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醫療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9 22:15: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公共醫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公共醫療

公共醫療衛生方案

目錄

1總則

l.1編制目的

l.2編制依據

1.3適用范圍

1.4工作原則

查看全文

公共教育與公共醫療資源配置研究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很大發展,但是政府在公共教育和醫療資源配置中的行為失當導致了本應隨經濟發展而逐步改善的教育和醫療狀況的惡化,這主要是政府過于注重經濟發展、在教育和醫療改革中的市場化主導、按傳統“城鄉二元結構”配置資源等原因所至。

關鍵詞:政府;公共教育;公共醫療;資源配置;行為失當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policy,ourcountryeconomyhasmadetheverybigprogress,butthegovernmentcausedinthepubliceducationandinthemedicalserviceresourcesdeployment''''sbehaviororiginallyshouldimproperly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butimprovedgraduallytheeducationandthemedicalcondition''''sworsening,thiswasmainlythegovernmenttoopaysgreatattentiontheeconomicdevelopment,toeducateandinthemedicalreformmarketabilityleadership,accordingtothetradition“thecityandcountrysidedualstructure”reasonsandsoondispositionresources.

keyword:Government;Publiceducation;Publicmedicalservice;Resourcesdeployment;Thebehaviorisimproper

前言

教育和醫療是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兩大民生問題,是人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是現代公民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有學者形象地把它們比作社會這輛高速奔跑的大車的兩個輪子,一個管公眾的生命安全,一個管公眾精神與靈魂的健康發育。如果基本醫療和教育得不到保障,很容易成為社會動蕩的導火索。

查看全文

衛生局公共醫療衛生要點

*年我省衛生工作總的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大和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穩步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農村衛生、社區衛生、中醫藥服務體系,有效防控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和管理水平,強化醫療衛生監管和法制建設,爭當實踐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一、以*大精神為指導,堅持正確的衛生工作方向

要切實貫徹黨的*大精神。各級衛生部門要在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將貫徹落實黨的*大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堅持醫療衛生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責任,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提高全省人民群眾健康為目標,積極研究制定“健康廣東2020”戰略。

要充分認識衛生事業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保障和增進健康納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總體目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促進衛生事業與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同步協調發展。

要按照省委十屆二次全會講的“繼續解放思想,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制約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觀念和體制障礙,推動改革創新,讓人民群眾共享衛生改革發展成果。要通過落實現有的政府補助政策,建立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完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降低服務價格,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加強規劃和協作,統籌城鄉、區域衛生協調發展,促進群眾公平享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要把率先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衛生工作重要任務,充分發揮政府的動員、領導、投入、服務和監管職能,增加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總量,增強服務提供能力,提高衛生資源的可得性和可及性,促進人人享有。要堅持依法行政,扎實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深入推進執法責任制,加強對衛生行政行為的監督。要以公共衛生、農村衛生、社區衛生為重點,發揮中醫藥作用,從優先滿足群眾基本健康需要入手,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制度,促進公平享有。

查看全文

公共醫療資源配置研究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很大發展,但是政府在公共教育和醫療資源配置中的行為失當導致了本應隨經濟發展而逐步改善的教育和醫療狀況的惡化,這主要是政府過于注重經濟發展、在教育和醫療改革中的市場化主導、按傳統“城鄉二元結構”配置資源等原因所至。

關鍵詞:政府;公共教育;公共醫療;資源配置;行為失當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policy,ourcountryeconomyhasmadetheverybigprogress,butthegovernmentcausedinthepubliceducationandinthemedicalserviceresourcesdeployment''''sbehaviororiginallyshouldimproperly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butimprovedgraduallytheeducationandthemedicalcondition''''sworsening,thiswasmainlythegovernmenttoopaysgreatattentiontheeconomicdevelopment,toeducateandinthemedicalreformmarketabilityleadership,accordingtothetradition“thecityandcountrysidedualstructure”reasonsandsoondispositionresources.

keyword:Government;Publiceducation;Publicmedicalservice;Resourcesdeployment;Thebehaviorisimproper

前言

教育和醫療是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兩大民生問題,是人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是現代公民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有學者形象地把它們比作社會這輛高速奔跑的大車的兩個輪子,一個管公眾的生命安全,一個管公眾精神與靈魂的健康發育。如果基本醫療和教育得不到保障,很容易成為社會動蕩的導火索。

查看全文

公共醫療資源配置探討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很大發展,但是政府在公共教育和醫療資源配置中的行為失當導致了本應隨經濟發展而逐步改善的教育和醫療狀況的惡化,這主要是政府過于注重經濟發展、在教育和醫療改革中的市場化主導、按傳統“城鄉二元結構”配置資源等原因所至。

關鍵詞:政府;公共教育;公共醫療;資源配置;行為失當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policy,ourcountryeconomyhasmadetheverybigprogress,butthegovernmentcausedinthepubliceducationandinthemedicalserviceresourcesdeployment''''sbehaviororiginallyshouldimproperly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butimprovedgraduallytheeducationandthemedicalcondition''''sworsening,thiswasmainlythegovernmenttoopaysgreatattentiontheeconomicdevelopment,toeducateandinthemedicalreformmarketabilityleadership,accordingtothetradition“thecityandcountrysidedualstructure”reasonsandsoondispositionresources.

keyword:Government;Publiceducation;Publicmedicalservice;Resourcesdeployment;Thebehaviorisimproper

前言

教育和醫療是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兩大民生問題,是人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是現代公民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有學者形象地把它們比作社會這輛高速奔跑的大車的兩個輪子,一個管公眾的生命安全,一個管公眾精神與靈魂的健康發育。如果基本醫療和教育得不到保障,很容易成為社會動蕩的導火索。

查看全文

公共醫療供給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探討了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財政分權體制下各省公共醫療供給狀況,利用我國1995-2005年我國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財政分權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共醫療的供給,但地方政府在實際操作中傾向于以犧牲公共醫療供給為代價追求地方經濟增長,即地方政府改善公共醫療的激勵不足。本文認為,在解決地方政府公共醫療供給問題時,分權財政體制本身并不是造成公共醫療供給不足的根本原因,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才是根本途徑。

關鍵詞:財政分權分稅制改革公共醫療供給

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展了分稅制改革,經歷了分稅制改革之后的我國財政分權體制,一方面推動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于公共服務領域投入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其中在公共醫療衛生領域,普通百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巨大隱患。

本文探討了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財政分權體制下各省公共醫療供給狀況,利用1995-2005年我國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指出了在解決地方政府公共醫療供給問題時,分權財政體制本身并不是造成公共醫療供給不足的根本原因,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才是根本途徑。

我國公共醫療供給改革歷程

1994年,國務院在江蘇鎮江、江西九江啟動城鎮職工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試點,由此揭開醫改序幕。1998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覆蓋全體城鎮職工、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落實艱難,個人逐步成為醫療費用的主要提供者。2003年,全國衛生總費用中個人支付占據了56%,政府投入僅占了17%,而在德國,至少有80%左右的公共衛生支出由國家負擔,在美國,政府也承擔45%左右的支出。中國現有人口近14億,年醫療消費為3500億元,只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的4%。

查看全文

農村醫療衛生公共服務思考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為全面貫徹和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為加快我縣衛生事業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縣衛生局今年對全縣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情況進行了一次較系統和全面的調研。

一、醫療衛生基本情況

(一)機構和人員情況

我縣共有6個縣直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縣人民醫院、縣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合療辦、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15個鄉鎮(中心)衛生院,下設村衛生室123個,診所14個。衛生系統現有干部職工336人,其中在職人,在職職工中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93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占2%,中級職稱84人,占29%,初級職稱203人,占69%,按學歷結構分,本科36人,占12%,專科148人,占51%,中專86人,占29%,高中及以下23人,占8%。全縣共有鄉村醫生291人。

(二)資產情況

全縣醫療衛生單位共有資產3899萬元,其中流動資產1464萬元,占38%;土地及房屋價值922.2萬元,占24%;醫療儀器設備價值936.16萬元,占24%。房屋及建筑面積30124平方米,共負債1050萬元,人均負債達3.13萬元.

查看全文

淺談醫療制度公共物品特征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是一項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互助共濟制度。該制度運行八年來取得了重要成果,減少了參合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提高了農村居民健康水平,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新農合制度在運行中也出現了種種問題:籌資困難、保障水平偏低、基金風險池小等問題。這些問題之所以出現是由當前新農合制度本身的不穩定性造成的。新農合作為一項制度型公共產品,其穩定運行需要制度供給方———政府不斷完善制度本身,加強監管,保證政府投入。研究新農合制度公共產品特征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穩定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政府該生產哪些物品,提供哪些服務應該是理性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政府決策者一時沖動的決定。這種理性就建立在物品分類和對物品提供機制的理性選擇上”[1]。物品如何分類主要依據競爭性和排他性:排他性是指可以阻止一個人使用物品時該物品的特性,排他性是物品的關鍵特性,排他與否決定了物品能否由市場生產;競爭性是指一個人使用一種物品而減少其他人使用時該物品的特性[2],即在給定的生產水平下,為另一個消費者提供這一物品所帶來的邊際成本為正。依據物品排他性和競爭性特征,可以將物品和服務分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于1954年發表的《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一文首次明確使用了“公共物品”這個概念———“每個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其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減少。”相對于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公共物品特征便是非競爭性、消費上的非排他性、外部性等,其中消費上的非排他性指一個人對公共物品的消費并不排斥他人對它的同時消費。由于公共物品具備以上特征,以價格機制為核心的市場不能使得生產和供給達到最優:私人經濟部門或者由于投入太多、效益低而無力或不愿意提供;或者容易造成壟斷,導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損害消費者利益。因此政府出于其合法性的考慮必須通過國家開支,擔負公共物品生產和供給的主要責任。

1新農合制度公共產品特征分析

我國憲法規定健康權是一項基本人權,而健康需要是一種公共需要,每個公民都有權利擁有。新農合制度是一項覆蓋全國8.83億農村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其制度目標是保障農村居民基本醫療衛生需求,提高農村居民健康水平。因此,作為制度型公共產品,新農合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積極外部性、公平性等特征。

1.1新農合制度非競爭性與非排他性特征分析首先,新農合制度運行八年來具備非競爭性特征。一方面農民參加新農合并沒有減少或干擾其他農民同時參加新農合,只要是農村居民都可以納入新農合保障范圍之內,這里并不存在競爭性關系。另一方面,參合農民在政策范圍內發生的醫療費用可以獲得新農合基金補償并不會減少其余參合農民獲得醫療費用補償額度或者增加補償難度。另一方面新農合供給尤其是基金補償存在著公共物品“擁擠現象”。“公共物品本身邊際成本為零,每增加一名消費者并不會增加供給成本;但因為非競爭性的存在,當使用者達到一定數量時,就會產生擁擠現象———此時會產生邊際成本,公共物品質量和數量便會遭到嚴重破壞。”[3]新農合每年籌資水平較低,資金總額少,風險池小,基金補償能力有限。參合農民發生醫療費用便尋求補償,一旦當年補償人次過多超過基金承受力度,基金便會出險,進而會對新農合整體運行造成威脅,影響制度合法性與穩定性。其次,為我國農村人口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新農合制度具有明顯的非排他性特征。對于私人產品而言,不購買便不能享受,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目標是覆蓋所有農村居民,讓參合農民都能獲得基本醫療保障,此時新農合的邊際費用為零。對于新農合所規定的醫療費用補償措施,農村居民只要參加就可以享受,同樣可以獲得新農合制度帶來的各項優惠,不會出現個體之間互相阻礙對方享受新農合產生的福利現象。

1.2新農合制度積極外部性特征分析著名經濟學家赫勒指出外部性是這樣一種狀況:物品效用函數不僅依存于其自身所能控制的變量,而且依賴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變量,這種依存關系不受市場交易影響。簡而言之,在市場經濟日益發達情況下,物與物之間關聯度增強,物品效用不僅受多種因素制約,而且能夠作用于與之相關聯的其他物品,對其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外部性分為積極外部性和消極外部性兩種。作為制度性的公共產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具有明顯的積極外部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一方面將全國8億多農民重新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中,對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改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得到逐步緩解。其中,作為反映一個國家居民健康水平重要指標的嬰幼兒死亡率從2000年的32.2大幅下降到19.0‰;男女平均期望壽命從2000年的69歲、73歲增加到2005年的70歲、74歲;嚴重威脅農村居民身心健康的傳染病兩周患病率從2003年的2.7‰下降到2008年的2.2‰。這些數據都表明新農合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縮小了農村與城市、東中西部農村之間人民健康水平之間的差距,提高了農民的身體素質,為我國農村地區貧困人口的減少以及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新農合制度公平性特征分析目前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較大,2009年東中西部地區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占全國比重57.6%、23.8%、18.6%,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7156元、4793元、3816元。[4]新農合制度作為一項在全國范圍推廣的制度型公共產品,其制度目標是覆蓋我國8.83億農村居民,必須在地區差異性如此明顯情況下體現公平性。新農合制度的公平就目前而言必然是一種低標準、低保障的公平,必須考慮到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財力以及農村居民承受力度。因此,中央政府將“廣覆蓋”、“保基本”納入新農合制度運行的基本原則。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堅持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設計為一項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互助醫療制度具有可接受性。因為導致廣大農村居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病(筆者將大病理解為發生大額醫療費用的疾病),在新農合籌資水平低、基金有限情況下,必須有限解決最困擾農村居民的大病,這樣也能更好體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互助共濟特點,當然國家明確鼓勵有條件地區可以開展門診統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東中西部差距日益縮小,地方政府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斷提高,政府不斷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擴大基金規模,提高補償比例,將“大病統籌為主”轉變為“大病小病皆保”,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向更高標準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發展。

查看全文

公共醫療提升工作會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按照會議的安排,我就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以專題發言。

1、擴大醫保覆蓋面和提高補償標準。一是提高合療參合率。2010年參合率已達94.4%,同比增長2.8%。同時要積極探索合療基金征費的長效機制,確保合療基金征費長效管理和有序銜接。積極實施門診報費制度,擴大參合群眾補償面,確保參合率穩定在92%以上。二是提高城鎮職工醫保參保率。三是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四是逐步提高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合療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逐步提高門診統籌報銷額度。五是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有效使用救助資金,簡化醫療救助資金報銷審批發放程序,資助城鄉低保家庭成員、五保戶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合,逐步提高對經濟困難家庭成員自負醫療費用的補助標準。

2、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和管理系統。在城區以社區為單位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常住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45%。在農村以鄉鎮為單位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常住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30%。加強居民健康檔案計算機管理工作,并逐步統一全縣信息標準和交換平臺,制定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三網統一”方案。

3、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一是為65歲以上老人免費做1次健康檢查,此項工作正在開展之中。二是為15歲以下人群免費補種乙肝疫苗,為12歲以下兒童補種乙腦疫苗。三是對三歲以下嬰幼兒免費做生長發育健康檢查。四是對農村孕婦免費做產前檢查、補服葉酸預防出生缺陷,實施免費住院分娩。五是普及健康知識。開設縣電視臺健康頻道,加強健康知識宣傳教育。

4、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由縣人勞局、縣衛生局負責,縣財政局配合,認真做好城鎮職工醫保、新農合市級統籌的相關準備工作。參保人員在統籌區域內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簡化縣外就醫的轉診手續。逐步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探索異地安置退休人員就地就醫,就地結算辦法。

查看全文

公共醫療衛生法治保障問題分析

摘要:西藏自治區作為我國關鍵性民族自治區之一,其公共醫療衛生情況關系著自治區穩定。本文即是對西藏自治區在公共醫療衛生方面的法治保障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說明當前該領域研究現狀、進行此項研究的意義。本文認為,在西藏醫療中落實法治保障,不僅應從立法、司法層面加強法治保障,還應做好司法實踐監督并落實醫療守法,從而將西藏自治區建設成為公共醫療衛生條件優越的民族自治區。

關鍵詞:民族地區;西藏自治區;公共醫療衛生;醫療保障

隨著國民經濟跨越式發展,西藏自治區的經濟建設也按照既定計劃平穩推進。在此情況下,提升其公共醫療衛生水平,加大西藏自治區醫療保障制度,就成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醫療法治保障研究方面,關于西藏自治區的研究稍顯薄弱,利用法學研究手段有利于從理論方面為西藏自治區的醫療法治保障提供支持,促進自治區醫療發展。

一、西藏自治區當前公共醫療衛生法治保障研究情況

在全國公共醫療衛生條件日益提升的大環境下,西藏自治區的公共醫療衛生環境也得到了不斷優化,各族群眾在享受日益完善的醫療保障的同時,政府應當致力于進一步提升公眾公共醫療衛生水平,從法治層面加強對公共醫療衛生領域的保障,使區公共醫療衛生工作得到切實的完善和落實。西藏自治區不僅是我國眾多民族地區之一,也是國家重要戰略安全品章之一,全區的公共醫療衛生落實水平,直接關系著人民的健康保障問題和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問題。關于西藏自治區公共醫療衛生的法治保障研究,針對性研究通常著眼于常規的相關法律條款,以及一些關鍵性公共醫療衛生保障法規。此外,關于該領域法治保障方面的研究一般立足于立法保障,而忽視了司法與守法等層面加強法治保障的作用。對西藏自治區的相關法治保障研討并不少見,然而對其公共醫療衛生領域的相關探討卻十分有限,本文即是在此情況下,針對西藏自治區的醫療問題,進行其法治保障方面的問題分析[1]。

二、在西藏醫療中運用法學研究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