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實習生個人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5 22:23: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教師實習生個人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頂崗實習 國培計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064-03
目前,四川省農村地區幼兒園骨干教師缺乏,學歷和素質狀況偏低,幼兒教育中存在著教師數量不足,教育觀念落后,質量不高等問題,根據“幼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11)”,四川省農村地區幼兒園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幼兒園教育工作不規范,如教學活動常違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小學化”現象嚴重;農村幼兒園缺乏兒童操作材料,環境創設的理念落后、形式單一,教師對當前幼教新理念和新要求缺乏了解等。鑒于農村幼兒教育的現狀,四川省啟動了“國培計劃”幼兒教師培訓項目,對農村幼兒園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骨干教師進行的短期集中培訓,使其成為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種子”教師,促進學前教育科學發展。在培訓中,方案采用“兩個捆綁”(將承擔培訓任務與派出實習學生進行捆綁、對市州教育局:將選派學員參訓與接收師范生實習進行捆綁)、“三方聯動”(聯動高等師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基層學校)、“四維對應”(實習時間與研修時間對應、實習基地與學員地區對應、實習人數與學員人數對應、學生專業與學員學科對應)的方式,確保師范院校和市州教育局按照要求選派參訓教師和接收師范生頂崗實習支教,確保項目實現雙贏目標。
內江師范學院在承辦了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置換項目的同時,實施了“學生頂崗實習,師資置換培訓”的辦法,讓學前教育師范生到幼兒園去頂崗實習,深入幼兒園進行教育實踐。“國培計劃”頂崗實習相對于教育實習來說,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師范生與幼兒老師身份的置換,實習生全權扮演教師的角色,有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對師范生的技能、思想、素質等各方面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并為高師院校教育改革和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了重要依據。盡管“國培計劃”頂崗置換對提高農村幼兒教育以及高師院校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和諸多益處,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尚面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及時解決。
1 “國培計劃”頂崗實習的現狀調查
1.1調查樣本選擇
2010年和2011年,內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分別赴簡陽市、資陽市、廣安市、內江市等多所幼兒園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國培計劃”頂崗實習任務。為了對“國培計劃”頂崗實習的情況進行了解,本文對內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兩個年級(2010級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和2011級學前教育專科專業,)的學生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做了初步調查。共發放問卷110份,共回收有效問卷100份。
1.2調查結果
1.2.1實習前相關問題的調查
(1)職業態度的調查:對問題“實習前,你對幼兒教師這個職業的認同感?”的回答有41%的實習生是比較喜歡,37%的回答是沒感覺,其中回答非常喜歡和不喜歡的分別是12%和10%,由此可見在頂崗實習前實習生對幼兒教師這個職業的認同感不強。
(2)心理感受調查:對問題“實習前你的心態是怎么樣?”有46%的實習生的回答是既好奇又害怕,好奇的是幼兒園的教學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害怕的是自己在高校所學習的知識技能難以勝任幼兒園的一日教學活動。
1.2.2實習過程中的調查
調查發現實習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師生交往能力等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實習生初登講臺,心里發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的針對性不強,語調平淡,缺乏肢體語言,注重傳輸知識的結果,不太重視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在組織教學方面,不清楚幼兒的需求,不能顧及全班幼兒的需要,課堂情景知識匱乏,任意加深知識難點。
1.2.3實習后相關問題的調查
(1)調查對象對問題“通過本次實習,你的能力?”的回答情況如下:有17%的實習生認為通過頂崗實習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有42人認為通過頂崗實習自己的能力較為提高,占樣本總數的42%;能力提高一點的有38人,占樣本總數的38%;另外,能力沒有提高的僅3人,占樣本總數的3%。這些數據表明,“國培計劃”頂崗實習很好的促進了學前教育師范生的專業發展。
(2)調查結果表明通過頂崗實習,實習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熱愛程度有所降低。在訪談中,在問及“既然不打算當幼兒教師,為什么選擇學前教育專業”時,回答是“父母認為當幼師好”、“本以為當幼師要求不高”。而通過頂崗實習后, 有很大一部分的實習生沒有專業發展的意識,有些實習生甚至根本不打算當幼兒教師。
通過表1可以看出頂崗實習對自己的專業非常熱愛的人數提高了2%,由此可以看出通過深入到幼兒園進行觀摩和實踐,加深學生對專業的理解與熱愛。但是,通過實習對自己專業比較喜歡的人數降低了14%,相對的通過該實習對自己專業沒感覺或不喜歡的人數分別提高了1%和11%。因此,通過頂崗實習,實習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熱愛程度有所降低。
2 對頂崗實習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頂崗實習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主要通過教育見習的方式對幼兒園的教學和管理進行了解。然而,在見習環節中仍然存在眾多問題,如高校在安排學生教育見習中指導不夠積極,學生多是走馬觀花式地完成任務。通過訪問,這次頂崗實習前,高校只系統安排過一兩次教育見習,而且見習內容單一,只是對幼兒園的環境布置進行參觀和旁聽一些幼兒教師的課,導致了實習前學生的經驗儲備嚴重不足。
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出現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實習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態度。由于頂崗置換的地點大多數在農村,實習生面對農村幼兒園落后的教育環境而情緒低落,一些實習生甚至想到以后的就業可能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而產生很大的就業壓力,使得實習與就業形成矛盾。出現這些的問題的原因就是頂崗實習前高校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認為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不出問題就可以了,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實習生的專業知識與心理準備不足
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學生頂崗所在的幼兒園大多在鄉鎮。幼兒園領導更為看重的是實習生的藝術技能。然而高中入學的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在實習之前只學習了一年的鍵盤器樂、視聽練耳和美術。因此,在頂崗實習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實習生組織教學的能力挺強,但在技能教學過程中卻表現得不足,例如,在美術教學時只能照著原圖畫;歌唱教學時不熟悉曲子,教學過程中唱不準音,聽不出幼兒歌唱時音準和節奏的不準確等。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都是因為他們在教學技能方面的不足。
一些實習生對實習幼兒園的期望過高,大多數實習生給自己在實習中的定位是幼兒教師,并希望能夠在頂崗實習中系統提升專業知識,可以受到系統的培訓,學到更多專業知識。用實習生的話說就是工作要有“技術含量”。而實際上一些幼兒園認為實習生能力不夠,不讓實習生帶班上課,這讓實習生從心理上難以接受。
另外,農村幼兒園普遍存在大班額、師資少的情況,50~60人的幼兒班級是常見現象,部分班級的幼兒人數甚至有80、90多人,而一些實習生獨自帶班,甚至兼做其他班輔導工作。幼兒班級人數過多使實習生工作強度大,體力不支,心力交瘁,一些實習生在頂崗初期出現身心疾病的癥狀。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頂崗實習的效果。
2.3幼兒園教學管理中存在缺漏
部分幼兒園對國培工作態度敷衍,對學生的工作能力持懷疑態度,只是讓學生負責打掃衛生、維護安全這一類的工作,學生接觸不到幼教的核心工作,沒有得到實質性的鍛煉和提高,使實習活動流于形式。
此外,教學分配不合理也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幼兒園將實習生當成是義務工,給實習生安排了很多的課時任務。另外,有的實習生不僅要上自己本班的課,還要幫其他的老師代課。從表2可以看到:上過40次課以上的學生有83%,上過20-40節課的學生也占了11%,另外,有6%的學生只上過1-4節課。由此可見,實習生的課時任務普遍比較繁重。
3 完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對策和建議
為了讓頂崗實習生更好地完成頂崗,結合本次調查發現的問題,筆者從頂崗高校、實習生和幼兒園三個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3.1完善課程結構,加強思想教育工作
就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而言,課程建設是人才培養的依托,針對頂崗實習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職前師范教育的課程改革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應加大幼兒園急需的專業技能課程比重。另外,隨著學前教育理念的更新,眾多早教機構的出現,應該在課程設置中設置0-3歲幼兒早期教育的相關課程,使0-3歲的早期教育和3-6歲的學齡前教育實現有效銜接。此外,加強實踐教學是學生理解理論,了解幼兒園教學現狀的重要途徑。高校可以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安排學生每個星期半天到幼兒園見習,幫助學生及早的接觸幼兒教育工作的特點以及幼兒教師的職責,并要求學生完成一定質量的見習報告,學校指導老師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成績評定,并將該成績記入學生總成績之中,以保證教育實習的質量。[1]另外,在學生學習幼兒園各領域的教育活動指導等課程時,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教學,將書本知識及時的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針對當下的大學生不能吃苦,受挫能力也差的現狀,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輪流去貧困山區進行義務支教,讓學生體驗吃苦耐勞的精神并在吃苦中找到快樂。另外,高校也可將吃苦耐勞的道德精神貫穿于課堂,例如,增加實踐課,讓學前教育師范生去幫助幼兒園的環創和編排文藝活動等。讓學生認識到吃苦耐勞是一種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這種精神并做好隨時吃苦的準備。
3.2增強實習生的職業認同感
教師職業認同感是指教師能從心底接受教師職業,并能對教師職業的各個方面做出積極的感知和正面的評價,從而愿意長期從事教師職業的主觀心理感受。[2]師范生自身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是教師情感最持久的源動力,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基本心理準備。[3]在職前師范教育中,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即是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將要擔任的角色,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激發對幼兒教師職業的熱愛。有了職業認同感,即會將其表現在優秀的專業行為中。如面對學前專業師范生在頂崗實習中表現出來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現象,為了能夠更好做好實習,實習生的言行舉止、教學技巧,基本功練習等方面都應該做好準備,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把實習工作做好。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加緊鞏固基本師范
技能,例如:同學之間一個月內可以準備1-2次的師范技能訓練,練好普通話、鋼筆字、粉筆字;還可以組織微格教學并觀看小組的課堂錄像,同學之間相互提出問題、互相學習,注重教學表情、語言、肢體語言等的協調,找出自己的缺陷并改正自我,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3.3加強幼兒園對實習生的指導
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專業頂崗實習生的接收單位,要積極做好對實習生的管理、指導和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為師范生提供生動實際專業教育,通過教學實踐引導實習生把理論知識運用于教育教學實際中,并使其基本上掌握教育教學的知識和技能,能夠獨立地進行教學。而并積極挑選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與高師院校教師組成指導小組,加強對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工作狀況、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問題和困惑進行指導。
此外,“國培計劃”頂崗實習相對于一般的頂崗實習來說,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師范生與幼兒老師身份的置換,實習生全權扮演教師的角色,有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但是,師范生到幼兒園只負責“頂崗”,而一些老師的活動與實習生無關,這讓很多師范生從心理上難以接受,容易造成師范生對實習工作的厭倦。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讓實習生和其他老師一樣參加學校的其他日常活動,如教職工會議、家長會及其它工作,讓實習生真切的感覺到自己就是學校的一分子,充分參與幼兒園的各項管理工作中。
另外,幼兒園在積極配合高校完成頂崗實習工作的同時,可安排幼兒教師與實習生互動,分享教學中的成功經驗,提出教學中的主要難題與困惑一起探討。學前教育師范生在教育理論上已有一定積累與自己的認識,與幼兒教師一起分析解決實踐教學中的問題,不僅為自己將來的頂崗實習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某種程度上也深化了一線幼兒教師的理論素養,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更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幼兒園也獲益匪淺。
“國培計劃”頂崗置換項目是進一步探索適宜于農村幼兒教師實際的培訓模式和方法,開發優質培訓資源,提升培訓的層次和水平的創新嘗試,在培養“種子型”的教師同時,推動師范院校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但是,頂崗實習的順利完成,離不開學生個人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學技能的培養和教學經驗的積累,也離不開師范院校專業教師的指導,實習基地幼兒園的大力支持,分析現狀,解決問題是為了通過頂崗實習,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推動學前教師教育改革,推進學前教育師范生實習,提高培養質量,提升師范院校服務學前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許友根.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理論與實踐[J].無錫教育學院報,2006(4):22.
[2]Beijard D,Verloop N,Vermunt J D.Teachers’percept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6):749-
764.
篇2
1對學生的責任。教師必須根據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經常對學生進行有關的法制教育,教師還必須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抵制和防止有害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各種不良現象。通過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使他們成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公民。教師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技術教育,使學生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之才。教師必須努力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關心愛護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
2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教師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這是國家、社會對教師的總體要求。為了完成這一使命,教師必須遵守憲法、法律、職業道德并且要為人師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保質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3教師對自己的責任。作為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用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去影響學生,用淵博的知識和嫻熟的教學去傳道、授業、解惑。
教育責任感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各有側重,又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缺一不可。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是教育責任感的靈魂,對學生的責任和對自己的責任,是教育責任感的基石。教育責任感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是每一位教師在道德方面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影響幼師生教育責任感的因素
1在道德觀方面,幼師女生表現出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的失衡。不可否認,絕大多數女生能認識到品德修養是做人之本。但在現實生活中,多數女生常常表現出對社會公德不以為然。比如:有些同學自視清高,要求別人尊重自己,但見到老師卻連招呼都不打,公共汽車上遇到老人不主動讓座,視而不見。不少女生愛惜個人物品,但對社會公物卻不愛惜,教室、琴房長明燈現象比比皆是,課桌、講臺隨手涂鴉。
2在人生觀方面,幼師女生表現出理想與現實的反差。幼師女生中許多人是帶著輕松、易學的念頭,父母、親友的期望及自我陶醉來到校園的,她們是按一種屬于藝術學習的思維定勢來塑造自我的,認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然而同時的,女生們絕大多數表現為成才欲望較強,奮斗精神較弱。部分女生由于學習專業技能課的自身素質較弱(比如舞蹈課、琴法課、視唱及樂理等),一進校便表現出不知所措的煩燥,甚至畏學。她們渴望成就一番事業,但往往又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盼望有所作為,卻又疏于基本功訓練。理想和現實的反差對她們今后所從事的工作、事業構成嚴重威脅。
3在價值觀方面。幼師女生表現出功利化和實用化。從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女生是懷抱“找出路”、“跳農門”、“落根大城市”等一系列復雜心態來學校的。城鎮籍女生來幼師是為了能夠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農村籍報考幼師則希望跳出農門,走出自己家鄉的那個小村莊。更為夸張的是有些女生讀幼師是為了有一個好名聲,以便能找有錢人來嫁。雖然這些女生入學動機各異,但她們幾乎都表現為更注重個人成才目標的實現。她們渴望成才,但又往往單憑個人興趣愛好和自我價值取向進行“自我設計”,把成才目標建立在狹隘的個人利益基礎上。
4獨立意識增強,但意識和能力失衡。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女生們要求能夠獨立。她們對于《中師生行為規范守則》的條例以及學校學工處制定的文明細則不以為然。因此,大部分時間用來上網交網友、寫信交筆友現象在許多女生中流行開來。她們一方面自我意識增強,另一方面法紀觀念卻相應淡薄了。她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但在真正的現實面前,卻又顯得手足無措。由于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有不少女生因此耽誤了學業,更有甚者嚴重違犯中師生行為條例,受到批評處分。女生獨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淡薄,于是對學校的規章制度有抵觸情緒。這種意識與能力的不平衡使大多數女生常常處于矛盾沖突狀態,并時常伴有挫折感。
5學校教育方面。首先,學校忽視了對學生的正面教育。學生教育責任感的形成和發展不是一個自發的過程,必須通過學校教育才能實現。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忽視精神文明建設,以致思想道德建設嚴重滯后,因此,怎樣有針對性地、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人生價值、社會責任意識等方面的教育,我們的研究不夠,實施乏力,成效不顯著。即使像愛國主義這樣嚴肅的教育,我們往往過多地停留在展示祖國大好河山、悠久歷史文化等對祖國自豪感的培養上,難以把對祖國的自豪感升華為“振興中華”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并能從中引發出他們對祖國的強烈責任。正因為如此,學生們建立起來的責任意識,一方面缺乏社會價值,缺乏正確的責任動機:另一方面經不起不良社會環境和社會輿論的干擾,不能自覺地、持久地去實踐自己的責任。其次,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校德育過程形式化,重灌輸,輕實踐:重知識體系,管理條條框框繁雜,對學生限制太死,“一刀切”現象突出,學生個性壓抑,形成了“兩面”人格、知行脫節。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嚴格的管理制度當然是必要的,但在管理中要尊重并逐步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否則,學生覺得自己總是處于管理者的對立面,容易產生逆反情緒,也妨礙了他們對自己的社會地位的確認。因此,幼師學校必須改革學生管理方法,探索有利于培養幼師生教育責任感的教育模式。最后,學校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教育責任感培養的實踐活動。教育見習和實習是學生學習他人經驗和將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于教育實踐的過程,是幼師學校的必修課,是培養高素質教師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同時,教育見習和實習是幼師學校培養學生教育責任感最重要的實踐活動。因為教育實習和見習是師范生在校期間最早也是直接體驗教師角色的開始,對師范生從事教育事業有著重要的啟蒙作用,師范生通過面對面地與學生接觸,與社會接觸,第一次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角色的重要性,從而體驗到什么是教育責任感。而從目前情況看教育見習和實習一直是師范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這主要表現在教育實習的時間短,有些學校為了省錢、省事而將教育見習和實習合并在一起,安排在臨近畢業前。這樣就使學生對教材的熟悉、教法的了解、教師工作的嘗試集中在一起。這種安排,一方面,對實習生來說,由于時間有限,臨近畢業也無法彌補在實習中所發現的自己知識、能力方面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對實習學校來說,由于迫于教學計劃的壓力,而實習生平時技能訓練太少,唯恐實習會影響教學質量而不愿接受實習生。再加上由于實習經費和指導教師的匾乏,有些學校采用了“分散實習”、“模擬實習”等形式,這無疑對參加這些形式實習的同學缺少全面指導和嚴格的管理,從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幼師生教育責任感的培養
怎樣解決學校教育責任感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責任感教育的實效?筆者認為,我們必須改革傳統的責任感教育模式,創建一種新的適合當前需要的有效模式,從而提高責任感教育的效果。
1從學生需要的實際出發,多層次化地進行學校德育教育。以往在德育目標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目的和目標不分。用目的代替目標,只有高度,沒有梯度,這就像哭人家上樓而不納人家梯子。學校的責任感教育工作要改變統一目標教育帶來的“假、大、空”現象,就必須從學生的思想、道德、倫理等方面的實際出發:將一元化的道德教育目標分成若干個層次,即對各年齡階段和教育階段確定不同層次的具體目標和教育的起點,依次選擇相應的具體內容、方法和途徑,再把各階段各層次的德育目標和措施整體地銜接起來,逐步提高,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進行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重要的任務就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將總體目標具體化,即為學生發展的每一個年齡階段、每一級發展水平擬出道德教育的具體目標。由于每個學生家庭所處的社會地位、經濟文化狀況、所受教育不同以及個人主觀因索的差異,在思想發展和對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呈現出多種情況,不能強求一律。因此對道德教育目標層次化,不僅要把最高目標分解為各個年齡階段的目標,而且要針對各年級學生發展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各年級德育的具體目標。這種有針對性的教育,才能促進個體成員充分的發展。
2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人的價值觀念,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其形成和發展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約,即社會結構和社會運作模式、人們已有的價值觀念以及政府提倡的主流價值觀念。而社會結構和社會運作模式則起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社會轉型時期,對價值觀念的規范、標準、體系及思維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對當前的幼師生來說,她們的人生志向趨于務實,注重實效,關注自我,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商品意識,這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價值標準的。此外,由于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會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造成沖擊,對諸如金錢至上、吃喝玩樂、損人利己、空虛無聊等不良習俗,我們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加以克服。同時,必須摒棄一切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陳腐觀念,以使之具有更加務實的人格,從而成為一個文明人進入社會。幼師生現代人格特征的形成,與社會的大力倡導也是密不可分的。社會倡導的主流道德起著導引、催化、灌輸的作用,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里,通過大眾傳媒、社會倡導的主流價值的影響作用更大。因此,社會和學校必須加強正面教育,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為幼師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形成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重點發展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注重發展學生的道德認知力是當代西方學校的德育重點和經驗。柯爾伯格的認知發展理論引起了西方學校德育的改革,其中心思想即是注重道德認知能力的發展。西方道德教育實踐證明,強調發展學生道德判斷力后,學校的道德教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改變了背記知識、注重說教和-成人化的傳統道德教育方式,學生學習的知識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有能力對復雜的新的社會問題做出重大判斷,表現出對重大道德問題的理解和較高的行動自主性。可以說,強調能力發展是當代學校道德教育的重心之一,能較好地提高學生道德水平。幼師學校道德教育改革也應徹底改造舊德育只注重背記道德知識,滿足于一貫行為訓練的方法,要特別注重發展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把它作為德育對策的重點,看成是學生適應多元化社會和促進自律、自主的重要指針。其中,尤其應注意提高教師對培養道德判斷力的認識,注重教育技能技巧、大膽吸收討論法及問題教學法來改進課堂教學。柯爾伯格的研究表明,討論法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通過引導激發學生對道德問題的思考,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推理程序,積極參加社區服務等道德實踐,這對于培養學生獨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斷力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當然,提供給學生討論的道德問題必須是與現實生活和學校生活有關的道德兩難問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作為道德教育過程的主體,直接地、民主地參與討論,進行創造性思維,避免脫離實踐而拘囿于各種無意義的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中。
4從幼兒園實踐的需要。促進幼師生教育責任感的形成。一個人的責任感是認識過程、意志行為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統一,這個統一的基礎,就是社會實踐。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產生和深化對自己應承擔責任的認識,才能形成履行責任的行為和提高履行責任行為的意志水平,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勞動、汗水獲取對履行責任的親身體驗和感受。因此,要培養幼師生的教育責任感,必須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比如教育實習和見習是學生學習他人經驗和將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于教育實踐的過程,也是幼師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有利時機,通過實習、見習,讓幼師生了解當地基礎教育狀況,親身體驗到小朋友對學習的渴望,親眼目睹幼兒園教育師資嚴重短缺的現狀,才會真正感到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感到一個未來教師所肩負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實踐證明,社會實踐活動對幼師生教育責任感的形成具有明顯的激發和強化作用,是一種活生生的現實教育。為充分發揮教育見習和實習應有的作用,作為幼師學校,首先,應對教育見習和實習的目的和意義有正確的認識,對教育見習和實習提出明確的要求,并制定嚴格的制度和教育實習成績考核標準,充分調動幼師生參加教育見習和實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努力搞好教育見習和實習。其次,加大教育實踐改革的力度,改變教育見習和實習是對學生進行的“初步訓練”的觀念,合理地安排好教育見習和實習,有必要適當延長教育見習和實習的時間,將教育見習和實習過程延展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把教育實踐作為訓練過程,以確保真正提高幼師生的從師素質,而不是流于形式。最后,增加教育實踐的經費投入,加強教育見習和實習的基地建設,保證教育見習和實習的順利進行。
總之,幼師生的教育責任感不可能自發地形成,我們要研究分析新形勢下幼師生教育責任感存在的問題,查找影響幼師生教育責任感培養的因素,研究幼師生教育責任感培養的方法,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反復實踐,不斷總結,構建新形勢下幼師生教育責任感培養的新方法,為21世紀我國幼兒教育夯實根基。
- 上一篇:檢測公司實習生個人總結
- 下一篇:醫院藥學實習生個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