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6 09:34: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近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國近年財政方針的思索

自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出臺多項財政方針包括宏觀的財政政策和具體的經濟刺激、復蘇計劃,用以扭轉國家經濟的頹勢。由于財政方針對經濟活動具有意識的指向作用,通過合理適時科學的政策決策使得很多國家保持了經濟民生的穩定;相反的,由于認識滯后、方法不當、運用不合理等諸多原因使得一些國家的經濟在寒潮中雪上加霜,更有甚者政府破產,國民埋單;還有一些國家,在危機面前束手無策,只能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2008年我國的經濟走勢依然強勁,GDP比上年增長9%,完成了增長較快、價格回穩、結構優化和民生改善四個大的經濟主題工程。雖然在第四季度遇到了全球經濟嚴冬的沖擊,使得GDP增長速度從第一季度的10.6%滑落到6.8%,但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正在顯現積極效果。2009年三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其中明確了2009年我國在財政上一系列具有指向性的政策方針。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結構性減稅等政策方案。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國家及國際經濟發展走向的準確把握,以及在全球經濟大滑坡的形勢下中國經濟要高調上揚的決心與信心,帶領世界經濟走向復蘇的大國責任心。

針對近年國家推出的財政方針,從以下三個方面談點思考。

一、財政方針目標定位準確適時合理,促進了經濟與民生的穩定與發展

1、根據國家政體指定的偏向民生的財政政策,收到了“保穩定、促增長”的雙重目標。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整體結構,就注定了所有的財政方針的最終獲利目標定位為廣大人民群眾。從我國開始進入市場經濟大潮時,沒有出現過的經濟現象、未發生過的經濟問題都不斷涌現。國家通過不斷優化經濟戰略結構、制定適時適應的經濟政策,解決了譬如失業、通貨膨脹等一些在計劃經濟中不會出現的經濟問題。自科學發展觀提出后,社會的關注焦點越來越集中在了就業、醫療、教育、養老、旅游等民生和社會失業問題上,國家的財政政策自然相應的向這方面進行大幅度偏移。從GDP、GNP等相應的指數數據上可以看出國家的收入在不斷上漲,而從居民收入水平、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數據的不斷增長的趨勢得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在穩步提高的。2008年二月開始,結構性價格調整所帶來的通脹壓力逐漸加大,國家通過調整財政政策,在積極地使用金融工具的同時,加大調整財政投入來擴大供給,使得物價穩定回落,經濟平穩增長。

2、相機抉擇的財政方針運用合理,審時度勢。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1998年以來我國一直推行積極地財政政策,通過大規模的發行公債實現了公共收入的大幅增長。2003年GNP增長率高達9.1%;自2005年起,推行了“雙穩健”的政策,從“控制赤字、調整結構、推進改革、增收節支”四個方面考慮,通過國家減少發行長期國債,轉擴大需求為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手段,確保了國家與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的增長;2008年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低糜,國家為刺激經濟的快速發展,又重新推行積極地財政政策,通過投入拉動內需、保證民生等方式,保證國家平穩的渡過這段寒潮期,并逆勢上揚。可以看出國家對財政工具的選擇使用既慎重又靈活,而且能夠準確的根據國際國內經濟的波動和走勢,主動地通過調整稅收和公共支出方向結構等方式,來保證國家的財政方針目的的實現,保證經濟的高速發展。

查看全文

近年我國青少年學業情緒研討

近年來隨著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的興起,學生在學習中所體驗到的學業情緒引起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它作為一種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密切聯系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認知活動的開展、學習動機的激發以及學習策略的使用均具有重要的影響。無論是正性的還是負性的,對學生的學習、考試、學業成就以及其他方面的活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了系統了解學業情緒的研究現狀,我們從研究概況、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研究展望等方面對近五年來關于學業情緒的研究進行回顧和總結,為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一、研究概況

學業情緒(academicemotions)這一概念最早是由Pekrun等人(2002)提出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并體驗到的情緒幾乎囊括了人類所有的情緒種類,但與學習活動緊密相連的主要有九種,即愉快、放松、希望、自豪、焦慮、失望、羞愧、氣憤、厭煩,并稱之為學業情緒。SophieGovaerts和JacquesGregoire(2008)通過對學業情緒量表(AES)的發展和建構維度上的研究,入黨申請書提出了學業情緒包括學生在學校學習中所體驗的六種情緒,其中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增加了挫折感。在國內對于和學習有關的情緒如考試焦慮、厭學等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以學業情緒為主題的研究則是從2005年開始的。通過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上的檢索發現,截止到2010年5月總共有45篇相關論文,其中2005年、2006年、2007年發表的論文各占7%,2008年的論文占9%,2009年的論文占38%,2010年的論文占32%,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關于學業情緒的研究呈明顯上升趨勢。

目前在國內,學業情緒已經成為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熱點。研究對象多以初中生和大學生為主,對高中生和小學生的研究只占很少一部分。方法上以實證研究居多,理論探索較少,而且所有的實證研究都是以問卷的形式來測得的,很少涉及實驗。具體來說,理論探索主要針對學業情緒的結構維度、發展特點、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簡要介紹了學業情緒的情緒控制—價值理論;實證研究則探討了學業情緒與學業成就、學生適應等方面的關系。

二、研究方法

縱觀近五年來國內對學業情緒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理論研究,一類是實證研究。理論研究多是在對他人文獻進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以綜述的形式呈現出來;實證研究多以問卷為主,也有一部分是干預性實驗研究。

查看全文

透析近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綜述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是近年來理論界和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歷史進程、理論成果、基本經驗、基本規律等問題進行簡要綜述。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綜述

近年來國內許多專家學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并發表了大量論文,出版了許多專著。在這些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對近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簡要的歸納梳理,并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簡要綜述。

一、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內涵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是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礎和核心。這個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理論界研究和關注的焦點。雖然學術界聚訟紛紜,莫衷一是,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結合論。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依據是在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論新階段》及1943年《中共中央關于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中,提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的結合”,雖然不同的學者對馬克思主義要“結合”的對象理解不盡相同,但都可視為是“結合論”。如,陳家付教授認為,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指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實現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相結合。

查看全文

近年來職務犯罪案件情況的分析

對XX縣近年來職務犯罪案件情況的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完善和懲治腐敗力度的不斷加大,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的犯罪形式和作案手段也發生了變化。我們對近年來XX縣職務犯罪的發展趨勢以及特點和原因進行了一次調查分析,以期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近年來XX縣檢察院查辦職務犯罪的基本情況

2001年以來,XX縣檢察院共立案查處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50件52人。其中:貪污案27件29人,挪用公款案11件11人,行賄案5件5人,受賄案7件7人;大案15件17人。通過辦案共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200多萬元。

二、當前職務犯罪的發展趨勢及特點

查看全文

礦黨總支近年來的工作總結

根據××集團公司黨委辰發[2007]16號《關于做好基層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的通知》精神,我礦黨總支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并對200*年以來黨總支工作認真進行了回顧,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找出差距,為下一步的工作開展明確了方向。總結如下:

一、抓學習,強作風,不斷加強兩級班子建設

企業的經濟發展,離不開領導班子集體,而領導班子素質的高低,對企業經濟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04年以來,黨總支把加強班子建設、提高管理人員能力素質作為頭等大事,擺上重要日程。

首先,從強化學習入手,不斷提高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組織兩級班子成員重點學習了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及上級黨委制度下發的各種文件、重要會議精神,并結合本單位實際,就企業管理如何轉型積極展開討論,不斷探索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新方法、新途徑,做到學以致用。在班子成員中廣泛開展了“學哲學、用哲學”活動,以哲學觀點、哲學方法研究、指導工作。同時,我們還在基層各支部相應建立了黨員干部政治學習制度,定期制定學習計劃,認真落實,并組織政工部門進行檢查、抽查,使學習做到了“人員、內容、時間”三落實。通過不間斷的政治理論學習,有效提高了兩級班子的綜合素質。

其次,強化工作作風建設,實踐“兩個一切”。從制度建設入手,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強化干部作風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干部值班和下井考核的規定》、《關于禁酒的若干規定》,對干部作風提出了“十要十不要”規定,要求各級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嚴格加以執行,并組織政工部門跟蹤督查考核,有力地促進了干部工作作風的轉變。目前,在各級干部中,“深入現場,靠前指揮,為安全生產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多了;“假、瞞、浮、滑”混日子、無所事事的人少了。“嚴、細、勤、實”的工作作風正在日漸形成,據統計,04年以來,礦井(區)、隊級干部盯班、跟班最高的每月都達26個以上。

二、圍繞中心抓黨建,不斷促進經濟發展

查看全文

我國近年來財政政策探究

[摘要]財政政策是通過稅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來實現一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等宏觀經濟目標的長期和短期財政戰略,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2005年我國實現了從積極財政政策向穩健財政政策的轉變。本文就兩種財政政策的實施背景、作用進行分析,并對今后財政政策的取向及應對措施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財政政策;中國

財政政策是通過稅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來實現一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等宏觀經濟目標的長期和短期財政戰略,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功能可將財政政策劃分為擴張性政策、緊縮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一個國家在一定經濟發展階段實施何種財政政策,要根據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相機抉擇。宏觀經濟運行千姿百態,但概括起來講,也就是三種類型。一種類型是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即“通貨緊縮”,表現為物價總水平下降。應對通貨緊縮局面,應該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第二種類型是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即“通貨膨脹”,表現為物價上漲。這種情況下,應該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第三種類型就是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基本平衡,但在結構上有矛盾,冷熱并存,發展不均衡。此時應采取穩健財政政策,即在總量上不做太大的動作,但在結構上有保有壓,加強薄弱環節,壓縮過熱行業的投資。

我國自1998年以來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其實質就是一種擴張性財政政策。2005年根據我國國情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從實際出發,我國實施了穩健的財政政策,現就兩種財政政策的實施背景、作用綜述如下。

一、積極財政政策

查看全文

近年來教育扶貧研究綜述

摘要:貧困問題作為一個復雜問題,歷來備受人們的關注與重視。歸納整理了近年來研究我國農村教育扶貧方面的文獻資料,發現國內學者在教育扶貧的參與者、模式、價值等方面均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當前,農村教育扶貧研究尚存在著一些欠缺之處。對這些研究內容進行梳理和反思,有利于深化對教育扶貧研究現狀的認識,促進教育扶貧工作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教育扶貧;參與者;模式;綜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教育扶貧越來越成為我國扶貧攻堅戰中的焦點問題。在多個場合中不止一次地強調了教育扶貧對于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的重要意義。黨的領導人對貧困地區教育扶貧實施進程的關注,更是“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福祉的高度價值關切和造福人民的堅定意志”[1]。近年來我國學者亦非常關注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在教育扶貧方面的現狀與問題,他們圍繞著精準扶貧與教育扶貧的關系、教育扶貧的價值、教育扶貧不同參與主體之職責、教育扶貧的模式等內容開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對近年的相關研究內容做了初步的總結,并反思了當前研究中的有待提升之處,以便在新時期為我國廣大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扶貧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一、教育扶貧及其重要性

教育扶貧是指在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指導下,通過國家在教育政策、教育資金、教育人力資源等方面對貧困人口實施的一系列優惠舉措,促進貧困人口平等地享受國家教育資源,以提高貧困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增強貧困人口的勞動技能,從而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和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扶貧方式。(一)教育扶貧與精準扶貧的關系。教育扶貧與精準扶貧具有密切聯系,它在精準扶貧戰略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傅佑全看來,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政策的根本保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把貧困地區的人才培養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重點辦好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2]。陳濤認為,教育扶貧是扶貧脫貧的根本之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3]。吳霓指出,當前我國貧困地區在基礎教育、高中教育、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等方面均存在著一些問題,必須通過教育扶貧提高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才能實現精準扶貧和全面脫貧的目標[4]。張永琛的觀點是,教育扶貧是精準扶貧的必然要求、重要助力和題中之義,農村地區的精準扶貧工作必須讓教育先行,方能激發出貧困人口生產活動的內生動力[5]。在胡蝶看來,教育扶貧在精準扶貧中居于基礎性、先導性和根本性地位,貧困人口的素質提高了,封閉落后思想根除了,貧困地區的貧困狀態才能得到根本上的轉變[6]。(二)教育扶貧的重要價值。教育扶貧既能滿足貧困人口接受教育的需求,又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一方面,社會能夠滿足貧困人口實現自身生存和發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貧困人口在教育扶貧中是需要脫貧的主體,有通過接受教育改變貧困現狀的需要。李興洲認為,教育扶貧的價值追求就是為了實現精準扶貧的起點、過程和結果的公平正義。一個公平的社會理應確保每位公民平等享有各項權利,要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扶持,實現有差別但機會均等的資源共享[7]。另一方面,貧困人口在教育扶貧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學習并豐富個人的科學文化知識、專業技術技能,能夠為社會供給更高素質的勞動力以促進社會的繁榮穩定。周禹彤指出,貧困地區仍然存在著封閉守舊、安于現狀、缺乏創新等現象,而通過教育可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念,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8]。

二、教育扶貧參與者職責的研究

查看全文

近年以來住院結核病患臨床探析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全國先后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結核病學抽樣調查。結果表明結核病呈緩慢下降的趨勢,有學者認為形勢不容樂觀。筆者對20年來住院結核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結果如下。材料與方法回顧性地調查了1980-1999年全部患各型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住院病歷。第一次住入本院的,不管初、復治均登記統計,凡是病歷上寫明再次入院者全部剔除。共13330例,其中80年代5907例,80年代前期2611例,后3296例;90年代7243例,90年代前期4473例,后期2950例。

全部肺結核病例均因明顯的肺結核癥狀,經痰菌、胸片證實為肺結核而要求住院。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有典型的腦脊液改變,并經抗結核病治療有效,按年度分類整理,結核病的分型仍按1978年結核病分類法進行統計分析,分別以80年代和90年代前后期進行統計學處理。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

結果與分析80年代收治男性患者4402例,女性患者1505例;90年代收治男性患者5458例,女性患者1965例。男女之比為2。8:1。0-10組結核患者數90年代與80年代相比迅速下降,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小于0。01),其中以80年代前期至后期下降最為明顯(X2=39。68,P小于0。01),差異有非常顯著性。而11歲以上至50歲肺結核沒有明顯變化(P大于0。05)。結核病的發病年齡后移,51-60歲組80年代至90年代構成比有所下降,二者比較差民有非常顯著性(P小于0。01);60歲以上的老年肺結核患者數呈上升趨勢,90與80年代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小于0。01),其中以90年代后期上升最為明顯(X2=77。97),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小于0。01)。具體結果見表1。兒童結核病的防治初見成效,這說明卡介功接種對防止兒童結核心、效果明顯,同時人們對兒童健康的關注、兒童喂養方式的改變也起到了很在的作用。20年前,農村口對口喂食現象比較普遍,現在就很少發現這方面的情況。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的增多,機體免疫力下降,結核病發病年齡高峰由51—60歲組向61—70歲以及71歲以上組轉移,與文獻報道一致。

90年代與80年代相比,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患者明顯減少,1980—1984年收治378例,占住院結核患者數的14、48%;1985—1989年收治244例,占7、40%;1990—1994年收治60例,占1、34%;1995—1999年收治33例,占1、12%。80年代前后期,已有顯著下降(X2=77、39,P小于0、01);90年代與80年代相比,下降明顯(X2=185、44,P小于0、01)。但整個90年代仍有患者發生,并趨于平穩狀態。正規的化療和結核控制項目的實施,使排菌的肺結核患者治愈率明顯提高。同時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變、醫學知識的普及,使人們知道一旦發現肺結核應立即治療,減少了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的比例。從1980年舊住院結核病的20、44%降到1999年的0、93%,年平均遞降率為24、77%。

80年代共收治結核性腦膜炎143例,舊住院結核患者數的2、27%,而90年代僅25例,占0、34%,兩者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X2=118、05,P小于0、01),尤其是兒童結核性腦膜炎下降最為明顯。從時間上看80年代早期下降速度最為明顯,90年代早期在快速下降的基礎上又有下降,但結核性腦膜炎仍有發生。

初治肺結核患者迅速增多,而復治肺結核患者明顯減少,整個90年代各個時期相比,差異有非常顯著性(X2=344、82,P小于0、01)。具體分布見表2。

查看全文

近年來雜志創新理論宣傳的實踐

摘要:近年來,中共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順應時代發展大勢、遵循傳播規律變化趨勢,積極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不斷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做大做強主流媒體。本文以中共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近年來創新理論宣傳為例,探討主流媒體如何不斷豐富傳播形式和方法,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營造積極的輿論環境。

關鍵詞:主流媒體、主流思想輿論、創新理論宣傳

地方黨刊作為一支重要而獨特的輿論力量,是地方黨委宣傳黨的重大理論方針,是指導全省工作的傳播載體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共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推進黨刊事業創新發展,敢于擔當、勇于作為,始終讓主流聲音占領主戰場,不斷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黑龍江全方位振興積極營造輿論環境。

一、“龍頭”引領,深耕陣地,提升內容生產力

隨著媒體融合的實踐不斷走向縱深,傳統媒體必須著力將原有的內容生產優勢轉換為平臺優勢,注重發揮和快速提升組織動員和資源聚合能力,增強理論宣傳的感染力、感召力。近年來,奮斗雜志社依托期刊陣地優勢,抓住省委機關刊《奮斗》雜志這一“龍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讓理論宣傳更接地氣、更見實效。一是讓“座談會”成為常態。2021年8月,依托奮斗網、奮斗者APP的建設使用,奮斗雜志社建立起奮斗智庫,吸納了部分長期關注支持《奮斗》雜志的省內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知名專家學者80余人,打造用理念引領黑龍江發展、用思想提供黑龍江方案、用理論指導黑龍江實踐、用良策解決黑龍江問題的重要平臺。專家學者通過奮斗平臺,為黑龍江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言獻策。三是讓“奮斗”品牌更多元。近年來,奮斗雜志社依托重點選題和宣傳亮點,策劃編輯出版“奮斗文叢”,編輯出版了《興安峰巒——兩院院士在黑龍江》《奮飛的天鵝——改革開放40周年黑龍江親歷者說》《沃土盡長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一顆黨心耀百年——百名共產黨員口述歷史》等書籍11冊,充分發揮了黨刊的政治特色和資源優勢,不斷提升“奮斗”品牌影響力。

二、觸網換羽,轉場升維,創新媒體融合思維

查看全文

公司近年企業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南鋁 -南鋁公司近年企業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福建省南平鋁業有限公司(簡稱“南鋁”)創建于1958年,現為國家大型鋁業公司,國家520家重點企業之一。2001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85388萬元。下屬3個分廠、2個控股企業,3個參股企業,員工4029人。

八十年代初期,南鋁利用國家改革開放的有利時機,大膽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企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經過多年發展,南鋁在九十年代中期曾創造出了驕人業績。由于在技術改造方面投入過大,企業負債率高達90%,連續三年每年整體虧損近億元,一度陷入危機。2000年,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他們秉承“穩健發展、謀求長遠”的經營理念,堅持“平等、坦誠、交流、教育”的文化價值觀,以文化力推動生產力,通過深化企業改革,推進技術進步,加快產品創新,形成了鋁電解—鑄造(鑄軋)—加工—鋁材加工(成品窗、氟碳板金加工等)為主體整體產業鏈,2004年,南鋁及關聯企業完成鋁商品材10萬噸,完成工業總產值24億元,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4億元(不含稅)。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與2000年相比年均增長13.0%和16.4%,連續多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跨入全國鋁型材十強企業(綜合實力名列第三)。近年來,南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力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連續8屆16年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被授予省首批企業文化示范單位、省級綠色社區,多次榮獲省思想政治優秀企業稱號,企業經濟建設和改革實現了穩健發展。

一、構建“和諧南鋁”思路的提出

2000年,通過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努力,南鋁的各項工作逐漸走向正常。但是,在南鋁隨后進行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的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漸顯露出來,這些不和諧因素的出現,制約著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顯然無法簡單靠加強管理和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來求得解決。如何為南鋁構建一種新環境,包括觀念、制度、行為等,保障企業改制和改革的順暢和成功,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成為當時公司發展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新一屆的企業領導班子經過認真的分析后認為,南鋁發展正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既是關鍵發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企業領導頭腦清醒,決策妥當,就可以使企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保持和諧發展。企業領導決策失誤,將危及南鋁的生存。只有通過企業文化的創新,才能消除不和諧因素,確保企業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為產品創新、市場創新、企業制度創新首先必須來源于管理思想和企業文化的創新,單獨進行某一方面的創新而沒有企業文化創新工作的支持,雖有助于企業實力的提高,但總體效率不高,無法有效地提升企業的整體核心競爭力。公司結合南鋁“十五”發展戰略的要求,著眼于可持續發展,出臺了《南鋁公司深入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的意見》,確立了南鋁企業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創建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從理論和具體操作上為公司構建“和諧南鋁”做好了準備。

二、“和諧南鋁”的內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