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辦公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1 04:56: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聯合辦公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聯合辦公調查報告

篇1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我科室全體成員認真貫徹執行兵團、師和團黨委九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扎實工作,勤奮努力,圓滿地完成了團黨委及上級部門交辦的各項工作。

一、xx年年團場各項指標制定、完成及與上級下達任務對比情況:

二、具體工作及完成任務情況

1.根據團黨委九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和團第七輪承包實施辦法規定,下達了xx年年度“四個計劃”( 財務指標、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生產指導性計劃、各單位上繳養老金、醫保統籌金計劃)通知,制定了基層各單位承包指標,對各單位應當完成的任務細化,有利于年底督促檢查各單位完成各項指標。

2.參與制定團內管理費用的實施細則辦法,特別是對xx年下發的團發〔xx〕25號文件——第七輪承包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使團場經營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

3.關于文具廠土地資產的盤活工作順利開展,豫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7000余萬元,建成了集住宅超市為一體的綜合大廈。

4.積極參與兵團十二師與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合作區外業調查工作,編寫了《兵團十二師與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合作區外業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為十二師分區104團片區的規劃和前期工作提供了詳實的基礎數據,為開發區的建設入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項目編寫工作成績顯著:今年,我科室共完成西郊城區供水設施建設、西郊城區排污管網建設與改造、中學教學樓建設、104團綿羊良種繁育等大型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工作。目前,十二師殯儀館設施建設已實施完畢;西郊城區排污管網建設與改造項目、人畜飲水項目、住院樓改造擴建項目的可研已獲批,正著手編寫初步設計文本。中學教學樓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已獲批復,明年就有望實施。

6.農業連隊連部的規劃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今年,我科室協同工交建商科共同完成了青年連、四連、九連、五連、育肥羊場等5各單位的連部規劃的編寫工作,七連、八連居民定居點,八連文化活動室的規劃選址已經完畢,有利于指導團場連隊建設按照國家、兵團的規劃發展要求進行。

7.項目監督督促工作力度較大:目前,團場農電網改造項目、社區綜合活動中心、企業聯合辦公樓、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農貿市場項目、養禽場農貿市場、業余黨校續建項目、連隊(一連、七連、牧一場、牧二場、牧三場)綜合活動室及衛生室的規劃和建設、門球場建設、養禽場自來水改造項目、小學水沖式廁所建設、生態廁所建設、九連危舊住房改造平房等建設,在我科室得大力督導下,這些項目已順利完成。大大的促進了團場基層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了團場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

8.牧三場藥浴池建設、連隊道路建設、危房改造的規劃改造工作做的有聲有色。

9.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遵照師黨委一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和師發[xx年]7號文件通知精神,結合我團黨委九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確定的具體發展目標,在我團農牧業單位開展“鞏固提高,創優增效”的競賽活動,并做了具體安排,競賽活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明確化,安排了領導小組的具體成員并明確各自的分工,確定競賽參考指標和獎勵條件及獎勵辦法標準。這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有力地激發了團場農牧員工的積極性,鞏固和提高了“五個80%”,其他相關指標也得以完成,南區土地整理項目也正在實施,使我團農牧業發展呈現出新面貌。

10.摸底制訂、督促檢查年度生產計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財務計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并書面呈報團領導。

11.我科室在團黨委的精心規劃安排下, xx年年退牧還草項目得到了認真實施。有利于遏制生態環境繼續惡化,擴大綠化面積,調高調優產業結構,逐步改良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篇2

一、預案編制的原則和目的

(一)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對社會的危害。

(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鎮人民政府統一指揮,協調全鎮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處理工作,各村和鎮直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各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要按照實際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機制。

(三)預防為主,平戰結合。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的要求,做好應對安全生產事故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資和經費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做到常備不懈。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本鎮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1)建設、建筑施工領域發生的各類事故災難

(2)道路交通運輸事故災難

(3)火災事故災難

(4)煙火爆竹物品和危險化學品事故災難

(5)農業、林業和水利設施事故災難

(6)電力設施大范圍破壞造成的事故災難

(7)集鎮市政公用運營的各類事故災難

(8)其他可能造成重大傷亡或巨大財產損失的事故。

四、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

鎮人民政府是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總指揮由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同志擔任,副指揮由分管安全的副鎮長同志擔任,鎮應急管理所、交管站、文化站、民政辦、財政所、派出所、交警支隊、衛生院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指揮部下設現場指揮工作組、搶險救援組、通信信息組、醫療衛生組、治安交通組、資金物資保障組、善后處理組。

1、現場指揮工作組

總指揮:

成員:

職責:確定總體決策和救援行動方案,現場調集指揮各方面搶險救災力量,及時向上級領導和部門續報情況。

2、搶險救援工作組

組長:

成員:鎮應急救援隊及涉及事故村救援小分隊

職責:及時掌握事故災害的變化情況,提出相應措施;受理指揮員的指示;根據事故變化及時向總指揮部報告,統籌調度與救災有關的各方面人力、物力;遇有特殊情況及時請示有關上級部門,協調平衡企業外部的有關問題。

3、通信信息工作組

組長:

成員:鎮黨政綜合辦公室人員、鎮文化站工作人員

職責:及時向指揮部匯報事故現場情況、組織聯系救援隊員,必要時向上級部門匯報事故現場情況,聯系其他組織或部門參與救援工作。管理和協調信息和報道工作,及時、準確報道事故信息,堅持正面宣傳,引導媒體及公眾輿論,適時解答有關質詢。

4、醫療衛生工作組

組長:

成員:衛生院急救中心人員

職責:負責現場傷員的運送、救治工作。

5、治安交通工作組

組長:

成員:派出所民警、交警隊民警、事故地村委會主要干部

職責:負責控制進入事故現場救援人員數量,維護事故現場和事故單位秩序,保證執行任務的車輛暢通,保證救援工作正常進行;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內控企業相關人員,防止有關責任人員逃逸或者轉移、隱匿財產。

6、資金物質保障工作組

組長:

成員:鎮民政辦、鎮財政所、事故單位負責人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所需設備、材料的供應;負責事故應急處置過程中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

7、善后處理工作組

組長:

成員:鎮民政辦、鎮司法所、事故單位

職責:負責處理傷亡人員及家屬的安撫、疏導、穩定工作:指導傷亡人員及家屬的賠付工作:指導受災群眾生產生活恢復工作。

五、分級響應程序

發生事故后,按照事故等級,及時上報上一級應急指揮機構。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請求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

(1)一般事故響應:由事故發生單位、事故所在村委會、事故單位主管部門組成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部,鎮政府其他相關鎮直部門配合。原則上不啟動本預案,根據事故發展態勢,逐級啟動事故發生單位、單位主管部門、鎮政府預案及相關部門的預案。

(2)較大事故響應:配合縣政府、安全監管各部門、事故單位主管部門、事故發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組成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啟動應急預案和相關部門預案并直接指揮現場應急救援,政府相關部門配合,同時立即向縣政府、縣應急管理辦公室報告事故情況,并繼續協助上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進行救援工作。

(3)重大事故響應:啟動本預案及相關部門預案進行應急救援,及時向縣政府和縣應急管理局報告事故的事態發展和救援情況,并保護現場,配合上級事故調查組開展調查。

(4)特別重大事故響應:立即報告縣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救援指揮部,同時啟動本預案及相關部門預案,進行現場救援。

六、救援行動

(1)現場指揮部總指揮負責組織召開各成員單位和救援隊伍負責人及專業人員聯席會議,通報事故初步情況,在專業人員協助下制定應急救援實施方案,組織、指揮救援行動;

(2)現場指揮部根據事故類別和現場救援需要,調集救援設備和器材,指派救援隊伍深入事故區域,探明情況,搶救傷員,運送遇難者遺體到指定位置存放。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涉及的工程設施進行維護和處理,防止事故擴大;

(3)衛生部門在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設立現場急救站,開展現場醫療急救,對傷員簡單處置后,送指定醫院治療,并隨時向指揮部報告人員傷亡情況和采取的救治措施等情況;

(4)公安派出所、交通部門在指揮部的統一安排下,迅速劃定警戒區,及時通知事故區域內的人員及時撤離,禁止與救災無關的人員進入警戒區;

(5)應急指揮部通知有關部門和行業做好運輸、通信、物資、供電等支援工作。

七、救援力量組成

事故單位應建立由專職的或者兼職人員組成的救援組織。不具備單獨建立專業救援組織的企業,除應建立兼職的救援組織外,還應與臨近的專業救援組織簽訂救援協議,或者與臨近的企業聯合建立專業救援組織。

發生重、特大事故后,由鎮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按事故實際情況,調度全鎮范圍內救援力量,必要時由鎮救援指揮部請求上級政府給予幫助。

八、緊急處置

針對安全生產事故的特點,在搶險救援過程中,應急救援指揮部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事故發生后,發生事故的企業在第一時間是處理事故的主體,要充分利用所屬企業及鄰近社會救援力量盡快實施搶救,遏制事故擴大;

(2)停止事故地點一切作業,迅速組織事故地點及鄰近職工撤離危險區域;

(3)迅速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及時制定事故的搶險救災方案并組織實施;

(4)立即搜救被困和失蹤人員,調集相關的醫療人員、醫療設備現場救治傷員,適時進行轉移治療;

(5)加強對事故搶救現場的物理、化學監測,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發生次生事故;

(6)現場救援人員必須做好人身安全防護,避免搶救過程中發生二次傷亡;

(7)應急救援結束后,各有關單位、救援隊伍在撤離事故現場前,要認真做好現場清理,切實消除事故隱患,經現場指揮部同意后,方可撤離事故現場。

九、事故調查、處理、檢測與后果評估

協同有關部門適時成立事故調查處理小組,按照規程開展事故原因調查分析、現場檢測、事故損失評估等工作。

事故調查結束后,事故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做出應急行動書面總結報告,要收集和整理所有的應急記錄、方案、文件、報告等資料,總結和評價應急預案實施情況、應急救援保障情況等。

十、后期處置

1、善后處置

鎮人民政府及民政、財政等鎮直有關部門負責協助企業認真做好善后處置工作(必要時報縣級相關部門協助處理),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救援費用的支付,災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響,安撫受害和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穩定,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救援隊伍應認真核對參加搶險救災人員,清點救援裝備、器材;整理搶險救災記錄、圖紙,寫出救災報告;核算救災發生的費用。

事故發生地、事故發生單位應認真分析事故原因,強化安全管理,深化安全專項整治,制定防止類似事故發生的措施。

企業應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加強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并根據實際情況修訂、完善企業自身的應急預案;在恢復生產過程中應制定安全措施,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篇3

一、主要做法和特點

(一)領導重視、組織得力,學習實踐活動推進有序。一是組織機構健全。為確保學習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局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局長付瑞成為組長,副局長向瓊為副組長,其他局領導及所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習實踐活動的組織領導、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學習實踐活動日常工作。與此同時,局屬各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由各支部書記親身掛帥,全面負責抓好本單位學習實踐活動。二是工作制度完善。根據要求,印發了局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和各階段工作要點,明確了局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同一領導、分管領導謀劃推動、辦公室協調推進、各單位具體落實的工作責任制,并建立了情況交流、工作例會、信息報送、資料回檔等日常工作制度。三是督促檢查嚴格。自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局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已組織召開工作例會10次,對各單位開展指導檢查4次,確保各單位學習實踐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規定動作都能做到位、自選動作都能創特色。

(二)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學習實踐活動方向明確。一是科學設定實踐載體。牢牢圍繞“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體要求,以“服務企業、改善民生、促進發展、構建*”為實踐載體,努力打造人民滿足服務型機關,切實提升機關服務品質。二是堅持突出活動重點。把局機關中層以上黨員干部和局屬單位班子成員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重點,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示范作用。活動過程中,局黨組班子成員和局屬各單位班子成員帶頭撰寫或牽頭完成調研報告10篇,開展宣講和上專題黨課10余次。在領導干部的帶動下,局系統黨員干部職工共撰寫學習心得140多篇、讀書筆記120余萬字。三是始終捉住關鍵題目。圍繞影響和制約勞動保障科學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根本性題目,集中精力重點解決服務理念、服務效能、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的題目,著力破解困難、創新體制機制,努力推進勞動保障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注重引導、強化宣傳,學習實踐活動氛圍濃厚。一是及時進行動員部署。自全縣召開深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以后,我局及時召開局黨組會議,對開展學習實踐活動進行專題研究部署。3月30日,召開了縣勞動保障系統深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對全局學習實踐活動工作進行了整體安排和部置。會后,局屬各單位結合各自工作實際,也相應制定了本單位學習實踐活動工作方案,并及時召開各單位動員大會,從而確保了全局系統學習實踐活動思想發動及時、全面、深進。二是全方位加強宣傳。我局已累計制作了局學習實踐活動宣傳標語、站牌10條(塊),編發學習實踐活動宣傳稿件140多篇,其中被縣委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采用17篇,被*日報、*商報采用54篇,在*電視臺6次報道了我局學習實踐活動的經驗做法。此外,在《中國社會保障》、《*社會保障》雜志上刊登5篇,有48篇宣傳稿件被市級以上各級信息網站采用。

(四)緊貼實際、大膽創新,學習實踐活動特色鮮明。對勞動保障部分來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最大特色就是提升機關服務品質,為企業、基層、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為此,我們從五個方面進手:一是細化工作安排,推進活動開展。按照縣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的同一安排和部署,我局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對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都進行細化分解,并對每周的活動提出了具體的時間、內容和活動要求,以指導學習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為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出成果、見實效,局黨組對關注民生的服務創業帶動就業、全面落實勞動保障政策、指導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工作、行政審批流程再造等4個具體題目逐一建立了整改落實臺帳。每個臺帳均明確了整改題目、整改責任領導、整改責任人、整改完成時限、具體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標。二是承諾辦好“八件實事”。即結合本縣實際出臺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加大農民工培訓轉移和就業力度、創造良好的環境為企業排憂解難、進一步解決好城鎮居民醫保惠民題目、轉變服務方式和工作作風、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力度、加強勞動仲裁調解和執法維權工作、積極對上爭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并將落實八件實事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八件實事”現已全部落實到位。三是建立重點規模企業聯系制度。對26家重點規模企業,建立了勞動保障聯系制度,明確聯系工作職責。聯系工作實行領導負責制,局班子成員及股室負責人、局所屬單位班子成員等,每人聯系1個規模企業,并將聯系企業工作與機關效能建設掛鉤,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工作內容。切實為促進企業發展搞好服務。幫助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企業與員工構建*穩定勞動關系搭建良好的服務平臺。四是開展行政審批服務流程再造。以“公正、便民、廉潔、高效”為基本要求,加強服務窗口建設,規范工作行為和服務標準,簡化辦事手續,優化辦事流程,審批前移,服務下移,實行公然辦公,交叉辦公,聯合辦公,對局所有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和服務流程再造。共清理23個行政審批事項,凡屬縣級審批的事項,辦理時間在法律法規規定的時限范圍內一律縮短60%以上,窗口直接辦結率達到了90%以上。五是創新案件調處手段。在調解仲裁過程中,我們牢固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始終堅持以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的“三為主”方針,建立健全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和勞資矛盾部分協調溝通機制,定期開展勞資矛盾排除活動,使勞資矛盾萌發在基層、處理在基層、消化在基層,對發現企業在勞資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題目,我們及時以建議書形式向企業作出提醒,盡可能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努力為企業運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五)精心設計、確保實效,學習實踐活動載體豐富。一是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系列調研活動。利用一周的時間全面深進地開展一系列調研活動。由局班子成員和局所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帶隊,局機關和所屬單位黨員干部參加,共分9個調研組,深進到5個村、16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及外地開展專題調研活動。采取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每個調研組調查走訪10個農戶或10名員工,深進實際了解老百姓、農民工、企業員工和服務對象對勞動保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把握廣大人民群眾對勞動保障工作的需求和愿看,并形成有深度、有價值的調研報告。二是多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采取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設立征求意見箱、深進基層等形式,廣泛征求“兩代表一委員”、企業負責人、縣委督察專員、部分行風監視員、退休老干部和個體工商戶、以及服務對象對全縣勞動保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征求群眾對我局學習實踐活動科學發展觀滿足度的測評中,群眾滿足度達到了100%。三是竭盡全力支持服務企業解困。勞動保障部分力排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與企業抱團取熱,共克時艱,積極研究對策,采取穩崗、扶智、減負、問效、協作、便民等一系列扶持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全面落實社保費降低費率政策,及新一輪促進就業、使用失業保險基金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等一系列政策,為企業減負近600萬元,幫組企業度過難關。四是開展“十佳創業之星”評選活動。廣泛宣傳全縣城鄉勞動者在轉變就業觀念、開拓就業之路、大膽創業過程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全面展示城鄉勞動者奮發向上、發奮圖強、銳意進取的時代風采,引導全縣求職者樹立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的就業觀,引導和激勵更多的勞動者走上創業之路,進一步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努力在全縣形成支持、關心失業職員及再就業工作的濃厚氛圍。五是開展“發展環境改造年”活動。結合部分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采取“五查五改一清理”的工作措施,確保“發展環境改造年”活動取得實效。即查工作流程,改進辦事環節;查行政審批,改進治理機制;查執法理念,改進服務方式;查節約意識,改進行管措施;查作風建設,改進部分形象。清理審批項目,力求不漏不錯。

二、主要成效

通過開展深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局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熟悉水平明顯進步,影響制約勞動保障事業科學發展、涉及人民群眾切實利益的突出題目得到有效解決,推動了勞動保障各項工作的深進開展。

(一)思想共叫形成到位,理論水平得到進步。我局黨員干部普遍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重大意義、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熟悉,增強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同程度轉變了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對事關勞動保障工作發展全局的重大題目形成了基本共叫。大家體會到,科學發展觀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也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勞動保障工作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要指導方針。勞動保障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依據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著力打造人民滿足服務型機關,讓科學發展觀在廣大黨員干部的頭腦中扎下根來,使之真正成為黨員干部的指導思想、思維方式、從政準則和行為規范。具體要做到:按照第一要義是發展的要求,牢固樹立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工作

理念;按照核心是以人為本的要求,把宗旨意識、民本意識貫串于勞動保障工作全過程;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超前謀劃勞動保障事業,著力避免片面發展、盲目發展、只顧眼前發展等傾向;按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的要求,正確熟悉和妥善處理勞動保障工作中的各種復雜關系;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樹立勞動保障部分良好社會形象。

(二)突出題目基本找準,整改落實已見成效。我局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召開專題*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認真查找了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突出題目,累計征求到各類意見建議18條次。經整理研究,共梳理出四個方面題目,并深刻剖析了這些題目產生的主客觀原因特別是主觀原因,落實了具體限期整改落實事項。尤其針對其中一些基層和群眾反映強烈、在學習實踐活動期間能夠解決的突出題目,我局堅持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取得了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成效。如為有效應對嚴重的就業形勢,及時推動出臺了新一輪促進就業、使用失業保險基金幫扶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降低社保費率為企業減負、小額擔保貸款推動創業等一系列政策;為進步城鎮居民醫保待遇,在不增加參保職員繳費支出的條件下,對城鎮職工醫保政策及時進行了調整,即進步報銷比例,建立大額統籌和門診個人賬戶制度等。

(三)發展思路切實清楚,體制機制得到完善。由局領導牽頭,各有關業務股室、局屬單位負責人參與,采取深進實際調研、召開座談會、赴外地學習考察等形式,確保調研工作真正取得實效。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關于我縣勞務輸出情況的調查報告》、《解決企業用工瓶頸題目的對策及建議》、《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思路》、《對我縣農村人口養老保障題目的幾點思考》、《創新思路、妥善解決特殊人群老有所養題目》等一批調研成果,并分別被縣踐行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集《探索與思考》、縣推動科學發展征文集《建言與獻策》、縣踐行科學發展觀典型案例集《實踐與啟示》收錄。同時,對照科學發展觀要求,認真撰寫了《縣勞動保障局黨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制定了《縣勞動保障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整改落實方案》,明確了我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體思路、主要舉措、工作事項、時限要求等整改內容。依據這些成果,推動出臺了《關于印發全縣“十佳創業之星”評選活動方案的通知》,研究擬訂了《*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暫行辦法》、《*縣舉報冒領騙領養老保險待遇獎勵暫行辦法》,參與擬訂了《關于扶持創業擴大就業有關題目的通知》,出臺了《*縣“農民工幫扶行動”實施方案》、《局黨組成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職責》、《關于建立重點規模企業聯系制度的通知》、制定和完善了《機關治理制度》等,從而使得勞動保障體制機制進一步得到完善。此外,進一步完善了接待、督查考核、財務治理、學習培訓等制度,促進了機關內部治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建設。

(四)工作效率顯著增強,勞動保障事業發展迅速。在學習實踐活動的強力推動下,縣勞動保障局堅持以服務民生保障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結構為重點,以進步民生質量為目標,大力發展勞動保障事業。今年以來,按時完成或超進度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勞動保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做到了學習實踐活動與工作兩不誤、兩促進。

1.就業再就業工作成績顯著。1至8月,全縣完成城鎮新增就業職員3350人,占計劃3800人的88%;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8110人,占計劃8000人的101%;城鎮下崗失業再就業職員1230人,占計劃1500人的8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3人346萬元,實現新增創業210人,帶動840多人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效果。開展“*縣十佳創業之星”評選活動,對評選推薦出的20名創業之星候選人在縣電視臺展播,并通過*在線、*政府門戶網、移動、聯通和電信等平臺進行全民投票。共組織各類招聘活動10場次,400家用人單位進進人力資源市場或委托招聘,提供崗位15000多個,促使8100多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其中有2320名返鄉農民工實現了縣內再就業。支持9家企業解困資金達110多萬元。為926人發放失業保險待遇182萬元。組織在崗培訓11期,培訓企業在崗職工2055人。

2.社會保險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社會保險擴面征繳有新突破。全縣社會保險擴面9468人次,占年計劃6200人次的153%,比上年同期8475人次增長11.7%。其中:養老保險5610人,占計劃800人的701%,比上年同期1839人增長2.05倍。社會保險參保率達96%。全縣累計征收社會保險費20500萬元,占年計劃10770萬元的190%,比上年同期6341萬元增長323%。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23808萬元。二是妥善解決特殊人群老有所養題目。做好特殊群體基本養老保險參保工作,組成工作專班深進全縣各個鄉鎮,對離任村干部、清退民辦教師和機關事業單位臨時工、離崗的地方聘用干部和鄉鎮企業職員、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職員等六類群體調查摸底、申報登記、審核審批參保,辦理參保手續。近5000人特殊群體參保,征繳進庫養老保險費8000余萬元。城鎮居民醫保惠民政策進一步落實。三是出臺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門診費治理暫行辦法》和《城鎮居民大額醫療保險治理辦法》,進步了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障層次。四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正式啟動。積極開展調研、學習和鑒戒外地先進經驗,結合*實際,擬定了《*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暫行辦法》,并于8月25日經縣政府辦公會議討論議定,現已開始實施試點工作。

3.社會化治理服務水平不斷進步。一是社會化治理服務示范社區創建工作穩步推進。我局以濱湖社區為試點,以退管場地建設服務品牌為抓手,重點圍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等內容全面開展退管服務工作,深進研究企業退休職員納進社區治理后工作開展的瓶頸題目,努力做好市級示范社區創建工作。在社區退管活動中心,建有圖書室、會議室、娛樂室、健身房、退管服務工作辦公室等各類活動場所,各項治理制度逐步規范,有看年底達到市級示范社區的目標,將為*社會化治理服務工作探索出自己的路子。二是“雙百”發放成果得到繼續鞏固。1至8月共為企業、機關事業離退休職員發放基本養老金6969萬元,均通過銀行實現了社會化發放,按時足額和社會化發放率均保持百分之百。三是調待政策全面落實。根據省有關文件精神,為切實做好2009年企業退休職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廣泛宣傳調待政策,落實發放資金。全縣共有4253名退休職員和16名退職職員,全部按規定調整了基本養老金待遇,其中,退休、退職職員月增加養老金總額50.36萬元,人均月增加117.97元。人均月基本退休費將達到966.81元。

4.勞動關系保持*穩定。一是做好勞動爭議調處工作。堅持以調解為主、調解裁決相結合,服務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構建*勞動關系。1至8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35件,處理結案30件,其中調解結案16件、裁定結案4件、裁決結案10件,為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60多萬元;指導企業新簽勞動合同10121份,續簽勞動合同180份并予以鑒證,糾正不規范合同500份,幫助企業建立勞動合同治理臺帳40份,勞動合同簽訂率98%。二是抓大案要案查處,積極化解群體矛盾,維護社會穩定。1至8月受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10件,追討被拖欠的農民工工資105.6萬元,投訴舉報結案率達100%。

5.職業技能培訓得到加強。充分發揮縣就業培訓中心實訓基地的作用,采取校企聯合的形式,堅持以實用性為主,多形式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勞動者進步職業素養。為應對金融危機對我縣部分企業的影響,我局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重點深進陷進停產半停產困境的企業,與企業聯合開展在崗職工技能培訓,提升職工素質,幫助企業穩定職工隊伍。已完成職業技能培訓8200人,占計劃10000人的82%,其中培訓企業在崗職工2055人。組織職業技能鑒定3254人,合格發證3246人,占計劃2500人的130%。培養新技師114人,占計劃150人的76%。

三、主要體會

我局學習實踐活動之所以能夠取得較明顯的成效,得益于縣委的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得益于縣委學習實踐活動辦公室和指導檢查組的精心指導,得益于局黨組的高度重視,得益于局系統全體黨員干部的積極參與。在這次學習實踐活動中,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必須堅持領導帶頭示范。領導干部是這次學習實踐活動的重點。領導干部的學習實踐活動作用發揮如何,直接影響到整個活動開展的成效和水平。我局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局領導班子成員堅持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努力做到了“七個先行”,即深進學習先行、深進調研先行、指導基層先行、關注民生先行、完善體制先行、提升品質先行、整改落實先行。同時,局班子成員還主動深進局屬各聯系單位,積極做好指導督查工作,確保局屬各聯系單位各階段、各個環節的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創特色,有力推動了我局學習實踐活動的深進開展。

(二)學習培訓是基礎,必須堅持正面教育貫串始終。局黨組堅持把深化學習、進步熟悉貫串于整個活動的始終,把不斷夯實科學發展理論基礎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主線。在學習實踐活動當中,始終不斷深化學習內容,在創新學習載體、進步學習成效上下功夫,積極開展理論研討和心得體會交流,不斷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加深黨員干部職工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和把握,有力地促進了學習實踐活動的深進開展;始終堅持自我教育、自我進步,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職工按照

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實事求是查找存在的題目,深刻分析產生題目的原因,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明確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題目既嚴格要求,又不搞人人過關,有效保護了黨員干部職工的積極性。

(三)注重實效是根本,必須堅持突出實踐特色。深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目的在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勞動保障工作縱深發展。勞動保障工作是構筑*社會的“安全網”與“減震閥”,每一項工作都與人民群眾的親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始終把維護和發展廣大勞動者的根本利益作為勞動保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真心實意地為勞動者與企業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多做一些促發展、保穩定的事,多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多做一些熱人心、得人心的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把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與扎實做好就業穩崗、社保減負、*維權等工作相結合,與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就業和全面落實社會保障政策相結合,與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門難點題目相結合,把實踐特色貫串活動全過程。

(四)群眾參與是條件,必須堅持走黨的群眾路線。貫徹群眾路線是學習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學習實踐活動效果好不好,是否真正實現了預期目標,終極要靠群眾來測評。因此,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充分發揚*,吸收企業、服務對象和群眾職工參與,主動求智于民、問計于民,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真誠接受群眾監視,努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題目以及黨員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的突出題目,把群眾滿足作為評價活動成效的重要依據。只有這樣,學習實踐活動才能真正成為群眾關心、支持的民心工程。

四、鞏固和擴大學習實踐活動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上級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期看相比,我局學習學習實踐活動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題目還沒有完全得到解決,創新體制機制的力度仍需要進一步加大;個別同道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進步等。對于這些題目,需要我們引起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不斷鞏固和擴大學習實踐活動成果。重點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繼續抓好整改落實工作。進一步明確責任,細化措施,在全面整改落實的基礎上,堅持把近期整改與中長期整改結合起來,對具備整改條件的,立即整改;對經過努力能夠解決的,限期整改;對難度較大或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的,集中氣力攻堅克難,努力爭取逐個突破;對暫不具備條件的,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爭取分步解決;對已經解決的題目,做好鞏固工作,防止出現反復。堅持盡力而行,量力而為,從實際出發,扎扎實實抓整改、辦實事、解困難、促發展,努力使整改落實工作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局黨組將適時開展一次“回頭看”,加強對整改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確保整改落實工作真正取得實效。

(二)探索建立和完善長效機制。在學習實踐活動期間,我們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不少解決當前困難、促進長效發展的工作機制。這是此次學習實踐活動的重大成果,也是今后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所在。一方面,在今后執行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些體制機制不斷加以修訂完善,真正使其成為勞動保障事業科學發展的助推器;另一方面,要善于立足新情況、新思路、解決新題目,努力使我們的思想觀念跟上時代步伐、適應事業發展新需要、符合人民群眾新期待,不斷探索建立推動勞動保障事業科學發展的新機制。

篇4

1. 對軟件知識產權的嚴格保護,營造一種誰投資誰受益的良好商業和法治氛圍;

2. 服務到位的融資機構,促進軟件成果轉化快;

3. 高素質的軟件專業人才,配合制定靈活的技術移民政策;

4. 具有第一流的大學教育,能夠迅速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5. 發達的通信設施;

6. 長期磨煉的企業家精神;

7. 巨大的市場需求。

一、美國軟件業概況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軟件生產國,擁有規模各異的軟件公司8萬多個,其軟件業的年增長率為18%。世界500強軟件公司前10位中的8個公司總部都設在美國。美國的軟件產業主要以3個部分組成:1.以商業銷售或租賃為目的,設計和生產軟件產品的公司;2.開發因特網和電子商務技術,提供網上信息和服務的公司;3.專為計算機提供軟件服務的公司。美國軟件產品主要分為系統基礎設施軟件(占23%)、應用軟件(占51%)、軟件開發工具(占26%)三大類:

1、系統基礎設施軟件,包括操作系統等軟件,1999年的增長率達到12%,共計460億美元。預計到2003年,每年平均增長率將達到15%,銷售額將達到800億美元。主要是IBM、微軟、Computer Associates 和惠普4家公司,占據了這個市場的主要份額(高達48%)。

2、應用軟件,包括公司和個人用途的軟件,1999年的增長率達到14.7%,共計620億美元。預計到2003年,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5.1%,銷售額將達到1255億美元。

Unix和32比特的視窗平臺占據了該市場的主要份額,分別達到207億和239億美元。對視窗應用軟件的需求仍呈上漲趨勢,預計到2003年,其軟件銷售額將會突破600億美元。而Unix系統也將達到350億美元。

3、軟件開發工具促進了計算機程序的設計、開發以及軟件程序的應用。從1998年到2003年,它的年平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4%的水平;1999年的年銷售額為354億美元。另據美國商務部今年的一份報告,在過去的5年里,軟件產業平均增長速度是美國GDP增長速度的3倍,軟件從業人員工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在過去4年里,其平均就業增長率為13%,IT領域有1/3勞動力受雇于軟件行業,全美軟件人員人均年薪68,900美元,且年增長率保持在8%。

蓬勃發展的軟件產業需要大批技術人才,而美國軟件人才供不應求。為此,許多軟件公司在海外建立分公司,吸納當地高級軟件專家。他們利用印度、愛爾蘭、以色列等國軟件人才英語好,技術強,勞務成本低等條件,廣攬人才,擴大公司業務,取得了豐厚的利潤。為了進一步吸引軟件人才,美國國會于1998年立法,臨時放開了H-1B簽證的上限,即在2000年財政年度,發放115,000個H-1B簽證,而到2001財年,發放107,500個,2002財年,恢復到原來的限額即每年簽發65,000個簽證。

軟件產業創新節奏快已成為該領域一大突出特點。在這個競爭極為激烈的領域,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在極短的周期內不斷推出新一代產品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的支持。美國研發投入最多的10家公司中的5家是IT和軟件公司。

1998年,美國軟件工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是41億美元,在工業領域中排行第8。但若以研究資金投入密度和研發投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來說,軟件產業排行第3。軟件產業平均研發投入是11%,其它產業平均研發投入是7%。

除了少數幾個國際大型軟件公司之外,美國軟件公司占據了世界(包括美國國內)2/3以上的軟件市場。軟件產品在美國的出口份額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國軟件生產公司在1997年的貿易順差達130億美元。由于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都在增加軟件方面的預算,美國軟件公司計劃擴大國際銷售量。

一般來說,美國政府并沒有為本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提供特殊的傾斜政策。而軟件產品生存、發展主要依賴于企業自身的R&D投入。為保持R&D投入,美國軟件企業從美國政府那里爭取到了"永久性研發稅優惠"。美國國內稅收法第41部分中規定的"研究與試驗稅優惠"為美國公司在稅收年實際的研究支出提供了20%的稅收減免。

二、日本軟件業概況

日本官方一直把軟件業作為信息服務的一部分進行分類。日本是全球第二大軟件生產國和消費國,其1998年的軟件產值約570億美元,占其全國信息服務業年產值(916億美元)的62%左右。該國有軟件企業約3700個,從業人員33萬人。同年,日本軟件出口額僅0.82億美元,而進口則為55.62億美元,其中進口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和特種軟件分別為31.35億美元、18.57億美元和5.69億美元。此外,日本的軟件進口主要來自美國,其次為歐洲,各為50.84億美元和2.74億美元。據分析,形成這種出口額遠小于進口額局面的原因是:日本使用非英語語言,通用軟件出口受到極大限制;信息產業結構中重視硬件生產,相當數額的軟件依賴于進口;日本企業大規模生產領域使用的諸如自控等特種軟件,大多數企業都自己開發,而且為了生產技術的保密,不愿對外出售等。

迄今,日本政府尚無專門制定發展軟件業的政策、計劃或措施。今年3月,由日本著名大學、大企業以及政府有關部門和民間學術機構聯合組成的"信息通信產業技術戰略討論委員會"出臺了題為“信息通信產業技術戰略”研究報告,其中就軟件產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議:

1.研究開發高效率、高穩定軟件技術

隨著數字革命的興起,信息通信系統和網絡將支撐經濟社會的多個部分,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保密性至為重要。為此,需開發在不可預見的惡劣環境下也能夠使系統或網絡穩定工作的軟件,如軟件本身能自動生成免疫功能、在訪問數量突然集中的惡劣使用環境下也能穩定地工作,部分故障不波及全體,從而不導致全系統癱瘓等。

系統的使用者需要適應不同用途且具有高穩定性和高可靠性軟件,因此應有高效評價軟件的穩定性、可靠性方法、軟件修補方法以及評價軟件開發技術的方法等。

2.操作系統技術

目前的操作系統絕大部分僅驅動計算機的應用軟件,不能驅動網絡機器,今后必須開發能適用網絡時代的通用操作系統。隨著網絡化的發展,多個計算機和家用電器、移動通信機相互聯結形成

3.信息檢索技術

個人或團體向網絡發送的信息,無論數量和質量都向多樣化、分散化發展,因此需要高效信息訪問技術及超越現有檢索方式的按照信息內容檢索和適應通信環境的檢索技術。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老年人或兒童也能夠高效率地獲得信息而且可防止用戶個人隱私信息不向網絡擴散,但又能自動收集、整理信息的技術。每個用戶的聯網環境不同,應建立考慮用戶聯網環境的信息檢索技術,為此需進行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內的高級軟件的研發。

4.信息存儲技術

建設通過網絡傳輸包括動畫、聲音在內的任何信息的電子書店、電子圖書館,信息存儲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今后,信息除了新聞、書本之外還將有利用信息通信技術的新型服務、新的教育方法和教材等對網絡利用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開發支持這些技術的軟件,可在全世界隨處利用已存儲信息的技術、流通信息的通用站臺。

5、 其他軟件技術

大容量數據壓縮技術、XML技術、版權管理技術、圖像識別技術、語言理解技術、大量數據計算技術等都需要相應的軟件支持。

三、英國軟件業概況

英國軟件業產值規模世界第三,1999年產值為377.46億美元,約占GDP的1.2%,當年軟件出口約16.2億美元,軟件企業65000個,就業人員35萬人。

表1 英國軟件業 1997----1999年概覽

年 度 產值(億美元) 企業數(個) 軟件人員(人)

1997 259.2 54,218 240,000

1998 341.6* 57,000 290,000

1999 377.46* 65,000 350,000

注:*為預計值

英國軟件業的基礎研究工作主要在大學和政府研究所進行。英國現有綜合性大學約150所,其中設有計算機工程或信息工程系統的大學有近120所。在從事軟件基礎研究的隊伍中,人員分為3個檔次,但研究工作主要依靠有博士學位、富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軟件研究人員,而軟件開發工作大部分由軟件公司和大學進行。另外,還有一部分人是根據市場的特殊需求以合同制形式進行單獨開發活動,這部分人大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能。據了解,英國軟件業的強項領域主要包括:

1. 銀行、金融和會計

2. 操作系統,特別是移動通信操作服務系統

3. 零售業

4. 通信

5. 水、電、氣等公共服務業

6. 旅游、休閑與游戲

7. 教育

8. 醫療

9. 開發用工具

英國政府對軟件業的發展未提出過什么政策和計劃,也沒有向中小軟件企業實施專門的傾斜政策,這是因為現有的支持中小企業的鼓勵性計劃和措施已經為所有的中小企業在減稅、貸款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當然,政府也不是什么都不管,例如,它支持建立了"英國軟件行業網絡"和"英國電信辦公室"這兩個促進軟件業發展的行業性組織。通過這兩個組織,將各自分散的軟件同行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如何獲取風險資金、怎樣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共同開拓國外市場以及消除有礙企業發展的辦法等等。

四、法國軟件業概況

與美國相比,法國政府比較重視軟件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并將軟件課題多次列為國家關鍵技術項目,促使法國軟件業發展較快。1990-1997年法國軟件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0.8%。1997年,法國有8679家從事軟件研發和生產企業,從業員工66967人。當年軟件行業銷售額約為66億美元, 法國軟件公司規模一般都不大,除了前5位大公司從業人員均超過千人,80%的公司其雇員均不超過10人,但進入軟件領域人員的專業水準要求很高,通常一個軟件公司,高級軟件專業人員占公司職工人數的52%,中層專業人員占27%,企業主管占3.5%。法國的軟件業主要集中在大巴黎地區(占近57%的各類軟件人員)和羅納-阿爾卑斯地區(占12%),另外在航空、電信、電子等尖端產業所在地也占有相當的比例,因為這些產業領域非常需要特殊的軟件,如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軟件以及網絡管理軟件。

近幾年,隨著法國家庭擁有微機的增多,這不僅大大促進了日常辦公軟件(文件處理、預算管理)的銷售,而且特別激勵了娛樂軟件(教育、文化、游戲等)的銷售。而企業的軟件需求更趨向于特殊軟件產品的發展,如各種定制軟件,以及用于因特網和網絡(內聯網和外聯網)的漫游軟件或各種數據安全保護軟件。法國社會的許多職業必須掌握一種或多種特殊軟件,如會計、審核、農戶飼養和輪作管理、醫院病人和處方管理等。面對各行各業對軟件的需求,法國政府一方面開啟技術移民的大門,從國外吸引包括軟件人才在內的信息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則在政府實施的信息社會行動計劃和科研優先領域中增加投入,促進軟件業的研究與發展。 五、德國軟件業概況

1999年,德國標準軟件產品(系統軟件、數據庫和應用軟件)的銷售額為154億美元(257億馬克),與上年相比增長了10.4%。近年來,標準軟件市場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特別是應用軟件的銷售額增長最快。據預測,德國今年標準軟件市場增長率為9.8%,而且今后幾年其增長率仍然保持在這個數量級。1999年,軟件出口額達74億美元。

據統計,德國大約有4萬余人在標準軟件企業工作。截至1999年底,在德國40余家大中型軟件企業中,有3.85萬從業人員,與1998年相比增長了20%。德國的軟件企業數目和從業人員與各國相比都很少,但其企業生產率卻非常高。人均銷售額通常是衡量企業生產率的最重要標志之一。據統計,德國40余家大中型標準軟件公司1998年人均銷售額為43.2萬馬克,共中10家銷售額最大的公司人均銷售額為94萬馬克。

目前包括軟件業在內的信息產業已成為德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德國1999年共有170萬人從事信息產業,從業人員比1998年增加9%,而整個軟件業及其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增加11%。即使如此,德國目前還短缺7.5萬名信息技術專家。

為了緩和人才短缺,德國政府支持工業界的要求,通過了"綠卡計劃",其主要內容包括:今后三年內接收非歐盟國家2萬名軟件專家;專家年薪至少10萬馬克,在德國工作期限最多為5年,該項規定于今年8月初實施。除引進人才外,德國政府加大培養本國信息技術專家的力度,政府與企業界聯手今年提供4萬個培訓崗位,至2003年至少再增加2萬個培訓崗位。此外,施羅德總理呼吁在今后5年內與州政府共同提供1億馬克,擴大高等院校信息技術專業招生人數。

六、意大利軟件業概況

意大利的軟件業在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各成員中規模較小,據統計,1999年該國軟件業產值約合33億美元,占當年GDP的0.3%,年增長率為10.8%;現有軟件企業42020個,從業人員20.68萬人。

當前,意大利軟件市場的主要目標是發展應用系統的集成產品和決策數據系統的數據處理產品,特別是面向WEB戰略的基礎產品。1999系統軟件市場主要表現為與因特網技術有關的系統軟件和與電子商務有關的系統軟件發展較快,開發目標主要是提高軟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應用軟件仍呈快速發展態勢,主要發展方向包括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以及CAD/CAE/CAM系統等方面。

雖然軟件業一直處于穩定增長的趨勢,但占總數93.4%的企業人數均少于10人。由于規模小,使得意大利的軟件企業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投資,從而影響其產品的改進,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所以多年來該國的軟件業一直處于一種"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最近,軟件企業加快了上市的步伐,預計這將會促進軟件業的發展。妨礙該國軟件業快速發展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訓練有素的軟件人員。據估計,該國1999年缺少6.87萬合格人員,2000年缺少11.3萬人,特別是軟件開發和應用技術人員。

為了促進包括軟件產業在內整個信息產業的發展,根據意大利信息通信產業發展政策指南的決定,將進一步簡化政府管理部門的工作程序,下放權力,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便利的信貸條件和風險資金,支持產業的研發,示范和推廣項目;支持意大利企業與國外企業聯合,走向國際化。指南指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軟件的開發與應用變得越發重要,因此應修訂現有的包括軟件業在內的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優惠政策,提供企業發展的優惠資金;支持企業配置和更新設備,如規定將配置計算機軟件的投入作為企業購置生產設備對待,享受優惠稅收政策;簡化審批程序,充分利用工業部主管的技術創新基金和大學科研部主管的應用研究基金加大對企業新產品開發的支持力度;對面向創新和研發的企業,減免稅收,支持企業再投資;利用出口信貸和提供擔保金支持企業產品出口。采取減免稅政策鼓勵軟件企業的布局轉向欠發達地區;按照歐盟的統一要求,加快企業折舊過程,降低包括軟件在內的信息技術產品的增值稅稅率。

表2 OECD主要國家軟件產業概覽

國別 軟件企業(個 軟件企業員工(萬人) 軟件產品產值(億美元) 占GDP百計比(%) 出口產值(億美元) 軟件業年增長率(%)

美國(1999年) 84492 103.91 1705. 9 2.1 155.5 18

日本(1998年) 約3700 約33 約570 -- 0.82 11.4

英國(1999年) 65000 35. 377.46 1.2 16.2 15*

法國(1997年) 8697 6.69 66 0.4 3.58 10.8

德國(1999年) 40多* 3.85 154 -- 81 10.4

意大利(1999年) 42020 20.68 33 0.3 -- 10.9

加拿大(1997年) 16216 17.37 95.17 2.0 49.66 20

愛爾蘭(1999年) 822 2.50 84 9.0 72.4 --

注:1、由于OECD尚無各國軟件業生產和出口統計數字,而且美國產業普查每5年才進行一次,故此表是根據各國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等多方數據編制而成。2、德國軟件企業僅指大中型企業。

七、加拿大軟件業概況

據加拿大政府1998年的調查報告,該國1997年軟件業產值95.17億美元,占當年GDP2%,而且自1995年起,軟件產業年增長率達20%。全國擁有16216個軟件企業,從業人員17.37萬人。

該國軟件企業絕大多數屬小企業,91%的企業雇員不到10人且營業額少于17.24萬美元。全國前100位軟件公司的產值占全國軟件產值的71%,且占全行業雇員總數的47 %。從地理分布看,該國軟件企業的71 %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

由于眾多軟件企業都屬小企業,因此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其經營策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軟件企業中有銷售聯盟關系的占35%,有產品開發聯盟關系的為17%,市場聯盟的16%,以及研發聯盟關系的有13%。戰略結盟的伙伴主要是同行業內的企業,此外還有信息技術產品制造商和產品分銷商。

篇5

【摘要】當前我國稅案頻發,而打擊乏力。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稅收執法體系特別是狹義上的稅案行政執法和稅收司法體系在銜接上存在脫節。必須從制度改革出發,在根本上改變當前各自為政的局面,建立一個完善、統一和高效的稅收執司法體系。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對立,越來越多地反映為稅收上的矛盾。從近幾年來看,我國涉稅犯罪在總量上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在手段上日趨復雜化、隱蔽化;在規模上向著集團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國現行的涉稅案件執、司法制度難以滿足震懾犯罪、保障國家稅收的需要。

一、當前稅收執司法存在的問題

(一)稅務檢查權設計不科學,造成涉稅案件檢查的先天不足,直接影響到后續的稅收司法效力。

1.國地稅兩套稽查機構的存在,造成稅案檢查的口徑不一,使稅案檢查缺乏嚴肅性。根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第九條,我國的狹義稅收執法主體可界定為稽查局,由于稅收征管體系的特點,稽查局相應地劃分為國稅稽查局、地稅稽查局,這兩套機構各自獨立,行使對應稅種的執法權。在實踐中,雙方很少相互合作、資源共享,由此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由于雙方人員的知識構成、地方利益的掣肘、掌握的資料等原因,可能對同一納稅人的同一事實做出不同認定,甚至相互矛盾,從而使后續的稅收司法活動陷于兩難地步。且雙方各查各稅,而在司法上要求所有稅種合并計算,往往出現部分構成犯罪的稅案在執法中認定過輕,未能及時追究刑事責任,降低了法律的剛性。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偷稅案中的偷稅比例計算為納稅年度的偷稅總額除以應納稅總額,但如果一項偷稅行為涉及多個稅種,在應納稅總額的認定上是相當困難的。如納稅人采用賬外銷售的手段偷稅,至少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兩個稅種,而這兩個稅種分屬國地稅,如果各查各賬,可能會出現分子過小、比例偏低的情況。且如果賬外銷售年度虧損,其所偷稅款可能是下一盈利年度的企業所得稅,即同一偷稅行為,其所偷稅款卻分屬兩個納稅年度,如何認定其偷稅總額和應納稅總額便成為一個難題。另外,國地稅全部查處完畢,移送公安機關后才能合并進入司法程序,在時間上則會造成稅案查處的遲滯。

2.稅務檢查權過窄,層次過低。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新情況不斷出現,致使《征管法》第54條稅務檢查權的列舉過窄、層次過低,已無法適應新形式下打擊涉稅犯罪的需要。如電子商務、網絡購銷轉讓交易或網上提供有償服務業務日益普及,而這種電子商務、電子郵件或經營軟件是否可以檢查在54條里卻沒有列舉。此外,當前的大量檢查歸結為找賬和找人兩大關鍵:(1)對企業賬外經營或設內外兩本賬的案件,關鍵在于找賬,即找到賬外的相關資料和暗設真賬的內容。有時,舉報人指明了這些資料的所在位置或大致范圍,但在檢查中,如遇到納稅人不予配合,將藏有內賬的柜子或房間上鎖,檢查人員則只能望洋興嘆。因為《征管法》只賦予稅務檢查人員“經營場所檢查權”和“責令提供資料權”,而未賦予經營場所搜查權。即稅務人員在納稅人的經營場所只能檢查納稅人提供的事項,對于納稅人拒絕檢查或加以隱匿的經營資料或賬冊,稅務人員無權強行取得。雖然征管法也規定了拒絕檢查的處罰事宜,但與可能被查出幾百萬元賬外經營的大案或涉嫌犯罪相比,納稅人寧可被以拒絕檢查的名義處以數萬元的行政處罰。這就使上述兩項檢查權形同虛設。(2)對于大量的假發票案件關鍵在于找人,若不能獲取相關知情人員的配合和及時羈押犯罪嫌疑人,案件線索一斷就成了懸案、死案。但現實的情況是除了公安部門協查的發票案件和事先提請公安部門介入,對于突發的假發票案件,稅務人員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相關嫌疑人從容逃脫。

3.稅務檢查隨意性過強,無統一科學的賬務檢查程序和工作底稿留檔備查。這主要是指在檢查過程中,究竟查些什么內容,往往由檢查人員的主觀經驗判斷,無必要的監督制約機制。稅務檢查隨意性過強,不僅使稅務人員執法權有了尋租的空間,造成一些應查處的涉稅違法行為得不到及時查處,或在查處過程中避重就輕,改變涉稅違法行為的性質,直接影響到涉稅案件的查處。

(二)涉稅犯罪日趨普遍和地方利益的掣肘,造成稅務司法力度相對不足。

從最近3年的國家稅務總局統計數據來看,每年被查納稅人中的56%左右存在各種涉稅違法行為,其中40%以上立案查處,每年百萬元以上的大案在3000宗左右。涉稅違法行為的主體涉及各地區各行業。

按照《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對于涉稅案件的檢查由省以下各級稅務局的稽查局負責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1997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撤銷稅務檢察機構有關問題的通知》及公安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嚴厲打擊涉稅犯罪的通知》,規定涉稅犯罪案件應由稅務部門移送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依《刑事訴訟法》規定行使偵查權。公安機關不向稅務機關派駐辦案機構,不建立聯合辦案隊伍,不以各種形式介入或干預稅務機關的活動。上述決定在保持了稅務機關獨立行使稅收執法權的同時,也造成了其與司法環節的脫節。

公安機關將稅案檢查歸入經濟案件偵查部門。由于公安經偵部門同時涉及對稅務、金融、假冒、詐騙等各種經濟案件的偵查,往往缺乏相應的專業化稅案檢查人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稅案檢查在專業上往往涉及企業管理、會計、商貿、法律、計算機和稅收等多方面相關知識。而目前公安機關的人員構成則基本上為公安專業或轉業軍人,極少有經濟、法律背景的人員,其直接結果就是公安機關難以獨立行使稅收偵查權,對涉稅犯罪予以有效打擊。為彌補此缺陷,公安機關往往邀請稅務機關檢查人員配合,共同辦案。但這種配合是臨時性的,雙方各有所屬,意見難以統一,效率不高;或干脆只當“二傳手”,將稅務稽查局查處完畢后移送的案件進行整理,移送檢察院,

根本無法發揮稅務偵查權的作用。

另外,部分金額較大,如偷稅額在百萬元以上的大案往往發生在當地的龍頭企業中,這些企業與各級政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公安機關的設置對應于各級政府,分別接受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公安機關的領導。因此,在對上述大案的查處上,往往受地方利益掣肘,造成應查不查,或無限制拖延。甚至還出現被檢查人在稅務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案卷完畢后,邀請公安機關重新取證,提供與原案卷相矛盾的證人證言,而公安機關予以全部認可,以案件出現新證據為由,將案件退回稅務機關的現象。

(三)涉稅違法犯罪的隱蔽化、團伙化、高智能化、高科技化和產業化發展,進一步凸現了稅務司法專業人員的缺乏。

從當前查處的涉稅案件來看,行為人已不限于單純的隱匿銷售,而是通過復雜的業務流程設計,規避稅務部門的檢查,采用少列收入、多計支出、轉移定價、虛造單據、轉變業務交易性質等多種方式實現偷稅行為的隱蔽化。甚至在一些會計、稅收、法律等專業人員的幫助下,仔細分析當前稅法的空白點,結合高科技的手段進行。這就決定了涉稅案件的大量爭論集中在收入、成本的確認,業務流程的合法合理性等方面。尤其是在涉及判斷納稅人是否存在主觀惡意的案件中,庭辯的焦點往往是納稅人在設計相關業務流程時,是一時疏忽還是故意為之。對于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對相關證據進行推導,區分正常業務和非常業務,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就要求檢察人員、法官具備相當的企業管理、生產經營、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但現今檢察院、法院的人員往往偏重于法學專業,缺乏相應的經濟專業素養,在具體案件的處理上難以把握準確的尺度。

二、構建完善的稅收執司法體系

只在管理層面的修修補補,顯然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稅務執司法滯后于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和稅案頻發的現狀。筆者認為,必須從制度改革出發,在根本上改變當前的各自為政局面,才能建立一個完善、統一和高效的稅收執司法體系。

(一)合并國地稅稽查局,成立稅務稽查局,獨立于稅務局的征收、管理之外,實施對涉稅案件的執法工作。

國地稅分家的最初設想在于分清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征管,在劃分收入財權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但作為涉稅案件的執法來說,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收入,而在于維護國家稅法的嚴肅性,維護正常的稅收征管秩序。將稽查局分為國、地稅不僅無助于稅收執法工作,反而產生前文所述的種種弊端。因此,要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應該合并國地稅稽查局,成立稅務稽查局。且稅務稽查局的設置不必一一對應于同級稅務局。可根據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效法中國人民銀行的做法,在國家稅務總局之下設置若干大區稅務稽查局,在大區稅務稽查局下設二至三級稅務稽查局,全面負責對應區域內的涉稅案件執法工作。

(二)在稅務稽查局下設稅偵處,賦予偵查權,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歸并、銜接稅收執司法程序。

目前我國稅警設立的最大障礙在于管理上雙重領導制的脫節和對濫用警察權的顧慮。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日本的稅警設立形式,即將有限的偵查權賦于稅務稽查局的特定部門。該部門在管理上從屬于稅務稽查局,在行使檢查權時比普通的稽查人員額外擁有營業場所搜查權、傳訊權、逮捕權、移送檢察權(上述權力的行使程序同公安機關)等,但沒有使用暴力工具(警械、槍支等)的權力。同時,借鑒以往稅務機關和檢察機關合署辦公的稅檢室經驗,將有經濟學(會計、稅務)背景的人才充實到稅案的公訴環節。將稅務稽查局執法完畢的稅案直接移送稅檢室,進行審查,提起公訴。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將稅收執司法程序進行一定程度的歸并,即稅務稽查局在普通檢查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的,直接在內部移交稅偵處;偵查完畢后,確認涉嫌犯罪的,直接移送檢察院稅檢室,進入公訴程序。

(三)加強稅收司法人員的專業素質,必要時按大區成立稅務法庭。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稅收司法人員的業務素質的培養大致分為三種情況:對稅務專業人員進行司法培訓、對法律專業人員進行稅務培訓或由稅務、法律人員分工合作、組成團隊。鑒于稅案的特殊性,可以成立由注冊會計師、法官組成的稅務法庭合議庭。稅務法庭的設立不應對應于行政規劃,以免地方的掣肘和機構的渙散、臃腫。而應根據地域、經濟特征,設立綜合性的法庭,一個法庭可以對應于多個稅務稽查局所移送的案件。這不僅有助于對稅務案件審判的把握,而且可以避免出現濫用自由裁量權,使相似性質的案件判決結果懸殊過大。

[參考文獻]

[1]張小平.日本的稅務警察制度[J].稅務研究,2001,(6).

篇6

(一)資格認定不規范。

1、新辦企業認定主觀性大。新辦企業申請認定一般納稅人資格時,由于尚未進行正常經營,稅務機關不能以文件規定的年實際銷售額標準作為批準的依據,只能以企業是否具有一定經營規模,有無相應的經營管理人員,有無貨物購銷合同或書面意向,預計年銷售額可達到180萬元以上等要素作為標準對企業進行審批,主觀性較大。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小規模納稅人為了通過一般納稅人認定,便利用這種管理上的薄弱環節,通過注銷小規模企業,新辦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以新辦企業身份申請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2、預計銷售額不易確定。稅務機關一般通過查驗企業銷售合同來預測納稅人的經營前景。為此,一些新辦企業往往采取簽訂虛假合同的方式,虛構經營前景,來騙取一般納稅人資格,從而給日后的增值稅征管留下隱患。

3、“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政策規定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準確把握。對“經營規模”沒有統一、規范的衡量標準,不同的稅務機關,甚至同一稅務機關不同的稅務人員就會有不同的判別尺度,寬嚴不一,不利于規范執法行為。

4、資格認定存在重復勞動,容易造成職責不清。為了加強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管理,稅務機關嚴把認定關,從最基層的稅收管理員、分局局長到上級稅務機關稅政管理人員、主管業務局長,采取多級審核制度,做到按級報送、層層審批。除了按照規定認真審核資料外,還要與企業相關人員約談,并到企業經營地實地查驗。但稅務分局和稅政科出具的約談筆錄、調查報告內容幾乎雷同,存在大量重復工作,一旦出現問題,很難分清責任。

(二)輔導期管理制度不完善。

1、思想認識不到位,管理松懈。一些稅務部門沒有充分認識到對新辦商貿企業一般納稅人實行輔導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為只要認定一般納稅人進入輔導期,納入了防偽稅控系統,就等于進入了保險箱,輔導期達到6個月就按期轉正,弱化了認定后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管理工作。

2、宣傳政策不夠,存在“當月認證,次月抵扣”誤區。根據對輔導期一般納稅人實行“先比對、后抵扣”的政策規定,對企業取得的專用發票及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廢舊物資普通發票、貨物運輸發票在稽核比對無誤后方可抵扣。一般情況下取得的專用發票在當月認證后,于次月就可得到比對信息。納稅人主觀認為輔導期管理其實就是“實行錯月抵扣的方法”,在輔導期認定的當月不開發票,待下月返回稽核結果通知書后再開具發票,其實當月所購進的貨物實際已經發出或實現銷售。

3、政策執行滯后于客觀實際。為達到“當月認證,當月抵扣”的目的,一些輔導期內的納稅人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抵扣問題的通知》精神,利用一般納稅人申請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有90天的認證期,且當月認證、當月抵扣的規定,人為進行調節控制,待輔導期結束被正式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后再認證抵扣。這與輔導期一般納稅人“先比對、后抵扣”的政策規定是相違背的。

(三)企業會計綜合素質不高,兼職現象普遍,核算準確性亟待提高。

《征管法實施細則》規定:生產、經營規模小又確無建賬能力的納稅人,可以聘請經批準從事會計記賬業務的專業機構或者經稅務機關認可的賬會人員代為建賬和辦理賬務。根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管理辦法》的規定,申請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企業必須會計核算健全,有完善的財務機構,會計人員有獨立的工作能力。我們在認定工作中發現有四個問題:一是企業會計人員學歷較低,會計水平不高。部分會計人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財會知識培訓,素質較低,計算機應用水平更低,根本不能適應企業會計核算的要求。二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使得會計人員配備有一定的局限范圍。有的企業在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時有正式會計人員,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企業負責人的子女、親戚等擔任,不能正確、準確地進行財務會計核算。三是部分一般納稅人的會計人員配備和會計核算仍然保留在小規模納稅人的層次上。一般納稅人企業會計兼職現象比較普遍,通常一人兼三至四家乃至更多家的企業會計。這些會計平時很少到企業去,每月月末則往返于幾個企業,將企業每月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整理匯總、結賬、報表,而有的會計在家里記賬報表,由于時間倉促,會計處理過于簡單,導致不能進行正確的賬務處理,不能準確地反映財務狀況和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數字不真實,資料不可靠,不能準確核算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應納稅額。四是一些企業會計人員變更較為頻繁,而且又不到稅務機關備案,因此,稅務機關對企業會計人員的情況無法及時掌握。

(四)一般納稅人租賃經營場所現象較為普遍,“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流動性大。

這是當前一般納稅人管理中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根據規定,申請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企業必須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但在實際認定工作中發現,大部分企業特別是商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場所屬于租賃經營,在申請認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時只需要提供雙方簽訂的租賃合同或者協議書,從形式上看企業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但由于商業企業的流動性較大,一旦經營不善,馬上“人走屋空”,防不勝防,所欠稅款也無法追繳,找到兼職的財務人員,也是一問三不知,更沒有向稅務機關反映情況的責任感,從而增加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管理的難度。

(五)利用稅收政策以求保留一般納稅人資格的現象極為普遍。

根據國稅函[2002]326號規定: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年審和臨時一般納稅人轉為一般納稅人的過程中,對已經使用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但年應稅銷售額未達到規定標準的一般納稅人,如果會計核算健全且未有“不按規定保管、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稅控裝置,造成嚴重后果”等三種異常情形的,不取消其一般納稅人資格。實際工作中,很多一般納稅人的年度銷售收入不達標,甚至沒有實現稅款。但是在預認定到期前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使用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或是預認定期內銷售額不達標而人為調增應稅銷售額,或是辦理補充申報等辦法已使銷售額達標

(六)利用變更法人進行偷稅等違法犯罪活動。

這是近年來出現的問題。發生在我國銀川市興慶南區國稅局的“12·26”案件的銀川市祥遠商貿有限公司就是通過變更法人進行專用發票的虛開等違法犯罪的行為。該類企業通常是從經營不景氣、待關閉的企業手中購買該企業的一般納稅人資格,然后進行法人變更,利用稅務人員業務繁忙、疏于管理的漏洞,大肆進行偷漏稅等犯罪活動。

(七)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專用發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專用發票開票時間滯后。一般納稅人企業中普遍存在著發出貨物不按規定時限開票的現象。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納稅人擔心不能及時收到貨款,故意拖延開票不及時入帳;另一方面也與金稅工程對稅務機關的嚴格考核有關,紅字發票、作廢發票有嚴格的開具要求,納稅人如按政策規定時限開具專票,自開票之日起90日內如出現因對方不付款銷方拒絕將發票給付購方、發票認證前在購銷方周轉傳遞時間過長等情形,企業不得不開具作廢發票或紅字專票。因此企業開票都非常謹慎細致,往往是在確定一定能收到貨款時才開具發票。

2、真票虛開的現象還有發生。從目前來看,金稅工程也有缺陷,因為增值稅專用發票真票虛開、代開問題是計算機解決不了的,信息是否失真,內容是否失真全由人決定,而非計算機。如果增值稅發票作案采用真票的話,也就是說,票是真的,內容是假的,金稅工程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犯罪分子內外勾結,利用真票騙取國家稅款是很難通過金稅工程查出來的。對一般納稅人過分強調“以票管稅”,放松了企業財務核算的監督檢查,忽略了稅收與商品銷售的關系,忽略了票、貨、賬三者的核對,對納稅人賬冊、資金、存貨等缺少全面的監控。征收與管理分離脫節,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納稅是否真實等信息缺乏了解和掌握。

(八)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申報征收環節中的問題。

1、企業隱瞞銷售收入,不提稅,銷售不開票、不嚴格按稅法規定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申報納稅,貨物發出或開具后,產品出庫以白條子抵帳或發票在帳外記錄等購貨方支付貨款后,再作銷售處理和申報納稅,造成“串月申報”。

2、利用稅法中農產品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缺乏制約機制且難以實施管理的薄弱環節,以計算抵扣為調節器,通過自己給自己或別人給自己虛開收購發票之法虛列進項稅額,偷逃國家稅款。

3、利用關聯企業轉移稅負,偷逃稅款。即利用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計算方法不同的空子,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子公司所需的貨物均由為一般納稅人的母公司來采購,母公司采取內部調撥的方式以低價銷給子公司,其進項稅額在母公司抵扣,造成母公司銷項稅額減少,進項稅額加大,實現稅額較少,以達到偷逃稅款的目的。

4、企業“以票調稅”,造成“零負申報”現象。現行的增值稅實行的是購進扣稅法,納稅人只要購進貨物,就可以憑專用發票在購進當期申報抵扣稅款,但企業由于種種原因,貨款滯收,造成銷售與開票脫離,企業應該提稅而未提,企業應開票而不開票,害怕票已開,稅要交,但貨款卻收不回來,從而占壓企業資金。因而企業往往采取已銷貨物不開票,銷售收入不入賬手段減少當期實現稅額。這種由于企業“惜票”而形成的申報負稅或零稅,透晰出企業人為調節稅收實現以及稅收征管存在的薄弱環節。

二、改進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的培訓管理。

將企業的會計人員配備和賬簿的設置納入日常輔導和管理的重點。第一,稅務部門主管人員要經常與企業會計見面,認真輔導其建賬建制,為企業解疑釋難。第二,稅務人員要及時了解企業會計變化的動態,對財務負責人及辦稅人員發生變化的,責令限期辦理變更手續。第三,要求企業會計辦稅持證上崗、熟練操作計算機使用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能夠按照要求設賬、記賬,正確核算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應納稅額,及時準確提供納稅資料。企業的財務負責人、辦稅人員要名符其實。第四,強化一般納稅人的賬簿設置管理。對設置賬簿不達標、會計人員不合格及不能正常計算應納稅額的企業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取消其專用發票使用權和進項稅款抵扣權,按適用稅率征稅。第五,做好一般納稅人的配備核查工作,根據所有的一般納稅人的業主或法人代表、財務負責人、辦稅人員的姓名或身份證號與已取消、已注銷、已認定為非正常的納稅人進行配比,從中發現異常情況并及時糾正。

(二)加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日常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嚴把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認定審核關、審批關和增值稅進項抵扣憑證的售票關、開票關、抵扣關、協查關。把好關口,扎好籬笆,筑好“防火墻”,防止虛開犯罪的不法分子、不法企業的非法進入。嚴把增值稅專用發票領銷關,加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發售、使用、填開等各環節的管理工作,嚴格執行發票管理的各項制度,嚴格按程序辦事,嚴格控制發票的發售數量、發售范圍。按照領購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小規模納稅人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規定,對專用發票實行專門管理,專門存放、專柜發放;對企業領購專用發票實行專人辦公、專帳登記,層層把關的一系列管理網絡;并應及時對進、銷項發票進行核查,盡早發現進銷項不符情況,有效堵塞各種可能的漏洞。其次要進一步嚴肅內部紀律,加強對稅務人員進行法制、廉政教育。再次,要加強對專用發票遺失、失竊后的登記申報制度。專用發票遺失或失竊后要及時到稅務機關進行登記申報工作,及時做出作廢處理,以免犯罪分子使用該發票進行虛開騙稅或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四是加強崗位流程的全程監督,嚴格執法責任制、過錯追究制等制度,強化依法治稅意識和監督意識,切實解決“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頑疾。

(三)做好一般納稅人的分類管理工作。

對納稅人進行分類管理是現代化稅收管理的要求。稅務人員要根據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規模、稅源、財務會計核算以及申報納稅等情況,將納稅人進行分類,以便稅務機關選擇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進行管理。實行“不同級別的納稅人享不同待遇”,并將已評定的信譽等級向社會公告,引導和激勵企業規范納稅、依法誠信納稅。

(四)強化納稅評估職責,把握征管的主動權。

在現行征管模式的實際運行中呈現出重視“自行申報”和“重點稽查”,忽視日常管理和對納稅人的過程監控、“疏于管理、淡化責任”及納稅申報異常現和對納稅人的動態管理不夠等問題。一般納稅人的日常管理中必須突出納稅評估的位置,達到強化稅源監控、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全面掌握納稅人的稅收活動規律,把握稅收征管的主動權。要通過對納稅人各種納稅申報資料的案頭審核和納稅評估,分析了解納稅人生產經營情況和稅源變化趨勢,了解稅收增減變化的真正原因。

(五)建立“查、管聯動”機制。

在征收、管理和稽查各部門之間建立以查促管、以管促查的查管協作機制,進一步加強納稅申報管理和日常評估、稽查工作。稅源管理部門在納稅評估過程中發現有偷稅嫌疑的,要及時轉稽查部門重點稽查,稽查部門根據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和總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管理建議和對策,讓管理機關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稅收執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