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7 10:21: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單元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單元教學

綜合利用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單元復習

【摘要】英語單元復習課的周期性能夠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刷新、激活已學的知識。教師要有機、有序地利用單元的材料來進行整體單元復習,課堂上對于語言的聚焦要有重點,操練語言時要緊緊貼合主題,強化、突出和深化主題意義,設計符合生活的活動,貼近學生的真實,使學生的表達合理得體。同時,教師要關注人文素養的無痕滲透,體現學科育人的價值。

【關鍵詞】主題意義;教材;活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新時代的英語學習不僅要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更要綜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素養。我們在課堂上設置的活動大多符合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符合記憶規律。周期性能夠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刷新、激活已學的知識。筆者在復習時盡可能調動以前的知識,擴大單元復習的范疇,增強復習的意義,并在長期的復習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五個關鍵點供大家參考。

一、聚焦主題

教師要綜合利用單元的材料來進行整體單元復習,課堂上操練語言時要緊緊貼合主題,強化、突出和深化主題意義,體現學科育人的價值。當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具體生活經歷或人際交往聯系起來時,教師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學成果,這也將有助于學生熟練掌握本單元的內容。每次做到這一點,學生的學習會穩步向前走,不會出現掉隊的情況。復習時,教師要適度拓展,不能偏離主題,更不要頻繁變換主題,使主題意義集中。如果教師把一個東西講多了、講復雜了,學生就記不住了,印象就沒那么深刻,如吃飯,一大桌菜吃下來,不知道哪樣好吃,但如果只有一個主菜,其他都是配菜,那就能說出什么好吃了。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5Helpingourparents為例,做家務只是為了幫助父母嗎?不單單是這一點,最后,學生能從課文中感知到可以improvemyself,可以營造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養成勤勞善良的品格,在做家務的過程中鍛煉了能力,讓自己更能干,成就了betterself。教師一定要認真研讀文本,精心準備。如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5Seasons這一課文中給出的春、夏、秋、冬這幾個句子,第一句都是點明季節和特征,接下來兩句都是體現季節特征的活動。春天:?ykites,goboating。夏天:goswimming,eaticecreams。秋天:havepicnics,goclimbing。冬天:makesnowmen,goskating。這里面也包含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我們有踏春、踏秋的習俗文化,如重陽節時,我們可以登高游玩。教材中文本最后給出的是情感,這些情感是和前面的活動有關聯的。在小學階段,能夠讓學生模仿或者仿寫就達到了復習效果,仿寫的要求是要把文本解讀到位。所以,教師要認真研讀文本,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東西,不要輕易調整文本的順序。單元復習的目標要和單元的整體目標一致,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7Summerholidayplans這一課為例,教師詢問信息,設置表達信息和禮貌的問答。注意,這一課重點不在如何制訂計劃上,也不僅僅在travel這一點上,還有去探親訪友、和父母親一起游玩等。教材中Checkouttime這一板塊,也只是簡單讓學生敘說“Iwill…”句型。課文學的是什么,教師就要強化鞏固什么。

二、關注整體設計和架構

查看全文

數學單元教學規劃研究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學科核心素養是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如何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亟需破解的課題。本文以數學人教版必修第一冊A版第五章《三角函數》為例,對提煉三角函數單元大觀念、單元學科核心素養分析、運用大觀念來組織數學單元教學規劃等在學科核心素養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進行研究,以期通過大觀念統領下的數學單元教學規劃來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落地。

一、依據課標、教材,提煉三角函數單元大觀念

數學單元大觀念指的是反映數學知識單元本質及其特殊性的,構成單元知識框架的概念。如果說數學知識具有“內核+環繞帶”的洋蔥結構,那么,大觀念就位于其靠近中心的圈層,是聯結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具體知識的紐帶。

(一)課程標準分析

三角函數課標的內容要求指出:“三角函數是一類最典型的周期函數”。由此可知,周期函數是反映三角函數單元本質及其特殊性的,構成單元知識框架的上位知識。

(二)教材分析

查看全文

單元教學探討論文

新的語文教學觀,就是不再把傳授每篇課文的有關知識作為教學的唯一目的,它不要求學生全面弄通每一篇課文,而是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把課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和對他們進行讀寫聽說能力訓練的語言材料來用。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單元教學不同于一般的單篇教學,它摒棄了以單篇為基本單位的教學形式,而要以單元整體來教學。這種形式可以精簡教學環節,縮短教學過程,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下面就所做的幾個方面,談些初淺的看法。

一、完善知識傳播過程,樹立單元教學整體觀。

語文教學是一個有機整體,它的諸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使語文知識傳授系統的諸要素都發揮作用,按教學程序辦事,老老實實完善知識傳授過程。

從大范圍說,首先教師應根據大綱要求,仔細推敲每堂課的教學目的、難點、知識點、能力訓練點和課外結合點。作為一個教師,如果不能把握這些,就無法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必須要有知識、能力和方法,才能對學生有所給。其次就是引導學生學習,再由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反饋到教師那里,教師根據具體情況(訓練目標、易誤點等)再作指導,返回給學生。這樣,才能說基本完成知識傳授過程。

查看全文

初中物理單元教學探析

一、初中物理單元之間的節點聯系

在九年義務教育里面,物理課在八年級開設.物理課不但對知識進行介紹,重要的是希望學生經由系統學習,運用物理問題來科學地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的科學態度進行培養,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得到全面提高.在八年級學習物理時,學生都是初次接觸物理,初中物理教材里面的內容一般都容易理解,而且不缺乏趣味.因為初中物理里面的教材內容一般都處在很抽象的狀態,因此很多教材單元有大部分都來源于生活、生產和科技活動,這些內容不但將一些物理學的材料引入,并且在生活里面有很多物理現象需要研究的材料.初中生都是年齡比較小,經驗缺乏,接受能力也處于初級階段,這些復雜的特征會使學生的學習受到影響.物理教師需要對這些復雜現象之間的聯系引起注意,這些聯系其實就是單元需要學習的“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結合,尤其是復雜現象里面的內部聯系,需要學生將節點進行掌握,進行系統地學習,完整的知識結構都需要構造,這樣學習的目標就能夠實現.例如,在講“物態變化”時,課本里面有著許多融化、凝固、升華等知識,這一系列都有著相應的規律.教師要將其中緣由進行聯系,將他們的規律轉換進行圖例結合,如圖,物質的形態在固、液、氣之間轉化,而且還存在融化、凝固和升華,這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幾類現象的聯系進行總結,從而將單元的難點和要點進行深刻地掌握.

二、在定量計算里面推理節點

有著社會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只要提到計算方面的問題時都會避之不及,談到原因,主要是學生對物理現象的推斷不夠了解,這樣學生肯定不容易將結果計算出來.這些推理的難點也將成為物理教學里面的一個“節點”.例如,在“機械做功”單元里面的難點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機械效率的定義推理里面,初中學生數學能力不夠,推理的過程通常比較煩瑣,而且物理的學習需要良好的數學基礎,因而物理教師不能將該推理過程復雜化,這樣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章節里面的內容.

三、實驗單元中易錯細節就是單元節點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做實驗,接著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對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最后利用結論對新問題進行解決.在學生實驗過程中,一般會出現大大小小的錯誤,這些錯誤會影響探究結果,所以教師需要對這些容易出錯的實驗細節進行了解,這類的細節也是教學單元里面的節點.初中物理中“物質的物理特性”單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計的實驗就是利用天平對物體的質量進行測量,該實驗里面最大的錯誤是:天平并沒有調節平衡,游碼的調節比較粗心.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提醒學生此類的注意事項,利用一些實驗訓練,培養一些良好的習慣,提升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例如,在講“電磁轉換”時,對“直流電動機進行安裝”,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感受到電與磁之間的聯系,教師在課堂上抽象提出的電磁關系通過實驗一一體現,不但學生對電磁關系的興趣受到激發,而且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隨堂實驗中,學生容易犯的錯誤有很多,對零部件進行安裝的時候,電路連接不順,電刷的緊固程度不夠等.通電之后,轉子不轉動,甚至有一些學生無所適從.這個時候,需要立馬切斷電源,等待轉子遠離平衡位置后再進行啟動.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個勁地追求平衡各點,需要對重點進行掌握,就像阿基米德所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將整個地球撬動”.該支點如同初中物理單元教學里面“節點”,節點雖然比較小,但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當節點把握后,所有的問題就一一解決了.因此,教師需要著眼物理教學,從小地方入手,將關鍵的節點把握,通過下一個節點的突破來將單元的教學進行推動,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物理,將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

查看全文

語文單元教學論文

[內容]

語文單元教學與單篇教學有著根本的區別。單元教學不再停留在一篇課文的挖掘上,著眼點是“單元”,更注意思維的立體性、整體性。進行單元教學,語文教師不能僅僅熟悉單篇課文,而應熟悉一單元或整冊教材的聯系性、層次性和整體性,形成宏觀的藍圖。

單元教學,教師不再局限于單篇課文教學的一課一得上,而是把整體知識傳授給學生,使知識的信息在學生頭腦這個“加工廠”里,與舊知識相交接、相撞擊,而融合、理解,再形成能力,運用于讀寫實踐中去。如此,知識將是鏈條,或網狀的整體系統。

例如,教授初中第一冊中第一單元時,教師要設計出一個單元的整體思維目標:

①初步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本單元反映的是家庭生活),從課文中得到生活的啟示。

②學習抓人物形象特征,在敘事中結合抒情的寫法。

查看全文

語文信息化教學和單元教學融合的對策

摘要: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各學科教學的主流模式,一些抽象的知識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轉換,并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帶來更優質的課堂體驗。對于現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講,為更好地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能力,“單元整體教學”這一理念逐漸登上了語文教學的舞臺。將一個教學單元作為整體引入,引導學生從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學習和鑒賞,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將信息化教學與單元整體教學相融合,可以讓語文教學的質量實現進一步的提高,學生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素材和語文思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的語文綜合能力。由此可見,實施信息化單元整體教學是當下語文教師需要著重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語文;信息化教學;單元整體教學;實踐途徑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小學語文的教材結構與內容設計,就會發現每一個單元中的課文、口語交際和習作之間都具有千絲萬縷的關聯。這些聯系透露著本單元的思想主題,也是教師需要有意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點。因此將一個單元作為整體開展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意識,讓學生逐漸學會通過自主探索來發現單元中蘊含的深刻意義,從而不斷豐富自我,在提高自身語文各項基礎能力的同時也完善內在的語文素養。但是這一理想化目標并不能通過以往的教學方式實現,而是要在得力的工具輔助下得以實現,這一“得力工具”就可以選擇信息技術。信息化教學已經是語文教師非常熟悉的模式,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教師真正知道應當如何發揮信息化教學的最大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在制定單元整體教學對策時,有指向性地添加信息化元素,使二者得到充分融合,促進教學的發展和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

1影響語文單元整體信息化教學發展的因素

1.1教師缺乏信息化教學的操作技能與意識

雖然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當下語文教學的主要模式,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真的“會用”這一得力工具。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語文教師將信息化教學的價值僅通過展示PPT、播放簡單視頻而體現,但是這絕不是信息技術的全部功能。教師的使用方法往往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教師需要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利用率。但是在很多語文教師的思想中,信息化教學僅僅能夠起到有限的輔助作用,并不能引起實質性的改變,這種思想致使很多教師在課余時間沒有投入精力于信息化教學的操作技能提升之上,而是過多地注重學生的成績是否得到提升、課時的安排是否合適等等。因此,缺少了過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教師自然無法熟練使用這一工具,也就無法有效促進信息化教學與單元整體教學相融合。

查看全文

教材單元教學管理論文

“義教”小語教材是人教社配合九年義務教育新編的一套教材。在使用這套教材時,要明白教材的編寫意圖,了解教材的編寫特點,把握教材的內容結構。根據幾年的試教情況,我們以為:以新大綱為依據,以各冊教材教學要求為目標,以單元為整體來組織教學可較好地體現編者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本文試就義務教材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操作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統覽教材,弄清每一單元在整套(或全冊)教材中的

地位和作用是單元教學的前提

每教一冊教材,教師首先要熟悉教材的內容結構和編排特點,然后再弄清各單元或各部分知識內容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確定教學策略和重點。比如第一冊教材中的漢語拼音,教師在教學前一要明白大綱中關于漢語拼音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的表述:“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二要明白新大綱對漢語拼音幫助閱讀的功能、漢語拼音的直呼要求以及書寫要求較原大綱相比有所提高,而教學時間大致相同。因此,教學時要投入大量精力教好漢語拼音,使學生基本能達到大綱要求。這樣,就為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打下了基礎。又如第三冊第四單元,教材編排了本冊第二個“歸類識字”共5課,要學習生字69個;“看圖學文”2課,要學生字19個。這樣,本單元共學習生字88個,占全冊生字總數的五分之一多。除此之外,還在“基礎訓練”中安排了用音序查字典的內容。教學這一單元,因生字較多,老師不僅應將生字作為教學重點,還要根據5課“歸類識字”的不同編排方法,確定本單元“教給學生漢字規律和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的重點地位。教學“歸類識字”,要在學生已有的識字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利用課文中提供的例句和詞語理解字義,通過對比,區分同音字和形近字,避免學生混淆。用音序方法查字典在整套教材中也是一項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學時,要做好復習與鞏固工作,比如能按漢語拼音字母表順序寫出大小寫字母、能夠區分易混的聲母韻母及音節、能迅速翻頁等,然后教給學生查字典的方法。在老師指導下,反復練習,逐步達到熟練程度。在兩篇“看圖學文”《駱駝和羊》、《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中,要圖文結合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老師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討論、思考,得出結論,從而明白課文所講道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緊扣教材,處理好教學的階段性與連續性是單元教學

的優勢

查看全文

統編語文教材閱讀主題單元教學對策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與傳統主題閱讀教學和單元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差異,將三種閱讀教學方法有效結合,能夠進一步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群文閱讀的教學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提出了具體要求,而群文閱讀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閱讀素養方面有著明顯優勢,群文閱讀的多文本閱讀特點可以是學生從多種文本中感悟閱讀方法,積累良好的文化情感。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小學階段作為閱讀素養初步形成的基礎階段,閱讀能力的塑造將對學生今后閱讀素養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而在課堂中,學生接觸最多的無疑是教材上的課文,受限于教學時間和篇幅,課文的數量與選取較為有限,只有少量的課文供學生閱讀。近年來,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語文閱讀的占比逐漸增多,閱讀的重要性不斷凸顯,閱讀也關系著識字、寫作、核心素養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得群文閱讀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應將多樣性的課本內容相結合,使學生在課上對閱讀方法與閱讀形式觸類旁通。

二、群文閱讀與主題單元教學的結合

群文閱讀、主題閱讀和單元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方法,過往很多教師對這三種閱讀教學模式的區別進行了分析,卻少有探究群文閱讀與其他兩種閱讀教學方式的契合之處。

(一)群文閱讀與單元教學

查看全文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思考

一、緊扣單元主題,優化整體教學程序

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應當說十分符合科學認識事物的系統論,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去說: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按照一定的規律組成的,而這之間又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英語教材的單元也是按照一定的規律組成的,這規律實際上就是每個英語單元的主題,它是單元組合在一起的核心。如果我們想利用單元板塊組織實施課堂教學,對教者而言首先就必須切實真正了解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核心,并從整體的范疇對單元各課相互聯系的各部分進行觀照。我們也十分明確圍繞主題所貫串的各課它們又具有其基本的線索,這線索有縱向和橫向之區別,那么,我們整體教學的構思就必須把握住這縱橫向的一些內容。整體組合單元教學實踐從一定層面上使我們認識到:單元整體教學如果能夠比較充分地從教材整體出發,努力把握住整個的單元系統,在這樣的基礎上串聯起單元知識及訓練的要求,小學生則能輕松、愉悅并迅速掌握單元板塊之間的內在聯系,反之,零碎的教學將會形成一定意義上的反面效應。學生無法系統地消化一單元的內容,這就意味著我們在教學中可能要再去“炒冷飯”。因此,教學中,我們必須把握好單元教學主題,在充分優化教學程序上下足工夫。

二、緊扣單元主題,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單元整體性的英語教學,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整體性和應用性。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就必須努力摒棄片面注重詞句的教學,將英語教學逐步漸進地推向應用性與生活化。如果我們在教學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情感體驗與整體認知,教學效率可能大打折扣。從單元主題的整體角度來設計教學,必須在充分考慮學生自主的前提下,同時基于單元整體性設計單課的目標、內容、方法與過程。比較明確地為我們學生理順和理清單元整體主題與各板塊之間的關系。教學中,我們在研讀教材時首先就要把好第一關,考慮學生實際,讓他們真正能夠適應教者所挖掘的單元主題與單課話題之間的深層次關系,沒有這樣的理念和實際行動的鋪墊,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不可能很理想地凸顯出來的。其次,筆者還比較關注文本的再構,因為我們發現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并不是對各板塊簡單拼湊,而是基于學生為主體的單元主題與單課話題聯系的再梳理和優化性的重組;有了這些比較充分的前續性準備,那么再去構建“主題———話題”式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從整體到局部,以主題為引領,以話題為實施就不存在問題了,學生也就能夠走進教材,用心去體會和挖掘教材中所蘊涵的豐富學習內容。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BUnit2Moreexercise一課時,我以“動物開運動會”將PartDGH三個板塊有機串聯,教學一氣呵成。

三、緊扣單元主題,活化學生創新思維

英語既是語言、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過程,也是我們小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那么我們的單元主題教學就應當做這方面的思考。英語教學不能是孤立的,而應當是單元整體基于語篇、情境的活化小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既考慮話題的呈現方式,又思考并著力調控小學生活化思維的途徑以及過程和方法。譬如,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都是必須向學生去提出一定話題的,話題質量的高低就看有否能夠去激發我們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6BUnit5Theseasons.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是要求學生學會sunny,cloudy,windy,warm,cool,cold等關于天氣的詞匯;能運用Whatseasondoyoulike?What’stheweatherlike...?等進行問答。這就要求我們對話題的設計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同時話題要有利于學生融會貫通地運用語言知識。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觀看澳洲四季的視頻,讓學生與生活所在地的季節天氣作對比,通過對比產生信息差,學生有話可說,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查看全文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設計與教學探討

【摘要】整合單元教材不僅便于教學,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目標。教學中,教師要整合各課時內容,呈現單元情節和意義;滾動呈現教學內容,推動語言能力逐層提升,由此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發展思維。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整合;語言能力

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一般都按照從詞到句,從句到篇的順序按部就班地展開教學。這種“肢解”式的教學模式深深地影響著師生的教與學——由點到面的教學短時間內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但從長期來看,這一模式違背了語言表達的意義先行的理念,不利于培養學生對于語言人文性的感知能力。以單元主題為線索,立足每個單元的主情境圖,挖掘話題主線,整合單元內容,能夠以語言整體呈現的方式不斷加深學生對單元學習目標的理解與記憶,從而達到建構知識、內化語言、發展思維的目標。那么教材內容該如何整合?整合后的內容如何推動語言發展?

一、整合各課時內容,呈現單元情節和意義

一篇課文是一個語言和思想連貫的整體。整體教學就是一遍一遍地教,不把課文拆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另外,一篇課文既是一個完整的思想,又是一個完善的結構(胡春洞,1994)。單元內每一課時的話題都是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展開的,每一課都是對單元話題的情節發展的逐步推進。因此,教師要把握整體性原則,整合各課時的內容,使各課時呈現單元整體的意義。(一)基于主情境圖,串聯各板塊話題主情境圖是單元主題的直觀呈現。教學前,教師應基于主情境圖,整理、歸納、梳理單元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改編和設計,使其互相關聯,互相促進,將每一課自然串聯成緊緊圍繞單元主題展開的有意義的話題鏈。教學中,教師要基于主情境圖,導入單元話題,讓學生了解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如相關單詞、句型、文化等。此外,教師要利用話題鏈循環復現知識點,使每節課前后銜接自然。以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6Meetmyfamily為例,具體可以按如下方式展開。這個單元主要介紹的是家庭成員以及他們各自的職業。單元主情境圖呈現了幾個主要人物在觀看Sarah一家出演兒童劇《綠野仙蹤》時產生的關于家庭成員及其職業的談話。這個完整的故事將整個單元的知識點串聯了起來,引出了整個單元內容。圖中還有Zip和Rabbit的對話,該內容也值得教師關注。通過生活化的實際交流,在語用過程中帶動語言知識的學習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基于文本知識特點,本單元設計的是并列式話題,打亂了原來各板塊的教學順序,聽說讀寫在各課時中也各有側重。第一課時的話題為Afamilyplay/Meetrabbit’sfamily,旨在讓學生整體感悟單元知識;第二課時的話題為MeetSarah’sfamily(P61—62),主要側重于詞匯教學;第三課時的話題為MeetAmy’sandChenjie’sfamily(P58—59),主要側重于對話教學;第四課時的話題為MeetJohn’sfamily(P63),旨在進一步開展對話練習;第五課時的話題為MeetZip’sfamily(P65),主要側重于篇章教學;第六課時的話題為MeetCat’sfamily/Revisionoftheunit(P60),旨在復習鞏固單元知識。這6個話題并列串聯,使知識循環呈現,形成一個圍繞單元主題展開的有趣的話題鏈。這樣的課時設計使每節課各有側重,但又都是基于單元主題,并且每一課時都是對單元主題的深化,單元整體性十分突出。(二)厘清人物關系,聯系單元內在情節單元內容能夠整合,不僅僅是因為知識上有關聯,也因為各課時的人物關系是交織的。教師要在通讀單元內容,細讀文本圖片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整理每一課時隱藏的內在情節,以一條清晰的情節線引領單元教學。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1What’shelike?為例,教師細讀文本后,提煉出Teachersatschool和Friendsathome兩條主線,每一課時關注不同的內容,由此通過不同形式使所有知識滾動起來,讓學生不斷輸入和輸出語言,并在此過程中完成對目標語言的感知、學習和運用。教學過程如表1所示。

二、滾動呈現教學內容,推動語言能力逐層提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