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區空間設計活力探析

時間:2022-11-21 11:15:09

導語:街區空間設計活力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街區空間設計活力探析

1概要介紹

“在當今的城市規劃中,所面臨的最為關鍵的使命,便是利用經濟和社會結構轉型的契機,讓現存的城市結構重歸于秩序中……我們能以長遠的目光規整它們的造型、重建它們的秩序,好讓它們變得更加人性、為居民提供更加生動的體驗。”這段話引自米歇爾•特瑞普教授的《城市設計——理論和實踐》。米歇爾•特瑞普教授的著作《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在當今的中國城市規劃轉型時期依然有著指導意義。作者在人本主義和重視心理體驗這一認識論視角下,聯系了心理學研究和城市設計,發展出了相應的城市設計理論體系,強調城市環境的個體性、生動性、整體性和多樣性等心理品質,通過對比特瑞普教授的理論實踐與中國當前的城市街區空間,可以發掘更多提升城市街區空間活力的契機,將城市設計的理論方法有效實踐于當前的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質,激發街區空間活力。

2城市設計理論框架的三個層面

2.1城市形態。“我們可以將城市形態描繪為一個實存環境,它涵括了所有在有意或無意間可能與我們發生關聯的環境因素……城市形態包括了人們周圍所有可見和不可見的現實。”在特瑞普教授的描述中,顯而易見,城市形態所指的即為城市的物理實體和它相對應的功能和活動。當然了,城市形態所指也即城市的自然環境層面、城市的功能屬性、城市的建筑單體,這些都在每天的生活中扮演了城市生活的真實形態,我們不加思索地就可以客觀描述其存在。這樣的城市形態與感知主體并無幾多聯系。2.2城市體驗。“城市體驗,是城市形態中觀者可以感知到的部分,它因觀者各不相同的感知能力而異。它是由三維空間中散發的潛在既定信息構成的有效事件場,就此而言,城市體驗有著某種跨主體的客觀性。比如,在中心廣場上的一座教堂本身屬于城市形態這一層面,而人在通向廣場的狹窄巷子里,看到教堂的一個側面,那么在特定位置和視角下,公眾普遍感知到的視像與情感影響(幽深、暗示、興奮),就屬于城市體驗。”在許多優秀的歷史城市更新改造設計中,空間序列的排布、城市天際線的走向、公共空間體系的聯結、公共活躍區域的活躍度以及城市景觀視線廊道等諸多要素也都完整詳盡的表達了設計中對于城市體驗的精巧構思。我們都羨慕歐洲城市的街道品質和歷史味道,其實這些細節的打造全都來源于此,它們可表達、可交流,使得城市街區的空間活力具有相當靈活的感受品質。城市設計多重要素一起組成的真實感受,完整呈現了動態的城市設計。城市設計整合流動的交互體驗,整體性的卓越成效,是城市設計多要素與城市居民有效的交流。這樣的動態城市設計不僅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出發,考慮城市生活的真實體驗,也對如何提升城市街區的品質和活力有著更加全面的指導意義。2.3城市意象。“與體驗環境中類似,每個個體對一座城市或一個城區的精神意象、表象和概念,都由他的個人記憶、關系和經驗拼合而成。因此,對城區以及不同城區之間相互關系的精神意象總是因人而異。這種對實存環境的心理表象,是人與環境之間持續交互過程的結果。”在城市感受者脫離物理環境,脫離討論語境后,就如同我們閉上雙眼去回想家鄉的街道和巷子,城市的文化、社群、形態所賦予感受者的整體意象,就是城市設計無形的核心魅力。

3實踐應用

3.1施特拉爾松歷史城區城市風貌規劃。(1)由歷史及現狀分析,大致確定了700多年城市發展變遷中的“不變性”要素:承載城市識別性的內容。(2)結合現有問題,制定4點整體性原則:城市景觀獨特性的風貌發展延續、加強自然景觀的多重聯系、提升城市空間生活品質、城市歷史與當下的有效聯結。(3)城市保護要義是以謹慎地發展城市設計及和地方建筑學,形成新興實用的功能結構,提供滿足現代人居要求和生活質量的指導。該項目充分體現了特瑞普教授的設計理念,通過現狀分析,結合歷史文脈,形成城市意象規劃結構,針對不同的城市區域、空間邊界、人居路徑和環境節點以及眾多標志性建筑進行一系列有效的標注和定義。從城市原有形態,到城市體驗層面,給予多方面的建議和導則,以城市體驗所產生的城市意象劃分設計的關鍵節點,甚至建筑單體要素也要延續和更新現有的建筑風格,提升街區活力的同時兼備時代品質。3.2重慶市十八梯。(1)十八梯的城市空間層次豐富,由入口梯段到街巷空間,及至院落空間,每個空間以不同尺度連接,最終形成豐富的過渡空間。(2)由十八梯歷史街區的圖底關系反轉分析:十八梯在主街道有著獨特的空間序列,整體之中構筑網狀步行系統,主街道與網狀道路共同形成豐富多樣的空間序列。

4結束語

城市空間活力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這既是特瑞普教授的理論核心點,也是我們當前城市轉型的設計切入點,充分利用城市的街道空間,結合理論方法,構思獨具城市魅力的設計表達,是城市設計工作的未來趨勢,也是思考城市設計如何激發街區活力,提升城市品質的研究方向。希望更多一點的關注,更多一點的思考,可以在雜亂的思緒中找到城市設計的價值所在,為當前的城市街區空間更新改造項目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讓城市在設計的雕琢中綻放獨特的文化魅力。

作者:王俊杰 張淏楠 單位:河北建筑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鄭祚仁.青島山地型歷史街區微空間活力復興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6.

[2]付帥軍,陳金泉,劉忠駿,等.基于空間句法的贛州歷史街區形態與活力特征分析[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6,(5):20-27.

[3]張修鋮.試論人文角度下的城市空間營造[J].住宅與房地產,2015,(25):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