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圖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0 09:39: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材插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教材插圖資源研究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不僅僅是文選,在文選的相關部分還安排插圖,插圖有的是相關事物的照片,有的則是美術作者的繪畫。這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資源,本文對語文教材插圖資源需強化運用的思考,可供人們借鑒。
關鍵詞:教材插圖;強化運用;策略思考
綜觀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可以說是篇篇都有安排,插圖因為直觀形象深受小學生的青睞。運用插圖資源進行語文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對閱讀文本來說有一定的輔助解釋作用,插圖可將抽象的文字具體化,學生借助插圖也可深入地了解文本內涵,增強德育和美育。現拙于筆端的是筆者平時插圖運用的思考,懇請方家指正。
一、語文教材插圖運用強化需學生以慧眼去讀懂
小學語文教材的插圖,內容豐富且覆蓋面廣。從形式上看,有單幅也有多幅;從內容上看,有繪畫也有照片,繪畫插圖有國畫有油畫有工筆有寫意;從具體來源看,有專門為教材而作的,也有從公開發表的繪畫作品中選用的。插圖風格各異,對小學生而言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但從語文教學實際去看,大都比較簡單。雖然我們讓小學生閱讀插圖,但往往都是讓學生去一掃而過,或者就是教師指著那些畫面,圍繞教材文本所需,給學生進行有目的地闡釋。學生雖然也對插圖產生一定意義上的感觸,但感悟不是那么自主和明顯。對此,我們應當思考,插圖的安排,可以說凝聚著編者的汗水與智慧,并不是那么簡單。我們做出的抉擇雖然與教學需求是相融的,但體現不出學生的自主,其作用何在?因此,作為語文教材插圖運用的強化,我們應當讓學生以慧眼去讀懂畫面。譬如,教學《船長》一文,其中有船長隨著船只沉入大海的插圖,教學時,就讓學生在適宜的時候閱讀畫面,讓學生緊緊抓住此時此刻船長的面部神情,以自己的一雙慧眼去閱讀。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以自己的眼力和腦力有效而且是比較高度的結合,產生比較理想的思維。學生們不僅看到船長的神情,且而看到了船長那高度而又強烈的責任心。
二、語文教材插圖運用強化需學生以個性去識別
教材插圖教學管理論文
隨著新的大綱和新教材的出現,我們不難發現,新課本在舊版的基礎上增添了不少色彩鮮艷的插圖,我認為教者應重視這些插圖,授課時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直觀形象,啟發思維小學生認識事物主要以直觀性為主,思維也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針對這一特點,新教材配備了大量的彩色插圖,這些插圖分布在每篇課文中,每篇課文最少也有一幅,插圖不僅多,質量也不錯,不要說學生,即使老師看了,也會被吸引住,因此,教者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在授課時圖文并茂,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得到更多的課外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二)培養學生的看圖說話能力不少教師埋怨學生作文條理不清,特別是寫景的作文。要克服這個缺點,我們不妨試一下在看課文說話這一環節抓起。在教授新課時,先讓學生看著插圖說一說圖中的內容,在這里要注意提醒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如在教授《小站》一課時,課文插圖清楚明了,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然后提問學生,得到了幾種答案,有的按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講,有的按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講,有的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講,有的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講,顯然,這些順序都是可行的,最后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的條理。比較一下自己想的順序與課文的有什么不同。這樣不僅能訓練學生自身的口頭表達能力,更能讓學生學到作者的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三)深入理解課文,幫助記憶新的教學大綱要求不少的課文需要背誦,對于一些學生會有一定的難度,但突破這一難點也有辦法,教者如果在授課時注意把插圖轉化為文字,學生就容易記憶得多。如在教《盧溝橋的獅子》一課中,課文要求背誦描寫獅子形態的一段,由于獅子的形態一共有五種,容易混淆調亂。課文中配備了三幅彩圖,把獅子的形態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借著這一優勢,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大概記清獅子形態的順序,再多次出現彩圖,并讓其配以動作,接著拋開課本,出示彩圖讓學生記憶背誦,結果,平時難以背出來的學生也能很快地背出來了。除了以上三點,值得注意的是要更充分地發揮插圖的作用,還得在教材的基礎上花點心思,有些課文的插圖還需要作適當的補充,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插圖的作用,使教學得以順利、成功地進行。
語文教材插圖教學論文
現行中學《語文》課本有插圖近百幅,這些插圖大都出自名人之手,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其價值都很高。作為語文這一學科,著實應該把它們看作教學的一部分內容,認真地研究。
關于插圖的作用問題,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美術家豐子愷先生曾有過間接的論述,他生前曾為魯迅的《阿Q正傳》等九篇小說作了插圖,他說:“這些插圖,就好比在魯迅先生的講話上裝上一個麥克風,使他的聲音擴大。”由此不難看出插圖的作用。
細心的高中語文教師大概發現了《孔雀東南飛》一文的插圖在新舊教材中是不同的,為什么新教材要更換插圖呢?其中一個原因,想必就是因為舊教材中的插圖有些不當之處,這幅插圖中的雄雞啼叫便沒能真正理解“雞鳴入機織”一句,插圖中理解成“雞鳴”便是黎明,而詩中之意在時間上則還要提前,大概相當于今天的1點到3點,這才足以證明蘭芝的辛勤和焦母的刁難。正因為這樣,新教材便更換了插圖,從這也可看出插圖在教材中不是可有可無的。
首先,插圖是文字的補充和注解。
教材中有的插圖是文字所介紹事物的真實再現,像說明文中的插圖便起了這樣的作用。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所附的荔枝全貌圖及結構解剖圖,就有效地幫助學生形象地把握住了荔枝的形態及其內部結構。若沒有這幅插圖,對不產荔枝地區中的學生來說要想象出荔枝的真實形狀則著實有困難。
教材中有的插圖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內容,這樣的插圖大都在記敘文和散文中。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別里科夫的肖像圖,有力地概括了文字的描繪,形象逼真地完成了人的肖像刻畫。再如《多收了三五斗》文末中的插圖,可讓讀者在回憶課文時便于對眾多人物的描寫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揮手之間》的插圖是文章抒情議論的形象凝縮。《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中的夜渡黃河圖,通過濁浪排空的畫面和老船公們那緊張嚴肅的情緒,形象地告訴讀者夜渡黃河的危險和艱難,便于把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主旨。
初中語文教材插圖問題研究
一、初中語文教材中插圖的重要性
認知發展學理論認為,個體的整個認知過程就是實現信息的輸入與輸出,并加工信息的過程。圖像在此過程中對注意力、記憶力、表象以及情感的影響最大。插圖是教材的一部分,其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高質量的文本插圖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促使其產生探究、分析文本的熱情與興趣。翻開教材,最先映入學生眼簾的無疑是教材插圖。貼近文本內容且印刷精美的插圖備受學生關注和喜愛;而教師也可通過插圖營造課堂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同時,插圖使得學生思維更貼近文本創作者,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
二、初中語文教材插圖的應用問題
就教育教學層面來看,初中語文教材插圖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相關理論也取得了一定發展成果,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少師生對于教材插圖的關注度不足,甚至刻意忽視。
1.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插圖的利用問題。調查資料顯示,初中語文教師未充分利用插圖開展語文教學,具體表現在教材文本配備插圖時,約有30%的教師完全忽視插圖,約有27%的教師對插圖加以選擇性利用,僅有43%的教師確定使用插圖。由此來看,高達三成的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完全拋棄了插圖,另有兩成多按照個人意愿對插圖予以選擇性使用。換而言之,超過一半的教師對于教材插圖的利用程度較為低下。這足以證明,不少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插圖的應用。
2.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插圖的關注問題。語文教材插圖以學生為服務對象,而學生是否關注教材插圖、關注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指導著插圖應用過程中問題的發現與完善,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關注插圖的表現主要包括如下幾點:(1)少數學生對于課本中的插圖認識不足,單純將其視為文本裝飾,而未意識到教材插圖對于課堂學習的輔助功能,因此始終以文本為中心,對于教材插圖的存在不予重視。(2)學生對插圖有所重視,但不善于分析文本與插圖之間的關系,難以利用插圖輔助學習,深化對教材文本的認識。
歷史教材插圖選擇建議
網絡上曾出現過這樣一條熱帖:“高中的歷史課本,秦始皇、光武帝、諸葛亮、唐玄宗、顏真卿原來全是同一個人!有圖有真相!囧!”。此帖廣為流傳,引起不少人關注。后有辟謠,并列出了圖片的出處,據了解,這些畫像一般都是取自《三才圖會》(又名為《三才圖說》),是明朝王圻及其兒子王思義撰寫的百科式圖錄類書,書成于明萬歷年間,至今已近400年。筆者查閱了《三才圖會》,分別找到了上述人物的畫像,對比之后可看出,網絡上的插圖為了追求效果,對五個人的畫像均作了改動,把五人的胡子都改成了絡腮胡,不過看衣著打扮,五個人還真是相似,看來《三才圖會》的作者偷了懶。顯然此事有炒作嫌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話題便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作為歷史教師,筆者卻不敢輕易忘卻。歷史是一門形式活潑、但本質嚴謹的學科。深入反思,歷史教材中大部分插圖運用得恰到好處,但也有部分插圖使用有失慎重。下面就以華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例,談談歷史教材中插圖選擇應遵循的幾點原則。
一、插圖數量、類型應均衡
一般情況下,歷史教材中的插圖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歷史文物圖,包括文物本身、復原模型;第二類為歷史人物圖,照片、畫像;第三類為史事情節圖,包括照片、名家畫作、民間漫畫、想象圖;第四類為歷史地圖。在教材中,四類插圖所占比例應合理,每課選擇插圖數量亦應合理。這四類插圖的史料價值、助學價值各不相同。歷史文物圖史料價值較高,并有助于學生對歷史事物與人物產生感性認識,有一定的助學價值;史事情節圖因摻雜了后人的創作,史料價值次之,但助學價值較高,更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歷史;歷史人物圖與歷史地圖也都對學生的歷史學習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筆者建議增加一定數量的概括類或關系類圖表,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課,先后出現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四位歷史人物,他們名字相似,但之間的關系教材中并未作出明確說明,學生容易產生混亂,若能把四者關系用圖表的形式列出,既簡單明了,又便于掌握。
二、緊緊圍繞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選取添加插圖
插圖是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的,應有助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而不是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插圖選好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插圖選不好,教學效果事倍功半。例如,“法國大革命”一節中“三個等級”漫畫圖,則十分形象地刻畫了特權等級的作威作福和第三等級的不堪負重的形象,對于學生理解法國大革命前夕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大有裨益;而“早期的西方殖民擴張”一節中的“非洲黑人被賣為奴隸后,被迫從事超強度勞動”一圖,表述的是四個黑人奴隸勞動的場景,從圖中無法看出他們從事的是超強度勞動,圖與注釋并不相符,不能深刻揭露黑人奴隸的悲慘命運和三角貿易的罪惡,該插圖沒有實現其為教學主旨服務的功能。
三、所選插圖必須真實可靠并注明出處
語文教材插圖的作用與實踐探究
摘要:我國的書籍插圖藝術,向來很發達,新教材語文課本也可謂圖文并茂,精美的插圖與教學內容緊密配合,既迎合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又用另一種語言向學生詮釋文字的精髓。本文試圖從日常教學的角度對初中語文教材插圖的作用與教學實踐做粗淺的論述。
關鍵詞:語文教材;插圖;教學實踐
在多媒體教學日新月異的時代,在部分語文教師眼里,作為語文教材有機組成部分的插圖正日漸淪落為純粹的書籍裝飾品,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它們的存在,沒有發揮出插圖應有的作用,這無疑是對語文課程資源的一大浪費。多媒體課件資源確實能讓語文教學增添新的活力,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對于大多數農村學校而言,不是每個教室都有一套多媒體設備來輔助課堂教學,有的甚至連幻燈片、教學掛圖等都有欠缺。因此,包含編者匠心的教材插圖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語文教材本身而言,作為教學的載體主要借助文字來表達,而插圖則是幫助師生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之一。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是配合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或景物而繪制或拍攝的精美圖畫。它們具有形象、生動、可感的特點,有時一幅立意角度與視角效果俱佳的插圖留給讀者的印象甚至可以超過課文。新課標強調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如何合理利用插圖進行教學,使文字與插圖得到有效的整合,是當前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課題。
一.此時無聲勝有聲———插圖的作用
關于插圖的作用,為魯迅的《阿Q正傳》等九篇小說作了插圖的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美術家豐子愷先生曾說:“這些插圖,就好比在魯迅先生的講話上裝上一個麥克風,使他的聲音擴大。”對初中語文教學而言,筆者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插圖至少在以下幾方面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幫助:1.插圖是文字的補充和注解。教材中有的插圖是文字所介紹事物的真實再現,像說明性文章中的插圖便起了這樣的作用。如《故宮博物院》一文中所附的故宮三大殿插圖,就有效地幫助學生形象地把握住了故宮的建筑結構布局特點。《看云識天氣》一文中各種云的插圖,有助于學生更快地解讀云與天氣的關系。若沒有這些插圖,對學生尤其是缺少實踐感知的學生來說,要想象出相關內容著實有些困難。所以說,好的插圖,不僅準確的反映文字,與文字同步,還會延伸文字。2.插圖是文章內容的形象詮釋與概括。教材中有的插圖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內容,這樣的插圖大都在記敘性文章中。如《蒲柳人家》中何滿子和一丈青大娘的漫畫式頭像,有力地概括了文字的描繪,形象逼真地完成了人物的肖像刻畫。《皇帝的新裝》一文中的插圖,讓讀者情不自禁地進入到皇帝游行的場面中,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俗世奇人》的插圖展示了“泥人張”不動聲色智斗“海張五”的動人場景。《端午的鴨蛋》中的插圖是一幅集粽子、香囊、鴨蛋、畫“一筆虎”等于一體的端午風俗畫,鄉土氣息非常濃厚。《再塑生命》插圖中海倫。凱勒和沙莉文老師親密無間的情態,形象地告訴讀者正是沙莉文老師的愛給海倫帶來了光明,使海倫重獲新生。這些插圖在幫助學生體會文章內容,理解人物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3.插圖是為文章提供背景的載體。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眾多插圖,畫面內容在課文中并未直接出現,但卻是課文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香菱學詩》一文中大觀園的插圖,為課文提供了廣闊的社會現實。賈家的大觀園是統治階級生活的一個縮影,這個背景的展示,使學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題。《范進中舉》中“鄉試、會試貢院”插圖,《隆中對》中“古隆中三顧堂”插圖,《綠色蟈蟈》《我的信念》兩文分別配了“居里夫人在工作”和“法布爾在觀察昆蟲”的插圖,這些都為課文提供了必要的背景資料,有效地補充了課文的內容。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文字所介紹的內容固然體現著作者的喜怒哀樂,滲透著作者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然而不同時代、不同經歷的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和聯想,千差萬別,這就是人文精神。一個好的插圖,同樣追求蘊藉耐看,留給讀者無盡的自由理解與想象空間。從這個層面上講,插圖所包含的人文韻味同樣芬芳。這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對美的感知與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常常講語文教育呼喚人文精神,那么好好利用插圖進行教學,又何嘗不是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呢!
二.為有源頭活水來———插圖教學的實踐
化學教材插圖管理論文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學教材(以下簡稱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除在教材內容的敘述上做到了淺顯、易懂外,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編入了數頁彩圖和100多幅插圖,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直觀、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素材,也為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化學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新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插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教學往往以其獨有的奇妙無比的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教材豐富、精美的插圖更增添了化學學科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當學生領到新教材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懷著好奇心,把教材從頭到尾翻個夠,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動的插圖所深深吸引。教師在第一節化學課上就要緊緊把握這一教學的好對機,結合緒言中的內容,指導學生欣賞有關插圖。例如,教師可問學生:教材封面底紋是什么“花紋”?當學生還在搖頭、疑惑時,教師指出,這些“花紋”實際上是構成物質的、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原子的圖象。學生頓時興致勃勃、神情專注。進而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畫面: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鋼鐵生產,節日中五彩繽紛的氣球、焰火,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桂林溶洞。這些都與化學密不可分。這時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更加濃厚。接著指導學生看彩圖中“具有絕熱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氣的高分子薄膜制的烏籠”兩圖,讓學生在驚訝中認識到化學世界的神奇、科學技術的偉大。教師要注意創造這種想問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學生思維,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學習動機。
此外,各章節的實驗儀器裝置圖、各種示意圖、物質用途圖、古今科技成就圖等插圖都具有濃郁的趣味性,教師要重視以此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穩定興趣,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高中語文教材插圖分析
摘要:高中階段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而關鍵的階段,由初中的淺識進而上升到高中的深知階段。無論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是對自身語言能力和素質修養的提升,語文課程所擔負的責任都十分重大。但大多數學生的普遍反映是高中語文枯燥難懂,其原因不乏多種。本文就從高中語文教材中插圖的運用角度分析,探討出教材插圖設置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材;插圖;策略
一、引言
語文學科是進行人們社會活動的首要學科,影響著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文化涵養。初中語文教學中更看重學生對文字本身含義的認知和理解,而高中語文則會更深入地探討文字背后引申的含義,引導學生探尋更深遠的意義,豐富他們的精神和靈魂。但語文出身于傳統文化,其內容源流本身就龐雜久遠,相對于當下快節奏的時代背景來說,冗長的文字教學難以讓學生產生興趣,所以從教學形式上應該尋求新的方式,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水平和成果。
二、高中語文教材插圖運用中的問題
(一)插圖教學得不到重視。以蘇教高中語文教材為例,縱覽全書,插圖共117幅之多,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老師對于插圖輔助教學的認識不到位或者完全意識不到教材中插圖的作用,讓教材中的插圖僅僅發揮了表面性的“花瓶”作用,而沒有真正發揮它的教學功能作用。對于語文課堂而言,最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就在于老師課程講述中能否融入趣味性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插圖的解讀探討就是引發學生興趣點的一個很好的工具。插圖的作用難以發揮,在部分年齡較大的教師身上體現的較為明顯,老教師對于語文教學喜歡沿用老套的說教式方法,對于插圖往往視而不見,比較看重對文章本身內容的解讀,這樣的語文課堂就會顯得枯燥乏味,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會大打折扣。(二)插圖認識理解不到位。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教學,需要老師的賞析和解讀,才能在課堂上達到最終想要的結果。因為高中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已經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引申挖掘能力,而不是小學生式的看圖。而部分老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對插圖的認識理解有所偏差或是不夠深入,那么最終課堂效果就會不太理想。如《勸學》一文中配有《荀子》的插圖,老師在教學前對配圖如果僅僅停留在《勸學》一文的出處上是不夠的。配合全文應該讓學生了解到古人在行文書寫時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的習慣,同時插圖中沒有句讀的書寫也應該讓學生意識到古人在習文中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和理解。(三)插圖教學不夠嚴謹。圖文并茂的課堂氣氛會顯得更生動活躍,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配圖并不都是那么嚴謹的。部分老師在課堂上對于插圖的運用過于盲目隨意,對于有些插圖過分的解讀,對于有些插圖又只進行簡單的欣賞。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有些較為契合文章本身,能清晰地表達文章的部分內在含義,而有的插圖則僅僅出于配圖需要,其內容本身與文章聯系甚少,甚至有誤導嫌疑。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金岳霖先生的肖像圖就顯得有些粗糙,圖中的人物與文章中對人物的描寫并不一致,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和配圖內容產生疑問,老師在教學時,就應該注意對配圖作以分析和解釋。
歷史教材插圖選擇的建議
網絡上曾出現過這樣一條熱帖:“高中的歷史課本,秦始皇、光武帝、諸葛亮、唐玄宗、顏真卿原來全是同一個人!有圖有真相!囧!”。此帖廣為流傳,引起不少人關注。后有辟謠,并列出了圖片的出處,據了解,這些畫像一般都是取自《三才圖會》(又名為《三才圖說》),是明朝王圻及其兒子王思義撰寫的百科式圖錄類書,書成于明萬歷年間,至今已近400年。筆者查閱了《三才圖會》,分別找到了上述人物的畫像,對比之后可看出,網絡上的插圖為了追求效果,對五個人的畫像均作了改動,把五人的胡子都改成了絡腮胡,不過看衣著打扮,五個人還真是相似,看來《三才圖會》的作者偷了懶。顯然此事有炒作嫌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話題便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作為歷史教師,筆者卻不敢輕易忘卻。歷史是一門形式活潑、但本質嚴謹的學科。深入反思,歷史教材中大部分插圖運用得恰到好處,但也有部分插圖使用有失慎重。下面就以華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例,談談歷史教材中插圖選擇應遵循的幾點原則。
一插圖數量、類型應均衡一般情況下,歷史教材中的插圖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歷史文物圖,包括文物本身、復原模型;第二類為歷史人物圖,照片、畫像;第三類為史事情節圖,包括照片、名家畫作、民間漫畫、想象圖;第四類為歷史地圖。在教材中,四類插圖所占比例應合理,每課選擇插圖數量亦應合理。這四類插圖的史料價值、助學價值各不相同。歷史文物圖史料價值較高,并有助于學生對歷史事物與人物產生感性認識,有一定的助學價值;史事情節圖因摻雜了后人的創作,史料價值次之,但助學價值較高,更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歷史;歷史人物圖與歷史地圖也都對學生的歷史學習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筆者建議增加一定數量的概括類或關系類圖表,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課,先后出現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四位歷史人物,他們名字相似,但之間的關系教材中并未作出明確說明,學生容易產生混亂,若能把四者關系用圖表的形式列出,既簡單明了,又便于掌握。
二緊緊圍繞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選取添加插圖插圖是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的,應有助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而不是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插圖選好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插圖選不好,教學效果事倍功半。例如,“法國大革命”一節中“三個等級”漫畫圖,則十分形象地刻畫了特權等級的作威作福和第三等級的不堪負重的形象,對于學生理解法國大革命前夕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大有裨益;而“早期的西方殖民擴張”一節中的“非洲黑人被賣為奴隸后,被迫從事超強度勞動”一圖,表述的是四個黑人奴隸勞動的場景,從圖中無法看出他們從事的是超強度勞動,圖與注釋并不相符,不能深刻揭露黑人奴隸的悲慘命運和三角貿易的罪惡,該插圖沒有實現其為教學主旨服務的功能。
三所選插圖必須真實可靠并注明出處歷史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教師們有義務把真實的歷史呈現給學生,插圖必須真實可靠,要像斟酌文字一樣斟酌選擇插圖。歷史學習不只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辨別史料的真偽及價值更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注明出處的插圖有助于學生分辨該插圖的史料價值,并養成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問題的學習方法。而歷史教科書卻未完全做到這一點,部分插圖沒有任何說明。例如,“中世紀西歐社會”一節采用了6幅畫作作為插圖,但每幅插圖都只有標題,沒有出處,這就使學生無法準確判斷插圖的史料價值。即便是教科書編寫者為了有助于學生形成空間概念而自編的插圖亦應注明其為“編者想象圖”這樣。
四圖片應具有代表性且比例適中、清晰度高往往同一歷史題材,有許多不同版本的圖像,甚至這些圖像之間還會存在著許多明顯差異,教材插圖應選擇那些認可度高的圖片。歷史人物有其特殊性。在照相機問世之前的漫長歷史長河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形象都是通過畫家的畫筆保留下來的,且不說畫家的技藝有高低之分,卻無一例外的是畫家都有其主觀立場,喜好憎惡,這些立場與情感都會通過畫作流露表達,因此出現我們今天看到的同一歷史人物畫像不同甚至差異明顯。教科書應該選擇哪一幅作為插圖,是可以當做一個課題來研究的。另外,教材選用插圖的比例一定要適中,不可過大或過小,太大顯突兀,太小失嚴謹;圖片清晰度要高,切忌模糊不清,清晰度高也是嚴謹的一種體現。例如:“非洲與美洲古文明”一節中“15世紀中葉印加人的生活場景”一圖,場景宏大,色彩單一,畫面模糊,細節基本無法看到,用在此只是多占空間,采用的價值不大。只有比例適中、清晰明了的插圖才能發揮其教學價值。雖然在歷史教材中的插圖使用仍存在不足,但使用插圖的作用與價值是不能抹殺的。希望今后教材插圖的選擇能讓其價值最大化。
化學教材插圖管理論文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學教材(以下簡稱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除在教材內容的敘述上做到了淺顯、易懂外,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編入了數頁彩圖和100多幅插圖,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直觀、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素材,也為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化學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新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插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教學往往以其獨有的奇妙無比的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教材豐富、精美的插圖更增添了化學學科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當學生領到新教材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懷著好奇心,把教材從頭到尾翻個夠,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動的插圖所深深吸引。教師在第一節化學課上就要緊緊把握這一教學的好對機,結合緒言中的內容,指導學生欣賞有關插圖。例如,教師可問學生:教材封面底紋是什么“花紋”?當學生還在搖頭、疑惑時,教師指出,這些“花紋”實際上是構成物質的、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原子的圖象。學生頓時興致勃勃、神情專注。進而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畫面: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鋼鐵生產,節日中五彩繽紛的氣球、焰火,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桂林溶洞。這些都與化學密不可分。這時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更加濃厚。接著指導學生看彩圖中“具有絕熱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氣的高分子薄膜制的烏籠”兩圖,讓學生在驚訝中認識到化學世界的神奇、科學技術的偉大。教師要注意創造這種想問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學生思維,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學習動機。
此外,各章節的實驗儀器裝置圖、各種示意圖、物質用途圖、古今科技成就圖等插圖都具有濃郁的趣味性,教師要重視以此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穩定興趣,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