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態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2 22:14: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市形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城市形態成因分析論文
所謂城市形態,簡單來說就是指城市的外觀。關于城市形態,很多專家學者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并總結出環輻狀、棋盤狀、星楔狀、條帶狀、組團狀等規律,還提出了同心圓學說、扇形學說、多核理論等模式。但是,我們并不想把城市的真實形態往這些理論模型上去生搬硬套。我們采取了感性的研究方法,通過地圖來對中國的一些城市進行掃描式的形態描述,并探尋了城市形態的成因。
一、中國城市形態掃描
1、北京市城區
北京市的形狀為鋸齒狀的四邊形,城區被環形路和城門劃分為里外五層。北京市曾為幾朝古都,有著較早的規劃歷史,分區功能比較明顯,但因為四合院與胡同的大量存在,以及近代人口的急劇膨脹,使得北京城區交通堵塞現象比較嚴重。現在的北京城建立在明清時期京城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北京城有四重城墻,既外城、內城、皇城、宮城(紫禁城)。新中國建立后基本上還保持這種格局,在宮城里面建立中央機構——國務院;在以前的皇城,即安定門與永定門之間,設立中央的許多部委。最外面是三環、四環、以及五環,它們之間基本上為生產區與居住區。
2、秦皇島市城區
該市區位優勢非常明顯,鐵路線密密麻麻,將其分割成幾個封閉的區域,為其成為全國著名的玻璃、建材、機械等工業基地奠定了有利的基礎。東臨渤海,港域深闊,終年不凍,是我國著名的天然良港。
城市形態掃描分析論文
所謂城市形態,簡單來說就是指城市的外觀。關于城市形態,很多專家學者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并總結出環輻狀、棋盤狀、星楔狀、條帶狀、組團狀等規律,還提出了同心圓學說、扇形學說、多核理論等模式。但是,我們并不想把城市的真實形態往這些理論模型上去生搬硬套。我們采取了感性的研究方法,通過地圖來對中國的一些城市進行掃描式的形態描述,并探尋了城市形態的成因。
一、中國城市形態掃描
1、北京市城區
北京市的形狀為鋸齒狀的四邊形,城區被環形路和城門劃分為里外五層。北京市曾為幾朝古都,有著較早的規劃歷史,分區功能比較明顯,但因為四合院與胡同的大量存在,以及近代人口的急劇膨脹,使得北京城區交通堵塞現象比較嚴重?,F在的北京城建立在明清時期京城的基礎上,明清時期,北京城有四重城墻,既外城、內城、皇城、宮城(紫禁城)。新中國建立后基本上還保持這種格局,在宮城里面建立中央機構——國務院;在以前的皇城,即安定門與永定門之間,設立中央的許多部委。最外面是三環、四環、以及五環,它們之間基本上為生產區與居住區。
2、秦皇島市城區
該市區位優勢非常明顯,鐵路線密密麻麻,將其分割成幾個封閉的區域,為其成為全國著名的玻璃、建材、機械等工業基地奠定了有利的基礎。東臨渤海,港域深闊,終年不凍,是我國著名的天然良港。
城市設計美學探究框架論文
摘要摘要:試圖從范疇、結構和觀念三個方面建構起城市設計美學的探究框架,并從真、善、美,自然、人工、社會,環境美、空間美、生活美等方面論述了城市設計美學的主要探究內容。
摘要:城市設計城市形態美學環境
一藝術范疇
1“真”的城市形態
城市形態指的是城市的空間、建筑、環境和人所共同形成的整體的構成關系。它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結構形式和類型特征,反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歷史圖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1。
總結城市形態探究學者的探究成果,我們可以看到,真的城市形態并不是單一的,而是拼貼式的,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積淀的會合;真的城市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歷史的變化而產生漸進式、碎片式的變化,通過這種漸變,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續,又能不斷地更新;在城市形態的圖底關系中,虛體形態(城市空間)往往比實體形態(城市建筑)更重要。
城市設計美學研究論文
摘要:試圖從范疇、結構和觀念三個方面建構起城市設計美學的研究框架,并從真、善、美,自然、人工、社會,環境美、空間美、生活美等方面論述了城市設計美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關鍵詞:城市設計城市形態美學環境
一藝術范疇
1“真”的城市形態
城市形態指的是城市的空間、建筑、環境與人所共同形成的整體的構成關系。它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結構形式和類型特點,反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歷史圖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1]。
總結城市形態研究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看到,真的城市形態并不是單一的,而是拼貼式的,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積淀的會合;真的城市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歷史的變化而產生漸進式、碎片式的變化,通過這種漸變,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續,又能不斷地更新;在城市形態的圖底關系中,虛體形態(城市空間)往往比實體形態(城市建筑)更重要。
城市設計美學的研討結構
摘要:試圖從范疇、結構和觀念三個方面建構起城市設計美學的研究框架,并從真、善、美,自然、人工、社會,環境美、空間美、生活美等方面論述了城市設計美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關鍵詞:城市設計城市形態美學環境
一藝術范疇
1“真”的城市形態
城市形態指的是城市的空間、建筑、環境與人所共同形成的整體的構成關系。它直接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結構形式和類型特點,反映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歷史圖式,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征[1]。
總結城市形態研究學者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看到,真的城市形態并不是單一的,而是拼貼式的,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積淀的會合;真的城市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歷史的變化而產生漸進式、碎片式的變化,通過這種漸變,既可以保持城市文化的延續,又能不斷地更新;在城市形態的圖底關系中,虛體形態(城市空間)往往比實體形態(城市建筑)更重要。
街區空間設計活力探析
1概要介紹
“在當今的城市規劃中,所面臨的最為關鍵的使命,便是利用經濟和社會結構轉型的契機,讓現存的城市結構重歸于秩序中……我們能以長遠的目光規整它們的造型、重建它們的秩序,好讓它們變得更加人性、為居民提供更加生動的體驗?!边@段話引自米歇爾•特瑞普教授的《城市設計——理論和實踐》。米歇爾•特瑞普教授的著作《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在當今的中國城市規劃轉型時期依然有著指導意義。作者在人本主義和重視心理體驗這一認識論視角下,聯系了心理學研究和城市設計,發展出了相應的城市設計理論體系,強調城市環境的個體性、生動性、整體性和多樣性等心理品質,通過對比特瑞普教授的理論實踐與中國當前的城市街區空間,可以發掘更多提升城市街區空間活力的契機,將城市設計的理論方法有效實踐于當前的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質,激發街區空間活力。
2城市設計理論框架的三個層面
2.1城市形態?!拔覀兛梢詫⒊鞘行螒B描繪為一個實存環境,它涵括了所有在有意或無意間可能與我們發生關聯的環境因素……城市形態包括了人們周圍所有可見和不可見的現實。”在特瑞普教授的描述中,顯而易見,城市形態所指的即為城市的物理實體和它相對應的功能和活動。當然了,城市形態所指也即城市的自然環境層面、城市的功能屬性、城市的建筑單體,這些都在每天的生活中扮演了城市生活的真實形態,我們不加思索地就可以客觀描述其存在。這樣的城市形態與感知主體并無幾多聯系。2.2城市體驗?!俺鞘畜w驗,是城市形態中觀者可以感知到的部分,它因觀者各不相同的感知能力而異。它是由三維空間中散發的潛在既定信息構成的有效事件場,就此而言,城市體驗有著某種跨主體的客觀性。比如,在中心廣場上的一座教堂本身屬于城市形態這一層面,而人在通向廣場的狹窄巷子里,看到教堂的一個側面,那么在特定位置和視角下,公眾普遍感知到的視像與情感影響(幽深、暗示、興奮),就屬于城市體驗?!痹谠S多優秀的歷史城市更新改造設計中,空間序列的排布、城市天際線的走向、公共空間體系的聯結、公共活躍區域的活躍度以及城市景觀視線廊道等諸多要素也都完整詳盡的表達了設計中對于城市體驗的精巧構思。我們都羨慕歐洲城市的街道品質和歷史味道,其實這些細節的打造全都來源于此,它們可表達、可交流,使得城市街區的空間活力具有相當靈活的感受品質。城市設計多重要素一起組成的真實感受,完整呈現了動態的城市設計。城市設計整合流動的交互體驗,整體性的卓越成效,是城市設計多要素與城市居民有效的交流。這樣的動態城市設計不僅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出發,考慮城市生活的真實體驗,也對如何提升城市街區的品質和活力有著更加全面的指導意義。2.3城市意象?!芭c體驗環境中類似,每個個體對一座城市或一個城區的精神意象、表象和概念,都由他的個人記憶、關系和經驗拼合而成。因此,對城區以及不同城區之間相互關系的精神意象總是因人而異。這種對實存環境的心理表象,是人與環境之間持續交互過程的結果。”在城市感受者脫離物理環境,脫離討論語境后,就如同我們閉上雙眼去回想家鄉的街道和巷子,城市的文化、社群、形態所賦予感受者的整體意象,就是城市設計無形的核心魅力。
3實踐應用
3.1施特拉爾松歷史城區城市風貌規劃。(1)由歷史及現狀分析,大致確定了700多年城市發展變遷中的“不變性”要素:承載城市識別性的內容。(2)結合現有問題,制定4點整體性原則:城市景觀獨特性的風貌發展延續、加強自然景觀的多重聯系、提升城市空間生活品質、城市歷史與當下的有效聯結。(3)城市保護要義是以謹慎地發展城市設計及和地方建筑學,形成新興實用的功能結構,提供滿足現代人居要求和生活質量的指導。該項目充分體現了特瑞普教授的設計理念,通過現狀分析,結合歷史文脈,形成城市意象規劃結構,針對不同的城市區域、空間邊界、人居路徑和環境節點以及眾多標志性建筑進行一系列有效的標注和定義。從城市原有形態,到城市體驗層面,給予多方面的建議和導則,以城市體驗所產生的城市意象劃分設計的關鍵節點,甚至建筑單體要素也要延續和更新現有的建筑風格,提升街區活力的同時兼備時代品質。3.2重慶市十八梯。(1)十八梯的城市空間層次豐富,由入口梯段到街巷空間,及至院落空間,每個空間以不同尺度連接,最終形成豐富的過渡空間。(2)由十八梯歷史街區的圖底關系反轉分析:十八梯在主街道有著獨特的空間序列,整體之中構筑網狀步行系統,主街道與網狀道路共同形成豐富多樣的空間序列。
商業區城市空間淺析
[摘要]城市設計作為整體上協調城市建設的方法和手段,能有效控制城市公共空間的建成效果等,因而越來越多地被采用到建設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本文以張家口紅旗樓商業區為研究對象,運用城市設計中的相關理論及方法,對張家口中心商業空間的形成和發展進行適度的分析。
[關鍵詞]城市設計理論;城市空間;張家口
1城市空間形態
特定的城市空間形態是各種內因和外因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同時期城市形態結構的變化是探索社會經濟動因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城市形態研究是城市地理的一個重要組成,城市形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城市形態包括社會形態和物質環境形態兩個主要方面。狹義的城市形態是指城市實體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空間物質形態,是有結構、形狀和相互關系所組成的一個空間系統,是城市空間的深層結構和發展規律的顯像特征。本文中提到的城市空間形態指的是狹義上的城市形態,對于張家口商業區的空間形態的分析也是基于對結構形狀和相互之間的關系甚至色彩提出的一些分析。
2張家口商業區的發展與變化
早期的張家口堡是作為軍事防御而開始形成的,因此由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商業在堡子里開始形成最早的商業區,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以張家口堡子里為中心,形成了張家口市中心最為繁華的功能齊全的商業中心區。依附于堡子里形成的武城街商業步行街直到現在也依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改革開放給張家口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商業也開始快速的發展,隨著城市的擴展,為了滿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商業區伴隨著居住的功能開始在城市蔓延開來,在整個張家口范圍內形成了幾大商業區,比如帝達世博廣場商業區,紅旗口商業區等等。這些大的商業區在張家口市區內形成了不同的空間形態,也根據自身服務對象的不同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城市設計局限性管理論文
城市設計只有通過從編制到實施的連續動態過程,才能達到控制城市形態的目的;從成果編制和有效控制兩個方面分析了當前我國城市設計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和可行性設想。
關鍵字:城市設計;城市形態;動態過程;控制機制;局限性
城市設計作為一種跨學科的城市形態研究方法,目前已成為國內許多大城市控制、引導城市空間良性發展的重要手段,特別是針對城市核心區、城市新的發展中心區域、城市重要景觀地帶的城市設計工作,既有城市發展戰略層面上的概念性設計,也有針對某一街區或節點的局部景觀設計,不僅類型繁多,而且各種設計成果在研究內容和深度上都有長足進步。然而,在當前城市設計普及的熱潮下,隨著研究實踐的深入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復雜化,以前許多被忽略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成為制約我國城市設計研究進一步深化、降低城市設計實效性的主要原因。
1城市設計成果缺乏深入的調研基礎和客觀目標
城市設計成果雖然最終涉及城市建筑形態和公共空間環境的控制,但卻是一系列政策管理、經濟轉型、土地開發等城市社會要素的綜合反映,并與城市的長遠發展目標密切相關,其核心是保持和創造城市自身的特色和活力;然而,在當前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城市建設與更新過程中,急功近利的開發行為已造成了許多城市原有文化和地域特征的喪失,反映到城市設計領域,就是在重視城市建筑形體、景觀等表象性研究的同時,忽略了對城市內在經濟、人文因素的深層次研究;有的城市設計方案過于強調建筑造型對城市景觀和空間的表現作用,在城市公共空間塑造上追求不切實際的所謂“宏大”效果,缺乏對方案長期實施的構想和方法,其設計內容已明顯偏離了城市設計自身的特點和目標,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1.1城市基礎資料的收集和分析缺乏深度和廣度城市設計作為一門隨現代城市發展而產生的新興學科,涉及城市規劃、建筑學、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城市經濟、政策管理等多個領域,具有明顯的以實證研究為核心的學科特點,與我國長期沿用的城市規劃設計工作方式與研究方法存在較大差異,尤其在基礎資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運用上,需要大量現場性的調研工作。目前國內許多城市設計缺乏深入細致的現場調研和資料收集,是導致許多城市設計成果徒有“量”卻缺乏“質”的內容的主要原因,也是許多城市設計不得不偏重于形體設計的主要原因。特別是針對城市舊城更新的城市設計,除了從城市各相關職能部門收集城市的基礎設施資料和宏觀的經濟信息外,通過對場地的實地踏勘和長期跟蹤觀察來收集相關數據尤為重要,尤其是涉及交通、景觀、城市意象、城市公共空間使用狀況、舊建筑保護等方面的研究內容,不實地就近觀察很難得出準確的結論;然而,目前許多城市設計任務要求時間短,工作量大,為了保證設計進度而忽略或減少前期準備工作內容就成了一個不得已的選擇。特別是在設計所在地沒有常駐機構的外來設計單位,一般都缺乏對設計對象城市長期的資料積累和直觀感受,在設計前期階段有限的現場踏堪時間里,外來設計單位很難再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去進行基礎性的調查,從而導致其對設計地域的社會、人文地理、城市經濟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深刻的分析研究,在設計時間較短的壓力下,為了贏得投標,照搬國內外的現成模式再冠以一個動聽的口號,成為一些設計單位的常用手法;由于沒有充分了解設計對象城市的具體情況,缺乏足夠的設計依據,設計方案往往比較生硬,與城市原有的生成形態和文化背景產生較大偏差,由此造成許多城市設計成果徒有美好的設想,卻缺乏實施的堅實基礎。這種不求實效、一味追求奇特視覺效果的設計方法,將使城市設計逐步失去其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須對此保持警惕。同時,城市設計成果是一個動態的修正過程而非終極的形象界定,帶有很強的研究性質,許多具體的設計成果在經歷時間的檢驗后將會不斷得到修正和補充,這就需要參與城市設計的各相關單位隨時了解城市發展的最新動態,及時提出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因此,建立一個長效、準確的現場信息收集與反饋體系,既是城市設計研究工作的基礎,也是保證城市設計成果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
環境藝術設計創新分析論文
斯特恩設計的“最好的”產品陳列室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立面上采用了許多傳統的符號和構成形式,尤如古希臘神殿的立面圖,以此暗示他要表達的主題立意:即把該建筑作為“消費主義的神殿”,反映商業化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商業活動在今天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隱喻的手法是復雜的、多重的,不經認真思考,人們難以馬上從其表象領會到真正的意義。這樣的設計作品,不但比方盒子有思想深度,就是比單純地追求像一艘帆船或者一只猛禽等具象的象征主義更耐人尋味,更富有哲理。把環境作為一種符號現象,為解決長期困擾設計人員的繼承和創新的矛盾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設計符號像文字語言一樣,既根于往昔的經驗,又與飛速發展著的社會相聯系,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技術召喚著新的思想。所以一方面它如同文字語言一般緩慢地變化著,另一方面又隨著社會飛速地發展。怎樣使環境既具有歷史的連續性,又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化交流的頻繁,“詞匯”和“語法”在發展中趨于統一的態勢,但是一個民族由于自然條件、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習俗的不同,環境中總會有一些特有的符號和排列方式。就像口語中的方言一樣,設計者巧妙地注入這種“鄉音”可以加強環境的歷史連續感和鄉土氣息,增強環境語言的感染力。美國美學家蘇珊•朗格曾經說過,一個符號總是以簡化的形式來表現它的意義,這正是我們可以把握它的原因。不論一件藝術品(甚至全部藝術活動)是何等的復雜、深奧和豐富,它都遠比真實的生活簡單。因此,藝術理論無疑是建立一個有效于生動現實的心靈概念這樣一個更為偉大事業的序言。符號活動已經包含了某種抽象概念的活動,已經不再停留在個別之上了。視覺符號是一種藝術符號,也是表現性符號。相對推理性符號而言,視覺符號沒有自己的體系,任何視覺符號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只有體現在一定的情感結構中,圍繞著一個特定的主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知青飯店、老三屆、毛家菜館等等商業建筑里,都采用了斗笠、玉米棒、粗木桌椅、水井等等,甚至為了營造氣氛更是將服務員的服裝、以及菜單名也巧妙地融入其中,這些不同地域農村中富有典型意義的視覺符號營造的環境,在這里就如同一本舊相冊,記錄著不同人的經歷。使得設計變得更親切,更值得去回味。視覺符號的象征性不僅在形式上使人產生視覺聯想,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喚起人們思索聯想,進而產生移情,達到情感的共鳴,建筑也因而更具有意義。
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許多永遠無法復得的東西——歷史文脈。歷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態作為完整表達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號系統,被成片、成街、成坊地被拆除,威脅到城市形態的相容性和延續性。尊重歷史傳統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傳統。相反,有意識地保留這些傳統,將使得這個城市更富有地方風味。其實,“立新”不必“破舊”,關鍵在于如何以傳統而又時尚的手法,創造出新舊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態(符號)?!靶绿斓亍表椖渴俏挥谏虾J信d業路黃陂路、中共一大會址的周邊地區,“會址”對面的南地塊,設計為不高的現代建筑,其間點綴一些保留的傳統建筑,與“會址”相協調。而“會址”所在的北地塊,則大片地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精心保留和修復了石庫門建筑外觀立面、細部和里弄空間的尺度,對建筑內部則作了較大的改造,以適應辦公、商業、居住、餐飲和娛樂等現代生活形態。從目前已建成的部分看,得到的好評很多,已有較大的影響。據說銷售與經濟效益亦見好。其實,在上海這個東西方文化沖擊的大都市里,傳統的里弄生活形態從來沒有死過,“新天地”給予它的只是合理的變化和延續,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思索與啟示。著名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人類所有精神文化都是符號活動的產物。人的本質即表現在他能利用符號去創造文化。因此,一切文化形式,既是符號活動的現實化,又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我們可以將簡約而又復雜的語義,以傳統而又時尚的語構,運用于現代藝術設計中,從而創造出個性化、人文化的全新設計符號。
[摘要]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環境藝術設計關注的焦點。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本文從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符號設計運用著手,探討關于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關鍵詞]符號設計環境藝術繼承與創新
參考文獻:
[1]詹和平.后現代主義設計[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從城市入手的建筑設計策略
摘要:在城市快速的擴張與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諸多的城市問題,而建筑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要素之一,成為了解決城市問題的途徑之一.通過對城市建筑理論的分析,研究了國外的城市建筑設計策略,進而分析了URBANUS都市實踐從城市入手的建筑設計策略的特點與優勢.也就是說,要通過城市分析,找到建筑對城市產生影響的方面,進而用建筑介入與填空的方式解決城市問題,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城市與生活環境.
關鍵詞:城市分析;建筑設計;都市實踐
隨著城市化進程及城市快速的擴張發展,城市問題隨之產生,空氣水體污染、交通道路擁堵、道德意識缺失……隨著問題的不斷加劇,人們開始尋找解決城市問題的方式手段.建筑作為城市重要的組成元素,對城市發展演變有著重要的影響,無論在功能、空間還是形態上都與城市息息相關.通過城市分析進行合理的建筑設計,進而通過適宜的建筑方案改善城市環境,這是從城市入手進行建筑設計解決城市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1城市問題與建筑的關系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人類的境況在不斷的改變,而城市問題也在不斷衍生:城市無序的增長,歷史區域的破壞,公共空間的壓縮,城市交通的混亂……都是當代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與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各方利益的分配、建設的違章性都有關系,這就要求城市問題的分析及解決必須從規劃到建筑、從政策到利益等各方面入手,單一片面的解決方案會收效甚微.城市建設給建筑帶來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也給建筑帶來了城市性問題.首先,在城市建筑高密度化,城市進程加快的過程中,對于不適應城市區域的舊有建筑進行了瘋狂的拆除,將其看作是阻礙城市發展的痼疾,而忽略了城市文化的保留.其次,舊文化肆無忌憚的破除過程中,新類型新標志的建立問題隨之產生.在找不到文化寄托的情況下,一棟棟“奇奇怪怪”的建筑(見圖1)樹立起來.同時,也有經濟利益問題,開發商為了地產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會盡可能的減少設計和施工周期,建筑質量也就隨之下降.在這當中,公共空間的面積做了近可能的壓縮,商業地產占據了每一個區域,公共空間偏安一隅.建筑強硬的置入過程,也同樣帶來了區域和城市問題.大體量的建筑拉大了街區間距,阻斷步行系統,人們為了繞過建筑不得不行走更遠的距離.建筑介入城市過程中遮擋了活動場所所需的陽光日照,擾亂了局部的氣流,遮擋了景觀視線.這就要求我們要找到城市與建筑的關系,在建筑進入城市過程時關注城市問題,緩解和解決城市問題.
2城市與建筑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