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10:46: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充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充分挖掘保護非遺研究

內容摘要:以海州五大宮調為例,闡述了當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的重要性,針對“非遺”的保護問題,提出了挖掘保護并充分利用“非遺”傳承人有效資源的見解,并結合當前保護傳承人的實際情況采取一系列保護措施。但對傳承人資源保護任重道遠。

關鍵詞:保護非遺傳承人資源

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是當今一項國際性的探索課題。我國是世界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隨著我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國務院辦公廳于2005年又頒布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意見》,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諸多問題需要探索,但筆者以為,對代表性傳承人資源的挖掘及保護,是整個保護工作的核心和關鍵。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顯然受到嚴重沖擊,而不少代表性傳承人也因年事已高或后繼乏人,其所掌握的技藝隨時有可能失傳。因此,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鼓勵和支持這些代表性傳承人將其所掌握的技藝進行傳承,并總結他們的藝術規律,已成為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海州五大宮調歷史悠久,是江蘇明清俗曲重要的一脈,是古老的"諸宮調"寶貴的遺存,對我國民間音樂乃至民間曲藝的研究具有難得的實證價值。海州五大宮調歷史悠久,積蘊頗厚。一些明代的小曲如【寄生草】、【山坡羊】、【打棗竿】等雖幾經傳衍,但仍保存完整;在江浙地區幾近失傳的樂曲如【馬頭調】等也可在這里找到傳人,一些演唱難度很高的集曲至今仍有人在傳唱。但因保護意識不強,自1980年后,五大宮調已漸呈瀕危狀態。直到2005年,海州五大宮調才被列入江蘇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海州五大宮調是我國明清俗曲的一份珍貴遺產,它的發掘保護,為繼承和發揚傳統的民間文化,為中國明清音樂史的研究,產生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靠人的行為來傳承的。許多獨特的技藝,不見書載,不見史錄,均存在于傳承者的身上,“身在藝在,身亡藝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非常令人扼腕嘆惜的現象。而現在許多優秀傳承人已年邁體弱,致使某些民間技藝瀕臨絕境。因此建立代表性傳承人的體系,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贊助他們的傳承活動,總結他們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就顯得十分必要和十分緊迫。如海州五大宮調代表性傳承人徐希來老人,生前會唱[馬頭調],四年前他完成了自己最終的絕唱,離開了人世。遺憾的是他的[馬頭調]和[九腔十八調]等絕技沒有來得及授徒流傳。同樣,1890年出生的連云港市灌云縣板浦鎮的趙廣江老人,他演唱的集曲“娃娃憶”和“草蟲”,短小精干、地方色彩濃郁而演唱難度極大,堪稱海州五大宮調中的兩支精品小令。當他92歲高齡為我們作最后一次錄音后,沒有傳人而去世。所幸的是多少年前一次文化創作采風活動,均為他們的演唱進行了錄音,保留了聲譜一致的記譜,使這些珍貴的遺產得以完整保存。2008年2月,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也已出爐,就在名單正式公布之際,551位傳承人中已有兩位離世,令人痛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之刻不容緩、時不我待,因此,對這些傳承人進行搶救性的保護,正是我們目前最緊迫的重要工作任務。因此,對代表性傳承人本質特征的透析與資源挖掘成為非遺保護工作的重點。本人不端淺陋,根據對五大宮調保護工作的深入調研,在這里粗略總結出代表性傳承人的幾點本質特征,并從傳承人的特征分析中,逐漸挖掘保護傳承人的潛在資源。

查看全文

社區成充分就業社區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確定今年新目標全市40%社區成充分就業社區

15日下午,記者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獲悉,**市正著手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爭取在今年年底前,讓全市40%的社區基本達到“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對沒有按時完成任務的,將點名通報,并抄送各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對工作表現突出,任務完成好的單位和個人,省、市將通報表彰。

據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副主任賴錫濤介紹,“充分就業社區”是指城市社區中法定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人員總體就業達到較高比例。通過該項工作的開展,充分整合社區內各種就業資源,多渠道開發社區就業崗位,使社區內持《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就業率達85%以上;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8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內。就業困難人員得到有效援助,社區內“零就業家庭”至當年12月底為零。各項促進就業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就業信息和援助渠道暢通,自主創業環境優化,社區內勞動力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無連續失業一年以上失業人員。

據了解,去年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和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采取積極措施,全力推進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175個社區居委會,建立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或工作站并掛牌的有110個,占63%,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優質的公益性、福利性服務,進一步密切了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與社區單位、居民的關系。各地在積極解決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機構“有址辦事、有人辦事、有錢辦事”的基礎上,選擇了15個條件較好的社區,作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示范點,以點帶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中連南縣勞動保障局在自身經費不算充裕的情況下,撥出專項資金大力支持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開展工作,這此舉措為我市推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200年“路經就業服務”和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兩項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做到社區平臺工作人員熟悉和深入宣傳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按規定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和基礎數據庫、資料臺帳。為下崗失業人員、“4050”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享受低保人員等特殊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免費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服務。協助下崗失業人員參加各類技能培訓、辦理《再就業優惠證》、辦理崗位、社保、培訓等補貼和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此外,還堅持動態跟蹤管理,對下崗失業人員家庭就業情況定期走訪、了解,掌握最新情況對就業困難群體落實掛鉤幫扶。就業援助的長效機制基本確定。

查看全文

充分就業村創建事宜

為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業工作,充分發揮村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站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創業的重要作用,有效發揮人力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實現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和充分就業,促進我區城鄉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決定開展“充分就業村”創建,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創建范圍

全區各行政村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站。

二、主要任務

嚴格按《“充分就業村”考評表》中平臺建設、充分就業、基礎工作、就業服務、創業幫扶、其他共六大項、二十八小項內容進行“充分就業村”創建。

三、考評認定

查看全文

充分就業從社區做起

在四川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最近舉行的一次新聞會上,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四川省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近兩年來,累計有18.5萬人在社區實現了就業再就業,占全省同期新增就業人數的17%,社區就業實體發展到3.3萬個,吸納了近30萬人在實體就業。200年,全省有9.1萬名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

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在社區就業的達到3.86萬人。社區已成為四川省就業再就業的一個重要領域。記者深入采訪發現,四川省在社區就業上所取得的成績,與這個省開展的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一項決策帶來的活力

四川是我國西部地區人口大省。近年來,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城鎮新增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交匯為龐大的就業大軍,使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在這個省表現得非常突出。大力開發就業崗位成為四川省各級政府的重頭戲。從2002年開始,四川把就業視線從單純的瞄向企業轉向了瞄準社區。隨著國家重視發揮社區就業的作用和不斷強化社區勞動保障服務功能,社區勞動保障工作體系應運而生。

那么,怎樣才能充分發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體系的作用,使它成為促進社區就業的一個重要平臺?四川省勞動保障廳的負責同志認為,既要建立健全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解決“由誰抓”的問題;更要建立完善相應的激勵機制,解決“如何抓”的問題。把組織保障與制度建立、人員到位與措施到位有機地統一起來,充分調動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社區勞動保障平臺的作用。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一項決策產生了———2004年,四川省勞動保障廳下發《關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通知》,決定在全省范圍開展此項創建活動,并提出了明確的創建標準:本社區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各類下崗失業人員,其就業再就業率達到92%以上;“4050”人員、殘疾人等困難救助對象的就業再就業率達到80%以上。

“黨中央明確提出了比較充分就業的目標,實施這一目標需要有切入點。社區蘊藏的就業崗位豐富,崗位分布范圍廣、形式多樣、用工靈活,多數適合年齡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單一的下崗失業人員,易于使他們實現充分就業。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基礎上,再逐步擴大到街道、縣、市。通過穩步推進,比較充分就業目標就落到了實處。”在一份關于促進社區就業的宣傳材料中,四川省勞動保障廳對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初衷作了這樣的解讀。

查看全文

小學德育充分實踐化的思考

摘要:理想的德育應當是學生在愉悅的情感氛圍中形成,不是我們去空洞說教所能奏效。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讓德育的充分實踐化,人們都在做著頗具實際意義上的思考。本文對小學德育之充分實踐化的思考值得人們借鑒。

關鍵詞:德育教育;充分實踐;策略思考

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許有人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實施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人們也許認為就那么去哄哄騙騙就能夠奏效的。其實不然,哄騙式的德育教育不可能在學生的心頭烙下深深的印記,也不可能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實施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充分實踐。

一、小學德育充分實踐可以引領學生將心比心

作為德育實踐,對于小學生而言都是些比較簡單和接近自己生活的實踐。如我們讓學生去愛護自己的校園,去保護自己的環境,我們有時就領著孩子走進花圃,那花圃里的花花草草在陽光雨露下正健壯地生長著,當學生看到那簡潔的宣傳語言“小草在歡笑,莫讓它淚流”,小學生會聯系到自己所學到的課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會想到那文中小姑娘對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思考,想到那小姑娘對自己所見到的那最弱小的保護,會頓生憐憫之心。不要去踐踏那小草,不要去亂摘那些小花,不要去亂撕那些小葉。讓小學生進行德育意義上的實踐,可以讓學生結合比較豐富的實踐內容進行廣泛意義上的聯想,這聯想可以是實際內容上的聯想,也可以是自身憑借具體事物所進行的聯想。小學生最喜歡把物當作人來看了,針對小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在德育諸多實踐活動中,將相關活動中的事物付諸于一定意義上人的思想或者感情,那學生也就會立馬生發出一定意義上的情感來。譬如,學生在校集體用餐,浪費糧食的現象是那樣的嚴重,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父母親,看看一粒糧食需要家長付出多少辛勞。當學生去了解自己的家長時,家長會如數家珍地道出許多農作物生長的許許多多。學生也因此會從家長的述說中,比較深刻地體會到家長的良苦用心。

二、小學德育充分實踐可以促成教師以心換心

查看全文

深挖社區潛力,推進充分就業

200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再就業工作會議精神,把建好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拓寬就業渠道,深挖社區就業崗位作為推動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要舉措來抓。200年,立足于社區發展,依托街道勞動保障事務站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室,我市啟動開展了創建無下崗失業人員街道辦事處、無下崗失業人員社區居委會、無下崗失業人員樓院(簡稱"三無")活動,探索出了一條發揮政府職能與社區就業服務相結合的新路子,進一步強化了全社會關心支持就業再就業的工作的良好氛圍,有力推動了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創建無下崗失業人員單位128個(其中無下崗失業人員辦事處6個,無下崗失業人員社區37個,無下崗失業人員樓院80個,創建充分就業文明村5個),樹立再就業明星145名,促進2萬余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我市的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省廳和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的肯定,省政府辦公廳主辦的《河北政務信息》200年第41期上刊登了我市相關做法,付雙建副省長專門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全省總結推廣我市經驗。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中國勞動保障報、中國就業、河北日報、河北工人報、新浪網站、邯鄲政府網、邯鄲電視臺、邯鄲日報、邯鄲廣播電視報等多家媒體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報道。現將我市開展創建"三無"活動的一些做法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創建"三無"活動凝聚合力

(一)領導重視,積極推動。邯鄲是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和老工業基地,勞動力供需矛盾突出,就業任務十分繁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把該項工作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特別是200年全市開展創建"三無"活動以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這項工作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市委書記聶辰席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并專門聽取匯報,市主管領導親自部署,親自協調,積極推動。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勞動就業服務局把該項工作作為落實再就業政策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德政工程切實抓緊抓好,主要領導靠前指揮,狠抓落實,強化督導,確保了該項活動有目標,有措施,見實效。

(二)明確思路,廣泛發動。200年,我們提出了"本著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服務,為社區"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為全市社會穩定和諧做貢獻的宗旨,以點帶面逐步擴大無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范圍,從而帶動全市社區就業工作的發展"的創建思路,制定了創建"三無"活動實施辦法,層層分解任務目標,廣泛宣傳發動。200年元月,召開了全市"三無"創建表彰大會,總結交流了200年創建活動工作經驗,對43個"三無"單位和30名先進工作者進行了表彰獎勵,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周密細致的安排部署。年中,作為"三無"創建活動的延伸和拓展,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了"零就業家庭"援助活動,目前全市2003戶"零就業家庭"已有1342戶實現再就業。今年年底,全市將召開"三無"創建活動表彰大會,對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并進一步探討促進該項活動深入開展的新思路、新舉措。

(三)構建網絡,協調聯動。為保證該項活動深入有序開展,市勞動就業服務局從組織領導、機構完善、隊伍建設、服務手段等方面入手,為活動精心構建服務網絡。一是市局專門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市內各區就業局與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站(室)并明確了相關負責人。二是進一步強化了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建設,按照"四統一、六到位"標準,完成了208個勞動保障事務站和180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室的達標驗收工作,配齊了2300多名工作人員,基本做到了應建盡建,夯實了工作基礎。三是按照國家勞動保障部和省廳要求,對全市勞動保障協理員進行了業務輪訓,組織880余名勞動保障協理員參加了2006年勞動保障協理員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并取得了較好成績,有力提升了街道(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工作人員素質。四是投資1000余萬元在全省率先構建了市、縣、街道(鄉鎮)、社區四級就業服務網絡,建立了包括下崗失業人員、城鎮新成長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及相關高級人力資源的多層次、全方位勞動力資源信息庫。目前已發放微機設備283套,初步實現全市20個縣(市、區)勞動就業服務局、173個鄉鎮(街道)、市內68個社區勞動保障事務站與市就業服務局的信息聯網,基本實現足不出戶的網上求職、用工登記、職業介紹等公共就業服務。

二、多措并舉,建立創建"三無"活動長效工作機制

查看全文

充分就業 社會才能和諧

“就業”這個倍受社會關注的話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應重新審視它的定義。改革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和國民經濟發展,但突出的就業矛盾,也引起了貧富懸殊、治安復雜等社會問題。因此,研究、制定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切實可行的就業方案,讓勞動者盡快工者有其崗,商者有其鋪,農者歸其田,各盡所能,安居樂業,是當前社會穩定、和諧最為有效的重要舉措。

對緩解我國就業壓力問題的思考,筆者有以下個人見解。

一、國家有計劃安置就業

近年來,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我國部分高學歷人才已步入閑置浪費與求才不得的怪圈。大城市,研究生、本科生人浮于事、學非所用,長期找不到工作;邊遠山區、農村和基層,有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才卻奇缺,有的熱血青年在窮鄉僻壤適應不了“水土”,一些技術崗位不能吐故納新,基層鄉、鎮因無人事編制將其拒之門外,特別是科技、衛生、教育、法律、經濟、農牧等專業性人才,有的早已嚴重缺位、青黃不接。個別地方出現了青年學生寧做保姆也不離開都市,大三在校生不惜犧牲學業忙于求職籌劃,學成歸來者也有感嘆懷才不遇的。

這些問題的產生,不完全是擇業者主觀原因,也非我們的伯樂不識千里馬。要使我國現代高學歷人才學有所用、人盡其才,解決好人才浪費與需求的矛盾,單靠人才市場本身不能實現,國家在就業政策和機制上作相應調整很有必要。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所必需的人才,各級政府應建立人才需求庫,由國家有計劃安置;對機關、事業單位,中、省企業的就業崗位,由有關部門組織公考、擇優選拔;對縣城以下邊遠山區所需的人才,由政府定向選招,政策性分配;對不服從分配安置、學業與崗位嚴重背離、不主動求職長期待業者,應采取限定與抑制辦法。全社會都要倡導和激勵青年學生到祖國艱苦的地方,到農村這個廣闊天地去鍛煉自己,發揮才干。

二、重振國企為精英提供就業舞臺

查看全文

充分就業村考評驗收通知

為切實加強農村就業工作,根據《“充分就業村”考評辦法》和《創建“充分就業村”的實施方案》有關要求,決定開展2011年“充分就業村”考評驗收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考評范圍

全區涉農街道18個行政村勞動就業工作。

二、考評內容

主要考評村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站平臺建設、充分就業、基礎工作、就業服務、創業幫扶及其他等內容(詳見考評表)。

三、考評認定

查看全文

促進城鄉充分就業工作會講話

就業再就業是老百姓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市委、市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去年10月,召開了全市促進城鄉充分就業工作動員會議,今天,我們又召開促進城鄉充分就業工作會議,這充分說明了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扎扎實實抓好促進城鄉充分就業工作的決心和信心。按照會議安排,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2009年我市促進城鄉充分就業工作的回顧

2009年,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促進城鄉充分就業工作,特別是市委33號文件和市政府77號文件出臺以后,各區(市)縣和相關部門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全市促進城鄉充分就業工作取得較好成績。2009年,全市新增就業12萬人,其中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4萬人,“4090”等困難援助對象實現再就業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全市再就業培訓7.7萬人,創業培訓7284人,公共職業介紹機構為8.1萬人提供了免費服務。農勞轉移輸出規模達156.69萬人,勞務收入76.42億元。各項再就業優惠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全市共支付各項再就業補貼6700萬元,減免稅費2864萬元,各項指標均超額完成了省上和市委、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從實際出發,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為我市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工作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礎。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基本形成了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政策框架。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意見》和《關于促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就業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明確了統籌城鄉就業的總體目標和工作要求。市勞動和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及時制定了有關配套文件。各區(市)縣結合本地實際也提出了具體的貫徹意見,全市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二)基本形成了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六個機制。即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運行機制、調控機制、區(市)縣之間的就業互動機制、培訓機制、靈活就業機制和較為規范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管理機制。

(三)基本形成了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工作體系。全市已建立鄉鎮(街道)、農民集中居住區勞動保障所316個,配備工作人員1026人;建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845個,聘用工作人員1793人,做到了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和工作“六個落實”。市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已與高新區和19個區(市)縣的420個街道(鄉鎮)、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勞動保障站(所)實現聯網,基本實現了全市勞動力市場以及就業、社保等信息資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查看全文

充分而正確地行使黨員權利

“權利”一詞在古代漢語里很早就有了,但大體上是消極的或貶義的。比如,荀子說:“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荀子·勸學》)西漢桓寬說:“或尚仁義,或務權利”(《鹽鐵論·雜論篇》)。19世紀中期,當美國學者丁韙良和他的中國助手們把維頓《萬國律例》翻成中文時,他們選擇了“權利”這個古詞來對譯英文“rights”。從此以后,“權利”在中國逐漸成了一個褒義的、經常被賦予正義色彩的詞,并且被廣泛使用。現代意義上的“權利”一詞,一般是指為道德、法律或習俗所認定為正當的利益、主張、資格、力量或自由。對中國共產黨來說,黨員的權利就是指按照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的規定,黨員在黨內生活中可以并應當行使的權力和應當享有的利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在強調黨員要忠實履行義務的同時,也需要充分認識黨員權利與黨的先進性和黨員先進性的內在而密切的聯系,引導并保障廣大黨員依照黨章黨規,有效而正確地行使黨內民主權利。

一、正確行使黨員權利是共產黨員保持先進性的重要體現和重要條件

黨員能否有效而正確在行使權利,關系到黨員先進的發揮,關系到黨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保持,從而也關系到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一)保障黨員權利有效行使與保持黨的先進性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系

第一、黨員權利得到有效行使的程度關系到黨生命力和戰斗力的強度。共產黨要永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戰斗力,離開了廣大黨員的主體意識和創造力精神,是不可想象的。正如在2001年“七一”講話中所指出的:“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的積級性主動性創造性,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而發揮黨員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根本條件是保障黨員權利的有效和充分行使。蘇聯共產黨宣布解散的時候,全黨1900多萬黨員之所以無動于衷,根本的原因就是黨內的高度集權和個人崇拜窒息和磨滅了全黨和智慧和布責任心。由于不需要也不允許黨員有自己的思考,他們的個性和積極被壓抑,也失去了對組織和責任感和歸屬感。以至于黨遇到突發事件時,下級干部和普通黨員的反應都十分冷淡,黨的戰斗力完全瓦解。蘇共在有20萬黨員時能夠奪取政權,在有200萬黨員時能夠打敗希特勒。卻在有近2000萬黨員的時候亡了黨,蘇共的教訓充分說明,保障黨員權利,對于黨保障生命力和戰斗力,是何等的重要!

第二、黨員權利得到有效行使的程度關系到黨內民主的實現程度。發展黨內民主,是國內外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啟示,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的內在要求,是增強執政黨的凝聚力、提升執政黨政治權威、優化執政黨組織功能的迫切需要,是黨的事業旺發達的重要保證。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而黨內民主的實質,就是全體黨員在黨內能夠充分行使民主權利,真正發揮主體作用,使黨的意志充分體現廣大黨員的意志。黨員的權利是否得到保障,決定著黨員對待黨內民主的態度,決定著黨員對黨內事務的參與程度,進而決定著黨內民主的進程甚至成敗。黨員主體權利得不到確立、保障和行使,黨內民主不可能健康發展,甚至寸步難行。因此,要發展黨內民主,保持黨的生機和活力,就必須充分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引導、鼓勵和支持廣大黨員充分而正確地行使黨內民主權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