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價值體制教育的價值
時間:2022-05-06 03:12:39
導語:探究核心價值體制教育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從文化角度來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應包括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馬克思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壓迫并反應了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它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但是,馬克思主義是從國外傳來的,馬克思主義要指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必須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和中國的實際、“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相結合起來”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各個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把中國的文化和思想融于馬克思主義中,從而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了我國的實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社會發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從而成為我國的主流文化,統領了其他文化的發展。
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共同理想,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一盞明燈,給中華兒女建設祖國指明了方向。這個共同理想,昭示了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對《禮記•禮運》篇描寫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的繼承和發展,在“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里,人們各盡其能,為社會勞動,生產成果和社會財富均為社會成員所共享,也就我們希望實現的共產主義社會的景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跟古代“大同”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第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的一種全新詮釋,是本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過程實質上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過程。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民族性,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柱,是“維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和共同價值追求的思想紐帶,是煥發人們為共同理想而奮斗、讓中華民族秀甲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源泉”。“天下統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忠報國”等觀念激勵著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近代文化以變革社會為主題,呼吁“改造國民性”,“陶鑄國魂”則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特點。當代提倡保家衛國、堅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提倡發揚傳統民族文化等也是對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的深化。雖然,時代賦予了愛國主義新的內涵,但是,其內在的核心沒有變。
第四,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也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繼承和保守的一面,但是革新的思想在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只有在不斷革新中,中華傳統文化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推陳出新,才能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與國際發展接軌,才能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儒學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契合了改革創新的時代主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突出了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這是我國經濟體制的根本創新。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的日益鞏固和發展,我國看到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從而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對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第五,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人們判斷道德行為提供了基本準則,屬于道德的范疇。倫理道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其中,儒家提倡的懲惡揚善、言而有信、仁政愛民等都為社會主義榮辱觀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愛國、誠信、勤勞、勤儉、團結、等觀念都是民族思想的閃光。而崇尚科學的風尚則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仁人志士的追求和理想。因而,傳統文化是“八榮八恥”重要的理論淵源,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創新和發展。
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核心部分,而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集散地,承載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雙重使命,因此,高校有必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顯著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顯著增強了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根源于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先進文明成果而發展起來的,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引領和主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必須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高校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解與吸收,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二)大學精神的塑造需要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教育部長袁貴仁曾指出,“在一定意義上說,大學即文化。大學的教育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文化過程。所謂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說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學傳統、大學精神,實際上是大學的文化傳統、文化精神。”在全國高等教育學研究會2003年度學術年會上曾對“大學精神”做出過這樣的闡釋:(1)大學精神是大學理念的支柱,是一所大學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活力的源泉和動因,是一所現代大學凝聚力、生產力、創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動因;(2)大學精神實質上是大學人的精神,是為社會發展、人的發展而追求真理、探求新知、勇于創新的精神;(3)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整體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號召力的反映,是學校師生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為、價值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標志,是一所大學的支柱和靈魂;(4)大學精神,作為一種動力源泉,是一種無形資產;大學校風、教風和領導作風,均是大學精神的具體體現。綜觀以上表述,大學精神可以概括為這樣三個方面:第一,自覺的學術精神;第二,永恒的道德精神;第三,敏銳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包含了這三方面的內容。因此,大學精神的塑造需要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當代大學生具有科學的指導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資料生產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隸屬于這個階級的。”因而一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占統治地位的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它是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向其他階級滲透,進而形成全社會的主導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人的意識,是一種進步意義的文化。它引導了人們的正確、成功的實踐,符合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前進和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彰顯出了巨大的精神動力,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人們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從而成為當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認同。當代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思想意識都趨于成熟與定格。
(四)高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陣地總書記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強調:“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還曾指出:“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前進的重要力量。”大學作為引領和傳播社會文化的主要場所,肩負著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的雙重使命,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高校的應有之義。而大學生作為高等院校的主要群體之一,作為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于我國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進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措施
怎樣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在這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首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正確的方向,也從內容上規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圍。目前,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存在著這樣的現狀:要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認識不夠全面,甚至有的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什么都不知道;要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不能落實到他們的生活和實踐中去。因此,系統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和實質講通透,這對大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及對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承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為指導的高校校園,必定是一個發展向上的高校,如果一個學校沒有傳承社會主義的文化精髓,那么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就不會是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就要求高校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通過宣傳櫥窗、廣播、校報、文藝表演等方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主旋律,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達到知、情、意、性、行的統一。
最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占領網絡主陣地。互聯網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也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給大學生帶來信息和知識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不良的思想文化。因此,網絡環境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變化。互聯網以其信息傳播和更新的快捷性、傳播手段的兼容性、傳播方式的交互性等特點而受到廣大學生歡迎,它作為一種新興的媒介,如果科學的先進的文化不去占領,那么非科學的非主流的思想文化必定會去占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用它來占領網絡主陣地,有利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網絡中發揮作用,以抵御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攻擊,消除各種反文化的負面影響,使網絡成為當代大學生接受先進文化的重要渠道。綜上,在文化強國的背景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對我國走文化強國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在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進程和我國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李方方單位: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創新本科課程體系
- 下一篇:現代教育在國際貿易教學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