們的大學生越來越現實了。但另一方面,大學生對“五四”時代的浪漫主義、愛國熱誠、學術精神的向往卻是深入骨髓的,可以說,在中國,只要談到理想的大學時代必定是哪個學術爭鳴、愛我中華的年代。顯然,前一方面是社會現實的,是理論上可以認識的,卻也無法得出、導致信念,但后一點卻涉及到大學生的身份認可,一種精神存在,從而是現時期信念產生的依據。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學中必須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并且,這種教育必然是一種建立在個人情感上的而非科學分析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扮演一個精神導師的角色而不是管理者、推理者的角色(關于管理者角色扮演的錯誤與解脫下文將詳細說明),這才是思想工作的落腳點。

二、信念的內化

這里需要指出,在突現人的價值、發揮個體的創造性上,理想信念教育與人本主義是一致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就是“以人為本”發展觀的運用和發展。當然,這種內化有各種方式,在這些方式中,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種便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我們即以思想政治工作為核心討論理想信念內化過程中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思想政治工作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我們的成就(包括共和國的建立)源于我們所信念的思想(理想信念)的偉大力量;但今天的社會現實是,我們信念的價值及其傳播卻需要有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包括許多軟強制。筆者認為,這不是我們信念本身的問題,而是信念的傳播方式,即理想信念的內化途徑產生了問題。

查看全文

教育局理想責任能力教育黨會發言

著眼于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深入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先進性是*主義政黨的根本特征,也是*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失去了先進性,*主義政黨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據。因此,在全黨范圍內開展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省委把“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作為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是符合廣東實際的重要決策。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實現形式以及先進性與“三有一好”的辯證關系,各級領導已經作了充分的論述。總書記在《在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了新時期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六點基本要求。省委張德江書記在*月*日的黨課中指出,對于共產黨員來說,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團結帶領群眾的旗幟,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是推動發展的動力,出色的能力是落實一切任務的保障,良好的形象是贏得民心的力量。市委*書記在*月*日舉行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作了《爭創“三有一好”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報告,報告分六個部分,內容引經據典、談古論今,給在場黨員干部上了一節語言生動、論述深刻的專題黨課。*局長在3月2日給局機關黨員上了“理想、責任、能力、形象”的黨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教育意義,聽了以后深受啟發。今天,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安排我與大家學習“著眼于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深入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這個專題,本人知識水平有限,很難再進行更深透的論述,只能就如何貫徹落實各級領導的講話精神談一些學習體會。下面,我從如何把握先進性標準、永葆先進性須具備什么素質、林業戰線如何實踐先進性的要求三個方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一、把握先進性標準,踐行“*”重要思想和牢記“兩個務必”黨的先進性是黨的生命線,關系著人心向背,關系著事業興衰,關系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行為主體,黨的先進性最終要靠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黨要永葆先進性,要求全黨踐行“*”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牢記“兩個務必”,堅持走群眾路線;要求全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就是要通過推進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順應時展的潮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反映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級黨組織不斷提高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使廣大黨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始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使我們黨保持與時俱進的品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不斷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完成執政使命。二、黨員永葆先進性須具備的素質(一)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支柱,失去理想信念就失去了靈魂,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國內外紛繁復雜的形勢變化面前,堅定理想信念,始終是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任務。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黃葦町在《*共亡黨十年祭》一書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東崩潰首先是信念的崩潰。因為信念是一種精神支柱,如果黨和國家、民族的這個支柱坍塌了,就會黨將不黨,國將不國;如果共產黨員個人的這個支柱坍塌了,就會成為錯誤思潮的俘虜,甚至腐化墮落;如果在一級黨和政府的組織內,或者說在一個小環境內這個支柱坍塌了,這里也就發生了部分質變。這一點,無論對于當年的*東國家,還是對于今天的我國,都同樣適用。”可見,面對當今世界的復雜變化和中國當代的深刻變革,黨員要永葆先進性,就必須堅持不懈地用鄧小平理論、“*”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這個精神支柱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理想信念來武裝頭腦,打牢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思想基礎。總書記就曾經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的精神動力……有了這樣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寬了,心胸就開闊了,就有自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奮斗。”而理想和信念并非與生俱來,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堅定理想和信念,首先必須高度重視學習,真正解決思想入黨的問題;其次,要把改造世界觀作為強化理想信念的“總開關”。從而使我們的價值取向真正擺脫利己的束縛,在各種誘惑前巋然不動,牢牢把握住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不動搖,牢牢把握好堅持“*”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不動搖。(二)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水準的高低,是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人格品質的標準之一,也是共產黨員區別于普通群眾的重要尺度,更是黨的先進性的倫理基石。因此,共產黨員要永葆先進性,就必須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先進性的培養和修煉。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道德,弘揚當代共產黨人的優良思想道德,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政治上的堅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三)具有創造一流業績的能力黨員先進性的表現,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愛崗敬業,開拓進取,為周圍的群眾做出表率,努力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從而影響和激勵廣大群眾開創更大的局面。要創造一流的業績,必須注重提高創新能力。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它要求我們每一位黨員不但要敢于面向未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更要注重創新能力的提高,不斷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運用新知識來指導工作實踐的能力。要創造一流的業績,還必須努力增強職業技能。要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現代管理知識、現代思維方法,努力增強自己的職業技能,切實提高自身職業水平,并在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中起先鋒模范作用。(四)具有良好的黨員形象人民群眾往往通過對黨員的形象來認識一個政黨,判斷一個政黨的先進性,決定對一個政黨的態度。因此,黨員永葆先進性,就要努力維護和樹立起我們黨在人民群眾中的整體形象。如何樹立良好的黨員形象?我認為要做到三點:第一,牢固樹立*主義群眾觀。只有這樣,黨才能執好政、掌好權,才能永遠保持先進,立于不敗之地。我們一定要按照總書記所講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真正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把群眾最需要、最急迫的事抓在手上,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切實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第二,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我們要按照保持先進性的要求,做老實人,講老實話,辦老實事,重在治“虛”治“假”,勇于治“漂”治“浮”,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實上去。第三,努力做廉潔自律的楷模。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堅持“兩個務必”,進一步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清白做人、干凈干事,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切實強化宗旨意識,并把這種意識體現在自己的全部言行中。三、實踐先進性要求,以先進性教育的成效推進創建林業生態市工作當前,我市林業系統正團結一致,共同推動我市創建林業生態市和林業工作其他問題的解決。前不久,局黨組對我市2005年林業工作作了部署,即是緊緊抓住創建林業生態市“一個中心”,始終堅持森林資源培育、依法治林“兩手抓”,著力突出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建設、國有林場經濟發展、生態公益林保護“三個重點”,全面促進從傳統造林向科技興林轉變、從依靠行政手段發展林業向市場帶動林業發展轉變、從部門辦林業向社會辦林業轉變、機關作風向務實轉變“四個轉變”,努力完成林權換發證、林地利用總體規劃、今年造林任務、林業站體制改革調研、封山育林調研“五大任務”。要完成這個目標,需要我們黨員干部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把先進性教育的成效突出放在創建林業生態市這個實踐中體現出來。一是提高素質,進一步增強黨員學習實踐“*”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明確新時期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要求,做到爭創三有一好、爭當時代先鋒,與時展同步,與群眾感情交融,與責任義務相稱,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增強執政為民責任,提高促進發展能力,樹立干凈干事形象。二是提高能力,為創建林業生態市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撐。加強林業科技人才培養是在先進性教育活動分析評議階段中,群眾反映強烈的意見。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的解決,進一步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抓好各項培訓工作,重點辦好森林派出所民警培訓班、豐產林技術培訓班、山林糾紛調處業務培訓班,加大林業人才培養力度。三是樹立形象,為創建林業生態市提供組織保障。要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要切實找準和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好黨員和黨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黨風、政風、行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黨風、政風、行風明顯改善,機關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明顯提高。還要完善黨建工作制度,努力形成黨員教育管理的長效機制。要通過先進性教育活動,不斷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內組織生活、黨員教育培訓等制度,使黨建工作做到制度化、規范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