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15:24: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核心價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考
我們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民族精神。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深刻表明,我們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凝聚力量,鼓舞斗志,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同志說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共同的理想和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走向振興的精神源泉和保證。中華民族是個飽經憂患的民族,但她能繁衍5000多年,始終屹立于世界東方,其根源就在于具有獨特的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強不息、榮辱不驚、不畏強暴、百折不撓。到了現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又為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那就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因此,我們才能在戰爭年代那么險惡的環境,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才能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把落后的以農業為主的舊中國建設成為工業體系比較完善的欣欣向榮的新中國;才能通過改革開放,在較短的時間內把中國發展成為經濟總量居于世界前列、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的國家。進入新世紀,國際風云變幻,國內矛盾繁雜,中國面臨著一系列困難和問題,我們仍然必須團結一心,斗志昂揚,開拓進取,奮發向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聚集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為實現全面小康,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而奮斗。
令人憂慮的是,當前,在某些國人中存在價值取向混亂的現象。制假販假、坑蒙拐騙、買官賣官、貪污腐敗、色情泛濫、見死不救等,已經成了和諧社會建設的“毒瘤”。一些人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意識淡漠,他們追求個人至上,信奉金錢萬能。這些不良現象,毒化了社會風氣,混淆了人們的是非觀念,沖淡了民眾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情感,渙散了人心,削弱了民眾的凝聚力,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危害國家和民族的長久發展,阻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絕不能等閑視之。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時代的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我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它要求我們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注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我們在注重經濟建設的同時,還必須關注人的全面發展,關注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使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風貌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這是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國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愛國愛家、樂施好善、吃苦耐勞、勤奮上進、愛憎分明、明辨是非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必須世代相傳,發揚光大;二是賦予時代內涵。那就是自尊、自信、自強、自立,開拓進取,創新立業,遵紀守法,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知榮辱,棄丑惡。
探究核心價值體制教育的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從文化角度來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應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馬克思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壓迫并反應了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它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但是,馬克思主義是從國外傳來的,馬克思主義要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必須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和中國的實際、“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相結合起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各個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把中國的文化和思想融于馬克思主義中,從而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了我國的實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社會發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從而成為我國的主流文化,統領了其他文化的發展。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共同理想,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一盞明燈,給中華兒女建設祖國指明了方向。這個共同理想,昭示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對《禮記•禮運》篇描寫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的繼承和發展,在“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里,人們各盡其能,為社會勞動,生產成果和社會財富均為社會成員所共享,也就我們希望實現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景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跟古代“大同”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第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一種全新詮釋,是本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過程實質上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民族性,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柱,是“維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和共同價值追求的思想紐帶,是煥發人們為共同理想而奮斗、讓中華民族秀甲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源泉”。“天下統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忠報國”等觀念激勵著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近代文化以變革社會為主題,呼吁“改造國民性”,“陶鑄國魂”則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特點。當代提倡保家衛國、堅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提倡發揚傳統民族文化等也是對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的深化。雖然,時代賦予了愛國主義新的內涵,但是,其內在的核心沒有變。
第四,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也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繼承和保守的一面,但是革新的思想在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只有在不斷革新中,中華傳統文化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推陳出新,才能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與國際發展接軌,才能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儒學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契合了改革創新的時代主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突出了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這是我國經濟體制的根本創新。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的日益鞏固和發展,我國看到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從而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第五,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人們判斷道德行為提供了基本準則,屬于道德的范疇。倫理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其中,儒家提倡的懲惡揚善、言而有信、仁政愛民等都為社會主義榮辱觀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愛國、誠信、勤勞、勤儉、團結、等觀念都是民族思想的閃光。而崇尚科學的風尚則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仁人志士的追求和理想。因而,傳統文化是“八榮八恥”重要的理論淵源,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創新和發展。
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與核心競爭力探討
摘要: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透射著中國東方文明的哲學智慧和實踐特質,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彰顯。以“仁和精誠”為核心要素的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與以專業技術、溝通合作、應變管理、創新創造、思想道德為主要體現的大學生核心競爭力這兩個不同場域概念,其組成要素在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然觀、生命觀、整體觀、道德觀等人才培養中具有耦合勾連的作用。闡釋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要素育人的深刻內涵,解構大學生核心競爭力要素組成,明晰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要素在育人價值觀、內容、功能、路徑等方面的邏輯關聯,旨在發揮中醫藥文化育人功能,優化大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有效提升人力資源質量。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大學生核心競爭力
同志指出,中醫藥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1]。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文化在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發展、守正創新,其中核心價值元素透射著中國東方文明的自然觀、生命觀、整體觀、養生觀等。這些富有獨特哲學思想和行為觀念的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元素,與現代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所應具備的核心競爭力要素在諸多方面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換言之,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元素所體現的時代價值、精神理念、功能作用,也是當代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所要達到的價值旨歸、目標指向和行動效果。因此,構建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元素,應用當代大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研究架構,一方面能夠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挖掘中醫藥文化育人潛力;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大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認同,增強文化自信,用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豐富智慧、提升修養、規范行為、滋養生命,筑牢自身持續發展的根基。
1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黨的十八以來,隨著國人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中醫藥文化研究熱度也在不斷攀升,不僅受到中醫藥專家學者的普遍關注,也受到民間草根們的推崇追捧。目前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學界和政界展開,有學者認為,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是“中和”,最根本的在于“陰陽和”[2],講究平衡是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的真諦,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儒家的“中庸”思想;有學者將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作為整體系統,強調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不是點和線的簡單疊加,而是點線面結合的多維立體,是由實用、思想、社會、教育、道德等多重維度構成的價值體系[3];有學者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過文獻梳理、調查訪談、詞頻分析,得出“醫道自然、精誠仁和”的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4]。與學界研究不同,主管全國中醫藥行政工作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09年出臺頒布的《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建設指南》中明確指出:“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大家普遍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調和致中、大醫精誠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誠四個字來概括。”[5]著名中醫藥文化專家張其成教授從“仁、和、精、誠”四者的關系闡釋了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的內涵[6]。以上這些研究成果雖未就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的準確定義達成共識,但為我們正確認識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的內涵外延、范疇邊界提供了理論研究的范式。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彰顯,其大小、強弱決定著大學生未來成長的高度。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將經濟學中“核心競爭力”的概念移植到大學生的能力培養中來,涉及組織學、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多個學科的綜合,已成為衡量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廣義上的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包括大學生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在內的專業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應變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等綜合能力的集成。狹義的大學生核心能力是除了專業能力以外,其他反映大學生思維方式、為人處世、協調關系、適應環境、團結合作、道德品質等綜合素質的能力。由此可知,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是大學生通過知識、道德、能力、素質多方面內涵的整合而使自我獲得持續競爭力的優勢[7]。大學生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著眼于大學生就業、創業,實現大學生由知識學習、技能掌握到身份轉變、自我實現、價值轉換的最終指向,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念所體現的價值觀、自然觀、生命觀、生態觀等諸多要素有著相互對應的關系,兩者要素間是否在“以文化人”、人才培養方面具有共性作用,融合途徑如何實現,本研究將嘗試探討兩者要素間的勾連機理,以期對中醫藥文化傳承普及創新和大學生人才培養有所裨益。
2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要素的構成與內涵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討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旗幟和精神標桿,高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地,黨員干部、教師以及大學生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的主要載體。以黨員干部的“好官風”、高校教師的“好師風”、大學生的“好學風”以及三者合力形成的“好校風”帶動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是滿足社會主義大學建設的實際需求,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發展的舉措。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員干部;教師;大學生;三維主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引領,是建設社會主義大學的思想導航。高校黨員干部、教師以及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大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力量來源。推動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踐行,需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教師以及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分別創設良好的“官風”“師風”“學風”,一起營造良好的“校風”,為推動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打好“底氣”,樹好“正氣”。
一、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黨員維度
(一)黨員干部是建設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主體影響社會道德面貌,精神風氣的因素首當其沖的因素可以說是這個社會的“官風”狀況。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到“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再到“為民、務實、清廉”,無論是從歷史的橫軸還是從其縱軸著眼,官德的榜樣引領效用皆十分明顯。官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國興安。黨員干部無論職務如何,權力巨細,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應念好“六字經”,做好“群眾事”,樹立“好官風”[1]。一個社會的“官風”需要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一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需要從“官風”中體現。踐行核心價值觀同樣需要“好官風”。高校是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陣地,高校的發展狀況代表著社會未來的雛形,高校學子是未來社會的人才支撐,辦好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為未來社會的發展夯實基礎,也需要“好官風”的力量支撐。只有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率先示范,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官風”帶“師風”和“學風”建設,以良好的“官風”帶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高校核心價值觀建設工程才得以打牢基礎,才能在正確的方向和正確的道路上不斷發展。因此,踐行核心價值觀,黨員干部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下都是重點,都需要做好帶頭引領。(二)以“好官風”帶動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所謂的“好官風”其實就是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這是一項涵蓋學風、領導作風、工作作風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高校黨員干部的作風如何直接體現高校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效果。高校黨員干部要只有在作風建設多花工夫,才能以優良的作風帶動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以“好官風”帶動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第一,堅持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學風。高校黨員不僅僅應當利用校報、書刊等傳統媒介,而且要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微博、易班等網絡新媒體的作用,以主流意識形態為引領,加深基礎理論的學習、針對實際情況分析、學習先進榜樣,提升自身的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第二,堅持身教重于言教的領導作風。黨員干部既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由上至下的帶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要靠前指揮,精心部署,形成以學促學的優良作風,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第三,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踐行核心價值觀,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前高校實際情況深度結合,高度還原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品質。關注當前國際國內發展的最新情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學術點和生長點融入到高校的建設與發展當中,探索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用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話語讓高校師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和鮮活度。
二、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師維度
警察核心價值觀調研報告
只要有組織,就會有該組織一定的形象模式存在,但有組織,不一定就有組織形象塑造,自發形成的組織形象與自覺培育形成的組織形象是大不一樣的,這里涉及到一個戰略問題。警察形象戰略就是這樣一種有意識的戰略性活動,它是警察組織為了塑造自身形象,在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透過統一的視覺設計,運用整體傳達溝通系統,將組織的運作理念、組織文化和活動傳遞出去,以凸顯組織的個性和精神,提升警察組織和個體的知名度、美譽度,從而使社會公眾對警察產生認同感和共同價值觀。本文探討的是在警察形象戰略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警察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和培育,旨在使警察形象建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警察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在IT領域曾經流行過三句名言:人的知識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質,人的素質不如人的覺悟。在某種程度上,思想、價值觀念比物質和金錢更有力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價值觀是通過人們日常的習慣、技能和行為反映出來的人類的品行和美德。”
核心價值觀(CoreValue)也稱為“要害信念”,則是指為實現組織使命而提煉出來的,一個組織所擁護和信仰的,指導組織成員共同行為的永恒的準則。它是整個組織價值觀體系中能影響和左右其他價值觀,并且具有相當穩定性的信念和思想。聞名學者柯林斯和波勒斯簡潔地把核心價值觀解釋為“組織的精神和持久的原則,是一套不需要外部調整的永恒指導原則”。
警察的核心價值觀是警察組織想成為什么、為什么價值而存在的定位,是警察組織生存的基點和靈魂。它告之每一個警察應該具有什么樣的做人、做事的最高標準。它是一種深藏在警員心中的東西,決定和影響著警員的行為方式。它具有如下內涵:
——警察核心價值觀是警員是非善惡判定的標準。它表明了你們要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哪種行為是組織所崇尚的,鼓勵警員去做的,哪種行為是組織所鄙視的,警員不應該去做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綜述
[摘要]本文全面梳理了當前國內學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堂研究的概貌,為研究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落細、落小、落實”打下基礎。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思政”課堂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3年12月底,中辦發〔2013〕24號《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國民教育全過程、經濟發展實踐和社會治理、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領導等諸方面全面布局了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思想和原則,引導廣大學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在2014年五四青年節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又明確要求“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6年12月,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領導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思想政治工作對于高校而言至關重要。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現狀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的思政課肩負著“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社會重任。那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找到一條對學生認知層面的價值培育和實踐層面的價值踐行知行統一的有效路徑,切實推進核心價值觀的實質“三入”(入耳、入腦、入心)將是一個重大的研究課題。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育,更應立足于時展需要,根據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結合“高等性”和“職業性”的雙重要求,積極探索具有高職特色的教學路徑。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落細落小落實問題,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學,還有很多操作層面的具體工作有待破題。例如:在教學思路上,如何發揮好“兩個主體”的作用?一是教師主體的問題意識、問題導向及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在培育學生敢于直面問題、正確觀察問題、辯證分析問題、睿智解決問題等過程中需要扮演好的導師、導演、教練等角色作用;二是學生主體的自主學習、自我提升、自行完善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在教學內容上,如何做到“兩個結合”?一是密切結合學生的個人需求,即學生在思想水平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二是密切結合社會需求,即職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實際要求,從中梳理現象,找準差距,形成問題鏈、貫穿育人全過程,設置教學情境、啟發引領學生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保持與學生進行課上與課下的互動?以跟蹤監測檢查指導學生在學習思考問題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及針對性的解疑釋惑等。從而,著實解決高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認知、認同到行為轉變、身體力行的種種問題,使之逐步接近并達到教育目標的要求,破解在核心價值觀問題上知行統一的“兩張皮”難題。(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政課堂的環境與現狀分析《意見》要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然而,“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絕對不是一句口號,“進課堂”要考慮課堂的多層次性,要考慮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條件下學生受教育環境的變化,“進學生頭腦”要考慮到“95后”乃至即將上大學的“00后”,即教育對象的特點。1.互聯網環境對傳統教育方式的挑戰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1/5。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較2016年底增加2830萬人。其中,大學生是手機網民的生力軍。互聯網環境擴大了多元化價值對當今大學生的沖擊范圍和影響深度。李先鋒等認為,社會轉型時期國內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以及全球化趨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現代網絡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傳播方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挑戰”[1]。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也顯示出截至2017年6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分別達到1.44億。由此可見思政課堂如何實現“上線”,主動占領網絡課堂,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2.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分析鮑碩來等總結了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中顯現的問題[2]:重理論宣傳,輕主題實踐活動;重形式指令,輕深入學生實際;重短期效應,輕長效機制建立。崔常銘等提出了當前“90后”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四個特征[3]:理想信念薄弱,社會責任感較強;政治熱情較高,鑒別能力較弱;道德認知強,道德實踐較弱;主體意識強,協作能力較弱,認為“90后”大學生價值觀形成與社會環境、學習教育和家庭環境都有關系。在彭建國等研究中,“三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基本教材的工作雖有所保證,但學生對“三個倡導”的認知現狀不容樂觀,實效尤其不理想,實現“三個倡導”內化、踐行的目標任重而道遠[4]。趙向東認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呈現內涵的普及程度不高、教育的認可程度不強、利益的傾向化程度明顯、理想和目標模糊等問題[5]。從根本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一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夯實三個自信基礎,強化文化認同,凝聚價值共識,掌握話語權的“高大上”的問題。要把這件大事做好,必須使之“接地氣”,深入研究這其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例如:我們希望學生能理解認同最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必須正視一些現實問題。一是處于轉型期的我國社會發生了或正在發生著諸如群體性事件頻發、暴力叢生、社會文化凝聚力流失等,這些現象對生長在其中的青年學生有多大影響?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了多大困難?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分析學生到底存在哪些困惑,對同一個社會問題,在一個班級里到底有幾種典型觀點?教師應該怎樣把握和引導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困惑所在,尋找適合學生特點的解釋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疑釋惑,為弘揚正能量,傳播好聲音奠定學理基礎。肖志亮認為,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高職人才的培養可以“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學生學業質量,培育學生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6]。高職院校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做到呢?韓憲洲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整個高職教育階段育人任務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實踐中不要視其為獨立于現有教育體系之外的內容”,否則就會教條地陷入到“搞運動”的窠臼中去[7]。就高職思政課教學而言,教師真懂、真信、真用—主動教,引領學生的“入耳、入腦、入心”。學生真學、善思、敢問—主動學,雙向努力,學生快樂,教師享受,教學相長,既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針對性實效性的需要,也是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雙重需要。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基本策略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探析
摘要:為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文章基于“微時代”的概念與特點,對“微時代”視域下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及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微時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
高端移動通信設備的大眾化和互聯網的普遍化將人們帶入了以微信、微博為主要社交方式的“微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各個年齡段的學生依賴于微信、微博來完成生活、學習中的信息交流與溝通[1]。微媒體已經成為這一群體所使用的主流媒體形式,并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借助“微時代”這一發展背景,發揮其正能量教育功能,尋找出更加高效培育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對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微時代”的概念與特點
以數字信息化技術手段與信息傳播媒介為基礎,主要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為介體傳遞信息,以微博為代表而慢慢形成的“微生活”時代,也就是本文所說的“微時代”[2]。這一發展背景下的信息傳遞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顯示終端,將信息以文字、圖片、音頻、錄像的形式進行即時傳播。“微時代”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開放化。“微時代”的形成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基礎,特別是在手機等智能設備越來越普及的趨勢之下,信息的共享化應用已經不再是一種設想。第二,即時化。“微時代”使得信息內容及傳播速度更加便捷、快速,更加簡短而又具有沖擊性。第三,普遍化。“微時代”讓每一個人在成為信息傳遞者的同時又是信息的者,為普通大眾提供了一個發表心聲,平等參與社會管理的平臺。第四,碎片化。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簡短精悍的“微內容”與人們當前的碎片化時間利用模式越來越契合,微信、微博更能滿足人們生活與學習的需求。第五,多元化。這是由當前世界一體化趨勢下信息大融匯、受眾群體多樣化決定的。
二、“微時代”視域下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政課研究
【摘要】在參與式教學運用于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堂過程中,應首先提高自身對于參與式教學法的認識,不僅限于為了增強教學活動中的多元化,而應從學生主體發展方面出發,配合此教學法更好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所得與所獲,能在參與過程中生成與課堂相關或衍生的思維、方法論。在課堂活動組織方式、強化參與式教學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目標、適時在課堂中穿插輔導以及進一步規范參與式教學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評價體系做出努力。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政課
參與式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已具備一定基礎,并且在教學中正發揮著其特有的功效。參與式教學已在部分學校進行了實際落地。可以說,新的教學理念的確立是教育教學發展上的一大進步,必須充分認識參與式教學在組織上和管理上的一些誤區,以便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一、參與式教學法概述
參與式教學是指在和諧、輕松的課堂環境中,充分顯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成為教學活動中平等的一員,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里,與教師共同學習的一種教學形態。它是一種合作或協作式的教育方法,強調主體參與,突出平等對話,注重合作探究,著力主動發展,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分子,進而促進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這樣以來學生能夠更好、更有效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參與式教學方法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應當學會自己探索學習與運用知識,才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創造知識。參與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承擔著很多的角色,不能僅僅將自己定位成知識的傳播者,還需要承擔教學活動合作者、組織者、參與者以及引導者等,學生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此外,教師評價時也不可以僅僅參考學生學習成績,應當將學生成績與綜合表現進行結合,這樣更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進而更有效的促進參與式教學模式的開展。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業院校思政課參與式教學的運用過程、問題及成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個逐步形成的過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既要看到工作的難度,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又要看到階段性成果,樹立堅定的信心;既要注意整體推進,又要區分輕重緩急,在關鍵環節取得突破,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認識上成為全體公民的共識,在行為上成為整個社會的準則。
加強理論的研究和指導
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首先要不斷深化對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研究,發揮理論在核心價值體系中的支撐作用,用科學理論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一是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和外延。既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結構和實踐要求,也要深入研究國外在價值體系建設上的有益做法,還要深入研究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的積極要素。
二是豐富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底蘊。理論主張不僅需要繼續經受實踐的長期和反復的檢驗,而且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所以,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底蘊,我們必須進行深入的研究,使它進一步發揮對于實踐的指導作用,并更加深入地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內心信念和價值觀念。
三是要發揮理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充分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不懈地用創新的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教育群眾、指導實踐。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在思想領域的主導權、主動權,避免和防止錯誤思潮的泛濫。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探索
摘要:積極探索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是高校的職責所在,文章以經濟管理類大學生為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進行研究,分別從發揮主渠道作用,改善管理和服務方式,提升文化認同感,豐富培育載體,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機制五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大學生;經濟管理
黨的報告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了許多新的重大部署。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培育路徑,是高校的職責所在。經濟管理類大學生作為龐大的大學生群體,研究其培育路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的作用
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我國社會呈現出價值多元化的趨勢,受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價值觀念的雙重影響,許多大學生在價值選擇中出現了模糊、甚至迷茫的狀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有助于消除多元價值沖突,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個人層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形成主流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具有決定性作用,它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下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面臨著空前挑戰,部分大學生淡化了馬列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主導地位,只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廣大學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排除干擾,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設的理論指導,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基礎,也是大學生判定行為得失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1],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有助于培養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政治人格。從高校層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有助于豐富人才培養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豐富了高校思政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內容。這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道德傳統的精華提煉,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將其融入大學生素養培育體系,豐富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指導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社會主義文化,既能達到教育目標,又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從國家層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有助于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大學生的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著未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甚至國家的前途未來,高校大學生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要任務和歷史使命。高校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必須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到高校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要求大學生深刻理解成長、成才的關系,自覺做人民的榜樣、時代的楷模,勇擔重任,肩負起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角色。
二、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存在問題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