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職能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9 09:24: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監管職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強化國庫監管職能實踐與思考
摘要:國庫作為負責財政預算資金的收入和支出的機構,發揮著極其重要的職能。從21世紀初開始實施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是繼分稅制改革后財政管理制度的又一次重大變革,基于運行機制及管理制度,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的同時,深化了財稅體制改革。陜西省彬州市也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完善國庫管理制度,加強對全市財政和財務的監管,使預算執行工作逐步走向正軌。
關鍵詞:國庫;監管職能;財會監督
一、彬州市完善國庫管理制度、發揮財政和財會監督職能的主要做法
1.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第一,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級次。現階段,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也在學校及鄉鎮衛生院大力實施,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第二,將重點放在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的完善上,并加強了放管服政策,使財政資金支付及使用效率大大提升。第三,改革公務卡制度,優化公務卡管理使用。第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推進國庫信息化建設。今年財政云上線,各級預算單位實施了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第五,進一步推進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第六,建立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機制。監控平臺已實現上下貫通,具備按日監控預算分配下達、資金支付及績效目標執行等情況的功能,目前正在向各預算單位和鄉鎮延伸。此外,進行了收入收繳管理改革,進一步提升了綜合效能,與此同時,在更為科學、規范的庫款管理機制下,使國庫現金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2.深化政府采購制度彬州市政府采購的范圍和規模不斷擴大,政府采購機制不斷完善,以公開競爭為核心的政府采購制度體系逐步建立。管采分離、機構分設、政事分開、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得到完善,以集中采購為主、分散采購為輔的采購模式有序運行,以公開招標為主要采購方式的格局進一步鞏固。3.積極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彬州市從2019年開始,在全市各級預算單位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彬州市多次請會計教授為全市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國庫收付局人員對全市財務人員進行上機操作指導,通過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套制度的實施和運行,為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的編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推進現代財政財務報告體系彬州市財政部門不斷加強制度建設,著力提升決算編制工作質量。第一,健全決算管理制度體系。以上級部門制度體系為主要依據,制定出符合彬州市實際的決算管理方法,保證決算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第二,將全市政府債務、預算收支等方面的情況真實體現,將此作為主要依據,做出科學決策。第三,不斷完善決算公開工作。第四,開展了支出經濟分類決算試編工作。第五,不斷強化決算分析。彬州市從2016年開始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點編制,已連續編制了三年,對財政決算報告提供了有力的補充,強化了彬州市資產管理,降低了行政運行成本、提升了運行效率,有效地防范了財政風險。
二、財政和財會監督面臨的問題和困惑
一是財政監督與新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現階段,若想使財政監督職能作用得以有效發揮,保持國民經濟可以健康、穩定發展,則需要進一步強化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規范性以及安全性。不過當前財政監督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基層監督強度不夠,對于財務制度上也不具備較強的力度,因此并沒有取得較好的監督效果。二是相關制度較為滯后。對于財政監督而言,良好的制度建設會對監督工作的開展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要不斷強化財政監督的法律制度建設,以確保財政監督職能的良好發揮。較多法律法規通常只是明確表明執法主體的監督權,并未表明監督主體的具體分工,這種情況下,執法主體工作范圍并不清晰,只是憑借以往經驗界定出工作范圍、開展實際工作,同時,在審批程序上較為復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監督主體的統一執法。由于在財政監督具體職能方面并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作出規定,因此相應法律法規實際制定環節,大部分部門并未將法律法規的完整性作為主要考慮的問題,僅將自身利益與需要作為關鍵,往往導致財政監督職能重復等問題的出現,違背了制定法律法規的最終目的。三是監督獨立性不強。較多的財政監督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門負責開展,被監督的客體會受到較多監督主體的監督,不過這些主體呈相互平行的關系,往往只是在監督職能及監督范圍上存在不同。這種平行關系下,會要求相應的監督主體各自都要有明確的分工,才能真正發揮出各自的職能作用,防止監督空缺、重復等不良問題的出現。通常情況下,若是受多個監督主體共同監督,很容易發生覆蓋情況,并不會起到較好的監督效果,因為監督環節權責不明,處理同一問題時,不同的監督主體及執法人員會產生不同的處理結果,當關系到監督主體的自身利益時,均會往自身受益的方向傾斜,這種情況下,監督工作性質就發生了變化,影響了監督工作的良性開展。四是缺乏事前、事中監督。對于以往的財政活動,在對某一行為進行監督處理時,不能很好地與經濟發展實際相適應。現階段,財政監督內容逐漸增多,包括會計監督、預算執行監督等,相應的工作量也逐漸增大,導致傳統財務監督作用逐漸弱化。以往財政監督工作缺少事前監督過程,雖然在不斷發展下,逐漸從專項檢查變為事前事中監督及日常檢查,不過實際工作中,仍以事后監督為主,由于忽略了事前以及事中監督工作,出現了較多騙取資金的違法行為,并且也很難有效避免挪用資金以及資金浪費問題的出現,導致了較為嚴重的資金缺失問題。五是財監機構隊伍建設滯后,財政監督隊伍力量薄弱。現階段,財政監督部門隊伍力量較為薄弱,無法滿足日常監督業務的需要,并且,一些財政監督人員素質有待提升,并不能很好地進行財政監督工作,特別是在重點項目的監督檢查上,稍顯乏力,影響了實際的監督效果。
深究現代商務秘書監管職能
企業是現代社會的商務活動的主體。而在企業內部運行機制中,商務秘朽的作用日益突出。這是由商務秘書的職能和企業運行機制的特點決定的。企業管理理論認為,商務秘書不僅指從事秘書工作的個人,還應該包括企業內部從事行政秘書活動的機構。準確的說,現代商務秘書應該是企業內部設置的一個為處理行政秘書事務的機構?。這樣定義商務秘書,有助于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1現代商務秘書在企業內部的重要作用
1.1商務秘書負責企業內部行政秘書工作的正常開展
應該說,企業內部諸多運行機制中,行政秘書工作運行機制最為復雜。商務秘書不但要處理大量的文字材料,還要起草各項通知、公告及內部材料等文件,保持企業內部行政活動的有序開展和信息溝通渠道的暢通。
1.2商務秘書承擔管理職能
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管理不僅僅是企業管理層的工作,商務秘書也應當分擔管理的職能。而這也是現代商務秘書區別于傳統秘書的顯著特征。下面,筆者將結合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特點,重點論述商務秘書的管理職能。
深究證券投資政府監管職能
從1990年3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開業到2004年末,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從最初的地區性市場迅速發展成為有一定規模的全國性市場。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結構有所改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直接融資功能進一步增強;投資者開戶數不斷增加,機構投資者比重不斷提高;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也不斷增加。我國的證券監管對證券市場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推動和促進作用。并且,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監管體系也逐步建立。
但與此同時出現的情況是: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普遍滑坡,“一年績優、二年績平、三年ST、四年PT”成為證券市場廣為人知的一大特色。上市公司盈利持續惡化與中國宏觀經濟持續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類違法違規現象增多,造假欺詐、內幕交易、股市操縱、購買審計與審計舞弊等案件層出不窮,社會影響惡劣。面對不規范的市場,投資者要么孤注一擲,以短期投機心態參與股市,要么對市場失去信心,選擇“用腳投票”。中國證券市場陷入了長期的低迷。中國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3月,中國證券市場市價總值為34802.72億元,而2001年6月(近幾年市場表現最好時),市價總值為53630.58億元;2005年3月的流通市值為10996.52億元,而2001年6月為18866.36億元;籌資額方面,2005年3月銳減為7.92億元,而2000年籌資額曾經達到近400億元。而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企業的再融資需求旺盛。越來越多的優秀大型企業,尤其是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的優質上市公司,都由于各種原因奔赴海外上市,以解決融資瓶頸。
這些數據說明,發展和完善證券監管體系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和國民經濟發展無法回避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然而,在理論界和證券業界的大多數政策建議都集中在提高監管能力、拓展監管權限和擴大監管機構規模等方面。筆者認為,政府證券監管職能的轉變,才是目前完善我國證券監管體系的關鍵。
1我國證券監管的過度集權
我國股市的市場管理體制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向證券監管部門集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是中國證券市場最大的問題。證券市場本來是一個最需要創新、最需要競爭的市場,而在這種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下,證券交易所日漸失去了市場發展的規則主導權,成為整個股市監管體系的一個“一線監管單位”,它的市場組織功能已經基本退化。這就意味著,在我國,證券市場完全由政府來操作和經營。
其實,這并非當初的本意在上個世紀9O年代初,中國股市除了1990年11月26日成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l2月1日成立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外,還有1990年l2月和1993年4月成立的STAQ(全國證券市場自動報價系統)和NET(全國電子交易系統),以及1993年8月l8日試運行的淄博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當時的滬深交易所雖然是地方性的,但面向全國開放,實行由當地政府主管、理事會實際管理的模式。這些不同的交易系統的出現,很適合中國多層次經濟結構的狀況。
工商監管職能到位的策略探析
一、積極適應當前形勢任務的新發展,切實理清職能轉變的新思路
在當前的改革中,工商工作應保持穩中求進,工商部門應做到有為有位,工商事業應實現持續發展,至為關鍵的是進一步轉變觀念,統一思想,提振信心,理清思路,切實做到科學定位、科學謀劃、科學管理。
(一)圍繞“一個中心”,就是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這個中心應始終把服務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更加自覺地融入大局、更加有力地服務大局,毫不懈怠地履行肩負的各項職責,在服務蘭州率先轉型跨越發展中體現新的作為。努力把群眾所盼、政府所愿和工商所能有機結合起來,緊緊抓住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這個結合點,抓住維護競爭有序市場環境這個切入點,抓住保障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這個著力點,全面提升工商工作成效。
(二)堅持“一個定位”,就是全省工商工作“五加二”的職能定位工商部門恢復建制三十多年來,歷經六次機構改革,確立了現在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職能定位。甘肅省委省政府又賦予全省工商部門主抓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和推動非公經濟發展兩項職責,形成了全省工商系統“五加二”的職責定位。堅持這個職責定位,就是堅持科學布局,統籌兼顧,找到齊抓共管的最佳結合點,強化市場監管的職能鏈,具體講就是要扶持非公經濟的發展鏈,完善非公黨建的作用鏈,突出重點、優勢互補,形成互相支撐、互相促進的工作格局。
(三)貫徹“一個理念”,就是“大工商”的理念省局黨組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對工商工作的總體部署,立足全省工商工作的發展實際,積極適應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客觀要求,確定了構建“大工商”的履職理念。在兩年多來的監管服務實踐中,“大工商”理念得到了有效的落實,內涵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工商部門適應改革的要求,實現工商職能轉變和到位,必須堅持構建“大工商”理念,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第一職責、服務發展第一要務、消費維權重要使命、隊伍建設組織保障,全力推進大服務、大監管和大維權建設,實現監管服務效能的全面提升。(四)強化“一個保障”,就是打造隴原工商“鐵軍”的隊伍保障推動工商職能到位,實現工作方式轉變,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良好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同時也是體現工商工作地位和作為的需要。工商部門做到有為有位,就必須把任務理清,管理夯實,措施跟緊,按照“大工商”的理念,實現“強工商”的目標,具體講就是工商職能工作要強化,促進發展的作用效果要強化,維護公平正義、保障民生的手段要強化,至為關鍵的是干部隊伍的保障要強化。應緊緊抓住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兩項重點,切實強化改進培訓和優化管理兩個抓手,努力完善干部管理和績效考核兩個機制,突出提升依法監管和高效服務兩個水平,努力建設一支靠得住、過得硬、能力強的隴原工商“鐵軍”,為推動工商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努力探索服務轉型跨越發展的新途徑,強化落實職能到位的新舉措
廣告監管職能情況匯報材料
____年以來,××工商分局結合××區實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轄區廣告監管工作,加大整頓和規范廣告市場秩序力度,鞏固、擴大專項整治虛假違法廣告成果,主動解決廣告監管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制度落實,創新監管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和諧誠信的廣告市場秩序,為促進××區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效能
根據__年廣告監管工作總體要求,今年以來,××工商分局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各類虛假違法廣告,嚴格執行《廣告法》等行政法規和規章,加大對藥品、醫療、保健食品、化妝品、美容服務等關系到人民群眾健康的廣告作為整治重點,嚴厲查處在廣告中夸大功能、保證療效、保證治愈率,使用患者、公眾人物、專家名義作療效證明的行為,嚴厲查處未經廣告審查機關審批擅自的行為,以及以新聞報道形式變相廣告的行為,打擊虛假違法廣告。
__年來共查處各類違法廣告案件__起,罰沒款_._萬元,結案_起,其它案件正在處理中(其中:即時處罰案件__起,罰沒款_._萬元,立案查處_起,罰沒款_萬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__%。通過案件的查處,增強了廣告主、廣告經營單位、消費者與全社會的廣告法律意識,有效的遏制了違法廣告行為的產生,同時也使消費者和全社會增強廣告識別能力,抵制虛假違法廣告,使廣告市場不斷得到凈化。
二、健全監管機制,加大專項整治力度
_、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貨幣政策與監管職能分析論文
一、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執行貨幣政策與實施銀行監管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的關系不能割裂開來。貨幣政策的實施必須要考慮銀行體系的狀況,而對銀行的監管也必須要考慮特定的貨幣運行狀況,這兩者之間必然存在著聯系。
首先,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最終目標一致。雖然貨幣政策的直接目標是保證貨幣運行平穩合理,符合經濟運行的要求;銀行監管的直接目標是保證銀行體系的安全。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目標的沖突。但兩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服務于整體經濟的運行,促進經濟的平穩增長。而且,即使在直接目標有沖突的情況下,中央銀行也是有可能通過特定的業務手段消除利益的沖突。
其次,貨幣穩定和銀行體系的穩定緊密聯系。銀行是貨幣政策的主要傳導渠道,銀行的安全也離不開一個穩定的貨幣環境。貨幣政策的實施是要經過幾個中間環節的,這其中銀行是重要的傳導渠道。如果銀行體系存在問題,那么貨幣政策的實施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銀行對于貨幣政策實施的作用的程度大小是和銀行體系在整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相對應的,因為貨幣政策還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傳導。如果一個國家的銀行體系在金融體系中占絕對的地位,那么貨幣政策實施的效果將受到銀行體系運行狀況的巨大影響,這在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表現的尤其明顯。同樣,如果貨幣政策出現問題,不能保證一個穩定的貨幣環境,
銀行體系的安全也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可以說,貨幣政策是實施銀行監管的重要依據,銀行監管是貫徹落實貨幣政策,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重要保證。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的關系決定了二者必須要協調運行。貨幣政策自身特性也要求銀行監管活動的協調配合,沒有良性互動的配套監管,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在運行過程中就會出現梗阻現象,貨幣政策效應就會弱化。
第三,銀行監管信息的反饋可以促進貨幣政策的完善合理。貨幣政策的決策和銀行監管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從銀行收集大量數據和信息,因此,要順利的執行兩項職能,必須要保證數據和信息的及時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實現信息的共享。這也可以避免增加銀行的負擔。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的要求在不同的條件下存在著許多差別,實現兩種職能之間的信息共享,便于協調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有人認為將銀行監管職能和貨幣政策職能放在統一的中央銀行內部運作還是要比分拆有優勢。通過對銀行進行監管,中央銀行可以獲得對金融市場形勢的第一手資料和感覺,反而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制定,通過銀行監管,還可以進一步增強中央銀行貫徹執行貨幣政策的權威性,也有利于發揮最后貸款人職能。而且由于中央銀行與國際清算銀行和巴塞爾委員會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由中央銀行負責銀行監管,有利于及時交流執行銀行監管國際準則的新情況,便于銀行業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
工商行政管理監管職能報告
在當今社會的整體轉型過程中,對經濟發展、社會管理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等帶來最大沖擊和廣泛影響的,無疑是經濟體制的轉軌變型,即在建立和維護公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的進程中,實現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與經濟體制這種發展方向和發展要求非同一性的是,當前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大量存在著有悖于市場經濟游戲規則的不平等競爭現象,并正在侵蝕著市場經濟發展的成果和聲譽。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能(以下簡稱監管職能)的“經濟衛士”,積極并善于通過運用法律的、經濟的、行政的、教育的手段來加以引導和實施管理,規范市場競爭行為,進而促進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這是基本的職能和職責所在。但是,從實際運行的現狀來看,出現了一些與職能要求不相協調一致的問題,突出是工商行政管理監管職能的邊緣化傾向,具體分以下情況:
一類是外在性導致的以被動性為特征的工商行政管理監管職能的邊緣化傾向。主要表現為社會對工商行政管理監管職能非理性的排斥、擠壓:一是以偏面的發展觀替代監管,比如,一些地方要求對招商引資項目必須網開一面;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過度介入招商引資工作,使你的監管下不了手或不能下手;要求監管從屬于發展,只要能發展、快發展,監管必須退居其次;有的甚至以弱化監管作為吸引投資的優惠條件。二是以扭曲的環境觀制約監管,一些地方以營造有利于加快經濟發展的軟環境為由來限制監管職能的實施,或設立所謂的“軟環境辦公室”,規定凡對市場主體的監督檢查必須辦理報批手續,并取得同意手續后方能實施,對涉嫌違法市場主體的行政處罰必須報經審核;或設立所謂的“寧靜日”,規定每月1-25日不準對市場主體進行監督檢查。三是以狹隘的社會評價影響監管。地方上一些組織開展的民主評議,在評價的標準上往往呈現出單一性,即以為發展提供的服務作為主要的評判標準,“忽視”了不同部門間的職能差異,而對行政執法機關的“不同聲音”主要來自于監管職能的實施。有時為了取得良好的評價效果,免不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出現了以弱化、甚至放棄監管來迎合的現象,從而導致監管職能在外來壓力下出現不得已的邊緣化傾向。
另一類是內生性導致的以主動性為特征的工商行政管理監管職能的邊緣化傾向。主要表現為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內部對監管職能把握的失衡:一是缺少對發展是第一要務內涵的科學把握,在認識和落實發展是硬道理的過程中,只看到工商行政管理服務發展是硬任務,舍棄了加強監管、促進規范、保障健康發展的硬要求,把行政執法部門等同市場主體的主管部門,自覺或不自覺地弱化了監管職能。二是缺少對現代政府承擔的“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的總體把握,對服務型工商的理解和實踐上產生了歧義,撇開了工商行政管理履行監管職責的基本職能,在注重和突出抓好服務職能的同時,弱化了監管職能,在有意或無意之間束縛了實施監管的手腳。正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自身存在的這種邊緣化心態、邊緣化取向,導致出現了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內部規定封閉監管(空間)的現象,如有的提出對違法違規行為實施“不告不理(監管)”的要求,把自己等同于被動的仲裁者;有的不分違法的程度一律“首違不罰”;有的不根據違法違規行為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性而一律要求行政處罰按自由裁量的下限等等,從而導致監管職能在自我弱化、限制和束縛中的邊緣化傾向。
不論我們是否意識到,也不論我們承認與否,工商行政管理監管職能的邊緣化傾向是一種客觀存在;不論是有意而為,還是無意使然,工商行政管理監管職能邊緣化傾向所帶來的客觀后果,是監管職能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出現了難以名狀的擠兌、壓縮及窘迫之近憂,長此以往,監管職能如繼續在不知不覺、無聲無息中不斷弱化,則職能替代、部門消亡之遠慮也必將隨之而來。應當看到,對于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來說,其承擔并實施的監管職能,歷史上對促進建立和推進規范的市場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大量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需要通過監管來加以阻止、中止和終止,我們不能違背法律法規的要求,不能讓監管職能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強烈要求和氛圍中趨向于邊緣化,更不能默認或甘于被邊緣化的境地。因此,不論是有心也好,還是無意也罷,都應按照“認識先于行動,理性優于感性”的思路,以立足和體現部門職能為取向,切實對工商行政管理監管職能的邊緣化傾向加以校正。
1、職能的認識歸位,履行好法治行為的主業。筆者以為,如果將工商行政管理監管職能的邊緣化傾向放置到職能履行的背景下來考察和評價,它既是監管職能弱化的后果之一,又是監管職能弱化的原因之一,是一種互為因果的關系。雖然國務院在“三定”方案中已經明確了監管是基礎職能,即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主管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職能部門。但時下不管是系統內部還是外部,比較流行的是把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一分為二,一是圍繞發展的服務職能,二是圍繞市場秩序的監管職能。在當前以發展為主旋律的強烈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做到服務工作,突出服務發展的職能,這是無可非議的,也是在地方爭地位之必需。但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基礎職能是監管,我們實施的任何行為必須緊緊圍繞而不能游離于基礎職能來展開,事實上,通過監管職能的有效履行,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健康安全的放心消費環境,才是面向全社會提供的最正確、最有效、最廣泛的服務,通過法治行為的履行來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才是最有保障、最具根本性的發展環境。實際工作中將工商行政管理進行服務與監管的職能劃分,為的是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并不存在服務可以弱化、甚至替代監管的可能。
應當看到,建設法制社會,一方面需要完善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與管理相適應、相匹配的法律法規體系,形成法制建設成果,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又不能僅僅停留在法制建設的層面上,要通過有法必依的法治行為的具體實踐和有效實施來落實法制建設的要求,來體現法制環境改善的成果。作為行政執法機關,面對國家、人民和社會,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承擔和履行的是法治要求和法治責任,作為法制建設的執行者,在法制環境下的法治行為才是真正的主業,這不但是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對自身監管基礎職能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的結果。
人民銀行履行監管職能論文
摘要:銀行監管職能分離后,作為國家的金融管理和宏觀經濟調控部門,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貨幣政策操作、外匯管理、國庫經理、資金清算、國際金融合作和最后貸款人的職能和任務將會更加明確,但是我國中央銀行在金融監管中仍要充分發揮其他金融監管部門不可替代的監管職能和作用。作為基層央行的昆明人行應正確定位,認真履行人行監管職能。
關鍵詞:人民銀行;監管職能;定位;現狀
一、基層央行加強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銀行監管職能分離后,作為國家的金融管理和宏觀經濟調控部門,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貨幣政策操作、外匯管理、國庫經理、資金清算、國際金融合作和最后貸款人的職能和任務將會更加明確,真正體現出保持幣值穩定、促進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目標。但作為中央銀行的人民銀行絕不是不需要金融監管了,人民銀行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監管責任,因此正確定位,履行職責是關鍵。
第一,從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能履行看,中央銀行需要加強金融監管。通常,中央銀行的職能分成三部分,即發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而金融監管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兩個:一是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這是金融監管的首要目標。二是保護存款人利益。存款人通過銀行機制而成為事實上的貸款人,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實質上就是維護一種信用制度,使銀行的信用中介職能得以發揮,也使銀行得以生存和運轉。從以上這兩條目標來看,不管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職能是否分離,不管金融監管的主要責任是由中央銀行還是由其他部門負責中央銀行都要承擔一部分金融監管的職能,因為:首先一國的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較為復雜,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投資基金等都是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一些國家分別成立獨立的機構對銀行、證券、保險進行分別管理,但是金融體系的穩定是指整個大環境的穩定,在監管功能細分后,往往分出的獨立機構只能夠站在較為狹窄的空間里,對自己所管理的范圍內進行管理,往往只注重微觀效益而忽視宏觀效益,在監管中互相可能會出現新的矛盾、新的風險,因此,要實現整個大環境的穩定就有必要對監管機構進行協調與信息疏導,對各監管機構的“業務沖突”或是“監管死角”進行處理,協助各監管機構做好工作,實現金融體系的穩定。其次,保護存款人的利益,在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風險時中央銀行要向它們提供再貸款來渡過難關,但是再貸款同樣具有某些商業貸款的性質,并非是無償提供給金融機構的“免費的午餐”,如果向金融機構提供的再貸款成為了新的呆賬壞賬就得不償失了,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中央銀行就有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對各金融機構進行類似與日常檢查的風險評估,各監管機構也有必要把被監管者的經營狀況向中央銀行反映,中央銀行也有權對出現經營惡化的金融機構提出整改意見,以免出現上面所提到的問題。最后,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也同樣是貨幣政策目標所要考慮的內容,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協調好二者的關系,將有助于金融監管目標和貨幣政策的實施。金融監管要為貨幣政策服務。貨幣政策目標是國民經濟的總體目標,金融監管目標是金融體系的目標,所以金融監管當然要為貨幣政策服務,要通過提供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保證和促進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因此二者并無本質上的矛盾和沖突。
第二,從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的手段看,說明中央銀行需要參與金融監管。作為金融監管的最后貸款人手段是指作為監管者,為保護存款者的利益,對發生清償困難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財務上的援助和實施搶救行動,這種手段被認為是一國金融體系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線,具體做法有:提供貸款、擔保及兼并。以貸款來挽救行將倒閉的金融機構,好比打上一劑“強心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有時中央銀行并不直接提供貸款或組織銀團貸款,而是對發生困難的銀行提供擔保。使之能從金融市場上籌借資金已渡過難關。實際上,這與提供貸款在本質上區別不大。一是從機構上看,我國的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相對而言風險較高。與總行相比,分支行立足于本地實際情況,對地方性金融機構的情況更熟悉或更具有信息采集優勢,而且當發生風險時,分支行也是處在風險的最前端,更應承擔起信息的采集、篩選、初步判斷和傳遞作用。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時,央行的最后貸款人職能應是在“最后”發揮作用的。二是在前期的風險處置中,央行并不是無動于衷。因為央行要判定金融機構是否已經采取了必要的、可能的措施,所以央行必須要關注風險處置的全過程。為了實現金融機構的自救,與相關的溝通和協調是不可或缺的。央行分支機構在這一過程中也能發揮應的作用。三是再貸款和再貼現是央行履行最后貸款人職能常用的工具,這兩種工作的具體操作離不開各分支機構。嚴格使用、規范管理是再貸款和再貼現充分發揮作用的前提,也是分支行履行最后貸款人職能的具體體現。
中央銀行宏觀審慎監管職能思考
摘要:2008年金融危機后,各國就構建宏觀審慎政策監管框架達成共識,但關于宏觀審慎政策的監管主體尚無定論。中央銀行在經歷了金融監管職能的分離和回歸后,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賦予了審慎監管的重要職責。文章從理論層面出發,重點分析中央銀行履行金融監管職能的必要性以及作為宏觀審慎監管主體的優勢,為各國完善宏觀審慎政策制度框架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中央銀行;宏觀審慎政策;金融監管
一、引言
從漫長的中央銀行職能演變歷史來看,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都是在經歷了嚴重的金融動蕩甚至出現金融危機后才建立起來的,中央銀行憑借其最后貸款人身份被賦予金融監管和危機處理的重要職責。在20世紀末中央銀行去監管化的浪潮中,學者們針對是否應該分離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職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職能更多的是指以銀行作為主要監管對象的微觀審慎監管。但此次金融危機的經歷表明僅僅關注單個金融機構的穩健性是不夠的,當市場上大多數金融機構采取趨同的決策時,就會對價格、市場乃至整個金融體系產生顯著影響(Borio,2009;2011)。危機后,英國重新賦予英格蘭銀行維護金融穩定的法定職責并進一步明確了英格蘭銀行在宏觀審慎監管中的核心地位。英格蘭銀行監管職能的轉變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也就此拉開了中央銀行監管職能全面回歸的序幕。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央銀行經歷了監管職能從統一到分離再到回歸的巨大轉變,人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中央銀行在金融監管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后危機時代,宏觀審慎政策正作為一項新的金融監管政策,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納入宏觀調控框架內,成為政策討論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在中央銀行金融監管職能回歸的浪潮下,學界和各國政府針對中央銀行是否應該被賦予宏觀審慎監管職責展開了積極的探討。本文在這種背景下重點探究中央銀行的宏觀審慎監管職能,這將啟發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央銀行在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將對各國完善宏觀審慎政策制度框架提供參考意見。
二、早期關于是否應分離中央銀行金融監管職能的討論
早期主張分離中央銀行金融監管職能的學者主要從三個角度試圖論證中央銀行分離金融監管職能的必要性。第一,中央銀行同時作為貨幣政策當局和金融監管機構,兩種政策會存在沖突從而影響監管效果。當經濟上行時,中央銀行作為貨幣政策當局需要提高利率,防止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擴張;而金融監管者則需要在發展勢頭良好時放松監管要求,鼓勵行業的自由發展和創新。當經濟衰退時,中央銀行需要降低利率,釋放流動性以刺激經濟復蘇;而金融部門在衰退時期風險集中暴露,此時需要加強金融監管防范金融失衡,兩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互抵消,監管效果難以達到預期(Goodhart&Schoenmaker,1992)。第二,作為金融監管機構的中央銀行出于聲譽考慮,傾向于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或者推遲緊縮的貨幣政策來維護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利益,由此產生通貨膨脹效應(Goodfriend&King,1988)。這種救助機制也會誘使金融機構(尤其是那些“大而不倒”的金融機構)放松對自身的監管而產生道德風險。第三,中央銀行身兼數職將影響其作為貨幣政策當局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當中央銀行的監管職責更加集中時,來自政府的壓力和干預也會增加,其政策的自主權將有所降低(Bri-ault,1999)。但支持中央銀行加強金融監管職責的學者針對上述內容提出了質疑并強調了中央銀行在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制度體制悖論理論:Goodhart和Schoenmaker(1995)指出若中央銀行同時負責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會產生政策沖突,那么即使將中央銀行的監管職能分離給其他金融監管機構,也同樣存在政策沖突的矛盾,僅僅是內部沖突的外部化。解決政策沖突的關鍵在于不同政策目標的明晰與界定,而不是簡單的機構設立形式。陳雨露、馬勇(2012)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中央銀行負責金融監管職能不但沒有產生通貨膨脹效應,反而更加有利于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他們認為那些主張分離中央銀行監管職能的人并非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只是權力分割的訴求。此外,從各國的實踐來看,機構體制的改變并不足以提高中央銀行以及其他監管機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鐘偉,2003)。基于最后貸款人理論:對于存款人來說,存款保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中央銀行扮演最后貸款人角色,但存款保險制度由于其復雜的賠償支付程序并不能及時有效的保障存款人的利益。雖然中央銀行行使最后貸款人職責會引致道德風險,但中央銀行憑借其地位和聲望更有利于恢復存款人的信心。基于信息優勢理論:對于中央銀行來說,監管職能的分離意味著中央銀行將缺乏獲取金融機構和宏觀經濟信息的有效渠道(盡管不同機構之間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但在信息的時效性方面仍有不足),也將影響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制定和最后貸款人職責的行使,反而不利于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Briault,1999;鐘偉,2003)。
淺談政府證券監管職能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證券監管過度集權職能
論文摘要:發展和完善證券監管體系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和國民經濟發展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目前,我國證券監管的最大問題是過度集權。證券市場本來是一個最需要創新、最需要競爭的市場,而在我國卻成了最具有計劃性的“市場”。因此,完善我國證券監管體系的關鍵是轉變政府證券監管部門的職能。
從1990年3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開業到2004年末,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從最初的地區性市場迅速發展成為有一定規模的全國性市場。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結構有所改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直接融資功能進一步增強;投資者開戶數不斷增加,機構投資者比重不斷提高;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也不斷增加。我國的證券監管對證券市場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推動和促進作用。并且,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監管體系也逐步建立。
但與此同時出現的情況是: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普遍滑坡,“一年績優、二年績平、三年ST、四年PT”成為證券市場廣為人知的一大特色。上市公司盈利持續惡化與中國宏觀經濟持續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各類違法違規現象增多,造假欺詐、內幕交易、股市操縱、購買審計與審計舞弊等案件層出不窮,社會影響惡劣。面對不規范的市場,投資者要么孤注一擲,以短期投機心態參與股市,要么對市場失去信心,選擇“用腳投票”。中國證券市場陷入了長期的低迷。中國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3月,中國證券市場市價總值為34802.72億元,而2001年6月(近幾年市場表現最好時),市價總值為53630.58億元;2005年3月的流通市值為10996.52億元,而2001年6月為18866.36億元;籌資額方面,2005年3月銳減為7.92億元,而2000年籌資額曾經達到近400億元。而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企業的再融資需求旺盛。越來越多的優秀大型企業,尤其是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的優質上市公司,都由于各種原因奔赴海外上市,以解決融資瓶頸。
這些數據說明,發展和完善證券監管體系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和國民經濟發展無法回避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然而,在理論界和證券業界的大多數政策建議都集中在提高監管能力、拓展監管權限和擴大監管機構規模等方面。筆者認為,政府證券監管職能的轉變,才是目前完善我國證券監管體系的關鍵。
1我國證券監管的過度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