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訓練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1 01:49: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一體化訓練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任務驅動 實踐教學 會計專業 高職院校
[作者簡介]史新浩(1970- ),男,山東萊西人,山東經貿職業學院會計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會計理論與實務、高等職業教育;周志紅(1975- ),女,山東安丘人,山東經貿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高等職業教育。(山東 濰坊 261011)
[課題項目]本文系2009年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任務驅動’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09482,課題主持人:史新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問題分析
1.專業入口教育教學薄弱。大一新生在專業認知、企業認知和職業認知等方面存在認知模糊、過分依賴、擇業偏執等問題,究其原因是專業入口教育教學薄弱,入口教育教學未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或進行教學體系設計。有的學校對專業認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組織一次專題講座或者一次主題班會等形式來完成。有的學校的企業認知和職業認知教育要么沒有開設相關課程,要么開設時間滯后。專業入口教育教學薄弱致使學生頭腦里缺乏對企業和會計工作的整體認知,無從感知專業學習與日后工作的緊密聯系。這不利于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專業角色,不利于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
2.校內實踐能力訓練效果不理想。筆者對國家示范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的統計分析發現,大多數院校會計專業校內實踐課時比例不到30%,雖然人才培養方案中整個實踐課時比例達到50%,但其中相當一部分課時為第六學期畢業實習環節的課時。校內實踐課時安排不足,無法使學生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盡快適應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內實踐訓練多采取先理論課程學習后集中實訓的教學模式,割裂了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訓練的內在聯系。其明顯弊端是:學生對專業知識理解不透徹,對業務處理掌握不扎實,面對實訓業務單據時茫然無措;負責任的教師會分析講解經濟業務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賬務處理,不負責任的教師會直接告知學生答案,由學生根據答案完成賬務處理。
3.專業頂崗實習難以實現。會計職業的特殊性和會計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業對接收學生頂崗實習普遍持謹慎或拒絕態度,學生成批量頂崗實習更不現實。當然,也有少數學生利用親朋好友的關系找到實習單位并得以在會計崗位實習。有的企業利用學校舉辦招聘會的時機選聘學生實習,以便將來留用,但企業數量和崗位數量極其有限。筆者所在學校2012屆畢業生雙選會上,招聘會計人員的企業數量占比僅為18.36%,招聘學生數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實頂崗實習教學環節成為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共同面臨的難題之一。
4.畢業論文形式單一、效果不佳。多數高職院校采取了與本科院校相同的論文形式,即讓學生撰寫純理論性論文。畢業論文形式單一,內容類同,抄襲嚴重。這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以及高職學生的特點是極不適應的。高職院校應敢于打破常規,從不同途徑,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訓練學生撰寫畢業論文。
二、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構建了由六個模塊構成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如下圖)。
1.專業入口教育模塊。本模塊是實踐教學體系的起點,更是有效組織實施實踐教學的基礎。入口教育模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第一學期完成,可以安排30個學時。項目1主要向學生介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職業技能要求、三年學習進程等方面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增強專業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項目2主要向學生介紹企業類型、治理結構、組織結構等內容以及企業系統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員流、資金流和物質流等流動規程,使學生了解企業的性質和類型、各類企業的組織機構和內部管理層級、生產經營過程、財務部門和人員的作用,使學生了解將來面臨的生存環境,了解企業作為經濟體是自己將來工作的依靠。項目3向學生介紹會計職業準入的基本條件、會計崗位設置、會計職稱職務系列等級、會計職業能力要求等內容,使學生了解會計職業環境,充分認識當前專業學習與將來進入這一職業的相關性,為將來就業未雨綢繆。
2.“一體化”課程學習模塊。“一體化”課程學習模塊是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形成的關鍵。“一體化”課程是指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同時還有實踐技能訓練的安排,使專業知識及時應用于技能訓練,通過技能訓練鞏固和深化專業知識,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步進行、有效協同。為此,需將原來獨立開設的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圍繞專業核心能力進行有機整合。
“一體化”課程體系包括:會計基礎(含原基礎會計和基礎會計實訓)、初級會計實務(含原初級會計實務和會計分崗位實訓)、成本核算與分析(含原成本會計和成本會計實訓)、稅務核算與申報(含原稅法、稅務會計和納稅申報實訓)、會計電算化(含原會計電算化和財務軟件應用)等。以初級會計實務“一體化”課程為例,在講完“存貨”項目后,隨即安排“存貨崗位”的實訓教學,實現“學中有做、做中有學、學做一體”,解決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脫節帶來的弊端。
3.手工會計綜合訓練模塊。“一體化”課程體系模塊的完成,為本模塊的綜合訓練奠定了基礎。本模塊培養學生的資料檢索閱讀能力、會計分析能力和會計判斷能力,是對企業會計崗位各項業務技能的一種全面訓練。本模塊主要訓練內容包括設賬建賬、原始單據經濟業務分析、憑證填制、記賬、對賬、結賬、報表編制以及財務分析等。手工會計綜合訓練需要4個教學周,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在第四學期完成。
4.電算化上機訓練模塊。除了培養學生手工會計綜合處理能力,還應當培養學生熟悉電算化操作流程與基本方法,熟練掌握企業常用財務軟件的使用。本模塊主要根據手工會計綜合訓練的資料,訓練學生利用財務軟件完成電算化賬務處理,以電算化處理結果驗證手工會計實訓結果,實現手工賬務處理與電算化賬務處理有效結合。本模塊需要1個教學周,可安排在第四學期。
5.頂崗實習模塊。前面模塊的訓練采用的是虛擬公司的虛擬業務數據,如何獲得企業真實業務資料,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會計工作的真實性是本實踐階段的關鍵。因此,頂崗實習可考慮通過“校中廠”和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來實現。“校中廠”的建立可以采取兩種形式,一是校企雙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資,以企方代表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內場所建立會計師事務所、會計記賬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二是引進社會中介機構在校內落腳辦公。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是校企雙方具有實質性合作內容和項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廠”和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免費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機會。該模塊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學期,絕大部分學生在此期間可以輪流、分批次接觸到真實會計工作環境和真實環境下的真實會計業務。
6.畢業論文模塊。該模塊不再要求論文拘泥于一種形式,拘泥于字數和格式的要求。畢業論文可以考慮采用社會調查報告、企業財務問題解決方案等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實踐環節主要考核和觀察論文是否體現了一定的專業相關性,是否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該模塊安排在第六學期完成。
三、“任務驅動”模式嵌入
在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的基礎上,將各模塊內容進行細化,分解出若干個項目和任務,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嵌入到每一個模塊中,通過實施和評價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來實現實踐教學目標。
1.專業入口教育模塊的任務嵌入。如圖1所示,該模塊內容分解為3個項目。項目1由專業教研室主任組織實施,依據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每個教學班安排6學時。本項目下安排1項學習任務,即要求學生寫出專業認知體會。
項目2由專任教師具體實施,組織形式是講解企業有關知識,觀看知名企業宣傳片,觀看典型生產營運流程視頻,介紹企業成長發展史,進行企業經營ERP沙盤演練,探討財務問題對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等。每個教學班安排18學時,本項目下安排1項任務,要求學生寫出企業認知體會。
項目3由兼職教師或兼職教授具體實施,每個教學班安排6學時。本項目組織形式是介紹企業會計機構設置及其人員配備、會計人員職稱職務系列及晉升要求,講解會計職業準入要求、會計人員專業能力、職業資格證書種類及其報考條件,分析我國會計職業環境以及會計工作對企業發展的意義和作用。本項目安排2項學習任務,任務1要求學生寫出職業認知體會,任務2要求學生寫出三年學習打算和未來工作規劃。
2.“一體化”課程模塊的任務嵌入。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將每門“一體化”課程內容整合、序化為若干個學習項目,在每個項目中嵌入不同的學習性任務與實訓性任務,兩類任務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穿行,通過任務的驅動來開展課程內容的教學。以“一體化”課程“初級會計實務”為例,說明任務驅動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崗位和工作要求將該課程內容整合為12個學習項目,然后依據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應達到的工作能力,將每個學習項目分解為若干項任務。
3.手工會計綜合訓練模塊的任務嵌入。本模塊以一個虛擬企業為會計主體,以包含各種業務類型和經濟內容的虛擬會計單據為資料,以手工處理方式完成一個會計期間的全部賬務處理流程,訓練學生個體運用“一體化”課程所學知識對各項經濟業務的綜合處理能力。本模塊嵌入9項任務,包括設賬建賬;原始單據填制、審核與分析;分析經濟業務內容,完成相關計算,編制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等。
4.電算化上機訓練模塊的任務嵌入。本模塊根據第3模塊的綜合性資料和結果,利用企業常用財務軟件,完成從賬套建立到報表生成的電算化全過程賬務處理,實現手工賬與電算賬處理結果的相互驗證和處理手段的有機結合。本模塊嵌入6項任務,包括賬套初始化,使用供應鏈、總賬等子系統等。
5.頂崗實習模塊的任務嵌入。頂崗實習是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專業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的必經途徑。無論在“校中廠”頂崗實習,還是在校外緊密合作型實訓基地實習,學生均需完成兩項任務,任務1是根據真實工作環境下的真實業務,完成真實性的會計作品,任務2是撰寫頂崗實習心得體會或實習報告。
6.畢業論文模塊的任務嵌入。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是對其專業知識綜合應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種檢驗,也是對其會計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有效途徑。畢業論文模塊強調論文的實質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塊可提供如下幾項任務供學生選擇,但不局限于這幾種任務形式:任務1是撰寫財務報表分析報告,可以是綜合性分析報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報告;任務2是撰寫社會調查報告,即調查了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或現象,結合專業知識進行分析;任務3是撰寫企業運營問題診斷報告,即以實習企業運營為研究對象,針對某一方面運營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或辦法;任務4是撰寫企業財務問題解決方案,即以實習企業財務工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進行分析,提供幾種解決方案,并從中擇優。學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項任務即可。
四、實踐教學評價
實踐教學評價是指根據實踐教學體系中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對每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踐水平作出客觀公正的考核與等級評價,并記入學生實踐能力評價檔案。
1.建立實踐能力評價檔案。為每名學生建立會計專業實踐能力評價檔案,檔案中詳細記載三年期間每一實踐模塊中每項任務的考核成績和評價等級。
2.確定考核成績和評價等級。根據學生出勤、完成任務的數量和質量、實訓作品或成果的數量和質量等方面來確定考核成績,其中,專業入口教育模塊:出勤成績(10%)+專業認知體會(20%)+企業認知體會(30%)+職業認知體會(20%)+三年學習打算和未來工作規劃(20%);“一體化”課程學習模塊:出勤成績(10%)+實訓性任務評定成績(40%)+學習性任務考試成績(50%);手工會計綜合訓練模塊和電算化上機訓練模塊:出勤成績(10%)+學生相互自評(30%)+指導教師評定(60%);頂崗實習模塊:出勤成績(10%)+真實性會計作品(60%)+頂崗實習心得體會或實習報告(30%);畢業論文模塊:專業相關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據考核成績確定評價等級,考核成績(90—100)為優秀,(70—90)為良好,(60—70)為合格,(0—60)為不合格。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高職機電專業畢業設計 質量提高方法 措施
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是高職院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極為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增強學生專業工作能力、培養創新精神、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的有效教學手段。
近年來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的擴張,畢業設計期間又恰逢學生尋找工作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畢業設計出現了很多質量問題。具體表現在:(1)大部分學生對畢業設計不重視,不能處理好畢業設計、頂崗實習與就業的關系;(2)學生缺乏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素養,缺乏資料查閱、整理、分析、歸納、檢索等獲取信息的能力;(3)畢業設計過程流于形式,理論與實踐脫節,有些學生僅僅依賴于教材、資料的理論知識拼湊論文,對于自己的設計沒有通過實踐驗證,紙上談兵多,實際動手少。最終創作的畢業論文很難有實際的應用價值。(4)成績評定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觀。學生論文抄襲原始資料現象嚴重,有些學生在最后答辯環節明顯缺乏對所做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那么,如何改革畢業設計,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達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結合機電專業的畢業設計的探索與實踐談談認識。
一、提前做好畢業設計準備工作
1.時間上的調整。指導老師提前在第四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就與學生見面,布置題目,下達畢業設計任務。一方面使學生盡快了解課題的類型和方向,另一方面便于教師提前了解學生的情況,如專業學習情況、個人發展方向,等等,從而能夠合理地安排設計任務。另外,安排學生利用暑假,對機械制圖、計算機繪圖、電路分析、單片機、電氣控制與PLC、氣壓傳動等畢業設計相關專業知識內容進行重新溫習,并要求學生完成課題資料查詢、研究方案的確立等工作,為第五學期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做好知識上的準備。第五學期第十一周起進入畢業綜合實訓環節,主要是畢業設計和赴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第十一周起有計劃地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對畢業設計內容予以進一步完善,第五學期不進行答辯,待頂崗實習結束后,第六學期再回學校參加答辯。
2.指導教師充分準備,試做課題。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指導教師準備得是否充分,將直接決定畢業設計質量的高低。教師除應認真準備畢業設計的課題和任務書外,還需對課題進行認真的試做。通過企業調研和分析,得到企業中機電應用產品研發和生產崗位典型工作過程,明確產品功能、準備技術器件資料、硬件設計、硬件制作、軟件設計、軟硬件聯調、產品制作、產品測試。通過試做課題,教師能更好地把握課題的難度和工作量,科學地預測學生在畢業設計各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地分配設計任務。
3.畢業設計題目提前滲透至相關課程學習當中,為畢業設計的完成打下扎實的基礎。畢業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環節,一個優秀的畢業設計離不開專業知識的支撐。因此,專業課程的學習尤為重要。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將畢業設計課題滲透進課堂,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為大三學生順利地完成畢業設計打下扎實的基礎。以“單片機應用技術”課程教學為例,本課程以智能運動小車作為教學內容載體,該教學載體以單片機作為控制核心,包括運動控制系統、顯示系統、智能感應系統,等等。通過這一載體將單片機應用技術中的各種能力貫穿始終。由于智能運動小車的功能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完全可以作為畢業設計的課題進行綜合的設計和研究,因此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思路。
當然,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在保證課程合格的前提下有側重地加強某門課程或者某幾門課程的學習,在此過程中專業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于今后畢業設計的分組和選題工作能有實效地開展。
二、立足實際,科學選題
1.以就業為導向,從實際出發,選擇不同的課題。課題必須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符合專業崗位能力要求,具有較高的應用性。目前,機電一體化專業就業崗位的需求有三個方向:機電一體化設備制造與維修、機床數控技術應用、自動機(線)的運行與維修。要按照不同的專業化方向,確定畢業設計課題,對于機電一體化設備制造與維修方向,課題方向重點應放在機械方面,加強鉗工與電工電子訓練;對于機床數控技術應用方向,應增強學生的車工實習及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能力;對于自動機(線)的運行與維修方向,應向電的方面適當偏移,加強電工及單片機與可編程控制器訓練。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定向于自動生產線的運行與維修方向,在確定畢業設計課題時,結合制造業發展現狀,選擇那些圍繞機電一體化進行產品開發或把微電子技術用于設計、制造、測試和研究等方面的題目,例如單片機控制系統設計、工業機器人系統分析、可編程控制器(PLC)技術及應用設計,等等。
2.畢業設計的選題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課題的選定要結合目前專業的實際設備,立足實際,避免脫離實踐的純理論性的題目。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目前已經擁有較先進的PLC實訓裝置、氣動實訓裝置、機電檢測實訓平臺、單片機實訓設備、自動生產線訓練裝置、機電一體化實訓裝置,等等。因此,畢業設計的選題應考慮到我們現有的實訓設備,為學生畢業設計的實施提供良好的硬件環境。只有結合實際“真題實做”,才能培養出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當然,在畢業設計期間已經開始頂崗實習的同學,可以結合生產崗位選擇畢業設計題目。應鼓勵學生結合崗位實踐內容選擇畢業設計(或論文)課題,但必須有企業專人指導并報學院批準。
3.通過各類技能大賽的鍛煉和滲透,以學生興趣為中心進行畢業設計選題,可以廣泛發掘學生的創造力,選題更具有可行性。專業老師組織學生參加院內外的各類技能大賽,將技能競賽與教學改革相結合。比如機器人大賽,結合單片機課程的學習,選擇一個機器人項目,等等。我校目前已經成功舉行了智能搬運機器人比賽,模擬了工業自動化過程中自動化物流系統實際工作過程。設計一個輪式或人形小型機器人,在比賽場地里移動,將不同顏色、形狀或者材質的物體分類搬運到不同的對應位置。比賽的記分根據機器人將物體放置的位置精度和完成時間來決定。又如“自動線安裝與調試”技能大賽,參賽隊在規定時間內,根據任務書的要求,以現場操作“***自動生產線實訓考核裝置”的方式,完成自動生產線設備部分工作單元的機械安裝和調整,氣動回路的安裝、連接和調整,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安裝和布線,傳感器安裝與調整,PLC編程,人機界面組態,電機驅動(含變頻器及對應電機、伺服驅動器及伺服電機)參數設定,以及系統統調、運行等工作。我們通過大賽的鍛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了其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參加技能大賽的同學,畢業設計的題目可選擇大賽的某個方向展開設計,并撰寫論文。通過技能大賽的鍛煉和滲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設計興趣,而且能為畢業設計的順利完成奠定扎實的專業基礎。
三、加強過程指導和管理,嚴格考核制度
對畢業設計全過程實施質量監控是提高質量的保證。加強過程考核,量化畢業設計平時成績的評定。表1為畢業設計(論文)總評成績評定參考標準。總評成績由指導教師考核成績(40%)、作品(成果)鑒定成績(20%)、論文評閱成績(20%)、設計(論文)答辯成績(20%)四大部分組成。指導老師考核成績由指導老師評定,其余三項成績由相應的評審組老師評定。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實施周檢查制度,要求學生每周以幻燈片形式進行匯報。匯報的主要內容是本周所做的主要工作、遇到的主要問題、問題的解決方法及心得體會等。匯報過程中,指導老師做好記錄,填寫《畢業設計指導工作記錄本》,對畢業設計指導工作進行實時記載,學生匯報完畢后,指導教師綜合各位學生的情況加以總結,并就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加以解釋與指導。周檢查制度作為畢業設計平時成績評定的重要依據。同時,學生隨時寫好《畢業設計日志》,內容與教師的《畢業設計指導工作記錄本》相配套。這樣,教師與學生交流緊密,雙向監督,有利于加強畢業設計工作的全過程指導與管理。
畢業設計作品或成果可以是程序、實物、現象、方案等可以表現畢業課題成果的東西。讓作品成為畢業設計的主要內容,并在總評成績中占有一定比例。
對學生數集中的個別單位,因崗位需要無法回校參加答辯的由單位出具證明,學院安排老師到企業答辯。嚴格的答辯將有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促進學生認真做好畢業設計。正確認識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將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
表1 畢業設計(論文)總評成績評定參考標準
另外,畢業設計期間,指導老師要為學生進行資料查閱、文獻檢索、論文寫作能力的培訓,培養學生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素養。當然,在整個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要把學術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貫穿始終,加強學生的誠信教育,在處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過渡階段,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促進畢業生克服不利情緒的同時順利完成畢業設計。這種關心和指導可在每周進行檢查時多與學生交流,也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
四、嘗試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一體化改革方案
學生可選擇到企業頂崗實習期間開展畢業設計,將畢業設計、頂崗實習有機結合。指導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同時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鼓勵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從事與專業對口的頂崗實習企業生產和技術領域相關的畢業課題設計。學生帶著畢業設計的任務進行頂崗實習,不論是操作控制、質量檢驗還是裝配、測試崗位,都能愛崗敬業,并隨時記錄,在生產實踐中收集自己畢業設計所需的資料和數據。這樣最終必然將以較高的質量完成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若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則被企業接收,順利就業。這樣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加了就業的機會。這種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工學結合、產學一體的職教模式。
當然,要想使這種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校企雙方應該共同指導、共同管理。每個學生都必須由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指導老師共同指導。校內老師可制定一個詳細可行的計劃和階段性的目標,督查畢業設計的進展情況,指導論文寫作的規范,并協助解決理論問題,定期與學生溝通,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比如:電話、QQ、Email,等等。企業指導老師負責從單位的實際出發,現場指導、規范操作、分析故障并解決問題。
五、結語
以上改革措施已在機電專業08級畢業生中進行了實踐,經實踐證明這些策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當然,如何提高高職畢業設計質量,是牽涉多個因素的綜合課題,需要我們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完善質量控制措施,使畢業設計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職業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姜亦祥.淺談加強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教學的措施[J].成才之路,2009,(21):79-80.
[2]徐冬梅,吳紅,冷士良.高職畢業設計(論文)與頂崗實習配套改革的實踐[J].化工職業技術教育,2010,(2):56-58.
篇3
2.先進教學手段的應用。(1)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課程中的原理圖、梯形圖、程序及電路圖較多,利用Authorware、Powerpiont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集文字、圖片、動畫和聲音于一體,不僅僅大大減少了老師課堂上畫圖的時間,而且學生興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2)聯系生活,啟發學生思維。課堂教學重在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生活中的實例,既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對實際問題的思考能力。如在講解三相異步電機的變頻調速時,結合變頻空調原理和特點,來分析變頻空調與普通空調之間的區別,從而闡述變頻調速的優點,學生增加了生活知識和學習的趣味性。(3)與時俱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了解課程最新的技術動態,并把它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課教好。如在介紹直流電機中,運用高速磁懸浮列車的例子給學生進行了講解,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求知欲和學習的動力。
3.改革優化實踐環節。實踐教學是技術應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環節,也是高職專業教育教學的重點。為了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將實踐教學分為三個階段進行:(1)實驗技能訓練。實驗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的實驗,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基本數據的測量、采集和基本實驗方法的運用。(2)單項技能訓練。單項技能訓練主要包括金工實習、數控實訓等,學生進行基本技能(鉗工、機加工、電工)、職業基本素質(數控車、數控銑、加工中心的編程和操作)的訓練。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能,參加職業資格考核取得數控工藝員或數控車、銑、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級職業資格證書。(3)綜合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主要包括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學在實訓中,采用邊教、邊學、邊做的教學方法,通過典型零件數控加工案例引導教學設計,針對實際零件數控加工任務討論工藝解決方案,并在加工現場實施,形成不同零件加工效果的直觀比較和認識,以合作完成實訓教學過程。融“理論、示范、練習、反饋”于一體,將“教、學、做”合而為一。有效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生根據實際生產任務,在不同的崗位上完成實踐任務,畢業后實現“零距離上崗”。
(四)建設特色課程
在課程設置上根據對企業人才需求情況和對近幾年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或產品為載體,根據學生就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通過與企業有關人員共同論證,進行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的確立與工作過程各階段的任務密切相關,在與企業的深度耦合中,通過對職業崗位群從業人員和與職業崗位群有關的人員及專家進行調查,通過對在職業崗位上工作的學生的描述,經過分析、歸納、整理、綜合,確立職業崗位工作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工作任務,將工作任務和內容轉化為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通過對工作過程各階段的各級工作任務的使用頻率和難易程度進行分析,確定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專業核心課程內容和學時安排。
(五)總結
機電專業教學中必須堅持“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方針,從實際出發,確定教學改革思路、培養目標,深入改革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專業人才培養與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在對學生的培養方面要做到:1.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工程設計和創新能力,學生能根據一般的設計要求和動作流程完成整個控制系統的設計。2.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在實驗和設計中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從一個目的、兩個原則的教改思想出發,抓好課程理論、實踐、考核的每一個教學環節,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而且充分調動教師教學和教改的積極性,在教與學兩個積極性的推動下,教學質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使高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論文關鍵詞】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專業特色
【論文摘要】針對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不能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這一現狀,提出了以實踐為導向的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闡述了機電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思路和方法,提出在實踐環節深化改革,在專業培養方案上努力突出專業特色的重要性,淡化了原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的界限,對課程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體現了機電教學的特色。
【參考文獻】
[1]張超,劉愛云,王娜,葉婷.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計劃改革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2007(22):202-204.
[2]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J].現代教育論叢,2002(5):6-20.
[3]魏增菊.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J].平原大學學報,2007,24(5):93-95.
篇4
〔論文摘要〕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客觀上對教研教改提出了更嚴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通過對汽車維修專業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實行了“一體化”教學:理論與實習“一體化”、專業課程的“一體化”。如何徹底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讓學生“動”起來,在技能訓練中掌握理論、在理論學習中提升操作技能,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成為當前職業教育工作者積極探討的研究課題。
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最主要的課程是《汽車構 造》、《汽車修理工藝》和《汽車維護與故障排除》,多年的教學傳統,通常采用三門課程獨立設置、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分開進行的傳統教法:近年來,通過對汽車維修專業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實行了一體化教學,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就此,談談個人體會。
1.傳統教法的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受客觀因素限制,傳統教學的課程設置在“教”和“學”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嚴重影響了培養目標的實現:
1、首先,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只是普遍較差,缺乏空間想象力。對發動機構造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難,盡管加強了直觀教學但對汽車零件的空間形體、實際位置關系、裝配關系及傳動路線、工作原理難以形成完整的認識;學習“修理工藝”時,死記硬背、似懂非懂;學習“故障排除”時,思路不清、無從下手、摸不著頭腦。學生普遍感到“專業技術理論”難學易忘,存在厭學心理,全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進入修理實習教學階段,雖較感興趣,但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己遺忘較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訓練,不能觸類旁通、難以形成系統技能。
由于理論和實習教學的各個階段認識方法單調,學生的專業興趣得不到激發,積極性難以調動,學習專業技術的方法和能力很難得到較好培養。
2、三門專業理論課教學安排時間跨度大.同一個汽車部件總成“構造”、“修理工藝”、“故障排除”教學時間兩個學期,學生對某一總成結構的認識是斷續、分散的。整體認識含混不清、認識不透徹,學習難以深入。缺乏汽車結構、故障診斷、修理方法的系統技能知識,不利于迅速適應生產崗位,往往不能滿足用人企業的要求。
3、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專業課程劃分為構造和修理;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兩部分,使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認識產生人為分割,學生難于建立一個清晰、直觀、深刻的認識。
而且,教學上自成體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馬。專業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分段實施,理論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各負其責、相互脫節;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各自為陣、相互推誘現象。客觀上造成教材間的內在聯系缺乏協調性,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難以形成有機的結合,教學內容不能合理統籌。另外,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法,容易產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指導學生實習的復合型專業師資隊伍。
2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法的探索: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模塊式一體化”方面進行了一體化探索,具體做法如下:
1、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要徹底改變以往老師一本書、一支粉筆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各自精彩的“填鴨式”課堂模式;實行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一體化”。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局面,讓學生“動”起來,在技能訓練中掌握理論,在理論學習中提升操作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利用實物教學、進行直觀演示,將書本上的零件名稱、具體工作原理,實實在在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縮短認識過程、加深理解。可以在演示中講解,邊講解邊演示,多講授些穩定性、經驗性的知識,并要反復進行;在教師引導下,使學生很快的將理論與實踐融合,促進理解、加深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將來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2、在課程編排和教學進程方面,將文化基礎課進行調整,徹底改變以前幾周完全理論課和幾周完全實習課輪換的模式,根據專業需要建立相應的教學模式,滿足一體化的教學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汽車構造》、《汽車修理工藝》和《汽車維護與排除》合并為一門課程,實現專業課程“一體化”。利用實物、教具和多媒體等手段,將枯燥的理論教學過,轉變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一體化過程,從而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形成理解和記憶的良性循環。
以國家職業教育規劃教材為藍本,依據汽車專業教學大綱、結合勞動部門技能鑒定要求,將汽車專業課程劃分為:發動機、底盤、電器、故障診斷與排除、汽車新技術五大模塊。各大模塊按系統機構的不同,分設各個專業課題,比如發動機模塊,分設兩大機構、五大系統專業課題。每個課題按專業技術的實用性和參照國家技能鑒定規范要求,具體對待,再設分課題。突出科學性、直觀性、實用性。
3、為了解決傳統教學模式跨度大,把專業課程劃分為構造和修理、教 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而導致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認識人為分割、學生理解困難的問題;采用理論學習、技能訓練“模塊式一體化”教學。
“模塊式一體化”教學在一段教學時間內,從“構造”、“修理工藝”到“維護與排故”只把某一總成看成重點認識對象,縮小了注意目標,可使學生短時間內對該總成結構形成系統、完整的認識,掌握技能較快。學生感到生動、不呆板,看得見、摸得著,既容易理解又記得牢。
實行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操作訓練的有機結合,可使學生將專業理論與實踐操作反復對照、理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理性與感性同步認識。理論指導下的技能訓練,能使學生感覺學到了實在的本領,自信心增強,技能形成進程加快。能使學生迅速對汽車部件建立直觀、清晰、深刻的認識,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
4.“模塊式一體化”教學實行教師任教科目負責到底的教學管理方法,增加了師生直接接觸,增強了教師的工作責任心。教師能直觀的了解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實際的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導,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效果、
3要進一步推行“模塊式一體化”教學,亟待解決一下幾個問題:
1、一體化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又要有熟練的實際操作技能,成為“雙師型”教師;這是實行一體化教學的成敗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還必須具備高級修理技工的操作水平,保證授課過程中進行準確、熟練、規范的操作演示。因此,汽車專業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專業理論水平與實際操作技能,把兩者融為一體,努力通過“講師或技師”的“雙師”評定,有效促進教改的步伐。
2、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的原則(不是單純的技能),對現行教學計劃、大綱、課程設置進行調整、修改。
通過外出交流、上網查閱、校內討論等多種形式對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大量的資料準備工作。先對一體化教學有了整體方向的把握;然后從實際出發,據學校現有的師生情況、教學情況、教學場地及教學設備,集思廣益,制訂出一體化教學的可行性方案;并將方案進行討論、修改、出臺。
一體化教學學生是出于動態的,在這種場合下,學生各方面的特長都會有所表現,教師應注意因材施教,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全面的業務能力,言傳身教,進行綜合素質方面的教育。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他們,突出綜合能力的培養。
3、利用現有條件,擴充實習場地及教學設施。
實施一體化教學,必要條件是實習、教學設施的齊備。必須擴充汽車構造、汽車修理、故障排除、總裝調試等教學和實習場地,緩解實習場地不足的矛盾。可以采用“土洋”結合的辦法,除了鐵框架和器材訂購以外,其他的全部由教師帶領學生完成,方案自己設計;各種設備設施自己安裝,做成多功能汽車實訓工作臺。既省資金,又切合實際,經久耐用;學生得到了鍛煉,教師也提高了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使用和維修都很方便,一旦出現故障,隨時可以自己維修。
4、目前缺乏與“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相配套的教材。當務之急,必須盡快組織精兵強將編寫出實用、適應“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的校本配套教材,合理安排教學進程。
篇5
[關鍵詞] 實踐能力 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模式
由于地方院校實踐教學受傳統模式的影響,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性,這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影響著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地方院校如何構建富有創造性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怎樣進行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一、地方院校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理論課教學內容和實踐課教學內容的構建
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富有創造性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系統教育而實現的。
1.理論課教學內容的構建
(1)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在課程教學中,將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學內容劃分為3大模塊:①基礎性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涵蓋了學生必須掌握的本課程最基本的內容;②選擇性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可根據學生、專業特點與要求,由任課教師自主選擇組織教學,以突出不同專業的特點,增強教學內容的前沿性、現實性和研討性;③動態性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由任課教師結合理論教學內容,介紹各種實際應用案例,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動態更新。
(2)實驗技能培訓課。這部分內容涵蓋教學計劃規定的實驗原理,基本試劑、基本實驗儀器的性能及其操作規范。目的是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實驗設計的能力、采集和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
(3)專業論文寫作課。這部分內容涵蓋了調查報告、實驗報告、實習報告的含義和類別、特點和作用、結構和寫法例文與評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說明書寫作特點與基本要求、一般格式、例文與評析;畢業論文含義和類別、特點和功用、選題、寫作步驟、通用格式、例文評析。目的是訓練學生論文或課程論文寫作能力。
(4)創造學課程。這部分內容涵蓋了創造、創造的一般規律、創造者、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創造的方法等。目的是訓練學生眼力,培養創新能力。
(5)科學研究方法論文課。這部分內容涵蓋科學研究的體系與特點;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科學研究的哲學方法、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科技計劃管理;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立項與開題;科學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目的是訓練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文與著作及研究報告的寫作、項目申報能力。
2.實踐課教學內容的構建
(1)驗證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內容比較簡單,主要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掌握基本實驗技能。
(2)自主性實驗。自主性實驗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性原則,根據專業學科發展動態,結合學院科研成果,及時更新部分實驗內容、實驗材料和方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能力、科研能力、訓練研究方法的正確運用。
(3)實習。實習是學生了解社會,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感性認識,掌握實際操作技能。
(4)設計。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處理問題能力。
(5)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必須完成的綜合性獨立作業,根據專業培養的目標,選擇某一課題,在教師的指導下,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撰寫出用以表現科研成果和闡述學術觀點的文章。
(6)科研項目。教師啟發學生自己提出科研課題,也可由教師布置科研題目,介紹本課題研究思路,學生自己獨立觀察、查找資料、最終寫出研究報告。目的是培養學生科研的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科研技能。
二、地方院校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少數幾門課程所能完成的任務,而是所有課程都應當為之做出貢獻;也不是單純地靠加理論教學或實踐教學環節就能夠完成的任務,而是要科學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把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體系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加以研究和設計。
1.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采取一講、二講、三帶、四導模式
所謂“一講”是指老師把專業課知識傳授給學生,“二講”是指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再進行反饋,“三帶”是指接受知識快的學生帶動指接受知識慢的學生,“四導”是指老師采取啟發式教學開導學生,這種模式主要側重于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
2.實踐教學課程教學內容采取分層次、分階段、循序漸進的模式
如一年級上實驗技能培訓課;二年級上專業論文寫作課;三年級上創造學課;四年級上科學研究方法論課。
3.創建一個以技能訓練為基礎、以研究性實驗為核心、以綜合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組合方案。技能實驗為必做實驗;綜合實驗采取必做與選做并行的方式;研究性實驗采取自主選題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從學科的單一性向多科性發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4.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豐富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開展行業、地方和學校全方位的密切合作,成立三方合作辦公室;二是建立聯合機構,加強長期合作;三是簽訂合作協議,逐步深化合作,主要模式是與企業簽訂“長期全面合作協議”。
5.將科研項目作為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建立以導師為核心的本科生指導小組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論文開題階段,圍繞科研項目讓學生提出創新性課題和實施方案;在科研實施階段,進行具體科研方法和創新方法的教育訓練;在論文的撰寫階段,向學生介紹國內外主要期刊論文、畢業論文等的撰寫格式、方法和技巧。
6.師生科研一體化模式
在實驗教學中,主要采取兩種模式:陣地模式和載體模式。“陣地模式”就是通過邊生產、邊教學、邊科研,使實踐教學更貼近社會、貼近市場、貼近生產生活,實現產學研一體化。“載體模式”就是圍繞一定的教學目的,將采集到的生產或管理實踐中的真實事例,加以典型化處理而形成特定的教學案例作為載體,學生通過分析、思考、討論這一過程,學生思維豁然開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
參考文獻:
[1]李錦春.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J].江蘇工業學院學報,2007,(4).
篇6
此外,國內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索,理論上多借鑒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國外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教學理論,實踐經驗也多集中于理科、工科專業,涉及廣播影視或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較少。
在此,筆者根據幾年來的教學改革實踐經驗,基于高職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專業課程教學,提出“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并對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作詳細闡述。
一、“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寫作各種職稱論文和畢業論文,歡迎光臨DYlW.neT]
“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要求,整合理論與實踐教學,設計課程體系和一體化課程,在相應教學評價體系的監控下,通過各個教學環節的落實來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該模式借鑒國內“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經驗,將適應于一體化教學的教學評價體系融入其中,旨在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更好地銜接,提高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該教學模式主要有五個特點:
1.教學計劃一體化,即突出能力本位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理實一體化課程間的有機聯系進一步加強,形成理實一體模塊化課程體系。
2.教學環境一體化,即教學組織形式由“固定教室、集體授課”向“專業教室、實習場所”轉變,將理論教室、實訓室、實訓基地構成一體。同時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到課堂,作為一體化教學的載體。
3.教材一體化,即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基于對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的分析、轉化,制訂課程標準和編寫教材,理論與實踐教材構成一體。
4.教學評價和教學活動一體化,即教學評價貫穿于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學活動既有診斷、激勵、調節的作用,同時評價本身也是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通過“評價”這個活動環節,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將獲得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也有所進步。
5.學習主客體一體化,即教師從“單一主講型”向“行為引導型”轉變, 學生由“被動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動實踐的創新型”轉變,教、學、做、評融為一體。
三、構建“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
構建“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必須以行業的真實工作項目載體,需要有相應的課程體系、教學環境、課程標準、教材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等支撐,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建立突出“職業能力本位”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設計專業課程和課程體系是構建“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基礎。
專業課程設計,首先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參照企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以及影視行業職業資格標準,從影視制作項目的典型工作任務調研入手,依據典型工作任務的能力要求,歸納形成不同的行動領域,再經過科學的分析,實現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的轉化。然后基于學習領域的重新規劃,對原有的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進行重組或重構,構建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
專業課程體系也圍繞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按課程模塊、學習領域、學習情景三級進行系統設計。以學期為單位,以典型影視制作項目為載體,建立和發展課程之間的關聯,使專業課程緊密聯系、互為補充,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模塊,使職業能力目標得到多門課程的共同支持。
按以上原則和思路,我們將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專業課程重組、整合為“電視短劇與微電影”“電視新聞與紀錄片”“專題片與音樂電視”“影視廣告與形象宣傳片”“電視綜藝節目與欄目”和“畢業設計”等六個課程模塊,每個課程模塊分別以具有代表性的影視制作項目為載體,由三到五門一體化課程組成。對應學生職業能力的逐步提高,一至五學期影視項目的難度和專業課程的要求也逐漸提升,構成了突出“職業能力本位”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二)營造一體化教學環境
一體化教學環境是構建“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保障,其建設工作包括“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
“硬件”是指根據本專業的職業崗位要求所設置的一整套綜合的實訓設備和場地。為實現電視節目制作專業一體化教學,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形成整合真實的生產性功能與學習功能的實訓設施,覆蓋整個影視制作項目的工作過程,方便學生使用、操作、互動以及進行團隊合作學習。實訓環境的硬件建設可以采取校內實訓室和校企合作共建校外生產實訓基地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兼具職業性、實踐性、開放性、學習性的實訓條件。
“軟件”是指以能力訓練為目的,積極引入影視行業的企業真實項目到課堂,作為一體化教學的載體。引入的真實影視制作項目被分解為典型工作任務,再根據教學需求轉化為學習情景,這樣就保證了專業教學真正與行業工作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了工學結合。
(三)制訂一體化課程標準與開發配套教材
一體化的課程標準與教材是實施“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的指導性文件。
課程標準主要包括工作過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解、職業能力目標要求、相應的學習領域規劃、學習情景設計,以及教學條件、教學評價等內容。一體化教學課程標準的制訂要以學生為主體,突出能力培養目標。制訂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一體化課程標準,一是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對課程所涉及的影視制作項目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廣泛的行業調研,明確職業 能力要求;二是要按照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要求,吸收企業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對典型任務進行分解,設計學習情景,規劃學習內容;三是要結合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制訂相應的教學評價方法。
進行一體化教學配套教材的開發,也是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對影視制作崗位的調研分析結論為依據,從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職業能力要求三個層面著手。一體化教材的開發過程,實際上是職業能力解構和教材知識體系重構的過程,就是在調研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出職業能力要求,遵循“依崗位需求定目標,依工作過程定結構,依能力要求定內容”的基本原則,結合影視行業工作實際編寫教材,體現知識、技能、標準的對接,保證教材對一體化教學的指導作用。
(四)建立一體化教學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既是“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更是一體化教學有效性的保證。
高職教育的教學評價標準應根據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達成來制訂,但在具體制訂和執行時,卻常常以學科要求的評價標準替代職業能力培養的評價標準,集中在對學生課程成績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上,也就是重教學成果而輕教學過程。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這一根本要求,實質上體現的是“以知識傳授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觀,不能適應一體化教學的要求。
電視節目制作專業的一體化教學具體成果主要體現為劇本文稿和影視片作品等,僅僅對教學成果進行考核,無法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客觀、科學評價。所以,要使一體化課程真正能夠達到“職業能力培養”的目的,就要擺脫僅僅符合學科要求的評價標準,構建符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評價體系。
建立電視節目制作專業一體化教學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在一體化教學中建立起“二維評價”體系,即教學過程評價和教學成果評價并重,以形成性考核評價教學過程,以總結性考核評價教學成果。此外,在模塊化課程體系下,課程聯系更為緊密,先修課程的總結性考核可以為后續課程教學活動開始前的診斷性評價提供參照。二是使教學評價融入教學活動,分階段進行,即針對學習情景采取單元教學評價,計入形成性考核;針對學習領域采取課程教學評價,計入課程結業考核;針對課程模塊采取學期教學評價,在期末結業考核的同時,對本課程模塊內的形成性考核進行統計,計入學期形成性考核。三是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包括針對學生在實踐項目中所進行的工作,在學習小組內實行崗位角色評價;針對各個合作小組的實踐教學成果,在小組間進行互評;針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指導教師逐一給出評價等。
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整個過程始終產生診斷、激勵、調節的作用。
四、“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就是將教學內容科學地融會在教、學、做、評過程中,從試著做開始,通過對做的評價發現問題,在教與學中解決問題(應當怎么做),然后在學和做中理解其原理(為什么這樣做),最后通過評與學進行提升(怎么做更好),最終達到職業能力培養目標。
如前所述,我們根據影視行業典型工作任務,構建了職業能力本位的電視節目制作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現以“電視短劇與微電影”課程模塊為例,闡述實施“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過程,該課程模塊由四個學習領域和一個評價模塊組成。
(一)“情景劇劇本寫作”學習領域
“情景劇劇本寫作”學習領域包括“選題與創意”“策劃”和“文學劇本寫作”三個學習情境。教師通過劇本案例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影視文學劇本的創作過程。學生以分組方式,在規定的選題范圍內確定情景劇主題,編寫故事大綱,再逐步合作完成文學劇本,在實踐中掌握劇本寫作的技巧。在該過程中,教師組織、引導和監督創作,給予指導,進行必要的講授,并分階段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總結與點評,以故事大綱、人物表和分幕提綱等學習情境的成果為標準進行教學過程評價。最后,對文學劇本進行質量考核,完成本學習領域的教學成果評價。
(二)“鏡頭設計與攝影”學習領域
根據劇本內容要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組完成劇本分解和美術設計,制訂拍攝工作計劃,形成分鏡頭腳本。再依據工作計劃,在選定的拍攝場地分組完成拍攝任務,形成工作臺本。在此過程中,組長組織組員分工協作,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教師再巡回指導,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給予必要的知識補充。本學習領域的教學過程評價以分鏡頭腳本、工作臺本為依據;教學成果評價則以“完成素材拍攝”為達標標準,以“素材質量”為等級評價依據。
(三)“情景劇剪輯”學習領域
教師通過影視剪輯案例的介紹,幫助學生熟悉音視頻編輯工具。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依據工作計劃分工協作,完成素材整理、影片剪輯、特技和包裝制作等工作任務。各個學習情境所形成的初剪片、特技場景源文件等階段性成果,將作為教學過程評價的依據;教學成果評價則采取對情景劇成片綜合評分的方式。
(四)“影視美術與視聽語言”學習領域
教師組織學生對情景劇攝制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匯報,開展自評與互評,并對作品影片進行修改完善。在之前幾個學習領域的實踐基礎上,教師系統講授影視視聽語言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對敘事設計知識的理解和對影像設計技術的掌握,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本學習領域的教學過程評價以修改后的作品為依據,教學成果評價則采取視聽語言理論考試的形式。
(五)課程模塊教學評價
課程模塊教學評價,即學期教學評價。本課程模塊的教學過程評價統計將計入學期形成性考核;教學成果評價則以最終完善的作品為依據,評分計入期末結業考核。
五、“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
以上“教學做評一體化&rdqu o; 的教學過程,對應真實情景劇攝制項目的工作過程,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評”則貫穿始終,融入其中,教學評價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師生教學互動通過教學評價得以強化。通過“教、學、做、評”的重復、迭代能夠保證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效果,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遞進與提升。
根據不同專業、課程、學情,靈活運用“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定能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教學與專業能力的提高產生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寫作各種職稱論文和畢業論文,歡迎光臨DYlW.neT]
[1] 張晶,徐金壽:論高職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J].職業教育研究,2011(3).
[2] 王吉連.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難的原因與應對策略淺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5).
篇7
【論文關鍵詞】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 實踐教學 一體化教學
【論文摘要】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是汽車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隨著汽車機電一體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推行實踐教學成為該課程關鍵。如何培養優秀人才,促進汽車專業特色建設,培養學生實戰能力,成為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衡量標準。教師要在課程的實踐教學中注重學生實戰能力的培養。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從事汽車修理行業,特別是現代汽車修理的必備知識。其課程主要包括汽車電氣設備的構造、原理、特性、使用、維修、故障檢測判斷與排除等內容,需要電工學、電子學、物理及電工學等知識,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
一、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實驗設備不足。實踐教學主要方式為以班級為整體的演示性教學。演示性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正確講解,更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室設備臺套數不足,學生很難有操作機會,不能實際操作,教師也不能預計學生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無法進行針對性講解,完全不能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教師的指導作用。
學生主導地位不突出。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根據生產實際設置故障,然后帶領學生進行分析、診斷和排除,不能培養學生的獨立判斷能力。
實踐指導教師隊伍教學脫節。實踐指導隊伍有理論課和實踐課。理論課教師不注重實踐訓練,實踐課老師不注重理論學習,造成理論和實踐的脫節,重復教學但是效果不佳。教學隊伍的“斷層”不利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尤其是汽車這種實踐性較強的學科。
反饋信息無法測評。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是否在實踐過程中掌握了理論知識,并能獨立操作,都無法進行測評。學生的反饋信息無法傳達到教師那里,造成單向教學,教學效果勢必受影響。
二、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踐的教學方向
設計教學模塊,明確目標。
鑒于汽修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汽修、售后或相關部門,該專業學生首先必須掌握構造原理特性等基礎知識;其次必須具有獨立的故障判斷、排除等修理技能。此外,還應了解汽車電氣設備的型號、性能特點以及相關設備使用等技能。根據以上情況,可以將教學工作分為如下幾個模塊:第一模塊:種類型號模塊。該模塊主要就汽車電氣的種類、型號、型號特性等進行分析講授。第二模塊:原理特性模塊。該模塊為基礎模塊,通過原理和特性掌握,為下一步學習故障判斷和排除打下基礎。第三模塊:構造、拆裝、檢修模塊。第三模塊和第二模塊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實物演示和操作,便于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論。第四模塊:識圖、接線、故障判斷和排除模塊。該模塊是教學工作的關鍵,是汽修專業必備的專業技能。第五模塊:儀器設備使用模塊。該模塊要求學生認識使用儀器設備,學會用才能會修。以上模塊的劃分,是為了使教學知識點更為集中,方便教學工作開展和學生學習。
一體化教學。
所謂一體化教學,就是指課堂教學為主線,輔助教學設備為載體,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視覺、聽覺和行動為一體,聽課、提問、實踐操作相貫通,全方位教學。一體化教學的出發點,是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培養,不僅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更要注意各個模塊的相互滲透,以能力為主線,全方位實施。嚴格遵循教學規律,結合學生實習,充分利用課堂和校外場所等教學資源,逐步深入、循序漸進;注重師生互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實行一體化教學,需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合理設計教學模塊,教學模塊是一體化教學的依據,教學模塊的設計,但一定要考慮本專業就業崗位的需要,在遵循課程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以循序漸進為原則,注意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由淺到深,從基礎到專業,避免“斷層”;處理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關系,不能過分注重理論學習,更不能盲目增加實踐學習時間,造成理論和實踐比例失當,可以將理論學習放在實踐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忌“滿堂灌”,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
三、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踐教學的具體措施
實行“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即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的現場教學、技能訓練、模擬故障三者結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工作圍繞學生實際操作技能開展。通過現場教學進行實踐,通過學生實際操作進行理論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實行“協作學習”的組織模式。協作教學的組織模式是基于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自身的特點而定。該課程的教學計劃中,包括蓄電池的結構與工作原理的認知、充電系統和故障診斷、汽車空調系統的故障判斷和排除等,都有大量實踐環節,加上教學設備、實踐導師缺乏和學生自身興趣等原因,引入“協作學習”模式很有必要。協作學習指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精神為宗旨,根據學生成績、技能水平和學生興趣,隨機分成不同檔次,組成協作小組。協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對促進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都有很大的作業。
實行“理論加實踐”的考核模式。傳統考核模式側重于理論(理論成績70%,實踐成績20%,平時成績10%),忽視實踐成績,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教學質量的總體上升。“理論加實踐”的考核模式,就是給予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對等的地位,提高實踐所占比重,促使學生加強實踐能力的訓練,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同時增加實踐成績的比重,也避免了學生在考核過程中濫竽充數、相互抄襲的現象,保證了考核的真實性。
結語:
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踐教學本身就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將理論教學融入實踐教學,避免脫節。本文從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從教學方法和具體實施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一體化教學,三位一體和協作學習等模式。筆者希望以上模式能對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踐教學提供參考價值,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汽修行業培養更多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馮崇毅.汽車電子控制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郭斌峰.汽車電氣設備的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踐教學新法[J]企業技術開發,2010,22.
篇8
論文摘要: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應用性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應為學生的學習創造盡可能真實的職業環境,探索適應職業教育要求的教學模式。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骨干專業課程實施模塊式教學的改革實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
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教育部確定的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從99級開始,全面實施了模塊式一體化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是以CBE理論為指導,以崗位能力為導向,構建由模塊化課程為主體的課程體系,在仿真的職業環境中實施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將職業技能證書考核標準和模塊教學內容融為一體,突出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這一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高居學院各專業之首。
一、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的實施特點
1.模塊課程的開發
模塊課程的開發主要分為兩種形式。
一是幾門課整合為模塊課程的開發。我們在崗位分析的基礎上。把汽車構造、汽車運用、汽車維修3門課程整合為汽車使用技術。打破原有教學體系,把原來三門課程中的有關發動機、底盤和電器的工作原理、構造、使用和維修等內容穿成一條線,重新整合為汽車發動機結構與維修、汽車底盤結構與維修、汽車電器原理與維修3大模塊。3大模塊分為18個子模塊,如汽車發動機結構與維修模塊包含發動機拆裝、機體零件與曲柄連桿機構構造與維修等6個子模塊。每個子模塊都包括“五單”,即:學習資料單、技能單、信息單、作業單及評價采用考核單。各環節的教學質量標準明確。在教學方式上,按“五單”要求完成教學任務。每個子模塊均采用集中與分組講授相結合、集體指導和個別訓練相結合的方法。最后進行學習評價。
二是單門課重新整合的模塊課程學習包的開發。比如。汽車電控系統結構與維修模塊、汽車自動變速器結構與維修模塊、電噴發動機結構與維修模塊等重要專業課,其應用性很強。2004年我們對該類課程也進行了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改革嘗試,首先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崗位進行社會調研。分析崗位能力需求,依據需求將課程目標分解成若干項技能,每項技能劃分出若干個子技能,每個子技能按照必需夠用原則確定知識點,開發出學習資料單、信息單、技能單、作業單、考核單,即模塊課程的學習包。教學過程中,采用模塊式現場教學,圍繞“五單”進行技能訓練。
2.采用小班現場教學
模塊式一體化教學主要采用現場教學形式,這種形式替代了過去由不同教師、不同部門承擔課堂講授、實驗、實習的分離式授課方式。采取邊理論邊實踐一條龍的形式,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為一體。學生將在仿真的職業環境中進行實踐訓練,突出了職業教育特色。
教學中,每個班級將分成4個模塊學習小組,分別由4位教師授課和指導。上課時向學生發放:“五單”。學生的學習內容分課上和課下兩部分。其中。學習資料單介紹學生在每個子模塊中應知的專業理論知識。技能單則介紹每個子模塊學生應會實踐項目的訓練要點,以上兩單分別作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信息單則介紹一些相關的專業拓展知識和新技術,作為課外補充知識;為鞏固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學生課下應完成每個子模塊對應布置的作業單;考核單是用于考核及評價學生對每個子模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掌握情況的考核用試卷庫。分為理論和技能兩部分可實現教考分離。
3.執行嚴格的學習評價
模塊式一體化教學強調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評價。教師是學習過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評價采用“限低不限高”的原則進行。考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點考核(30%),實踐技能考核(60%)和學習態度考核(1O%)。無論理論考核還是實踐考核,均實施教考分離。只有構成模塊課程的各子模塊的成績均通過,該模塊課程才能通過。不及格的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重新進行補償訓練,直到考評合格為止。這是模塊式一體化教學力圖達到100%通過率的目標的具體體現。
4.提高設備利用率
為了增加學生訓練的機會,緩解實訓用設備的壓力,該專業采取“早七晚六”辦法授課。即將實施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的學生分成兩個批次,早七點到中午十二點一個批次,下午一點到晚上六點一個批次,這樣大大提高了儀器設備的利用率,解決了儀器設備和場所相對不足的問題,也解決了師資相對短缺的問題,使模塊式一體化教學順利推開。
5.采取靈活排課方式
由于知識和技能的連貫性較強。模塊式一體化教學采用整周上課的方式進行。因為每門課程的子模塊數量不同,每個子模塊內容含量又有差別,所以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無法像正常上課那樣學期初完成排課。為此,學院對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的課程采取單獨排課方式,每周排一次課,挑選學院最優秀的教師對模塊內容統一進行理論知識講授,周五下午進行子模塊交叉考核,其他時間按小班(模塊小組)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這種靈活講課的方式,使優質教育資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6.以“職業能力訓練證據包”為依據核發技能證書
我院是農業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第185號站,可以直接實施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獲得“雙證書”的比例,真正實現將實踐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接軌,我們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中的理論考核要點融入模塊式一體化教學“信息資料單”中,將技能考核要點融入到“技能考核單”中,并編寫了“職業能力訓練證據包”,用來記載學生已掌握的技能項目,作為核發高級、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的證據。教師把考核結果詳細記載在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證據包”中,完成項目達到“職業能力訓練證據包”內容的90%時,核發汽車維修工、汽車檢測工和汽車電器維修工等工種的高級工證書:達到80~,4時,核發相應工種的中級工證書。模塊式一體化教學這種以“職業能力訓練證據包”為載體,將技能鑒定和技能考核結合起來,突出了實踐教學的針對性,避免了重復考核。提高了學生的“雙證率”。
7用現代教育技術,將網絡輔助教學與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相結合
為了實現學生自主或協作的學習,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教師自主開發了專業教學素材庫、課件、網絡課程,其中一門為省級精品課程。我們把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的學習資源掛在校園網上,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學生可在網絡教學信息資料室上網自主查詢,獲得與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料。實踐技能訓練由教師事先演示的方法改為先讓學生觀看標準的操作過程錄像,然后再進行模仿演練,最后由指導教師輔導糾正,檢查學生掌握情況。采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的作業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自測習題,通過網絡課程進行自我測試;一部分為主觀習題,學生可通過登錄網絡教學平臺來完成,也可以按普通作業形式提交。
二、實施模塊式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成效
我校模塊式一體化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模塊式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研究成果獲2004年黑龍江省高校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本專業近3年的學生入學平均報到率、平均就業率和用人單位滿意率均排在各專業前面。
1.教學設施得到了改善
為了更好地完成模塊式一體化教學,學院投資購置了大量實驗實訓設備。如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專業新上汽車綜合A級檢測線一套,液壓實驗臺及相應教具多臺套。購置車輛近20臺,舉車機4臺,教師制作了4臺整車教具,組裝了20臺發動機,還制作了相關的拆裝工具和固定支承架等。
2.教師隊伍的“雙師”水平得到了提高
模塊一體化教學區別于傳統的教學。對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院要求教9幣系統地、全面地掌握專業實用和前沿知識外,還應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通過學院有計劃安排及自身努力。本專業的“雙師”教師比例已經超過80%。
3.模塊教材建設得到了加強
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把“五單”中的前“三單”修訂出版為正式的模塊教材,還自主開發了《汽車發動機結構與維修》、《汽車底盤結構與維修》、《汽車電器設備原理與維修》等10本特色模塊教材。并將紙版教材、網絡課件和電子教案三種不同形式的教材組織成立體化教材,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1)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的模塊式一體化教學中,以發動機拆裝為突破點;在汽車電路原理與維修的模塊式一體化教學中。以電路原理及整車電路配線為突破點。課堂講授內容,學生能看懂。操作中用得到,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在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模塊式一體化教學中,當學生在前幾個子模塊學習基本訓練達到一定水平后,教師組織學生親自動手修理發動機,并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在修理發動機時,從發動機解體、清洗、鑒定、決策修理項目、提出購件計劃、零部件采購、補整、試裝、總裝、磨合、試車直到竣工交接等,都由學生親自操作。要求一點不能出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起組織和指導作用。由于任務具體,目標明確,學生能認真閱讀資料單、技能單,認真查閱有關技術資料。嚴格執行修理質量標準。經過一系列操作,發動機點火啟動,同學們非常高興。很有成就感,整個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篇9
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有與專業和規模相適應的硬件設備和學習環境,強調空間和時間的統一性,教學場所的多功能性、復雜性和流動性大等特點,是正常意外傷害的最大隱患。故實訓室安全管理需要綜合考慮眾多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條例才能從源頭上對高職院校生物實訓室的安全管理起到作用。生物理實一體化實訓基地是訓練學生專業能力的場所,實訓內容多且很少重復,所用微生物菌種、生物材料以及化學試劑種類不同,所排放的污染物的種類多,成分復雜。目前所排放的污染物來源可分為:
1.學生作品。
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技能操作能力的提升和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學生實訓作品一般沒有實用價值,主要是為了訓練某項操作技能或為了驗證某項理論而設置的,故大多是廢棄物。
2.陳置試劑和回收溶劑。
凡溶劑使用量較大的學生實驗,操作規程中一般都有回收的要求,在實際操作中也確實是“回收”了。問題是這些簡單回收的溶劑純度不高,一般不可直接再利用。其中一部分用來清洗玻璃儀器,洗后隨水流入下水道,最終還是成為廢棄物,僅有少部分被回收利用。積壓、陳置試劑是由于各種意外的變動或未使用完全而造成的,久置造成氧化、分解、聚合等化學變化而不可再使用。
3.實訓本身產生的三廢。
實訓中產生的有害氣體:操作不當,如儀器裝置不嚴密使低沸點試劑或溶劑的蒸汽揮發出來,逸散于室內,污染環境。生化分離和純化有關生化產品或產物之后,剩余的殘渣、廢液等,總量不多,成分復雜,回收再用的價值空間小,也是造成污染的主要來源。
二、規范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基礎設施建設
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建設的安全與環保設施包括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的選址、建筑結構、給排水和供氣、電氣與自控、通風與凈化、裝修、空調、消防、實驗廢棄物處理等方面。自2005年以來,我院非常重視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的安全與環保建設,在生物制藥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驗、實訓室建設與改造中投資力度大,把安全與環保建設標準納入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中,經過建設,生產車間和各專項實訓室布局合理,功能較完善,使實訓基地的安全與環保防范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完善各實訓室安全、環保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關于加強高等學校生物實驗室排污管理的通知》等若干安全環保管理法規和政策,結合我院實際,制定系統、周密、規范、科學的規章制度,健全安全、環保管理運行機制,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內部管理。
1.建立健全生物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安全與環保制度。
制度科學合理、完善健全、切實可行,實訓室的安全建設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主要包括實訓車間及實訓工程規章制度、守則、6S管理要求、文明公約、獎懲條例等。根據專業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特點,制訂完善了《安全與衛生管理制度》、《生物、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細則》、《壓力容器安全管理細則》、《理實一體化實訓室開放管理辦法》及《各室人員的崗位職責》等27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落實安全管理實施方案,做到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安全環保管理有章可循。
2.明確職責,落實責任。
高職院校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安全與環保管理環節多,部門職能交叉,安全意識薄弱,監管難以到位。學校制定了各實訓室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師生并未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操作,存在實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等情況。應根據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逐級建立安全責任制。
四、加強安全教育與培訓,創建實訓基地安全文化
加強對學生和教師的安全防范意識教育與培訓,是提高實訓室管理的關鍵,也是培養教育主體社會責任感的需要。目前實訓基地已將安全文化滲入到每一項規章制度、工作規范、標準和要求當中,使師生形成共同的安全價值觀。在實訓基地安全文化建設中,重點以思想觀念、行為習慣、人文修養等方面的培養教育為主,從教學情境設計、實訓過程指導、評價等環節培養學生的安全思維、意識、心理和行為,使每位進入實訓場地的師生在安全觀念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在安全控制上由處理事故向預防事故轉變,在安全行為上由他律向自律轉變,在安全管理上由領導管理向全員管理轉變。安全觀念的植入,也成為一種行為習慣。
1.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發生的基礎性工作,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安全教育包括:提示教育、警示教育和示范教育。提示教育是在實訓場地以宣傳展板、圖片、標識的形式布置常用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溫馨提示或安全格言警句等,既短小精悍又富有哲理、意寓深刻,使學生既容易記憶,又樂于接受。
2.規范操作,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規范的實訓操作和安全防護措施是理實一體化教學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學生往往忽視對自己的安全防護,在理實一體化教學、綜合實訓、開放實驗、創新實驗、畢業論文(設計)實驗過程中對學生規范操作管理難以到位,不規范操作損壞儀器、違反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安全、環保制度和實訓操作規程的現象普遍。針對此問題,要求所有學生在實訓前熟悉所用器材、試劑的性能、危害性、安全性及安全使用方法,對使用大型精密儀器、高壓容器和進行有可能產生人身危害及造成事故的實訓項目的人員,必須進行專項指導和培訓,熟練掌握操作規程后方可進行獨立操作;進入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必須穿著防護服,提高安全防護意識。在各項實訓中,教師都要將規范操作教育貫穿始終,避免學生在科學實驗中犯常識性錯誤,提高自我防護的意識和能力。
五、加強對實驗設備的定期檢查和檢修
實訓基地各實訓室的實驗設備和儀器應定期檢查和檢修,重點檢查儀器連接導線的導通性及破損情況,以及是否有儀器外殼帶電等潛在不安全因素,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報修。
六、加強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日常管理
篇10
關鍵詞:CDIO教育模式;DCMA,培養模式;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7-0204-02
CDIO的教學理念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著名大學,從2000年起,組成的跨國研究組合,經過四年的探索研究后,提出的一套國際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是“做中學”與“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CDIO的教學理論是以項目為載體。該模式既注重專業理論的學習,同時也注重專業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是近幾年來國際國內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我國CDIO的研究及應用現狀
1.CDIO在本科院校中的應用情況。我國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最早的學校是汕頭大學,2008年教育部選擇了以汕頭大學為主的18所學校進行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2010年教育部又批準了21所不同的高校進行試點。目前,中國式的CDIO模式已取得了相關成果,其中,汕頭大學工學院在CDIO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培養模式(即EIP-CDIO),EIP(Ethics,Integrity,Professionalism)是指講道德、講誠信和職業化。其實質是在專業知識與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同時也注重學生職業道德與誠信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強調做人與做事相結合,從而使培養出的工程人員具備優秀的職業道德與民族責任感。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在繼承CDIO培養理念的基礎上,將學生、教師、產業和社會等各方面利益進行充分考慮,并以IT專業為例,通過調研工作崗位需求構建了“能力”為指標體系的“TOPCARES-CDIO”培養模式,極具創造性的將CDIO進行本國化和本校化。“TOPCARES-CDIO”是通過“面向職業崗位的課程體系設計的反向推導流程”,即根據市場對IT人才的能力結構需求確立培養計劃及目標,制定模塊化的課程體系。
2.CDIO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情況。長期來,高職院校的培養模式倡導以工學結合為主,同時也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其研究與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與培養效果。為探索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CDIO培養模式在高職院校領域也正在悄然引入,其中較為典型的是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在CDIO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1C+5P”的培養模式。在四川,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實施了CDIO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結合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專業建設、培養模式、目標體系、課程與項目體系、結果考評等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DCMA工程型人才培養在我院的實踐
1.“DCMA”工程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想。我院作為高職院校,其培養目標主要面向生產、服務、管理一線技術人員。而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等專業的畢業生,其就業崗位大多在工程建設方面。CDIO模式下的“DCMA”工程型人才培養,即為企業培養能設計(Design)、能施工(Construction)、能管理(Management)、能評估(Assess)的能用、實用、好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構建“DCMA”-CDIO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國內外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并根據專業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按照CDIO理念,改革課程群、課程建設的思路,改革課內和課外的教學體系,改革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構架方式,建立協同作戰、獲取技能的思想,形成適應高職工程類專業的“DCMA”-CDI0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①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學院與企業大量進行深入合作,對工程技術應用的各方面進行調研,根據人才需求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分析與歸納,提煉專業的職業崗位,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②整合資源,構建以項目為主導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企業工作與工程實際,把工程實際中從測量、設計、采購、施工、管理、驗收、資料歸檔的各階段案例,分解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項目,其中項目可以按規模及其范圍劃分成三級。一級項目主要包括本專業主要核心課程以及能力訓練的項目,要求能完整地、有銜接地貫穿于整個教學階段,使學生系統地得到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的整體訓練。二級項目主要包括與主要核心課程相關聯的核心課程、能力訓練的項目,它是作為對第一級項目的支撐。二級項目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是相關課程群的集合,主要是加強本專業核心課程的進一步學習與實際應用。三級項目主要是為單門課程的學習與能力培養提升而設計的課程應用型項目。該項目的實施有利用學生對整門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為后續專業綜合設計打下基礎。
3.構建“學中做、做中學”核心課程教學組織方案。人才培養方案以三級項目(課程)為基礎項目,將核心課程的所有教學內容設計為教學項目,圍繞項目的完成開發若干任務單元,每個任務單元的實施都包含CDIO模式的4個環節。項目的教學組織形式為: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通過分小組實施項目化學習,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工程實際中去,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全面結合。同時在團隊合作壞境下,成員之間相互合作與交流,有利用于小組成員個人潛能的發揮,提高他們人際交往、溝通等社會能力。
4.構建一體化的實訓基地。我院從2004年開始,著手開始一體化教學改革,建設了一批用于理實一體化的實驗實訓室,大多數實訓室均由老師根據工程實際,自主設計,邀請企業建設實現。近年來,我們與企業合作建設了一批校外實訓基地。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我們把工程案例引進了課堂,把各種技術規范列入了考核內容,把課堂搬到了工程現場。構建了從測量、設計、采購、施工、管理、驗收、資料歸檔全系列內容的一體化實訓體系。學生與老師、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工程項目,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共同成長。
我院工程技術類專業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基本保證所培養的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與過一個工程項目的建設,基本達到能設計、能施工、能管理、能評估的“DCMA”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了高職工程類專業的“DCMA”-CDI0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尚慧文.CDIO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09,(11).
[2]厲威成.CDIO模式的教育理念及其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