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09:34: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家庭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家庭教育論文

鄉鎮家庭教育論文

家庭教育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前奏和延伸。近幾年來,我鄉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積極貫徹實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立足家庭學校,建立健全組織網絡,廣泛宣傳,深度發動,全鄉家庭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現將我鄉2007--2008年家庭教育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健全網絡,家教組織水平有了新提高。

家庭教育同其它工作一樣,領導重視的程度決定著工作的力度。領導重視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總開關,這個閘門不開啟,要抓好家教工作,就是一句空話。在家教組織工作中我鄉抓好以下幾點:

1、提高認識,增強做好家教工作責任心。

我鄉家教委一班人通過認真學習、研究,充分認識到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起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人類一切教育的基礎,直接影響著孩子今后一生的成長。做好家教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質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是推進我鄉教育整體水平的基礎性工作。基于以上認識,我鄉分管的黨委副書記親自抓。并定期向黨政主要領導匯報工作,爭取領導對家教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2、建立健全機構,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家教網絡。我鄉成立了家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的黨委副書記擔任,鄉婦聯、計生、工會、團委等部門負責人和中學、小學、幼兒園校長任組員,各學校、幼兒園分別成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家長學校工作班子,具體實施家教“十一五規劃”,基本上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家庭教育網絡。

查看全文

幼兒家庭教育論文

每當家庭聚餐,好友來訪,婆婆總要催促寶貝當眾表現一番。那時候他還小,甚至偶爾會因為在自己的詞庫里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漲地滿臉通紅。還會把“相親相愛不分離”念成“相親相親不分離”。令人意外的是他每次的表演都博得一片贊嘆,我當然是小聲地謙虛:臨場發揮好。每每這時候,“觀眾”們總要評說一番。所謂評說,基本是肯定的多。我只是陪笑,遇上熟識的朋友我會很率直地告訴他們真相:和許多年輕父母一樣,平時寶貝住爺爺奶奶家,雙休才和我們住。也孩子成長的幕后英雄除了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兒子彬彬有禮,善良可愛是我們集體的教育成果。

享受的同時也去感受

許多獨生子女大多是在眾星捧月似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有的家長甚至把孩子當成“小祖宗”、“小皇帝”,對孩子百依百順,給他們無限關懷與疼愛,家長付出了很多,孩子卻無法感受到。孩子以為眾人對他的愛是天經地義的,而不懂也不會去愛別人。經常能看到這么一幕:爺爺奶奶背著書包,孩子一手一個蘋果,一手一個面包。忘了完成老師交代的任務,脫口而出的理由便是:都怪我奶奶……。我們除了搖頭之外還需要做些什么?

五天之內,寶貝是奶奶家的成員。只是晚餐時聚一會兒,要是工作忙起來,根本無法保證那點小聚的時間。因為公公還未退休,一遇上什么突發事件,大家都沒空照顧寶貝時,兒子只能寄養在平時還有些來往的親戚家。第二方案:干脆跟著爺爺去上班。往往這種情況下,我會感覺虧欠孩子。可慢慢地卻發現:無心插柳使孩子會匯報愛了。使爺爺不停感嘆:憶苦思甜讓人更珍惜。寶貝一向是崇拜爺爺多一些的,覺得爺爺能幫他修小汽車。在他的世界里這可是大事。奶奶也就是要他吃不喜歡的豆豆。說實話,一直都反感寶貝對奶奶的態度。猶如天天泡在密罐里,也就不覺得甜了。

小家伙一臉疑惑:“我們是去吃小籠饅頭嗎?”

老公在暗示我要給孩子:“善意的謊言。我很理智地告訴他:奶奶今天要去旅游,不能在家陪寶貝了。她難得出去一次,你要配合哦”

查看全文

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摘要】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種形式,它能夠對孩子的一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三歲定八十”的說法,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發展的指引性。在家庭教育中對學前兒童能夠起到潛移默化影響的便是一個家庭良好的家風。本文分析了當前家庭教育中家風對學前兒童帶來的不同影響,并就培養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中良好家風提出一些方法。

【關鍵詞】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良好家風;培養方法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學前兒童成長的基石。家風是融在血脈中的驕傲,是先人從一代又一代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族風氣。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講究“家風家訓”的禮儀之邦,放眼當今社會,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關系到家庭和睦,關系到社會和諧,關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長。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家風和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家風的形成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它需要家庭中的各個成員共同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風。良好家風對家庭中學前兒童的影響也是十分深刻而深遠的,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品性與做事態度。

一現狀分析

世界上不存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世界上也不存在相同的家風,每個家庭的家風經過歷代祖先的傳承與創造,都帶有鮮明的家族特色。在我國,一些書香門第、知識分子家庭中家風的打造與傳承往往是一脈相承的,它歷久彌新逐漸內化為家庭當中每位成員的價值追求,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應落實家風對個人的要求,即使對心智發展不成熟的學前兒童也有著良好的引導作用。當然在一些家庭,尤其是不太開明的家庭中,則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家風,對學前兒童的教育與成長也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家風在家庭教育中對兒童產生的不可估量的作用,積極探討更好的良好家風的培養方法,從每位家庭成員切實做起,爭做學前兒童的榜樣引領者,用良好的家風培育學前兒童的健康成長。

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中良好家風的培養方法

查看全文

農村家庭教育論文

一、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

分析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是解決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關鍵。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對安徽省宿松縣五里中學,長鋪中學,響堂小學部分學生、家長及老師進行的隨機調研結果。此次調研的326個樣本中,家長102人,學生224人。學生中男女比例為5:4,其中高中階段的平均年齡為15.4歲,初中階段為12.2歲,小學階段為9.3歲,學生樣本在個教育階段即高中、初中、小學的所占比例分別是2:3:3,在訪談的家長樣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員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標——跳出農門

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走出農村,在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農村生活太苦,農民太累”,“考大學,賺大錢”,城市中優越的生活環境和較好的發展機遇成了孩子學習的最終目標。調查顯示,92.1%的家長希望子女能跳出農門走進城市,“城市最優化”成為不變的主題,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過早的感受城市的優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將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學校。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為他們確立一個正確的教育目標,這是做好農村家庭教育工作首應解決的問題。

(二)家庭教育主題——配合文化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現階段農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歷史環境的影響,他們整體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有將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們根本無法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予孩子必要的幫助;而對于初中生和小學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識以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現在農村中的許多父母已認識到在科學技術水平日新月異的今日知識的重要性,并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成為他們的彌補措施,有89.2%的家長確定不會占用孩子的學習時間,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農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輔導班,37.2%的學生曾經有過或現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師,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資增加了,孩子課余輔導的質量提高了。但相對之下,孩子的學習負擔也隨之加重了,學校減負,父母加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的孩子難免會出現厭學、逃學現象。知識爆炸的時代家長們感到了沒有知識的壓力,高強度的學習負擔下孩子也感到學習的壓力,如何在二者之間尋找適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資源教育論文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通過一學期的教育實踐,我們在課程的建構過程中重視教育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對家庭教育資源的挖掘。我們驚喜地發現家庭教育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其他教育環境所不可比擬的。家庭教育資源正顯示著新的活力。

一.從思想上入手,密切家園聯系:

家庭教育資源包括對幼兒發展造成影響的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所有內容:家庭文化及成員的職業、經濟條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觀念、家庭成員和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家長對幼兒的具體指導、教養方式等。讓家長充分挖掘自身潛在的教育資源,發揮家庭教育資源的優勢,必須從思想上加以引導。

首先,我們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等多渠道的宣傳,讓家長認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認識到自己本身對于幼兒來說就是一大教育資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引導家長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注意讓自己的言行發揮積極的教育作用。如:在禮讓方面我們引導家長在家對長輩對鄰居等主動禮讓不爭吵,主動關心幫助,帶動孩子,從小以禮待人,樂于助人。

其次,通過個別交流、家訪等機會與家長溝通,了解家長的育兒方法,改變一些家長的教育思想,使家長和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我們班的某某家長,兒子才五六歲,對"性"特別感興趣,她感到十分惱火,她聽其他孩子說:"某某躲在廁所看女孩子小便。"便不分場合,在集體面前用"以后不準看""羞羞臉"等言語喝斥孩子,而孩子還是一臉迷茫。了解情況以后,我們并沒有指責家長,而是故意將孩子支開,請家長平心氣和地坐下來,跟她講:孩子為什么對此感興趣?怎樣正對待孩子初期的"性教育"……還介紹了"家園共享區"內的幾篇關于這方面的文章。第二天,家長來時感激地說:"老師,我平時工作太多,對孩子的教育言語能省則省,經常說一些禁止的話,還是您說得對,以后遇事我一定會有意孩子為什么會這樣,這幾篇文章寫得真好,謝謝您。"

二.豐富參與形式,探索家園互動新途徑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音樂教育論文

一、音樂考級的現狀

在音樂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兒童音樂考級被看為兒童學習音樂時的一個重要環節,得到許多家長的重視,但有些人盲目的追隨考級,這對音樂學習者帶來很多不利之處,阻礙兒童的音樂學習,引人思索家庭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從當前我國音樂考級的發展來看,考級對于提升少兒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起到了幫助,這方面的好處是可以看到的。但是由于音樂考級的飛速發展,導致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獲得一個較高的音樂等級證書,為了考級而考級,未免也給兒童增加了很多的壓力。而且在具體音樂考級的過程中,由于我國音樂考級在實際組織、實施及管理過程中確實也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這也難免會給家庭音樂教育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二、家庭音樂教育的現狀

來看當前我國的家庭音樂教育。應該說家庭音樂教育在當前社會中已經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幾乎每個家庭都會讓兒童去進行一些音樂藝術方面的熏陶。應該說,在當前的家庭音樂教育中,家長對兒童的音樂教育方面是十分舍得進行投資的。這也是當前家庭音樂教育能夠在我國得到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們在看到我國家庭音樂教育發展迅速的同時,也要看到在家庭音樂教育過程中由于家長過度重視對音樂考級的要求,而忽視了家庭音樂教育的本質,這也給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一)家庭音樂教育理念的錯誤傾向首先是從家長的教育理念方面來看。在進行家庭音樂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家長錯誤的教育理念很容易導致兒童在進行音樂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產生逆反心理,家長錯誤教育理念主要體現在家長在進行家庭音樂教育的功利心方面。家長不管孩子自身的素質,或不管孩子是否喜歡音樂,看到別人孩子在學,自己就不管不問的硬強加給學生一項任務。

(二)家庭音樂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其次在進行家庭音樂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家長進行家庭音樂教育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家長在進行家庭音樂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由于兒童的自制能力較差,所以不少家長在進行家庭音樂教育時,往往采用的是強制的方式強制兒童去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這種以強制為主的家庭音樂教育方法往往很容易讓兒童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對音樂知識學習產生厭惡。所以在進行家庭音樂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家長的教育方法也是影響家庭音樂教育成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其次有些家長在進行家庭音樂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盲目的采用誘導式的方式進行家庭音樂教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給兒童造成不良的影響。盲目的采用誘導式音樂教育,讓幼兒在進行音樂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依賴心理,從而讓家庭音樂教育失去了其本質的目的。

查看全文

優質教育與農村家庭教育論文

1問題的提出

教育選擇是指作為選擇主體的農村學生及其家庭在教育消費過程中對不同教育的選擇,包括對學校類型的選擇和學校質量的選擇,其中的學校類型是指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學校質量指的是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的差別,也就是優質教育和一般教育之分。本文著重討論的是農村家庭對學校質量的選擇,即對優質教育的選擇。因為學生能否成功選擇優質教育是影響其接受的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受教育者自幼接受的教育質量不僅影響其當時發展水平,還會反過來影響其后期能否有更大的教育選擇空間。影響農村家庭教育選擇的因素除國家、社會層面原因外,農村家庭資本也在其中。家庭資本包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相對于文化、社會資本,經濟資本對農村家庭教育選擇的影響是最直接的,程度也是最深的。因此,本文將從經濟資本對農村家庭教育選擇的影響機制著手進行分析。

2經濟資本的劣勢導致農村家庭在優質教育選擇中處于不利處境

教育選擇包含不同形式的教育選擇,表現為對優質學校教育的選擇和對校外優質教育的選擇。筆者通過實地考察,發現農村家庭由于經濟資本處于劣勢地位在兩種教育選擇中都處于不利境況。

2.1農村家庭的弱勢經濟資本使其在校內教育選擇中錯失“優質教育資源”

筆者以重慶某市郊重點完中的高一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隨機發放問卷104份,回收有效問卷9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2%。由統計結果來看,98人中,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比例為3:6.8。對于一所處在市郊且更靠近農村的高中來說,農村生源不應低于城市生源,但為何出現城市學生是農村學生2倍之多的現象呢?這與優質教育資源累積效應極大相關。所謂優質教育資源的積累效應是指,一個學生前一階段接受的優質教育會對他下一階段接受優質教育產生正向的促進作用。這種優質教育資源的累積效應可以分別從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和解釋。首先,就城市學生來說,由于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和教育中存在的“以城市為中心”的政策,無論在設施設備等硬件方面,還是師資力量等軟件方面,基礎教育向來是城市遠優于農村。因此,在整個教育階段便出現城鄉教育水平巨大懸差,這樣從整體上城市學生的優質教育累積效應便產生了,于是會出現上面所展示的城市學生是農村學生2倍的現象。其次,就農村學生的情況來分析,也可以證明這種累積效應。不僅是對高中教育的選擇,就是對高等教育的選擇農村學生也處于劣勢。“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總計723萬名,其中農村考生人數為398萬名,占報名總數的55%。”這是建國以來,我國農村考生人數首次超過城鎮。但是又有多少農村考生可以獲得優質高等教育選擇的機會?一項2009年的統計結果顯示,“當時農村和城市人口比例均等,理論上農村大學生和城市大學生的比例也應均等,現實情況卻是1∶4.65。”布迪厄在20世紀60年代調查不同社會階層學生的入學機會均等問題時發現,“社會地位最高身份的學生獨攬最高學府;對于社會出身低的學生而言,上大學則是以專業選擇方面受限制為代價。”可見,經濟資本處于劣勢的農村家庭也難以進行優質高等教育選擇。本文調查的學校作為一所完中,高中部在進行招生工作時一般傾向于接納本學校初中部的優質生源。在所調查的30名農村高一學生中,有15名是從本校初中部直接升上來的學生,而剩下招收的15名農村學生則來自外校。這15人當中有10人都曾繳納過贊助費,而且有8名是在初中階段繳納過,有2名是在初中和小學階段都繳納過,他們繳納贊助費多是為了進入重點初中和重點小學。由此可見,這10個農村學生在小學和初中接受優質教育的經歷對他們現在能夠進入這所重點高中是產生了正向促進作用的,也就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積累效應。

查看全文

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論文

【摘要】當今,農村問題是關系社會發展與穩定的一個大問題,而農村的中小學教育問題又是農村問題的關鍵所在,發展農村教育勢在必行。家庭作為中小學生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必將對學校教育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教育教育質量家庭教育因素

一、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家庭收入與家庭教育投資

教育投資不僅來自于學校和社會,有一大部分來自于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資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資數量又與家庭收入有關。例如,有資料表明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高,所以家庭收入水平高;農村經濟發展落后,家庭經濟發展水平就相對低下。其結果就是城鎮家庭有能力對受教育者進行更多的教育投入。隨著城市與農村家庭收入差距或是教育投資的拉大,將會有更多的家庭因為缺乏購買能力或是缺少家庭教育投資認識而無法實現學生對教育的需求。

2.家庭教育者的教育觀念

查看全文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一、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

(一)家庭教育誤區

目前學期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誤區:

1、兒童觀落后

。如許多父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學知識不足、孩子是附屬品、個人愿望強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傳,而出現拔苗助長現象。

2、教育目標失衡。如家長過高的文化期望、職業期望、心理預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視兒童心理發展過程,入校后厭學、逃學現象時有發生;輕能力,認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體,一味滿足吃穿;輕心理健康,這么小,認為他們不需要或漠視忽略了。

查看全文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一、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分析

(一)家庭結構的事實殘缺,使農村留守兒童出現了諸多的心理問題與教育問題

按家庭的完整程度可以把家庭結構分為“完全型家庭”和“殘破型家庭”。而留守兒童的家庭看似是完整的家庭,卻沒有發揮完整家庭的教育功能。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使他們的家庭結構處于一種事實殘缺的狀態,雖然父母雙全,但卻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使很多的農村留守兒童出現了心理失衡、學業失教、行為失范等問題。

1.親情缺失。一個人的心理發展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而是在自己生活的現實環境中逐漸發展的。兒童心理發展是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下潛移默化的一個過程。農村留守兒童長期遠離父母,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使他們常處于缺乏安全感的生活狀態之中。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強調:“人格形成與兒童早期經驗有關,與父母對兒童的教養態度有關。”安全感的缺失,使部分留守兒童出現了自卑、自閉、膽小、個性敏感、性格孤僻壓抑等問題;內心的失落以至產生對人冷漠、不敢與人交往等心理問題。

2.教育監管缺位。兒童是發展中的人,是處于不斷變化學習過程中的人,他們年齡小,尚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需要家長的監管。然而,本來應該承擔起教育監管責任的父母卻成了農村留守兒童成長與發展的“旁觀者”。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處于隔代養護的狀態,農村的老人大多數文化水平較低,在輔導孩子功課方面顯得無能為力,教育方法更是簡單粗暴,他們僅僅限定自己為監護人,對兒童的教育基本停滯。由于缺少教育上的幫助與監管,許多農村留守兒童在學校自由散漫,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同時,由于他們年齡尚小,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與影響,在無人監管的狀態下,逐漸染上了不良的行為習慣。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農村留守兒童占了很大的比例。

(二)家庭教育時空片段化,難以保證留守兒童教育持續、穩定的發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