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業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3-03-26 11:50: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充分就業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充分就業工作計劃

篇1

以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為切入點,進一步加強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更好地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高舉人本服務旗幟,確立以人為本的就業服務觀念,提高社區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率,實現城鎮勞動者充分就業,為創建和諧社會,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作出貢獻。

二、工作目標

1、按照就業服務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的要求,推進"以人為本"的就業服務。進一步建立社區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完善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措施和辦法,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2、進一步發展社區非正規就業組織,開發社區就業崗位,增加城鎮就業容量,通過開展有效的再就業援助,進一步把就業再就業政策落實到基層。提高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降低城鎮登記失業率,充分發揮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在創建充分就業社區中的積極作用。

3、繼續推進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建設,解決社區勞動保障人員工資和工作經費,確保社區勞動保障工作隊伍的穩定,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

三、主要措施

1、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推進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

一一各設區市勞動保障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總結重點和先進社區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的經驗,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計劃和評估標準、辦法。第一季度,各地評出和推薦20*年省級和設區市級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先進單位,分別由省級和市級勞動保障部門予以表彰和公示。

一一各地要根據國家新的就業再就業政策貫徹實施的需要,在縣城城關和部分重點鄉鎮的社區建立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配備相應的勞動保障工作人員,并逐步將其納入城市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管理體系,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基層城鎮勞動保障工作平臺。

2、按照"六個到位"的要求,加強社區勞動保障工作隊伍建設。

一一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社區勞動保障工作規范,進一步完善社區勞動保障平臺工作人員績效考核考評標準,建立工作人員能進能出獎罰并舉的用人機制。

一一加大對城鎮就業經費的投入,進一步落實社區勞動保障機構人員工資與工作經費。實行職業介紹與補貼與免費服務績效掛鉤制度,對社區勞動保障機構開展免費就業服務的對象、項目、質量和效果進行定期考核,根據其開展免費服務和完成任務的績效給予撥付就業服務補貼經費,并對其成績突出的先進單位的要給予適當的傾斜。保障社區勞動保障平臺信息網絡建設所需的經費。

一一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結合國家新的就業再就業政策的貫徹實施,各設區市和縣(市、區)可自行組織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進行業務輪訓,其中包括計算機操作技術培訓,并定期組織有關業務考核。各地還要根據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的需要,積極創造條件,招聘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充實到社區勞動保障工作隊伍中來,逐步提高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3、加強基礎管理,完善社區就業服務制度。

一一明確工作職責,完善服務制度。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臺的工作要求。進一步明確社區勞動保障機構的工作任務和職責,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和具體的工作措施。進一步完善社區公共就業服務制度。

一一健全就業服務臺帳,加強就業服務基礎管理。繼續建立和完善社區下崗失業人員臺帳、"4*0"就業困難人員臺帳、社區就業崗位開發臺帳和社區非正規勞動組織臺帳,做到轄區內的人員底數清、擇業意向清、個人技能狀況清、家庭就業人員情況清。

同時,要完善對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實行分類管理,開展個性化服務的措施和辦法,特別是要對社區內的"4*0"大齡人員和其他就業困難人員實行"一人一卡"或"一戶一檔",以便開展有針對性與就業服務,進一步夯實社區公共就業服務基礎。

--完善服務功能,擴大服務內容。堅持以人為本的就業服務觀念,努力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要按照就業服務"新三化"的要求,不斷完善社區勞動保障平臺的服務功能,擴大服務內容。當前,在主動開展下崗失業人員求職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和代辦培訓申請、社會保險接續、小額貸款申請等就業服務的同時,各社區都要普遍為高校畢業生、城鎮殘疾人、復員退役軍人與軍隊干部隨軍家屬、刑釋解教人員等城鎮其他特殊就業群體開設專門的就業服務窗口,擴大社區勞動保障服務范圍,充分發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對促進城鎮就業再就業的職能作用。

4、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積極開展再就業援助。

一一做好政策宣傳。各社區都要設立勞動保障和就業再就業政策宣傳欄,并且利用其他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認真做好就業再就業政策宣傳和咨詢工作,使社區內的下崗失業人員家喻戶曉。

一一實施就業再就業政策。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依托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立社區下崗失業人員享受扶持政策情況檔案及其促進就業再就業情況數據庫,對領取《再就業優惠證》人員實行動態管理,隨時把下崗失業人員享受扶持政策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同時,在摸清下崗失業人員底數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符合享受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下崗失業人員的發證率,擴大政策落實的覆蓋面。

一一開展再就業援助。進一步發展社區非正規就業組織,多渠道開發社區就業崗位,對下崗失業人員中的就業困難對象買行專人幫扶,提供有針對性的再就業援助。凡是由政府投資開發的社區公益性就業崗位,要首先滿足就業困難對象的需要,對愿意接受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就業崗位的就業困難對象,要優先得到公益性就業崗位的援助。鼓勵和扶持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積極為下崗失業人員創辦的社區非正規就業組織提出具體服務和日常管理,協助下崗失業人員選擇創業項目,幫助落實經營場所,協助申請貸款和申請享受減免稅費優惠政策,營造"自主創業、自我發展、社會幫扶、政府服務"的良好創業氛圍,使國家就業再就業政策落到實處。

5、推進社區勞動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前臺服務計算機化,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應積極創造條件,為每個社區勞動保障機構配備計算機及其聯網所需的主要硬件設備,配置安裝必要的軟件,實現社區與市、縣(區)聯網,進一步完善覆蓋設區市、縣(市、區)、街道、社區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系統,在社區開展網上政策宣傳和信息查詢服務。同時,實現社區就業服務前臺工作計算機化,努力完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

四、組織實施

1、加強就業再就業政策宣傳咨詢,開展"再就業援助月"活動。按照勞動保障部《關于開展20*年再就業援助月活動和春風行動的通知》(勞社部函[20*]224號)和《福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于開展20*年"再就業援助月"活動和"春風行動"的通知(閩勞社文[20*]469號)有關要求精神,l~2月份,各地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配合上級勞動保障部門,積極開展國務院36號文件精神的學習和宣傳咨詢活動,同時,大力開發社區崗位,千方百計收集適合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的用工信息,為就業困難對象送崗位上門,在新年初,進一步營造關心、支持、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為20*年全省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2、做好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評估,以點帶面推進社區勞動保障工作。

--按照《福建省勞動保障廳關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的通知》(閩勞社文[20*]180號)和《福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辦公室關于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考核評估有關問題的通知》(閩勞社辦[20*]22號)有關要求精神,2月中旬到3月中旬,組織縣級市以上城市社區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考核評估。

凡是已掛牌并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的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可納入省、市級20*年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考核評估范圍,其中省級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先進單位,可按上述機構數的10%比例推薦上報。斗月份省廳組織有關部門對各地上報評估結果情況進行抽查。5月份對省級充分就業社區工作先進單位進行表彰公示。6月底前召開全省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暨先進單位表彰會議。

--在做好考核評估基礎上,各地應積極創造條件,將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擴大到縣城城關和部分重點鄉鎮的社區,同時,按照"六個到位"的要求進一步建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完善基層勞動保障工作服務網絡。各級勞動保障機構要重視和加強對縣城城關和部分重點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的指導,強化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基礎管理,初步形成基層城鎮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3、建立培訓和學習制度,開展工作人員業務考核。

在年底前,市、縣(區)勞動保障部門負責對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普遍進一次業務輪訓。經考核合格領取國家規定的培訓結業證書,實行持證上崗。每月應組織工作人員不少于半天的業務學習。試行勞動和社會保障崗位資格制度,對自愿參加勞動和社會保障崗位資格證書考試的社區勞動保障工作人員,要給予安排相應的培訓、復習時間。培訓和學習情況應列入工作人員和社區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年度工作績效考核評分的內容。

篇2

二、提升平安幸福感受度,搞好社區綜合治理,認真做好戶籍治理及外來人員私房出租戶的治理,完善綜合治理構造網絡,形成群防群治,杜絕黃、賭、毒現象,及時做好民事糾紛的調解,做到公平公正,確保社區內無重大刑事案件,讓社區內的居民安居樂業、秩序良好。

三、提升素質修養感受度,做好充分就業工作,讓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在政府勞動部門、社區的關心下,實現穩定就業,樹立自主創業、建全就業援助等,為構建和諧社區扎扎實實做好充分就業的各項工作。

四、提升科學發展感受度,保持以人為本,推進和諧社區建造,增強自身學習,增強黨員隊伍建造,不斷提高做居民工作,為居民謀利的本領,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五、提升低碳環保感受度,搞好社區環境衛生,保持環境衛生自查制度,每月自查2次,發揮社區內衛生監督員的作用,做到社區內凈化、綠化、亮化、無臟亂差,確保環境整齊干凈。

篇3

一、工作思路

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就業制度,建立公共就業均等化服務,完善創業帶動就業政策體系,增加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結構,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保持就業持續增長。

二、主要目標

以就業促進社會比較充分就業為總體目標,以創業帶動就業為工作重點,著力實現“1139”計劃,即建立1個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創建1個縣級創業型城市,實現3個就業率達90%以上(新成長勞動力轉移就業率90%以上;當年登記認定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率達90%以上;本地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具體目標:全市每年將新增就業4.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為3.2%以下。力爭每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雙困”畢業生就業率達100%,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2萬人以上。

三、工作進度安排

(一)建立統籌城鄉就業的組織管理、就業服務體系,完善面向城鄉勞動者就業的工作機制,城鄉統籌就業全覆蓋。**年,進一步健全就業失業手冊發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鄉勞動者就業失業手冊發放率占二三產業從業人數總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業統計工作制度,按就業統計要求,落實月報、季報、年報就業統計工作,并按工作進度進行督辦和通報,確保省、市就業工作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三)加強我市臺港澳就業人員的聯系,完善臺港澳就業服務體系。指導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設立服務臺港澳就業人員服務窗口,方便臺港澳就業人員辦理就業證。年內,力爭推行臺港澳人員內地就業網上申報辦理。

(四)按照管理權限“能放則放”的原則,年初,完成市直企業用工備案管理權限下放蓬江、江海區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點和重點項目

(一)計劃在**年內指導幫助具備條件的1個縣級市區申報省級創業型城市。

(二)爭取政府支持,力爭在2012年前在市區建立一個省級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爭取市本級財政支持,加大就業專項資金投入,確保我市省級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篇4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就業優先發展戰略,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按照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要求,統籌城鄉就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規范、便捷、高效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

二、工作目標

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方面:“十二五”期間,全市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就業、勞動關系和社會保障各項工作,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收入分配方面:年,實現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達到27070元。

三、時間安排

從年至年。

四、主要內容

(一)就業再就業工作。緊緊圍繞我市勞動保障“全覆蓋、低失業、高和諧”總體目標,按照“優化就業、服務民生”的目標,以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契機,促進全民創業帶動就業,努力優化創業環境,切實改進創業服務,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規范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服務流程和標準,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到年,比較充分就業社區(村)達到8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率達到85%以上,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促進9萬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幫助3.5萬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輸轉城鄉勞動力150萬人,其中有組織輸轉75萬人以上,創勞務經濟收入110億元;累計組織各類培訓20萬人才,技術工人總數達到15萬人,職業技能鑒定持證人數達到13萬人。

(二)社會保障工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在全市范圍內建立起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制度比較完善、管理比較科學、體系比較健全、便于城鄉居民參加的社會保險制度與管理服務體系,并隨著經濟增長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面落實《社會保險法》規定的參保范圍和覆蓋群體,以農民工、個體私營、靈活就業人員和大中專(技校)學生為重點,將符合條件的各類群體納入社會保障制度,到“十二五”末,城鎮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8.45萬人、79萬人、59萬人、50萬人、50萬人。

(三)收入分配工作。把擴大就業作為提高城鎮居民收入的關鍵,想方設法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做好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認真落實國家收入分配政策,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年,實現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

五、組織機構

為落實好構建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創新工作,成立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局相關處室、局屬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對各項工作計劃的貫徹落實。

篇5

2009年,我局嚴格按照《Xx市推進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一體化工作方案》的要求,從鄉鎮、行政村實際出發,以五鎮八村為試點,嚴格按照勞動保障部門“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現有基礎條件,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鄉鎮、行政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建設。目前,全市16個街道、18個鄉鎮都建立勞動保障事務所、139個社區都建立勞動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業社區”50個,第一批5個試點鎮、8個試點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已初步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從而實現城市公共就業及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向農村覆蓋,推進勞動保障工作城鄉一體化。

二、推進一體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層次配套的原則,把市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成為功能最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場,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失業保險、勞動保障事務和勞務輸出、勞務派遣等多項服務。在縣區建立了人力資源市場,在全市各街道、鎮建立了勞動保障事務所,在全市社區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形成了市、區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市人力資源市場依托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與縣區、街道、社區聯網,實現了全市就業信息“一點登錄、多點查詢、資源共享”。同時,我市將就業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區相南街道建立了Xx市相陽勞務市場,不僅強化了基層就業服務,而且有效解決了非正規勞務市場給主城區帶來的市容、交通、治安等問題。

(二)健全基層平臺服務功能

今年以來,我市將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組織起來就業認定、困難就業群體就業幫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區,街道(鄉鎮)、社區依托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與市、縣區人力資源市場聯網,實現了全市就業信息“一點登錄、多點查詢、資源共享”。全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各級就業服務平臺開展了“充分就業創建活動和充分轉移就業鄉村創建活動”,發揮了小平臺、“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個試點鎮、8個試點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平臺已初步完成標準化建設工作。

(三)加強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建設

為提供更加快捷優質的服務,暢通畢業生就業信息渠道,我們在充分發揮有形市場信息的同時,積極運用Xx就業網和Xx就業報載體作用,全面搜集和就業信息,根據崗位需求情況,為各類求職者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會。充分利用Xx就業網“就業政策宣傳、業務辦理、求職招聘、人才論壇”等多功能就業平臺,為畢業生提供貼心服務,目前網站擁有198家網絡會員單位,2008年以來,共通過Xx就業網舉辦網上招聘會6場次,招聘信息720條,提供5014個就業崗位。

(四)加快農民工創業園建設

為加快推進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促進城鄉產業整合發展,積極支持縣域、鄉鎮工業聚集區合作發展,加快產業集聚,提高開發園區的經濟規模和輻射能力,從而形成增長極,有效帶動農業及農村經濟的繁榮,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分別在濉溪縣臨渙、劉橋、南坪三鎮第二批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且初見成效,累計完成道路框架、電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礎設施投資1400多萬元。建成標準化廠房11棟,建設面積123畝,現已入住華強面粉廠、Xx天王機械加工、Xx巨鑫特種鑄鍛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安排返鄉農民工入園創業45人,帶動1186名農民工就近就業。濉溪縣百善鎮,相山區渠溝鎮,杜集區石臺鎮、高岳街道,烈山區古饒鎮、宋疃鎮等6個鄉鎮,正在建設第二批省級“返鄉農民工創業園”。

三、存在問題

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在促進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縮小城鄉差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加以重視并逐步解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缺少有力的組織協調機構統籌推進。由于行政區劃和行政管理體制方面制約因素,一些矛盾和問題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解決,從而增大了試點的難度,影響了一體化的進程。二是村級就業和社會保障平臺建設存在著資金不能及時落實到位,基層人員配備不到位等,導致90%以上目標難以得到落實。三是鄉鎮及行政村在人員配備上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到位。

四、2010年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標

2010年統籌城鄉一體化工作思路是:按照省、市和上級部門的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主線,以實現充分就業、健全社會保障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的各項工作任務,積極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2010年預計目標:2010年全市所有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建設達標、60%以上的行政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站建設達標,全市所有鄉鎮、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實現與市、縣(區)聯網,構建更為完備的就業服務網絡。

(二)工作重點及措施

1、夯實就業服務工作平臺。完善街道、社區基層平臺和服務功能,不斷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樹立基層勞動保障良好服務形象。研究加強行政村勞動保障信息員隊伍建設的措施,全力抓好鄉鎮、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平臺建設。

2、提高就業服務水平。進一步加大市、縣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機構的人力、財力投入,加快人力資源無形市場兩級聯網建設。指導縣區拓展公共就業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方式,把就業服務專項活動與重點人群相結合、與落實政策相結合、與績效考核相結合,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效果。同時加強對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和勞動力市場監管,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各項合法權益,著力構建和諧穩定的就業關系。

篇6

一、2012年就業工作情況

(一)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1 2 3 4 5 6

3、完善就業服務工作制度,打造公共就業服務品牌。為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對促進就業的重大作用,我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緊緊圍繞促進就業穩定和服務企業和諧發展這一中心,建立完善了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分析季報制度,面向各類求職人員和用工單位全面開展“一站式”、“一對一”的“人本化”就業服務。市人力資源市場面向為社會公開承諾“不挑不揀5個工作日推薦就業崗位”,并依托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與全市各縣區、街道(鄉鎮)、社區聯網,實現了全市就業信息“一點登錄、多點查詢、互通信息、資源共享”。年初我市組織3個勞務信息對接考察組,到長三角、京津唐、環渤海等經濟發達省市收集就業崗位43608個。同時,組織專人采取了分片包干制,深入全市各類用工單位廣泛收集就業信息,重點加強對工業園區新建項目跟蹤服務,摸清了全市用工需求情況,分門別類建立臺賬。2月下旬,經我市職業介紹中心牽線搭橋,煙臺、南通兩市就業服務部門帶領多家企業與煤電技師學院等個培訓機構簽訂勞務協議20多項,訂單式培訓12項。

1 2 3 4 5 6

4、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扶持工程,充分發揮創業的倍增效應。以建設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主線,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體系,強化服務保障。一是加強創業培訓。每期創業培訓班均設立班主任跟班制度,將集中授課與互動教學、創業見習有機結合,邀請成功創業者以現身說法激發學員創業激情。截止11月底,共舉辦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特色創業培訓班88個,其中農民工創業培訓1976 人。二是加強創業后續服務。市、縣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均建立了創業服務中心,專家志愿團每月兩次在就業服務大廳集中開展“會診式”創業服務,免費為學員創業提供幫助和指導。三是鼓勵返鄉創業。利用兩節期間組織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召開返鄉創業座談會,通過宣傳政策、親情拉動,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四是建立了創業項目庫網絡系統,擁有分類檢索查詢創業項目、在線創業服務指導等多項功能,城鄉勞動力可“足不出門”查詢創業信息。

1 2 3 4 5 6

二、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一)就業壓力依然存在。大學生、農民工和困難群體就業矛盾突出,“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殘疾人等群體實現就業難度更大。全市仍有一批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崗位不穩定。與此同時,由于城鎮化加速,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也帶來一定壓力。

(二)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勞動者素質與就業崗位不適應,企業“招工難”與求職者“就業難” 狀況并存,結構性矛盾成為影響就業形勢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農村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三、2011年就業服務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2011 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面對就業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我市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就業目標任務,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和就業服務制度建設。繼續貫徹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實施更加積極就業政策,形成促進就業綜合政策體系。緊密結合經濟發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鼓勵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促進充分就業。健全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為勞動者提供優質高效的就業服務。加強創業培訓和擇業觀念教育,提高勞動者就業及創業能力,把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努力做好困難就業群體的就業服務工作。

(二)主要目標

1 2 3 4 5 6

(三)保障措施

1、實施就業崗位開發計劃。堅持在促進發展中擴大就業,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發揮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通過稅收優惠、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引導和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最大限度地吸納就業。

2、深入開展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將促進創業工作作為應對危機發展經濟和擴大就業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有利于勞動者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健全組織領導、政策支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工作考核“五大體系”。

3、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鄉就業一體化。加強對全市就業工作的分析研究和指導,準確了解重點人群、重點行業的就業情況。將人力資源信息向街道(鄉鎮)、社區(村)延伸,解決就業信息供求不對稱矛盾,實現供求雙方有效對接,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就業供求配置的基礎性作用。

4、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行動,加快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機制。引導大學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增強自謀職業、自強自立的意識;開展政策落實和就業服務工作,做好跟蹤服務,保證底數清楚,幫扶到人;積極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

1 2 3 4 5 6

篇7

一、2009年主要指標任務完成情況

——就業崗位開發。開發就業崗位2174個,占全年計劃數1500個的145%。

——技校招生。組織生源763人,完成指標任務數450人的169.6%。

——勞動力市場及鄉鎮勞動保障所建設。勞動力市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場數據采集、錄入已基本完成。鄉鎮勞動保障所全部按照2113116建設標準,由局里面統一制作,統一安裝,目前,整個軟硬件建設已結束。

——生育保險。截止9月底,全縣共參保人員7996人,保險費收入49.7萬元,支出22.7萬元。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對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運行實施有效監督,建立健全各項內控制度,按上級要求全面完成各項專項監督檢查活動,開展基金現場監督和非現場監督檢查,積極推進金保工程建設,充分保證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完整,實現基金保值增值,確保發放。

——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基本臺帳逐步建立,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健全,各項服務工作正朝優質高效方面推進。

共4頁,當前第1頁1234

——窗口建設。定期更新便民網站內容;在辦公樓前開設宣傳櫥窗;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設置17個便民服務臺,建立健全便民措施;開展為期 1個月的優質服務月活動。

二、取得突破性的工作

(一)嚴格四項制度的貫徹落實,切實提升服務質量

為嚴格四項制度的貫徹落實,我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總支書記、副局長、紀檢組長任副組長,各科室中心負責人為成員的貫徹落實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機關問責四項制度的工作實施方案》(瀘勞社[2009]15號),對整個工作進行了安排。3月10日,召開全局干部職工學習動員會,隨后,各科室中心分別組織干部職工進行學習,全體干部職工均寫出心得體會。重點做好“一柜三屏六牌”建設。“一柜”即服務柜臺,在柜臺內設立17個便民窗口,在每個窗口的前柜臺上擺放內裝筆、膠水、涂改液、老花鏡等便民工具的便民盒。“三屏”即一塊電子顯示屏,二塊電子觸摸屏,將政策法規、規章制度、辦事指南、政務信息、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查詢、養老保險個人帳戶查詢、醫療保險個人帳戶查詢等內容設置成模塊,把業務程序、服務承諾、違法違紀的投訴追究辦法等通過電子顯示屏滾動播出。“六牌”即事項標識牌、崗位牌(黨員還有座式的黨員先鋒崗牌)、固定的效能監督牌、黨員干部職工形象公開欄、制度牌。還有一塊特殊的牌子,就是將工作警示教育標語制成牌子,懸掛于顯眼處,從環境上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同時,根據勞動保障工作的實際,制定了相配套的《機關管理》、《一站式服務大廳工作紀律》、《勞保障內控制度》等30余項管理制度,成立以紀檢組長為首的督查小組,嚴格督查;局黨政領導又成立監察組,不定時抽查,查出問題,不僅對當事人進行處罰,而且對督查組人員進行相同的處罰。

通過抓四項制度的貫徹落實,全局服務質量有了大幅提高,四項制度考試,全體干部職工成績85分以上,省、州、縣機關效能督查組多次督查、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聶明工作調研,對我局的報務質量均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扎實開展“書記大接訪”活動,為和諧構建助力

為推進和諧構建進程,今年,舉國上下開展“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自活動開展以來,我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以局長為組長的活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法規監察與科,由總支書記兼任辦公室主任。同時,領導小組還下設檢查指導組、應急勸返組、宣傳信息組,以文件的形式明確各職能組職責。二是加強學習教育。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學習《條例》、《關于開展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的實施方案》等規定、文件,把大接訪活動的直接工作人員集中起來,將規章制度、文件精神、接訪要求作為學習重點。三是實行領導帶班制。局長作為主要責任人,全天候帶班,其余領導,每人帶班一星期,當場解決問題,力求做到當日案件當日清。四是落實包案活動。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對案件進行認真梳理,明確解決重點和突破口,明確結案時間,逐一落實包案領導、 包案責任人,簽訂《**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大接訪活動案件包案責任書》。五是開展集中下訪活動。工作重點由被動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向預測防范并及時協調化解上轉移,深入全縣各用工單位,專門針對農民工權益維護、非法用工等情況進行排查,重點進行超前防范。六是確保信息暢通。每天下午3時前將接訪活動開展情況、上訪隱患人員動向等,及時上報縣大接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堅持城鄉統籌就業,充分就業工作取得新進展

共4頁,當前第2頁1234

搭建服務平臺,做實服務工作。勞動力市場建設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大廳人員統一佩帶上崗證,并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深入企業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完成勞動力市場各類失業人員的登記工作,積極為城鄉勞動者開展免費求職登記、職業指導等服務,全年共計開發就業崗位xx余個,促成近40家用工單位和xx余求職人員達成意向性用工協議;從9月開始,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專場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活動期間,共計提供就業崗位523個,有658人與用人單位達成意向性協議;與多家單位協調,開發公益性崗位158個,用于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及“零就業家庭”成員,審批的154個“零就業家庭”已至少安排1人就業,實現了“零就業家庭”成員全年動態清零;將城區內閑散居民較為集中的“長安社區”作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的重點進行就業援助,幫助社區內有就業愿望的人實現充分就業,到目前為止,該社區實現就業人數占社區總人口的80%以上。

(四)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1、社保擴面。通過培訓,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大力宣傳社會保險政策。今年,結合下崗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宣傳,推進下崗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費的進度;通過與安監、煤炭等職能部門采取強硬措施,對工傷人員,及時上報州局認定、及時結算費用,促使高風險企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與醫保聯手,對要進入醫保定點的醫院、藥店經醫保考察后,必須先參加養老、失業保險;針對我縣企業用工的特點,遵循低基數、低門檻、邊進入、邊引導、邊規范的原則,以非公企業為重點開展擴面攻堅。

2、養老金發放。與商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郵局等社會服務機構密切配合,不斷完善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管理,年內,共發放養老金1530萬元,足額發放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保持在100%。按上級有關政策,即時調整了養老金,規范了津補貼。

3、信息平臺建設。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各險種業務經辦人員統一進入大廳經辦業務,全部實行微機管理,突出服務人性化;建立局域網,利用社會保險經辦軟件,經辦養老保險業務工作,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

4、社會保險稽核。7—8月,社保、醫保、監察、基金監督科組成社會保險稽核工作組,分組對全縣參保單位繳費基數申報進行稽核;5月、10月,分別對全縣領取養老金人員進行生存認證。

5、企業社會化管理。采取企業與社區管理相結合的模式,召開離退休人員座談、學習,組織離退休人員活動。

6、基金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保證每筆基金及時入帳,專戶存儲及時支付。配合審計部門,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專向審計。

(五)抓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目標任務超額完成。

一是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在總結上年工作的基礎上,在做好常規宣傳同時,進一步采取進村入戶宣傳,至目前,召開各類會議5次,上街開展咨詢宣傳活動2次,在**電視臺宣傳15天,發放宣傳資料6000份。

二是加強培訓,提高素質。8月25日,全縣各鄉(鎮)、社區的勞保所人員進行了第一期培訓,9月2日,城區中小學、幼兒園(所)負責人及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人員進行了第二期培訓。

三是強化措施,確保效果。采取“鄉鎮和責任單位為主、相關部門配合、政府督導”等措施,以確保工作能夠取得實效,順利實現預期參保目標。即按轄區和責任單位應參保的城鎮居民人員數量,將參保任務下達到各鄉(鎮)、責任單位,并追加到年度責任目標進行考核;政府各部門除了在職權范圍內為城鎮居民醫保工作提供支持外,還負有做好本單位職工家屬政策宣傳和參保工作的責任,依靠內部管理之便與鄉(鎮)、社區形成互動之勢,共同開展工作;為了避免出現敷衍塞責現象,要求各部門每周五必須向縣城鎮居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一次本單位參保情況。向各鄉(鎮)、責任單位派駐工作督導組,協助搞好工作,跟蹤督促指導,落實工作進度,發現和解決問題。對在督導中發現存在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等問題的單位,在全縣進行通報批評,并對主要領導啟動行政問責,對主抓領導做出相應處理。

共4頁,當前第3頁1234

(六)堅持依法維權,勞動關系保持總體和諧

積極推進企業內部分配制度改革,認真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加強對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的指導,建立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健全建筑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保證金和防范工資拖欠預警機制。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會議制度,深入開展創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和工業園區活動,做到勞資雙方良性互動;繼續推進勞動合同“三年行動”,建立責任考核體系,定期組織開展自查和督查,全縣各類企業勞動合同覆蓋率達到90%以上,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平均達到80%。

加強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對鄉鎮、社區勞動保障事務所工作人員培訓,建立健全執法監察網絡;開展勞動用工、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大檢查,依法保障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勞動權利,嚴禁用人單位使用童工,制止企業損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遏制勞動領域違規現象,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進勞動爭議仲裁工作,辦案效率和辦案質量明顯提高。先后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非法使用童工、勞動合同簽訂、參加社會保險和工資支付等專項檢查和整治。進一步完善企業調解和仲裁調解相結合的調解工作體系,改進辦案方式,規范仲裁程序,提高仲裁質量,堅持依法公開、公平、公正處理勞動爭議。同時,建立與企業聯系制度,及時指導幫助企業預防和處理勞動爭議,勞動爭議仲裁水平明顯提升。

三、工作中存在問題

(一)就業和再就業形勢嚴峻。目前全縣尚有大部分大中專畢業生沒有安排就業,企業隱性下崗失業人員大有存在。今后幾年我縣企事業改革轉制中仍會有大量人員分流,農村將有更多剩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加上下崗職工技能單一、就業觀念陳舊,需要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壓力較大,就業和再就業形勢相當嚴峻。

(二)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質量普遍不高,培訓、輸出、服務長效機制有待建立。農民技能培訓大多還停留在短期的適應性培訓層面,還需要從適應性轉到戰略性的高度上來,充分作好長期培訓規劃,“轉業”農民和“務工”農民的勞動技能培訓與勞動力輸出轉移沒有有效銜接。

(三)勞動保障案件日益增多。在新形勢下愈發繁重,投訴和件增多,主動出擊的力度不夠,工作難以及時開展,加以工作設備落后的情況與當前加強勞動保障的形勢相矛盾。

(四)社會保險擴面工作難度大。由于企業生產不景氣,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參保意識比較淡薄,社會保險費收繳困難,拖欠保險費現象突出。社會保障支出逐年增加,財政資金缺口大,縣財政難以承受。

四、2009年工作計劃

2009年,我局將繼續按照中央關于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爭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較大突破。

(一)進一步抓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大再就業政策的宣傳落實力度,從嚴審批發放《再就業優惠證》,研究落實公益性崗位開發工作,繼續爭取勞動力市場建設,開展充分就業社區試點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幫扶工作,抓好各項基礎資料的整理歸檔工作,抓好再就業等各類培訓任務的落實,保證省、州確定的創建“充分就業社區”和解決“零就業家庭”的生活保障問題等實事的具體落實。

(二)促進勞務輸出,發展打工經濟。重點圍繞組織技能輸出、培育勞務品牌、建立輸出網絡平臺、發展中介組織、加強與輸出地聯系、建立輸出地勞務管理機構、抓好新生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來開展工作。

(三)下大力抓好社會保險的擴覆征收和關系接續工作。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重點抓好工傷保險、個體、招商引資企業以及部分私營企業的參保到位工作。將社會保險的擴覆、關系接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一切非常措施,形成強大的宣傳攻勢,力爭在短期內取得大的突破。

(四)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推進各項業務發展。著手研究重點單位的社會保險政策業務培訓和重點行業持證上崗的專項監察,組織好勞動保障年檢工作;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業務的宣傳力度,加強與新聞單位的聯系,充實網絡信息內容,為各項工作的深入推進提供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

(五)認真抓好維穩工作。認真對待每一位人,認真答復處理每一件件,做到熱情接待,嚴格政策,答復及時。盡量化解矛盾,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篇8

[關鍵詞]營銷理論 高職院校 就業指導 創新

自2003年首屆高校擴招學生畢業以來,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就日趨突顯出來,大學畢業生已經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呈現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面,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及就業質量是擺在每一所高職院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面對就業難問題,必然要求高職院校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的新思路、新模式。為此,在“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制度下,運用市場營銷中的促銷理論指導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工作就具有很強的借鑒和指導意義,這將有利于學生的培養、有利于開拓大學生就業市場,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一、高職院校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

隨著生源急劇的擴張以及上規模的民營企業的數量增加減緩 ,加上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這一變化給一些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對此,高職院校缺乏有效的應對機制,學生對自身能力的要求不明確以及對用人單位的要求不甚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就業危機,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高職院校的經營理念難以適應市場人才需求變化。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經營理念是傳統的生產觀念、產品觀念、推銷觀念,因此對市場人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差,應采取營銷觀念,具體來講,就是要進一步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把培養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作為今后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應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拓寬專業口徑,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要接軌并應有適度前瞻性,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提高學生思想、文化、心理、身體等方面素質上多下力氣,強化學生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及就業競爭力。

2.高職院校的定位不準確,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模式與社會需求在許多方面不相匹配。許多高職院校在一些專業設置、學科設置上缺少科學的預測,未能對市場需求進行認真與客觀的調研,更不用說有效地圍繞市場進行調整了,從而導致了就業市場與實際需求的偏離,產生了社會需求與高職院校人才供給的供需矛盾,比如,法律專科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要想直接在法律研究機構、法院、檢察院、律師等機構從事專業工作難度很大,可相當多的高職院校還在大量招此類專業的學生。

3.教育市場營銷體系不健全。市場營銷體系健全是企業成功的可靠保證。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與企業一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機構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場營銷體系,來營銷自己的學生。而目前高職院校促銷方式落后。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工作,普遍缺乏良好的現代促銷體系和方式,其工作重點僅僅是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簡單就業的政策、求職技巧以及信息推薦服務,沒有形成有效的促銷方式,因此,大學生就業成功的機率較低 。

4.高校就業工作指導思想出現偏差。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部分高職院校一般以學生落實就業單位為終極目標,缺少對畢業生質量的評價體系,從而不利于發現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利于有針對性地改進、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和內容。其次,一般高校普遍過于看重就業率,不重視就業指導的過程,忽略就業指導的具體內涵。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勢必影響了“結果”的質量,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用人單位和學校的長期合作關系。

二、運用市場營銷促銷理論指導高職院校就業工作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樹立畢業生就業全員營銷”思想。轉變觀念的重點在于決策領導轉變觀念,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和管理就業問題。各高校既要從持續發展的高度來看待畢業生充分就業,又要以全面的質量觀來對待就業工作,自覺地把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作為衡量自己辦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轉變就業觀,就是將被動地以管理為主的就業指導模式,轉變為主動參與市場開拓和營運,以市場占有率為目的的人才營銷模式。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包括畢業生培養和就業的全部工作過程,具體來講涉及到招生質量、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師資力量、教學管理、就業指導等資源管理的全過程。因此,高校各部門應充分領會“全員營銷”的思想,才能將就業指導工作落到實處。

2.樹立就業營銷觀念,建立就業營銷體系。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市場營銷觀念必將延伸到學校內的各個環節,必然引起高職院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因此,高職院校要樹立教育市場營銷觀念,就業指導部門如同企業一樣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場營銷體系來營銷自己的學生。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機構實際上就是銷售高職院校產品 (畢業生 )的“銷售部”,其營銷體系應包括市場信息部、營銷策劃部、就業推展部等部門。應像企業一樣必要時建立分銷渠道,在學生就業集中地區設立就業辦事處,加強與用人單位的交流與溝通,了解用人單位對學生素質的要求,要與用人單位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以促進就業工作。

轉貼于

3.重視市場需求研究。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部門通過對需求市場、就業市場和畢業生適應性分析等進行研究,了解就業市場對本校學科設置、專業設置的需求變化,建立科學的評價畢業生質量體系,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然后提供給學校的相關決策機構進行決策參考,以使自己培養的人才更受社會的歡迎。具體來說,一方面,應將學校內外營銷資源不斷進行整合,把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三方的利益無形地整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不斷深化高職院校教育體制和創新就業指導模式,使學校培養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像歐美等發達國家學校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最成功之處在于:密切聯系就業市場需要開展教育和指導,高等教育的結構安排、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相適應,從根本上保證了人才就業渠道的暢通。

4.做好營銷策劃工作,全方位開展就業“促銷”活動。畢業生就業營銷策劃工作,是畢業生就業指導部門對每屆畢業生制定的具體工作計劃。營銷策劃方案的制定,要結合本校的戰略規劃、品牌特色和就業市場預測等情況,確定傳播途徑、范圍和頻率。比如,可以結合“品牌戰略、差異化戰略”等在媒體上大力宣傳高校的辦學特色、畢業生優勢等;也可以請重點客戶即用人單位到高校舉辦專場報告會,既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的溝通,又能降低畢業生的就業成本,提高畢業生就業簽約的效率;也可以發揮“關系營銷”的優勢,每年確定具體的時間表,走出校門,深入企業,宣傳學校品牌優勢,溝通“供需”雙方感情,及時了解企業的具體用人特色以及歷屆畢業生工作表現,掌握第一手的市場需求和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學校的發展戰略,制定有效的就業指導工作思路。

5.制定高職院校營銷發展戰略。學校決策者要很好地運用教育市場營銷理論與策略,在深入市場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學校的發展戰略,協調學校內的各種活動,能動地開展營銷活動,以實現學校發展達到標準化、規范化、禮儀化,我們在課程的建設上也加大了力度,增設了相應的輔助課程,如音樂欣賞、體育欣賞等。

2.加強課外形體訓練。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整體形象與氣質是不可能的,形成優雅的整體形象和氣質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訓練的過程,因此在課余時間里,由各“主管”按照教師制定的形體訓練計劃來組織各部門成員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訓練,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使學生的形象與氣質從本質上得以改變。

3.完善考核方法。酒店禮儀的考核很難量化,尤其是實訓的考核,情景展示由于內容難易程度的差異、不同角色的差異以及表演成分過重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酒店禮儀課程實訓內容的效果評價很困難。

酒店形體禮儀課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藝術,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酒店專業的了解和熱愛,而且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提高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為未來職業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李妮娜.論現代禮儀與形體訓練對高職生的影響[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

[3]陳弘等.芻議在高職體育中培養學生的勞動就業能力[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6).

[4]王冰.論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長春大學學報,2007,(4).

[5]陳霞.形體課教學在學生職業素質養成中的地位和導向[J].科教文匯,2007,(4).

篇9

一、高校畢業生求職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重慶市江北區通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定制服務計劃”以及對轄區內實名登記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一對一”幫扶,職業指導師們發現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就業觀念固化且與現實差異大、對就業創業政策不了解、職業指導開展受冷遇等問題。

1.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固化且與現實差距大,急需職業指導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固化且與現實差距大,表現為就業市場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主要特征為就業取向因學科專業、地域地區、單位性質的不同而呈現出較大的差異。重慶市江北區2012~2014年對600余名有就業失業實名登記的江北戶籍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進行了就業服務和職業指導,發現因專業不對口未就業的為118名,占未就業總數的19.67%;在家準備教師、事業單位、公務員等公招考試以及準備考研的為157名,占未就業總數的26.17%;已有工作單位對工作薪資不滿,實習期滿自動辭職前來失業登記的為122名,占未就業總數的20.33%;對工作地域不滿,想在重慶主城區進行工作的為166名,占未就業總數的27.67%;無工作經驗影響就業的僅為22名,占未就業總數的3.6%;因工作發展空間不大而繼續擇業的也僅為15名,占未就業總數的2.5%。由此可見,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的固化成為了影響其就業的重要因素。

2.高校畢業生對就業創業政策了解不深,職業指導服務開展受冷遇

近年來,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趨于務實,但政策給予的種種優惠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并不熟知。通過紙質媒體和電子媒體等多種媒介進行宣傳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并沒有讓高校畢業生有參與的熱情;甚至職業指導師對他們提供職業指導服務時,因羞澀或不信任等原因,畢業生們還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公共職業指導受冷遇。在高校畢業生的意識里,政府的就業創業政策、職業指導服務離自己較遠。高校如能在創業就業指導課程中,對相關優惠政策進行解讀培訓,高校畢業生全方位了解公共就業服務,才能真正讓高校畢業生主動接受公共就業服務中的職業指導。

二、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1.深入挖掘儲備就業崗位,促進高校畢業生在職業指導后實現盡快就業

一是依托全區就業信息員隊伍,大力開展空崗申報和用工備案制度。2012年6月,重慶市江北區組建成立了首批就業信息員隊伍,就業信息員隊伍的主要成員為重慶市各大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主管,區人力資源市場的職業指導師等。截至目前,已有201家單位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列入就業信息員隊伍,對全區用工及就業信息進行實時更新和數據共享,讓江北區的人力資源市場能夠實現求職與用工的無縫對接。2012年~2014年就業信息員隊伍共提供各類適合高校畢業生的有效崗位13.41萬個,為到江北區尋求職業指導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可選擇的多種崗位。

二是加快公益性崗位的開發,為高校畢業生挖掘更多滿足其就業意愿的崗位。重慶市江北區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全區公益性崗位區級統籌,政府購買崗位統籌用于就業援助,把通過機關事業單位、街鎮、社區及區級公益性組織挖掘的較好的公益性崗位,用于優先安置本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現了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安置”三統一。截至2014年底,全區51家機關事業單位與區級公益性勞動組織簽訂了《公益性崗位委托管理協議》,崗位統籌程度和管理規范程度進一步提高。每年區公益性組織舉行的輔警、社會工作者、食品藥品監督員等公益性崗位的招聘成為了職業指導中廣受高校畢業生青睞的求職途徑。歷年來區內累計開發此類公益性崗位8733個,為絕大部分江北區籍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優質崗位。公益性崗位規范用工,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成為了高校畢業生奮發圖強,實現真正就業和自我提升的激勵器和助推器。

2.大力開展創業指導服務,在職業指導中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用創業帶動就業,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又一法寶。乘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東風,創業環境的優化為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條件。重慶市江北區既加大了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在技能培訓、小額擔保貸款、稅收減免等給予優惠,減輕了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壓力;多方面扎實推進職業指導中的創業指導,為高校畢業生創業搭建平臺。

從2014年起,江北區推進了“創建充分就業創業社區”的活動,以社區為基點,職業指導進社區,指導高校畢業生在家附近就近就業創業。在進行職業指導時,對有創業意向的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師帶領他們參觀并介紹江北區已建立的嘉陵三村微企創業園、石馬河市級家庭服務業創業基地、五里店創業培訓基地、新潔凈創業實訓基地、港城工業園創業基地等“五大孵化基地”,鼓勵大學畢業生進駐該五大創業孵化平臺。同時,職業指導師們還提供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街鎮創業示范基地和創業示范點供高校畢業生們創業學習。

職業指導還通過以賽代訓的形式,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江北區成功舉辦了多屆“勞動之星”技能人才大賽、積極參與“泛海杯”重慶創業大賽和“泛海”重慶大學生創業行動等活動,組織各類專家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一條龍的就業創業指導服務。

3.優化公共就業服務,營造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的良好氛圍

一是在各類公益性專項招聘活動中設立職業指導專區,積極做好高校畢業職業指導。江北區每年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在各類專項活動的招聘現場,各級職業指導師組成了專家團隊,在職業指導區為現場求職的高校畢業生提供職業能力測評、擇業咨詢服務、就業政策咨詢和服務。同時,對到會的招聘企業提供用人單位人力資源合理配置咨詢,鼓勵用人單位設置多類型的高校畢業生招聘崗位。通過現場的職業指導及招聘管理,為高校畢業生和用工單位搭建了良好對接平臺,促進高校畢業生現場簽訂就業意向,盡快盡早就業。

二是創建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綠色通道,實施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一對一”就業幫扶。就業局、街道、社區三級就業平臺形成一體,深入推行“三四三”職業指導幫扶舉措。“三到底”即就業信息到底、就業崗位介紹服務到底、就業人員職業指導服務到底;“四個勤”即上門勤、詢問勤、跑腿勤、聯系勤;“三回訪”即回訪本人、回訪家庭、回訪單位。爭取做到登記一位、指導一位、就業一位。

三是傾力開展就業政策宣傳,促進高校畢業生轉變觀念,穩定就業。以“五個一”,即一臺(電視臺)、一報(報紙)、一網(網站)、一欄(宣傳欄)、一信(短信)為載體,建立職業指導服務平臺,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高校畢業生和社會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措施的知曉度。區內通過舉辦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座談會等形式,加強與區內應往屆高校畢業生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就業需求及意愿,幫助他們轉變擇業觀念,實現穩定就業。2012年~2014年共計為近萬名高校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服務,近4000名高校畢業生達成就業意向。

4.大力提供政策支持,探索職業指導與優惠政策的高度融合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重慶市江北區已有多項就業優惠政策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職業指導師牽頭,各部門密切配合,是將優惠政策與職業指導工作高度融合的有力保證。

一是整體聯動,形成合力,把職業指導的利好政策拓展到街鎮、企業。職業指導服務部門一方面聯合區內街鎮、社區積極落實高校畢業生服務社區社會保障工作計劃,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多種就業方式,高校畢業生在街鎮、社區的服務崗位就業,提高其就業技能及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鼓勵企業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財政對見習基地發放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補助給予補貼。見習基地留用見習人員就業,還可享受高額補助與社會保險補貼,以此增加高校畢業生實習后的留置率,讓高校畢業生能夠在工作中干一行、留一行、愛一行。

二是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政策,提供優質的職業指導服務。江北區職業指導公共服務人員正在認真實施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定制服務計劃”,該計劃翔實掌握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實名制信息,給高校畢業生提供免費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創業推介等服務;通過個性化量身定制服務,提升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的專業性、針對性,暢通了高校畢業生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對接渠道。

篇10

一、就業脫貧工程工作

(一)工作開展情況

1、就業脫貧幫扶工作。開發了保綠、保潔、護林、護路等公益崗位安置弱勞動力貧困勞動者兜底就業;鼓勵就業扶貧基地、車間、合作社等各類經濟實體幫助貧困勞動者就近就地居家就業;組織召開貧困勞動者專場招聘會轉移就業。截止目前,共幫扶1499名貧困勞動者就業,完成省廳下達1330人任務的113%。

2、就業脫貧技能培訓工作。通過培訓提升貧困勞動者就業技能,激發內生動力自主發展產業、創業就業、靈活就業。今年以來,組織皖西經濟學校、安心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等5家培訓機構,開展稻蝦共養、家政服務、畜禽養殖、農作物種植等工種培訓班,共培訓5135名貧困勞動者,培訓期間發放伙食和交通補助187.2萬元。

3、扶貧公益就業崗位開發工作。今年省廳下達我縣扶貧公益崗位開發任務280個,全縣共開發扶貧公益就業崗位510個,安置341名貧困勞動者在護林、護路、保安、保潔、光伏電站管護等崗位就業,切實解決弱勞動力貧困人員就地就近就業。

4、就業扶貧基地招募工作。根據省、市要求,經企業申請、鄉鎮推薦、部門審核等方式,公開招募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作為扶貧基地。今年已招募鋼鐵集團、雷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就業扶貧基地,提供5000余個就業崗位。

5、落實就業脫貧各類補助政策。一是發放2018年縣外務工4784名貧困勞動者交通補貼239.2萬元,幫助外出務工轉移就業;二是撥付2018年就業扶貧車間、合作社等95家經濟實體,吸納貧困勞動者穩定就業一次性獎勵27.12萬元,其中扶貧車間13.71萬元;三是發放第一季度4318名貧困勞動者公益崗位補貼383.7萬元,第二季度公益崗位補貼4374人374.28萬元,第三季度公益崗位補貼4307人389.16萬元;四是發放貧困勞動者居家就業補貼第一季度1952人175.2萬元,第二季度2138人194.13萬元,第三季度1965人177.24萬元;五是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2020屆中職學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128人19.2萬元。

6、就業扶貧車間建設整改工作。根據省人社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扶貧車間規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對原認定的就業扶貧車間,按照鞏固提升、建成見效、取消摘牌“三個一批”的原則實行動態管理,對鞏固提升的就業扶貧車間重新認定21家,建成見效新認定1家,取消摘牌28家,帶動就業364人,其中吸納貧困勞動者就地就業189人。

7、就業扶貧驛站建設整改工作。根據省市關于就業扶貧驛站建設的工作要求,各鄉鎮嚴格落實扶貧驛站建設管理規定,充分發揮扶貧驛站作用,讓貧困勞動者不出鄉鎮、村,就能享受公共就業服務。通過整合資源、疊加政策、優化服務,讓就業扶貧驛站成為貧困勞動者居家就業的服務區、技能培訓的加油站、扶持創業的催化器。今年重新認定就業扶貧驛站29家,新建成就業扶貧驛站6家,待市人社局驗收。

(二)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縣人社局成立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把就業脫貧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全面推進。

2、突出重點。突出重點項目,扎實開展精準幫扶、精準就業、精準脫貧專項行動,重點推進技能脫貧培訓、就業扶貧車間建設整改、各項補助申報、貧困人口城鄉居保應保盡保等工作。

3、層層壓實責任。壓實壓緊責任,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開展人社扶貧走訪,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不定時抽調有關人員以“四不兩直”方式下鄉鎮調查人社扶貧工作開展情況,統籌推進人社扶貧工作,不定期電話核查就業補助資金政策落實情況,核查資金是否及時打卡。

二、就業扶持民生工程

(一)公益性崗位開發工作

積極實施就業扶持民生工程,把困難人員就業作為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來抓,大力開發困難人員公益性崗位,切實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就業幫扶。今年市下達我縣公益性崗位開發目標任務為300個,截至目前,共開發公益性崗位407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35.6%,安置了247名就業困難人員在公益性崗位上崗,全部錄入就業信息管理系統,到崗率82.3%。

(二)就業見習崗位開發工作

今年市下達我縣就業見習崗位開發目標任務為438個,截止目前,共有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52家,開發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678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54.8%,接收223名畢業兩年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到崗率50.9%,完成了上崗人數達到219人的任務。

(三)企業新員工培訓工作

2020年我縣企業新員人培訓任務1200人,截止11月底,縣開展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2655人,完成年度任務的221%,培訓合格率100%。主要作法:

一是查閱參訓學員花名冊,核對身份證,查是否存在超過法定勞動年齡的員工、尚未畢業的實習生、冒充新員工的老員工,以及是否進行勞動合同備案。二是查閱學員簽到表、培訓課程表、培訓日志等資料,并現場詢問學員培訓情況,了解培訓課時是否達標,理論學習與實操培訓分配是否合理,教學是否按教學計劃執行。三是隨機抽查、電話回訪、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學員對民生工程政策的知曉率和滿意度。嚴防回答內容整齊劃一、明顯有事先統一口徑現象,并征集學員對民生工程工作的看法、建議和意見,真正做到聽民聲、察民意、贏民心。四是對培訓補貼資金進行查驗,檢查資金是否專款專用,防治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套取資金等現象發生,保證資金使用規范、安全、高效,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資金落實不打折。

(四)新技工培養

今年來,縣積極謀劃,精密組織,進一步加大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切實做好技工大省技能培訓工程新技工系統培養工作。上級下達全年目標任務390人,截止11月底,我縣已完成500余人,培養穩定率100%,全面完成新技工系統培養民生工程年度目標任務。

三、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一)就業再就業工作

2020年我縣城鎮新增就業任務4600人,截止11月底,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881人,完成任務149.7%;失業人員再就業2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

(二)《就業失業人員登記證》發放工作

做好《就業失業人員登記證》發放工作,今年新發證2865人份,累計發放31564人份。

(三)企業托管檔案人員到齡退休申報

截止11月底,上報市局病退30人次,申報正常退休223人次。

(四)創業擔保貸款審核發放工作

做好符合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的個人申報材料的審核與貸款發放工作。已受理小額擔保貸款488人份,共計6097萬元,其中審核推薦488筆,6097萬元;已發放488筆,6097萬元,距任務目標9500萬元,差距3403萬元,下一步要加快審核進度,力爭完成全年任務目標。

(五)開展“五大主題”招聘活動

2020年我縣以“五大主題”招聘活動為契機,緊扣提供全方位就業服務的總要求,充分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按照年初規劃,截至11月底,共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2+N”、大別山革命老區和行蓄洪區等各類招聘會95場,線下招聘提供就業崗位近7000余個。多次與市、市、縣人社局合作,充分緩解我縣勞動者就近就業和外出就業的需求。在各類招聘會現場,免費發放春風卡和就業創業等各類宣傳資料10000余份。線上還充分利用公共招聘網進行宣傳,積極指導鼓勵企業注冊并招聘信息,截止目前已注冊企業226家,今年新招聘崗位數184個,招聘3118人。鼓勵有電腦操作水平的勞動者通過網絡高效便捷的找到心儀的崗位。

(六)失業保險工作

1、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發放工作

截至目前,2020年度享受失業保險人次603人,發放失業金479.95萬元。其中失業人員按每人1000/元領取一次性求職補貼,失業金發放標準為1242元/月。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按每人283.53/元每月按時繳納。

2、企業失業保險費返還及穩崗補貼發放

截止目前,企業失業保險費返還已申報56家,符合條件56家,已返還金額141.74萬元,企業穩崗補貼申報1家,正在審核中,預計金額83萬,本項工作12月底前全部發放完成。

(七)就業專項資金使用情況

2020年度,當年就業資金籌集總額3032萬元,截止11月底已支出總額3201.63萬元,其中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支出42.15萬元,公益性崗位補貼支出153.61萬元,就業見習補貼支出99.52萬元,特崗人員補貼支出186.45萬元,貧困大學生求職創業補貼支出24萬元,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支出69.85萬元,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支出46.41萬元,企業穩定就業一次性獎勵支出27萬元,充分就業社區、示范村補貼支出15.4萬;就業扶貧支出2537.24萬元,其中公益崗位支出1122.85萬,居家就業支出925.19萬,扶貧驛站支出250萬,交通補貼支出239.2萬。

四、人才服務工作

(一)高校畢業生檔案管理和服務工作

為高校畢業生出具以檔案材料為依據的各種證明材料,接受高校畢業生等外來電話查詢學籍檔案和咨詢就業有關情況,新接收高校畢業生學籍檔案5338人份,調出人事檔案及人事關系1100人份,辦理個人人事16人份,開具調檔函130人份。

(二)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管理和服務工作

按照上級要求,嚴格管理,熱情服務。建立了數據庫,實行實名制管理,隨時掌握人員增減變動情況,兌現了勞動工資報酬,整體辦理了社會保險。截止11月,我縣尚有80名基層特定崗位人員,今年我縣上報市局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計劃補錄人員40人,經過筆試、資格復審等環節,符合條件的共有37人,12月份到崗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