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0 16:08: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角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政府角色的轉變
一、傳統理論下的政府在自然壟斷行業中的角色
(一)自然壟斷行業的“市場失靈”稀缺有限的資源為極少數的經營者獨占形成的行業為自然壟斷行業,如電力、交通、通訊、管道運輸等。這些行業不僅投資需求大,回收期長,沉淀成本大,還具有克拉克森等經濟學家所指的規模經濟顯著的特點。此外,由于該行業含有公共事業領域,還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因而,傳統理論認為,由獨家或少數幾家企業經營會帶來更高的效率,政府需要進行嚴格的進入管制。在自然壟斷行業中還存在一個定價問題。當價格等于邊際成本時,自然壟斷行業會出現虧損現象,若由企業自由定價,則企業會選擇以平均成本定價,從而把消費者剩余轉化為生產者剩余,獲得壟斷利潤,大大損害了消費者利益。這就是自然壟斷行業的“市場失靈”現象。政府規制的公共利益理論(PublicInterestTheoryOfRegulation)作為對市場失靈的回應,把政府視為公共利益的化身,在自然壟斷行業中充當嚴格管制的角色。(二)自然壟斷行業中的“政府失靈”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實踐證明,政府的嚴格管制非但沒有帶來更高的效率,反而還得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主要在于“政府失靈”現象嚴重:(1)“A-J”效應。在研究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時,經濟學家采用了A-J模型,模型中的約束條件為:〔R(K,L)-WL〕/≤S。其中S為政府規定的投資回報率,R為收入,K為資本量,L為勞動力的數量,W為勞動力價格。可見,投資回報率以資本為基數。阿費契和約翰遜的研究表明,在投資回報率管制下,企業會產生一種盡可能擴大資本基數的刺激,從而效率低下。(2)政府規制的部門利益理論(SectionalInterestTheoryOfRegulation)施芝格勒認為,政府規制是產業自己爭取而來,并為特定產業的利益服務而設計和實施的。由此的產物便是,“政府被俘”,尋租現象相伴而生,甚至引發政企同盟現象。(3)政府規制成本巨大。在政府的嚴格規制下,企業與政府之間進行著博弈。由于信息不對稱,政府往往處于被動境地,企業擁有許多“私人信息”,從而產生“道德禍因”,使政府規制政策失效(規制成本加大),社會利益縮小(規制效益減少)。從我國來看,電力、鐵路、民航等自然壟斷行業關系著國家經濟命脈,長期以來,自然壟斷行業采取國有企業高度壟斷經營狀態。長期壟斷帶來的結果是:價格高,服務質量低,政府集政策的制定者、監督者、業務的經營者為一身,使壟斷的性質搖身變為行政性壟斷。
二、現代經濟學中的自然壟斷行業與政府
(一)現代經濟學中的自然壟斷行業1982年,鮑莫爾,威利格等經濟學家從部分可加性(Subadditivity)的角度重新解釋了自然壟斷行業的經濟特征。他們認為,即使規模經濟不存在,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單一企業供應整個市場的成本小于多個企業分別生產的成本之和,由單一企業壟斷市場的社會成本就仍然最小,該行業就仍然是自然壟斷行業。(對自然壟斷的管制,源于《現代經濟學前言專題》)將此理論運用到多產品生產行業,則自然壟斷行業可用范圍經濟(EconomiesOfScope)來解釋。即單個企業生產多種產品的成本小于多個企業分別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之和,用公式簡單表示為:TC(Qx,Qy)<C(Qx)+C(Qy)。鮑莫爾等經濟學家提出了可競爭性市場理論,即來自潛在進入者的競爭壓力市場上供給者行為構成很強約束的市場。他們認為,市場屬于壟斷結構,如果實際的或潛在的市場約束足夠強,使市場近似于完全可競爭性市場,自然壟斷是有效的壟斷,經濟規制不再必要。該理論為放松規制,引入競爭提供了理論基礎。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個國家紛紛在銀行、電信、民航、電力等領域采取了放松管制的改革,引入競爭機制,縮小政府涉足范圍,通過規制改革重新構建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二)以英國電力行業的改革為例市場層面:英國電力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垂直一體化格局,旨在建立競爭性市場。電力產業鏈是由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四大環節構成,英國將發電和售電環節分離出去。發電系統由全國電力公司(NP)、電力生產公司(PG)、國營核電公司、蘇格蘭南、北電力公司、中小型發電公司(IPP)、外國電力公司等組成,形成競爭格局。在輸、變電領域,由全國電網公司獨家經營電力市場。在供電領域,成立了12家地區供電公司,直接面向電力用戶供電,大于等于100KW的用戶可自由選擇供電公司。英國政府將市場進行分割是有理論和實踐依據的。襖特森認為,產業性質的變化可以隨技術因素和需求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市場的發展,電力行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獨家經營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從行業自身的特點看,發電和售電業務不具有固定性網絡的特點,自然壟斷性不強,為自然壟斷行業中的非自然壟斷業務。Primeaux等專家對電力行業作過實證研究,他們收集了同時存在兩個電力供應企業的城市和只存在一個電力供應企業的城市的可比較成本數據,發現一個企業提供電力并不比兩個企業提供電力具有較高的效率。可見,并不是自然壟斷行業所有產品(業務)都具備自然壟斷特性,實行“一刀切”的政策是不科學的。政府層面:1989年英國修定了“電力法”,并由此設立了能源工業規制辦公室(OFFER),它是一個獨立于企業的專門的行業管制機構,主任任期五年,該機構職能是:維護市場秩序,保證有足夠電力供應,發放電力經營許可證。英國還設立了兩個監督機構,其一為壟斷和兼并委員會(MMC),負責對競爭領域中,OFFER認為沒有實現有效競爭的任何領域調查;其二為公平交易委員會,旨在維護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在英國社會中還有專門的電力消費者委員會,共同防止消費者利益受損。市場與政府結合層面:政府在競爭領域立足于建立市場交易規則和市場交易制度。英國在此領域,建立了兩個“中心”一個“市場”。兩個中心是面向所有發電和配電公司開放的電力交易中心;英格蘭和威爾士電力交易中心,在這里,10萬千瓦容量以上的發電機組由國家電網公司統一調度,通過運營該交易中心,以競價方式完成供求之間的平衡。在合同市場上,發電廠和用戶就電價達成協議,通過談判簽定雙邊合同,確定上網電價。在必要時,OFFER也會作出必要的規制。在壟斷領域,政府主要是建立一套科學的規制制度。在電價上,英國政府就采取了激勵規制制度。為防止壟斷低效率,政府運用了最高限價(RPI-X)作為規制工具,政府經過一段時間(如3-5年)對規制模型中的變量值重新評估,重新定價格上限,上限以下,價格可以自由浮動。這樣,相對于投資回報率規制來看,提供了一種能讓企業在短期內降低成本,以獲得較大利潤的制度設計。在英格蘭和威爾士,該方法僅運用于電力行業自然壟斷業務領域,在非自然壟斷業務領域由市場機制來發揮作用。通過上述改革,明確也解決了誰是規制者,規制誰,誰來監督規制者的三“W”問題,提高了政府管制的科學性和
管制效率。從實踐來看,改革后英國取得了較大成效,老電廠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如NP1994年與1990年比成本下降了21%,同時電價下降了,如1996年比1990年家用電價下降了11%。
三、轉型時期我國政府在自然壟斷行業中的角色問題
角色設計論文:映像的角色造型設計剖析
作者:秦銘悅單位: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影片在環境造型方面受法國新浪潮思潮和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影響,祖孫倆鄉下的小鎮住所溫情樸素亦自然清新,美麗都的壓抑擁擠著重表現了街面色彩的五彩斑斕和下層旅店一帶的陰冷氣氛。這些純粹而富于情緒化的表達真正烘托出故事的情感,極富感染力。一個罪惡與欲望之都,一個虛幻的紐約,高聳的摩天大樓,變形了的“自由女神”像手里的火炬已經換成了冰激凌,幾乎蓋過樓房的巨大商標,勢力的餐廳服務員向黑幫大老五體投地地大幅度鞠躬;賭博玩樂的都是些富有且道德敗壞的矮子;夸張的百老匯歌舞,滿街大號肥婆的欲望之都里,隱喻著美國的罪惡欲望文化。影片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人物造型,幾乎沒有幾句臺詞,導演試圖通過角色的個性造型和這個變了形的美麗都市,向那個70年前的偉大的默片摩登時代致敬;向那個通過電影中的角色造型、表演把影像力量發揮到極限的時代致敬。雖然沒能到大院線放映,但西方媒體好評如潮。本片最終榮獲2004年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動畫長片獎。
動畫角色造型設計對目標對象特征的把握必須要建立在對其特征、習性的深入觀察了解以及扎實的造型功底之上。只有具備了高超的寫實造型能力之后,才有可能自由駕馭畫筆,隨心所欲地表現對象、表達思想。美國動畫電影《小鹿斑比》里的Bambi是迪斯尼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形象之一,該片十分深入地描寫了森林的和諧氣氛與動物們的善良本性。迪斯尼的動畫家特地赴野地實察,并用創新的“水彩概念畫法”將整片森林的神韻表達得淋漓盡致,為了觀察動物們的一舉一動,動畫家們花了很長時間與它們相處并認真觀察,再將動物配合人類的表情擬人呈現,于是成就了這部不朽的杰作。
本片一經推出,立刻收獲了可觀的票房,影片中的一景一物、可愛的角色都受深受觀眾喜愛,讓每個人都感動不已。《小鹿斑比》的角色造型和動作都是純手工打造,就連說話時的動作細節都和現實中一模一樣。片中有處情節———表現一些真實而可怕的獵犬追逐女主角法利娜,動畫設計師萊塔•斯科特可以畫出狗的任何姿勢,動畫總監埃里克•拉森評價,萊塔具有卓越的動物繪畫能力,幾乎可以將任何角度、任何動態下的動物畫得有力而真實,她知道如何表達姿勢的情緒。在他們兩人的努力下,該處情節成為電影場景中最令人恐懼和興奮的一段動畫。這種美妙的單純的美好體驗,這種動畫風格是無法復制的,能在情感美與感官美上做到后無來者。《小鹿斑比》是迪斯尼手工動畫電影的頂級之作。
再比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角色造型設計時,迪斯尼會邀請真人先來表演一遍,用攝影機拍攝下來,逐個揣摩演員的造型特征,了解其變化中的細微差別以及變化中的時間控制等問題,然后以此為依據進行動畫創作。影片中七個小矮人中的笨瓜就是根據當時著名的喜劇演員艾迪•科林斯的表演制作的,在制作過程中,攝影師拍下了艾迪•科林斯的表演,動畫設計師經過反復琢磨,在一整套表演動作中尋找可以吸納的部分,最終設計出了令人喜愛的笨瓜形象。這一人物雖然笨,不能說話,但他的快樂性格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不能不說是模擬真人表演得到的結果。在迪斯尼看來:“真正的角色造型是真實的、活著的、可能的事物,甚至是即將發生的事物,再加上幻想和夸張。”
迪斯尼角色造型設計的想象也包括角色的性格特征,外形可以模擬真人,但性格必須設計出角色的獨特性格特征才能在觀眾心中留下永恒的經典。如米老鼠善良、率真、樂觀、進取的個性特點,當然不是老鼠本身的性格特征,而只屬于米老鼠。正是其性格的獨特性,才讓它留在幾代人的心中而成為世界動畫明星。其他小動物們也都活靈活現,斑點松鼠、海貍鼠、小鹿,甚至在小矮人屋里爬來爬去的小烏龜都十分生動有趣,特別是它們幫助白雪公主打掃房間(角色的分配在今天的動畫影片中依然十分流行)的情節,堪稱經典。所有動物的尾巴、鼻子和軀干的動作都進行了精心設計,動物角色造型刻畫細致入微。場景的設計富于大自然的親切感,為后來迪斯尼生產的動畫電影里的運動美感和寫實主義相結合的風格作了有意義的嘗試。性格化的動畫造型設計使得女巫成為影片中最成功的人物角色形象。因此,迪斯尼始終堅信沒有鮮明個性就沒有經典的動畫角色。
戲曲演員創造角色探討
【摘 要】戲曲是一種表演藝術,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戲曲演員通過表演賦予角色魅力,使觀眾和角色之間產生情感共鳴。基于此,本文就戲曲演員創造角色展開分析,首先簡要介紹戲曲和戲曲演員,其次對戲曲藝術重點內容進行分析,最后對戲曲演員創造角色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戲曲;演員;創作;
角色戲曲演員職業特殊,需要利用自身形體、語言和情感,做出各種舞臺動作,演繹完整的故事,創造新的人物。隨著中西方藝術交流增加,中國戲曲表演開始注重讓演員體驗角色,注重戲曲演員與角色之間的共情關系,演員通過深入研究角色,更好地創造角色,演繹更完美的戲曲作品,推動戲曲藝術發展。
一、戲曲和戲曲演員概述
中國戲曲藝術綜合性特征顯著,這是由于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為核心,融合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最終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表演藝術[1]。此外,中國戲曲還具有虛擬性和程式性等特征。戲曲演員作為戲曲表演者,也被稱為戲子或伶人,以往其身份地位較低,很多稱呼帶有貶義。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戲曲這一藝術形式為廣大群眾所接受,也誕生了很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戲曲演員,例如梅蘭芳、袁雪芬等,他們為我國戲曲藝術發展作出了貢獻。戲曲演員在表演時通過各種動作將自身感情融入故事中,為觀眾呈現具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中國戲曲傳統表演理論沒有系統地闡述演員和角色之間的關系。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外文化交流越發頻繁,演員創造角色成為中外戲劇表演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就中國戲曲演員所創造的角色來看,其既不追求角色和演員融合也并不反對演員體驗角色,研究方向并不明確。因此,如何看待戲曲演員創造角色這一問題仍然是當前我國戲曲藝術表演者的研究重點。
二、戲曲藝術的重點內容
小班幼兒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摘要:小班幼兒在整個幼兒園中是年齡較小的幼兒群體,在生活經驗及知識儲備等方面的積累非常貧乏,所以實際教學中的很多教學方法都需要在老師指導學生的情況下落實,最為典型的便是角色游戲,因為很多小班幼兒對角色扮演的理解不到位,且扮演角色的能力也不強,所以在通過角色游戲進行教學時,需要老師對小班幼兒進行角色游戲指導,以盡可能教會所有小班幼兒學會角色游戲,從而積極參與到游戲教學中來,最終提高小班幼兒教學質量。對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對角色游戲的了解,結合相關經驗,分析了小班幼兒角色游戲之指導策略。
關鍵詞:小班幼兒角色;游戲;指導策略
有資料顯示,2-7歲的兒童都非常好動,好奇心也比較重,如果對他們進行角色游戲教學,會非常容易引起他們的探索欲望及學習積極性,所以角色游戲成為小班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游戲,也成為幼兒老師們最為重要和典型的游戲教學方法。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力,模仿各種角色,然后通過角色扮演將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現象反映出來,這不僅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還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及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幼兒的實踐應用能力。所以在小班幼兒教學中進行角色游戲指導及教學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豐富小班幼兒生活經驗
1.1引導幼兒觀察和體驗生活。小班幼兒本身就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以至于他們對很多角色的特點難以理解,此時就需要老師積極指導小班幼兒觀察身邊的一些生活現象,例如可以引導小班幼兒對自己父母的生活進行觀察,并跟著父母在家里學會做一些家務事,然后將觀察和體驗后的感想在課堂上分享給其他幼兒[1]。1.2教會幼兒在社會生活中積累經驗。老師除了引導小班幼兒觀察自己父母生活,還需要教會小班幼兒到實際生活中去體驗生活,并帶領小班幼兒積極參與外出活動和游覽活動,以在活動中引導小班幼兒對各種新事物進行探索和了解。活動中如果遇到難以理解的事物,老師可以直接向小班幼兒進行詳細解答和說明,以激發小班幼兒的探索欲望和學習新事物的積極性,最后引導小班幼兒將所積累到的經驗運用到相應的角色游戲中。1.3豐富節假日生活。幼兒直接接觸的事物非常少,而節假日則是接觸新事物的最佳時期,故老師可以在節假日帶領幼兒參與到相應的節日活動中去,讓幼兒親身接觸節假日相關事物,從而在豐富幼兒生活經驗的同時,為幼兒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游戲時積累有用素材。節假日前后,老師都需要積極與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以引導他們將節假日生活中的精彩片段、新鮮事物等作為游戲素材庫,然后知道幼兒將這些素材體現到游戲,以更加巧妙的拓展游戲情節[1-2]。
2提供適宜的玩具材料
公務員角色沖突
1公務員角色沖突的概念簡析
角色沖突是公務員在行政組織中因扮演的角色不同而涉及的責任沖突。在現實生活中,公務員承擔著許多角色,公務員個人既是上級又是下級、既是父母又是兒女等等。由公務員承擔的角色和多種角色集于公務員一身,不同的角色賦予不同的義務和要求。但是,在角色之間會發生矛盾和抵觸,妨礙角色扮演的順利進行,于是形成角色沖突。最典型的角色沖突形式有兩種:一是上級角色與下級角色的沖突。這會使他處于對下服務與對上負責的兩難境地,從而形成角色沖突。二是行政人角色與社會人角色的沖突。公務員是行政人,在行政組織中,充當由其職位所決定的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的角色。公務員還是社會人,要充當作為一般社會成員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的角色。
在角色沖突的時候,公務員的判斷和選擇同時也是道德和倫理的判斷和選擇。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公務員面臨著兩難困境。公務員公職上所代表的公共利益與其自身所具有的私人利益兩者之間存在沖突。公務員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在公共領域不僅要具有公共利益至上的精神,而且要以是否符合公眾利益為標準來衡量其具體行政行為是否是負責的行為。但是,公務員作為個體的社會人,他有私人權利和個人利益。公共利益與私人利益屬于兩個不同領域并且性質不同,有時維護公共利益可能會損害私人利益,追求私人利益可能會損害公共利益,兩者有時甚至可能導致對立。
2公務員角色沖突的根源分析:雙重屬性
2.1“公共人”及其公共性
公務員受政府的委托,公平地履行社會讓渡出來的公共權力,保證公共利益的實現,公務員首先是“公共人”。公務員職業的特殊性要求公務員的公共角色的定位。公務員作為“公共人”,他們通過對公共事務的管理為公民提供公共產品服務,從而保障公共利益的實現。公務員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產品,實現公共利益,這都帶有公共性,其對象是全體社會公民。作為擁有公共權力的公務員,必須按照公共價值要求行使職能。公務員在行使職能時必須以人民的公共意志為導向,將公共利益作為公共行政的首要原則,充分體現公務員的公共屬性。為了保證公務員能夠公正地行使公共權力,為公眾謀取公共利益,必須要求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能夠“大公無私”,價值中立,不摻加任何個人的感情色彩。這也是社會對公務員的角色期待。
動畫角色造型設計探析
“裝飾風格”這一概念是從繪畫藝術中提取得來的,在動畫作品設計過程中,這種表現手法對角色造型設計進行圖案藝術化的處理,主要表現在色彩、材質和符號化三方面。動畫在色彩上強調畫面色彩的協調組合應用,注重畫面色彩節奏的統一;動畫的材質是指其肌表紋理,合適的材質處理能增強動畫的視覺感知效應;對圖形符號化的處理能增強動畫的視覺感知效果,圖形的符號化一般先于顏色、材質等被視覺所感知。而裝飾性造型是在寫實的基礎上,對動畫角色進行美化與修飾,從而突出角色形象,強化角色的本身特點,并將其設計處理成理想化線條形象。動畫不是實拍的電影,其更多的是對藝術概括后呈現出的藝術作品。動畫在物質原象的基礎上,通過裝飾性的造型手法,對動畫角色進行符號化、抽象化或者平面化的處理、提煉和概括,使之在形態、顏色、線條造型等動畫內生組織部分,符合設計者和觀眾的視覺審美需求,并通過合理的編排設計,讓動畫角色具有一定的藝術特點,吸引觀者的注意力,實現藝術的視覺傳達和審美欲求的表達。
一、希臘瓶畫裝飾特征在角色造型中的應用
筆者認為,對動畫角色造型的設計,需要借鑒一些優秀的、經典的、帶有地域特點的裝飾風格。比如在迪士尼公司的動畫角色中,設計師會非常巧妙地借鑒世界各地的裝飾造型元素。比如“大力士”這一知名迪士尼動畫形象,在其造型設計處理的過程中,在保持迪士尼以往的動畫造型風格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了希臘瓶畫的裝飾風格(圖1)。其基調依然是經典的圓形理論,卻在動畫場景中采用了大弧線的裝飾手法,使得畫面飽滿圓潤(圖2)。在主要角色人物的設計上,設計師利用形線法則使動畫人物呈現方圓相結合的外形,并且角色人物的身體在保持一定比例的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藝術調整,外輪廓形線條雖然夸張變形,卻給人以更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同時為了彰顯神話題材,在主體角色造型的設計上,還特別利用平滑銜接的方式,協調了角色的膝部、腰線與肘之間的距離和比例,從而減少了不同身體部位形線之間的矛盾,豐富了造型的空間視感。此外,在“大力士”的臉部設計上,真正繼承了希臘瓶畫中人物角色的特征,方長的臉型、長直高挺的鼻梁,搭配著卡通式的眼睛,給人一種舒適視感。動畫人物頭部與身體其他部位形成了非常協調的比例,大手大腳、螺旋線性的身體塊頭,不僅沒讓動畫人物顯得笨重,反而給觀者一種精干的視感。這樣的動畫造型處理既沿襲了迪士尼的傳統,也吸收了希臘瓶畫的風格,從而使得“大力士”這一動畫人物角色顯得豐滿而富有張力,讓觀者既體會到神秘濃郁的希臘風格,也彰顯出經典的美式卡通色彩。
二、皮影剪影化的裝飾特征在角色造型中的運用
在中國民間,有一種獨特而古老的戲曲藝術——皮影。那些在各類戲劇或者故事中的人物,通過藝術手法的雕刻裝飾設計,呈現為二維平面的皮影臉譜。不同人物角色有著不同顏色、造型、動作的花臉臉譜,有的夸張生動,有的華麗豐富。這些通過不同的動作、形態、顏色凸顯人物角色性格特征的皮影,凝聚了中國雕刻平面動畫的藝術精華。在皮影中,人物的頭部因為受到側面的限制,大都呈鏤空狀,這不僅沒有讓人物角色簡化,反而趨于概括,鮮明突出動畫人物的特點。總體而言,皮影是在二維平面內進行的動畫角色設計,在皮影人物參與表演的過程中,都是以側面影像來實現動作之間的連貫的,這一限制造就了民間經典的裝飾性藝術造型的精品。由此可見,角色外形的影像化是考驗動畫角色造型設計與處理成功與否一個重要的方面。除了影像化處理,動畫角色的平面化與剪影化處理是動畫裝飾性造型處理的另一個方面。動畫中的裝飾性是相對于寫實性而言的,由于動畫的娛樂屬性,要求在動畫角色造型上應用一些強化視覺效果的藝術手法。所以,帶有裝飾性的動畫角色一定不是寫實的,但是不能說其他非寫實的角色形象就不帶有裝飾性。像皮影中巧妙的影像化一樣,迪士尼動畫《馬達加斯加》在動畫角色造型的影像化處理上也非常好(圖3)。動畫中獅子、斑馬、長頸鹿等動物的不同身形都進行了獨特的裝飾化處理:獅子呈現方圓形輪廓特點,長頸鹿設計成夸張變形的細長外形等。這些極富藝術性的造型處理,實現了動畫中平面空間和三維空間之間的過渡和緩沖,通過視覺給人一定的聯想性,從而打破現實世界的具象局限,由動畫的抽象影像聯想并勾勒整體動畫環境,給觀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京劇臉譜的裝飾特征在角色造型中的運用
商業角色文化營銷
《情感營銷》開篇指出,當代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賣方市場”時代,消費者缺乏選擇權。第二個階段,消費者成為上帝,企業淪為臣民的“產品競爭”時代。產品差異化登峰造極、價格戰如火如荼、終端爭奪硝煙彌漫,激烈的競爭教會了企業各種營銷技巧,消費者對各種營銷手段幾近麻木。而第三個階段的新方向是,企業與消費者互動的“情感營銷時代”。營銷就是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情感,不僅要把產品賣到消費者的手中,更把產品賣到消費者心中,從“讓你喜歡”到“我就喜歡”。
品牌像民間傳說一樣,是風行于社會的一種文化。我們需要將品牌看作是一種產品文化。借鑒人類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的原則,我們可以將產品理解為文化產物。產品在社會流通中逐漸擁有了他的代表意義或者內涵。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代表意義成為了約定俗成的東西,成了被廣泛接受的所謂的產品的“事實”。
從這一點看,產品已經具有了文化的特色。消費者在使用產品的同時也在塑造品牌文化。尋找、發現、明確消費者選擇產品的內在情感需求,通過宣傳、溝通,點燃其內在的欲望,協助消費者為自己的購買下定決心,這才是品牌推廣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消費者在沒有被激發出強烈的購買欲望時,不會主動采取購買的行動,而當他有這種欲望的時候,他不僅會購買,還會用邏輯分析為本次購買做出辯護。可口可樂的“酷兒”在上市之初就為消費者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個孤苦伶仃的孩子生活在森林里,周圍圍繞著它的是互相幫助的朋友,這些朋友的幫助使得主人公有著開朗、樂觀的性格,盡管它有時候會調皮,這種活靈活現的角色形象在產品上市之初就打動了萬千消費者的心,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認可。這便是消費者在情感上更傾向于產品借助角色所傳遞出的情感信息,盡管果汁就是果汁,這是所有消費者都知道的信息。
消費者的需求具有多重性,他們在對產品或者服務的消費過程中既有功能性或者說物質性的需求,也有情感性或者象征性的需求,并且這兩類需求常處于交融狀態,即物質上需求的滿足可以帶來情感上的愉悅,同樣,情感上需求的滿足又以物質上需求的滿足為基礎,甚至有時候可以代替物質上的滿足。特別處于生感時代的消費者在選擇品牌時,除了對產品的實用價值以外,更希望能夠在該產品上找到一種身份的認同感。而這些附加值的具體表現,就是品牌賦予的文化內涵。這種文化所包含的不僅僅是品牌表現出的名稱、符號或圖案,還包括定位、歷史、產品設計、營銷理念、企業行為、服務等等。一個出色的品牌,就是一個鮮活的“人”,她有著自己的性格。而這個“人”恰恰可以代表顧客的心理需求。品牌文化由很多人所共享,并且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談論、產品體驗、廣告等)來表達。品牌故事、形象以及關聯性隨著這些網絡一起躍動的同時,品牌文化得以保持下來。有力的品牌文化不只提供了針對消費者的競爭優勢。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的沖撞中,文化傳遞了觀念、態度和方式上的差異性,這勢必會獲得消費者在這種差異化中體會品牌角色、感悟品牌文化,繼而產生對品牌的認同感。米其林通過輪胎人的形象不僅傳遞了品牌產品的信息,同樣通過米其林先生的努力,塑造了米其林“不賣輪胎,買里程”的品牌內涵,只要有輪胎人出現的地方,就意味著優質、貼心的服務,通過米其林五星餐廳,消費者不僅享受到米其林輪胎的品質,更感受到駕駛過程中的品質,也成為米其林多種類產品的統一形象。這種產品的“附加值”才是成為品牌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物質資源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文化是土壤,產品是種子,營銷好比是在土壤里播種、耕耘,培育出品牌這棵幼苗。可口可樂只是一種特制飲料,和其他汽水飲料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它能夠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并有一百多年歷史,是因為它與美國的文化有緊密的聯系,可口可樂的每一次營銷活動無不體現著美國文化,使其品牌成為美國文化的象征,因此,喝起它常常會有一種享受美國文化的感覺。現代社會,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更加注重的是怎樣通過產品來體現自身的差異性。強調與眾不同的、特立獨行的、張揚個性的品牌角色更迎合現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在適應市場細分的原則下,仔細分析目標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圍繞著產品特性,傳遞品牌核心精髓,體現品牌的差異化、個性化,體現與同類產品的區別,更容易被消費者識記。
酷兒的成功主要歸功于其成功的角色營銷策略及其準確的市場定位。可口可樂根據準確的市場調查,為目標消費群體青少年兒童喜歡酷文化的心理特點,設計了一個個性快樂、喜好助人但又愛模仿大人又經常犯一些小錯誤的“Qoo酷兒”角色。這個造型夸張的卡通水果造型的小孩子,在果汁行業品牌眾多的市場狀況下,酷兒成功打敗了其他同類的果汁產品,酷兒看到了消費者定位中的少數。然后將品牌直接定位為這類消費人群,迎合這類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在果汁飲料行業激烈的競爭中大獲全勝。
動漫角色分析論文
一、象征手法對動漫角色塑造的影響
動漫角色的特征和動漫文本的來源決定了其角色塑造必然受象征藝術手法的影響。
動漫角色就是動漫作品的演員。這些“演員”的選擇是一切文藝作品中最為自由和廣泛的,日月星辰、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不論有生命還是無生命、有形還是無形、具體物質還是抽象概念、現實的存在還是頭腦的想象,都可以通過“擬人化”,使之成為有語言行動、有思想性格的“具象人物”出現在動漫中,傳情達意,推動劇情的發展,展現“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而將何種事物人格化及如何具象呈現——使復雜深刻的事理淺顯化、單一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則必需由象征來完成。如紅色象征喜慶、喜鵲象征吉祥、鴿子象征和平,鴛鴦象征愛情等。因為中國民間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所以央視動漫《小鯉魚歷險記》將小鯉魚賦予了樂觀向上、勇敢頑強的象征意義。
動漫角色最鮮明的特征是,它是超越現實的,具有幻想和童話色彩的。當然,動漫角色也有許多是人,來自現實生活、有真實可考的歷史背景,或來自文學作品虛構的各種人物。而且,在一些動漫作品中,普通的人和超自然人物的形象,擬人化的各種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時出現,彼此交往,共同活動在如童話般的夢幻環境中。透過表象看本質。我們又會發現,不管選取什么去充當動漫的角色,其實質反映的都是人類的現實生活,它們身上具有的也是人的社會性格。奇妙的世界中處處閃耀著現實社會的折光,滲透著現實生活的哲理和思想情感。動漫角色的塑造和影視戲劇角色創作一樣是一個將朦朧的意識明朗化、將抽象的意念物態化的設計過程。這種普遍的抽象化、概念化傾向正是象征的含蓄表達。無論是網絡流行的蘑菇點點、小破孩系列,還是迪士尼經典的米老鼠、唐老鴨,或是宮崎駿作品中的人物都具有很深刻的象征寓意。
動漫角色應該是最具有象征涵義的視覺符號,它的象征特質幾乎是與生俱來的。這一特質還與動漫角色的文本來源有關。雖然我們不能夠確切了解第一部漫畫作品的產生,但我們確乎知道誕生于1937年世界上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是《白雪公主》,而在1941年,中國推出的第一部動畫長片是《鐵扇公主》。一個取材于童話,一個取材于神話。這兩種題材的共同美學表現便是鮮明的象征性。雖然動漫的文本不止于此,但豐富的幻想、特殊的夸張、高度的概括確是所有動漫作品文本的特點。動漫作品從不如實地直接地反映生活,它是一種“想人非非的藝術形式”。它使現實和幻想相結合,具有更鮮明的現實意義;用高度概括的手段塑造意想不到的生動形象;用夸張的方法表達強烈的藝術效果。幻想和現實融鑄成一個象征的實體,或含蓄、或凝煉、或深沉、或雋永。象征的結構形態有機地牽織著動漫的題旨與美學價值的實現。《愛麗絲夢游仙境》里有童年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花仙子》是少女時代對美好夢想的堅持;《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是小男孩歷盡艱辛的成長歷程;《灰姑娘》的故事不知寄托了現實中多少代人麻雀變鳳凰的夢想!《小美人魚》(改編自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中的那個美麗的海底世界不也表現了人類對于美好愛情和崇高精神品質的渴望與追求嗎?動漫作品之所以如此豐富多采而又有無窮表現力,就在于那是把許多優秀的童話、寓言、神話和民間傳說搬上了銀幕,從而形成了富有幻想和夸張的象征風格。
二、象征手法對動漫角色塑造的實現途徑
班主任角色轉變
一、班主任要從“管理者”轉變為“指導者”
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班級工作的教師”。班主任的角色經常被窄化為“管理者”。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從“管理者”轉變為真正的“指導者”、全面有效地履行其指導職能呢。第一要確立面向全體學生和實施主體教育的核心觀念。雖然在現實的社會環境和教育條件下,班級規模過大、管理頭緒過多、工作任務過重、論分排隊的壓力不減諸種因素,依然是困擾大多數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難題,是難以對班級教育與管理工作進行實質性調整的客觀原因,但這并未阻滯班主任教師在思想意識和教育觀念上的自我提高與自我更新。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整體環境下,面向全體學生、實施主體教育,正是班主任教師由管理者轉向指導者首先應當確立的基本觀念。第二要養成關愛、公正諸種品質,建立關愛——公正的教育模式。無論是教育經典的闡釋,還是莘莘學子的褒揚,都無不以關愛、公正諸種品質來說明教師的良好素質,稱道教師的人格魅力。第三要增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主體互動,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學生的自主發展,有賴于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和發揮;而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和發揮,則有賴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主體互動,即雙方通過真實的交往(與角色扮演式的交往相對應)過程而產生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第四要把握人際溝通與互動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導工作的藝術性。真正的指導必須建立在有效的人際溝通與互動基礎之上,班級指導自然也不例外。在班級指導中,班主任要盡可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感受他們的處境,體會他們的心情,由此而理解他們的態度、情感和觀念,分析他們如此表現的原因,以及預測他們在某些狀態下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方式,從而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
二、班主任要從“主角”轉變為“配角”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指導者和領導者,要著眼未來,采取科學的方式方法,構建良好的班級集體。班主任為了管好班中的事務工作,要先培養好班干部,再讓班干部帶領全班同學扮好他們的“主角”,讓他們去做該做的事情:例如,輪值打掃校園時,就讓班干部分工組織,同學們很有效率地完成了打掃校園的工作;每次的班級墻報工作,放手讓他們出版;班際球賽、拔河活動、學雷鋒活動……都由他們去組織,去開展,堅持讓他們去唱好“主角”,班主任只是在一旁適當給他們一些幫助、建議,做好“配角”。所以,班主任要做好自己的該扮的角色——“配角”,不要爭當“主角”,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
三、班主任要從“訓斥者”轉變為“鼓勵者”
學生是教師的上帝。當學生有了過失或者是成績考得不理想,班主任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引導他們認識到問題出在哪里,鼓勵他們努力找出差距,加倍努力學習。其實哪個學生不希望自己的成績能夠出類拔萃,可是有些同學總是事與愿違。比如說某同學性格比較孤僻,平時沉默寡言,不想與別人交流,而且學習成績也不理想,班主任就要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找其談話,找到他不想學習的原因,逐步幫助他找出學得好的原因,學得差的原因,最終才能激發他的學習興趣,等等。因此,“好學生是夸出來的”,這句話一點也不錯,班主任應該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許多優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鼓勵、激勵學生成才。俗話說: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教師要把學生真正當成人,當成正在學習承做社會人的人,當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覺的學習主體、當成正在學習選擇、學習提高社會責任的未來的國家的主人。發展只能是他們的主動行為,沒有個性就沒有發展。每個學生都有某些方面的優勢和愛好,珍惜這些特點,發展每個學生的優勢,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承認學生的智力差異,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劇中角色和演員本性
論文摘要:通過自己在四年的表演系學習中總結及歸納關于一個演員在舞臺上如何能有機的把自我和角色相互結合。
怎樣通過體驗走向體現,怎樣把自我和角色有機的結合,希望自己真正能夠做到把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舞臺形象立于舞臺之上。
關鍵詞:演員自我舞臺形象
“既是劇中人,又是劇外人,劇中和劇外,真假一個人。”①這是中國戲曲的一句諺語,真實而又準確的說明了作為演員在創作過程中的一個特殊的規律。
“劇中人”指角色形象;“劇外人”指創作者本身。角色形象原本是并不存在的,因為它只是劇作家筆下的文字。創作者本身是存在的,但他也僅僅是個客觀存在的載體,如果缺少了介質,那一個完整的舞臺形象是不會出現的。所以說,一個完整的舞臺形象的出現,必須是由角色和創作者合二為一的,缺一不可的。作為一個僅學過幾年表演的學生來說,面對這樣一個經過無數老藝術家談論過的話題,我只想說一下自己在學習和創作過程中的一點感受。
首先,角色形象不等于演員自我。劇作家用以創作的人物形象在外貌、外型、思維邏輯,人生閱歷、生活環境中有時是與演員本身大不一樣的,甚至是格格不入的。就算是劇作家筆下的人物原形與角色本身也是不一樣的。因為“舞臺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②所以也就出現了“角色形象”和“演員自我”之間的特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