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6 00:25: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級財務會計課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三大主干核心課程之一,后接“審計學”“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財務管理”等。在2010年前,會計核心課程為“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后來隨著我院會計專業重點建設改革需要與職業資格考試掛鉤,經反復調整與修改將會計專業課程名稱設置為“會計核算基本技術”(原“會計原理”)“會計Ⅰ”(原“財務會計”)“會計Ⅱ”(原“高級財務會計”)。該課程一般開設在大二上學期,總學時為105,其課時量和課程本身在專業課程內容的重要性,客觀上應形成教與學備受重視的現狀。
二、高職院校“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的研究
由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難度大、高職學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師自身對難點掌握不好等原因,致使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下降,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和效果。如何解決這一突出問題,達到教學目標呢?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改革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設計重整教學內容,形成“遞進式”教學層次
“高級財務會計”之所以稱之為“高級”,是因為它專門研究財務會計中的特殊問題、疑難問題、新問題、僅在個別行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會計理論和實務研究中尚不成熟的問題,代表了會計學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研究熱點。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在高職院校中至今尚未統一,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學生職稱考試及就業考試的需要,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要涵蓋會計職稱考試和注冊考試涉及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將來完成從基層財務人員到高級財務人才的角色轉變,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考慮課程的銜接與互補,確定教學內容不能貪大求全,應按一定邏輯關系安排“遞進式”的教學內容,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體系;在教學內容更新上應以真實工作過程為載體,以“實踐為導向”不斷地與行業專家共同設計以真實案例為背景的教學案例,將教學中的復雜問題簡單化、情境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能懂、易學、逼真”的教學效果,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引入職業判斷思維,以實踐為導向,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量涉及需要利用會計職業判斷進行分析、判斷、選擇和決策的經濟交易或事項,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選擇適當的、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應用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并能夠始終保持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1.以實踐為導向,充分掌握講授教學法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是課堂講授。首先,在講解過程中應重點解釋各學習情境中的關鍵專業術語,盡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如外幣兌換業務,可以以生活中到銀行兌換外幣為例引入正題,把專業性強的會計術語變為常見事項,化難為易,讓學生輕松克服學習畏難情緒;其次,幫助學生理清業務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講授過程中注意“復舊學新”,避免學生因前面專業基礎差影響本門課程的學習情緒;最后,抓住問題的實質,注意相關章節之間的關聯性,教會學生利用職業判斷正確處理業務。
2.有效利用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職業判斷能力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相對難度較大的課程,高職學生僅單方面依靠教師的講解來理解教學內容,效果不好。案例教學法具有啟發性、實踐性、參與性等優點,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能夠有效連接理論和實踐內容,學生在掌握了一定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對實際真實的社會工作情景進行典型化處理。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組互動討論,使學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時,充分深入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企業合并專題時,教師可以引入“優酷”與“土豆”的合并案例,并圍繞如果你是“優酷”和“土豆”的財務總監,你將如何對該合并進行會計處理等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領會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
3.將任務驅動法與情境教學法相結合,實現技能培養目標
教師按照重整后的教學內容,以工作項目(任務)即企業真實的會計業務,帶動學生學習,借助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將課堂教學改為真實崗位學習,由實訓基地財務經理根據任務進行分解,為各組學員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務,成員分工協作獨立地完成任務,最后由各組分別展示任務完成過程并講解任務解決方案,教師進行點評。提倡師生平等自由地探討問題,教師通過啟發式教學與學生進行討論,不僅增強了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還改變了以往傳統單向傳輸式教學,將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變為啟發思維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同時鍛煉了學生獨立完成工作的職業能力。
4.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創新教學手段
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結合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制作成集畫面、圖像、文字和聲音等為一體的,具有智能結構的反映教學內容和教學思想的課件,不斷研究課件制作的內容,然后不斷優化課件使用效果,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不能只是將黑板和講稿換成投影,要實質性地提高計算機教學的質量,真正體現多媒體技術效果。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教學課件的應用和網絡的應用有機結合,以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加強應用型教材建設,開發優質教學資源
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改革過程中改變了以往僅使用會計職稱考試用書和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書為主要教材的情況,雖然這種教材緊跟會計改革縮小了教學與實際的脫節,但因其在內容設計上過于準則化,缺乏真實企業案例,相關章節沒有邏輯順序,內容難度過大,普遍存在學生自學困難、看不懂教材的情況,應將其作為教學參考書,再開發更適合課堂教學的教材。在教材內容設計過程中充分體現各學習情境之間的遞進關系,引入豐富的實際案例,充分解釋每個知識點,增強趣味性,將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作為“高級財務會計”教材建設的主體思想,從獨特視角將企業特殊經濟業務全面、立體地呈現給學生,形成“以用促學、學用結合”的新局面。
(四)改進現行考核體系,構建科學的評價機制
篇2
[關鍵詞]研究性教學;高級;財務會計;案例教學;課程改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78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6-0-01
研究性教學是教師從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出發,以學科領域、課程內容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為視角進行研究,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滲透的一種教學方法。本文依托湖南工學院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建設,提出基于研究性教育視角下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改良研究的一系列措施。
1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開展研究性教學的現實意義
我國高校中開展的研究性教學實踐多數集中在理工類課程,人文社科領域的課程由于自身特點,尚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應用。高級財務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專題多、難度大,并且會隨著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在這門課程中開展研究性教學,一方面可促進教師掌握最新的準則變動信息,使課程內容始終處于理論研究前沿,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有效地將科研成果和創新性思維傳授給學生。
2 研究性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2.1 選擇適合研究性教學的章節
2.1.1 教師要結合本科生目前的理論基礎,選擇有研究意義的章節
高級財務會計中并不是所有的專題或章節都適合開展研究性教學,學生首先應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教師要統籌課程教學內容,分成略講、精講和研究性教學3個部分。以“或有事項”專題為例,“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一節本身沒有難度,學生完全可依托基礎會計的知識加以理解進行掌握,因此教師對該部分可以略講。對于“或有事項的列報”,由于它是有針對性的處理事項,應由教師在課堂中進行精講。而只有“或有事項列報方法和評價”才適合開展研究性教學的章節。
2.1.2 教師應借助專題之間的內在關聯,挖掘適合研究性教學的章節
按照一般的理解,只有發生了企業合并,才會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因此教學時往往首先講解“企業合并”,再講“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但也可將上述兩個專題的順序顛倒,讓學生事先熟練掌握合并報表的編制思路,然后在模擬實踐中應用該思路即可,而這正是“企業合并”專題涉及的主要內容。
2.2.1 教師應注重教學相長,利用學生提問發現問題
教師應重視學生的提問,引導自身對教學的反思,通過撰寫科研論文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并將其帶到課堂教學中,實現以教學啟發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學,形成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2.2.2 總結所學知識,積極發現問題
在進行“所得稅”專題講解時,老師可要求學生在課下整理所有資產和負債的暫時性差異。通過總結使學生發現“差異只要屬于永久性差異,就不會屬于暫時性差異,從而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沒有差別”的規律。進而教師可布置以“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時間性差異”為關鍵詞的文獻檢索工作,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獻對三者進行區分,進一步了解我國所得稅會計處理的變化脈絡。
2.3 如何應對研究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3.1 案例編寫
研究性教學中,案例教學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應時刻關注財經新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從中獲取案例編寫的靈感。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教育委員會通過IASB網站了用于教學的案例,可作為教學案例的來源。另外,直接借鑒其他學者出版的案例書籍也是不錯的選擇。
2.3.2 課堂效率提升
研究性教學過程中容易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即學生在課堂發言時對時間的掌控欠佳,這種拖沓往往會擠占課堂教學時間,從而導致教師沒有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除要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使自己的語言更加精煉簡潔之外,還可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2.3.3 學生消極不配合
第一,教師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對于查閱參考文獻工作,一開始可由教師搜集好資料發給學生,指定學生閱讀。或者只給出關鍵詞,讓學生自行搜集資料,鍛煉其搜集資料的能力,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保持極大的耐心,對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
第二,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研究性教學的考核方式和傳統教學的區別在于不是“一考定終身”,平時成績的比重可占40%甚至更高。因此,可利用學生對分數的重視,激發其參與研究性教學的積極性。考核時應結合學生在案例討論中發揮的作用、學生對案例討論的參與程度、撰寫小論文的質量以及觀點是否新穎等要素給出成績。
主要參考文獻
[1]虞立紅,方瑾.推進研究性教學,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以北京師范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7(5).
篇3
一、課程建設的目的和任務
《中級財務會計學》重點課程建設的目的就是要體現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引導教師創新。在內容體系方面,要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的關系;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方面,以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方法的改革;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并做好與課程的整合;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建立起一套具有科學合理的教學大綱、系統配套的教材及參考資料、規范嚴格的考核制度和完備的教學文件檔案的教學機制;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能運用先進教學設備及教學手段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二、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師資隊伍
教師是教學、教改的主導。會計教育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在會計師資大量流失的情況下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教師素質和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這是重點建設課程的關鍵問題。這需要各方面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要保持師資隊伍相對穩定,教師的知識要不斷更新。會計教師的知識更新是學生接受先進教育內容的保證,也是重點課程建設有新意、有質量的保證。一般認為,會計知識更新的主要途徑有:①攻讀更高學位,系統深入理論學習;②參加國際國內會計交流;③參加會計實踐;④閱讀最新會計期刊等。為此,應制定嚴格的培訓進修計劃。《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是會計學院主干專業課程,會計教研室講授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師有10多人,這些教師無論是業務水平,能力都非常強。會計學院有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7人,在讀博士5人。從職稱結構方面看,高級職稱占48%,中級職稱占52%。近3年來,承擔的廳局級以上縱向科研課題35項,省部級9項,公開200多篇,獲省部級獎1項,獲各類學會獎8項。高級職稱人均科研經費4.2萬元,有自己獨立編寫的系列教材。
(二)教學條件
1.教學設備。《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教學擁有獨立的手工實驗室一個,該實驗室可同時容納100多個學生進行單項實驗和綜合模擬實驗;有ERP實驗中心及200多臺計算機供學生進行綜合模擬實驗。
2.教材體系。本課程有會計學院院長許義生主編的教材,該教材自2002年開始投入使用后,已經多次修改完善,現在使用的是2005年6月的再版教材。該教材是我校會計系列教材之一,具有“內容全新”“知識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符合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的要求。
(三)教學內容與方法
《中級財務會計學》屬于應用學科,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與教師的經驗和能力密切相關。針對高校現有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在企業工作過,存在理論脫離實際的狀況,各高校應與會計職業界建立聯系和交流機制。如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鼓勵會計教師每年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兼職一段時間,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了解會計實踐,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實務能力;邀請會計職業界的資深人士來學校講學;組織有會計職業界與教育界參加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
1.教學大綱。本課程按照會計培養目標的要求,曾經編寫了比較科學、規范、合理的教學大綱,并已使用過幾年。今年又對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新的教學大綱更加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大綱以適應會計學專業為基礎而修訂,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訓練措施和要求等均做了詳細的說明。
2.試題庫。根據大綱和教材,建立了中級財務會計試題庫系統,利用計算機管理,使試卷命題規范化、科學化,從而使嚴格規范的考核制度得到保障。
3.教學課件。制作教學演示課件(powerpoint)。制作完成中級財務會計學全部教學內容的教學課件(多媒體教學演示),已投入使用,該課件內容豐富全面,制作美觀,為教學工作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平臺,教學效果顯著。
4.網絡輔助課程。完成了《中級財務會計學》網絡輔助課程教學系統的建立并在教學中運用,包括學生自測系統、講義、重點內容提示、疑難解答、常見問題解答、會計案例,會計歷史常識、會計論文的收錄、會計資源利用及會計人生等。
5.案例建設。案例教學是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開發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中級財務會計學》系列案例。
(四)教學管理與教學效果
1.《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建設預期達到的目標與成果:(1)測驗和調查。教師可以開展在線的、自動評分的測驗和調查。他們可以根據個人的、學院的或者外來的題庫設計這樣的測驗。題目類型包括:公式計算、計算題、判斷正誤、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填空、簡答、論述、文件上傳。測驗題目可以一次性給出,或每次只顯示一個,可以選擇計時與否,允許多次回答。(2)教師根據學生提交作業的形式建立作業項目。教師可以跟蹤學生的作業進度,從成績簿下載整個班級的全部作業。他們可以給作業打分,并單獨給每位學生提供在線反饋。(3)成績簿中存儲學生的成績。教師可以在成績簿中存儲學生的成績,通過Blackboard發放的測驗分數會自動存儲在成績簿中。成績簿支持客戶化的成績表、成績加權、項目分析和多種成績簿瀏覽方式。在教師許可的條件下,學生可以查看他們各自的成績,但看不到別人的成績。主要包括:兩大區間,即教學區和學習區。在不同的區間又具體劃分學習平臺、交流平臺、反饋系統和信息數據庫。學習平臺,具體包括:多媒體教學課件、學習指導、各章重點難點總結、教學計劃、課時安排等;交流平臺,具體包括:教師網上測試、網上答疑、網上批改作業、網上討論、提交討論稿和論文等;反饋系統,設立學生自由討論區,學生可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老師也會定期發表調查表,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意見。本課程建設應建立學習指導資料庫、教學參考資料庫、會計法規資料庫。
2.課程規范。該課程是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學專業的主干專業課,學校實施了比較嚴格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研討會,如采取集體備課、集中考試、流水閱卷的管理方式等等;建立教學改革方案、制定教學計劃、教學日歷、教案、試卷分析、備課、授課、批作業、答疑、聽課等制度。
(五)優勢與特色
我們將教學方法改革重點放在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上、放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上。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熱情。《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是會計專業學生接觸到的一門會計專業課程,應使學生建立起對會計專業的認同感,培養其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熱情。該門課程內容多,難度大,極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因此,應當提倡對學生采取鼓勵態度,經常配合教學內容介紹國內外會計發展的新動態以激勵學生。例如,在介紹會計職能時介紹國內外許多一流管理人才出身于財會專業,激勵學生認同會計職業,樹立為祖國現代化爭當一流管理人才的人生目標。在教學中,還應向學生講明《中級財務會計學》課程的學習規律,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2.既傳授知識,又傳授學習方法。會計學是一門集理論、實踐和技術于一身的綜合性經濟學科,其學習方法有別于其他課程,而正確的學習方法不但能使學生學習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將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受益終生。學生不但應掌握會計學的學習方法,還應具有傳授這種學習方法的能力。為此,我們不僅介紹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將會計學習方法列為教學內容,在講授中強調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熟練處理各種會計事項、課堂速記的能力,掌握圖示法、列表法等等。也可安排兩個學習小循環,加強實際操作能力培養。
3.提出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全仿真設想。在當今世界,經濟在科技迅猛發展、知識不斷更新的背景下,正以人們始料不及的速度日新月異地發展,一個嚴峻而不可回避的課題擺在會計教育面前――如何培養從容應對經濟發展的高級會計人才。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會計教育的目標不是讓學生在剛從事會計職業時便成為高級會計工作者,而應是使受教育者具備終生自我學習、自我發展和創新的理念。
本課程建設基于上述考慮,提出會計學院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全仿真設想:(1)將原來會計教學的模擬教學和實驗轉化為全仿真教學;(2)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性,用聲音、色彩、圖象等多種形式,活躍教學氣氛,讓枯燥的會計數據生動形象;(3)使學生能掌握會計業務的每一個細節;(4)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工作環境的適應性;(5)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我學院的會計專業學生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有較強的就業適應能力。
4.建立“中級財務會計網絡輔助平臺”。主要突出三大特色:即互動性、實用性、信息量大。要通過各種交流平臺,擴大學生視野,增加知識獲取的通道,在課程內容制作上創建《中級財務會計學》的學習內容。快速編輯功能使教師可以在學生課程內容界面和教師課程界面間迅速切換;教師還可以導入由外部制作工具生成的電子學習內容;有關《中級財務會計學》內容;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活動定制教學路徑。
篇4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型的管理學科,在會計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會計理論與方法,更要培養學生應用會計理論與方法來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這一點是由會計學科本身的性質與特點所決定的。組織學生到校外企業進行會計實習,是多數高等工科院校所采取的一種會計實踐教學方法。但是,由于企業財務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數企業一般不愿意接收學生在本單位進行會計實習,即使有些企業接收了,指導老師擔心出現賬務處理錯誤,也不愿意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在實習單位很難接觸到原始的會計資料,動手能力得不到鍛煉,校外會計實習收效甚微;此外,各高等工科院校在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上,更多的是考慮專業素質的培養,而忽視了職業道德、人文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其運行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因此對于高等工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建設來講,完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整合會計實踐教學內容、搭建實踐教學硬件平臺,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2001年以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但社會就業崗位卻相對穩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進入了“就業大眾化”階段,社會對各個部門、各個層面的人才都提出了全新的高標準的素質要求,高校不再僅僅是產生理論家、思想家的搖籃,而是要培養出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的優秀創業型人才。創業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技能的展示,它需要一個人具有很強的運用和駕馭知識的能力,涉及到的知識更是涵蓋了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領域,要將其轉化為生產力,高等工科院校的學生就必須通過綜合的技能培訓,嫻熟地掌握操作技能。筆者認為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定位在: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有系統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以及會計理論基礎,熟練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曉會計法、會計準則及相關的經濟法規,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及創新意識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高等工科院校在制訂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時,應遵循目標明確、整體優化;基礎牢固、加強實踐、增強適應性;保證質量與體現特色相結合;注重綜合素質提高;營造因材施教、個性發展良好的空間等基本原則。具體體現在:構建公共基礎課教學平臺、學科基礎課教學平臺、專業課教學平臺、實驗教學平臺的課程構架體系;要求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必須修讀一定學分的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情報檢索以及外語類、體育類、藝術類等素質拓展類選修課,必須修讀一定學分的跨學科的課程;積極引導學生課外參加創業大賽、體育比賽及各種文娛比賽活動,課外參與科研項目、撰寫科研論文,課外參加資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等考試,以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二、構建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思路
會計實踐教學是會計教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符合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充分體現“強化應用、重視實踐、突出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科學地設計出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實踐教學體系整體貫通,在時間上全程化,在結構上層次化,在形式上多元化。筆者建議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應構建專業基本素質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綜合實踐素養培養“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專業基本素質培養體系
在“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中,專業基本素質培養體系主要是以培養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增強實驗和基本設計能力為主要目的。該體系主要包括認識實習、計算機文化基礎、管理信息技術基礎、數據管理系統、運籌學、計量經濟學、數據分析軟件與應用、電子商務、OA系統高級應用與開發、經濟預測與決策、管理會計和計算機會計等課程實驗,穿插在第一至第七學期的理論教學之中分散進行。這些課內實驗的組織,使計算機課程四年不斷線。
(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
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是以學生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專業技能實訓為主要目的。該體系主要包括OA軟件基礎應用、初級會計學課程設計、中級會計學課程設計、ERP課程設計、財務分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等。除生產實習、畢業論文全部安排在第八學期以外,其它實踐教學環節每學期都集中兩周時間來安排,使相對集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四年不斷線。
(三)綜合實踐素質培養體系
綜合實踐素質培養體系是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團隊精神為主要目的。該體系主要包括公益勞動、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開放性實驗、學科競賽、創業大賽和校園文化活動等,分散安排在第一至第八學期。
三、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
《OA軟件基礎應用》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通過上機操作,使學生掌握OA的基本方法與技能,熟悉文字處理、EXCEL、POWERPOINT等辦公自動化軟件的應用。
《初級會計學課程設計》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低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通過《初級會計學課程設計》,使學生熟悉手工賬務處理使用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等基本的會計工具;掌握會計憑證的填制方法;掌握賬簿的登記方法和要求;掌握記賬憑證核算形式的賬務處理程序與要求;掌握基本會計賬戶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熟悉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及其編制方法;熟悉利潤表的結構及其編制方法。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設計》是針對會計學專業較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通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設計》,使學生掌握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存貨的核算;掌握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核算;掌握借款、稅金以及其他流動負債的核算;掌握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應付債券的核算;熟悉各項生產費用要素的歸集與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計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費用及利潤形成與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潤表的結構,掌握利潤表編制方法;熟悉資產負債表的結構,掌握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熟悉現金流量表的結構,掌握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學年論文》是針對會計學專業較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指導老師結合會計理論與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論文選題,并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確定研究提綱、進行分析研究、完成論文。其中一周進行選題、資料收集、論文提綱的確定,一周時間進行論文寫作。通過學年論文的撰寫,使學生熟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論文寫作的方法與技巧,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基礎。
《ERP課程設計》包括手工環境下的ERP沙盤模擬實驗和計算機環境下的ERP軟件模擬實驗。通過本課程設計,使學生對企業運營管理有一個全面的體驗,對企業戰略和關鍵成功因素有清晰的了解,學會運用戰略的眼光看待業務的決策和運營,增長運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改進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學會使用資金預算、財務數據處理、財務信息分析等工具跟蹤企業運行狀況,并樹立適時調整企業發展方向的戰略觀念。
《財務分析課程設計》是針對會計學專業高年級學生的教學實踐環節設計的。該課程設計要求結合ERP課程設計所形成的“模擬公司數據”以及“財務分析”課程,運用EXCEL等軟件,建立財務分析模型,對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并形成系統的財務分析報告。
《企業調查》要求高年級的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就近到企業中去,了解企業的發展情況,了解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財務管理的現狀;調查了解先進的會計理論、方法與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情況;調查財務軟件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情況。通過企業調查,使學生掌握企業調查報告的寫作規范。
《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在最后一學期,要求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的財務部門進行實習。通過實習,熟悉企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并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收集相關材料。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求應結合本學科理論與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論文資料的收集整理、論文大綱的擬定、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等工作。
四、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硬件平臺的建設
為了保證會計學專業“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有效實施,各高等工科院校應積極整合現有的實驗室資源,構建校級基礎實驗平臺、學科基礎平臺和專業實驗平臺。
校級基礎實驗平臺主要滿足各專業低年級學生基礎實踐教學的要求,如語言教學中心、計算機基礎實驗中心和物理實驗中心等。校級基礎實驗平臺的建設應體現學院辦學特色、強化基礎訓練、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學科基礎平臺主要滿足相同學科各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的要求,如經濟管理信息中心實驗室、計算機科學中心實驗室和電子信息中心實驗室等。學科基礎平臺應重點建設學科特色鮮明、受益面大的學科基礎實驗室。
專業實驗平臺應根據各專業特點,滿足專業實驗的要求,如會計手工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ERP實驗中心等。
(一)會計手工實驗室
會計手工實驗室主要安排手工操作環境下的會計業務實驗。各高等工科院校可以根據本校的特點,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如:1.由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全部模擬實驗的形式,也就是在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從編制記賬憑證,登記總賬、明細賬、日記賬,計算成本、利潤到編制會計報表整個會計核算過程進行系統操作。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練習全部崗位的模擬實驗內容,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個企業的會計業務。2.分組、分崗共同完成實驗的形式,也就是將會計手工實驗室布置成一個模擬財會科,分設若干個會計崗位,在每個崗位上標出崗位名稱及職責、規定每個崗位分管的會計科目及所屬的賬簿、確定會計憑證的傳遞程序等。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增強會計實驗的仿真性。
(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
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主要安排計算機環境下的會計業務實驗,包括會計學專業教學中的全部課內實驗。《管理會計》課內實驗的內容主要是以解決管理會計中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通過介紹、應用Excel工作表解決管理會計相關問題所涉及的常用公式、函數、分析工具等內容,使學生在分析和解決管理會計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Excel工作表”的功能以及解決管理會計各種問題的技能。《計算機會計》課內實驗要求學生根據手工操作環境下的實驗指導書所提供的原始數據,在指定的通用財務軟件(如用友、金蝶)環境下,上機操作,完成憑證錄入、賬簿數據生成和打印報表等全部會計電算化工作。通過該項實驗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流程,感知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的區別與聯系,學會運用通用財務軟件進行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掌握記賬和報表輸出等基本的操作技巧,并進行基本的財務分析和處理。
(三)ERP實驗中心
ERP實驗中心主要安排手工環境下ERP沙盤模擬實驗和計算機環境下的ERP軟件模擬實驗。ERP沙盤模擬實驗課程的開展主要是針對一個模擬企業,把該模擬企業運營的關鍵環節:戰略規劃、資金籌集、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組織、物資采購、設備投資與改造、財務核算與管理等幾個部分設計為ERP沙盤模擬實驗課程的主體內容,把企業運營所處的內外部環境抽象為一系列的規則,由學生組成六個相互競爭的模擬企業,通過模擬企業六年的經營,使學生在分析市場、制訂戰略、組織生產、財務管理等一系列活動中,領悟科學的管理規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篇5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大學;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業導向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河南省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彈性培養模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2-JKGHAD-0269)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成功學院為例
收錄日期:2014年12月15日
黨的十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目前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正面臨著轉型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民辦高校更是如此。作為應用型極強的財務管理專業來說,首當其沖應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轉變觀念、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應用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著手,乘著轉型發展的東風,服務于地方,產教融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出更多更優質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助推地方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一、轉變觀念,服務地方,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
在許多人的觀念里,甚至在許多大學的宣傳里,認為一般好的大學都是研究型大學,專門培養白領高級管理人才,而高職高專院校則屬于應用型大學,培養的是藍領,如果把學校定性為應用型大學,則會有降低學校規格的嫌疑。但根據歐洲發達國家的經驗,應用技術型人才與學術型人才培養的比例一般在8∶2,因此,不止是地方高校要面臨轉型,其實所有的高校都要面對轉型的問題,我國95%以上的高校都可以算作應用本科,而研究型和應用型其實并不矛盾。轉型的目的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需要,更是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地方高校作為本地的最高學府,應為地方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學歷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基地與培訓基地,提高地方勞動者的專業素質與創新能力。
二、合理定位應用技術型大學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進行轉型發展的首要內容,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也應時刻關注當前社會人才觀的發展,即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作為高校,就應該培養出相應的人才,應社會之所需,培養出來的才是人才,方能有用武之地。應用技術型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定位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會計、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企業、金融企業、中介機構、教育科研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管理、財務分析、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三、科學構建應用技術型專業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是實施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與保障。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遵照“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重實踐”的應用型專業課程體系由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環節三大模塊組成: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專業課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包括應用技能課程模塊、專業理論課程模塊、素質教育選修課程模塊和共同限選課程,實踐環節包括社會實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從第五學期開始,將課程進行模塊化細分,專業理論課程模塊主要考慮部分考研學生和立志于從事財務管理研究的學生進一步深造的需要,應用技能課程模塊則依據學生專業方向(如鄭州成功財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下又分為投資理財方向和稅務籌劃方向),體現辦學特色,增強人才的就業競爭能力,滿足學生擇業、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素質教育選修課程模塊旨在培養學生體育、舞蹈、藝術欣賞水平、法律知識、心理學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共同限選課是所有專業都應選修的課程,包括軍事理論與技能訓練、藝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等課程。(圖1)
(一)專業課程建設。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由于三本院校的學生基礎差,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應加大專業基礎課程學時,如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原理、稅法、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將這些基礎知識精講,打下扎實的基礎,才能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做到靈活應用,比如,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等。
另外,建議在財務管理原理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之間增設中級財務管理,有利于學生在深刻理解、熟練掌握相關原理之后,達到靈活應用,有助于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與提高,使學生從宏觀上對從籌資投資營運分配等等整個企業運營過程嫻熟連貫起來,并從微觀層面可以更熟練地操控企業各個階段的戰略規劃,做到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提高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材的選擇上,不建議在基礎課程階段采用注會教材,注會教材難度大、內容深、起點高,不適合作為初級階段選用教材,如財務管理原理,學生剛開始接觸到財務管理相關知識,沒有任何的基礎,建議不要在這個階段選擇注會教材――財務成本管理,應選用高質量的本科教材,也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使用自編教材,成功學院針對三本院校學生的特點,自編了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等相關教材,理論清晰,突出實踐與應用,比較貼近學生實際。
(二)選修課程建設。目前,我院開設的選修課程比較豐富,涵蓋范圍比較廣,既兼顧繼續深造學生和就業學生的需求,還有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注重學生勞動教育、養成教育,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專業理論課程模塊主要是為了滿足繼續深造學生的需要,重點進行專業理論知識培養;應用技能課程模塊主要是為了滿足就業學生的需求,重點進行專業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加大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比如,沙盤模擬、財務管理綜合實訓、財務會計實驗等課程,進行頂崗實習,崗位模擬訓練,增強人才市場競爭力。
(三)實踐環節。實踐環節包括社會實踐、社會實習和和畢業論文三個方面,社會實踐可以在寒、暑假由學生到各企事業單位進行調研活動,社會實習一般是在第七學期所有課程結束之后聯系實習單位,在財務類崗位進行實際業務的操作,由校內實習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指導老師共同對學生實習進行指導,并在實習結束后給出評分,而往往校內實習教師又是學生的論文指導老師,所以又可以針對學生論文選題指導學生在實習單位進行實際調研,把調研得出來的數據和結論用于論文寫作上,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到言之有物,既可以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同時又可以避免規范性研究所帶來的抄襲,降低重合率,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還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實習,提高其實習和論文寫作的主動性和實際效果。
四、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
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的特點,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突出案例教學的作用,增加課堂案例教學的比重。教師可以搜集企業在運營管理中的第一手資料,進行加工整理之后,以實際案例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講授給學生,這樣學生有興趣學,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講到籌資管理時,可以結合當前熱議――阿里巴巴在美國IPO成功上市,成功募集資金達到250億美元,投資人對阿里巴巴的估值達到了2,150億美元,通過此案例可以讓學生了解阿里巴巴上市之旅,采用發行股票方式IPO籌集資金,公司價值評估等知識。課堂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由之前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占主導”轉變為“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主動學習”,比如,在講到資金時間價值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國家房貸政策,提出個人住房貸款哪種形式更劃算,一把付還是首付加貸款,還款方式是選擇等額本金、等額本息還是雙周供,根據手中現有資金及未來預期資金,選擇多長時間的貸款期限,等等,做出最優購房決策。
考核形式由隨堂測驗及課后作業、崗位角色模擬實驗、分組辯論、課堂報告、試題庫隨機抽題筆試等幾部分組成。隨堂測驗是在課堂上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測驗,能夠緊抓學生的心,督促其對課堂所學知識及時消化吸收,還可以提高到課率,對授課老師也能起到教學反饋的作用。崗位角色模擬實驗是依據企業實際崗位安排,學生分組充當不同的管理角色,分組運營企業,以資金盈余和獲得情況來評判企業運營狀況,讓學生充分融入到崗位角色中,提高實際操作能力。課堂報告是讓學生自主搜集案例公司資料,加工整理數據,制作PPT,進行案例講解和答辯,并提交分析報告,教師根據答辯情況和分析報告給出評價,可以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為以后畢業論文答辯和就業面試做鋪墊。試題庫隨機抽題筆試是由教師提前出12套試題庫,期末考試時隨機抽取套題,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綜合分析水平。多種考核方式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雙重并舉,給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和舞臺,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所謂“師者,授業解惑也!”教師的理論水平與實踐水平在學生整個大學階段的進步與提高起了很關鍵的作用。應用技術型大學教師應遵循校內培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鼓勵專業課教師參加實踐,去企業實地調研或跟蹤實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走產教融合發展的道路,提高教師實際業務操作水平,提高教師隊伍質量,推進教學改革,同時從企業或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聘請實戰經驗豐富的會計師、財務經理、總監、注冊會計師等來培訓或做講座,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學校在政策獎勵方面適當向積極創新的教師傾斜,鼓勵教師進行業務實踐,提升專業團隊建設和學科發展,順利進行地方高校轉型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嬌嬈,黃基廷,閆萌萌,王華.CDIO模式下地方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現實樣態及原因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3.7.
篇6
【摘要】在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期,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理實并舉,知能并重”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是高校改革的熱點話題。本文從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特點入手,探討了轉型期地方本科院校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中級財務會計教學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轉型期 地方本科院校 中級財務會計 教學改革
一、引言
中級財務會計是以初級財務會計的理論、方法和技能為基礎,以特定會計主體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一般經濟業務為核算和監督的對象,并以對外提供通用財務會計信息為目標的理論和方法的專業課程。中級財務會計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專業課,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在培養學生會計專業領域實際工作能力和應用技能的知識體系中,起著其他課程無法取代的作用。是會計學科體系中與會計實務聯系最緊密的課程,具有較強的應用性、技術性和操作性,在財務會計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中級財務會計作為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在全國高等教育轉型期,其教學也應革故鼎新,從而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三對接”。因此,如何提高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如何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是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急需解決的難題。
二、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特點
(一)內容繁多,課程難度大
與初級財務會計(基礎會計)相比,中級財務會計內容急劇增加,以最復雜的制造業為背景,以股份制企業中的上市公司為樣本,核算和監督企業資金運動的全過程,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的確認與計量,以編制財務報表作為終結。同時,該課程還包含了諸如對外投資、企業合并、債務重組、應付債券、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借款費用資本化、所得稅會計、或有事項、會計調整等一些特殊業務的內容。所以,該課程的內容非常繁雜,難度很大,令許多初學者談“中”色變。
(二)知識零散,章節關聯小
在知識點的組織上,基礎會計是按資金循環(籌資、供應、生產、銷售和利潤分配)的順序來安排教材章節的,而中級財務會計卻是按會計六大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來展開的,前后各章內容相互獨立,并沒有形成承前啟后的邏輯對應關系,缺少一條主線,脈絡模糊。學生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感覺就是天天埋頭編制會計分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三)時效性強,準則調整快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同時為了與國際接軌,會計改革一直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如公允價值的歷次變革就是有力佐證。1998 年我國就已開始引入該種計量模式,但在隨后的幾年中,大量上市公司卻利用其存在的漏洞掀起了操縱利潤的狂潮,財政部在2001 年只得忍痛割愛,被迫將其取消,后因加入WTO 的需要,2006 年又不得不重新引入。時至今日,會計準則仍在不斷的修訂和補充之中。作為與企業財務工作最密切的中級財務會計,當然也要緊跟最新會計準則的步伐,不斷更新,不斷調整。
(四)實踐性強,具實際價值
根據對已畢業的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調查反饋看,普遍反映中級財務會計對財會工作幫助最大。比如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款項、長期借款、銷售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及利潤分配、財務報表編制、會計調整等的處理與中級財務會計所授基本一致。說明這門課程實踐性很強,對學生未來從事財會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較高的實際價值。
三、中級財務會計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目標模糊,教師教學無針對性長期以來,很多會計教師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對于財務會計的三門主干課程,只知道初級財務會計最容易,高級財務會計最難,中級財務會計難易程度界于兩者之間,根本不懂相互教學目標的異曲同工之處。作為一名中級財務會計教師,如果連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都心中無數,既抓不住重點,又扣不住難點,教學無針對性,教學改革從何談起。
(二)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思維僵化
迄今為止,大多數地方本科院校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仍采用以知識傳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在臺上對著書本照“本”宣科或對著課件照“屏”宣讀,學生在臺下充當忠實的聽眾,無問可提,無疑可質,師生之間缺乏基本的互動,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善于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的方法,那么學生思維將僵化,甚至處于窒息狀態,創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便無從談起,至于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更是空中樓閣,可望不可及。
(三)重理論輕實踐,實踐教學陷入困境
中級財務會計是一門集理論性、技術性、實踐性、應用性為一體的課程,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較為扎實的會計理論,而且還必須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但長期以來,地方本科院校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錯誤傾向。雖然近幾年來實踐教學已越來越受重視,很多高校都建立了高仿真手工、電算化會計實驗室,校內實訓條件大為改觀,但并沒有形成系統的實訓方案。加之校外實習基地數量有限,同時很多中小企業可提供的會計實習崗位一般都很少,根本難以解決所有學生的頂崗實習,實踐教學陷入困境。因此,如果不改變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實訓教學現狀,真的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四)考核辦法落后,學生混日子無心學業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對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考核仍采用20 世紀80 年代沿襲下來的“復述型”模式,考題設計偏重理論,主要考核學生記憶力,評判學生重復既定教科書內容的準確程度。學生期末綜合成績主要由考勤、作業和期末卷面成績等三部分組成,規定學生考勤和作業共占30%—40%,期末卷面成績占60%—70%。考前兩周,教師劃劃范圍或變換數字講解一些考試題目,學生背背答案,考試時“照貓畫虎”,平時又無缺課和漏交作業記錄,期末卷面成績只要過規定線,該門課程就可輕松過關,導致部分學生天天沉迷于網絡游戲,無心學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五)教學水平不高,教師綜合素質亟待提升
自1999 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開始大規模擴招,造成學生人數急劇增長,而財會專業因就業好吸引了眾多學生報讀,造成會計教師嚴重不足,大部分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西部地區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當地經濟欠發達,教師待遇低,難以招到正規會計專業研究生,為解決會計教師的短缺問題,甚至出現大量非會計專業教師教會計專業和本科生教本科生的現象。這種從高校到高校、理論到理論、非專業教專業、本科教本科的年輕教師,雖然富有活力,具有新思想、新思維,但由于缺乏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教師綜合素質亟待提升。
四、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對策
(一)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會計職業素養
從整個財務會計目標看,財務會計以對外提供信息為主要使命,而提供信息的主要載體是財務報表,無論是初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還是高級財務會計,最終目的都是編制財務報表。初級財務會計只要求學生掌握一般會計核算程序,以原始憑證為起點,財務報表為終點,主要包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以及利用賬簿資料編制會計報表。中級財務會計以初級財務會計為基礎,重點解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的確認標準與計量規則,進一步深化初級財務會計的記賬憑證部分。而高級財務會計則突破會計的四項基本假設,要求學生掌握諸如關聯方交易、企業合并、破產清算等尖端問題。只有明確了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從而培養出學生良好的經濟業務判斷能力、會計政策的選擇能力以及對財務報表的理解能力。
(二)靈活運用教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的本質在于喚醒學生、激勵學生和鼓舞學生。中級財務會計是一門務實的課程,在教學中,必須注重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采用“個案分析”、“模擬演練”等案例式教法。如在學習“應收款項”這個知識點時,可以ST 科龍和四川長虹為例進行講解,使授課內容既具有真實感,又具有深入淺出的效果。努力革除“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探索以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重在啟發”的教法設計原則,根據內容的需要設計啟發點,進行啟發式教學。通過精講多練、突出重點、點出精華,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思考。同時,對于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應組織課堂討論,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化,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效果。
(三)重視校內外實訓,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實訓教學是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短板,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來發揮實訓教學的作用:(1)校內模擬實訓。校內模擬實訓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在高仿真實訓室內,讓學生進行會計業務的全過程手工實驗。這讓學生既熟練掌握了會計核算流程,又能真切地感受到會計的趣味性,有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2)校外專業實習。校外專業實習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加深學生對整個工作過程的理解。經過會計理論知識學習和校內模擬實訓之后,再安排學生到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進行實地實習,通過觀摩和親自操作將校內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真正實現理論與實務的對接,做到知能并舉。這不僅有效檢驗了學生所學知識掌握程度,而且還可培養他們的職業操守和溝通技能。
(四)改革考核辦法,構建立體化評價體系
要讓學生學精學透中級財務會計這一核心主干課程,應改革考核辦法,設置靈活多樣的題目,減少機械性記憶題和會計分錄題,增加實務型案例分析題,綜合考察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改變期末綜合成績的評定辦法,讓平時考勤占10%,作業成績占10%,個人實踐成績占20%,小組實踐成績占20%,期末考試占40%。只有構建這樣的立體化評價體系,學生對該課程教學的每一環節才會認真對待,由注重結果過度到更注重過程,避免期末一考定乾坤,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其團隊合作意識。
(五)提升綜合素質,成為真正的大學教師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理論厚度、實操精度、教藝高度和科研深度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中級財務會計教師應加強學習,通過攻讀博士、赴國內外高校做訪問學者、參加學術研討會、閱讀優秀財會期刊等形式提升會計理論水平,做到厚積而薄發;勇敢走出校園,到會計師事務所和各類企事業單位掛職或兼職鍛煉,大膽接受實務挑戰,不斷提高自己的實務處理能力,達到游刃有余的境地;虛心向學科帶頭人、首席教授、教學名師學習,學習其精湛的教學技術,大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使學生在聽課時能陶醉其中,如品香茗;要緊盯會計領域國際學術前沿,多撰寫高質量的會計論文,成為一名真正的大學教師。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轉型期對地方本科院校中財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這不僅僅是教學方式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轉變。因此,研究和探索中財教學改革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是有助于調動財會類專業學生學習中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體現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辯證統一關系;二是有助于培養和提高財會類專業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通過獨立思考,使中財內容得到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三是有助于實現學校與社會的無縫對接,不斷提高財會類專業學生就業本領,以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四是有助于會計教師加強自身學習,化壓力為動力,不斷提高中財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會計[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2] 劉永澤, 陳立軍. 中級財務會計[M].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
[3] 薛靜.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財會通訊,2011(33).
[4] 羅照華. 中級財務會計學教學案例選擇探討[J]. 財會月刊,2011(16).
[5] 朱蓮美. 財務會計三門主干課程內容安排與教學方法探討[J]. 會計之友,2008(05).
篇7
關鍵詞:轉型;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安康學院
一、引言
據初步統計,全國有531所本科高校開設會計學專業[1]。“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構成了會計學專業課程的主干知識體系。其中,“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作為會計學專業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與企業的具體業務相結合,該課程除了具有理論性、技術性、實踐性、應用性的特點外,還具有“內容繁多、課程難度大;知識零散、時效性強、準則調整快”[2]等特點。掌握好這門課程知識將為后續“財務管理”“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等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不僅在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也是目前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職稱考試以及會計專業研究生考試的主要科目和基礎課程,還是學生就業后勝任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保證。目前,擺在大多數高等院校面前最突出的挑戰是“國家將引導部分本科高校特別是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實行轉型,向應用技術型轉,向職業教育類型轉”。安康學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2014年12月成為陜西省首批省屬公辦本科院校轉型發展試點高校。面對這樣的機遇和挑戰,如何使學生學好會計學專業課程,改變“學不致用,學不能用”的現象;如何轉變“中級財務會計”這一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思路和理念,提高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級財務會計”教學現狀分析
(一)培養目標定位模糊目前,無論是學術型、應用型高校還是職業技術學院,但凡開設有會計學專業的院校,都必然開設“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但各校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所用教材的內容體系等卻都大同小異,沒有本質區別。學校類型不同、層次不同,面對轉型發展要求,“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到底教什么、怎么教?這是各類院校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二)現有教材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
教材作為知識和技術的直接載體,在學生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顯著。教材選取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課程的教學質量。一方面,“中級財務會計”教學內容與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的關聯度密切。隨著我國加入“WTO”后會計核算與國際接軌,促使會計制度和準則不斷更新,《中級財務會計》教材內容必須及時變更修訂,這給“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維持教材內容穩定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增添了難度[3]。國家的稅收法規對《中級財務會計》的賬務處理也產生較大的影響,因為實務中涉及稅收方面的處理必須遵循最新的稅收法規[4],而《中級財務會計》教材通常無法做到實時更新。另一方面,非應用型教材制約了教師的教學,制約了課堂學習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目前現有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普遍以最復雜的股份制企業(制造業),尤其是以上市公司為樣本來闡述與之相關的經濟業務。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難度很大,尤其是對其中的金融資產、借款費用資本化、所得稅會計、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更是覺得很難理解和掌握,而且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多數是中小企業,有在企業、醫院、行政事業單位從事財務工作的,有在金融部門工作的,等等。學生所學習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中的業務類型與實際工作中接觸的業務有一定的差距,給畢業生盡快融入工作帶來了壓力,導致一些畢業生認為大學所學習的很多知識不能在工作中拿來就用,學了和沒學一樣。應用型本科高校與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區別在于盡量讓學生能夠在畢業時做到與工作崗位無縫對接[5]。很明顯,現有教材難以滿足這一需要。
(三)師資力量尚達不到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
目前,各高校會計學專業的教師大多是從院校畢業即到各院校任教的,極少有在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等單位工作的經歷。這些教師專業理論功底較扎實,但實踐經驗較少,在教學中對所講授的內容缺乏深入了解,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的講授。
(四)生源質量整體不高
一方面,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知名度、辦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會計學專業招收的學生普遍存在入學分數較低、自控能力較差、自學能力較弱、學習主動性與自覺性不夠、比較依賴教師的課堂教學等情況。另一方面,學生在入校之前,沒有任何會計專業基礎,只知道有一種職業是“會計”。入校后,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前,學生也只是學習了會計核算方法,面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所呈現出的知識點多、內容龐雜、涉及范圍廣、業務處理復雜等特點,業務處理時,經常出現“一步錯、步步錯”的現象,學生普遍感覺到學習壓力很大,畏難情緒嚴重,極大地影響了“中級財務會計”的教學質量。
(五)課時受限與內容繁多矛盾突出
目前多數應用型本科高校按照規定大量壓縮了專業課程學時,面對內容繁多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師要把教材的所有內容在規定學時講完是很困難的。通常的作法是對教材的部分內容做出較多的取舍,特別是對一些諸如所得稅會計處理、現金流量表的編制等復雜難理解的知識點(它們在后續課程中基本不再涉及),多是粗略介紹或者一帶而過。但在實際工作中,這部分內容卻又是財會崗位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內容。這樣一來,就會使教學理論與工作實際相脫節。
三、提升“中級財務會計”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找準人才培養定位
結合轉型要求以及學生就業去向,安康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明確了“面向地方、面向中小企業、面向基層崗位”的人才培養定位。在會計學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中級財務會計”實際教學中,結合人才培養定位,根據工作崗位和就業市場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革。
(二)盡快編寫實用型《中級財務會計》教材
應用型人才培養離不開實踐,由于會計學專業的特點,學生對會計業務處理知識的掌握,大部分要依賴在校學習獲取,一本貼近實際應用的教材無疑是學生學習的好幫手。因此,針對現行教材普遍存在的不足,教育機構應組織一些院校、專家與企業合作,編寫出一部基于財務工作環境的、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的院校使用的《中級財務會計》教材,該教材中應配有工作流程圖等大量的圖表,使教材圖文并茂,以改過去純文字的枯燥模板,讓學生在使用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了解企業工作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將來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實際工作打下基礎。
(三)多渠道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安康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對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學院首先實施了“出校門、到地方、進企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工程,鼓勵教師社會兼職、掛職甚至創業,建設一支知識和能力結構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小企業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科研隊伍,建設一支真正意義上“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其次,學院還聘請了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企事業單位的專家為學生進行常規授課或專項培訓,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學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及教學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最后,學院鼓勵教師利用寒暑假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學習鍛煉。
(四)加強學生“會學習”能力培養
經濟環境和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都會對會計業務工作產生影響,因而與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相比,會計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種程度的滯后,有的知識在學生未畢業時就已經陳舊。學生在校學習時可以依靠教師進行講解輔導,但學生參加工作后,如果學習能力不夠,面對不斷更新的會計知識,不能很快理解和掌握,就必然會被飛速發展的社會所淘汰。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1.強化讀書筆記的作用。針對“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知識系統性強、內容多的特點,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勾勒各章節及知識點的內在關系,把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比如讓學生對銀行結算方式進行總結、將金融資產各初始計量與后續計量進行總結對比等等,使學生不僅對知識進行了梳理,而且鍛煉了學生圖表、文字的表述能力。還可結合一些專業問題,課后讓學生查閱文獻,做讀書筆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而且通過讓學生自己整理分析文獻,給出自己的意見,使他們真正“學會學習”。2.引導學生進行“延伸學習”。由于教材不可能將實際工作中的所有經濟事項的類型都進行詮釋,因此可以鼓勵學生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借助權威報紙、雜志、網上期刊等資源進行“延伸學習”。比如“預計負債”的教學,教材中的業務往往是預計的金額與發生的金額數額一樣,此時,就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當初確認的金額與實際發生的金額不一樣呢?”再比如,教材在對“出租出借包裝物的業務處理”描述時,只描述了包裝物的出租出借若不能按時歸還時的業務處理。在講解這個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出租出借的包裝物按時歸還,企業該如何對驗收入庫的舊包裝物進行賬務處理?”如此這樣,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對業務的多樣性有了一定的了解。3.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應該規劃不同內容的社會實踐。例如,大一學生由于其所學專業知識有限,可以讓他們利用寒暑假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如商場導購等,主要是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大二、大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可以讓他們利用假期做與會計專業相關的基礎工作,如收銀員等工作;也可以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做一些調研工作,如調研“對于過期、腐爛變質的商品,超市是如何進行賬務處理的?”“對于違約合同,企業是怎樣進行賬務處理的?”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具體問題去走訪超市、企業等,看看這些超市或企業的處理方式與課堂上所學習的處理方式是否一致,并且要求學生撰寫調查報告,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四的學生可以通過頂崗實習鍛煉自己。通過上述活動,一方面能讓學生所學知識更貼近實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實踐讓學生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予以彌補,從而為其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勝任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五)多角度進行課程教學改革
針對課時受限與內容繁多的突出矛盾,教師應在課程教學改革方面多下功夫。1.調整課程結構。結合《中級財務會計》教材的具體內容,在合理規劃教學總課時的前提下,可以將“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分為“中級財務會計1”和“中級財務會計2”兩大部分進行授課。“中級財務會計1”主要講解資產的各個組成部分;“中級財務會計2”主要講解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及報表編制等內容。將原先“中級財務會計”一學期96課時的教學安排,變為兩學期共128或112課時完成。一方面,課時總量適當增加,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將該課程分為兩學期學習和考核,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2.增設“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實習”課程。為了加強學生對“中級財務會計”知識點的掌握,應在完成“中級財務會計”理論教學之后,再增設一門“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實習”課程。在這門課程里,要求學生根據所給的仿真材料,3~4人組成一組,分崗位進行實訓。這樣一方面可以強化學生對業務核算流程的認識,檢驗其學以致用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3.盡量使用“接地氣”的案例。從地方問題、學生所處區域問題、中小企業和基層崗位實際問題等入手,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避免使用一些“假、大、空”的資料。例如,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時,要求學生以所了解的某一具體企業的某一財務問題進行研究分析,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鍛煉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教師也可以從中挑選整理一些案例用于課堂教學,使教師和學生都能真正走出校門、走向地方、走進企業。4.拓展課堂教學活動。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邀請企業財務人員作報告;邀請已畢業的學生開座談會,談學習經驗和體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關于銷售返點”的處理,就是已畢業的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提到的,它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貼近生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充分利用課程平臺。在建設“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平臺時,除了一些諸如教學大綱、多媒體教學課件、教案、習題庫、案例庫、教學錄像等基本的、常規的教學資源外,還可以增加“學習幫手”“財經法規”“文獻解讀”“視野拓展”“焦點關注”“參考資料”等欄目,以增強教學資源的可讀性和可視性,豐富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總之,“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應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一致。當然,教學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而且隨著時代變化和經濟發展,“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也是一項動態的、長期的工作。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在線.開設會計學專業本科的院校[EB/OL].(2012-07-05)[2017-01-06].
[2]蔡旺清.地方本科院校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新會計,2015(1):40-42.
[3]龍麗霞.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級財務會計”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3(7):150-151.
[4]薛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財會通訊,2011(11下):158-160.
篇8
一、財會專業教學培養模式現狀
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都已經開設了財務會計相關的專業課程,但在對學生的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理論教學與執業資格考試內容、執業能力培養不匹配財務會計類專業是要培養具備理論知識、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財會類專業的“技術應用性”特點要求專業建設方面加強“理論教學和執業教育”的結合。但財務會計類專業的畢業生目前普遍表現為理論知識豐富,但知識應用能力差,不具備專業技能,很多學生沒有得到培養和鍛煉,主要原因在于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上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方面的培養。
(二)實踐性教學明顯偏弱以及教學方式方法僵化產學結合,可以促使會計教育與會計工作崗位零距離。目前,財會專業實踐性教學明顯偏弱,即使有實踐教學,也大多數因為時間和經費的問題,使得實踐性教學局限于形式,沒有達到培養學生執業能力的效果。
(三)考試形式單一 傳統的考試方法主要是考察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基本以筆試為主,考試內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學生的評價全靠分數,這種評價方法并不全面。財務會計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還需要在紛繁復雜的經濟環境中做出決策判斷。
這些問題不僅使學生的執業能力較低,而且使得學生學完理論知識之后又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執業資格考試,致使學生的到課率較低,而且課堂效果很差,如何將理論教學和執業教育相結合,需要進一步探索“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兩位一體的培養新模式。
二、“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培養模式意義與目標
“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兩位一體的培養新模式,即:在課程體系設計中包含執業考試的科目,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中,要使學生吸取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兼顧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的獲取。“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兩位一體的培養新模式不僅能夠培養具有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的專門人才,而且還能提高教學效果。
(一)“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模式的意義 一是促進財務會計類專業的建設。財務會計類專業是要培養具備理論知識、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財會類專業的“技術應用性”特點要求專業建設方面加強“理論教學和執業教育”的結合。二是培養具有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的專門人才。財務會計類專業的畢業生目前普遍表現為理論知識豐富,但知識應用能力差,不具備專業技能,很多學生沒有得到培養和鍛煉,因此,改革理論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已經勢在必行。三是提高教學效果。財務會計類專業學生要花大量時間準備執業資格考試和執業能力訓練,使課堂學習效果下降。通過“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同時能夠輕松地獲得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不但節省了學生人力、物力和財力,也提高了大三和大四學生的教學效果。
(二)“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培養模式實現的目標 一是深入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根據財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執業能力為主線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專業能力分析,修訂專業教學計劃,從培養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專業基本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三方面,根據學生應具備的各種能力,設置相關的課程模塊和教學模塊。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能力評價模式的改革等,使學生在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的同時,輕松獲取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二是探索“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相結合教學培養新模式。新的培養模式以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習為主,執業技能鑒定為重要補充。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是財務會計專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必須具備的條件,而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的獲取必須以財務會計理論知識為前提。為了適應就業市場,使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取得執業資格和獲取相應執業能力,將理論教學和執業教育相結合,需要探索“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兩位一體的培養新模式。三是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是以用人單位需求為宗旨、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運用案例驅動教學、分層教學等方法,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符合就業單位的用人標準。
三、“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培養模式實施方案
(一)新模式對課程體系構建的要求 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是保證培養高質量、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為了培養學生的執業能力,使學生吸取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兼顧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的獲取,在課程體系設置時,緊密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學生執業教育培養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分析后,對專業課教學體系進行調整和整合。綜合財務類的知識,整合相關理論課程,使之結合更緊密,內容更緊湊。重點突出專業知識、技術和能力,適時更新課程。要使學生吸取理論知識的同時,獲取執業資格和執業能力,財務會計學的基本教學內容如下:
(1)財務會計專業課程。在財務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時,一方面要強調專業課程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另一方面要緊密結合學生執業資格考試和執業能力獲取。為與執業考試內容匹配以及兼顧專業課程的連續性,可以按照初、中、高級的層次來設置,包括:會計學原理、中級會計學、高級會計學、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審計學、成本會計等課程。在設置的過程中,還需要開設財經法規和會計信息化課程,財經法規和會計信息化不僅是執業資格考試必考課程,也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2)組織與工商類課程。財務會計屬于工商管理這一學科大類,會計也屬于管理類崗位,因此,財會類學生還須具備管理方面的知識。該知識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組織的一般運行規律,掌握各種不同類型組織的特點和基本的管理原則,從而對其將來的財務會計工作方面起到知識的補充。這部分的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等課程。
(3)金融類相關課程。財務會計工作除了核算之外,要涉及到企業的投資、融資等相關工作,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對金融學應該有較深入的了解,包括對基本金融理論、貨幣銀行、證券投資、金融市場等,學生通過認識金融行業的發展規律,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做好企業的投資、融資工作。
(4)通用類課程。對于現代大學生而言,必須掌握很多工具才能應付工作和生活。而且現在的教育目標是不僅讓學生成為專才,也要成為通才,所以應該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學生成為一個通用人才。一是經濟學課程設置。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而企業是微觀經濟中的主體,在企業的發展中廣泛涉及到產品定價、合同糾紛、增資擴股等經濟活動,作為參與管理這類經濟活動的財務會計人員,應該掌握微觀經濟學以及經濟法等相關知識,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二是計算機課程設置。隨著信息化的普及,財務人員在計算機能力方面不僅僅是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和進行文檔處理,更需要精通常用的財務軟件,對于復雜程度相對更高的財務分析等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也要做到運用嫻熟,從而能有效地利用這些相關軟件進行理財決策。三是數理統計學課程設置。現代的財務會計不僅強調核算,更強調管理,即為管理層提供管理決策相關的信息,它需要對財務數據的對比分析,因此,應該設置高等數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相關課程。四是商務英語課程設置。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企業為跨國公司或者涉及到跨國業務,財務會計人員除了核算國內業務外,還需要對國外業務的處理,在這種形勢下,要求學生必須注重商務英語的學習。
(二)新模式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 教學過程可采用實驗教學、案例驅動教學、模擬實訓教學、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情境導入與興趣驅動、分層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多樣的課堂,可拓寬學生對知識認知的角度,開拓視野,使學習效果更佳。
一是情境導入與興趣驅動教學法。情境導入與興趣驅動式教學就是以學生熟知的現實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學習完本課知識可以掌握哪些技術,處理哪些現實問題,從而對于學以致用有深刻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驅動下,積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真正實現寓教于樂。這種方法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處理問題、提高學科應用的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這種融課堂教學和實踐應用于一體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大大地改善了教學效果。
二是分層教學法。基于學生興趣以及畢業后就業傾向的不同,學生對財務會計專業知識的需求也不同,有些學生會注重實際操作能力、有些學生會注重科研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有些課程應實行分層教學,對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進行分層,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各有所長。
三是開發教學網站。開發教學網站不僅可以實現網絡教學,而且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極大方便。教師可以把教學計劃、教案、多媒體課件等掛在網上,學生可以通過網站答疑、下載課件、提交作業等,實現交互式教學。
四是案例驅動教學法。案例驅動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契合點,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財務會計案例教學是將財務會計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結合的契合點,可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對會計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三)新模式能力評價模式改革 “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的教學培養模式要求采取新的能力評價模式跟蹤培養效果,評價學生的能力發展程度。傳統的考試方法主要是考察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基本以筆試為主,考試內容多是教材中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對學生的評價全靠分數,這種評價方法并不全面。財務會計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還需要在紛繁復雜的經濟環境中做出決策判斷。因此,可以考慮在考試形式、內容上更加多樣化,在一定比例的筆試基礎知識的考核外,可增加對現實經濟問題的考察,如對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評價其財務狀況;還可以對上市公司的投融資項目進行分析,寫出分析報告。這種評價方法不僅能增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更能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做好充分準備。
(四)新模式實踐教學的改革 產學結合,促使會計教育與會計工作崗位零距離。學校可以通過幫助企業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理論問題,與企業合作研究各個經濟領域的課題,或成為企業財會人員的培訓基地,為企業提高會計人員的理論水平等方式,使企業成為高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實現企業和學校的雙贏。
(1)全方位的校內模擬實訓。利用ERP 實驗室完成財務管理全流程進行模擬實踐。ERP 實驗室包含了企業運作的全過程,能包容營銷、管理、財務、生產等各個方面的實驗需求,綜合性強,且具有仿真企業環境、模擬職能崗位、仿真企業流程等特點。ERP實驗主要由軟件、課件、案例以及師資培訓等教學服務組成,旨在發揮軟件開發企業培訓教育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優勢,通過與高等院校聯合共建軟件開發實訓基地,為社會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利用企業經營模擬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該實驗室包括企業經營管理教學軟件系統、硬件設備、企業經營管理操作單據、企業經營管理背景資料等整套方案,提供教授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平臺,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加強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學校需要設立專門的機構為學生提供多機會的頂崗機會,構建學校與企業的協作,以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積累項目經驗為目標的學生實踐平臺。另外,要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環境乃至師資條件,與校外多家企業簽訂教學實訓基地協議書,建立運行良好的校外實訓基地,給學生營造一個帶有職業氛圍的實習環境,進一步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3)做好實踐性教學環節。聘請實習單位的高級會計師、財務經理、會計師作為實習指導教師,同時把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前移到生產實踐的第一線,讓學生在生產實踐中鍛煉和提高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督促、配合學生實踐單位,使學生能夠扎扎實實完成會計崗位實踐;另一方面,通過教師與企業會計界的直接溝通和聯系,了解用人單位對學生上崗實踐中反映出的會計教育薄弱環節提出的要求及建議。
(4)取得教學實訓反饋。每年在畢業實習結束后,必須重視學生的反饋信息,組織學生與教師參加座談,讓學生暢談在會計崗位實習、實踐中的感受和體會,同時反饋用人單位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詳細分析實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取得的成績,了解用人單位還需學生加強哪些方面的實務能力,并考慮增加這些方面的相關實務課,同時聘請有關專業人士擔任這些課程的指導老師。
通過突出學生理論教學和執業教育的結合,深入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尤其是理論課程和執業資格課程的相關銜接,為學生執業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財會類專業“理論教學與執業教育”兩位一體教學培養模式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克泉:《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現狀及改革構想》,《財會通訊(綜合版)》2006年第7期。
[2]劉淑華:《財務管理學科建設有關問題探討》,《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3]姚正海:《論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財務管理專業建設》,《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年第3期。
篇9
關鍵詞:應用型 課程體系構建改革 人才發展潛能培養 職業能力培養
一、教學改革的背景
財政部規定單位會計崗位屬于管理崗位,這就意味著會計學專業教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專業,作為應用型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不能只是技能應用型人才,還要在報稅、理財上獨當一面。因此為該崗位培養人才時,針對用人單位規模層次不同,設置理論課、實踐課時數不同。
筆者在某所應用型高校擔任會計學專業教研室主任工作長達十多年。起初兩三年做教學計劃時,按照學校文件規定的總學時數、總學分、每一學期考試門數、實踐比例等要求,參考電大、自考等課程時數以及大綱,再加上教學經驗,設置具體的理論課程、實踐內容;后來通過帶學生到企業、公司做調查,以及參加省內會計技能大賽、與各高校同學科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對如何設置應用型會計學專業教學計劃有了思考;通過與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的聯系、溝通,在向一些知名專家咨詢、請教基礎上,對應用型會計學專業教學計劃設置有了一些新的體會,現加以總結,供同行參考。
二、設置課程時需要從基礎知識、動手能力、未來發展等方面考慮
設置課程時需要從三方面考慮:首先,要以專業基礎知識扎實設置課程;其次考慮學生快速上崗設置課程;最后,要以學生未來發展潛能設置專業課程和其他課程。
(一)要以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為鋪墊設置課程
除了公共課程外,專業基礎課程有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財政與金融、經濟法、基礎會計、統計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電算會計、財務管理、稅法與稅務會計、市場營銷學等。
(二)要讓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上崗設置課程
學生快速上崗,其相關的課程,主要是針對崗位設置仿真實驗,其實驗環節有:基礎會計隨堂實驗、財務會計隨堂實驗(仿真實驗)、成本會計隨堂實驗(仿真實驗)、電算會計隨堂實驗、出納業務實驗、辦公自動化、會計(工業)綜合實驗等。
(三)要按照學生未來發展專業潛能設置專業課程和其他課程
涉及培養的學生未來發展潛能的課程要從理論課和實踐環節兩方面考慮。
1.設置的理論課程。要針對專業強的財務會計設置強化課:中級財務會計(會計師考試教材或者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管理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分析等。
2.設置的實踐環節課程。(1)要針對理論課的難點設置實驗,主要有:投資業務實驗、所得稅會計業務實驗、所有者權益業務實驗、利潤計算及利潤分配業務實驗、會計報表編制實驗、納稅申報表編制實驗等。(2)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設置實驗和寫作:包括財務報表分析實驗(要求學生畫出坐標曲線圖)、會計制度設計調研報告、畢業論文等。
3.拓寬學生知識面的課程設置。這類課程主要在選修課程設置時完成。比如,會計學內容微觀,需要設置一些宏觀方面的課程;會計學專業屬于管理類,需要設置管理類的課程;會計學專業專業性強,需要設置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類的課程;也可以設置國際貿易類課程等,具體要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而確定。
三、完成教學計劃內容的保證
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學計劃內容,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明確目標及要求
在教學計劃中,要明確培養目標及專業培養要求。
1.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會計和法律等知識,能在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和各類專業機構(會計師事務所、注冊稅務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從事會計實務、稅務、審計、經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專業培養要求。通過學習,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知識能力:(1)熟悉國內外與財經相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制度;(2)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和金融學的理論與實務;(3)掌握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4)具有較強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經濟信息獲取及分析能力,解決會計、稅務等問題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學科的前沿理論和發展動態;(6)具有一定的應用計算機處理會計信息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閱讀和翻譯本專業外文(英語)資料和會話的能力;(8)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二)對保證并提高教師授課水平提出具體辦法
對每一門課程“教”的要求是:在排課、選擇任課教師時需要長期把關、監督,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1.每一門課程至少配備兩位教師講授,目的是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
2.科學地安排教師教學工作,引導教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研究方向。在給教師分派教學任務時,一方面要尊重教師的專業特長,另一方面注重培養教師的教學研究方向,每一門課程連續講解最少3遍才可以更換為其他的課程,并以老帶青,使得老教師教學更成熟,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在會計專業中各個子方向均有研究領域人才,形成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學團隊。
3.教師的專業知識更新與教學水平提高的辦法。教師的外出學習交流與內部交流相結合,學歷提高與進修訪學相結合。
4.引導教師在授課時,應盡可能選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提倡教師多更換教材,這樣便于教師吃透所教內容,靈活、熟練講解基本概念,便于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在征訂教材上,除了強化專業課程運用社會考試指定教材以外,其他的教材一般不運用考試指定教材作為授課教材,避免學生學得過死,回避應試教育,使學生學會分析式、研究式的學習。
5.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控與保證體系。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控與保證體系(監督、評估、信息采集與反饋、控制體系)并有序運行。注重校、系兩級教學督導工作以校、系兩級教學督導專家為指導,規范理論、實踐環節教學評價標準,形成學校督導、系部檢查、學生評教、專家評估、用人單位反饋信息、畢業生返校經驗總結等監控體系。
6.教材建設要有突破,教師的科研能力需要不斷提高。組織教師編寫教材,選擇參編教師很重要,應該選擇連續講解該門課程至少7-8年以上的教師,這樣的教師編寫的教材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一般不會出現東抄西湊別人的內容,對難點內容不會出現講解不清,甚至犯概念性錯誤,書的質量會高一些。長此以往,一定能培養出一支一專多能的師資隊伍。
(三)要對學生學會、學扎實本專業內容提出辦法
對于每一門課程“學”的要求是:為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能夠學到本學科核心知識,要“淡化”本學科難點知識。
應用型高校教育,不僅要做到應用型教育,同時也要達到高等教育標準,在做教學計劃、設置課程時,不僅要考慮到基礎學科專業知識、專業強化知識、專業拓寬知識、本學科學生就業的相關崗位具備的能力知識,還要讓學生畢業具有“零距離”工作能力,未來發展應有的潛能等。因此,在設置教學計劃時,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發展潛力為教學目的,設置實驗內容要有科學性。
首先,利用一周的時間讓新入校的大學生到工廠進行企業實踐認知,讓學生參加生產作業,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生產作業流程,為后期學習會計專業課程打下基礎。因為會計核算的簡單與復雜,主要是隨著實際交易活動的簡單與復雜程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會計工作是圍繞實際交易活動的貨幣計量、核算與監督而展開,學生沒有實踐活動經驗,不下廠認知學習,很難提高專業知識。
其次,把好考試關,尤其是實驗成績,十多年來,我們對學生綜合實驗訓練的考試方法是當場答辯,這樣做效果很好。
再次,讓學生“淡化”本學科難點知識。其主要方法是:在實驗難點內容上,由小組教師指導小組學生;在理論難點內容上,基礎課程教師講授之后,再由后期講強化專業課程的教師再深化、再鞏固講解,當然,講強化專業課程的教師一定是有經驗的老教師來講授。總之,實踐課程教學鏈條為:企業實踐認知――結合課程隨堂訓練――綜合訓練――仿真訓練――畢業論文;其創新點在于“企業實踐認知”。理論課程教學鏈條為:職業道德教育――基礎理論課――專業理論課――強化專業理論課;其創新點在于設置了強化專業理論課。增設強化專業課程的目的是便于學生更深層次理解掌握所學習的專業知識,畢業之時能順利考取助理會計師,畢業后五年左右考取會計師,同時立足于會計行業,并做好管理崗位工作。
四、如何能讓學生在擇業競崗時占據優勢
經過十多年教學實踐,我們的在校生在各種競賽中憑實力多人次獲獎,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筆試面試中均取得好成績。
(一)實行“雙證書”制度,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多年來,在設置教學計劃,我們始終把人才的培養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和行業用人標準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雙證書”教學。引導并要求學生考取財經法規合格證、電算會計合格證,畢業學生不僅有學歷證書,還至少有一種職業資格證書(電算會計證、法規證),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提高學校美譽度,提升學生的自信度
篇10
[關鍵詞] 財務會計 實踐教學 能力培養
一、加強財務會計實踐性教學是現代會計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為了適應國際會計慣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2006年2月15日,我國財政部重修了《企業會計準則》,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企業會計準則的修訂,必然會推動會計教學改革,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是要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那么高職院校應如何來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這就要區別不同學科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合理制定實踐教學方案,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切實加強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保障各環節的時間和效果,讓高職院校培養出既具有較寬厚的經濟與會計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的會計實務操作能力的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二、財務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現狀
1.實踐性教材貧乏
目前使用的實踐教材種類雖多,幾乎是“各自為政”。在財務會計實踐教學中,由于缺乏與高職院校配套的實踐性教材,有相當部分院校采用自編教材。這些教材中普遍存在過分強調會計核算,忽視會計環節的審核監督問題;模擬資料“過于其實”或“過于虛假”;實驗的內容不統一、不規范、不成體系等現象,影響了實踐教學的進程,制約了高職人才的培養。
2.實踐項目單一
大多數會計模擬實驗都采用制造型工業企業,且局限在會計核算上,而其他行業會計核算,以及財務管理、審計、稅收等項目還有待開發,實驗項目僅停留于“報賬型”會計人才的培養上,要求和層次低,基本上都是驗證性實驗項目,缺乏特別有待開發:多層次、多方位的綜合性實驗項目、設計性實驗項目、創新性實驗項目。
3.實踐教學環境欠完善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配有“手工實驗室”和“電算化實驗室”,還有部分院校沒有建立自己的校內實驗室。就實訓室的配置情況來看,遠未達到仿真要求。由于實驗經費短缺,實驗室軟、硬件滯后于目前的實際情況,沒有完整的會計模擬數據系統,無法保證實驗實訓需求,不利于學生對會計工作形成直觀認識。另外,校外實訓基地嚴重缺乏,雖個別高職院校在校外建立了實訓基地,一般以給對方培養人才為條件設立,實習學生基本沒有直接參與工作的機會,大多數學生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忙于找工作,根本達不到預期實踐教學的要求和效果。
4.有實踐技能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匱乏
由于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是中專升格后形成的,導致師資隊伍中真正符合高職教學要求的教師比例偏低,具有一定研究能力,技術轉化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教師更少。大多數教師從學校到學校,教學任務繁重,知識結構老化,沒有精力參加進修,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實踐經驗,對實際工作流程缺乏感性認識,在指導實踐教學中,往往力不從心,也不清楚當代經濟發展究竟需要哪些新技術,這與高職教育教學要求的“雙師型”是不相稱的。
5.教學觀念陳舊
對高職的財會專業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是他們與財經類高校學生競爭的主要優勢,也是他們在社會上立身之本。然而,理論教學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響著高職教育,這無論在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安排,還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都表現的很明顯,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三、建立完善財務會計實踐性教學體系
1.領導重視,建立以素質、能力為本的辦學理念
(1)更新觀念,優化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計,突出實踐能力。首先,學院領導要轉變觀念,重視和支持實踐性教學改革。堅持基本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盡量增加實踐性教學在教學計劃中占有比重(理論4:實踐6),更新實驗內容,重組實驗課程,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重,實驗單獨設課,增開實驗選修課程。同時加大實驗經費和實驗教學設備投入,進一步完善校內外實驗基地,保證學生有較多的實踐機會。其次,要培養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設計出具有高職特點的財務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2)更新觀念,改進實踐教學方式,強化案例教學。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將會計理論教學活動與會計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活動,搜集會計案例,充實教學資源。教師在模擬案例的設置方面,應考慮有關國際理論與實務(包括國際會計準則內容的設置),拓寬學生的相關專業知識面;應開辟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會計工作環境,提高學生處理會計實踐問題的綜合操作能力;學生也可根據未來的就業方向進行有目的的選擇,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2.編寫統一的、權威性的高質量財務會計實踐教材
(1)要保證實踐教學取得好效果:必須有一本好教材!必須有一本好教材!因此必須完善會計模擬實習教材編寫制度,組織那些具有深厚會計理論知識的教授、具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實驗課教師、會計實務工作者和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的教師共同組織編寫,做到教材共享,既減少重復勞動,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選用或編寫的教材應具備“全、新、實、簡”的特點。所謂“全”就是指財務會計實踐教材選用的經濟業務類型應具有“全面性”的特點。所謂“新”就是指財務會計實踐教材應能反映最新的會計、財稅、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內容,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謂“實”就是指財務會計實踐教材中所涉及的經濟業務應符合現實經濟活動和會計核算的實際情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所謂“簡”就是指財務會計實踐教材選用的經濟業務應盡量典型化,即具有一定的“簡約性”。同時,在基本資料中設置少量有問題的原始憑證,如假發票等,以解決目前模擬實驗重核算、輕審核、輕監督的問題。其次,還可增加一些非常規的經濟業務,以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3.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
(1)采取內引外聯的方式,結合教學進行教師培訓。向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擔任客座教授,兼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對在校教師進行培訓與指導;或考慮與企業聯合建立自身的實習基地,聘請有經驗的實踐人員擔任實習基地的各科室負責人,彌補在校教師實踐知識的不足。
(2)采取上送下派方式,提高會計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能。按計劃、采取有效措施組織財會教師讀研或到國內外高校學習進修,以提高會計教師實踐教學和理論研究水平;根據需要脫產或利用假期選送會計教師下派到業務部門、企業進行專業培訓或頂崗鍛煉,到第一線去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教師進行適當地社會調查,既可以由學校聯系對口單位,也可以針對會計改革的熱點和專業教學研究中的重難點,由教師自發組成專項調查小組,搜集整理資料。
(3)適應社會,調整好知識結構和專業視野,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會計的時效性強,不僅是從核算方法上,還是從內容上專業教師都應與時俱進,隨時了解和掌握會計相關政策法規的動態,努力擴展自己的專業視野,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4.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1)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加大實驗經費投入,建立仿真性強,能全方位模擬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的會計模擬實驗室。校內實驗室應包括手工模擬實驗室、多媒體教學實驗室、電算化實驗室和ERP沙盤綜合實驗室等。現代會計教學中,手工模擬實驗和電算化模擬實驗是相輔相成的,高校在手工會計實驗基礎上應加強會計電算化教學,做到教材、數據共享,使兩者融為一體。
(2)實踐教學不應只局限于校內模擬實習,也不要讓學生實習僅僅流于形式,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學校應從政策、經費上給予一定的支持。應積極尋求出路、拓寬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的思路,把財會管理有創新、有成果的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作為首選目標,走校企合作辦學的道路。
(3)引進建立德國式“模擬公司”。實踐證明,“實驗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職業學校經濟類專業實踐教學的難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增長相關知識,但沒有外部相關部門的配合,還是擺脫不了“閉門造車”的境地,遠遠不能和“模擬公司”相比。學校應在教學理念、實踐方式、實踐手段上大膽創新,國家也要加大各級實踐基地的投入,借鑒德國“模擬公司”的運作來提高我國大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減少學生與企業的磨合時間,實現“無縫銜接”。
- 上一篇:事業單位財務述職報告
- 下一篇:酒店財務管理論文