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英語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21:29: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級英語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級英語教學論文

篇1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二年級英語教學;應用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英語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逐漸凸顯,并且其教學師資力量在近年來得到很大的提升。然而,由于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法不當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學校的高中英語教學質量較低,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大。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對當前實施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做出改進。分層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已經獲得了學界的廣泛認可,本文對其在高二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加以分析,以期分層教學能夠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更為合理、有效。

1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分層教學以尊重學生為基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能力及學習潛力等來實施教學,從而最終達成每個學生都獲得提高的教學目的。這是一項科學的教學法,它具有多項理論依據作支撐。首先是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茨基認為,在學生已經達到的水平和學生可能達到的水平之間存在著一個距離,此即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而要想實現由當前水平向理想水平的轉變,學生就需要有針對性的鍛煉及學習[1]。分層教學即以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差異性為立足點,強調教學行為的針對性和差異性,所以它與最近發展區理論是趨向一致的。其次為心理學家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公正的學習機會,獲得教師的幫助,那么即使學生最初的學習水平較低,但是最終都能夠學好。分層教學吸收了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即通過某種途徑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水平是可行的,而這個途徑就是分層次實施教學。最后是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備九種智能,這些智能以不同的組合形式存在于人類身上,從而構成各有特點的人。在此理論的支撐下,分層教學認為每個學生都具有其智能優勢和劣勢,不存在一無是處的學生,因此,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是可行的。

2分層教學在高二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學生分層。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因此教學的分層首先應從學生分層著手。具體而言,其劃分方法如下:將英語學習興趣濃厚、基本功比較扎實并且語言掌握能力較強的學生劃歸為第一層次;將學習興趣較高、英語學習方法存在缺陷、語言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劃歸為第二層次;將對英語缺乏興趣、基礎較差、語言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劃歸為第三層次[2]。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學生的學習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所以學生的分層也應及時做出調整,從而使學生得到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同時,這種分層乃是隱性的分層,不能將分層結果公布出來。第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的實現即教學目的的達成,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目標的制定。在分層教學中,教學目標也應該層次化,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在其能力范圍內達成學習目標。具體而言,教學目標分為以下幾種:第一,基本目標。基本目標是針對所有學生而設定的目標,它要求所有學生均掌握新單詞、短語、語法。第三,課后練習分層。課后練習是鞏固學習成果的有效手段。在高二英語的分層教學中,課后練習也應實現分層:將基礎練習、知識鞏固型的題目設置為三個層次的學生都必做的題目,將一些比較難的綜合題、發散思維類的題目設置為選做題,要求第一層次的學生必做,鼓勵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學生選做。

3結語

分層教學在高二年級英語教學中具有較強的適用性,為廣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途徑。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繼續加強分層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努力發揚分層教學的優點,從而普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作者:任會明 單位:河北涿州中學

參考文獻:

[1]黃維強.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英語教師.2013(03).

篇2

(一)高中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詞匯是思考,表達,交流的基本工具。在任何語言教學中,詞匯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曾說過:“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述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述任何事物。”詞匯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實際生活交流中,我們也能發現詞匯量直接影響交際,有了詞匯,即使沒有語法,人們也能完成有缺陷的但是有效的交際。而沒有詞匯,猶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詞匯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說、讀、寫、譯以及實際交際能力。根據江蘇省高考考綱要求,在高中英語學習階段,要求學生掌握3500個詞匯。所以詞匯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詞匯量不足是英語學習的主要瓶頸。如果能在詞匯學習中取得有利優勢,那么對于學生在高考英語中取得好成績以及以后的發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傳統高中詞匯教學的現狀

從2005年9月開始,江蘇省開始使用《牛津高中英語》,與老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中詞匯可總體歸納為新,長,雜,多。平均每個單元平均有七十到上百個單詞,這中間還不包括wordpower中的生詞和task以及project中的指示詞。一般兩個多星期就要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而詞匯的學習只是英語學習的一部分,對于很多學生來講,常常是死記硬背,完了就忘了。除卻本身詞匯的變動之外,詞匯教學課時的安排也存在著問題。在中國,尤其是高中階段,由于面對巨大的高考壓力,傳統的英語語言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考試為導向的。語法翻譯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在單詞課上,主要體現在老師長篇累牘的講,學生被動的記,筆記可能記了滿滿好幾頁,但是效果卻并不明顯。

二、交際法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一)交際法簡介

在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當被問到采用的教學方法時,很多老師都會把“交際法”列為其中很重要的一種。但是如果讓他們給出一個具體的解釋時,答案往往多種多樣。有的人認為交際法就是完全擯除語法,在課堂中只教授對話;也有人認為運用交際法,就是要把開放式的討論作為課堂的重點。那么交際法到底是指什么呢?交際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或CommunicativeApproach)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Approach)。英國語言學威爾金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根據美國人類學家和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提出的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和英國的現代語言學韓禮德為代表的系統功能語法觀點構成了交際法語言學習理論的基礎。交際法是一種教授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法,此教學法強調互動的重要性,是語言學習的工具,也是其終極目標。交際法的目的就是教授“交際能力”。何為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是對應語法能力而言的。語法能力指的是時態,語態,句子結構等,是如何運用一系列的語法規則來創造句子。雖然語法能力是語言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在掌握了句子的規則后有時候仍然不能進行有效的交際,這個時候就需要交際能力。而交際能力則指的是語言的一下幾個方面:1.知道如何使用語言來達到不同的目的和功能;2.知道如何根據語境和參與者的不同而改變語言;3.知道如何創造和理解不同的體裁(敘述,報道,采訪等);4.知道如何在語言能力有不足的情況下仍能繼續交流。

(二)交際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交際法的誕生,它正慢慢的在以語法為主的傳統課堂中流行起來,英語課堂的重點也慢慢從對話,文章的背誦開始往雙人作業,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發展。但是這種轉移并不是完全轉移,交際法的應用還是應該以背誦,重復等作為基礎的。美國匹茲堡大學的Paulston提出的MMC體系就是指三種操練的有機結合,一種是機械操練(MechanicalDrills),一種是有意義操練(MeaningfulDrills),一種是交際性操練(CommunicativeDrills)。這三種操練從結構到意義到交際依次過度,能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明顯提高。機械操練是反應受到完全控制而且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操練,此種操練學生不理解也能進行。有意義操練則是反應受到一定控制,學生需對操練的語義和語法有所理解才能進行的。而交際操練是從所學語言材料到能自由運用的升華和轉化,反應一般不受控制。這三種操練的重點在于交際操練,機械操練和有意義操練不過是過渡。下面就詳細闡述交際法在詞匯教學中常用的活動:

1.角色扮演(RolePlay)在角色扮演中,學生被賦予了各種虛擬的角色。不管復雜程度如何,Paulston都認為老師在角色扮演時應該注意三個方面:一是情景,老師應該詳細的描述情境和情節,并且告知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和達到的效果。二是角色,分配角色時一定要注意角色不能太復雜,要確保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三是有用的表達,這些表達能夠幫助學生表演出這些角色。比如說,在學習模塊六Unit4Helpingpeoplearoundtheworld這個單元的單詞時,就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促進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應用。在講解了一些重點詞匯之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首先是想學生描述場景,我把場景設置為一個記者采訪一個億萬富翁,問他如何能為中國作出一點貢獻。兩個角色也是中國課堂中最好操作和控制的,相鄰的同學就可以一個扮演記者,一個扮演億萬富翁。分配好角色之后,我會在黑板上寫出一些重點詞匯,要求學生在采訪中把這些詞匯用上去。比如說:voluntary,awareness,takeon,remote,accessible等。經過8分鐘的時間準備之后,可以通過volunteer來進行表演,其他的學生都是聽眾,是學習者也是糾錯者。在表演的過程中不管學生范什么樣的錯誤都不可以打斷,因為角色扮演的關鍵是交流,只要對方能聽懂,那么這個交際就是有效的交際。但是在角色扮演結束之后,可以指出學生犯錯的,或者不能熟練的掌握的詞,包括用法和讀音,再次進行強化。經過課堂實驗,這比單純的翻譯句子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效果也更加顯著。

2.解決問題型活動(Problem-SolvingActivities)在這項活動中,老師給出一個問題已經幾個回答,問題和回答中都包含本單元所涉及的單詞和短語,要求學生思考選擇自己認為最恰當的回答,也可以自己給出認為恰當的回答。

三、交際法在詞匯教學中的局限性

篇3

1.不可否認的是國內的計算機水平相較于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這些國家的母語幾乎都是英語。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想要學習國外的一些新概念、新技術時,不可避免就會碰到大量的英文資料,如外文版的教材、技術手冊和聯機說明等,這時就要求讀者除了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之外,還應該具備相應計算機英語基礎。

2.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發現,他們在計算機操作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英文對話框、命令等,設置還會出現一些英文的屏幕信息提示。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這些是基本的計算機英語,應該能夠迅速讀懂,并根據提示進行相應的操作。此外,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程序設計時,發現程序代碼都是和英文相關的,如果想學好專業課,就需要學習計算機英語。

3.越來越多的計算機認證考試中也都出現了計算機英語相關的試題。比如,在計算機軟件水平考試中,初級資格(程序員、網絡管理員等),中級資格(網絡工程師等)以及高級資格(網絡規劃設計師等)中都有相對應的計算機英語試題部分。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英語》課程現狀分析

1.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不夠。一般來說,很多就讀高職高專的學生,普遍都是分數不高,學習的底子比較薄弱,尤其是英語。大多數的學生都不喜歡學習英語,對于公共英語,他們都有點懼怕,更別提專業性強的計算機英語。另外,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他們沒有意識到計算機英語的重要性,認為計算機英語不如其他的一些專業課(如C語言程序設計)來得重要,所以,在態度上,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進行學習,積極性不夠,效果當然不理想。

2.教師英語教學素質不夠強。一般而言,計算機英語教師要么是英語教師兼任,要么是計算機教師兼任,二者的知識都不夠全面。對于英語教師而言,在解釋一些專業知識時有一定的困難,而對于計算機教師而言,或許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英語閱讀能力,但很難實現英語口語教學,并且在翻譯一些復雜長句英語的時候不夠到位。這些都會引發一些計算機英語教學方面的問題。

3.實訓環節薄弱。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計算機英語課程是沒有實訓環節,即使在教學計劃中有少量的實訓課時,由于實際條件的限制,這些實訓課一般變成了普通的理論課,并沒有能將計算機英語落實到實際的應用方面,單純的理論課進一步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小結

篇4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設計;應用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托教育信息化的條件,翻轉課堂應潮流而生,它的出現為高職英語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為現代課堂構建帶來了新的思路。

一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以獲得更高質量的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修改方案的過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如學情特點、教材內容、教師風格、教學目標等。此外,從宏觀角度講,教學設計不單單是為了實現某一知識點或某一單元的內容講授,它應該被放置于整個教學環節中來,作為一個教學鏈條存在,并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完整性。總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手段,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教與學活動的統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英語在職業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除了專業的英語教學,公共英語已經成為提高高職生整體素質的重要學科。公共英語的內容相對基礎,其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并能夠應對基本的職業要求,但是從目前的教學設計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第一,教師仍然牢牢把握著教學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上延續著傳統教學中“知識呈現—課堂練習—教學評價”的步驟。在這一活動中,教師會根據教材內容,決定講什么、講多少、如何講,而學生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難以參與到教學設計中來。這樣一來在英語課堂中,語言輸出的主導者就變成了教師,而學生由于缺乏鍛煉的機會,英語應用能力遲遲得不到提高。第二,統一的教學設計導致了教學效果的兩極分化。學自然是要以學生的整體或者平均英語水平作為教學前提,這樣在學生差異性客觀存在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消化不良”的情形,基于高職生的心理特點,在長期缺乏針對性的教學中,必然會出現負面情緒,并影響學習的積極性。第三,課堂上缺乏互動。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既是教學中常見的現象,也是教師在口語教學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對于高職生來說,英語的應用性更為重要,但是在缺乏互動的課堂中,學生的英語知識無“用武之地”,這樣必然會導致聽、說、讀、寫能力的失衡發展,影響英語學習的整體效果。

二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1.翻轉課堂。“翻轉”不僅是對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的翻轉,更是對傳統教學模式中教與學的活動的翻轉。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授”活動自然要先于學生的“學習”活動,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將課堂內容集中壓縮成教學視頻,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利,讓他們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而課堂上則成了教師答疑解難、學生互動討論的環節。這樣的翻轉式教學,不僅充分利用了課堂教學時間,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2.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手段,更帶來了新理念和新模式。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一方面可以利用教學視頻的制作與應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切實結合自己的學習基礎來制訂學習計劃;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獲得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以交流經驗,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三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已經成為教學工作者孜孜探索的工作重點。翻轉課堂是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方向。因此,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改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地位,實現教授活動和學習活動的統一,則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第一,差異化教學原則。人本主義理論不僅強調個體之間的共性,更強調的是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就是體現了學生的差異性,而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教師更應該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利用全新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學習訴求,并利用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確保個性化教學。第二,有效互動原則。課堂互動是知識輸入與輸出的主要手段,在傳統課堂中,師生的互動主要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但是在翻轉課堂上,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從自主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入手,還應該引導學生集思廣益,提高合作意識,同時深挖問題,避免課堂互動交流的表面化。第三,“授人以漁”原則。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局限于一詞一句一堂課的教學,而是應該從學生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其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思考能力進行全面培養,為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四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設計中的應用1.課前分析。在翻轉課堂教學中,高職公共英語教師應該做好課前分析:第一,課文分析。教師在備課時一方面要從整體出發,對課文的內容和思想情感進行把握,以保證翻轉課堂環節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從細節出發,并對其中的典型字詞句做好知識點分析,以做好教學視頻內容的備選。第二,學情分析。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翻轉課堂上要充分把握高職生的學習情況,如經過一段時間的英語學習,學生基本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是在一些重點的句型、語法應用上還存在一定的障礙,因此教師應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做好教學突破。第三,教學目標分析。在新課程標準下,多重教學目標的實現已經成為改革的主要內容,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在目標確定時應該突出層次,即知識目標要掌握常用單詞、句型的用法,能力目標要能夠根據文章結構做好寫作練習,情感目標則需要從文章中體會作者情感,并用以引導自身的價值觀和職業觀。第四,教學重難點分析。翻轉課堂中的教學視頻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短小精悍、重點突出,因此,教師將教學重難點制作成教學視頻,可以集中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2.課前活動設計。在翻轉課堂模式中,教學視頻是知識的載體,因此,做好教學視頻是保證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關鍵。在視頻制作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保證視頻內容的簡潔性和集中性,通常教學視頻的時間被限制在6~8分鐘,并且只包含一個知識點,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不會出現注意力轉移的情況。其次,對于高職生而言,教學視頻要符合其職業發展要求,例如在ICan’tAcceptNotTrying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根據文本內容和學生的職業發展要求進行了教學視頻的設計,即教師以作者MichaelJordan的成功經歷為基礎,對文章進行細致分析,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對文中的重點單詞、短語和句型的用法進行剖析;以Nothingseek,nothingfind為引子,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追求進行初步規劃,并對如何實現職業目標進行探討,而學生通過對這些教學視頻的觀看,不僅可以從知識學習的角度進行文章內容梳理,還可以從職業觀、人生觀的角度進行情感培養。最后,教師在應用視頻的過程中,還應該建立班級交流群,在群里教師可以上傳微視頻,學生可以針對問題進行互動討論,師生之間還可以就重難點進行問答,從而提高翻轉課堂交流的有效性。3.課堂活動設計。翻轉課堂中的活動設計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問題設置。學生經過自主學習后會出現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提問時間,并在師生的共同交流中,完成答疑解難。此外,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例如在ICan’tAcceptNotTrying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從“先天優勢與后天努力”角度提出問題,以引發學生思考。第二,自主探索。在問題探究中,教師應該打破課堂“壟斷”的局面,以合作小組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加強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口語交流,而教師這時還應該做好合作指導,以保證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公平的課堂參與機會。第三,成果展示。合作討論的結果是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晶,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為每一個小組的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如小組長進行討論結果匯報,組員進行意見補充,這樣不僅能夠在展示中鍛煉口語表達,還能夠完成教學結果的共享。第四,反饋評價。教師不僅要對小組合作結果進行評析,還應該對學生的課下學習情況進行引導,如利用適當的教學延伸,提高學生參與翻轉課堂、開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翻轉課堂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思路。實踐驗證,采用翻轉課堂后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傳統課堂的教學效果,利用微視頻教學不僅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與溝通。因此,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依托現有的教學條件,轉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以全面提高高職生的職業素養。

作者:唐芳 單位:湖南都市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李艾倫.高職公共英語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探析[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5(1)

[2]趙俠.“翻轉課堂”對高職公共英語有效教學的提升途徑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5(11)

篇5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Goodman)1971年提出的閱讀理論模式。這一理論反對把閱讀看成是對一系列詞句的知覺,認為閱讀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們在文章中挑選和選擇足夠的信息來作出預測,用他們自己的經驗和有關客觀世界的知識去驗證他們的預測。按這個模式,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結合自己的預測,在文章中找出有關的信息,來驗證自己的預測。該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對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然而,由于強調整體篇章理解,在閱讀時采取跳躍式搜索、猜測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速度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任務。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在速度上與可能達到的指標相比普遍要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急需盡快獲取各種信息資料,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與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理解能力是實施英語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訓練學生閱讀速度必須建立在學生對文章內容處于陌生狀態的基礎上,因此,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采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可采用設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可向學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采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附SEFCBookIALesson26&Lesson27閱讀理解問答題:

1)WhichwastheUSA''''sstrongestearthquakes?

2)Howmanypeoplelosttheirlivesandhowmanypeoplelosttheir

homesinthe1906earthquake?

3)Howmanypeoplelosttheirlivesinthe1989earthquake?

4)Whenthe1906earthquakehappened,howmanymetresdidthePacific

platejumptothenorth?

5)Howmanymeasures(措施)canwetakeinordertodealwith

earthquakes?

6)Whatis"TheBigOne"?

經過一讀課文及完成表層信息捕捉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膚淺的認識,閱讀速度也得到訓練。然而,閱讀包含兩個階段:一是辨認文字符號的感性認識階段;二是理解內容,吸收信息,創造性思維譯碼的理性認識階段。因此,二讀課文,加深文章的理解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二、Second–reading采用交互作用模式,側重培養閱讀理解綜合能力

語言心理學的圖式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讀者通過視覺器官接受以文字符號形式輸入的外部代碼,再結合大腦中的內部代碼(即圖式)進行編解碼認知加工,從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過程。根據魯姆哈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這個過程實際上也即是讀者大腦中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認知加工交互作用的過程。相互作用模式(theinteractivemodel)也可稱為圖式理論模式(theschematheorymodel)。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決定: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構成閱讀材料的語言的掌握程度。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所討論的主題的熟悉程度。形式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的體裁的了解程度。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大腦中的這三種圖式與文章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其結果決定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程度。

閱讀的關鍵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層理解。交互作用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綜合能力能起關鍵的作用。借助形式圖式模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弄清文章的文體思路,了解各種不同體裁的課文的結構特點。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歸納出文體思路是accidents---causes---solutions----prediction。借助文章體裁結構幫助理解文章實際上也是一種閱讀策略,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下一階段完成重建語篇的表達訓練。借助內容圖式,教師可啟發學生尋找或利用文章上下文線索去激活自己大腦中相應的背景知識內容圖式。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回憶“板塊學說”(platetectonics)相關內容,將文章內容與大腦中的相關信息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的細節內容、中心思想、作者的寫作態度、寫作意圖及文章的“弦外之音”。語言圖式在閱讀理解中起著基礎的作用,沒有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就發揮不了作用。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提高學生識別文章中詞、短語和句子的能力。例如教“Earthquakes”時引導學生理解“shook”、“jumped”、“stayup”等在文章中的意思。這樣做,學生讀懂文章的能力才會逐步提高,下一階段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才會有基礎。總之,綜合利用形式圖式、內容圖式、語言圖式來指導二讀課文,對提高學生閱讀綜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1、細讀課文。可采用全文閱讀,逐段閱讀,合段閱讀等閱讀方式。

2、檢測理解。可采用問答題、判斷題、討論題、選擇題等檢測形式。

3、閱讀析評。可采用學生發言、教師總結或師生一起討論歸納等雙邊活動形式。

附SEFCBook1ALesson26&Lesson27閱讀理解問答題:

1)Whatdothefirstthreeparagraphstalkabout?

2)WhatdoesthewritertrytoexplaininthelastparagraphofLesson26?

3)WhatdoesthewriterintendtodointhefirstparagraphofLesson27?

4)Whydoesthewritermention"TheBigOne"?

5)Ifwecomparethe1986earthquakewiththe1989earthquake,whatcanwefind?

6)Ifthe1989earthquakehadhappenedinthecentreoftown,whatwouldhavehappened?

7)Whycan''''twestopearthquakes?

8)DoyouthinkthatSanFranciscoisnowindanger?Why?

9)Howdoesthewritermakeeachparagraphofthetwolessonscoherent(連貫的)?

10)Whathaveyoulearnedfromthelessons?

經過二讀課文及完成一些深層閱讀理解問題后,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獲得信息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培養。閱讀吸收信息,吸收是為了表達。因此,教學活動的設計不應只停留在輸入的層次上,應該使語言輸入(聽與讀)和語言輸出(說與寫)之間產生一種平衡。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以及題材信息重建語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勢在必行。

三、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模式,側重培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從最小的單位——字母和單詞(從底或下層)識別開始,逐步弄懂(在頂或上層)較大的語言單位——短語、分句、句子和語篇的意義。按照這個模式去理解閱讀過程,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時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解決語言上的障礙,即弄清詞、短語和句子的意義。

由此看來,閱讀課教學既是一門閱讀課,也是一門語言課。隨著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化,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理解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所以,通過閱讀,可以學習語言知識,通過學習語言知識,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閱讀能力與語言學習,兩者相輔相成、密切關系;另外,中學英語大綱規定,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并發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此,在完成二讀課文之后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深化語言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則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必然要求。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歸納知識。可引導學生按語言單位來分類歸納;也可按段落順序或情節內容來歸納排列。

2、深化知識。可介紹一詞多義、詞與詞區別、長句分析和邏輯紐帶等拓展性知識。

3、運用知識。口頭上可采用命題發言、口述大意、復述課文、話題討論等準交際或交際練習形式;筆頭上可采用改寫、縮寫、書面表達等準交際或交際練習形式。

附SEFCBook1ALesson26&Lesson27讀后重建語篇訓練題:

1)WhydoyouthinkSanFranciscoareeasilyshakenbyearthquakes?

2)Giveaspeechonwhatweshoulddoinordertodealwithearthquakes.

3)Writeapassagetoreportthe1989earthquakeinSanFrancisco.

4)Writeashortarticleonthe1999earthquakeinTaiwan.

實踐證明,把閱讀課教學活動分成三個階段,不同閱讀活動階段采用不同閱讀理論模式以實現閱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恰當的。這種做法有以下主要特點:

1、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訓練。在認知能力方面,快速閱讀理解訓練促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高度集中;深層閱讀理解訓練使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發展。在語言能力方面,各個階段中閱讀理解問題的解決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培養,尤其是閱讀理解能力更得到了充分發展。在交往能力方面,同學們在老師引導下,在交流與討論中相互合作、相互溝通,最后得出認識比較統一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相互溝通能力、協調合作能力、凝聚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養。另外,通過重建語篇訓練,學生的創造能力也將得到培養。

2、它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質教育的全體性方面,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的閱讀理解練習能給不同程度的同學提供體驗成功樂趣的機會,能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素質教育的整體性方面,這種教學設計主張適應各類體裁的閱讀課文,挖掘文章的內涵和主旨,使各種有用信息滲透到英語教學之中;整個過程始終貫穿著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全方位開發學生的潛能。在素質教育的主體性方面,這種教學設計克服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的弊病,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發現,學會表達,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

篇6

在課程教學計劃安排上應充分考慮專業英語和雙語教學課程之間的輔助關系,合理安排專業英語課程和雙語課程的教學時間順序,為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做好準備。我們將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學期放在公共課《大學英語》之后,而將采用雙語教學的課程與專業英語課程授課時間進行穿插或者放在其后面進行,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英語學習的階段連續性,在課程設置準備工作上為雙語教學的實施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同時可以循序漸進的開設具有農林特色的雙語課程,為農林類機械雙語教學的實現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在課件準備工作中授課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將高校機械專業知識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課件內容,建立基于計算機網絡平臺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先進教學系統,使教師能更加生動形象的用英文講解專業知識,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課程核心內容。

2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目前高校的機械專業英語教學方法的“傳統性”很重,長期沿用傳統的專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通常教師以翻譯加語法講解的形式進行教學,沒有強調英語教學的現代特點,因此急需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教學模式的改革過程中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靈活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注重聽、說、讀、寫、譯的綜合培養,將類似于普通英語的語法教學擺到次要地位。針對授課學時不多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外布置任務,讓學生精讀英文原版專業材料并撰寫讀后感等,并培養學生課堂外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全方位的互動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和綜合實踐的能力,建立一種開放的、應用的專業英語教學方式,也為后續雙語課程的順利實現做好鋪墊。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求授課教師應具有外語和專業知識的復合能力,并不斷提高綜合教學素質,學科應進行長期的師資建設,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去外企或者歐美國家進修深造,持續提升師資力量。此外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英語認知水平,在不同授課階段采用相應的授課方式,在課程前期采用較少的英語講授比例,建立和鞏固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課堂表達和交流,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思考和解決專業問題,然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慢慢適應語言環境和英語授課方式。在后期逐步加大英語授課比重,循序漸進的達到教學目的。

3教學氛圍和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機械學科本身知識結構較復雜,而高校機械專業學生英語聽力閱讀水平參差不齊,加大了專業英語的教學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培養教學氛圍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應貼近學生專業水平,難度要適中,可結合機械零件、模具、機床等實物進行形象教學或者現場教學,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授課教師也要調整教學態度,營造輕松的有益于互動的英語教學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創造濃厚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結合課件內容播放一些專業方面的外語短片和介紹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相關視頻,在學習新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聽力水平,并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同時我們引入慕課(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課程形式,適當選擇一些網絡專業視頻作為輔助教學內容,樹立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慕課是一種基于網絡的在線課程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網上積極互動,可以激發學生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興趣。在線課程具有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學生可以自主調整學習進度,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重復多聽直到最終理解,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

慕課課程還包括在線論壇和學習小組等互動學習模式,通過網絡交流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使學生在討論中提高英語交流能力和完成專業知識更新。慕課的引入也為機械專業其它雙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很好的參考和借鑒。此外還可以在傳統專業英語課堂中加入一些新鮮元素以提升教學氛圍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如要求學生在授課前查閱和準備與授課主題相關的短篇英語材料,在課堂進行翻譯和交流討論,表達對專業內容的心得、疑問及創新思路,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基于學生實際需求加入專業英語在各個方面的應用訓練,包括英文簡歷、自我介紹、學術報告、科技論文撰寫等;授課過程中穿插內容講授和學生分組討論,不斷豐富課堂內容與教學形式。

4考核方式的完善

專業英語的考核應區分于普通英語教學的考核,要著重考核學生在解決相關機械專業問題過程中的英語綜合應用水平,而不能簡單的通過筆試形式來考核學生對專業詞匯、語法的掌握程度和專業知識的翻譯水平。專業英語的考核重點應突出其實用性,對學生的機械專業知識和英語應用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完善后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測試2個部分。平時成績是對學生課堂表現和教學內容的階段性考核,包括學生的出勤(占10%)、作業(占10%)、課堂表現(占20%)和平時測試(占10%)。其中課堂表現主要考察學生課堂實踐活動中的專業英語表達交流能力和分組討論表現等,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和活躍課堂氣氛。平時測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專業詞匯、常用表達方式的掌握程度和專業英語的基本應用能力。期末考核占50%,主要著眼于專業資料的翻譯和書寫,同時也涉及聽力和語法詞匯等基礎知識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全方位考察了學生專業英語的綜合水平,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最終考核結果能夠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5結語

篇7

  

一、注重寫作教學的基本訓練階段 

  

英語屬于結構語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語等,這些都是不可變的,要想在寫作中用上它們,用好它們,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基本訓練。首先,加強五種基本句型結構教學。幾乎所有的英語句型都是五種句型的擴大、延伸或變化,因此訓練學生“寫”就要抓住五種基本句型的訓練,讓他們把這五種基本句型記牢,不斷運用。五種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種基本句型雖然能表達一定的意思,但無法比較自由地表達思想,因此還必須對學生進一步進行擴句訓練,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擴句練習。其次,加強句型教學,要對一些句子進行分析,增強他們利用各種句子進行一意多種表達的訓練。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鞏固語言的練習,”對學生進行基本語感的訓練。 

二、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依賴的,說的能力有賴于聽的能力,進而有助于寫作。聽是理解和吸收口頭信息的手段。聽和讀是輸入,只有達到足夠的輸入量,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較好的說和寫的輸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寫作訓練的多樣化。 

  

首先,在Dialoguo的教學中,除了聽錄音、對話、表演和編寫相似的對話外,還要求學生把對話改寫成一段短文,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變成短文的過程中,注意時態、語態、人稱和前后的邏輯關系,從而為寫作打下基礎。 

其次,在Reading教學中,回答問題時要求學生必須用自己的語言,且人稱、時態要做相應的變化,這樣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義句表達,提高了表達能力。還讓學生用課文中的詞組進行復述,學生復述課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課文中的重點,邏輯關系,又要用自己的語言把主要內容表達出來。這樣既鍛煉了他們組織篇章結構、句子與句子之間邏輯關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語言的精煉度,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聽懂做完聽力練習之外,還讓他們把練習作為guide進行復述聽力材料,有時還讓他們寫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寫作訓練的規范化 

  

高中起始階段的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師用書上說明的寫作步驟,即:(1)構思(討論題目)(2)寫提綱(理順思想的邏輯關系)(3)起草(打草稿)(4)校訂(檢查錯誤,重新安排內容)(5)修改(定稿)。對學生進行寫作模式的訓練。這樣看起來比較麻煩,但避免了反復,養成了好的寫作習慣。再就是書寫和文體格式要規范。嚴格要求學生正確、端正、熟練地書寫字母、單詞和句子,注意大小寫和標點符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對各種文體特點、格式要講清楚,使學生熟悉規范的書面表達形式,用正確的標準評析和規范自己的書面表達。 

四、注重教師的指導作用 

  

篇8

關鍵詞 : 高職英語;教學;教學改革

        新世紀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高等職業教育,就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而言,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技術、服務、管理都在第一線的高等應用型人才。以英語為交際工具,直接參與有關的涉外業務工作是高職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高職英語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在實際交際中應用語言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部在2000年頒發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規定了“英語教學必須以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將語言基礎能力與實際涉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滿足21世紀經濟發展對高職高專人才的要求”。這完全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宗旨。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比較慢,而且本科的英語教學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影響較大,導致多年來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一直缺乏明確的目標。近年來英語教學發生了新一輪的改革,高職英語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了出來。

        二、高職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

        1.高校學生的英語優勢和市場的激烈競爭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困難

         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許多大學在積極有序地改革英語教學,比如在大學英語領域中制定了教學大綱,編寫了一系列教材,建立了全國的規模化得標準化的考試體系;很多教師在長期的外語教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師隊伍不斷壯大;而且大大提高了大學生的英語的總體水平,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英語教學,已基本上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要求。

         但是從很大程度上講,高職英語教學與高校教學相比,差距還是很大,近年來,我國對外交流的領域會不斷擴大,社會對畢業生外語水平的要求日益增加,這樣的社會要求對高職學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高校學生在就業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四、六級英語考試成績單,畢業證書,學位證書,這些都是求職時的有利優勢。這些都導致高職學生的就業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就業越來越困難。

        2. 擴招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的困難

         近幾年來,全國高校不斷擴招,高職院校也在不斷擴大規模。但是出現了很多因為擴招出現的問題比如師資、生源、教室等問題。當然擴大招生難免出現生源質量下降,兩極分化日益加重。

        3. 教學模式和語言環境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的問題

         缺少自然的英語環境是在漢語環境中學習英語的不利因素。學生學習英語只能通過課堂教學,缺乏英語語言環境,所學到的英語得不到鞏固。很多院校的教師,工作壓力非常大,教學任務非常繁重,很少有時間和能力組織第二課堂,課本是唯一的學習英語的工具。而現代的英語教學的教學目的不是傳授知識,現代英語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要為學生在課堂內外提供大量的英語活動才能使得應用能力的培養得到實現。

        4. 當前的師資狀況和學生總體水平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的困難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需要更新,不能只在課堂上照本宣科。有些教師因為很少有機

會與外國人接觸,沒有機會練習英語會話,自身英語交際能力有限。

 學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首要因素。高職院校的學生多來自于農村和小城鎮,許多鄉村中學尚未開設英語課,而且許多鄉村中學師資水平低,這些條件導致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高職院校錄取新生時間上一般比較靠后,這當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的英語高考成績不及格,對自己學習英語的能力也不自信,對學習英語自然也沒有興趣。

        對策與思考

        1. 利用教材優勢,改變教學模式,突出實用

         衡量高等職業教育和一般的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的標準是截然不同的,要想衡量應用性技術人才的教學質量,不僅要衡量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突出體現在衡量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要更側重衡量和培養實用能力,這是高職特色之一。課堂教學要利用多媒體教學,以達到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目標,為操練新學語言內容提供真實的場景,鼓勵學生以實用的語言進行交際,多在真實的實際生活中尋找情境。

        2. 不斷優化教師隊伍,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

         面對新世紀對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各位教師為了適應時展的需要,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水平。想培訓英語教師的業務素質要注重培養英語應用的能力,加強英語教學的理論知識,提高英語教學技能和英語教學研究方法。

         同時,我們還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質,包括良好的道德、文化、專業、身心素質等。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在教學上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既要照顧大多數學生,又要不能忽視少數學生。

        3. 因材施教,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學院要實事求是地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比較先進的學校可以采取分班教學的方式,分班教學要根據實際的教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分班教學有利于提高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水平。

         語言環境是一個開放的學習和實踐場所,為了給學生提供語言環境,學校應該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及實踐環境,語言環境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繼續。應該開展不同類型的課內外語言活動,針對不同程度、不同興趣的學生,還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用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靜. 大班課堂環境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交互性模式探索[a]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職高專教育分會2008年優秀論文集[c], 2008

【2】王建華. 淺議高職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 2003, (03)

篇9

【關鍵詞】網絡 論文寫作 評估體系

1 引言

畢業論文寫作是檢驗畢業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成績的重要方式。畢業論文寫作指導是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發揮英語專業特點,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保障畢業生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高職高專外語系課程改革與建設中一項重要的任務。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和高校校園網寬帶的不斷升級,使基于網絡的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教學成為可能。

畢業論文寫作是一門實踐性的課程,學生必須通過參與研究和寫作的整個過程才能建構自己的學術研究理念和實踐技能。結合網絡教學的特點,發揮建構主義理論對網絡論文寫作教學的指導作用,整合網絡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基于網絡技術、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2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評價體系

基于網絡的論文寫作教學新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建構主義強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指導和促進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他們認為學習者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與“順應”兩種方式,促進自身認知結構發展的。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而應是主動的、探索式的、協作式的學習。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像建構理論下的情境創設、知識的意義建構以及人與人的協作關系都是隨時空轉換而不斷變化的。而以往論文寫作教學中的終結性評價,關注的是整個階段的教學結果,不能對教學過程起到跟蹤、監控、檢測和指導的作用。為了彌補終結性評價的缺陷和不足,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發展,科學地、理性地、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從知識、能力、品質、態度等多項指標去衡量每一名學生。運用更具個性發展的評價策略,激發學習者潛意識中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眾多更具特色的學習個體融于網絡學習這個大環境中。

3 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維評價體系的評價方式

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維評價體系其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其評價資料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收集而完成。評價體系:

(1)以自我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建構主義主張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研究,發揮首創精神,實現自我反饋學習者每一次實現對原有認知結構的改造與重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辯證評價過程。這種自我評價有利于學習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標的明確、個性化的培養,使學生由評價客體成為評價主體,提高了學習的參與性,增強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同時,我們也不應忽略教師評價和小組評價的作用。教師評價為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提供了一種引導,科學、更合理、更客觀。

(2)通過對評價對象的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提高評價的說服力。建構主義重視個性發展,提倡多情境解決問題,主張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畢業論文的寫作一般分五個步驟:

1)選題;

2)搜集材料;

3)論文提綱的撰寫;

4)撰寫初稿;

5)修改初稿、完成論文。

根據Willis的任務教學模式,我們可以把選題分為前期寫作任務,搜集材料,論文提綱的撰寫以及撰寫初稿分為寫作期,而修改初稿、完成論文分為任務后的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我們把論文質量監控和管理分成3個方面:論文寫作的準備階段監控;論文寫作過程質量監控;論文寫作中期檢查和學生意見反饋。論文寫作的準備階段監控主要任務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各個環節的輔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寫作態度。同時在論文寫作各個階段進行論文寫作課堂教學,內容涉及畢業論文選題、寫作方法、規范格式、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等。論文寫作過程質量監控的主要任務是:教師就各個環節進行質量監控,如定期抽取某個小組,了解其組員畢業論文撰寫進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論文寫作中期檢查和學生意見反饋表。在論文寫作進展到中期時,教師自己填寫其中檢查表,對自己的進度、組織安排、質量監控等各個方面進行自查。學生意見反饋表主要涉及教師的態度、科研水平、教師對畢業論文指導、組織安排等方面的問題。

4 實施畢業設計管理系統

首先是通過網絡監控畢業設計的選題。學生根據選題的基本原則填寫畢業設計選題表,并通過e-mail發給指導教師。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設計要充分體現其職業性和崗位性,畢業設計選題應與所學專業及崗位需求緊密結合。高職高專英語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的基本原則是結合英語專業特點,符合本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不應該只是單一的語言技能,更應該是英語語言技能與文秘、商務、旅游等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此外,題目難度應適宜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完成,同時題目還要求有科學性、實踐性、針對性、創新性。指導教師通過網絡對選題進行審批。

其次是對設計過程的管理。畢業設計前期,管理部門落實管理選題工作并監督進展情況,提供標準來確定各種表格填寫是否規范。根據畢業設計進度要求,學生網上提交選題報告。教師在網上進行評閱,通過后才能進入下一個環節。畢業設計中期,學生網上提交設計稿并匯報設計情況。教師通過檢查工作進度,了解畢業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網上指導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畢業設計的進度和質量,可考察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工作態度,對學生在畢業設計中出現的原則性錯誤能及時指出,并幫助其改正。對部分態度不認真或違反紀律的學生要及時幫助和教育。通過網絡,教師可全面審閱學生的書面材料,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表達思路,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關鍵環節如設計方法、理論分析、數據處理和結論等環節進行指導時,指導教師通過存儲的學生的初稿進行評閱并做批注,最終論文定稿。畢業設計后期,指導教師可檢查各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對進度緩慢的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改進意見,督促學生按進度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同時決定畢業設計答辯的具體安排等。

5 建立評估體系,導向規范評價

建立質量評估體系應具有科學性與可行性。評估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能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依據畢業設計的質量要素,依據科學性、可操作性、導向性和可比性的原則,我系建立的畢業設計質量評估體系包括6個評估要素,細分為18個評估項目(見表1)。

6 畢業設計教學管理、評估體系的實施效果

我系學生畢業設計始于2006年,幾年以來,我系實施畢業設計教學管理與評估體系,取得了如下成效:

(1)進一步完善了畢業設計工作的有關文件。我系制定了有關畢業設計工作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為畢業設計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畢業設計工作有章可循。

(2)充分發揮了系、教研室在畢業設計工作中的作用。畢業設計有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而系、教研室兩部門在過程管理中起重要的作用。系是宏觀監控組織,教研室則針對高職英語專業特點,加強了對畢業設計的組織、管理和檢查,制訂了畢業設計工作的相關細則。

(3)加強了畢業設計工作的質量保障與評估。在貫徹實施畢業設計教學管理與評估體系過程中,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不斷提高。1)提前選題時間,選題從第五學期開始,學生提前進入畢業設計準備階段,并充分利用寒假開展社會調研工作,增強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并結合專業課程學習和實踐教學環節、社會實踐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及時選擇或更換題目。實踐結果表明,提前選題時間,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才能;同時,學生有較充足的時間查閱、調研文獻資料,提前進入角色,為第六學期開展畢業設計工作奠定較扎實的基礎。2)加強了對畢業設計工作的中期檢查。教學督導組成員、主管教學系主任、教務處有關人員深入到各專業查閱有關畢業設計的教學文件,了解設計的選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3)編寫了畢業設計指導用書,規范了畢業設計的撰寫形式。4)在畢業設計工作結束后,教務處對當年的畢業設計進行抽查、審閱,了解當前畢業設計質量以及存在的不足,評出系、校級優秀畢業設計。5)在畢業設計工作結束時,組織專家組按照畢業設計質量保障與評估體系對當年的畢業設計工作進行評分,明確現狀,找出差距,及時改進,不斷提高。

畢業設計教學、評估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我系畢業設計質量的穩步提高,畢業設計的成績分布合理,設計優秀率保持在10%左右,良好率穩定在60%以內,中等率在20%及格與不及格率控制在10%左右。理論性題目保持在40%以內,而實踐性題目穩定在60%以上。

參考文獻

[1] Airasian Peter W. Classroom Assessment[M].New York: MeGraw---Hill,1991.

[2] Cohen Andrew D. Assessing Language Ability in Classroom[M].Boston: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94.

[3] 丁光惠,唐正連,楊偉等.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4).

[4] 丁光惠,唐正連,楊偉等.基于網絡的畢業設計質量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J].科技促進發展,2007(29).

篇10

我國現行的英語教學一貫以教師為主導,以語言知識為中心,以閱讀為主要學習途徑,以詞匯量為目標,教師、教材、教法以及測試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突出知識,學生充當了語言知識的“容器”。尤其是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干擾著英語教學,使得英語教學過于偏重語言素養,而忽視了文化作為一種語言交際的知識背景和言語交際的內在修養的重要作用,忽視文化教學在滿足素質教育即人文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得文化教學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沒有在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實施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最終直接影響到學生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培養與交際效果。

一、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潑、最具生命力的成分,也是文化載荷量最大的成分,它最能體現社會和時代的變化。英語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想要恰當地理解和運用好英語詞匯,先要很好地理解它們的文化意義。例如,在一些漢語詞匯中“狗”帶有貶義,如走狗、狗眼看人低等,而西方文化中dog卻象征人類忠實的朋友,甚至是家庭成員。a lucky dog (幸運的人),a big dog(重要的人或大亨),a top dog (身居高位的人),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再如學習 peasant 農民一詞,切記不能用它去稱呼一個英美國家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為什么?因為“農民”在漢語中是中性詞,而 peasant 在英語中往往卻是貶義詞。《美國傳統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而真正的農民在西方稱為 farmer。

二、在聽說訓練中滲透文化背景的了解與運用

外語教學專家認為交際中的錯誤主要有兩種: 語言錯誤和文化錯誤, 而后者的性質往往更嚴重。如在中國見面問及年齡、婚姻等個人問題表示關心,而在與西方人交流時你絕不能詢問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像“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等,這樣會顯得非常沒禮貌。因此在聽說教學時,教師要懂得取舍,結合一定的語言材料,適當地根據需要點出不同的習俗。 圍繞教材設計的任務要緊扣教材內容, 要設在教材內容的關鍵點上, 把課本中的話語變成學生想說的話,圍繞生活情景設計的任務, 可以是真實的或模擬的生活情景。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把教材內容活化為實際生活, 把語言教學活化為語言交際, 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來解決現實生活問題, 即“學會做事”。

比如:在學生進行聽說訓練的背景發生在商場、學校等一些公眾地方,那么教師就要進行必要的說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會習慣為走在后面的人擋住自動門,以使后面的人順利進出。但是當他們招待別人時,卻不像我們那樣一定會讓客人先吃,他們可以自己管自己打開飲料而不去管你,而讓你“Make yourself at home.”(隨意,別客氣。)這樣在進行role play, pair work 或group word時學生們就能“ 入鄉隨俗 ”了,而不是仍然按我們中國人的習慣來進行對話練習,從而達到真正的口語教學目標。再比如說“致謝”:在中國,親戚、熟人之間一般不說“謝謝”,否則會被認為過于客氣、缺少親切感。可是西方人則從早到晚謝不離口,不僅僅在接受他人服務時會說“Thank you”,就是親如夫妻的關系,也會為幫忙倒杯水、取報紙等瑣事而表示感謝。正因為如此,中國人在與西方人打交道時常會因為忽視這些小小的恩惠而不致謝,被認為是缺乏一定的教養,顯得不夠彬彬有禮。除此之外,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日常教學和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都可以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啟發學生去感受和領悟西方文化。

除此之外,教師們可以鼓勵引導學生多接觸英美原版的東西,如報刊、電影等,從中領略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語言行為,體會英美文化與漢語言文化的差異,使學生改變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改變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減少文化沖擊的影響有很大的幫助。

三、在閱讀訓練中加強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感受

從近幾年的高考閱讀理解試題的命題可以看出:高考英語閱讀試題在選材趨向于材料的多樣化,閱讀材料關注當今社會熱點,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等各個方面;逐漸重視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滲透,如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等,綜合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推理判斷相關信息的能力。這些高考閱讀選材和命題的原則和思路體現了閱讀能力培養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然而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又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師應深入挖掘,注重方法,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族、制度、飲食習慣等文化背景知識。

人教版的高中英語教材對英語文化的滲透還是比較重視,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不同的主題,而每個主題都是有相應的文化背景。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不同的語料來專門介紹一些文化背景知識,閱讀課文也非常注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和社會習俗等文化內容,其中有些文章更是專門講解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如人教版高一(上)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閱讀材料就向學生們介紹了英語的發展變遷歷史和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的不同等等。再如在進行高一英語(下) Unit14 Festival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先調查一下學生既有的東西方節日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再分別向學生介紹一些比較重要的東西方節日,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和西方國家的圣誕節、感恩節等,或者課前讓學生自己通過圖書館或因特網先了解有關節日的時間、起源、習俗、活動、飲食、等方面的具體信息,對比東西方節日在文化上所體現出來的異同后再通過課堂讓學生向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從而達到我們在閱讀教學和學生閱讀訓練中感受文化背景的目的。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反復運用頭腦中有關東西方節日的信息,把已有的背景與語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聯系起來,從而獲得作者所要傳遞的意義,有效地理解材料內容,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同時讓學生補充獲得更多的文化信息,豐富他們的各種文化背景知識。

在閱讀教學中實施文化教學,豐富和優化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很有效的。多種多樣的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大量的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獲取信息、分析整合信息和加工信息能力的提高,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對于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推動作用。教材內容是不變的,教師就只有更多地引用和借鑒適當的課外閱讀材料來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文化輸入,豐富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文化背景內容,傳授學生以正確靈活的閱讀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這樣才有可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四、在語法教學中加強文化意識的滲透

英語語法教學對于中國學生尤為重要,掌握必要的語法基礎知識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從而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當不僅注重語法知識的講解,為指導和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語言基礎,而且還應在此基礎上努力提供學生更多運用語法的機會,指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目前在中國由于受高考的壓力影響,大多數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過于教條,使得學生厭煩語法。因此將學生認為枯燥的語法知識融入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文化背景知識,從他們喜歡的事物和話題入手,讓他們融入教師創設的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情景中去,從而用所學到的語法知識點來完成對事物的描述和話題的討論。這種輕松和愉悅的氛圍能大大降低了學生在學習語法時的焦慮度和學習難度,在語法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定語從句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Harry Potter為背景來設定練習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簡略地介紹一下這套書或這一系列電影的一些寫作拍攝背景,以及西方一些有關巫師的文化背景,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PPT上利用Harry Potter影片中各個主人公的圖片來給例子,“He is a brave boy. He is a boy who can use magic.”從這兩個句子中向學生們呈現定語從句的結構,讓學生了解“定語”“定語從句”“先行詞”的概念。可以“Harry’s pet is an owl which/that can carry mails for him.”來介紹當先行詞時物體時可以使用的關系代詞。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語法的學習是枯燥的,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語言學習過程的特點,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最好是設計與一些有趣的文化背景相關的教學活動來對語料進行加工和改進,使得輸入的語言材料生動有趣并且實用,在語法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能降低甚至消除他們情感焦慮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對于語言學習的自信心。教師還要提供給學生大量使用語言的機會,使他們意識到只有把所學語法知識運用到實際語言中,學習語法才“物有所值”。

結語

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隨著國際日益加強的文化交流和商業交流,我們必須全面提高基礎階段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語言運用技能的訓練,同時還要重視有關的文化知識導入和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的培養。只有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最終實現外語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資料】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 英語(高一、高二)(人教版).

[3]鄧炎昌,劉潤清. 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胡文仲. 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較文化論集(修訂版)[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