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旅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01:43: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旅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旅游功能透析
摘要:隨著科技旅游在我國的不斷發展,科技旅游的各項功能也不斷的顯現出來,本文較詳細的論述了科技旅游的各項功能,以期對科技旅游在我國的科學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科技旅游功能分析
一、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將科技和旅游有機地結合為一體的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游類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資源中的科學技術要素和成分為基礎,利用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行科技和旅游的綜合規劃設計,形成集科普、生產、加工、銷售、觀光、嘗試、體驗、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活動或產品。
二、科技旅游的功能
1.科技旅游對科技的作用
農業科技旅游
一、農業科技景觀旅游是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的重要途徑
審美不是人類天生的稟賦,也不是人類在進入藝術領域后才增長的才干。審美作為人類特有的有意識活動,是伴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產生而產生的。美產生于勞動,美的事物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它直接呈現于對象的感性形式(色彩、線條、形體),在這些感性形式中凝結著人們的勞動和創造。這些形式成為人的智慧、靈魂和力量的標志,能喚起人們的愉悅而成為美的事物。因此,隨著生產實踐的發展,美也在不斷發展。我們用上述觀點來觀照古今農業科技就能發現,農業科技景觀旅游的美學因子實則包括三個層次:一是農業美學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動態美、韻律美、藝術美。二是體現了美的創造者———勞動者及勞動本身的美:人工美、功能美、技術美。三是農業美賴以產生、發展的社會美、時代美。人們在農業科技旅游中,能夠深切體悟、領會農業美
學本身無窮的迷人魅力,同時,通過對農業科技的了解,認識勞動者的精神世界,從而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再次,認識農業的發展,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美學的發展,把握社會、科學、美學發展的規律,以利于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因此,農業科技旅游可以提高對農業科技的認識,更好地發揚農業科學精神,進一步推進農業科技意識的覺醒和提高。這種農業科技活動,是人的社會實踐的擴大,同時也是人們審美范圍的擴大,審美客體和審美主體的互動,自然而然提高了審美主體的審美能力,在審美的同時,又受到思想的洗禮,知識的豐富,這就是農業科技景觀旅游有異于它種旅游形式,是滿足現代人審美需求的重要途徑。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認為,農業科技景觀旅游必然地會成為當前一個時期內我國旅游的又一個熱點,且會越來越熱。
二、農業科技景觀的審美內容
農業科技景觀是地球上的一種景觀形式,它除了具有一般景觀所具有的客觀的地物、地貌特征外,它更是社會的一種空間,是人類生活的棲息地、生產勞動的場所,因之,它也就具備了視覺審美的內容。農業科技景觀內容,從宏觀上,所有與農業科技有關的地物、地貌和人群,都可包含于內,從微觀角度分析,即以人的視覺所觀察到的具體的農業科技景觀,有水利、梯田、農具,技術及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及其設施等,這些景觀各自有不同的審美內容。(一)水利設施的社會美、動態美我國從古到今,有關水利建設的成果不可勝數,工程景觀多有遺存。從遠古的大禹治水,劈山導洪,古今之龍門,傳為禹所開鑿,今人睹之,亦稱其奇。四川都江堰、京杭大運河,陜西關中農田水利,新疆坎兒井等均為天下名勝,近現代以來的長江三峽工程等大型水庫,均為世上奇觀。在技術上,過去自然條件的自流灌溉,到今天的節水灌溉,材料、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水利設施景觀旅游,人們首先受到震懾的是它的社會美。當人們看到巨大的山峰被劈成兩半,或滔滔大江被攔腰鎖住,或暗河百里而清流歡騰,或“玉龍”隨著人意而暢流不息,自會感嘆人類的力量是偉大的,是無堅不摧的。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正是這種強大的力量,才創造了我們今天的繁榮與進步。筆者曾于2003年參觀了新疆吐魯番地區的坎兒井,對這一點感受頗為深切,曾作詩一首對其贊頌。詩云:“生民自居造化力,掘地飲水舉世奇。雪水奔涌五千里,清凌潤口兼沁脾。灌出良田碧似洗,育得果瓜含餳飴。我披驕陽飲此水,江山同醉花影迷。”這恰是這次旅游產生的效果。同時,通過水利景觀的旅游,可以加深人們對水的認識。人們對水的傳統的認識是人與水的對立,水只是一種物,隨人處置,故或視其為洪水猛獸,排之去之,或視水為索取無厭的物,灌溉、發電、不加節制地利用之,浪費之,污染之。要說審美,水之美也僅僅成為哲學家思想家借水論人,詩人、作家借物抒情,畫家、音樂家發泄牢騷的寄托物罷了。現在,環境的惡化使人們對水的認識發生了很大變化,親水意識增強了,愛水護水,人與水和諧相處,通過水利科技景觀,特別是節水灌溉技術、設施的參觀,更能很好地理解人喜擇水而居和依水傍水的環境美,依供定需、量水而行的規律美,人水共處、相得益彰的和諧美。我國古代的水利工程,其技術美亦令人叫絕。被稱為“活的水利博物館”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已有22600年的歷史。它以無壩引水、自流灌溉為其特色,位居成都平原頂端、岷江的出水口,居高臨下,分為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要工程。魚嘴分水,飛沙堰瀉洪排沙,寶瓶口進水,三者珠聯璧和,協調運行,互相制約,飲水入田,分洪減災。特別值得稱道的是,都江堰工程科學地解決了引水泄洪排沙的世界水利技術難題。由此可見,古代水利工程確實具備了科學美。(二)梯田景觀蘊含的韻律美、智慧美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線修筑的階臺式或波浪式斷面農田”。[2]一般說來,在磅礴逶迤的山坡峻嶺上修建的梯田,將巍巍山嶺依起伏之勢,劈山積土,累石為界,便形成了高阜之田,其平如盤,層層映綠。[3]是體現農業進步的一種科技景觀資源。梯田景觀在世界各地均比較引人注目,其有名的如菲律賓伊富山上,2000多年來一直沿山修筑水稻梯田,位于馬尼拉以北250公里的安第斯山上的水稻梯田,它被譽為“當地土著……通往天堂的天本論文由整理提供
梯。”世界文化委員會已將巴納韋高山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我國從古至今,華夏兒女生生不息,辛勤勞作,開山劈石,壘土造田,在荒山禿嶺上開掘出了梯田。創造了舉世震驚的成就。著名的云南哈尼梯田至少有1300年以上的開發歷史,并至今持續使用和發展,以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共構人類生產生活空間的傳統人居環境和農耕文明的典范,上百萬畝農業生態奇觀,既是人文景觀,也是自然景觀,更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科技活動的結果,是民族文化、古代科技、自然生態的巧妙結合的典范。當我們欣賞哈尼梯田時,一面面山坡,一道道山梁,一片片梯田,縱橫交錯,氣勢磅礴,讓人驚艷,30多公頃的梯田世界是中國大陸的最神奇的景觀之一。20世紀的最后一年,哈尼人為其千百年來創造的梯田奇觀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在我國各地,在中國各個歷史階段,都遺存有大量的梯田景觀。其中最著名的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寨梯田,山西昔陽縣大寨村的七溝八梁一面坡上,大寨幾輩人數十年的艱苦勞作,改變了原來本
科技旅游功能探究論文
一、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將科技和旅游有機地結合為一體的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游類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資源中的科學技術要素和成分為基礎,利用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行科技和旅游的綜合規劃設計,形成集科普、生產、加工、銷售、觀光、嘗試、體驗、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活動或產品。
二、科技旅游的功能
1.科技旅游對科技的作用
首先,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徑。科技旅游是一項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新興事業,它增強了教育的科技內涵,起到科普宣傳的作用。科技旅游項目將科普和旅游、娛樂與學習完美地結合起來,收到了極好的效果,在科技旅游過程中向游客傳遞科技知識、科學理念和探索精神是傳統旅游形勢所不能做到的。通過科技旅游來傳播科學知識的形式無疑是科普工作的一大進步。
其次,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學素養的新方式。我國當前掃除“科盲”的形勢和任務比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掃除“文盲”的形勢和任務還要嚴峻和緊迫。其實唯心主義和封建迷信思想,主要是由于對一些事物和現象的不了解而產生的。參加科技旅游,觀測自然現象,操作、科學實驗,聽取科學報告,參與科普演示,就能夠對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層次結構、演化發展及其客觀規律具有初步和基本的了解,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提高和增強分辯科學與偽科學以及抵制各種愚昧、迷信和歪理邪說的能力。
科技旅游功效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科技旅游在我國的不斷發展,科技旅游的各項功效也不斷的浮現出來,本文較詳細的論述了科技旅游的各項功效,以期對科技旅游在我國的科學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科技旅游功效分析
一、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將科技和旅游有機地結合為一體的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游類型,其基礎形式是以旅游資源中的科學技巧要素和成分為基礎,利用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行科技和旅游的綜合方案設計,形成集科普、生產、加工、銷售、觀光、嘗試、體驗、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活動或產品。
二、科技旅游的功效
1.科技旅游對科技的作用
旅游科技工業思考
自1997年長虹與九院、八二七一道聯手推出綿陽科工之旅,在全國率先開展科技工業旅游以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科技工業旅游已成為旅游市場的一支新銳,受到工業企業和旅游市場的高度重視。
科技工業旅游是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產生的一種新型旅游方式,它以工業企業的廠區、生產線、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和產品等為主要吸引物,活動范圍一般限于工業企業之內。這是旅游行業的一個新領域,是對旅游資源深層次的開發
目前科技工業旅游在我國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企業中開展,旅游內容集中于:參觀企業標志性建筑、企業特有的人文景觀以及廠區美化綠化建設;了解企業生產制造過程,增長知識,拓寬旅游者視野;學習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感受企業文化;認識該企業或該行業的發展歷史,縱觀企業或行業發展全貌。由此可見,科技工業旅游作為伴隨工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而發展,是城市品牌的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科技工業旅游資源作為城市的稀缺資源,具有依附性、知識性、多效益型和重游率低等特點
長虹大力發展科技工業旅游,有利于提高長虹品牌美譽度,強化市場對長虹3C戰略的認知度,整合長虹工業旅游資源,發展長虹科技工業旅游產業,促進綿陽創建全國首家科技(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推進綿陽科技城建設。
一、長虹發展科技工業旅游所面臨的機遇
1、科技工業旅游異軍突起,成為工業企業和旅游市場的新寵
科技旅游功能特性研究論文
一、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將科技和旅游有機地結合為一體的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游類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資源中的科學技術要素和成分為基礎,利用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行科技和旅游的綜合規劃設計,形成集科普、生產、加工、銷售、觀光、嘗試、體驗、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活動或產品。
二、科技旅游功能的特性
1.科技旅游功能的多重性
科技旅游是一種集科技、經濟、社會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旅游形式或產品。首先,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表現在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徑,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學素養的新方式,科技旅游是推動科技發展的新動力。
其次,科技旅游為第三產業與第一、二產業的結合提供了良好的切入點,有利于一二與第三產業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為工業企業部門發展第三產業、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確立了良好的途徑,而且在政府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推動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有利于農村和農業資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是改善農村面貌的重要途徑。更為重要的是農業科技旅游的開展,為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轉化、交流與推廣提供了無限的機遇,這就意味著農業科技旅游的發展,將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這是傳統的觀光旅游所望塵莫及的。與此同時,科技旅游還對旅游產業的內部結構進行拓展和優化,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整合,使之表現形式更加新穎,內涵更加豐富,實質更加科學,從而避免了旅游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這是現代旅游產業集約化發展模式的一個代表,充分體現了旅游業作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和“朝陽產業”的本質特征。通過組織科技旅游,轉移和分散一部分假日旅游的游客,這對緩解長假旅游綜合癥起著重要作用并能帶來穩定的經濟效益。這些都無不體現的科技旅游對經濟的積極作用。
西部地區旅游升級科技支撐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旅游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旅游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產業素質明顯提高,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產業功能逐步釋放。與此同時,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成為制約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2008年國家旅游局提出“加快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這需要科技、教育、人才的有力支撐,尤其需要強化的是科技支撐。通過科技進步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新旅游文化展示方式,豐富旅游體驗活動對象,提高服務、經營與管理效率,保障旅游者、旅游資源與環境安全,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旅游業面臨的一項現實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近年來,“科技興旅”的理念已逐步被接受,旅游科技獲得長足發展,但與旅游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和轉型升級需求相比,旅游科技的保障和支撐作用明顯不足。這種狀況在西部地區更為典型。西部多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教育與科技不夠發達,技術創新能力普遍較低,困擾著旅游業科技引進、應用和創新。但是,大眾旅游者對便捷、舒適、體驗、特色的需求并不因此而減弱。相反,西部地區獨特的生態系統對旅游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立足西部地區實際,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強化科技興旅的理念,推進科技引進、應用與創新,是西部地區旅游業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旅游科技研究簡述
目前國內對于旅游科技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旅游科技的作用、旅游領域的科技創新、旅游科技發展對策。不少學者對科技在旅游業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進行了論述,認為:建立現代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商品、建設旅游服務體系、保障旅游安全、保護生態環境需要科技支撐[1];科技創造了新的旅游消費方式、變革旅游企業的運作方式與政府的管理促銷方式、促使旅游業規模加速擴展和產業競爭格局快速重組[2];在實踐中,應對一系列產業發展的重大趨勢,解決發展進程中的重大難題,主要依賴于科技的進步。部分學者對旅游科技創新與自主研發進行了研究,主要結論有:現代信息、新材料與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多媒體技術在旅游業中應用最為廣泛、深入;旅游科技創新的領域和重點主要包括旅游生產力要素、旅游服務與運營保障體系、旅游促銷和管理[2];東部沿海地區旅游業技術創新的產出(旅游業專利)數量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大多數省市旅游業發明專利特化系數值較低,具有高附加值的技術創新能力不強[3];當前國內旅游研發正處于起步階段,為數不多的旅游研發活動是在政府主導和扶持下進行的[4]。對于如何推進科技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學者們以廣東、廣西、浙江、貴州、海南、宜昌等地為例,以生態旅游、旅游安全、旅游商品研發、旅游循環經濟、鄉村旅游、旅游信息化為重點,進行了探索,提出思想重視、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產學研結合、示范推廣等方面的建議[5-6]。此外,還有部分學者關注到依托科技企業、開發科技旅游產品的問題。綜上所述,相對于其他領域,旅游科技是旅游科學中理論研究十分薄弱的部分,對旅游業引進、應用和創新科技的理論支撐不夠。加強旅游科技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是旅游業發展中提出的現實命題。
二、西部地區強化旅游科技支撐的基本思路
結合旅游企業的結構和行為特性,根據技術擴散與創新的一般原理,考慮西部地區在社會經濟條件、旅游產業發展現狀、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對西部地區強化旅游科技支撐的基本思路進行探討。
(一)西部地區發展旅游科技的基礎條件分析西部地區在實施科技興旅戰略、推進旅游科技發展過程中具有優勢和機遇,同時也面臨多個方面的困難和挑戰。有利條件主要包括:旅游業涉及面廣,可以與其他部門與行業共享資源;西部地區各級政府普遍重視科技與自主創新;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伴隨技術轉移與擴散;旅游業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要求提高科技含量,旅游改革工作不斷推進,開始注重旅游信息化與人才培養;建設部門開展重點風景名勝區數字化建設試點,各地積累了一定經驗;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大對新疆、西藏等地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訊、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國際非盈利機構的積極參與。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利條件,主要體現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資金投入不多,科技人才有限,創新環境欠佳,技術能力較低;旅游企業散、小、弱、差狀態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多數旅游企業科技應用意識不強,創新基礎薄弱,技術引進和研發投入有限;西部地區自然環境條件與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較大,旅游技術普適性不如東部地區強;生態系統脆弱而獨特,資源與環境保護技術要求高;原生態民族村寨、自然遺產和歷史遺址較多,科技應用需要創新思路。
當代科技旅游的特點與影響
1科技旅游資源的涵義和特性
1.1科技旅游資源的概念
科技旅游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產生旅游動機,并已經或可能被利用來開展旅游活動的各種與科技相關的事物和因素的總和。首先,科技旅游資源必須具有使人們產生旅游動機的吸引力,即人們出游的動機主要是受到科技旅游資源本身價值的吸引和激發而產生。其次,科技旅游資源包括已經開發的和具有潛在開發可能性的事物和因素。已開發的還可以被看作新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具有潛在開發可能性是指現在還不適于開發但當一定條件具備后即可被開發利用。最后,科技旅游資源必須是與科學技術相關的事物和因素,這是用以與其他旅游資源相區別的必要條件。與科技相關的事物和因素很多,有形的科技設備和儀器、無形的科學原理和知識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科技模型和標本等等,可以說科學技術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只有符合另外兩個條件的科技事物和因素才是科技旅游資源。
1.2科技旅游資源的特性
科技旅游資源屬于旅游資源中的一部分,除了具有廣域性、不可移動性、形式多樣性、重復使用性,多用途性等旅游資源共性,還具有與其他旅游資源不同的特性,主要包括:
(1)科技性。即與科學技術緊密聯系的屬性。科技旅游資源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資源,它是與科學技術相關聯的事物和因素,或者是揭示自然界的規律、原理和真理,或者是改進效率的先進設備、儀器和工藝,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和奧義性。
科技旅游開發管理研討
一、科技旅游的概念
科技旅游是將科技和旅游有機地結合為一體的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游類型,其基本形式是以旅游資源中的科學技術要素和成分為基礎,利用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行科技和旅游的綜合規劃設計,形成集科普、生產、加工、銷售、觀光、嘗試、體驗、娛樂為一體的旅游活動或產品。
二、科技旅游功能的特性
1.科技旅游功能的多重性
科技旅游是一種集科技、經濟、社會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旅游形式或產品。首先,科技旅游的科技功能表現在科技旅游是科技普及的新途徑,科技旅游是提高科學素養的新方式,科技旅游是推動科技發展的新動力。
其次,科技旅游為第三產業與第一、二產業的結合提供了良好的切入點,有利于一二與第三產業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為工業企業部門發展第三產業、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確立了良好的途徑,而且在政府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推動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有利于農村和農業資源的有效利用,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科技旅游可以大幅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是改善農村面貌的重要途徑。更為重要的是農業科技旅游的開展,為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轉化、交流與推廣提供了無限的機遇,這就意味著農業科技旅游的發展,將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現代化。這是傳統的觀光旅游所望塵莫及的。與此同時,科技旅游還對旅游產業的內部結構進行拓展和優化,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整合,使之表現形式更加新穎,內涵更加豐富,實質更加科學,從而避免了旅游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這是現代旅游產業集約化發展模式的一個代表,充分體現了旅游業作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和“朝陽產業”的本質特征。通過組織科技旅游,轉移和分散一部分假日旅游的游客,這對緩解長假旅游綜合癥起著重要作用并能帶來穩定的經濟效益。這些都無不體現的科技旅游對經濟的積極作用。
科技與旅游品牌建設
本文作者:楊帥工作單位: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一)科技成果轉化中產學研合作與產業融合還不夠深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旅游事業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發展速度非常快,但存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一方面是旅游企事業單位和旅游院校(旅游相關專業)數量大幅度的增加,在2007—2010年四年時間里,我國旅行社、星級飯店、旅游景點(區)等其他旅游企業單位在數量上呈逐年上升趨勢,旅游企事業單位由2007年的48747個增加到2010年的51859個;旅游院校由2007年的1641所增加到2010年的1968所。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在旅游企業自主品牌方面應有的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的體現,科研單位及其研究成果對旅游企業的品牌建設作用還不夠明顯,旅游企業自主科研能力還不夠成熟,相比于其他行業而言嚴重滯后,以科技為支撐的旅游企業自主品牌體系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旅游企業弱、小、散等問題依然突出,行業企業單打獨斗仍然是市場的主流,科技成果轉化中產學研合作與產業融合還不夠深入。(二)科技成果轉化中旅游企業自主品牌保護意識不足根據國家工商總局數據統計,截至2012年3月29日,我國累計商標注冊申請量一舉突破千萬大關,達到10000346件,累計商標注冊量6892999件,穩居世界第一。這充分顯示出實施商標戰略、培育自主品牌、促進經濟創新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為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企業的共識。從旅游業來看,截至2009年3月,全國60%以上的重點旅游景區(點)名稱被搶注為商標,其中部分旅游景區(點)商標被搶注并高價轉讓,商標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以及企業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潛在價值不可估量。一旦被搶注,損失不可估量。(三)科技成果轉化中服務質量依然是企業自主品牌建設的主要障礙高新科技在旅游業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旅游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科技成果轉化,是企業改變自身形象,提升企業服務水平,建立企業自主品牌的有利時機,作為服務行業而言,旅游企業更要如此,品牌形象事關企業生存發展。然而,與之相反的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往往把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而忽略了自身品牌的問題,這也導致旅游行業一度成為被顧客投訴最多的行業之一。
(一)科技成果轉化與旅游企業自主品牌發展戰略相結合2011年6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旅游局《關于加強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質檢質聯[2011]329號)》指出:“十二五”時期,必須加強品牌建設,切實提高我國產品質量整體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質量競爭力的知名品牌,進一步增強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努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因此,科技成果轉化要注重推動企業加快技術中心建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不斷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適應市場需要的新產品。旅游企業經營者要注重塑造企業先進文化,打響產品品牌、企業品牌,不斷加大企業產品和服務推向國內外市場的力度,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企業自主品牌建設的戰略目標和任務來完成。(二)科技成果轉化要為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價值增值服務從2002年在湖南舉行的首屆中國旅游品牌高峰論壇,到北京舉行的2008品牌(旅游)高峰論壇,再到海南舉行的2010中國旅游品牌(博鰲)論壇,中國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已經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從探討“世界旅游發展趨勢與未來旅游戰略選擇”、“中國旅游品牌營銷”、“旅游品牌策劃與傳播”、“企業品牌營銷與管理創新”“、品牌營銷與資本經營的整體策劃”等重要課題,到全面分析中國旅游經濟和品牌現狀,再到為促進中國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提升品牌競爭力獻計獻策,都說明了品牌價值的重要性。(三)把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到旅游企業標準化建設中來中國旅游標準化自2011年啟動以來,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體系漸趨完善,截至目前已擁有22項國家標準、18項行業標準,地方標準200多項,旅游企業標準2萬多項;機制不斷創新,國家旅游局和國家標準委聯合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了“旅游標準化工作協調推進委員會”;樹立了一批旅游標準化示范標桿,在1個省(四川省)、10個城市、67家企業展開試點等等。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選擇一批對旅游標準化基礎理論有比較深入的研究、積極參與和支持旅游標準化工作的大型旅游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旅游院校作為旅游標準化研究基地,把科學研究和科技成果應用結合起來,通過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工程,有效地促進旅游標準的推廣和普及工作,促進旅游企業自主品牌的培育,促進旅游行業科技成果與旅游企業服務質量與管理水平的提高。(四)科技成果轉化要與旅游企業信息化程度提高相協調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裝備改造和提升旅游業,正在成為新時期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在這一進程中,科學技術不僅創造出大量新的旅游業態和新的旅游需求,引導新的旅游消費,還將極大地推動服務方式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國內旅游企業在利用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服務的范例比較多,如九寨溝的“數字九寨”、河南雞冠洞網絡企業電視臺、安徽黃山打造的人工影響天氣近地層遠程控制撒播系統、海南的數字旅游指南針、融合了現代高科技技術的智能化旅游資訊系統的云旅游、云南打造的智慧旅游網絡體系、山東省扶持和培育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示范企業”,這些措施無不說明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旅游企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是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有利時機,同時也是行業企業及研究機構產學研融合的重要平臺。(五)構建科技成果轉化與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平臺科技成果轉化與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平臺是多學科、跨地域、跨國界開展科學研究和交流合作的環境,是科技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載體。目前,國內科技與旅游產業結合成果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構建科技成果轉化與旅游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平臺,首先要發揮政府對公共科技資源供給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參與科技平臺建設的合力。其次通過技術咨詢、政策咨詢、投資咨詢等方式,為重大科技項目成果轉化提供支持。積極引進海外先進的適用科學技術與先進理念,提高我國旅游業發展的科技支撐水平。最后要鼓勵應用技術研發機構進入旅游集團,大力開發對旅游發展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培育創新驅動型產業集團。
“十二五”是我國建設旅游強國的關鍵五年,也是實現國務院提出的“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兩大戰略目標,把我國從旅游大國建設成為旅游強國的重要時期。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如何利用科學技術增強旅游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快旅游業的發展,是我國旅游業的重大戰略問題。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技術是旅游業未來的競爭力。旅游服務是一項長期的品牌工程,必須樹立自主知識產權意識,要用品牌占領市場、開拓市場,這樣才能站穩腳跟,贏得市場。可以說,中國旅游品牌經營剛剛邁步,既取得了驕人的業績,更存在令人焦心的隱憂,要在國內國際名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還需要走過一段艱難而漫長的道路。只有充分利用好科技成果轉化這一有利時機,才能真正使中國旅游業產業的素質得到較大提升,發展成為以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為支撐,與金融、保險、文化創意等現代產業體系廣泛融合的服務業,充分滿足對質量高、效益好的現代服務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