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農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06:39: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效農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效農業

垂直農業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根據DicksonDespommier2009年發表在Scien-tificAmerican(科學美國人:垂直農業的興起)中的論述,垂直農業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1]第一,Farmingisruiningtheenvironment,andnotenougharablelandremainstofeedaprojected9.5billionpeopleby2050.2050年有95億人,土地不夠用。第二,Growingfoodinglasshigh-risescoulddrasticallyreducefossil-fuelemissionsandrecyclecitywastewaterthatnowpolluteswaterways.減少排放和循環利用城市廢水。第三,Aone-square-blockfarm30storieshighcouldyieldasmuchfoodas2,400outdooracres,withlesssubsequentspoilage.面積相當于一個街區30層樓高的農場,其產量與2400英畝戶外農田相當,而耗費更少。第四,Existinghydroponicgreenhousesprovideabasisforprototypeverticalfarmsnowbeingconsideredbyurbanplannersincitiesworldwide.現有溫室水培法為立體農場原型提供了現實基礎,正為全世界的城市規劃師所認可。在中國,土地問題日益嚴重,所以有必要探索一下垂直農業在中國發展,特別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發展可能性。

中國的垂直農業研究

首先,2003年,華南師范大學引進的中科院院士孫儒泳就曾向廣東省政府打報告要求在廣州市蓋樓建立生態循環種養模式的科研項目。當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土地越來越少、人們的食物供應問題,盡管沒有提出垂直農業這個概念,但意思是一樣的,所以說中國在垂直農業方面的研究還要早于美國人(他們是2009年提出這個概念)。

第二,近10年來,廣東農墾在甘蔗大面積種植園中已經成功引進了以色列滴灌技術[3],通過在大田中的探頭感應,可以分析出什么地方需要水分。在控制室就可以對需要水分的地方實施滴灌。從理論方面分析,所謂垂直農業的概念,其實就是應用植物營養學、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技術的“精準農業”,就像美國亞桑納大學環境控制農業中心的主任吉恩賈克梅里認為的那樣:通過在室內種植植物,其環境可被前所未有地進行精確控制。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廣東農墾在垂直農業中的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的應用方面也是走在世界農業科學前列的。

第三,前幾年,廣東省農科院作物所在白云區鐘落潭建立了廣州金穎園農科旅游度假區,采用溫室大棚技術,將營養液直接輸送到各式農作物的根系,這種做法也是垂直農業應用的一種。這方面的應用還有很多[4],比如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投資3億多建設的熱帶雨林、濕地等模擬環境,它們大多作為少年兒童課外實習基地,但由于電費、營養液等花費巨大,現在很多都支撐不下來,不再對外展示。最近,根據中國園林資料網2011年7月8日消息:山東首家實行全程智能化控制的立體垂直農業示范園日前開工建設。智能化立體垂直農業不僅可以充分利用空間進行農業生產,還可以對栽培作物的生長環境進行全程監控。雖然垂直農業節省了傳統農場使用機械、農藥、除草劑、化肥、運輸和其他方面的成本,其中還包括作物減產的成本。但這些不能證明垂直農場在能源和金錢上具有競爭力。其實在城市核心建造高大復雜的建筑物,以及在高端基礎設施和安全密閉負壓通風設備的探測和維護等方面會耗費更大的能源和金錢。所以,目前“垂直農業”仍處于概念階段,還沒有成型的應用模式,具體實施起來會遇到一些障礙。最大的障礙是水和能源這兩個必要條件的來源問題。“垂直農業”需要有完善的城市污水循環利用和能源供應系統作為配套。

熱帶亞熱帶地區發展垂直農業的思考

查看全文

高效農業糧食生產扶持工作意見

各村(居):

為認真貫徹落實精神,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投資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廣大種植大戶的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經研究,決定制定珊瑚鎮2013年現代高效農業、現代糧食生產扶持獎勵考核辦法如下:

一、考核對象

鎮黨政負責人、分工鎮干、各村(居)黨總支書記、村(居)委會主任(或經聯社主任)。

二、考核任務

1、各村(居)完成一個200畝以上連片露地高效農業或50畝以上的設施農業項目(鋼結構大棚),且土地流轉手續完備。

查看全文

高效農業扶持工作意見

發展高效規模農業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富民強鎮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鎮牢牢抓住藍莓、黃煙、茶葉、畜牧養殖四大優勢主導產業,農業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全鎮高效農業發展,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高效農業的總體規劃

按照“抓特色、上規模”的總體要求,集中扶持本地優勢特色產業,建立新亮點,擴大連片規模,提升設施檔次,提高經濟效益,形成南部藍莓和蘋果、西部黃煙和茶葉,北部櫻桃和畜牧養殖的發展格局。

二、扶持發展高效農業的類型和優惠政策

(一)藍莓

1、成方連片露天栽植藍莓50畝以上,種植戶除按政策享受市財政補貼外,鎮財政每畝補貼100元。

查看全文

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實踐與探尋

山東省東營市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成立于2010年12月,其前身為有著61年的發展歷史國營廣北農場。2011年,該示范區搶抓“黃藍”兩大國家戰略融合和兩個省部共建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實踐探索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為牽引,按照“科學規劃布局、完善基礎設施、搭建支撐平臺、項目帶動突破”的工作思路,著力開展“規劃年、項目年、突破年”活動,扎實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的建設發展。去年8月22日,山東省政府與國家科技部共同簽署了《共建黃河三角洲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協議》和《工作會商制度議定書》,將共建黃河三角洲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列為部省會商會議固定議題。共建協議明確了黃河三角洲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按照‘一區多園’的思路,突出東營濱州核心區建設”。為貫徹落實省部協議,省科技廳組織編制了《黃河三角洲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總體規劃》,并通過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科院等相關專家評審論證。《總體規劃》確定了“一區雙核多園”的總體布局及組織架構。“一區雙核”是指以東營市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和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雙核心,建設黃河三角洲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

一、基于對廣北區情的深刻把握爭取示范區省部共建核心區地位

1.基于對廣北歷史方位和地理方位的宏觀研判。從廣北的基礎條件、土地性質和區位看,這一區域具有典型的城郊經濟特征,適宜于全面開發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和示范功能,創建具有現代農業高端形態的特色園區;適宜于打造“綠海花洲”式的中心城近郊環境和壯大市屬經濟的功能板塊;適宜于建設一個以現代服務業引領現代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新經濟區。搞好這一區域的開發建設,對于完善東營高效生態經濟布局,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2.基于對廣北區域環境與資源稟賦的區情把握。東營市委市政府將國營廣北農場進行改制,成立東營市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按市政府直屬正縣級單位管理,參照市屬省級經濟開發區的職責界定,賦予縣區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投資計劃、建設項目實行計劃單列。園區具有自主配置資源、快速構建新機制、整合利用資源的組織優勢,為創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提供了體制和機制的活力保障。園區土地成方連片,土地權屬明確,國有土地面積占78%,一方面有利于進行統一規劃,根據實際需求引進各類投資主體,選擇多種投資經營模式;另一方面可以進行適度規模經營,有助于按產業鏈條集中連片,發揮規模優勢和效應。另外,介于園區各片區之間的土地可以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輻射地區乃至今后的土地后備資源,具有吸引要素集聚、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獨特優勢。

二、核心區落戶廣北得益于一個好的發展規劃

在研究示范區區情、廣泛征求專家及領導意見的基礎上,東營市按照以現代服務業引領現代農業,農、林、牧業循環,一、二、三產融合,集農業高端產品生產與貿易、農業高新技術創新與推廣、城鄉一體化發展于一體的總體思路;按照現代農業發展內在要求、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高端需求以及園區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按照技術鏈集成、產業鏈融合、服務鏈配套、利益鏈持續的原則,著眼長遠科學謀劃,立足高點定位、錯位發展,提出了“一城、六園”的規劃布局和“一個平臺、六個特色產業、三個支撐體系”的主導產業體系,探索建立國內領先并與國際接軌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一城”即生態科技城;“六園”即:現代林業示范園、都市農業示范園、循環乳業產業園、農產品精深加工園、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和生態產業園。“一個平臺、六個特色產業、三個支撐體系”是指農業高端服務業平臺,現代苗木花卉產業、有機蔬菜產業、循環乳業產業、高端農產品加工產業、農產品物流業、生態旅游業六個特色產業以及投融資服務體系、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農業技術研發與推廣體系。

查看全文

關于濱海縣發展高效農業的調查與思考

關于濱海縣發展高效農業的調查與思考

濱海縣位于鹽城市北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發展高效農業、促進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全力推進“雙百工程”建設。2005年,該縣共建成種植業特色村40個,新發展大戶近200戶,建成畜禽水產專業村27個,發展大戶100多戶。僅今年1-3月份,全縣就新增蔬菜大棚3萬多個,新增面積達2萬多畝;培植高效畜禽水產規模養殖大戶30多戶,新增生豬2萬頭、家禽100萬只。

一、主要做法

1、強化輿論宣傳,營造高效農業發展氛圍。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的先導。為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發展高效農業的熱情,該縣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在全縣范圍內展開了大規模的宣傳行動。一是會議宣傳。該縣多次召開由各鄉鎮、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農民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對全縣如何發展高效農業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礎上,先后召開了“312”設施栽培、林業產業推進、高效畜禽規模養殖等動員大會,對發展高效農業,推進“雙百工程”進行具體部署。各鄉鎮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層層召開會議,層層宣傳發動,許多鄉鎮還組織鄉村干部和大戶到淮安、壽光等地參觀學習。二是媒體宣傳。該縣在報紙、電視、電臺、網站等媒體上,開辟發展高效農業的專題和專欄;在街頭、路口等醒目地方,懸掛發展高效農業宣傳橫幅和標語,在全縣上下營造發展高效農業的濃烈氛圍。三是入戶宣傳。該縣農業局、林牧漁業局專門編寫了《濱海縣設施農業應用手冊》、《畜禽水產高效養殖技術要點》等小冊子10多萬份,宣傳單30多萬張,分發給廣大農民;同時登門入戶,采取與群眾算賬對比、現場說教等方法,充分激發廣大農民發展高效農業的熱情。

2、加大政策扶持,健全高效農業投入機制。發展高效農業產出多,效益高,但一次性投資也相對較大。為幫助廣大農民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難題,該縣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健全高效農業投入機制,保障高效農業發展的資金需要。一是財政支持。在縣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該縣籌集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專門用于高效農業的扶持獎勵,對新增連片設施栽培面積達300畝以上的,納入2006年度重點扶持項目,給予一次性以獎代補。對農戶新建標準大棚的,當年“一事一議”投資投勞全部減免。新建豬舍、禽舍的,只要飼養家禽達1000只以上或生豬100頭以上的,每幢補助2000元。二是貸款支持。該縣明確要求縣、鄉各金融部門按照“上引下貸”的原則,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研究落實對高效農業發展的專項貸款,重點用于發展蔬菜大棚,發展高效規模養殖。縣信用合作聯社加大小額貸款發放力度,凡新上蔬菜大棚的,鋼架大棚每畝貸款3000元、竹木大棚每畝貸款1000元,并從縣專項經費中,拿出資金貼息50%。三是部門支持。為緩解資金壓力,該縣要求所有縣直部門都要掛鉤幫扶一個村,并出資3-5萬元,統一解交到縣“312”設施栽培工程指揮部專戶,專門用于掛鉤幫扶鄉鎮、村組設施栽培示范區的建設。

3、實施科技帶動,夯實高效農業發展基礎。該縣始終重視發揮農業科技在高效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科技創新作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的有效支撐。一是選準優良品種。種植業上,重點推廣金棚一號蕃茄、蘇椒5號、暑寶西瓜等優質、高產、高抗、耐貯運的新品種,并力求達到早、中、晚品種科學搭配,稀特并舉,努力提升設施農業的品位檔次和市場競爭力。林牧漁業上,大力推廣三五楊、三元豬、波爾羊、異育銀鯽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名優品種,提高名優品種比例,全縣林牧漁業良種覆蓋率達60%以上。二是推廣高效模式。為提高廣大農戶在設施栽培上的效益,該縣重點解決“秋延后、春提早、伏補缺”等難題,合理安排生產布局,優化種植結構,搞好輪作換茬,大力推廣多茬次種植和高效立體種植新模式,加強生產全程質量監控,杜絕有害農藥進入生產環節,千方百計提高設施栽培的品質和效益。三是加大技術服務。為提高廣大農戶在設施栽培的效益,該縣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多層覆蓋保溫、嫁接換根育苗等先進適用的高新技術,使廣大農民生產的農產品符合國內外市場標準。林牧漁業方面,大力推廣林下生態養雞、高架養羊、黃顙魚混養等高效養殖技術,全縣新增生態養殖畜禽20萬只,池塘套養黃顙魚1萬畝。

查看全文

現代高效農業建設推進大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以及中央、省和揚州市相關會議精神,總結回顧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全市現代高效農業建設情況,肯定成績、交流經驗,分析形勢、排找差距,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時期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的主要目標任務和推進措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市委、市政府對開好這次會議十分重視。春節前后即著手組織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4月底市農業領導小組又組織8個鄉鎮書記、鎮長,10家工商企業負責人,和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先后赴本省興化、大豐、東臺、江陰、丹陽、句容和上海奉賢等8個縣市考察學習,在這一系列活動的基礎上,形成了推進全市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的初步思路,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常委會議分別專題召開會議,聽取匯報,深入研究,對今后一段時期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予以了進一步明確。會前,市里已經正式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高效農業“三年倍增”的實施意見》、《關于鼓勵和扶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若干政策意見》和《2007年現代高效農業建設工作考核辦法》等文件,這3份文件是一個完整的推進體系,希望同志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入貫徹。

昨天,大家參觀了12個現代高效農業現場,4個市外、8個市內,參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習和比較的過程,與外地比、與兄弟鄉鎮比、與過去比,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所體會和感觸。馬上,周巷鎮、龍虬鎮、送橋鎮、甘垛鎮和鴨業園區還要從不同角度進行交流表態發言;會議結束前,市委陳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下面,根據市委、市政府研究的精神,我先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認識,堅定加快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的信心和決心

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農村政策和有關“三農”工作文件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外向化,農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取得了較好成績。去年,全市共實現農業增加值26.2億元,比上年增長5%;實現農民人均年純收入5482元,比上年增長11%。全市現代高效農業建設呈現良好趨勢,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查看全文

高效農業現場觀摩會議紀要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肯定成績,正視我縣高效農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再接再厲,努力譜寫高效規模農業發展新篇章;真抓實干,確保高效規模農業發展取得新勝利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部分干部群眾認識不到位、市場建設相對滯后、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業技術服務還比較薄弱、要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扎實的舉措,確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去年的發展基礎上,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力爭在全市實現爭先進位、繼續推進“286”工程,加快示范基地建設、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拉長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現代營銷,拓展外銷渠道、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進一步加大服務力度、要進一步加大督查落實力度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召開這次全縣高效農業現場觀摩會,主要是對去年以來全縣高效規模農業發展情況進行總結回顧,分析問題,查找不足,采取更加扎實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今年高效農業建設,確保我縣高效規模農業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再向前邁一大步,在全市實現爭先進位。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先講三點意見,然后請*書記作重要指示。

一、肯定成績,正視我縣高效農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剛才,大家共同觀摩**等鎮的設施瓜菜生產現場,相信大家對去年我縣高效農業的發展已經有了比較直觀的印象。從總體上講,**年,我縣的“三農”工作,特別是高效農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高效農業面積達到35.96萬畝,在全省縣(市)排名中排21位。新增高效農業面積達到5.44萬畝,在全省縣(市)排名中排12位,新增設施農業面積達到2.3萬畝,在全省縣(市)排名中排14位。在今年元月10日至11日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我縣獲得“全省高效農業規模化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農業發展順利實現“一年翻身”的目標。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各鎮和有關部門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對在座的各位,并通過你們向全縣奮戰在農業一線的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縣高效規模農業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部分干部群眾認識不到位。有的猶豫不決,坐等觀望;有的走形式,搞應付,主動性不強;有的不理解,不重視,甚至不支持。二是市場建設相對滯后。我縣的高效規模農業面臨著一個突出問題,那就是我們有資源、有產品,但沒有市場。由于信息不靈、流通不暢,產后服務不到位,“種的時候轟轟烈烈,收的時候熱熱鬧鬧,賣的時候冷冷清清”,造成產品銷售難的現象。三是產品附加值不高。由于全縣現有的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還比較小,尤其缺乏與高效規模農業相配套的龍頭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能力薄弱,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同時,由于品牌意識不強,包裝水平低,我縣農產品往往難以賣上一個好價錢。四是農業技術服務還比較薄弱。高效規模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服務與支持。由于我縣農業基層科技人員數量不足,雖然在工作中相關部門已經竭盡所能、全力以赴,但農業科技服務與高效農業發展要求相比還有一段距離。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查看全文

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思考

四川省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農業發展正面臨資源約束趨緊、投入品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等嚴峻挑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與改善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必須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通過對浙江發展現代農業模式、路徑的調研、思考,本人認為:發展四川現代農業應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挖掘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走出一條特色效益與生態環境相融合的現代農業之路。

1四川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現實意義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是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大舉措。四川地處長江、黃河上游,是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關口。四川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全國。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有利于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是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一方面,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過程,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依賴性最大,自然資源和生態條件是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決定著農產品的品質和規模。另一方面,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土壤結構、水利設施改造、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使用、廢棄物處理等,也直接影響農業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就是要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實現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是我省農業調結構、促增長、惠民生的重大舉措,在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時要轉變傳統的方式,既要選用生態的產業鏈模式,也要注重采用生態的支撐技術。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把生態作為特色,讓效益持續提高,就能率先實現農業的低碳和循環發展,搶占綠色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對于推動四川農業轉型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和實現全面小康意義重大。

2浙江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對我們的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浙江經濟高速發展,但以制造業和印染業為主的產業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是巨大的。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在全面分析自身資源稟賦和農業發展形勢的基礎上,作出了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戰略決策,制定了《浙江省高效生態農業發展規劃》,把高效生態農業作為浙江現代農業的目標模式,打造生態浙江、美麗浙江,并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突破口。浙江從“寧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再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強省建設和形成社會共識的歷程。四川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加快發展時期,農業發展正面臨資源約束趨緊、投入品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加劇等嚴峻挑戰。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和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走高效生態農業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所謂高效,就是要體現農業有更高的土地產出率、投入產出率、勞動生產率,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比較效益,使農業成為能讓農民增收致富的現代產業。所謂生態,就是要體現農業既能為社會提供綠色安全優質農產品,又能保護好生態環境并實現農業資源永續利用,使農業轉向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所謂高效生態農業就是以綠色產品消費需求為導向,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與可持續發展的特性,集約化經營與生態化生產有機融合的現代農業。高效生態農業既不同于偏重高投入高產出的集約石油農業,也不同于偏重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放棄高投入高產出目標的自然生態農業:既體現了現代農業的一般特性,又符合了我省人多地少,農業資源豐富的特殊性。

3四川具備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有利條件

查看全文

農業高效發展調研材料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業工作的方針政策,緊緊圍繞農業“三增”的總體目標,認真指導全市推廣應用實用新品種、新技術,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強化農產品質量建設,努力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高效農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現根據人大農工委開展調研的要求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全市高效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兩年,我們通過政策激勵、技術創新、“三資”開發、項目帶動、典型示范、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等措施,積極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在新、特、優、大上求突破,在大棚蔬菜等設施種植、銀杏園間套、藥材、草莓、食用菌及特種高效經濟作物種植、畜水規模養殖、林業花卉苗木、葡萄、冬棗規模生產、生態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和出口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市建立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8個,農科教結合基地10個,無公害農畜產品生產基地38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8個,綠色食品38個,有機食品2個;百畝以上連片規模高效種植基地23個,高效種植面積30多萬畝,占總耕地面積30%以上,畜禽養殖小區9個,各類規模專業戶達2580戶,畜水規模養殖比重50%左右,農產品年出口總額2000多萬美元,高效規模農業有了長足的發展。

二、20*年重點工作回顧

(一)、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高效規模農業發展。

我們在穩定糧食生產,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繼續加大力度調整農業結構,在大農業內部提高多種經營及林業的比重;在種植業內部提高高效糧食和經濟作物的比重;在品種和技術結構的調整上,加大品改力度,調優品種結構,提高農、林、牧、漁新品種和新技術推廣覆蓋率。著重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查看全文

高效節水農業發展意見

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時期,農業節水已成為我區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為進一步加快我區高效節水農業發展步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持續、快速、和諧、

健康發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必要性

塔城地區水資源十分短缺,時空分布極為不均。由于農業是我區的用水大戶,灌溉用水量占全區用水總量的98%,因此,開發利用好有限的水資源,必須從農業節水入手,以保證經濟、社會、環境協調、持續發展。雖然近十年來,我區農業節水工程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但是受資金、水價、技術等條件的限制,田間高效節水工程規模小,管理方式落后,節水效益不高。目前,全區應用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技術的農田面積為63.73萬畝,僅占總灌溉面積的12.8%,灌溉用水效率相對較低,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同時,隨著城市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與工業、農村與城市、生產與生活、生產與生態等諸多用水矛盾進一步加劇,供給農業的水資源總量呈下降趨勢,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區農業發展的瓶頸,因此,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是我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實現農業持續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目標,促進農業增長方式根本轉變,保障我區國民經濟穩定快速發

展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一項重大戰略措施,勢在必行。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