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范文

時間:2023-03-31 13:58: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理想信念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理想信念教育

篇1

關鍵詞:簡談 大學生 醫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醫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醫療事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是我國醫療建設事業的主要人才來源,其社會責任的重大決定對其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使得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重要研究之一。[1]

國外的研究中并沒有“理想信念教育”這種提法,研究者們主要是在大學生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中融合了理想樹立的相關思想。

,雖然國內外對理想信念教育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具體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領域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

第一,國內外對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從宏觀上進行研究,從具體領域關注較少。

第二,對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還沒有得到普遍的重視,研究還有待深入。

第三,國內外對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更多的是基于理論的研究,對具體的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并沒有進行普遍的專題性,實效性研究。[2]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

1、理想信念的內涵。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種思想教育但又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它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或者改變某種理想信念。由于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是建立在理想、信念、信仰等理論基礎上的,所以理想信念教育離不開對理想信念本身的研究。

從理想信念教育角度。筆者認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應從理想信念的基本問題入手,其教育角度大致有: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教育方法等。無論從哪方面進行研究都是有規所尋的,同時再進行改進。[3]

2、道德教育研究、理想教育研究先進國家的比較分析。

筆者認為,雖然國外的研究中并沒有“理想信念教育”這種提法,但研究者們還是在大學生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中融合了理想樹立的相關思想。如阿爾納烏托夫的《蘇聯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爾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學》,這些研究經驗及成果都各具特色,理當進行分析比較,同時也要從本國的具體情況出發,綜合借鑒其成功之處。

三、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醫學生思想、行為的規制及實效性價值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西方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涌入,許多的不利因素沖擊著醫學生的思想,侵蝕著他們的心靈,一些醫學生出現了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念迷茫的問題。這一問題的產生既有教育制度層面的原因,又有價值觀層面的原因,究其根本還是價值觀層面的原因。主要是醫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認識還不到位,不重視理想信念教育對其正確人生觀、世界觀樹立的影響,沒有深入去探尋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價值。筆者認為,理想信念教育對醫學生職業生涯、人生道路的最大規制及實效性價值就是使得醫學生培養正確的思想意識,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的結合,協調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4]

我們應當以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為研究對象,分析理想信念教育對醫學生的影響,調整其社會行為,保障他們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探索和完善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徑、理想信念教育能夠達到真正指導醫學生學習以及協調今后其與社會聯系的具體對策,其實際和理論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醫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其在尋找人生目標的道路上有一個指導方向;

第二,有利于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過程中較好地解決社會責任的問題,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研究增強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第三,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個人價值及社會價值,維護社會穩定;

第四,有利于實現醫學生的社會認同感,調節人與社會的矛盾關系,實現人與人的和諧發展;

四、探討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規制及實效性的路徑

探索和完善當下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徑、理想信念教育能夠達到真正指導醫學生學習以及協調今后其與社會聯系的具體對策,從和諧社會的角度來說,必須將理想信念的文化充分理解,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用以解決醫學生在職業生涯中、人生道路上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筆者擬從以下方面入手,探討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規制及實效性的路徑:[7]

1.應當關心大學生自我發展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個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探討理想信念教育對醫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明確理想信念教育可資利用的價值資源。[8]

2.重視大學生個人理想和近期目標的確立與實現,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個思想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的循序漸進的過程,[9]通過理想信念教育的力量,即理想信念信仰的向往和對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得到發揚,進而教育規制及實效性價值得以體現。[10]

3.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社會多樣價值并存的現實,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個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價值判斷和選擇的過程。[11]

參考文獻

[1] 黃蓉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高校理論戰線,2004,(12)。

[2] 徐柏才,《必須大力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

[3]王鋼,《建設小康社會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與文明,2005,(2)。

[4] 朱炎,《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5] 趙康太,《大學生理想信念中的認識誤區》,當代青年研究,2005,(12)。

[6]趙金飛,《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問題與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6,(2)。

[7]杜菊輝,《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抽象化問題剖析》,思想教育研究,2007,(4)。

[8]戴鋼書,蒙丹,王憲生,《大學生共識性理想信念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9]董康成,王健,王金生,《西柏坡精神與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篇2

[關鍵詞]大學生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奮勇向前的精神動力。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理想信念狀況關系國家興衰和民族未來。特別是他們正處于中國的經濟體制轉軌期,面對著當前異常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沖突,這就決定了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

從整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主流呈現積極、健康和向上的發展趨勢。大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的命運和發展,擁護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發展,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充滿信心。他們思想活躍、自主意識較強,學習勤奮刻苦,并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發展是緊密相連的。

但是不能忽視,中國社會正處于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國際大背景下,社會轉型涌人的各種思潮、各類文化和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于是一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理想信念意識淡薄、政治信仰迷茫、精神追求缺乏、價值觀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等問題。首先,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由于大學生并沒有廣泛接觸社會,他們的人生閱歷還不十分豐富,對人生的思考也并不深刻,這就使得西方的各種學術和社會思潮給他們帶來了重要影響,大學生在理想信念的選擇中出現了種種迷茫和困惑,于是出現了少數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動搖,沒有明確的政治理想和目標等問題。其次,價值取向功利化。受市場經濟思潮影響,追求利益最大化等意識形態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許多學生對物質利益產生盲目崇拜,認為金錢、房子、車子等個人物質追求才能真正體現個人價值。在職業價值判斷上由以往的理想主義變為明顯的實用主義,在處理個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關系問題上,個人理想擺在了最前面,大學生的功利傾向日趨明顯。再次,社會公德缺失。當前我國正處于新舊體制轉軌時期,道德倫理教育明顯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使得大學生在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分辨是非能力的同時,卻缺乏一種內在的強有力的道德自我約束力量,只考慮個人的得失,看不到道德修養在人生道路上的積極作用,忽視道德規范和公德認知,社會公德意識較差。

二、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

針對上述大學生理想信念出現的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科學的理想信念。

1、加強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夯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功底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說明了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已不能實現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從大學生所處的現實環境和他們自身的主體需求出發,通過對高校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及方法上的改革和轉變,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水平。首先,在教學內容上,要充分將理論與學生思想實際相結合,用理論內容闡釋當前大學生出現的理想信念問題,引導學生自覺接受并樹立理想信念。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改變以往純理論說教的教學模式,并根據大學生實際特點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教學的實踐運用,擴大理論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2、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充實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內容

楊叔子院士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科技,一打就垮;沒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期,必須加強大學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使其自覺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以愛國主義為重點,提高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識,強化民族認同,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同時,還應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時代精神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巨大作用,并自覺加強時代精神培育,充實理想信念內容。

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氛圍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促進大學生全面提高素質的有效手段。高校應根據當代大學生實際特點,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各類學術、體育和藝術等校園活動中,使大學生通過參與校園活動,提高自身的理想信念水平。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障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先進性

教師是對大學生影響最直接的工作隊伍,承擔著培養教育大學生的重要職責,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敗。因此,在新形勢下,迫切需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政治理論素質,提升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應從教師隊伍的選配及加強教師隊伍的政治思想培訓抓起。

5、完善校園網絡建設,推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創新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因此,高校應充分利用網絡帶來的新的機遇,結合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特點和規律,運用校園網這個主流網站,傳輸包括文字、數據和聲像等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信息,并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大學生在使用網絡的同時潤物無聲、春風化雨地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

三、結語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從新的實際出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引領下,充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拓寬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以期達到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水平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友崗.創新思路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4)

[2]楊蘭.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分析.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3]王忠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光明日報,2001,(1)

篇3

一、中國夢的現實意義

提出的中國夢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使我們在回憶思考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從哪里來的同時,高度重視今天社會精神層面上存在的突出問題。中國夢是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是對當前社會道德積弊的矯正。

“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近幾年,“有人摔倒在街頭你扶不扶”卻成了人們需要思考的一件事。名為《扶不扶》的春晚小品,勾描世相,意味深長。“扶老人反被訛”由最初的新聞事件變成了一個略顯沉重的社會命題,反映了道德重建的普遍焦慮。

教書育人是教育事業的神圣使命,但多年來,應試教育壓倒一切,素質教育成為紙上談兵。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生源素質下降,教學質量縮水,大學生缺乏合理的人生規劃,去圖書館的人越來越少,在寢室睡懶覺、玩網游的人越來越多;不參加社會實踐,不關注時政,缺乏基本的社會實踐能力,家長耗費高額學費培養的家庭支柱,一畢業即失業,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理想信念模糊成為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比較主要的問題。一些大學生思想消極頹廢,心靈空虛,不思進取。少數大學生的思想中,已經滋生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已主義的稗草,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機。而這種情況在高職學生中尤為嚴重。

針對當前我國社會存在的道德問題的原因,指出,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失、精神迷失。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是要重新喚起廣大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達到崇高境界的激情,對時下道德積弊進行矯治。筆者認為:中國夢奮斗目標的提出,對于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高職院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的領導和老師沒有從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高度認識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認為高職教育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只要學生掌握了必須的職業能力,能順利就業就行了,致使理想信念教育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處境。

(二)高職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和學生思想實際脫節

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學習條件、思想價值觀和心理素質方面都呈現出新的特點。在思想觀念上,當代高職大學生呈現出諸多矛盾性特征。他們渴望祖國富強,憧憬自由、幸福,向往和平、發展,卻又害怕社會競爭,逃避自身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對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有抵觸厭倦情緒。反應在價值觀上則表現為人生理想趨向現實,價值標準注重實效,人生幸福追求實在,擇業觀念偏重實惠。而當前高職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沒有充分認識中國夢的深刻內涵,教育方法陳舊,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夠。

三、堅守中國夢,加強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堅守中國夢,加強對學生的歷史主義教育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精神動力,無數的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拋頭顱,灑熱血,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現在的高職學生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歷史知識匱乏,不利于對他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歷史教學承擔著讓學生了解中外歷史知識的重大責任,對學生形成基本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有著重要影響,同時反映了國家對歷史發展過程和重大歷史問題的基本觀點與基本態度,其意義超出了歷史教育本身而與現實有著直接關系。“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高職院校要重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教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以探索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發表各自對問題的看法,使學生不知不覺之中投入到學習的殿堂中來。通過課堂討論、專題講座、專題演講、辯論等方法,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增強大學生思維方法的掌握和思維能力。

(二)將中國夢與世界夢相聯系

中國夢用最簡潔的文字、最生動的意象、最凝練的思想,向世界宣告了一個飽經憂患的民族對未來的向往。中國夢與非洲夢、亞洲夢、世界夢是息息相通的。經濟全球化空前拉近了國與國的距離,互聯網則進一步拉平了這個世界,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高職學生沒有關注世界、關注時事的習慣,認為是否關心時事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無關,對世界時事缺乏深刻的思考,沒有個人獨立的意識和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教育引導高職學生關注世界、關心時事很重要,大學生即將踏上社會,只有了解世情、國情,才可能把握時代脈搏,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

(三)以中國夢為統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篇4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意義,路徑

一、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大學時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隨著接受的教育不同而改變和發展。從大學生生理特征上看,他們已經進人了青年時期,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都達到了高峰。從大學生心理特征上看,他們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心理各方面意識也日趨增強和成熟。同時,通過學習,他們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技巧,具備了一定的參與社會競爭和投身社會建設的能力。

然而,由于他們的人生閱歷還不豐富,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還不能準確定位,并且缺乏系統的、科學的理論指導。因此,他們往往不能樹立正確且牢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應地也就不能樹立正確且牢固的人生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學生成長和發展中起著主導和統帥作用,不僅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精神動力,更是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人生發展方向的一盞明燈。因此,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于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優秀人才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精神保障。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

新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帶來了社會思潮的空前活躍和價值取向的復雜多樣,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產生深刻影響,使大學生理想信念發展呈現出新的態勢。

一方面,大學生理想信念功利性日漸突出。大學生理想信念定位,更多地立足于個人前途命運和價值滿足,一定程度上降低和削弱了對社會發展和民族國家命運的關注。大學生理想信念追求在務實作風推動下,變得浮躁、短視和狹隘,缺乏終極關懷意義,充斥著強烈的功利色彩。

另一方面,大學生理想信念感性化日漸顯現。 大學生理想信念情緒性、非理性有日益強化趨勢。 由于生活閱歷簡單,社會經驗不足,成長于和平年代的大學生對社會現象和政治問題的認識和評判理想主義色彩強烈,政治情感往往停留于表象的淺層,無法觸及政治生活本相,同時,在價值選擇上以感性統率理性,導致其理想信念存在偏差,感性化日漸顯現。

三、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

1.加強學生主體性教育。

主體性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須做到:一是要明確大學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主體和利益主體,并將理想信念教育融人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的內容中去,促使大學生個人利益和需求得到保護和自由發展,進而實現自身權利以激勵他們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實現價值。二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將理想信念教育強加給大學生,要創造輕松自由的環境,讓他們自己感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自覺地樹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影響力。三是將教育內容通過鮮活形象的例子進行闡述,讓青年大學生切實領悟到理想信念教育的現實意義。

2.突出理念教育層次性。

一是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性。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一刀切”,要針對不同的對象實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學方法和方式上,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題材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二是教育內容豐富化。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堅持以指導思想為核心,這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線。但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豐富教育內容,運用形式多樣的教育載體向學生展示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適時地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目標與個人的發展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大學生感受到個體與國家之間的緊密聯系,這樣可以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個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上的重要性,認識到國家與民族這個集體對于個人價值實現的重要性,從而使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發揮其引導作用。

3、增強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陣地還是在政治理論課堂上,在其教學方面,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即要注重對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的深入分析,同時,在此基礎上,還要在教學中達到用這些思想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并且還要注重思想的時代特征。將學生周圍的多種影響因素綜合考慮進來,及時對知識進行更新,使學生掌握最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的發展動態。使其具有更高的時效性與針對性,更加具有說服力。

4.擴大校園文化建設。

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校園中度過的,校園對其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圍,也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園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具有內在的導向功能,能夠在不經意間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于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陶冶大學生高尚情操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結合當代大學生思想心理實際,根據學生成長規律,來適當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加強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是目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王芳儀.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想信念的強化途徑――基于理想信念視角[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篇5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已經在“16號文件”中進行了明確規定與說明,國內專家、學者也在“16號文件”之后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筆者通過查閱近幾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以下幾點思考:

一、反思建構理性,加強信念教育

通過閱讀文獻我們發現,各位專家、學者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除分析的視角以及表述上略有差異外,已基本達成共識。但是如何在大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事實上,國家、地方政府和高校都在這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其探索的思維方式也沒有變。這種政治與行政的強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路徑依賴,而且隱匿于其中的建構理性思維方式容易忽視受教育對象的多樣化需求,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大受影響。

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采用了以一統的理想信念形式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這樣教育的效果收效不大,其生命力也是不容樂觀。有學者指出,理想信念與理想、與信念是不同的[1],這就表明,二者不能簡單疊加,也不是同一項內容。我們知道,多年來,高校是以理想為主進行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其實,這些理想層面的內容大學生在高中階段大多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它在直面現實生活時,又能發揮多大的效用呢?這個問題一定引起我們的深思。

信念是理想的基礎,為了實現理想以及基于理想方面的教育效果,我們認為,應該重視和加強在信念方面的教育,當前要從重理想輕信念的教育中走出來,以信念為抓手,把信念教育提升到其應有的高度,發揮其對理想的重要支撐作用。

同時,我們也要反思這種政治與行政強控制的治理模式。這種模式,勢必會削弱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而只有他們才能直接體會到學生的需要。因此,進行適當的放權,給予一線教育工作者更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明確理想信念教育體系的內容

我們通過研究發現,雖然許多專家、學者都在討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這一話題,但是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或者層次并沒有進行系統的分析。因此,我們認為理想信念是由不同層面的內容構成的,它自身也是一個體系。

根據大學生大學生活的需求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把大學生理想信念體系分為四個層面的內容,具體來說包括:大學生活、職業規劃、價值追求以及社會政治。根據社會學中功能主義的觀點,每一個層面發揮著不同但又具有關聯性的作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的最高層次是社會政治層面,價值追求、職業規劃、大學生活的發展方向和實現程度都受它決定和制約。社會政治的基礎是大學生活和職業規劃,它們在一定意義上是社會政治的具體體現。而價值追求則滲透在大學生活、職業規劃、社會政治這三個層面的理想信念之中。總而言之,這四個層面構成一個體系,并且相互依存并各自具有獨立性。同時,也正是由于這四個層面,才使得大學生理想信念作為一個獨立的概念出現。

然而,事物是處于發展變化之中的,這四個層面也不例外。它們不但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并且還相互影響。換句話說,任一層面的變化都有可能會對其他層面的狀態產生影響。但我們要清楚,一個具有良好效果的體系,其內部就需要維持一種相對的平衡。所以,要想維持這種平衡,當某一層面發生變化時,就要對其他層面進行調整,以應對變化的需要。如果平衡狀態被打破,不僅會使體系的整體性遭到破壞,而且會使之前的教育效果受到極大影響。

三、了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

對于這一部分內容,國內許多專家、學者也進行了分析,但是我們思考的是,根據理想信念教育體系的內容,對當代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進行調查研究。不可否認,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也是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

在此,我們要強調的是我們根據理想信念教育體系的內容進行的調查研究不僅能夠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而且我們還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的:第一,根據內容實施調查,能夠更直接地了解到學生的需求與理想信念現狀。通過問卷分析,我們能夠更直觀地看到學生在某些內容上的問題和特點,以及這些問題和特點的共性與個性。第二,根據內容實施調查,更加有利于問題的分析。因為理想信念教育體系的四方面內容是相互關聯的,在某一層面上反映出來的問題,會在其他層面上有所表現或者回饋。第三,根據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能夠再回歸到內容,提出應對性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研究的實效性。

需要強調的是,對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的問卷調查,要注意社會政治層面問題的設置。由于多年來灌輸教育的結果,如果直接設置類似于政治選擇題類型的題目,會影響到問卷的質量以及分析的結果。因為這種問題的回答是應試的,是原有灌輸知識的習慣性作答。所以,我們認為,這一層面問題的設置要注意隱蔽性,通過一些現象的作答來折射出當代大學生的社會政治理想信念。

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機制

針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勢,結合我們提出的理想信念教育體系的內容,我們認為,可以探索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機制。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專門化,大學內部各個系統的工作職責越來越明確與規范,出現了分管各個條線的部門。這種大學內部分工的明細化以及教育工作的專門化,使得僅靠一個條線是無法完成有著多層次內容的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因此,這就需要多條線的通力配合與協作,需要多方面力量的相互支持與努力。根據前文提到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教育工作專門化的趨勢以及從事教育工作人員的專業化,我們認為,專職輔導員、學業導師與兩課教師這三方面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應該通力配合,形成聯動機制。在此聯動機制中,這三方面的力量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肩負著不同的責任。

對于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來講,《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2006(24)]中已經做出了明確說明,在此就不贅述。但是,他們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隨著近幾年我國輔導員工作專業化的發展,他們由原來的全面負責現在已經開始慢慢轉變為重點負責。以前,大學生理想信念體系四個層次的內容都由輔導員來負責,現在輔導員主要負責大學生活、職業規劃中的規劃部分、價值追求、社會政治中的實踐等內容的引導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確立良好的大學生活習慣,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合理地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并通過實踐教育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過往,兩課教師在這方面的責任并不明確。在此機制中,我們明確了兩課教師的地位和責任,他們也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兩課教師主要負責最高層次理想信念,即社會政治理想信念的引導教育工作。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這項職責的效果也是慢慢彰顯的。多年來,我國一直采用“灌輸”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社會政治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導教育工作,但是,大學生在入學之初就已經或多或少地接受了此方面的教育,并且很多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認識,所以此項工作僅靠兩課教師的理論灌輸教育顯然已經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這就需要其他人的協作。這個時候另外兩方面的力量就要發揮作用,配合兩課教師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同時兩課教師還肩負價值追求層面的教育工作,他們所需要做的是用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析當前的熱點問題、熱門事件,以此讓當代大學生正確地認識這些問題和現象,形成正確合理的看法。

篇6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理想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3-0262-02

在大學生這個重要的青年人群體之中,弘揚以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重點的時代精神,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使全體大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黨的十以來,提出的“中國夢”的系列論述在全國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和高度關注,教育部等掀起了開展以“我的中國夢”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大學生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本文試就“中國夢”境遇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一簡要分析。

一、“中國夢”和大學生個人理想的內在關聯性

1.青年大學生是“中國夢”的實踐主體。當代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被看作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即將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理想信念如何,思想政治觀念如何,直接關系到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于2013年五四青年節《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第一,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有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才能變為現實,實現“中國夢”當代青年大學生重任在肩。

2.“中國夢”是青年大學生個人理想的歸宿。“中國夢”是理想信念與中國當代實際結合的產物,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整體的利益,具體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夢。因此,“中國夢”折射的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美好愿望,是個人、民族和國家三位一體的夢想,三者相得益彰,理應成為青年大學生的信仰追求。每一個青年大學生的命運,都與“中國夢”的實現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在國家困難時期,無數的高校都停辦或者為了逃避炮火而遷移校址,教師和大學生顛沛流離,教學用的寶貴資料數據都在遷移中遺失。因此,青年大學生只有把自己的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民族夢相結合,把國家的需要當成自己的專業去攻克,祖國越強大、經濟越繁榮、社會越是安定團結,就越能為青年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發展平臺。

二、“中國夢”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積極影響

1.“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工程的推進,國家改革開放從“摸著石頭過河”進入攻堅克難的深水區。當代大學生深刻地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變化,同時也享受了國家前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帶來的優越生活。一方面,他們系統地學習了理論知識,對有一定的認知,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自己的堅持,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持樂觀的態度。但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經濟實力和網絡技術優勢,實行文化霸權和文化殖民;與此同時,國家正在進行各類深層次的改革,社會矛盾頻發,西方社會思潮潛行進入,這既讓青年大學生掙脫了思想的束縛,同時也暫時地契合了他們的心理需求,導致青年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理性缺失,理想信仰弱化或迷茫。“中國夢”的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中國夢”理想信念與大學生個人理想信念具有內在的契合性。“中國夢”提出喚起了青年大學生的國家民族意識,引起了他們對自身社會責任的思考,為青年大學生注入了精神抗體,引領當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2.“中國夢”完善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體系。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要就是希望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重點的時代精神,發揚集體主義精神,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使全體大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中國夢”對理想信念教育在觀念上系統地更新了,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空洞的道德說教,是遵循青年大學生思想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針對他們不同階段的需求,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3.“中國夢”開啟了大學生的新思想和新觀念。當代青年大學生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思想開放,樂于接受新事物。他們正在經歷從青澀懵懂的學生到成熟獨立的“社會人”的身份轉換,有著強烈的社交需求和被認同感。與此同時,他們是未來社會各個領域和行業的精英,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認識和選擇相對更加思辨和自覺。“中國夢”讓青年大學生在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努力的同時,也能關注個體價值的實現,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這大大提高了青年大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的態度從被動為國家和社會服務變成主動通過個人價值的實現來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他們主體態度的改變,更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想和能力,用“中國夢”來引領西方社會思潮,防止西方社會思潮的侵蝕,同時,也在各種思潮的碰撞中,汲取西方文化的養分,激發和醞釀新能量。

三、用“中國夢”引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若干建議

1.堅持思想引領,搭建“中國夢”思想教育平臺。在“中國夢”的教育活動中,要堅持思想上的引領作用,充分挖掘和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的功能,將“中國夢”的歷史淵源、時代內涵等理論要點講解透徹,讓學生認清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途徑、精神支撐和力量來源,促使青年大學生能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入耳、入腦、入心,加深對“中國夢”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內化為自身強大的精神動力,自覺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將自己成長成才的需求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統一,將實現個人價值的夢想融入到“中國夢”的征程上,在學習中不斷堅定中國特殊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堅持“中國夢”的實踐。

2.堅持文化育人,推進“中國夢”校園文化建設。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環境,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一個學校的校園文化一旦形成,就會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精神、輿論導向的文化氛圍和大學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上幾代中國人的夢寐以求的目標,青年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生力量,把“中國夢”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意義重大。高校校園要避免“高大全”的形象,過分重視校園物質建設,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卻相對落后,導致大學精神的貧瘠。高校應立足實際,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隱性教育功能,以理論為指導,吸收和借鑒其他優秀文化,打造具有影響力、同學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品牌。以此,讓廣大青年大學生在校園活動的參與中感悟、內化和提升,凝聚愛國情懷,激發報國熱忱。

3.堅持實踐育人,構筑道德實踐平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僅是培育大學生具有信仰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更要引導大學生在價值認同的基礎上,用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現實環境中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學習的知識一定要與實踐結合才能取到真正的成效。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深入基層了解社會、體察民俗風情文化,感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矚目成績,尋找當前社會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在實踐的過程中,增長才干,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將“中國夢”和自己的夢想緊密結合,把個人夢想融入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中作為自己在校學習生活的行為準則。

4.堅持網絡陣地,構筑網上精神教育。隨著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信息傳播網絡化的時代。網絡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對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新時期理想信念教育應該及時搶占網絡陣地,利用網絡開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天地,構筑大學生網上精神家園。高校可以將理想信念教育內容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利用網絡視頻、圖像、影音能技術,吸引青年大學生,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讓青年大學生正確認識信息網絡,明辨網絡的多面性,培養辨識網絡信息的能力,提高對不良網絡信息的免疫。

參考文獻:

[1]張明.“中國夢”的特征、價值導向與實現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

[2]肖貴清.實現中國夢的根本途徑、精神支撐、力量之源[J].思想理論教育,2012,(6).

篇7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概述

新時期中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包含三個層次,一是道德理想、道德信念教育;二是事業(職業)理想、事業信念教育;三是社會政治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理想信念是最基本的理想信念,其意義是樹立一個道德上的標準和目標,也就是要有一個做人的準則和目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事業理想信念是指在自己的崗位上,在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領域里,要有理想,立志成才,力爭做出成績,做出貢獻;社會政治理想信念是實現道德理想信念、事業理想信念的前提和保證,是人生理想信念的歸宿。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及實施方式

理想和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能點燃人生的激情,激發人的才智,激勵人奮發向上。現在的中職學生多為00后,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心理狀況都帶有時代色彩,他們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和理想的選擇不僅僅是個人行為,而且對今后整個社會的精神狀況和面貌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中職生已經成為我國現代產業的中堅力量。

三、以志愿活動為載體實施理想信念教育

新《大綱》明確提出“志愿服務是德育的重要載體”,要求學生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廣泛開展各類志愿服務和社會理論活動。作為中職學校,我們要緊密結合專業特點與學校實踐,開展志愿服務。下面重點從志愿者組織的建立和志愿活動項目的選擇和志愿活動的實施三方面談一下志愿活動的開展過程。

1.志愿組織的建立

志愿者組織的建立大體可分三個階段進行:明確組織名稱、競爭報名、志愿組織成立。

第一階段:確定名稱,制定目標,宣傳發動。結合我校地方特色,將志愿組織名稱確定為“桃蕾志愿服務大隊”,以“立足專業,服務社會”確定位組織目標,確定目標后,制定詳細的宣傳發動方案。

在宣傳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充分發揮班主任老師和專業課老師的作用,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專業能力特點,讓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范圍與自身能力的聯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為學生是否決定加入志愿者組織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制定規則,組織報名,公平競爭。為保證志愿活動隊伍的人員質量,在制定競選規則時注重“德技雙馨”的選拔原則。在舉行競選活動時,采取公開選舉的方式進行。由校團委組織教師評審小組和學生評審小組,對學生的儀容儀表、臨場應變、專業素養、競選目的等幾方面進行公開打分,并當場公布打分結果,確定人員名單,以保證活動的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第三階段:嚴肅入隊,莊嚴宣誓,善始善終。為提高學生志愿服務的嚴肅性和神圣感,要精心設計宣誓活動程序和誓詞內容,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樹立參與志愿服務隊活動無上光榮的觀念,從而保證其在實際工作中能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同時在此會議中由志愿服務大隊隊長宣讀志愿服務綱領,明確志愿服務內容。

2.志愿活動項目的確立

我們主要設立了三大類活動項目:政治理想類:如“為黨旗添光彩,為社區做貢獻活動”;道德理想類:如“傳承雷鋒精神,建設美麗深州”、“獻愛心送溫暖”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活動;職業理想類:如“志愿活動進企業”活動。

3.志愿活動方案的實施

在明確了志愿活動目標及確定了志愿活動項目后,如何開展志愿活動就成為了主要問題。結合活動實踐進行歸納總結,主要分以下三步進行:

首先,制定策劃書做出詳細計劃。根據活動項目內容,結合專業特點和一些重大節日,由大隊長牽頭做詳細策劃書,將一學年的志愿活動做出詳細計劃。主要包括每次志愿活動由誰直接負責,參與人員有哪些,需要協調哪些部門,安全教育如何進行,經費預算、攝像及后期聯系和報道等相關內容。

其次,制定服務章程及相應管理制度。為確保活動過程能順利規范進行,需制定詳細的服務章程張貼在墻上,讓每一個學生能明確志愿活動的職責、內容及注意事項。同時制定詳細的管理制度,在考勤、活動表現、獎懲制度等方面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規定,通過以上環節,讓學生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做一個文明、守紀、負責的志愿者。

篇8

以組織宣傳為先,營造教育實踐活動的良好氛圍

今年6月2日,區工商聯召開了以守法誠信為重點的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區委統戰部主要領導出席,就深入開展活動作出具體部署。在街鎮商會層面,各街鎮商會作為守法誠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陣地,細化各自活動方案,充分發揮商會在行業和會員自律中的積極作用,組織會員進行學習培訓和座談討論,引導會員企業自覺增強法治意識,依法治企、依法經營、依法維權。

區工商聯黨組成員帶頭下基層調研,摸底調查。通過深入基層、商會和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調研,了解當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守法誠信方面的突出問題、現實訴求以及對守法誠信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建議,準確把握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脈搏,積極回應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針對性地謀劃和開展活動。同時,總結前幾年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經驗與做法,邊總結邊推進,進一步優化對非公企業的正面引導、政企溝通、培訓互動、幫扶服務、解決困難、協調配合等機制,增強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宣傳內容上,區工商聯廣泛宣傳開展守法誠信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引導非公有經濟人士積極參與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促進他們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遵守法律,重信守諾,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法制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在宣傳方式上,在用好傳統手段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擴大活動影響力,通過會刊、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加強對守法誠信教育活動信息報送和新聞宣傳。此外,區工商聯還注重先進典型的正面引領作用,繼續推廣區工商聯編寫的《長寧非公經濟風采》一書,向社會各界集中宣傳區內守法誠信的非公經濟人士和非公企業典型。同時,通過每月走訪一定數量的企業家,在《長寧時報》長寧區非公有制經濟專欄上和會訊《長寧工商聯》上組織典型宣傳,總結和發揚區優秀非公經濟代表人士艱苦創業、奉獻社會的精神,展現業績和風采,宣傳優秀品質和創業歷程。

以學法守法為要,牢固樹立非公經濟人士守法誠信意識

為進一步加強廣大非公人士對政策的及時有效解讀,切實做到心中有數,區工商聯集中力量對中央、上海市和長寧區有關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進行梳理,將27項政策匯編成冊,完成《2013―2014非公經濟政策匯編》,發放至街鎮商會和非公企業家手中,受到普遍歡迎。同時,組織非公企業參加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召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服務政策解讀、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扶持資金解讀、中小企業開拓資金專題等政策解讀會,與區商務委、人社局等部門分別舉辦勞動用工政策解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講座等,幫助非公企業理解政策、用好政策。

活動開展至今,區工商聯始終聚焦守法誠信的主題,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當前非公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現實需求,將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與宣傳弘揚改革創新、艱苦奮斗、誠信守法、擔當奉獻的精神相結合,與參與謀劃區域“十三五”發展規劃相結合,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主戰場相結合,與承接自貿試驗區溢出效應、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創新制度相結合。充分發揮上海市民營經濟研究會長寧區工作委員會的作用,研究完善促進非公企業守法誠信工作機制,引導民營企業遵法學法守法用法,誠實守信,規范經營。圍繞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十三五規劃、落實市委“1+6”文件、加強公共安全等重點課題開展調研,及時收集整理“關于人防技防結合維護公共安全的建議”、“關于加強公共安全,杜絕踩踏事故發生的建議”、“關于由基層商會組織承接街鎮對社區企業的管理與服務職能的建議”、“關于信用查詢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關于企業法定代表人代持股份的問題和建議”,積極向相關黨委和政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

在積極建言獻策的同時,區工商聯不忘時刻引導非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激發企業家回報社會的熱情,激發社會正能量。積極開展“百企助百老”慰問走訪活動,慰問“三老”人員近百人。還先后開展送知識、送法律、送科技、送崗位進軍營、“軍營一日行”等活動,強化非公企業家與部隊的緊密聯系。

以法律服務為實,切實提升非公企業防范風險能力

一直以來,區工商聯都將“用好重要平臺”作為服務工作中的一項準則。活動開展以來,區工商聯突出抓好法律服務平臺的建設。加強與區司法局的溝通合作,積極整合行政和司法資源,及時研究解決非公企業涉法問題,暢通非公經濟人士訴求反映渠道。注重加強與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的合作,依托法律專家資源,從區和街鎮商會兩個層面,深入推進區工商聯專家律師團、街(鎮)商會法律顧問工作,組團或對口為非公企業提供法律服務,通過幫助企業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范處置機制、開展法律培訓、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促進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維權和規范管理,提升企業防范法律風險能力。今年,區工商聯特別邀請著名法律專家、上海君悅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正東為會員企業作法律服務專題輔導報告,通過以案釋法,解剖鮮活案例,引導非公經濟人士充分認識守法是對企業最有效的保護。街鎮商會也通過互動,為非公企業提供各類法律服務,引導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維權。

篇9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學校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應指向人的終極關懷,它是一種全面關照生命多層次的人本教育。有一位教育學者說過:如果只是客觀地傳授知識,訓練培養專、精技術人員,而失去了生命的關懷、生命的意義和人生視野的開拓,教育結果也只能訓練出一批技術純良的機器人。教育本應是關注人的,而人如果在教育的邊緣被放逐,人的靈魂在教育的中心地帶遭遇艱辛的掙扎,這種教育只能是失敗的。鑒于這種嚴酷的現實,對生命教育的目標的關注追問和探尋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生命教育的目標是什么?那就是: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保護生命和敬畏生命。同時,生命教育具體到學校日常生活中,就非常細化了。像我們學校,現在有4000多人,只有兩棟教學樓,廁所還在室外。為了實施好生命教育,保證學生的安全,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一位值班領導,帶領兩位行管后勤老師,在校園巡視排查安全隱患。課問時刻,每一層樓,每個樓梯口、廁所門口,都有當天值班教師在幫助疏散人群。我今年帶小學一年級學生,每到下課就囑咐孩子們:上下樓梯要小心哪!同時,還用《弟子規》上的內容來提醒:“寬轉彎,勿觸棱。”也就是轉彎的時候,繞一大圈兒,別碰著、磕著了,時刻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二、知識教育

知識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徑,在基礎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知識教育可以擴展人的自由度,提高人的修養,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解放和發展均離不開知識教育。同時,知識教育還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基礎,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職能和主導特征,知識的傳授可以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但是,知識教育只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知識要轉化為道德、智慧等素質還依賴于其他條件。全面發展的教育,不應完全是知識教育,知識教育并非是學校教育的全部和唯一追求,知識教育是為了人的生存、改善人的生存狀況、提高人的生活質量,進而發展、完善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講,知識教育并不是目的,而是促進人發展的途徑和手段。如果將知識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輕視其他教育,那將會給國家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

篇10

理想課堂三重境界

理想課堂第一重境界為:落實有效教育框架,為課堂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這成為新教育人進行課堂框架研究的起點,也這正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希望尋找到的規范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模式。事實上,自古至今,形形的課堂模式層出不窮,但缺乏一個公認的課堂結構,一個可以有針對性地描述課堂、反思課堂、討論課堂的結構。正是因為這一公共課堂話語的缺失,在課堂評議時,參與者往往自說自話,用不同的詞典解釋同一堂課,最終無法通過有效的對話,達成共識。

理想課堂第二重境界是:發掘知識這一偉大事物內在的魅力。

這里所講的“知識”,不能理解為靜態的寫在書本上可以朗讀出來的知識,而要視為一個動詞,一個有待重新發現的事物奧秘,以及發現這種奧秘的方法和過程。優秀的課堂教學,就是要重現這一神奇的發現與創造的過程。核心是智力挑戰、思維訓練。

理想課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識、社會生活與師生生命的深刻共鳴。

理想課堂不會停留于人與知識的對話這一維度,而要展開三重對話:人與知識(世界、文本)的對話、人與他者(教師、學生、其他讀者)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反思性的)。

1.品味課堂是教師教學生命力所在

課堂學習是學生與教師交流互動的主要場所,教師的教學觀念、行為藝術、教學藝術、教學情感等都在課堂中體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趣、思維狀態、學習效果等都在課堂中展示。因此,研究課堂、聚焦課堂、品味課堂是教師教學的生命力所在。

2.課堂教學,學校要建立相適應的管理機制。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機制是管理的保障。要真正實現有效管理、有效教學、學校持續發展,沒有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機制是難以實現的,即使有也不會持久性的。

3.課堂教學,學校要有生命教育理念辦學。

學校把教育交給教師,讓教師充滿理想;學校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師充滿智慧。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滿活力;教師把激情傳給學生,讓學生充滿激情。教師用智慧啟迪學生,讓學生充滿智慧。

理想的課堂教學還要落實生命化教育管理的五個維度:抓好自主管理,增強生命的強度;著重活動育人,拓寬生命的寬度;培養愛與感恩,感悟生命的溫度;建立書香校園,奠定生命的高度;發展特長興趣,增強生命的亮度。理想的課堂教學,要把握和領悟的關鍵詞。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教育就是使人成為人。

教育人生觀: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用生命的靈動。這是人成長的要求。用目標去激勵學生,用活力去感染學生,用激情去感動學生,用美德去感化學生,用創新去吸引學生,用智慧去啟迪學生,用文化去豐富學生,用良知去引導學生。讓學生獲得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占有人類共享的核心價值觀,沒有教育人生觀是不可能實現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三個維度:傳授知識,開啟智慧,潤澤生命。

優質教育:凡是能夠很好地適應和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就是優質教育。

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就是對教育人性化的追求,是關注人的生命個體,從而珍視人的身體、心靈、精神及其浸透其中的品質。

素質教育:發掘人的潛能,塑造人的品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其特征是堅持以人為本和體現全面發展為本。其方向是面向全體學生。更加重視個性培養的教育,關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突出精神價值的教育,是關注中深發展的教育。

4.關于學生觀、教師觀

學生觀:樹立時代學生觀,給學生培養定位,要把學生培養成:要有自信自強的性格;要有勇敢有為的探求創新精神;要有團結合作,共同奮進的氣質。

教師觀: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使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指導者。教師不是只是壟斷者,不是教學過程唯一執行者。

突出的教師:突出的教師不是帶著課本,帶著只是面向學生的;突出的教師講的是教,是人生成長過程的基本道理。突出的教師是拿著自己班上的最好的成績來讓眾人看。

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帶著學生面向教材;優秀的教師是引導、是啟發,優秀的教師是拿著自己帶大的孩子來讓眾人看的。

杰出的教師:杰出的教師是帶著學生面向未來、走向世界的。杰出的教師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杰出的老師是用自己班上的倒數第一來衡量自己。

5.關于課堂教學觀

教學過程觀:認識過程中,師生情感交融,價值共享,共同創造,共同成長;教學課堂是學習樂園,是學堂不是講堂。

6.新課程觀

課程實施是突顯教學“三點”:

課程突顯教學“亮點”,教師的優質課表現出先進的教學理念、厚實的知識底蘊、理性的思辨能力、嫻熟的教學技能和良好的師生互動,引領教師對教學的深刻反思。

課程突顯教研“看點”,這是學校課堂教學的水平線,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關注學生成長,教研組平常的研究課題能圍繞教學中的主題開展研討,不求完美但求有所進展,有所突破。教師在研究中發展,在發展中研究。

課程實施落腳在“實點”,這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底線,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平時的隨堂課,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是在每一節隨堂課中逐步成長,抓好隨堂課的質量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說課堂是根。

理想課堂教學中的一個“自我定位”

擁有這樣一個理想的課堂,讓師生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才有了根。

如果課堂不能給學生以智慧的挑戰、情感的共鳴、發現的愉悅,而只是讓他們成為一個容器消極地接受、被動地應付,學生一定不會享受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如果不能讓教師的生命在課堂里發光,魅力不能在課堂里展現,教師只會成為“到死絲方盡的春蠶”和“成灰淚始干的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