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養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0 19:31: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師培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師培養

雙師型教師校本培養策略研究

摘要:“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是新時期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中堅力量,打造一支“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顯得尤為重要。中職學校應從觀念轉變、機制形成、方案落實及考核評價等幾方面著手,積極探索“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參照國家標準,結合學校及專業部實際情況開展培養,打造適應新時期要求的專業教學團隊。

關鍵詞: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校本培養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以及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途徑和培養手段在無形中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也在慢慢倒逼職業學校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方式等方面不得不發生改變。“目前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呈上升趨勢,‘雙師型’教師專業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推進其發展。”[1]為此,新時期職業學校教師的培養,尤其是“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的打造顯得尤為迫切。

一、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迫切需要“雙師型”教師

1990年,《中國教育報》較早提出“雙師”就是“教師加工程師”[2]這一說法,重點強調了“雙師型”教師的能力素養。2000年,教育部下發的《關于開展高職高專教育師資隊伍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教發〔2000〕3號)則強調了“雙師型”教師的“雙重身份”,“雙師型”教師既是教師又是工程師。這一政策性文件里面重點強調的也是教師的能力素養。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的重要位置,指明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拓寬“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渠道,并且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目標。2019年,國務院頒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明確了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內涵,重點強調“雙師型”教師的能力和素養的融合提升,即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提出通過多種途徑合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為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同時也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二、“雙師型”教師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校企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分析

摘要:中職教育主要進行的是對能力的培養教育,不僅擁有著充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對于中職院校的發展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在雙師型教師的發展中,校企合作的作用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利用學校和企業兩個場所進行教育,二者環境不同,對于教師的影響也就不同,都有著充足的教育資源,對教師的培養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教師的專業能力有更好的實踐以及發揮,所以企業也就成為了除學校以外進行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地方。因此校企合作對于讓中職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一個主要途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中職學校

中職教育本身就是為了達到順利就業的目的,向學生傳授一些目標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來讓學生能在學業結束后更好的進入到企業工作,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所以說中職教育應該是一種為了就業而出現的教育。但是,在現在的中職學校中,對于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還是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學校的發展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比如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非常少,對于學校的建設以及學生的上課質量都有影響;相關教師的素質沒有達到要求以及缺乏相應行業的實踐經驗,對各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夠等,因此,實行校企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接下來就探究如何才能通過校企合作這一方式來培養出合格的雙師型教師。

一、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定義

雙師型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便是良好的職業道德,既包括了作為教師所最應該具備的基本的師德,同時也要具備現代企業要求的職業道德,畢竟是作為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的就業教育,這點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教師為學生樹立一個榜樣,讓學生有一個前進的標桿。其次教師除了能教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外,還應該具備一些實踐經驗或一些企業實踐的精力,這樣才能在教授課程的同時可以指導學生的實訓。另外教師在教授課程之余,應該不斷參與企業的一些實訓或者實踐鍛煉,只有親自參與到企業的運行過程中,才能更好的了解相關行業的各方面信息,才能在教學中結合實踐進行更加專業的教學。

二、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模式的現狀

查看全文

教師培養論文:當代小學教師職前培養

本文作者:王智秋工作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能力培養是小學教師教育的重點

(一)基本理念“全過程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體系”是指學生在校學習四年不間斷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過程,以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精神、教師專業知識和教師專業能力為指向,通過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學生個體、團隊和學校組織相結合,大學與小學合作等多種形式,展開系列化的能力培養過程。當今,能力這一概念無論在其深度還是廣度上都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人們對它的理解。就廣度而言,能力已并非簡單地指“教學技能”環節,而是指在大學人才培養的全部過程中貫穿能力形成的理念,通過課內外各個環節,全面構建完整的能力培養體系;就深度而言,能力也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具體操作層面的職業技能傳授過程或課堂教學理論的形象解說與應用,而是既強調人在實踐過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強調個體的獨有才能和心理差異,也強調情感體驗乃至無意識潛能對于理智認識的啟發和引導作用,以形成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能力。教師要能像醫生一樣思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批判和決策,使自己獲得專業成長與能力的提升,從而能夠在今后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應對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因此,能力的培養必須貫穿于教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二)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形成教育智慧教育實踐是養成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關鍵環節,開展教育實踐要體現廣泛性、多樣性和層次性。一是廣泛性。為踐行公平教育的理念,首都師范大學將原來在城區優質校六周的實習調整為4+6模式,即4周在遠郊區縣農村校實習(大學三年級下學期),6周在城區優質校實習(大學四年級上學期)。4+6模式的實習能使學生對城鄉基礎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獲得更多的教育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就業能力,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有能力面對城鄉不同的學生群體,施教自如。二是多樣性。在教育實踐進程中,首師大初教院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學院組織的實踐與學生個體(社團)相結合,教育教學實踐與社會實踐、科研實踐相結合等。此外,首師大初教院還開展音樂舞蹈藝術實踐、美術野外寫生、野外科學考察等活動。三是層次性。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每個層次的要求不同、目標不同。2011年,首師大初教院在原有城區74所基地校的基礎上又建設了54所遠郊區縣小學基地校并正式掛牌。另設有23個社會實踐基地、藝術實踐基地和野外科學考察基地。目前,學院各類實踐基地已達151個,覆蓋北京城鄉各區縣。(三)開放教學實驗室,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動手能力小學教育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其人才培養要面向教育實際。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先后建成物理、化學、生物探究活動實驗室,小學科技制作車模、船模、航模實驗室,機器人設計制作實驗室,電腦美術制作工作室,工藝、美術制作室,小學電教攝像、電視編導實驗室,小學生心理咨詢與輔導研究實驗室,英語語言學習實驗室等25個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工作的經歷,讓學生獲得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畢業生工作后受到一線小學的高度認可。2010年,學院學生代表隊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一等獎。與此同時,在2010年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篆刻一等獎、書法一等獎5項。2011年,在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中榮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北京市大學生化學競賽中榮獲三等獎。2012年,還有學生獲北京市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四)設立導師制,培養學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研究能力是時展對小學教師的要求,教育研究能力也是小學教師實現自我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他們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在北京市教改項目《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模式探索》研究的基礎上,系統構建了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培養內容上,學院確立如下培養重點,即培養學生關注小學教育現象、研究小學教育問題的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實用的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形成用教育研究態度與方法解決小學教育問題的思維方式;通過課程教學、科研活動以及畢業論文等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教育研究的全過程,在做中學,使其不斷加深和修正對教育研究的理解和掌握。在培養途徑上,學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調整課程設置,采取“123”的課程模塊;整體設計,形成適合小學教育研究能力培養的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形成探究式教學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確保教學質量。第二,在一系列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課中不同程度地開展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意識與研究能力的活動,形成在教師教育類課程與教學中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意識與能力的模式。第三,在教育實習中關注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一是將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養列為教育實習的內容之一;二是將畢業論文寫作與教育實習結合。第四,將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訓練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提高畢業論文與科研課題研究的質量,完善培養大學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管理制度。第五,成立由教授領銜的“大學生科研實踐活動學術指導委員會”,由其負責對學生科研項目的評審和全過程指導。為保障學生科研活動的科學有序展開,學院建立相關制度:從二年級開始,學生可以申報院級學生科研課題,經過專家評審批準立項,提供經費資助;三年級申報校級課題,從院級課題中選拔,給予經費資助;要求四年級每位學生有課題研究的經歷,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畢業論文。學院“大學生科研實踐活動學術指導委員會”根據學生項目研究的內容配備一位導師,導師負責對該項目的全程指導。(五)建立“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訓基地”能力的培養只靠學院的積極性是不夠的,必須調動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為此,學生自發組織“音韻朗誦社”“墨池書社”“合唱團”“舞蹈隊”“《凱風》雜志社”等各類社團,實施“早讀我上講臺”工程、學生小教員輔導等。2012年成立的“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實訓基地”為學生能力培養搭建新平臺,調動學生廣泛參與的熱情,整個校園一年四季充滿著濃厚的教師文化氛圍。

“發展性”是小學教師教育的生命力

面對科學文化知識的不斷發展和兒童世界的不斷變化,小學教師更應該把終身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小學教師的終身學習主要體現在主動發展的意識和不斷反思、制訂發展規劃的能力。小學教師既是小學教育工作者,又是與小學生、與教育改革以及社會共同成長的學習者。小學教師要了解社會的變革、教育改革與發展,了解不同年代兒童的變化,同時還要把握國內外教育發展的動向,跟上教育理論和知識學習的發展步伐,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使學習成為自身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不斷追求新知和吸納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提高師德修養和提升教育智慧。在培養小學教師的實踐中,小學教師的綜合性知識結構特征使得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要學的課程太多,遠遠超出了1~2個學科領域,除此以外還有諸多教育學、心理學、藝術類和通識類課程,使學生不堪重負。事實上,“綜合性”不等于“大拼盤”,“所學之多”并不等于“所獲之多”。為此,首師大初教院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把關注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題研究、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強調“真情境、小問題、高觀點”。

基于《標準》的小學教師職前培養要

查看全文

教師教學能力培養分析

1我國地方醫學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現狀

1.1我國醫學專業教師職前培養的空缺

我國的醫學專業教師基本上是對醫學院校畢業的學生或從醫數年的醫生進行非常短暫的培訓,學習有限的幾門教育理論課程,即可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直接上崗,既缺乏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知識,也基本沒有教學實踐經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有限,②難以勝任醫學高等教育對教學的需求,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1.2醫學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建設滯后

相對于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大學,醫學院校內部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和機制的建設滯后,不健全,不完善,僅就目前的一些培訓看,存在很多問題:制度設計不完善,教師參與教學培訓的內外動力不足,缺乏促進教師教學能力長效機制;缺乏基于教師教學能力發展需求的整體化設計,教學能力培養零散、不系統、沒有持續性,多是短期的,臨時性的,而且重復培訓、低水平培訓現象嚴重;培訓內容上,注重單一教學技能的培訓,忽視教師整體素養的提升,甚至與教師實際工作脫節;培養方式單一,無法滿足教師的多樣化要求;培養經費缺乏等,醫學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長期處于靠個人經驗的累積,學校沒有為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和良好的環境,以及制度和經費保障,較大程度上阻礙了醫學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2構建地方醫學院校教師教學能力培養體系的對策

查看全文

教師教學技能培養研討

1我國教師培訓模式存在的問題

1.1對教學技能訓練不夠重視

我國高校教師培訓體制由最初的“以中央教育部為核心,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參與組織規劃,重點高校為主要培訓點”的培訓體制,然而,一方面,現有的教師培訓體制主要注重師德風范、思想觀念的教育或是專業知識的培訓,對教學技能的培養重視不夠,國家一系列的項目評估、人才工程及獎勵也很少涉及教師的教學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和教師自身對教師教學技能培訓不夠重視,學校對培訓計劃和目標的設定,培訓過程的實施及培訓結果的考核缺乏有效的管控,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也不能很好地保證。而同時,教師也忽視了自身教學技能的提升,僅將有關培訓視作一種形式,只是為了通過最后的考試或拿到相應的資格證書。這種情形下,培訓越來越流于形式,達不到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的效果。

1.2培訓內容和形式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現行的教師培訓模式,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弊端逐漸顯現,培訓內容和形式已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針對性和實效性差。就新任教師崗前培訓來說,十幾年來,內容上基本都是以原國家教委規定的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概論、教育法教程、高等教育學和高等教育心理學等課程為主[4]。雖然在2006年對有關教材進行過修訂,但內容依然老舊,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需要。而僅有的一些專門針對教學技能提升的培訓,也幾乎都遵循傳統的思想,按“應試教育”訓練教師,重解題指導的技能,忽視指導研究性學習,很少進行探索法、發現法等教學技能有關內容的培訓。而在培訓形式上,無論是崗前培訓、教學觀摩或是其他專題講座等,主要采用的都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的理論傳授方式,缺乏互動交流和實踐鍛煉,形式單一枯燥,不夠靈活,對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作用也十分有限。

1.3對教學技能提升方法的研究不夠

查看全文

中職鋼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

一、教與學的互動

根據調查數據表明長期以來一對一的傳統的鋼琴教學模式一直被家長和老師認可,這種模式更具有競爭的優勢。前邊我們說過鋼琴音樂教師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也因此要求教師能夠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少數的學生身上,這樣的教學的質量是比較好的。老師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具體的實施相應的學習計劃。但是即便說最好的教學方式它也不是萬能的,同樣這種一對一的鋼琴授課的模式也有它本身的缺陷性。一對一的模式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跟隨者。學生在教師主導的條件下,只能跟被動的接受學習內容,思維方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這樣一來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會發現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都很相似,缺乏個性化,未能真正領悟到音樂的美。首先,考慮到許多教學方法。也就是說,整理自己的預先指定的班級的學生養成良好的軌跡,然后吸取教訓。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們通過互相的學習互動交流從而不斷的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此外還可以開展公開課,在這種課上可以邀請其他的教師和學生過來觀摩學習。通過他們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最大限度的發揮不同的作用,集中集體的力量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另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的讓學生參與音樂會,給學生營造濃厚的藝術的氛圍。

二、因材施教的不同層面

與眾不同是教學中長期研究的熱點話題。在中職鋼琴教學也是一樣的,在中職鋼琴也是一樣的。主要是因為學生在水平上、智力上、性格和身體各方面都有所不同。這些不一樣就很容易導致教師沒辦法按照預期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過于嚴苛的教學目標有時候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所以教師在實施教學計劃的時候要善于總結歸納,要學會把來自不同的群體的學生進行很好的規劃。中職音樂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學生有耐心。

三、加強教學的針對性——防止"木桶效應"

因為師資力量和教師的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導致木桶效應的教學經驗常常成為這個行業的瓶頸。比如一些音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安排學生去表演偏向于自己的興趣擅長方向,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演奏的風格過于單一雷同,而且教師很大程度上只是注重提高學生的演奏的技術水平,對于如何更好的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上是比較無能為力甚至說是忽視的。這樣隨之而來的是學生表現過于機械在藝術表演上的激情缺乏,表現能力不足。所以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怎樣去平衡教學實際上遇到的各個方面的難點是很重要的。教師除了總結經驗外,還可以通過對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的問題進行衡量,以便更好的去解決。對于教師如何更好的獲得成長可以通過下面的幾個途徑來實現。首先,老教師教師是年輕教師最近的導師,一旦遇到問題首先可以想這些老教師尋求幫助,老教師教師在長期積累的過程中,有了豐富的經驗,儲備了大量的案例,相信他們能夠幫助年輕教師快速的解決難點。所以當遇到問題時候年輕的教師可以向老教師們尋求幫助,多聽聽他們的意見和觀點,做好筆記,對前輩的教學經驗做總結歸納,合理的運用在自己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第二,當今的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國內著名的教育學者經常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通過這些交流活動可以促進學術的發展,開拓視野,廣泛的吸收營養,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的給自己充電,來補充自己在教學上的缺陷。鋼琴教師可以通過兩個軌道目標來更好的實施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準備考試和音樂會等,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遵從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優勢和特長,在正常的情況下,針對學生的“弱點”原則,讓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一般情況下教師要對學生的弱點有針對性的安排音樂會和考試。對于一些學生弱點特別明顯的,還可以額外的安排考試和音樂會,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揚長補短。比如說對于一些音樂技能上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專注于培養他們的音樂的表現能力和音樂新元素的發掘上;不斷的拓展他們的想象力。而對于一些學生的技能比較薄弱的,則要從各種的特殊的訓練中不斷的提高這些學生的技能。教師要記住千萬不能去忽視學生的弱點,要有針對性的補漏,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不足的地方,這樣對整個音樂發展才是有積極的作用的,教師要對學生的不同階段做好不同的教學安排,有針對性的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做好跟蹤,以便更好的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進步。

查看全文

藥學青年教師培養策略

摘要:高職院校的藥學專業教師肩負著培養藥學及相關專業人才的重任,因此,做好高職院校藥學相關專業青年教師的培養尤為重要。分析藥學相關專業青年教師存在的問題,提出高職院校藥學相關專業青年教師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藥學相關專業;青年教師;培養

1藥學相關專業青年教師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系統的教學理論經驗。因為藥學相關專業的青年教師多半畢業于醫學院校、藥學院校,并未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教學知識的理論培養,以致于教學理論經驗較為缺乏,且絕大多數的青年教師普遍是應屆畢業生,難以適應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不知如何開展有效的教學管理。第二,缺乏藥學專業的綜合知識。藥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是建立在眾多學科基礎上的,不僅包括藥物化學、藥劑學、天然藥物學等專業知識,還涉及臨床藥物治療學、醫藥商品營銷學、藥事管理與法規等諸多學科知識。然而現如今高職院校的藥學相關專業僅僅開設了藥學、中藥學、藥劑學等課程,對專業并未進行細化分類,但是卻對專業的廣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科與研究生教育,雖在專業方面要求較高,但是在知識面的廣度上卻不夠,導致青年教師的專業領域相對較窄,難以滿足多門課程的實際教學需求。第三,缺乏足夠的生產實踐經驗。現如今絕大多數的青年教師畢業以后就直接投入到教育崗位中,既沒有企業工作經驗,也不是行業專業能手,青年教師的實踐工作經驗十分匱乏,對一線工作情況知之甚少,對生產工藝與生產技術要求了解甚少,無法教出技術過硬的藥學專業學生。第四,缺乏足夠的行業資格。國家對藥學專業領域制定了嚴格的準入資格制度,青年教師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且在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的雙壓下,更是沒有精力考取職業資格證書,也不利于對學生們的指導,不利于高職院校藥學及相關專業的發展。

2高職院校藥學相關專業青年教師的培養策略

第一,做好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職業道德主要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履行自身教書育人職責時,必須要遵循的一種行為道德準則與規范。加強對藥學相關專業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不僅能提高藥學教學質量,還能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包括嚴謹的治學態度、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嚴謹、認真、冷靜、客觀態度等幾個方面。嚴謹的治學態度要求青年84教師在做學問上容不得半點虛假;愛崗敬業的精神要求青年教師必須要熱愛崗位,全身心投入到崗位教育工作中。特別是由于藥學專業的特殊性,使得青年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作用,恪守職業道德,注重藥品專業的客觀性、公正性與安全性;青年教師必須要嚴格控制好個人言行,為學生作出表率,即便是面對學生們的違紀行為,也不要有言語上的過激表現,而應在冷靜之后采取合理的手段控制突發事件,當成教學道路上的一種歷練。第二,做好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導師制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最為有效的途徑。在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指導與幫扶下,青年教師能夠更快地掌握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水平、規范教學,青年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首先,注重對教案的設計工作。教案不僅反映的是某一科學領域的共識性成果,更是主講者自身理解、體會的直接表現。青年教師要想對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最新成果、研究動態擁有一個透徹的理解,就必須要在教案上下足功夫。要充分體現藥學相關專業的特色,要能根據藥學相關專業特點進行教案的總體設計,針對不同的藥學專業,授課內容要體現出專業特色。在備課過程中,青年教師必須要把教材吃透,切實掌握各個章節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使教案在內容上承前啟后、層次分明、有理有據。還要引入大量的實際案例,從而將最新的學術動態更為清楚地反映出來。其次,強化青年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素養對教學工作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在藥學相關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教學效率的好壞受青年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直接影響。青年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藥學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切忌使用模棱兩可的、煩瑣混亂的語言進行教學,應做到用語規范、言簡意賅。青年教師必須要在日常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下苦功,注重自身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在授課前,要進行反復演練,只有讓自己講解明白,學生才能聽明白。在藥學相關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青年教師還應適當運用一些幽默詼諧的語言與動作,一方面增強青年教師的個人授課魅力,另一方面也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學習興趣,更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有條件的青年教師還可以使用錄音機錄制下自己的授課內容,在課后進行重放,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加以改進,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勢必語言表達能力會大大的提高。再次,青年教師的教學方法改進。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工作,為其提供系統且完善的教育教學訓練,從而使青年教師順利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并具備基本的教育教學能力。可以讓青年教師全程跟蹤老教師們上課,通過跟蹤學習,學習如何把握課程教學重點,如何對教材進行處理。每次完成授課任務以后,青年教師都應書寫教學心得,根據記錄總結歸納更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最后,做好實踐技能的提高,打造雙師型隊伍。必須要將藥學相關專業青年教師的實踐技能放在與理論知識水平同等的地位,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雙師素質培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職業院校的青年教師入校至少前兩年應實行坐班機制,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學任務以外,其余的時間則應深入實訓室,在實訓課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實訓室的各項工作,掌握實訓室各項儀器的使用方法,獨立完成科研實驗工作。經過一年的教學后,青年教師應參與對口企事業單位的實踐,以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提高科研水平。第三,做好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青年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科研能力,才能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站在全新的高度從事教育教學事業。因此,必須要注重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必須要增強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青年教師在執教初期,高職院校應鼓勵其積極參與校內外專家學術報告會,開闊青年教師的視野,讓他們了解最新的科研發展動態,強化自身的科研意識,激發自身的科研積極性。同時,還要讓青年教師主動參與短期進修學習活動,掌握教育發展規律,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修正。

查看全文

簡論教師反思能力培養戰略初探

摘要反思能力是新課程要求教師應具備的諸多能力之一。反思是指教師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質疑、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不斷完善,并通過反思,不斷研究、改進、優化教學行為的自我完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教師;教學;反思能力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觀念,深刻地影響、引導著教學實踐的改變,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將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全新構建自己的教學方式。隨時對自己的工作、教學實踐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和整合,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

反思能力是新課程要求教師應具備的諸多能力之一。反思是指教師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質疑、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不斷完善,并通過反思,不斷研究、改進、優化教學行為的自我完善過程,也是提高教師自身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反思能力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意識對象,對自己的教育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認真的自我審視和評價、反饋、控制、調節、分析的能力。

所以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策略。

1在反思過程中,教師對實踐進行持續性的反思

查看全文

醫學院教師培養策略

分析了當前醫學院校青年教師的特點,指出醫學院校青年教師培養的基本內容、途徑和方式。強調要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師德,教育科研能力及醫學相關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培訓。

1青年教師培養的基本內容

1.1教學基本功訓練教學基本功的掌握是一個教師的必備素質,也是一個優秀教師的重要衡量指標。所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是說技藝的重要性以及一個人技藝、技能發展的水平。對于教師來說,特別是青年教師如果能夠掌握教學的基本技能,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一定會讓自己的教學增色不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夠被調動,教學效果自然增強。具體來說,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訓練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①教學語言的使用。包括口頭語言(如語音、語調、語速的調節和控制)和肢體語言(如眼神、站立姿勢、與學生的接觸方式等)兩種,教師教學語言的使用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對學習活動的積極體驗。②教學內容的把握和處理。教師應該掌握處理教材重點、難點、基點的教學技能。有的醫學院校屬于多層次辦學,既有高職、本科,還有本碩連讀七年制和研究生的教育。所以,同一門《組織學與胚胎學》,因為層次不同,教材的重點、難點、基點的處理就不一樣。當然,一個基本前提是教師必須了解學生、把握教材、讀懂教參。

在教學內容的處理方面真正做到“精、準、新、深、熟”。③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必須學會教學方式的轉變,根據學生的特點,如認知風格、個性特征、學習習慣,采用適宜的教學方式。目前來說,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重點是轉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為學生多問、多思、多答,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進行教學及時反饋的新模式,提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探索、合作和研究,讓學生感受體驗學習的真正樂趣,擺脫過去那種枯燥無味的學習氛圍,還大學課堂以生機、活力。④教學方法的改進。醫學院校的教師應該掌握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技巧,提高教學效益。國外,對于PBL的教學法就會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其中一部分工作就是向有關授課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技能的培訓。另外,在教學方法基本技能的訓練方面,我們還必須強調的一點是,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定的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生學習動態,了解學生學習困難,并提供相應的學習方法指導。例如,講授人體解剖學時,有的教師就可適當傳授學生一些可行的記憶方法。⑤教學手段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對于醫學院校的基礎和臨床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雖然大家意識到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醫學院校使用的重要性,并且嘗試不斷提高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手段的應用,但是如何合理的利用、制作標準的電子教案為教學服務卻仍然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才能得到改善。目前來說,大部分青年教師都能夠使用多媒體等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但是適當的技術和標準卻是一個仍然需要繼續改進的問題。有的院校嘗試對教師進行電子教案制作方面的講座和技能培訓,值得肯定和倡導。⑥教學組織和管理能力的發揮。

剛走上講堂的青年教師在駕馭課堂以及調節課堂氣氛、把握課堂教學節奏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有的青年教師的課堂容易出現一盤散沙的局面,言者諄諄,聽著藐藐。教師只顧埋頭講授自己的教學內容,忽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忽視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來組織課堂教學。所以,培養青年教師還必須從教學組織、課堂管理的技巧等方面給予示范性、指導性培訓。

1.2職業素質培訓教師職業素質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兩個部分。職業技能培訓又分為專業技能和非專業技能培訓。高等醫學院校教師專業技能培訓有外語能力培訓、計算機能力培訓、科研能力培訓、教育心理學培訓。非專業技能主要是指社會適應能力,包括適應環境的能力、處理緊急事務的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了解事業發展潛規則的能力等等。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必須與實際的工作經歷相結合,才能夠具有生命力,從而促進青年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職業道德培訓,一方面必須進行教師職業道德訓練。另一方面還要進行醫學工作者應具備的職業道德教育,這是由醫學院校的特殊性所決定。

查看全文

科研型教師培養論文

一、認清形勢,提高教育科研認識

1.增強教育科研的緊迫感。當前,世界各國的競爭緣于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綜合國力的較量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其實就是教育的競爭。社會的發展迫切要求教師盡快由“教書匠”向學者型、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轉變,才能更好地擔負“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重任。

2.走出教育科研的誤區。當前,在教師中有的認為視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擔當教育科研的任務;有的滿足已有的教學經驗,只憑經驗進行教學,是以單純傳授現成知識為中心的經驗型教師;有的教師既希望參加教育科研,又認為教育科研很深奧,高不可攀,存在著神秘感和畏難情緒。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正確的心態,只要平時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在面臨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如果探討出好的辦法,總結出好的經驗,并以文字的形式較科學、合理地表達出來,這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3.挖掘教師教育科研潛力。隨著多年的發展,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據調查,隨著縣鄉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筆者所在地及周邊學校的教師多數達到了初中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小學教師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要求,均掌握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教學基礎知識,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只要通過一定培訓和引導,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有很大潛力的。

二、優化環境,培育教育科研土壤

“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向教育科研要質量,應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的工作重點,同時,應樹立科研意識、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著力優化環境,為教師從事教育科研提供良好的條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