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1 07:55: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動態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標志設計動態化趨勢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設計師在進行標志設計時開始大膽嘗試突破標志的固定外形、色彩及其在視覺構架中與其他元素之間的靜態關系,由之產生的動態化特征是現代標志設計的重要趨勢之一,對未來標志設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標志;動態化趨勢;信息傳達
標志是一種信息傳播的視覺符號,具有象征性的圖形設計,傳達特定的集團、活動、事物、產品等的特定信息。標志設計涉及美學、廣告學、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語意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設計分類。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如何使標志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海洋中顯示出獨特的個性,如何使標志更加準確、快速的傳遞信息成為標志設計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通過對該課題的實踐與研究,標志設計呈現出了眾多新趨勢,動態化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
一、標志設計動態化的具體表現
信息時代標志設計動態化的表現首先在于,標志設計不再局限于在任何場合的運用都必須盡量保持其所有面貌,不能輕易改變所謂的“設計原則”。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師開始大膽嘗試突破標志單一、靜態、固定的外形與色彩,更加注重利用標志內部結構的韻律和動態平衡來表現視覺形象的本質,根據相應的視覺原理,賦予作品外在形態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使標志在視覺上產生極具趣味性的動態變化,顯現出具有無窮生命力的視覺意象,并使蘊含于其中的深層含義在視覺的時空延展中得到準確、有效的識別。
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的標志就充分體現了這種動態化的特征。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以“人-自然—技術:一個誕生中的世界”為主題,旨在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社會與生態方面為未來有可能實施的應對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示和交流平臺。在標志征集活動中,主辦方要求標志必須充分反映主題,具有獨特性,能與“Exp02000Harmover”的標題字樣協調結合;標志造型必須簡潔而不乏深意,除適用于印刷、網絡之外,還必須適合動畫制作。最終,大會選用了奎恩工作室設計的外觀看似有機生物結構的作品。不同于傳統意義的是,該標志并沒有固定的結構,其外形和色彩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需要而形成多達456種變化樣式,展示給人們的是一種難以捕捉的,充滿了靈氣、未知和不確定性的動態延展的視覺效果。正如主設計師MichaelGds所闡釋的那樣:“它包含了促使其保持運動和活力的元素,一種永恒的能量。這也是21世紀發展對人類的要求:保持運動、思維靈活、勇于創新,運用智慧推動世界向前發展。”
現代標志設計的動態化趨向特色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設計師在進行標志設計時開始大膽嘗試突破標志的固定外形、色彩及其在視覺構架中與其他元素之間的靜態關系,由之產生的動態化特征是現代標志設計的重要趨勢之一,對未來標志設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標志;動態化趨勢;信息傳達
標志是一種信息傳播的視覺符號,具有象征性的圖形設計,傳達特定的集團、活動、事物、產品等的特定信息。標志設計涉及美學、廣告學、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語意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設計分類。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如何使標志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海洋中顯示出獨特的個性,如何使標志更加準確、快速的傳遞信息成為標志設計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通過對該課題的實踐與研究,標志設計呈現出了眾多新趨勢,動態化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
一、標志設計動態化的具體表現
信息時代標志設計動態化的表現首先在于,標志設計不再局限于在任何場合的運用都必須盡量保持其所有面貌,不能輕易改變所謂的“設計原則”。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師開始大膽嘗試突破標志單一、靜態、固定的外形與色彩,更加注重利用標志內部結構的韻律和動態平衡來表現視覺形象的本質,根據相應的視覺原理,賦予作品外在形態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使標志在視覺上產生極具趣味性的動態變化,顯現出具有無窮生命力的視覺意象,并使蘊含于其中的深層含義在視覺的時空延展中得到準確、有效的識別。
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的標志就充分體現了這種動態化的特征。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以“人-自然—技術:一個誕生中的世界”為主題,旨在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社會與生態方面為未來有可能實施的應對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示和交流平臺。在標志征集活動中,主辦方要求標志必須充分反映主題,具有獨特性,能與“Exp02000Harmover”的標題字樣協調結合;標志造型必須簡潔而不乏深意,除適用于印刷、網絡之外,還必須適合動畫制作。最終,大會選用了奎恩工作室設計的外觀看似有機生物結構的作品。不同于傳統意義的是,該標志并沒有固定的結構,其外形和色彩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需要而形成多達456種變化樣式,展示給人們的是一種難以捕捉的,充滿了靈氣、未知和不確定性的動態延展的視覺效果。正如主設計師MichaelGds所闡釋的那樣:“它包含了促使其保持運動和活力的元素,一種永恒的能量。這也是21世紀發展對人類的要求:保持運動、思維靈活、勇于創新,運用智慧推動世界向前發展。”
科主任動態化目標考核體系研究
【摘要】科主任是提高醫療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核心力量,是科室運營工作統籌安排的領導者。科主任目標考核是醫院實現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醫院整體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基于戰略導向的科主任動態化目標考核體系為例,通過醫院戰略目標分析、科主任目標考核體系構建及實踐效果分析,總結科學的科主任目標考核體系,為公立醫院內部精細化運營管理提供經驗借鑒。
1國家政策導向和醫院戰略目標分析
該院是集醫教研一體的三級甲等高校附屬醫院,不僅承擔本市及周邊城市的醫療服務,還需要在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建立科主任目標考核體系需要綜合考慮國家政策導向和醫院自身發展階段,通過院科兩級責任制將醫院戰略規劃層層落實。2009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發布,強調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藥衛生需求。在此政策背景下,該院于2013年之前完成了擴遷建工程,核定床位從1700張增至3380張。此時,該院主要發展目標與醫改政策相匹配,定位于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基本需求。隨著醫療規模不斷擴大,醫療服務能力逐年上升。2016年10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印發并實施,其中指出要建成運行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體現中國特色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發布,其中指出要全力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高醫院運行效率。這一階段,該院重點對人、財、物、技術等核心資源進行科學配置、精細管理和有效使用。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提出公立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這一重大舉措。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要求,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新趨勢,應堅持和加強黨對公立醫院的全面領導。這一階段,在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管理模式下,該院發展目標定位于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醫教研管協同高質量發展。
2科主任動態化目標考核體系構建與實踐
2.1成立績效管理領導小組該院由運營管理部門總牽頭,成立院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醫院績效管理領導小組。每年年初,結合醫院運營狀況及各項指標情況,分析醫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及短板,初擬新一年醫院發展戰略規劃,充分醞釀討論,確定關鍵指標,提交院長辦公會及黨委會進行決策,確定一級考核指標的權重。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等相關職能部門在一級指標框架指導原則下,確定二級指標及三級指標考核細則。
2.2構建科主任目標考核體系
動態設計信息化施工論文
論文摘要:簡要剖析了山區高速公路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概況、必要性、實施辦法、應運效果及存在問題,為工程管理、監理、設計、施工人員提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動態設計信息化施工山區高速公路
1公路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概況
(1)高速公路建設概況。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僅是交通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現代化的標志。自從1988年以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快速發展,年通車里程超過4000公里,到2004年底通車里程超過3、4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的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對高速公路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障高速公路的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交通部編制了《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由7條首都放射線和9條南北線、18條東西線組成,簡稱“7918網”,總規模約8.5萬公里,并于2004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審議通過,標志著中國高速公路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2)山區高速公路的特點。我國山區分布地域廣闊,占國土面積70%以上,隨著公路建設發展,山區高速公路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我國山區地形條件困難,地質構造復雜,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病害多,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特點是橋隧多、路基高陡邊坡多、規模與投資大,同時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大。目前,國家對山區高速公路的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成生態路、環保路、景觀路,與自然融為一體。
(3)山區高速公路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現狀。目前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是勘測、設計、施工三步曲。我國東南沿海是多山地區,路基高陡邊坡和隧道工程也比較多,由于山區地質復雜、地質病害多的客觀現實,在滑坡和高陡邊坡病害治理實踐中,開展了預設計(地勘資料)、高陡邊坡地質病害調查評估和防護加固工程方案。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地質條件的信息資料,設計跟蹤進行動態設計,調整修改,完善優化,然后進行旖工。在隧道工程中,根據圍巖類別的變化和不良的地質情況調整原設計,指導施工。總體來說,動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仍處于一個摸索階段,尚無章可循。
動態化功能行政法論文
一、憲法權力實現功能
“權利入憲”很容易導致權力的虛化,對權利的實現極為不利,這也是行政法等部門法強化憲法權利實現功能的根本所在。但從法律的具體實施上來看,入憲的權利必須轉移到部門法律層面上來,才有可能避免由于無法得到保障和實施而成為“口號權利”。這些被轉移的權利在具體執行中與行政部門相結合,就會形成了公權利,具體的權利承擔者是國家和政府。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一權力的實現同樣存在消極和積極兩個方面,消極權利具體表現在國家和政府對這一權利的干涉上,而積極權利具體體現在國家和政府利用權利延伸出的造福功能。從法律的本質意義上來看,所有的權利都有可能成為憲法權利和法律權利,我們也不能因為某些權力成為了憲法權利就對法律保護性實施否定,畢竟憲法權利也是靠法律規定來實現和落實的。2004年,我國憲法首次確認“人權入憲”,這不僅是國家對“尊重和保障人權”做出的承諾,同時也首次將“人權觀念”搬到法律中來。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始終認為權力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也就是所謂的“權力法定說”,因此,權力的廢立具體是看有無法律條文明文規定,這也就使得“權利退定”成為了一種虛有形式。這樣的做法既不利于“人權觀念”的養成也不利于權利體系的完整性以及權利保障,這對行政訴訟健康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明顯。
二、動態化功能
當憲法在具體實施以及責任機制方面出現弱化問題時,就很容易致使憲法呈現“靜態化”的趨勢;而當憲法不能靈活轉變和與時俱進、實施渠道不夠流暢時則很容易導致憲法呈現“穩定化”的態勢;再加上憲法“文本化”、原則化以及高度概括性生成的憲法“不確定化”現象,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導致憲法被高高掛起。行政法被譽為“動態的憲法”,究其根本性的原因不僅在于其實施機制較憲法更為全面、完善,更在于其本身具備“活的法”的內涵。畢竟,憲法中的諸多規定都需要通過行政法來實現與具體執行,因此說其具備更好的動態功能。行政法的完善與否可以說是憲法落實狀況的檢驗“標的物”,這一點在西方國家表現尤為明顯。比如說,美國行政程序法在這方面的體現尤為突出,其根本性的原因除了其良好傳承英國法中“自然正義”原則之外,還與后來制定的憲法修正案有著密切關系。美國行政程序法的所有規范和制度都是圍繞和服務“正當法律程序”這一憲法原則而制定的,其也可以被稱為行政程序法的核心理念。也正是因為有美國憲法相關程序正當理念與原則的率先制定,行政法才得以在行政公開、聽證、裁決等領域創設了一整套極富理性的程序規則,從而才形成了行政程序法的以正當理論程序和實體程序為基礎的制度體系。我國在1994年通過了《國家賠償法》,《國家賠償法》實施后職務行為和職務相關行為才可以訴諸民事賠償途徑。由此不難看出我國行政公務領域民事法律與國家賠償法形成了有效的“合并”與“互動”關系,但值得注意的是民事法律在賠償范圍上不能對國家賠償進行“補充”,其僅僅只能在賠償標準、程序等有限范圍內才能夠在公益、效率等公法價值不排斥的情況下對國家賠償法起到一定的參照作用。
三、適用功能
無論我們將憲法定義為基本法,還是最高法、母法等,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其根本是一項法律制度,盡管其具備管理其它法律和凌駕于其他法律至上的特殊性,但它更是社會生活以及人民群眾直接接觸的最基本行為準則。因此,憲法不能僅僅被定義在“被遵守”之上,而應具備包括適用、制裁、執行以及維護等多種形態。早在1954年五四憲法施行時,主席就曾明確指出:“不適行就是違反憲法。”具體來說,國家黨政機關、社會經濟與非經濟組織以及人民大眾等自然人、法人都是憲法的主體,當然在憲法中也具備不盡相同的職能,或者是立憲、執憲,或者是護憲、遵憲。只有憲法能夠體現出所有主體的相關職能,并為社會所用,其才能被稱之為“活的法”、“適用的法”。憲法權威主要是靠強化其適用性“用”出來的。總的來說,所有部門都擔負著適用憲法的責任和義務,其中又以行政法為首。這既是出于“政治一體性”的考量,同時也是兩者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種必然。畢竟,這兩項法律體制共同承擔著政治秩序締造者的重要職能,其中憲法是作為政治秩序的基礎與保障存在的,而行政法則是政治秩序的有效運行與延伸。
動態化結構適應組織環境論文
在當今信息網絡快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組織在企業發展中究竟以何種形態出現,怎樣使組織有效地應對日益復雜動蕩的環境,這些在現有的組織結構理論中,僅為企業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思想、原則和參照性的模式,對解決實際的組織變革問題還遠不夠。而這正是傳統組織結構在不斷調整中面臨的新挑戰,它要求新的組織形式應是一種具有較強彈性、靈活性、適應性、反應力的組織形態。因此,創建合理的企業組織結構,優化企業的組織系統,不僅成為管理創新、管理科學的任務,而且是企業實施有效管理,發揮組織職能的前提。
一、傳統組織結構模式及其存在的問題
從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時代起出現了大致六種常見的企業組織結構形式,它們分別是:直線結構,職能結構,直線-職能結構,事業部結構,分權結構,矩陣結構。這些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模式以及在這以后的其他組織結構模式都是以工業經濟為前提,共同體現了工業經濟的特有屬性,即按照工業經濟社會工業生產的要求,組織與完善企業的微觀結構。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特別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各種組織結構理論越來越突顯出共同的問題:第一,簡單化分權,組織中或多或少帶有集權主義傾向。這使得組織成員缺乏責任感、自律意識,從而使下級的個人能力和創造性往往無法得到體現和發揮。第二,溝通成本加大,容易產生本位主義。組織間信息傳遞緩慢,層次間和部門間的協調任務重,這樣客觀上延長了信息的時效性,易產生“官本位”意識,無形中增加了組織投入。第三,中間層級的職能管理缺乏。常會出現有層級、無職能現象,致使管理的科學、規范性程度較差。第四,企業人文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缺乏組織政策認識上的清理、員工的文化慣性等為組織變革和戰略轉型增加了新的困難。
傳統組織結構模式的不足決定了它們與現代知識經濟的不協調,也同樣決定了其遲早將被現代知識經濟所淘汰的命運。當然,這并不是排除傳統組織結構模式通過對自身進行必要的修補以暫時適應新經濟要求的可能。在短期內,這對企業發展并無大的影響,但從組織長期發展的趨勢來看,構建一種新的組織結構模式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下企業組織系統的彈性化要求是勢在必行。
二、企業組織結構柔性化的內涵
所謂柔性,同適應性一樣是指連續性地做出臨時性調整。由于組織是建立在個人、群體和組織內部子單位之間的動態合作以及與外部環境功能互補的基礎之上的,因而柔性已成為組織在不確定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柔性化組織正是要強調組織成員之間的信任、合作與信息共享,柔性化組織所隱含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現為:組織邊界網絡化、管理層級扁平化、組織結構柔性化和組織環境全球化。其中組織結構柔性化是以創新能力為宗旨,通過分工合作、共擔風險,以及適當的權限結構調整,向基層員工授權,并滿足員工的高層次需要,增強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使其不僅自覺提高各自的工作標準,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組織結構柔性化的特點就在于結構簡潔,反應靈敏、迅速,靈活多變,以達到快速適應現代市場需求。
農業現代化動態均衡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國1990—2006年的時間序列,對農民收入和農業現代化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表明,農業現代化的增長影響農民收入的增長,農民收入的增長也顯著影響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二者互為因果關系,存在著動態均衡關系,最后對此做出了總結。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農民收入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就提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發展目標,迄今已經30多年。由于農業現代化作為一個動態概念,其理論和實踐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均發生了重大變化。目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經濟學、政治學與社會學等學科視野上對農業現代化內涵、農業現代化的演變歷程和農業現代化實現途徑等方面進行論述,也有部分學者利用中國數據對中國農業現代化水平進行了測度和評價。
農業現代化作為農業發展的過程,不但可以有效保證農民收入增加,而且作為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結果,最終的動態均衡也將是農民充分享受農業現代化的成果。本文正是基于這個角度,研究農民收入和農業現代化之間的動態均衡關系。
理論與方法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處理平穩數據的方法——協整可用于檢驗經濟時間序列變量水平數據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格蘭杰因果檢驗則可用于確定時間序列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二者均要求時間序列變量具有平穩特征。因此在實證檢驗和建模之前首先檢驗時間序列變量的平穩性。
電子商務個性化定價策略及動態調整
摘要:互聯網的逐步推廣和發展,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正在逐漸瓦解傳統的定價模式和營銷方式。個性化定價策略順應時代潮流,在利用大數據環境下能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為將顧客劃分為單個細分市場提供技術支持。文章基于個性化定價的條件,結合動態因素,利用REM模型進行顧客細分,為個性化定價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電子商務;個性化定價;動態調整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網民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7.72億,網上購物人數也突破到5.33億。電子商務正在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這也促使電子商務進入個性化時代,改變傳統的統一定價模式。以客戶為中心的個性化定價已經逐步深入電子商務。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個性化定價策略的條件
(一)了解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個性化定價。[1]實際上是在產品成本的基礎上研究消費者的支付意愿。在個性化促銷,捆綁定價、差別化定價等網絡定價中,提前掌握顧客支付意愿是這些促銷手段與定價策略的基本前提。企業定價需要提前了解顧客愿意為此付出的最高價格,只有當企業的定價低于顧客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銷售才可能開始。(二)以信息技術為前提,收集客戶信息。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環境使得客戶瀏覽商品的次數,成交記錄、評價數據等信息轉變為雙向信息流,企業可以利用cookies從網站等渠道獲取更多、更可靠的數據信息。客戶在某網站注冊賬戶時,這一舉動會登記大部分的人口特征信息,暴露消費者的年齡、居住地、單位等信息,企業可以據此分析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在消費過程當中,企業還會根據地域、消費偏好、消費次數和力度等信息,將客戶分為不同的類別,并根據類別向其推送針對性的促銷模式及產品服務,以此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個性化定價的動態調整
關于建立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的思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城鄉發展日益融合,聯系日益緊密。這種變化和聯系越來越明顯地反映到黨的建設工作上來。原來按照城鄉二元結構形成的黨員管理方式,已明顯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如何推進城鄉黨建一體化,建立黨員動態管理機制,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戰,新的實踐,已成為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建立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的必要性
探索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旨在消除以行政區劃為主要特征的城鄉黨員管理二元結構,通過整合城鄉黨建工作格局,促進區域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黨員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訓、服務群眾等方面的互動與融合,提升黨員整體素質,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建立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黨員干部隊伍的過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黨員管理工作,就是要變革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堅持城鄉統籌原則,推進城鄉黨員管理一體化、動態化發展,是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改善黨的領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措施,是促進城鄉互動、共建和諧黨建的基礎工程。探討統籌城鄉黨員一體化動態管理問題,不僅具有理論的研討意義,而且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
一是建立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是貫徹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的重要舉措。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化,黨員隊伍呈現出組成結構復雜化、從事行業多樣化、活動范圍擴大化等特點,在現實工作生活中已經突破了行政單位管轄范圍,城鄉之間、單位黨組織之間不能及時有效地實現管理對接,部分黨員流失于組織之外,造成了黨員管理的空檔,黨組織難以實現有效管理。因此,要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建立城鄉一體化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黨員管理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而黨員管理分為組織管理和自我管理。現階段,我們的工作環境、工作任務發生了較大變化,黨員組織管理由政治性、學習性活動多向業務性、社會性活動多轉變,黨員自我管理由主動匯報思想、參加組織生活趨于被動化,黨員自我管理放松化,影響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推進。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黨員管理工作不能實現新突破、開辟新境界,黨員隊伍就會顯得老態龍鐘、喪失活力。因此,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勢在必行。
三是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是黨在新時期、新階段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具體體現,而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黨建來引導和建立。當前,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緊密,生產要素相互支撐,城鄉融合滲透日趨明顯,這在客觀上要求建立城鄉一體化黨建工作體制,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態的過程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動態
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一再強調的,認識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也是歷史的經驗教訓警示我們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體現了真理的過程性和具體性。它要求我們在學習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要注重其精神實質,而不糾纏于其具體論斷、個別詞句,同時要時刻注重對實際的調查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按照中國特點去運用馬克思主義。這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歷史過程。每一次結合的提出和實施,都是圍繞當代中國的重大歷史課題展開的。每一次結合的實現,都是新一次結合的開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根本路徑,思想是這一路徑指導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所取得的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理論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的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理論飛躍。
任何一種主義都是在特定的時空背景、意識形態、文化傳統、思維方式等綜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它只有同具體實際相結合,與具體國情相適應,實現這種主義的本土化,才能得以在不同的土地上,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實際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對此作過明確的論述。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共產黨宣言》中有關原理的實際運用時強調:“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在1938年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也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可見,把馬克思主義轉化為我們自己的東西,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一再強調的。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態性,這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是由認識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我們對于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是一個從淺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斷深化、不斷接近事實真相的過程,正由于此,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把握,對中國實際的認識,都是隨著時間的推進與實踐的深入而不斷深化的,我們通過實踐的一次次檢驗,來修正我們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的認識。而隨著實踐的深入,曾經正確的認識也可能變得不再正確,也需要我們不斷修正,不斷超越與創新。因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是絕不可能一次完成、一帆風順的。正如所說:“我黨在幼年時期,我們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和對于中國革命的認識是何等的膚淺,何等貧乏”。由于沒有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它的某些具體論斷區分開來,與俄國革命經驗及蘇聯建設模式區分開來,在革命和建設中我們黨都付出過巨大代價。正是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才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扎根于中國社會、中國實踐、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也是歷史提供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回顧新中國60年的偉大歷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中,也經歷了一個由注重“書本詞句”到注重“現實關切”、由被當作“公式標簽”到當作“行動指南”的曲折過程。綜觀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時候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轉化為我們自己的東西,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什么時候我們的建設事業就一帆風順,比如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由于我們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不照抄照搬別國模式、別國道路,而是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獨立自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反之,什么時候我們違背了這一原則,形而上學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遭到嚴重的挫敗,1957年之后我國所走過的曲折道路,就與我們教條地、片面地理解了馬克思主義,過分夸大階級斗爭的作用等不無關系,其實質,仍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沒有堅持好。由此可見,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態性,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所強調的,認識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也是歷史的經驗教訓警示我們的。隨著歷史的推進以及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展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不斷延展,不斷實現理論的超越與創新。這是一個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對實踐加以總結,進而發展馬克思主義,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再實踐,再總結,再發展,循環往復、不斷超越與創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