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構建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2 17:53: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市構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加強城市黨建 構建市和諧城市
●沒有基層的和諧,就沒有全社會的和諧●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上體現服務●實現組織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整體互動●現代民主政治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扎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需要把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與本地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去年以來,我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把“構建和諧綿陽”作為主要抓手之一,圍繞和諧綿陽這個發展要務,全市的城市基層黨組織以社區及非公企業黨組織建設作為重點,充分發揮服務群眾、化解矛盾、凝聚民心、維護穩定的重要作用,為構建和諧綿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推動了經濟社會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健全網絡,夯實黨建促和諧的組織基礎。構建和諧社會重心在基層,如果沒有基層的和諧,就沒有全社會的和諧。健全黨在城市基層的組織網絡,發揮黨在城市社區及非公有制企業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要加快“建黨”步伐,在全市街道(鄉鎮)普遍建立流動黨員服務站,增強黨在城市基層的組織覆蓋;要充實骨干力量,加強對城市基層黨建的工作指導。針對城市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普遍規模不大的實際,選派機關干部到重點非公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幫助培養和發展黨員,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要發揮群團作用,通過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重點開展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活動,擴大黨在新領域的組織影響。
選拔人才,提供黨建促和諧的組織保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必須堅持黨員干部帶頭,注重集聚各方人才,加大骨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切實做到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上體現服務。要選好配強班子,建立一支“知識化、專業化、年輕化”的社區干部隊伍,提升領導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要強化黨員示范,打造建設和諧社會的主力軍,通過發揮共產黨員的主力軍作用,凝聚和帶動人民群眾參與和諧社會建設。要完善激勵機制,調動黨員干部參與和諧建設的熱情。
整合資源,形成黨建促和諧的工作合力。和諧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需要集全社會之力。城市基層黨組織必須樹立開放的工作理念,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實現組織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整體互動,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要整合部門職能,從強化領導機制入手,充分發揮國資、民政、財政、城建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形成和諧共建格局;要整合黨內資源,基層黨組織要注重把自身的政治優勢轉化為資源優勢,注重把黨員、干部的個人力量轉化為促進社會發展的整體力量,使黨內資源直接廣泛地參與到社會利益的調整中。
擴大民主,構建黨建促和諧的制度保障。現代民主政治既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又是和諧社會的發展動力。必須大力發展黨內民主,推進城市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拓寬人民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完善民主權利保障制度,為建設和諧社會凝聚力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證。要拓展溝通渠道,廣泛收集社情民意,開辟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和黨員群眾反映意見的便捷通道;要推動民主參與,調動干部群眾參與民主的積極性,廣泛集中民智;要搭建監督平臺,全面推行黨務公開,按照“規范、實用、明了、方便”的原則,及時向黨員或社會通報黨內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情況,促進管理民主。
市構建智慧城市設計
隨著全球物聯網、新一代移動寬帶網絡、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輪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信息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顯現。我國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將其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市委、市政府以年舉辦的上海世博會“信息化與城市發展”論壇為契機,從戰略的高度,審時度勢,做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決定。
智慧城市是以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無線寬帶網等網絡組合為基礎,通過深入推進基礎性建設和各類信息資源及其應用型信息系統的開發利用,全面靈活地實現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的相互感知和互聯互通,從而實現對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的精細化、動態化管理,是以智慧技術、智慧產業、智慧人文、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為重要內容的城市發展新模式。
建設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機遇,加快向信息社會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我市目前的情況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要求進一步提高,產業升級不斷深化,既面臨著新一輪發展機遇,也面臨著環境資源、產業發展、城市管理、居民就業等方面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建設智慧城市,對于應對這些挑戰,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公共服務管理水平、打造高品質生活城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城市創新發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市智慧城市建設的決策部署,根據國家、省和市“十二五”信息化規劃思路,按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制定本專項規劃。本規劃實施期自年至年。
一、現實基礎及發展形勢
(一)現實基礎
中國城市微電影傳播與城市形象構建
【摘要】城市微電影因其富有生動的劇情、精美的城市風光、濃重的地域風情深受觀眾的喜愛。城市微電影在創作以及傳播過程中,影視語言與城市意象相融合,結合城市風情以及歷史遺存,使影片更有韻味,受眾在欣賞作品時,不僅對作品劇情有詳實的了解,同時也對作品中所展示的城市形象有深刻的印象,城市微電影廣泛傳播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構建。
【關鍵詞】城市微電影;地域意象;形象構建
城市微電影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城市宣傳片的制作方式,不再用簡單的鏡頭來展示城市風光,而是通過吸引人的故事內容以及跌宕起伏的情節發展,深入結合城市內涵展現城市獨特魅力。受眾在關注劇情發展的同時,不但可以詳細了解城市的外在形象,也可以深刻體會到城市的人文風情。
一、城市微電影的城市形象展現
城市微電影通過唯美的鏡頭語言,豐富的城市風光畫面,具有地域特色的人物對白,將城市形象詳實立體地展示在受眾面前。城市微電影的拍攝制作在場景選取上,首先要考慮鏡頭畫面的視覺效果,在創作過程中選取精美的場景,拍攝和后期處理上盡量展現城市最美的一面,在視覺上給受眾以美的享受。在拍攝時,場景布置以及拍攝角度的選擇極為重要,在城市場景客觀存在的基礎上,適當地美化畫面和角度處理必不可少,以期達到完美的視覺呈現。在城市微電影中,具有城市特色的場景是至關重要的。城市微電影故事展開離不開城市場景,城市中每一處具有代表性的場所都為劇情發展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在城市微電影《南京1314》中,場景的選取極具南京城市特色,明城墻、紫金山、玄武湖、雞鳴寺、1912街區、石象路等將城市的自然風貌完美呈現,微電影中人物的出現以及故事發展都在這些極具南京城市風情的地方展開。場景的巧妙選取一方面推動情節的發展,另一方面對南京城市形象的展現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城市微電影的人物語言風格增強了城市形象的展現。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城市的語言有所差異,因此在城市微電影中,人物的語言基本采用地方方言,無論是發音還是語法運用,特別是帶有地方特色的語句,成為城市微電影的一大亮點,并將城市形象的內在魅力以及人文風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在城市微電影《南京1314》中,主持人孟非與修車大爺的一段對話場景里,將南京方言“泰氣”一詞展現得十分到位,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更展現了南京市民的友善、熱心,全方位展示了南京這座城市的人文內涵。除此之外,城市微電影在拍攝和后期制作上,大量使用遠景和全景,在場景過渡中運用大量航拍鏡頭,既豐富了微電影鏡頭語言也全面展示城市客觀形象,將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以及場景完整地呈現在受眾面前,在展示自然風貌的同時,結合人文景觀,運用影視語言獨特的表現手法,展示城市特有風情。
二、城市微電影中的地域意象傳播
城市改造構建幸福家園
昨天,市委副書記、市長率市發改、規劃、國土、財政、農辦等市級部門負責人赴街道調研。在調研時強調,要牢牢抓住新型城市化發展機遇,趁勢而上,尋求突破,加快城市改造更新步伐,為打造“綠色生態、宜業樂居”的一流幸福家園作出積極貢獻。
一行先后來到商貿休閑區塊、中心改造商住區塊選址實地察看,了解項目推進情況,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隨后,來到街道上笆里改造拆遷指揮部,了解區塊拆遷進度,慰問指揮部工作人員,并勉勵他們要做好宣傳引導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護被拆遷戶的利益,讓被拆遷戶切實享受到政策帶來的實惠和好處,保質保量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在詳細聽取街道上半年重點工作情況匯報后,表示充分肯定。他說,街道上半年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完成較好,在推進城市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工作成效明顯。
強調,新型城市化與新型工業化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主引擎,將共同構成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兩條主旋律。街道要進一步認清形勢,增強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抓住推進新型城市化的有利契機,加快城市改造更新步伐,加大城市建設推進力度,積極推動幸福家園建設。
要求,要突出加快。要形成共識,凝聚各方力量,動員街道上下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參與到推進城市改造更新中來。要完善規劃。要結合中心城區分區規劃編制工作開展控規整合,優化用地布局,集思廣益,以發展的眼光、開闊的視野,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好城市改造更新發展規劃,從而更好地指導街道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要優化方案。要對商貿休閑區塊、中心改造商住區塊、人文居住區塊等區塊改造更新方案作進一步優化,完善功能配套,使其更具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力爭成為我市城區更新改造的樣板和亮點。要尋求突破。要高度重視商貿休閑區塊中城市綜合體項目的開發建設,把其作為街道更新改造的突破口和切入口,做好策劃方案,選好開發主體,確保開發成功,激活帶動整體。同時,要繼續發揮優勢,狠抓新型工業化,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并抓好年初確定的各項重點工作,推動街道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縣構建創業型城市小結
為了加快創業型城市的創建步伐,將創建工作落到實處,我縣堅持以創城工作帶動就業,本著“旅游縣、創業富民”的宗旨,按照創建工作的內容、目標和要求,積極開展創建工作,今年以來我縣組織創業培訓270人次,新注冊個體工商戶892人,比增26.2%;新增私營企業148家,比增23.3%。農村勞動力培訓2081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25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3%。全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315萬元,占任務總數的263%,其中小額擔保貸款625萬元,其他形式小額貸款690萬元,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1500萬元,占任務總數的214%。全縣包括9個鄉(鎮)全部建成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現將年創建工作總結如下:
一、圍繞創城工作指標,創建效果初顯。
1、創建了創業服務平臺。我縣在建成勞動保障平臺的基礎上,又對縣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和兩個孵化園區(下坊孵化園區、尚書街旅游商貿孵化園區)管理力度進行了提升,提高其服務功能和水平。利用服務平臺,為有創業愿望的人員提供“一站式”創業服務,切實推動全民創業。僅下坊孵化園區建立網點企業2個,創業孵化人數38人,創業帶動就業326人。
2、構建了創業培訓平臺。一方面依托各類定點培訓機構和職業培訓學校,為創業就業者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各類政策性補貼培訓,提高創業人員的創業能力、就業能力和職能轉換能力。一方面依托縣創業指導中心,成立了由工商、稅務、司法、財政等部門的業務專家及syb教師組成的創業專家指導團,對有創業愿望的人員開展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今年,我縣已多次組織不同范圍、不同形式的創業就業政策咨詢和崗位推介活動,組織創業培訓270人次,職業技能培訓1959人,實現創業160人,創業帶動就業480人。
3、規范了基礎臺賬。成立了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對日常工作進行指導與實時跟蹤。在創建過程中,下半年起先后出臺了《縣人民政府關于創建創業型城市的實施意見》、《勞動、財政、人事、人行關于進一步改進小額擔保貸款管理積極推動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關于完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貼息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結合我縣實際,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扶持政策及措施的規范性文件,在放寬市場準入,改善行政管理,拓寬融資渠道等,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走訪各兄弟縣區,虛心學習各種創城經驗,軟件的歸檔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二、依托我縣產業結構優勢,探索創城新徑。
縣構建創業型城市總結
為了加快創業型城市的創建步伐,將創建工作落到實處,我縣堅持以創城工作帶動就業,本著“旅游縣、創業富民”的宗旨,按照創建工作的內容、目標和要求,積極開展創建工作,今年以來我縣組織創業培訓270人次,新注冊個體工商戶892人,比增26.2%;新增私營企業148家,比增23.3%。農村勞動力培訓2081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25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3%。全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315萬元,占任務總數的263%,其中小額擔保貸款625萬元,其他形式小額貸款690萬元,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1500萬元,占任務總數的214%。全縣包括9個鄉(鎮)全部建成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現將年創建工作總結如下:
一、圍繞創城工作指標,創建效果初顯。
1、創建了創業服務平臺。我縣在建成勞動保障平臺的基礎上,又對縣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和兩個孵化園區(下坊孵化園區、尚書街旅游商貿孵化園區)管理力度進行了提升,提高其服務功能和水平。利用服務平臺,為有創業愿望的人員提供“一站式”創業服務,切實推動全民創業。僅下坊孵化園區建立網點企業2個,創業孵化人數38人,創業帶動就業326人。
2、構建了創業培訓平臺。一方面依托各類定點培訓機構和職業培訓學校,為創業就業者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各類政策性補貼培訓,提高創業人員的創業能力、就業能力和職能轉換能力。一方面依托縣創業指導中心,成立了由工商、稅務、司法、財政等部門的業務專家及syb教師組成的創業專家指導團,對有創業愿望的人員開展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今年,我縣已多次組織不同范圍、不同形式的創業就業政策咨詢和崗位推介活動,組織創業培訓270人次,職業技能培訓1959人,實現創業160人,創業帶動就業480人。
3、規范了基礎臺賬。成立了創建創業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對日常工作進行指導與實時跟蹤。在創建過程中,下半年起先后出臺了《縣人民政府關于創建創業型城市的實施意見》、《勞動、財政、人事、人行關于進一步改進小額擔保貸款管理積極推動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關于完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貸款貼息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結合我縣實際,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扶持政策及措施的規范性文件,在放寬市場準入,改善行政管理,拓寬融資渠道等,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走訪各兄弟縣區,虛心學習各種創城經驗,軟件的歸檔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二、依托我縣產業結構優勢,探索創城新徑。
構建森林城市通告
各鎮,各街道委、辦事處,市級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為充分發揮機關黨員干部在“森林”建設中的表率作用,帶動廣大干部群眾多種樹、種好樹,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森林”建設的濃厚氛圍和良好格局,經市委市政府研究,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把植樹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領導聯鎮帶村工作重要內容,對聯系鎮(街道)、村(社區)植樹工作加強針對性幫扶指導,每年到所聯鎮(街道)、村(社區)開展植樹活動不少于2次。
二、把植樹作為市、鎮兩級領導下基層調研時的一項重要活動,在適宜植樹時節,市、鎮兩級領導下基層調研時,因地制宜開展植樹活動。落實情況,由各鎮(街道)每季度一次報送市委、市政府督查室。
三、要進一步廣泛設立各種形式的公益林。各地各部門要根據各自工作職責,結合實際,廣泛發動,確保各鎮(街道)、工青婦等部門均設立1個以上規模較大的公益林,其他單位根據條件和可能在符合總體規劃情況下積極設立公益林。
四、要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機關黨員干部每年至少參加2次義務植樹活動,提倡到農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基層組織進行植樹,鼓勵為基層群眾“送綠”。
城市社區構建途徑選擇
一、我國城市社區的定位
那么我們所說的“社區”在我國城市中到底是指什么?有人認為“一個街道辦事處所轄的范圍大致就是社區的地域空間,為了淡化其行政區劃的色彩而突出社區特征,許多學者稱之為街區”;有人認為就是以街道和居委會為單元的基層社區;還有人指出,在很大程度上社區已成為街道辦事處以及居委會這些基層管理機構的代名詞;還有人指出“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城市社區指涉的是街道辦事處所轄的范圍”;而國家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司長張明亮曾撰文指出“要按照便于服務管理、便于開發社區資源、便于社區自治的原則和地域性認同感等社區構成要素,對原有的街道、居委會規模作適當的調整,以調整后的居委會轄區作為城市社區的主導形式,形成社區地域”。
可見目前對城市社區的在我國的具體所指還沒有統一的意見,大多數人認為城市社區就是指街道辦事處所轄區域,只有少數人認為城市社區應該指居委會所轄區域。在我們思考社區的定位時,我們必須搞清楚為什么要提出社區的概念,為什么要倡導社區建設,顯然社區概念在我國的提出是有明確的背景和用意的,那就是我國的經濟體制由由計劃轉向市場,計劃經濟破產,政府不再擁有支配所有社會資源的能力了,但政府承擔的職能仍然是全能式的,在此狀況下,政府不堪重負,社區概念的提出與社區建設的倡導就是政府想將自己擔負的過多的職能還給社會,以減輕自己的負擔,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目標。明白了這樣的背景與用意,我們再來定位社區就明晰多了。我認為在我國開展社區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將城市社區定位于居委會所轄區域而非定位于“街區”。城市社區的具體定位問題不僅涉及社區的性質問題,更牽涉到社區建設與社區服務的主體問題,從而影響甚至決定我國城市社區建設的路徑選擇乃至最終的成敗。
“社區”這一概念幾經轉譯,至1955年就達94中之多,人們難以對其達成一致意見,但其核心所指還是明白無誤的大家基本公認的:具有高度認同感的相互依存的自發性的地域共同體。其主要特征有:民間性、普遍參與、自治、高度認同、情感依賴等。居委會所轄區域剛好在理論上符合社區的性質:居委會在理論上是居民普遍參與的自治組織,非官方組織,居民由于日常生活聚居的原因,對所生活的居民區有某種自發的認同感,居民間也有一種相互的情感依賴。將城市社區定位為居委會所轄區域就使居委會成為理所當然的社區建設主體,而居委會本來就是法定的自治組織,剛好契合。
而如果將城市社區定位于“街區”,則街道辦事處必然成為城市社區建設的直接的最主要的主體,但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或不設區的市政府)的派出機關,它是代表政府來實現國家對社會的監管與制控職能的(當然也還有服務職能),以它為主要主體的城市社區建設能否實現社區建設的普遍參與、自治、高度認同、情感依賴、民間性等目標和特征實在不容樂觀。有人認為將城市社區定位于街區可以充分發揮基層政府的作用,發揮行政推動作用加速社區建設。行政推動歷來為我們崇拜,行政推動在城市社區建設中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社區建設剛起步時更是如此,但這種建設社區的方式極有可能會建設出“行政社區”即行政推動主導的模式因帶有傳統操作方式的色彩而極可能在實際工作中把社區重新變成一個行政化了的“大單位”從而影響政府的職能轉換,使政府負擔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重新增加。而我們的城市社區建設本意就是要推動社會自治減輕政府的行政負擔,建設“行政社區”的思路與社區建設的邏輯背向而馳。也就是說以行政推動作為城市社區建設的主導模式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社區建設啟動后行政力量如何退出,它退出后又用什么力量再來推動城市社區的建設繼續進行,又用什么力量推動行政力量在城市社區自治領域的退出?而這樣的退出又必將是一個漫長的歷程,同時這種退出過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區建設過程,因此前此階段的行政推動并未能真正開啟實質意義上社區建設之路。因此將社區定位于街區,即使社區建設能夠進行,但其在過程中又不得不解決如何走出“行政社區”的困境,這就與政府提出社區建設的本意相悖。而將社區定位于居委會(或者是適當調整后的居委會)所轄的區域相對而言就不會遇到此類困境。
二、社區組織的復位
城市社區黨建構建調研報告
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對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根本任務的新概括,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新發展,是新形勢下對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面向新世紀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加強城市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是當前市轄區各級黨組織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落實“三個代表”、實踐“三個代表”的關鍵。
一、地位與作用
社區黨建是城市街道黨建的延伸和拓展。社區黨建是一種區域性、綜合性、全體性的工程,它的生命力在于社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全體黨員的共同參與和支持。充分發揮社區單位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凝聚社區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廣大居民群眾和社區單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共同目標為出發點,共同奉獻社區、管理社區、建設社區、繁榮社區。加強社區黨建,是新形勢下強化城市基層黨組織對社區建設工作組織領導、政治領導、責任領導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社會經濟生活,社會活動方式、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各種利益分配關系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給整個社會的運行,帶來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無疑對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工作內容、活動方式、管理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過去街道黨建的工作格局、方式方法、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和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按照同志“三個代表”思想,大力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及時調整城市基層黨組織的設置,理順關系,夯實基礎,激活組織細胞,不斷探索社區黨建的新思路、新途徑,努力開創新形勢下社區黨建新局面。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凝聚力、戰斗力,擴大影響力和滲透力,保持和體現廣大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發揮好全體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現狀分析
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和標準,新城區街道社區基層黨組織設置、黨員隊伍狀況等存在的主要問題大體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海綿城市構建中景觀設計要點探討
摘要:近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很多中小城市發展過程中一系列環境問題也日益加劇,尤其是城市內澇給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海綿城市構建這一理論應運而生。本文主要以浙江溫州這一沿海城市為例,就其海綿城市構建過程中景觀設計要點進行探討。
關鍵詞:城市化;海綿城市;景觀設計要點;探討
海綿城市構建是一個多學科融合的復雜工程,其在構建過程中所涉及的景觀設計要點極其重要。通過對溫州海綿城市構建過程中景觀設計要點進行探析,以期提高城市景觀設計的實用性,同時推動溫州海綿城市的構建,進而減少諸如內澇這樣的生態環境問題。
1海綿城市的基本內容
1.1海綿城市的含義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主要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因此“海綿城市”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到需要的時候再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